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狗和猴》

發(fā)布時間:2021-08-21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兒歌內(nèi)容,并理解兒歌意思。

2.初步學習整編兒歌,培養(yǎng)幼兒團隊合作意識。

3.通過聯(lián)想,幼兒感受相互謙讓的美德。

4.引導(dǎo)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背景圖“橋”、狗、猴圖片各一張。

2.散亂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張。

3.開場音樂《快樂的一天》,兒歌磁帶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快樂的一天》,辨認方位“東”,“西”。

1.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2.幼兒分組坐好。

——快樂的一天開始了,你們知道太陽每天是從哪邊升起,從哪邊落下的嗎?

3.辨認方向“東”和“西”。

小結(jié):當我們面朝黑板時,左手邊是西邊,右手邊是東邊。

二、理解兒歌內(nèi)容,整編兒歌前半部分。

1.認識兒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圖“橋”,確定方向。

——仔細觀察圖片,狗和猴分別在橋的哪邊?

——狗在橋的西邊,猴在橋的東邊。

3.幼兒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理解兒歌內(nèi)容,并整編兒歌。

——原來狗和猴都想過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兒歌中。

4.初步嘗試整編兒歌,并展示結(jié)果。

——老師會用動作表示兒歌中的意思,根據(jù)你們的理解,再將散亂的字詞整編出通順的兒歌。(老師用動作表現(xiàn),幼兒分組整編兒歌。)

5.再次給予提示,幼兒修整出正確的兒歌內(nèi)容。

——你們真是太聰明了,都能自己整編兒歌,表揚下自己吧。

三、學習兒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橋中間,后來怎樣呢?(幼兒想象)

1.播放錄音,傾聽兒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過橋了嗎?它們是怎么做的?

——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吧。(重點學跺跺腳、撓撓耳)

2. 展開想象,體會相互謙讓的美德。

——為什么它們都不過橋呢?

——如果你是它們會怎樣做呢?

小結(jié):狗和猴都沒過橋,并不是誰怕誰,而是互相謙讓,想讓對方先過橋,這也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地方。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為別人著想,學會相互謙讓。

3.完整誦讀一遍兒歌。

四、結(jié)束。

活動反思:

狗和猴都沒過橋,并不是誰怕誰,而是互相謙讓,想讓對方先過橋,這也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地方。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為別人著想,學會相互謙讓。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狗和猴》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3.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

2、難點: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fā)音準確。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dǎo)入,理解內(nèi)容:狗和猴河里的小橋上,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只狗,從橋西走來了一只猴。他們走著走著,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

1.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再次朗誦。(慢速)問:你聽到了什么?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說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nèi)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xiàn)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著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dǎo),再次朗讀。(師小聲)師:剛才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才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jié)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fā)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xiàn)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游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游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游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游戲游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后半句"一只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只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只猴。小手,準備開始。

六、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游戲和接龍游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么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朗讀得怎么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后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并結(jié)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瑯瑯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只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比較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只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tài)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啟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nèi)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煉孩子發(fā)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幼兒百科:猴子是一個總稱。靈長類中很多動物我們都稱之為猴。靈長目是哺乳綱的1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fā)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shù)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它也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一。

【推薦】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繞口令狗和猴》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重點:

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難點: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fā)音準確

活動準備:

圖片背景、狗猴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dǎo)入,理解內(nèi)容:狗和猴河里的小橋上,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只狗,從橋西走來了一只猴。他們走著走著,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

1.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再次朗誦。"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慢速)問:你聽到了什么?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說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nèi)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xiàn)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著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dǎo),再次朗讀。(師小聲)師:剛才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才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jié)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fā)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xiàn)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游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游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游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游戲游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后半句"一只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只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只猴。小手,準備開始。

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游戲和接龍游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么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朗讀得怎么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后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并結(jié)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瑯瑯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只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比較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只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tài)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啟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nèi)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煉孩子發(fā)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3.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重難點:

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

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fā)音準確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dǎo)入,理解內(nèi)容:狗和猴河里的小橋上,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只狗,從橋西走來了一只猴。他們走著走著,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

1.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再次朗誦。(慢速)問:你聽到了什么?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說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nèi)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xiàn)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著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dǎo),再次朗讀。(師小聲)

師:剛才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才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jié)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fā)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xiàn)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游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游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游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游戲游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后半句"一只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只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只猴。小手,準備開始。

五、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游戲和接龍游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么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朗讀得怎么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后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并結(jié)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瑯瑯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只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北容^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只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tài)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啟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nèi)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煉孩子發(fā)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幼兒百科: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yǎng)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發(fā)展至今日。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現(xiàn)如今是飼養(yǎng)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約十多年。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夠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lǐng)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猴子學樣》flash課件、圖片、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大樹(幼兒小椅子)、扁擔、草帽(幼兒數(shù)相等)、猴子的胸飾(幼兒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1、用謎語導(dǎo)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 “到處跑和跳,愛玩又淘氣,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猴子)怎么猜出是猴子的呢?

