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有度,教子有方
發(fā)布時間:2021-08-14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幼兒園感恩節(jié)親子活動方案 幼兒拍賣活動方案在我們的印象里,縱容之后就是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所以對小孩子不能有求必應,這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凡事講究個“度”字,若是孩子老是“得不到”,會不會反而種下“貪”的種子呢?
一場關于“縱容”的爭論
午休時光,辦公室里我們六個大小女人聚在一起喝珍珠奶茶。當中一個偶然說起昨天在超市的一幕--
有個寶寶賴在天線寶寶絨毛玩具的花車前,挪不開步子。媽媽在一邊勸了半天,怎么也說不通。漸漸地大人開始氣惱,聲音提高了八度,寶寶也開始大哭,最后大人甩手直接去了付款處,而寶寶還是拗著性子站在原地,哭得傷心欲絕,直到好心的導購小姐來干涉,媽媽才回身把寶寶抱出了超市,沒有天線寶寶,一路聽著那哭聲遠去,你們說,這個媽媽是不是過頭啦!
六個人七嘴八舌,意見立刻變成了兩種,人也迅速分成了兩派,說個不停。
強硬派:哭就哭唄,不能縱容寶寶濫發(fā)的購買欲
不可能寶寶要什么買什么的,哭哭也沒壞處,還鍛煉肺活量呢,這個媽媽也沒大聲責罵寶寶,走開主要是讓雙方都冷靜冷靜,小孩子有時沒辦法講道理,只能強硬點。上次我還在超市里看見有個媽媽氣得擰寶寶小屁股蛋呢,弄得雞飛狗跳的,但是寶寶總算聽話了。再說,媽媽不給買肯定有媽媽的道理,要么是家里已經有同樣的玩具,要么已經超出了當天的購物計劃,寶寶無理要求,當然不能滿足。
溫柔派:這樣的媽媽有點狠,偶爾縱容一下寶寶也沒關系
一個毛絨玩具也不花多少錢,寶寶哭得這么傷心,就滿足他一次嘛,何必讓寶寶在大庭廣眾之下“獻丑”,還連帶著大人也挺窘的。雖然事前媽媽可能和寶寶溝通過:比如今天我們去超市不買玩具哦,寶寶也表示同意。但是小孩子畢竟天性自由直白,喜歡就是喜歡,哪里有這么多的約束。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就不要為難小孩子,我們小時侯大多都嘗過這種失落滋味。
討論由于工作時間來臨而暫告終止,意外發(fā)現(xiàn)站在強硬派的都是單身一族,而懷柔派是由三個媽媽構成。
縱容孩子,你的方法正確嗎
女性當了媽媽以后,人是不是會變得更寬容?那么該不該縱容一下我們的寶寶?第一個設問,其實不用多加思考便有答案,上面媽媽派的意見就是最好的解答,如果你熱愛著自己的寶寶,你覺得媽媽是個幸福的身份,你自然就會變得寬容。
只縱容一下寶寶,你的方法正確嗎?
