看看這張表 作為家長的你都做對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幼兒看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看日歷如果孩子懶惰,那可能是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如果孩子自私,必然有一個溺愛的父母;如果孩子喜歡抱怨,那必然有一個喜歡抱怨的家長……最近,一份名為《一張表說明孩子毛病背后的家庭教育》的表格在網(wǎng)上熱傳。雖然不知道出處,但專家說,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的確需要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表格有一定參考價值
近日《一張表說明孩子毛病背后的家庭教育》的表格在網(wǎng)絡上熱傳,里面列舉了17種孩子的表現(xiàn),包括自卑、懦弱、喜歡暴力、不善良、不懂是非等。
而每種孩子的表現(xiàn)都對應一種家庭教育的情況,比如,孩子自卑和懦弱的表現(xiàn),反映出父母之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另外,表格還分了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暴力型家庭教育結果、溺愛型家庭教育結果等多種家庭教育類型。
表格里孩子的表現(xiàn)是否有一定的可參考價值?仙童家長培訓學校的李潔說:“應該說這個表格所說的孩子表現(xiàn)和家庭教育對應關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基本反映了一些常見情況?!?/p>
家庭教育中切忌效果抵消
李潔舉了一個例子,一個6歲的小男孩,媽媽對他的期望特別高,剛進小班,媽媽就讓他去學珠心算,想讓他成為一個小神童。后來看沒有效果,又去學鋼琴,學得不好,就對他又打又罵,結果孩子因為怕媽媽失望,反而越來越不自信,表現(xiàn)當然也達不到家長的期望。
有些家庭,平時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經(jīng)常說“最好吃的給寶寶吃”、“這么好吃的東西,婆婆舍不得吃,專留給寶寶的”等類似的話。還有一種情況,比如孩子拿著愛吃的東西出門,有的大人看見后和他開玩笑:“這么好吃的東西,能分給阿姨一點嗎?”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要求,幼小的心里會“斗爭”一下,家長肯定會鼓勵孩子分一些給別人,等孩子終于下定決心時,“行,給你吧!”
從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大人應該愉快接受并表示感謝,但事實上,通常大人會說:“寶寶,真乖!阿姨不吃,寶寶自己留著吃吧。”大人的這種做法,是和平時家長教育孩子學會和別人分享的效果相抵消的。
兒童性格與家長有關
李潔強調:“應該正確看待這個表格,并不是說家庭中有苛求的家長就一定會讓孩子出現(xiàn)自卑、懦弱的心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性情、習慣、情感等有重要影響,“家長在言談舉止中所傳遞的信息能被孩子感受到,并表現(xiàn)在孩子以后的成長中。”
李潔表示,家長如何去正確對待孩子是有一個原則的?!跋茸鹬乜陀^看到的孩子的現(xiàn)狀,基于這個現(xiàn)狀去適度引導?!彼f,在家長們心里往往對孩子有一個標準,并會用這個標準去衡量孩子,所以無法客觀地看到孩子的現(xiàn)狀如何,但這恰恰是最關鍵和最重要的。
“家長要先去學習哪種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崩顫嵳f。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很多家長都后悔了,因為沒有早些看到這篇文章
看完了這篇文章的家長都說:它改變了我的很多觀念,我只后悔太晚讀到它!翟老師希望,你看完此文后有所思有所收獲即好。
好了,先來做道選擇題吧!