師:誰學一學猴子的動作。請表演得好的幼兒示范,其他的幼兒模仿。

過渡句: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guān)于猴子的故事。

2、教師采用中段法講故事(講到快把草帽還給我)

提問:

(1)故事中有誰?猴子們?nèi)橇耸裁词铝? 有老爺爺和猴子。猴子拿走了老爺爺?shù)拿弊印?/p>

(2)老爺爺?shù)拿弊颖缓镒訐屪吡?,他要怎么辦呢?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過渡句:小朋友們幫老爺爺想到這么多的好辦法,老爺爺?shù)降资窃鯓右刈约旱拿弊拥哪?繼續(xù)聽故事

3、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講到抓抓腦袋想辦法)

(1)老爺爺對猴子們說了什么?猴子們是怎么做的?(提示:小猴子不會說話,它會怎樣學老爺爺說話)幼兒學一學老爺爺說的話。

(2)看到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老爺爺做了什么?(急得脫下了草帽,抓起了腦袋想辦法)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想辦法。

(3)老爺爺最后想到什么辦法了呢?要回帽子了嗎?(教師講述最后一段)

小結(jié):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動腦筋想辦法)我們小朋友遇到問題時……也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這樣困難才會得到解決。

過渡句:我們把故事完整欣賞一遍,想一想老爺爺?shù)拿弊颖荒米吡藭鞘裁幢砬?猴子們拿到帽子又會是什么表情?做什么動作?

4、觀看視頻《猴子學樣》老師講述故事(配上音樂)

(1)老爺爺看到猴子拿走了草帽氣急了說了什么?(快把我的草帽還給我)幼兒學表情語氣加動作,(著急的樣子)教師可和幼兒一起學。

(2)可是猴子們看到老爺爺指手劃腳的樣子,老爺爺又說了一句(快把草帽還給我,不然我把你們抓起來)小猴子還了草帽了嗎?他們是怎么做的?幼兒們學一學。

(3)老爺爺急得脫下了草帽,做了什么動作?(抓抓腦袋想辦法)猴子們又是怎樣做的?幼兒們表演。

(4)老爺爺看到小猴子又學他的樣子,最后怎樣做的?(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爺爺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5、逐幅出事圖片,重點讓幼兒表演和講述

(1)圖一:一個老爺爺挑一擔草帽到城里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著了(場景:大樹、一擔草帽)誰能夠把故事當中的這段話表演一次,老師準備了擔子、草帽……

老師請幼兒扮演老爺爺,進行表演,(可以用椅子當做大樹,如彎腰走,累了擦汗。捶捶背、伸懶腰等)

(2)圖二:拿著草帽又叫又跳的猴子(集體表演) 幼兒學小猴子各種動作和表情

(3)圖三:老爺爺著急要草帽和說的話

老爺爺看到小猴子不給草帽說了什么?臉上會是什么表情?幼兒看圖片學老爺爺(跺腳、著急、指手劃腳等)

(4)圖四:脫下草帽抓抓腦袋想辦法

學一學老爺爺?shù)臉幼?轉(zhuǎn)眼睛、抓頭或輕敲頭想辦法等)

(5)圖五:突然想到辦法,把草帽往地上一扔,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學一學老爺爺想到辦法時的樣子(轉(zhuǎn)眼睛、驚喜\轉(zhuǎn)圈\雙手在背后等表情)

小結(jié):小結(jié)幾個重點的動作和表情,對動作大膽地和表情豐富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6、幼兒合作表演(配上音樂)!!

(1)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一名幼兒扮演老爺爺其余幼兒扮演小猴子。

(2)把幼兒分成四組合作表演。

師:你們先商量一下,扮演老爺爺?shù)氖抡l自己拿草帽,其余的孩子椅子底下有猴子的胸飾扮演猴子吧.

(3)幼兒聽故事表演(也可以請一名跟著幼兒講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出猴子模仿老爺爺?shù)膭討B(tài),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xiàn)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qū),為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復(fù)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相關(guān)推薦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狗和猴》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
    2020-06-12 閱讀全文
  • 【推薦】大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繞口令狗和猴》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重點: 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難點:能快速朗讀...
    2021-07-23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
    2020-06-04 閱讀全文
  •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夠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
    2021-08-24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猴賣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分析出小動物要的“o”各表示什么。 2、喜歡故事,用完整的語言給別人講述故事。 3、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點,懂得做事要動腦筋。 4、通過語言表...
    2020-09-29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

2020-06-12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 重點: 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diào)準確,語言流暢難點:能快速朗讀...

2021-07-23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狗和猴》”。讓幼兒了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jié)奏,能發(fā)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感知繞口令內(nèi)容的趣味性,體驗同...

2020-06-0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夠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

2021-08-2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分析出小動物要的“o”各表示什么。 2、喜歡故事,用完整的語言給別人講述故事。 3、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點,懂得做事要動腦筋。 4、通過語言表...

2020-09-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