讓我們先來猜測寶寶那一刻的心理??梢苑殖上旅?個類型。yjs21.com
1.莫名我就“喜歡”你
小孩子都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沒有什么原因,對某樣陌生的物品會發(fā)生興趣,讓家長覺得不可思異,而孩子們覺得很天經地義。
2.沉積很久的“計劃”
比如天線寶寶玩具,恐怕沒什么小孩子不喜歡它,在電視里或者幼兒園的接觸過程中,他早就有了想單獨擁有的愿望,并且希望被盡快滿足。
3.是希望被滿足、被順從的自我情緒
此前可能有什么事件發(fā)生讓他的情緒比較低落,大人們沒有注意到,而他不過借機希望得到心理的滿足感,來驅趕內心的不快。
分析:從1--2--3,處理起來也越來越棘手。1類型里簡單的小小孩,自然最好哄,3類型里有成人心智的小孩比較難對付。但是,現(xiàn)在這樣的孩子很多。
二、愛與教育同步進行
我們通常認為:不要對寶寶百依百順,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但是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自尊心,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更不喜歡被迫讓步,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場合,我們要區(qū)別對待寶寶的任性行為。但切記,無論是何種心理的寶寶,你所做的一切首先是出自愛,然后才是教育。以下幾種方法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方法一:暫緩法。對于寶寶有點無理的要求,你不能表現(xiàn)地太武斷,立刻回答“NO,不行,不可以”之類的話,這樣會導致寶寶感覺受挫,失去溝通的可能。
方法二:轉移法。如果你不想遷就寶寶,就用轉移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一旦得逞,就立刻帶孩子離開,這樣就避免尷尬。這條方法對類型1的孩子比較適用,較小的寶寶自主意識還比較弱,容易被引導,所以轉移哄騙不失是簡單有效的方法,例如:
希希在貨架上抓了塊“糕點”,其實那是塊橡皮,她捏在手中不肯放開,還往嘴里啃啃,媽媽就用她喜歡的食物來轉移注意力。等寶寶轉移注意力的瞬間拿下橡皮,立刻走開。
但是不要低估寶寶的心智,被寶寶戳穿就不好玩了,例如:
三歲的小洋洋想吃甜筒冰激凌,外婆不答應,用“大灰狼來了”的故事來恐嚇,結果洋洋回答:外婆,大灰狼才不要吃冰激凌呢?洋洋不怕!讓外婆一陣尷尬:看來老辦法已經失效了。
方法三:說服法。許多父母大聲訓斥或批評孩子之后,都會難受半天,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是最糟糕的場面。在尊重寶寶的前提下,輕聲細語地和他講道理,保護其自尊心,這種"悄悄批評"的方式比大聲、嚴厲地訓斥更有威力,例如:
在游戲場里,樂樂還想玩一次小火車,可他已經玩了2次,還是樂此不疲。其實媽媽都看出寶寶已經玩得很疲倦了,她平心靜氣地說:樂樂,你累不累啊,小火車已經覺得累了,你讓它休息休息,我們過幾天再來玩好不好?幾番說服后,樂樂雖然不大樂意,但還是勉強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方法四:條件滿足法??梢酝鈱殞毜倪x擇,但要放棄其他選擇作為條件。讓寶寶自己來做決定。這種做法顯得比較民主,例如:
苗苗覺得瑞士糖很好吃,可媽媽限定她每天只能吃2塊,苗苗要求媽媽再給一塊,媽媽答應了,但提出條件:如果今天吃3塊,明天只能吃1塊。苗苗一時也計算不清楚,一口答應下來。
方法五:滿足法。有時這也是個皆大歡喜的方法。反過來想想:寶寶真的很在乎他提出的要求,你又花費無幾,那為什么不滿足一下寶寶的要求呢。這樣他會覺得很有面子。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舉動破壞了規(guī)矩,而擔心寶寶會養(yǎng)成“勒索”的習慣,而實際上,多數(shù)寶寶還不會這么有心,特別是他也耗費了巨大的精力才得到的許可,他會特別珍惜。
“縱容”出一顆柔軟的心
誰都會希望自己的寶寶快樂,但他們的快樂常常掌握在一群大人的一念之間,也許常常經歷著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過程。小時侯的我們也曾這樣,誰都會有N多的愿望,和父母進行拉鋸式的斗爭,記憶里清晰的是那支沒有吃到的冰棍,沒有買成喜歡的電子琴,沒有看成的電視劇,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愿望充滿著記憶的角落,因為父母堅決認為不能縱容小孩子,給孩子一點挫折教育,然后我們的心逐漸變得堅硬起來,那就是成長嗎?