A、男生: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后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研究生。28歲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
B、男生:貧寒農(nóng)家子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高中期間成績優(yōu)異,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全國物理奧數(shù)二等獎,后考入省屬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yè)……
C、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yōu)異,憑借長跑特長,進入重點高中,高一時七門功課不及格,從學校退學……
D、女生:七歲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成績優(yōu)異,組織能力強,順利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從初中起擔任班長,一直到高中畢業(yè),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yōu)秀學生干部,與同學老師關系融洽,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E、男生:4歲選入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8歲學習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獲獎無數(shù),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讀人大附中并留學美國……
這幾個學生你最喜歡哪一個?按照你喜歡的程度做一下排列?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這幾個人都是真實的案例,這只是一個簡況,有一點需要說明:這僅僅是個案,并不是所有有這樣經(jīng)歷的人都是這樣,小編只是憑借這幾個案例說明我們要說明的問題。
第一位是盧剛;(1991年11月1日就讀于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在槍殺五人之后,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的槍擊事件)。
第二位是馬加爵;
第三位是韓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也是一個真實案例,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女生,組織能力非常強,很會與人相處,人緣也很好,是全校老師和家長公認的好學生,當時高中畢業(yè)時她媽媽是做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家長在全校做發(fā)言的。誰都沒有想到,在外人眼里這個優(yōu)秀的孩子居然跳樓自殺,當這個消息傳到學校以后,孩子的任課老師、校長等都非常受打擊,都覺得他們的教育很失敗。
第五位就是李雙江之子李天一。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guī)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別再相信“贏在起跑線上”的謊言!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xiàn)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云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清華美院教授方曉風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說,直接的后果是學生臨募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當然產(chǎn)生不了大師。
幼教專家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并沒有發(fā)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zhàn)。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fā)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專家說,“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p>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并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fā)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币幻麑iT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币凰W校長講了一個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這個孩子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要不要學奧數(shù)的,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shù)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fā)現(xiàn)她的數(shù)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shù),最后這個孩子對奧數(shù)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
同樣學奧數(shù)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參加國際奧數(shù)比賽并獲得一等獎,載譽歸來時,主管基礎教育的教育廳副廳長請孩子們談感言,有一個孩子說,“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奧數(shù)了。”
教育界已經(jīng)認識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后果。最近,教育部發(fā)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吨改稀泛芫唧w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專家認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學者楊佩昌最近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里,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睏钆宀榻B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yè)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于德國沒有統(tǒng)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于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如果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需要跑幾年的幼兒園、12年的中小學,那么到大學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氣。所以,你看看中國大學生發(fā)展后勁不足,原因就在此。”楊佩昌說。
最后,我們再來回答幾個問題:
1、我們?yōu)槭裁瓷⒆樱?/p>
2、做為父母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3、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也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讓孩子快樂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的功利心不斷的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因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超過你;看到鄰居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忙著給孩子報奧數(shù)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你又開始忙找老師給孩子補習。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終不堪重壓,采取最極端的做法:毀滅自己!等到那時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讓孩子幸??鞓罚】党砷L是我們對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試考得怎么樣不重要!讓孩子珍愛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樣要珍惜別人的生命,所以活著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論什么樣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樂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與大家分享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在微博中的話,以此共勉:“保養(yǎng)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p>
你是不是一個聰明的家長?來看看這些!
在那么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我們往往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什么困難都能搞定的父母,盡自己努力幫孩子解決掉很多問題,盡力給他們幸福,但這樣真的是最正確的方式嗎?
下面這11幅小漫畫,對比了聰明家長和普通家長的區(qū)別,對照來看看,你屬于那種?
普通家長:24小時寸步不離地圍著孩子轉,一點單獨的時間都不留給孩子,也不留給自己
聰明家長:既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也以身作則,用心經(jīng)營好自己
普通家長:更關注問題的結果
聰明家長:更注重起因和過程
普通家長:直接給孩子提供答案
聰明家長: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普通家長:常說“你怎么連這個都不會”
聰明家長:常說“再想想,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普通家長:用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
聰明家長:鼓勵孩子做自己
普通家長:總是幫孩子解決掉一切問題
聰明家長:有時候允許孩子探索和犯錯
普通家長:常說“別做這,別做那!”
聰明家長:常說“做之前先想想會是什么結果”
普通家長:試著去做好
聰明家長:試著自然一些、開放一些
普通家長:認為自己就是孩子的老師,什么都懂
聰明家長:明白自己需要學習更多
普通家長: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
聰明家長:告訴孩子為什么這么做更好
普通家長:要求孩子信守承諾
聰明家長:向孩子言傳身教,示范如何信守承諾
必讀:每次過年都有孩子中招!這些事情作為家長你注意了嗎?
新年到,中國人的過年一向都是熱鬧著稱,走親訪友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墒?,有時候難免帶著孩子出去,或者親戚朋友來家里吃飯,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總結了過年的注意事項,這些事情必須轉發(fā)給親戚好友們看看!
千萬不要給孩子喝酒
中國人愛喝酒,有愛喝酒的朋友也總是要逗逗大寶,給他蘸點酒喝,有些長輩看了大寶喝一口小酒沒有臉紅,還開心的拍手,說終于把老杜家不能喝酒的風氣改了,這簡直太恐怖了對不對?你愛喝酒別禍害我家孩子啊,要知道小孩子可不能喝酒啊,之前有個孩子因為喝了白酒沒救過來的事情大家難道不記得了嗎?喝酒本來是助興,千萬不要變成掃興啊!
多刺的魚類吃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過年的飯局一般都比較熱鬧,人一多,家長就容易顧此失彼,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所以吃飯的時候,刺多的魚類,盡量讓孩子少吃,如果非要吃的話,特別是還不會自己剝魚刺的孩子吃的時候,家長給剝好切塊放在小盤子里吃。
粘稠裝的湯圓等午飯晚飯不能多吃過年后的元宵,家家戶戶是要湯圓的。大米做的湯圓等,記得盡量放到早上吃,如果中午晚上吃,極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肚子疼,過年期間醫(yī)院雖然也有急診,但是,過年跑醫(yī)院總歸不是特別好吧,所以盡量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注意一下。
注意飲食合理搭配
到了過年肯定是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特別多,但是孩子吃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一定要給孩子灌輸好的飲食習慣,不要讓他只吃油炸類的食品,也多吃點青菜等調劑。
不要讓寶寶邊吃飯邊看電視
放假了,寶寶也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了。但是,爸媽一定要糾正寶寶的這個壞習慣。最大的危險是寶寶在看到特別高興的情景時會大笑,如果口里還含有飯粒,就有可能嗆住寶寶,嚴重的會造成窒息,威脅寶寶的生命。
合理安排上菜順序
家宴上菜最好先上涼菜,后上熱菜;如果是炒菜,先上咸口味的菜肴,這樣容易吸引寶寶的食欲;先寶寶吃甜味菜,可能會讓他失去胃口;油炸菜肴應安排在餐中或大菜之前,不然可能會減弱孩子的食欲。
注意合理飲食
春節(jié)免不了各種奔波和應酬,父母的生活規(guī)律難免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熬夜起床晚的情況,寶寶的生活規(guī)律也隨之被改變,吃飯也難免受到影響,變得不規(guī)律起來。寶寶飲食不規(guī)律會出現(xiàn)暴飲暴食、積食、腸胃不適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最好要維持寶寶正常的飲食規(guī)律,外出聚餐時,家長可用便當盒隨身攜帶寶寶吃的飯食,或用其他食物靈活調整寶寶正常的進食時間。
孩子的這些行為你誤解了嗎
生活中孩子總是有大大小小許多“問題”,總是會受到大人們的“指點”。其中有不少的“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而是你我一樣曾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下面這些事情你都誤解過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二、實施破壞不是錯
洲洲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所以有些家長更愿意對孩子實行“放養(yǎng)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作為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嗎?
最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關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教學水平等常見誘因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一個問題,即孩子的“學業(yè)情緒”是否健康。
針對學生而言,學業(yè)情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其學業(yè)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包括高興(快樂)、厭倦(厭煩)、無助、生氣、難過、滿意、憎恨、羨慕、痛苦、沮喪等。值得注意的是,學業(yè)情緒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在獲悉學業(yè)成功或失敗后所體驗到的各種情緒,而且也強調學習過程的情緒體驗,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日常做作業(yè)過程中以及在考試期間的情緒體驗等。簡單地講,學業(yè)情緒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后所涉及的所有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健康的學業(yè)情緒,有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怎樣調節(jié)孩子的學業(yè)情緒?以下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第一,幫助孩子合理定位。
孩子狀態(tài)不好,情緒不佳,與其對自己學業(yè)水平的定位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自我定位偏低,平時學習得過且過,缺少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孩子自我定位過高,壓力過大,就會出現(xiàn)焦慮、沮喪、自卑等情緒。您可以及時與孩子溝通,一起幫助孩子分析,指導孩子進行合理定位。
第二,指導孩子養(yǎng)成習慣。
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就容易拖沓隨意、馬虎大意,學習學不好,情緒也會比較差,用這種不好的情緒學習,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學習時,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好不容易坐下來,還要聽音樂、發(fā)短信,這種浮躁的學習習慣,顯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所以,您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幫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指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輕松自如地汲取知識。