而反觀那些常常被父母滿足的孩子,曾經有位女同學18歲了還賴在父親的腿上,親昵地幫父親拔胡子,這個場景曾經讓我錯愕,她是我們小時侯最羨慕的人,父母對她常常百依百順,自然她和父母的關系非常親昵。長大后她變成了一個嬌縱的小女人嗎?現(xiàn)在大家對她的評價是:開朗、樂觀、嬌而不縱,事業(yè)生活都很如意。
也許她只是個個例,但當我們再次面對寶寶渴望的眼睛,委屈的面孔,心腸能如此堅硬嗎?有時不過是個玩具,玩具的價值和寶寶快樂的價值如何能比?不用想得太復雜,暫時讓規(guī)矩、原則走開,偶爾縱容一下寶寶有什么關系,你看見寶寶開心的樣子,自己也在微笑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學會順從孩子但不縱容
跳最近總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說“咱們洗澡吧”跳說“不”我就邊跟她說道理,邊去給她準備水,準備好之后,就叫她來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說“我再看完一集好嗎”我答應了她,然后看完一集,就高興的去洗澡了。可是到了澡盆不坐下,讓我給她拿喜洋洋,我說先坐下,我再拿,她說先拿再坐下,我沒答應她,然后裝作要離開不管她,跳就立馬蹲下了,但等我拿來了,她立馬站起來了,就是故意的。我不理她,去了另一屋,告訴她坐下,我才過來。她就在外邊喊“媽媽,你過來,我就坐下”我知道如果我立馬過去,她肯定還是不高興,不會執(zhí)行她的諾言,因為她現(xiàn)在在生氣。我就不理她,大概她哭了有兩三分鐘,就不怎么哭了,后來就喊我“媽媽,你過來”我就問“你坐下了嗎”跳說“你過來看看就知道了”,我一出門看到坐澡盆里等著呢。我就立馬高興的跟她說“跳跳這么乖啊,什么時候坐下的,媽媽都不知道呢”然后很親昵的過去把喜洋洋給了她,并親了她一下跳跳也高興了洗澡風波就這樣解決了。接下來洗頭,搓澡,刷牙一切進行的很順利,而且跳跳都是完全高興著配合完成的。如果我不狠心不理她,而是一味的依著她的話,這一切估計都會在她的哭鬧中進行。不知道是因為她把心中的脾氣發(fā)泄出來了,還是因為她知道我言必信,行必果。事件分析:從開始講條件看完電視才洗澡,然后讓我給他拿了玩具才坐下,然后拿過來,她說話不算話又站起來,第一次無條件的滿足,第二次勉強滿足,第三次不再滿足。等跳跳知道不再滿足她之后,她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所以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中不再搗亂。有時候不是很原則的問題,我們可以去滿足孩子,但是要有界限。比如我接跳跳從幼兒園回來,好多時候她都會要東西,有時候我會滿足她,但不是盲目的滿足,我會跟她商量好,告訴她為什么給她買,或者說買了之后要滿足什么條件,只能買一個啊,或者明天不再買啊。她答應了才給她買。但如果第二天她還是繼續(xù)要的話,無論怎么哭鬧我都不會再滿足她,因為她說話不算話,已經破壞了原則。順從他們并不等于縱容他們。
教子有方:愛住我家
兒子自小靦腆,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很少說話,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誘、教唆,他從不配合,更不用說主動跟別人打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極差,這與我平時對他的嚴厲要求是分不開的。記得剛上幼兒園時,他只是呆呆坐著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鬧,他只是笑,兒子的表現(xiàn)讓我很傷腦筋。
為了改變兒子內向的性格,讓他變得活潑大方,我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哄、騙、甚至打罵,道理講了一大堆,他依舊如此。兒子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喜歡畫畫,于是我決定利用他的這一愛好,試著改變他的性格,讓他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生活,快樂的成長。
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畫畫。剛開始,他畫得看不出什么,但我沒有嫌棄他,總是給他的畫起上一個好聽的名字,鼓勵他為畫面添上更多的內容。于是,兒子畫出了像亂草一樣的鳥窩,像雨點一樣的小蝌蚪,像傘一樣的大樹……兒子在家里亂涂亂畫,我從不制止,怕挫傷他的積極性。我家的墻壁上、桌面上、床上、柜子上到處都有兒子的作品。就這樣,兒子的繪畫水平在逐步提高,他的畫面內容豐富,涂色均勻,線條流暢,兒子每次作畫,我都做好孩子的指導者和欣賞者,讓兒子講一講畫面的內容,鼓勵孩子想象還可以添畫上更多的內容,指導孩子涂色。這樣不僅鍛煉了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鍛煉孩子的思維,增強了自信。
為了讓兒子更加自信,我特地在家里為兒子設立了一個專欄,上面貼有兒子從小畫的每一幅畫,記錄著兒子每一天的進步,正是由于我的耐心,我的愛,讓兒子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他充滿了自信。
兒子的老師告訴我,孩子變化很大,他不再是靦腆的“小姑娘”,而是活潑開朗的“大男孩”,他主動同老師打招呼,談論家里的事情,搶著回答問題,觀察力強想象力豐富,上課回答問題時,總有與眾不同的答案,愛提問更是兒子最大的優(yōu)點。
聽到這些,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的付出沒有白費。
身為教師的我,在教育子女方面會時常面臨許多困惑,自從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工程學習后,在老師的引導下,我針對孩子的情況,抓住孩子的優(yōu)點,在生活中改變過去的教養(yǎng)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辦式”教育,讓膽小、怕事的他逐漸增強自信心。
作為家長,我徹底醒悟:對待孩子,不要過于嚴厲,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總歸是孩子,把快樂和幸福還給他們,讓他們在歡樂的海洋里自由的飛翔。
孩子的依戀行為不可縱容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與父母在一起,這是親情的一種表現(xiàn)。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依戀行為會因為獨立性的增強而逐漸減弱。但有的孩子表現(xiàn)出了與其年齡不相稱的過分依戀行為。如:孩子都五六歲了,還形影不離地跟著父母,極不情愿到幼兒園去,回家后就纏著父母和他玩,甚至還讓父母抱,否則就悶悶不樂或者大哭大鬧……有的父母為此很著急,但又沒有辦法;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對自己親熱是好事,雖有些煩,但也只好聽之任之。
孩子這種過分的依戀行為是不正常的,需要分析原因,及時加以矯正。
一種情況是孩子喜歡和父母有身體接觸。如:孩子總要求讓爸爸媽媽抱,或來拉爸爸媽媽的手,抱住父母的腿。這可能是和父母以前對孩子過分親昵,且喜歡用身體接觸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愛有關。要改變這種情況,父母要有意識地多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美好的感情,并讓孩子接受這種方式。當孩子也逐漸學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時,那種對父母的粘纏行為就會大大減少。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生不安或不舒服的感覺,從而對父母表現(xiàn)出反常的依戀行為,以求得一種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安慰。這種依戀行為不是經常的,偶爾因素較多。只要家長留心觀察,并采取措施消除使孩子感到不安或不舒服的因素,就可達到目的了。
最多的一種情況則是過度保護導致孩子過分的依戀行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多方面的:在生活方面,父母惟恐孩子營養(yǎng)不足,一味地給孩子增加營養(yǎng),買補品。稍稍刮風或下點雨就不讓出門,還怕太陽曬壞了身體。教養(yǎng)方面,孩子受到全家人的寵愛,成了家庭的核心,全家人都關心他,服從他,有求必應。在行為方面,因為家長怕孩子出危險,使孩子愛動的天性受到壓抑,想跑、想跳等愿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全由家長包辦代替了。在心理方面,家長怕孩子生氣,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與憂愁。時間長了,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鍛煉,使孩子出現(xiàn)心理偏差……以上這些因素使孩子的獨立性沒有發(fā)展起來,適應外界的能力很差,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就導致孩子依戀行為的發(fā)生。要改變這種情況,應從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入手。父母要想通過自己的教導和自身的行為去影響、教育孩子,使孩子樹立起獨立意識;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先從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技能做起,再培養(yǎng)他們?yōu)樗朔盏囊庾R;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可放松。
當你的孩子不再過分依戀你,那說明你的寶貝能逐漸自立了。在不久的將來,你的孩子將如雛鷹展翅,翱翔于長空。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的7件事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這份愛中不僅要包含理智與寬存,更應松緊有度,要為兒女們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間劃一條清楚的界限,使他們的行為有章可循。
學會忍受一時的不舒服、煩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對孩子如下的幾種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絕不能手軟,更不能把寬容演變成縱容.