第三,鼓勵孩子保持樂觀。
學習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暗自神傷,自暴自棄。所以,作為師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問題,消除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遇到的困難。我的一個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大家都認為他上不了重點大學,但是他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自信的情緒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學錄取。
總之,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引導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是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必要保障。
家園必看|諾如病毒又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流感病毒還在肆虐,諾如病毒又拉響了警報。真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jù)北京市疾控中心發(fā)布,自十一月以來,諾如病毒感染數(shù)起,而且今年貌似比往年更嚴峻,12月1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再次發(fā)布消息,提醒幼兒園或學校一旦發(fā)現(xiàn)兒童、學生出現(xiàn)聚集性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應指導其就診,并居家隔離治療。
那么,對于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們聚集的幼兒園和學校,自然就成了重災區(qū),一波又一波的病毒侵襲而來,孩子們要挺?。?/p>
揭開諾如病毒真面目
諾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場所發(fā)生而且傳播力強,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范圍內均有流行,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jié)呈現(xiàn)高發(fā)。其主要表現(xiàn)為自限性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和嘔吐,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此病的潛伏期多在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病程一般為2~3天,發(fā)病后1~3天是排毒高峰。
?諾如病毒屬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逐漸恢復痊愈,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需對癥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所以,寶爸寶媽們不必看到“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就開始慌,它是一種自愈性的疾病,一般在感染24~48小時后發(fā)病,2~3天即可恢復。
??溫馨提示
感染諾如病毒后,幼兒頻繁嘔吐或腹瀉會導致脫水,需特別關注,應及時預防脫水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諾如病毒傳染性極強
諾如病毒是一種感染性極強的病毒,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由于病毒很小,攝入不到100個諾如病毒就能使人發(fā)?。ㄒ淮螄I吐就可以排出數(shù)以億計的病毒粒子)即使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也能致病。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四月是諾如病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冬季嘔吐病”。在1995年,我國報道了首例諾如病毒感染,之后在全國各地先后發(fā)生多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fā)疫情。
??溫馨提示
幼兒園應做好全面預防和消毒工作,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待幼兒離園后,請疾控中心專業(yè)人員對園所所有班級、禮堂和專項教室做徹底的消毒工作。
??有校車的園所也要對校車進行專業(yè)消毒。
??組織全體教職工就諾如病毒的防控工作進行培訓,對病毒的特點、傳染病的癥狀、體征、傳播途徑進行詳細講解。
??一旦發(fā)現(xiàn)園內幼兒有嘔吐、腹痛、腹瀉、發(fā)熱等癥狀,立即轉送保健室并通知家長接回就診。
??及時對幼兒腹瀉、嘔吐物進行消毒處理。
如果幼兒不幸中招,又出現(xiàn)了下面這些情況,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yī)。
?頻繁嘔吐,無法進食和進行口服補液。
?腹痛癥狀較明顯,休息后無法緩解,無法進食。
?有反復發(fā)熱癥狀,體溫超過38.5℃或服用退燒藥后體溫控制不佳。
?大便為粘液樣便或者有膿液及血,氣味較臭。
?精神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膚干燥、煩躁口渴、眼窩或囟門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提示患兒有脫水癥狀。
諾如病毒基因型多樣,極易發(fā)生變異,感染后免疫保護力僅可持續(xù)6-24個月,且缺乏交叉免疫,因此一個人一生中能反復感染諾如病毒。
如果幼兒感染反復嘔吐該怎么辦?