1、順手牽羊
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
達標做法: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xiàn)在還給你,請原諒?!苯柚拔餁w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于承認錯誤。
3、4歲的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態(tài)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得不到就動手
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搶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對方的小手。結果,推土機如愿到手。
達標做法:親子教育家董進宇博士認為,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該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
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將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呈現(xiàn)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擊性行為。
3、該睡不睡
晚上10點該睡覺了,孩子卻把娃娃和毛絨玩具攤到床上
達標做法:指指墻上的卡通掛鐘,示意孩子到就寢時間了,告訴他按時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去幼兒園不遲到。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上床,他們永遠沒玩夠。如果父母允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規(guī)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難以養(yǎng)成。所以,無論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辦法拒絕。
4、見了玩具就走不動
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著不放,任你怎么解釋也不松手,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達標做法:對孩子表明你的態(tài)度:今天不買玩具,因為前不久剛剛買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不妨置之不理,繼續(xù)選擇其它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xié)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將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后,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討厭。
5、天女散花
臨睡前,6歲的孩子脫下衣服,隨手扔到桌上、凳子上,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上。
達標做法:對孩子說:“穿好睡衣,然后把你的衣服疊好。在幼兒園午睡前,老師不是要求你們都把自己的衣服疊整齊嗎?老師還告訴媽媽,你做得非常好,有時還幫助小朋友呢。媽媽知道你是個很講秩序的孩子。來,媽媽看著表,你準保能在3分鐘之內完成,馬上開始吧。”說這些話時,不必高聲,但一定要柔中帶剛。
親子教育家董進宇博士認為,孩子喜歡聽好話,媽媽對其好行為的強調,恰是對他的正面激勵,在反復的督促中,孩子能逐漸學會自理,并懂得承擔責任。
6、用謊言掩蓋事實
8歲的孩子施展“武功”,將花瓶摔得粉碎。當媽媽問起這事,他卻說的家里的貓干的。
達標做法: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媽媽,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媽媽喜歡誠實、勇于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币源舜蛳⒆拥念檻],鼓勵他說出真相,并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6、7歲以上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長了這一惡習,以致他在謊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7、我要一次玩?zhèn)€夠
到了該結束游戲的時間,9歲的孩子卻坐在電腦前不動。
達標做法:對孩子表明你的寬容度:“好吧,再給你5分鐘,把這局玩完,如果還不結束,明天也不允許你玩了?!?/p>
電腦游戲容易使人上癮,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規(guī)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比如一天一次,時間為半小時左右,并嚴格督促其遵守。使之通過服從外在的約束力,逐漸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控制。
另外,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在規(guī)定時間的前5~10分鐘,父母可提醒一次,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為準時離開電腦提供可能。
你愛孩子有“度”嗎?
愛而無度的話,往往會違背了愛的本意,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心的父母不妨對照一下,你的愛理性嗎?你的愛有“度”嗎?
看動畫片的度