??維持呼吸道暢通
幼兒嘔吐厲害時,嘔吐物可能從鼻腔噴出,爸媽應立即將鼻腔中的異物清除,保持呼吸道暢通。
??保持口腔清潔
嘔吐之后,會有一些胃酸及未消化的食物殘留在口腔中,難聞的味道會使幼兒不舒服而更想嘔吐,這時可讓幼兒用溫開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短暫禁食
往往父母看到孩子嘔吐后,就會擔心孩子體內養(yǎng)分缺乏,然后著急給幼兒準備吃的,結果又引起第二波的嘔吐(可能吐出來的比吃進去的還多)。其實,嘔吐后的處理應是先暫時禁食2~3小時,包括開水、牛奶等。
若幼兒吵著要喝水,可讓幼兒漱漱口腔但不要將水喝下去。當癥狀改善,幼兒較舒服時,再給予多次少量的電解質液。若無明顯惡心、嘔吐、腹脹情形,可給予清淡食物(如稀飯、干飯、面包、饅頭),但應避免奶制品、油膩飲食兩三天。
當幼兒嘔吐后出現(xiàn)脫水癥狀,如呼吸心跳加快、欲哭無淚,前囟門或眼眶凹陷、乏尿、活力變差等,應盡快送醫(yī)診治。
幼兒感染后要避免脫水感染諾如病毒后,幼兒頻繁嘔吐腹瀉會導致脫水,需特別關注,對于孩子來說,脫水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主要危險因素。
寶爸寶媽們要仔細觀察,如果幼兒出現(xiàn)尿量減少、尿色深黃,口水減少,哭鬧時眼淚也少,甚至出現(xiàn)了精神萎靡的癥狀,那么就是出現(xiàn)了脫水的癥狀。
這時,要糾正脫水、避免電解質紊亂,首選口服補液鹽。在每次嘔吐或腹瀉后給予相應吐瀉量的口服補液鹽,其他時間則可隨時少量多次地喂給口服補液鹽或其他液體,這樣會讓幼兒恢復的更加快速,也可鼓勵孩子多喝水、或者吃一些米湯、稀飯、面湯等流質食物
諾如病毒預防提醒
??在飲食上,生和熟的食物要分開處理和貯存,避免交叉污染。
??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食用的所有食物,尤其是海產(chǎn)品,應徹底煮熟。
??少吃生蔬瓜果,吃前一定要洗干凈。
??廚具餐具定期消毒,家人之間水杯不要混用。
??如果有人感染,要讓幼兒和感染源隔離。
??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及時用含氯漂白劑清洗被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來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之前我是很不喜歡這樣的文章的,一是因為我平時就像文中那個作為反面典型的媽媽,二來覺得文章給的方法也大多不實用或者堅持不下來。但是有個習慣,最近在家里堅持了一段時間,確實看見了效果,也就改變了我的偏見。
源于某一天的晚上,我在廚房聽見孩子和爸爸坐在餐桌上開我的玩笑,兩個人模仿我平時對他倆的嘮叨和訓斥,惟妙惟肖的。正滿心自責呢,孩子過來跟我說:媽媽,你能變得溫柔點嗎?我抬起頭問她:把要求說的具體點。她說:比如早上叫我起床的時候,你別大吼大叫,就溫柔地說‘親愛的,該起床了’,我聽見了就會很高興地起來了。我半信半疑,這么溫柔能管用嗎?早上那比金子還珍貴的時間,真是分秒必爭的,不喊幾聲能自動離床嗎?不過,既然人家主動提了要求,我還是決定配合嘗試一下。
第二天,按照她的要求叫她起床。沒想到,剛說完就有動靜了。她坐起來,眼都沒睜開,但高興滴說:媽媽,表現(xiàn)不錯!我也當下竊喜,沒想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最有效的辦法啊。不過,還是存疑,以為是第一天的緣故。擔心她不能持續(xù)配合,畢竟早上困乏起不來才是正常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連續(xù)一周,叫她起床都非常順利。不用吼叫,不用心急火燎,不用怒火攻心,真是太簡單了。
為了加強自律以及增強效果,我給了她一個權力。就是做一個監(jiān)督媽媽的表格。每日早晚各畫表一次,如果媽媽全程表現(xiàn)溫柔,則可以得到一個笑臉;如果輕易動怒或者嘮叨,則只能得到哭臉。據(jù)她說,笑臉累積起來可以找她換星星,星星多了可以換紅花,紅花夠數(shù)了就可以要求她滿足我一個愿望。前景很美好啊。
多多少少,這個表對我還是有約束的。想發(fā)火的時候,猛然想起搞不好又得得個哭臉,影響我的綜合考評成績,就只能暫壓怒火。大部分時候,家里大人尤其是孩子媽媽不發(fā)火了,即便有矛盾也激化不了了。
請仔細閱讀“媽媽,您換一個態(tài)度,我的未來將會有天壤之別!”
在一個家庭,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作為媽媽,總是會要早起一點的,自己梳洗完畢,然后就叫孩子起床,叫了幾聲,沒有反應,媽媽又去忙早餐啦。過了10分鐘,回來發(fā)現(xiàn)孩子還沒有起床,就說: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
媽媽一看時間,恐怕是要晚了,就把孩子拉起來,然后趕緊把衣服給孩子穿上,然后一邊穿一邊嘮叨:叫你早點睡你不聽,馬上就要遲到了,說了多少遍也不聽。
同樣一個家庭,同樣一個孩子,還是不想起床。作為爸爸,總是會早起一點的,自己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然后看好時間,輕輕搖醒孩子,說:寶貝,早上好……有時候,這個孩子會睜不開眼睛,有時候會含糊的說一聲:爸爸早上好,然后倒頭就睡。
爸爸在他耳邊說:我有一個小秘密告訴你,再過10分鐘你就要起床了,你還可以睡10分鐘……爸爸去準備早餐了,10分鐘后回到床邊,把孩子抱起來,正式擁抱一下,然后告訴孩子他的衣服放在床邊了。然后說,希望你15分鐘內穿好衣服洗臉漱口完畢,然后就去擺放早餐了。10分鐘后,孩子坐到了桌子邊,開始早餐了。
在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yè)。媽媽也挺忙,一回家就叫孩子寫作業(yè),叫完后就忙自己不知所云的事情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就在廚房里大聲問孩子,作業(yè)做了沒有?起初孩子還會說:一會做。有過幾次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懶得回答了,故意沒有聽見,繼續(xù)玩他的積木,畫他的畫。
這個媽媽就會氣急敗壞的跑過來說,你馬上把作業(yè)給我做了。孩子說,不做,我還想玩呢。這種話總會激怒了媽媽,“我告訴你,今天你不趕緊把作業(yè)做了,明天老師收作業(yè),看你怎么辦!”,然后就摔門而去。半小時后回來,一切照舊。
同樣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yè),爸爸也挺忙,不過孩子回家后,爸爸不會讓孩子馬上寫作業(yè),而是說,你先玩20分鐘,然后再寫作業(yè)。孩子興奮的跑去玩積木了。10分鐘后,爸爸過來提醒孩子說,親愛的,你還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玩,然后就要寫作業(yè)了。
10分鐘后,爸爸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玩,就說,來,咱們該寫作業(yè)了,停止你手邊的工作。孩子說,爸爸你先等等,我把這個樓房搭好就來,爸爸同意了。爸爸等著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牽著他離開了玩具的地方,來到書桌前,問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語文還是數(shù)學,孩子作了一個選擇。
雖然孩子還是不能聽見鬧鐘就起床,雖然孩子還是不愿意回家就主動作業(yè)。但是,未來的發(fā)展會是什么樣子?我相信,如果這位爸爸管理的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自覺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可能是在小學中年級、高年級、甚至是初中二年級。早晚又有何妨?
這種時候遲早會來的!如果這位媽媽繼續(xù)用原有的方式去帶孩子,孩子會怎么發(fā)展?孩子仍然會玩,孩子會想辦法逃過媽媽的訓斥---當然,這只是小學階段。
初中后,孩子無需害怕媽媽了,可能會用語言反擊,行為反擊,甚至是過激行為來反擊---孩子以后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孩子周邊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幸福感會是怎樣?不說,想來大家也能猜出來。
這就是態(tài)度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這種好的態(tài)度賦予一些教育理念,可以這么去看這個問題。
爸爸允許孩子先玩20分鐘,這是賦予孩子游戲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爸爸提前10分鐘提醒孩子,是讓孩子有一個提前的心理準備,不至于一下子面對不想做的事情發(fā)生沖突。
時間到了,爸爸仍然同意孩子完成手中的工作,是尊重孩子的勞動成功,寬容孩子無法馬上做到。爸爸最后牽著孩子到書桌邊,請孩子選擇先做什么,而不是反復說,現(xiàn)在你該作業(yè)了,更沒有警告他要好好完成作業(yè),這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同時不給他壓力讓孩子恐懼。
有時間管理,有選擇的機會,有尊重的態(tài)度,有寬容,有不傳遞恐懼,我真的相信,這個孩子比另外一教養(yǎng)方式所帶來的狀態(tài)好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態(tài)、安全感、責任感、動機轉移都會非常好非常好。
說白了,養(yǎng)孩子,就是把孩子當人對待,你沒有權利去控制他,你沒有權利去恐嚇他,你只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做好,用人應該擁有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