愛看動畫片是孩子的天性,真正優(yōu)秀的動畫片還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陶冶情操。然而如果過多地看不經選擇的電視節(jié)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及肢體的發(fā)育,連續(xù)時間過長還會影響視力。
建議:家長適當挑選節(jié)目的類型(兒童、知識類節(jié)目為宜)。
陪孩子邊看邊交流。對于孩子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展開討論,同時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注意控制時間,30分鐘為宜。
包辦代替的度
孩子到了幼兒期,十分喜歡模仿成人,希望自己能做大人做的事情。想自己洗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買東西等。家長出于愛或者是怕麻煩,常常把孩子想自己做的事情包辦了。這會扼殺孩子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心智發(fā)展的最好時機。
建議:根據(jù)孩子不同時間段的愿望和家長的實際條件,滿足孩子的動手需求。當孩子有做事的愿望時,家長可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由淺入深。可以多和幼兒園的老師聯(lián)系,借助幼兒園的游戲方式以便讓孩子盡快掌握想做的事。對孩子想自己動手而惹出的一點“麻煩”,要心平氣和地做預防工作或掃尾工作,而不是指責或代勞。
期望成材的度
總有的家長用絮絮叨叨的責怪、批評自己的孩子來表達對孩子的愛。經??洫剟e的孩子,總覺得孩子不如別人,忽視孩子的點滴進步,還以為這是嚴格要求孩子。然而經實踐研究證明,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將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建議:多用鼓勵的眼光,欣喜的語調,挖掘孩子即使是小小的優(yōu)點,再心平氣和地指正其缺點,孩子將更樂于接受。當亮亮為了學洗碗,不小心把水弄得滿地都是時,可以說:“亮亮,你的碗洗得真干凈,不過水濺到地上了,可以把水龍頭弄小一點嗎?”不久你將會發(fā)現(xiàn)孩子更有興趣去做所表揚過的事,同時也在努力接受你的提議;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是因為心有余而力不足,即手指肌肉的發(fā)育及控制能力還未完全發(fā)展好。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還忍心再次責怪孩子嗎?孩子處事的主觀能動性在表揚聲中會隨之增強。
穿名牌的度
愛穿名牌原本無可厚非,如果在別人面前特別強調,“我們孩子穿的可是名牌?!白尯⒆訌男≡陟乓猩睿粫黾雍⒆拥奶摌s心。
建議:衣服穿著主要考慮干凈整潔,美觀大方是一般家庭通常能做到拓。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穿戴好壞并不重要,更不必和別人攀比衣著的價格、品牌。到幼兒園主要是學知識,比誰的知識學得多才是真正的本領。
贈予禮物的度
很多家長在過節(jié)或孩子過生日時,不考慮孩子的實際需求,時常以吃、穿、紅包作為送孩子禮物時首先考慮的對象。
建議:家長送孩子禮物時,需考慮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知識的充實,動手能力的提高,良好道德修養(yǎng)形成的引導,因此不妨試著選用有意義的適齡書籍、磁帶、碟片等。
能在節(jié)假日帶孩子去野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也不失為一個擴大孩子閱歷,調節(jié)身心的特別禮物。
有一種教子方法叫滲透
有種學習方法叫滲透,我最先知道這種方法是聽楊振寧博士在回國講學中提到的,當時,感觸很深。我想,其實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育兒上。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我對兒子的教育很少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總是因時因地制宜。
兒子的好奇心很強,凡事總愛問個“為什么”。我就盡力給他一個淺顯易懂的解釋。有一次,一只小狗受了傷,趴在路邊舔著傷口。兒子充滿同情地問:“媽媽這只小狗怎么了?”“這只小狗不小心摔傷了,它很勇敢,自己處理傷口?!睂殞毢孟袷芰撕艽蟮墓奈?,顯得比較興奮。孩子現(xiàn)在三歲多了,我從沒有坐下來教他識字。帶他出去玩時,看到路邊停著車子的車牌號,或者廣告牌上的電話號碼,我有意識地停下來看一看,剛開始兒子會問我“媽媽你在看什么?”現(xiàn)在他會主動地指著數(shù)字讓我讀,我時常故意讀錯,他還知道糾正。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東西。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有識的父母不如有趣的父母,有趣的父母能讓孩子自由發(fā)展。為了避免犯有點“識”的錯誤,我們很少對孩子進行枯燥的說教。我和孩子爸爸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在家能看一會書,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學習的氣氛。兒子小時候不愿意同熟人打招呼。發(fā)現(xiàn)他這點后,每次遇到熟人我都以孩子的口氣同別人打招呼,“慢慢地,他就能熱情地和別人打招呼了。偶爾讓兒子幫個忙,我也忘不了說聲“謝謝”,這是對他幫助別人的鼓勵。
育兒心得:我家教子有方
育兒心得:我家教子有方
這是一個和諧、穩(wěn)定、幸福、充滿了小故事的家庭,每個小小的生活畫面都像一個個活躍的音符,在“家”這個喜、怒、哀、樂、憂、思的六弦琴上奏出最美的生活旋律。
和睦幸福、多彩生活、互相鼓勵、共同進取
這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三口之家,爸爸張強經營著一家小型企業(yè),生產閥門和儀表,從技術到生產加工都是一把好手,媽媽國鐵英在鐵嶺市銀州區(qū)紅旗街道沈后社區(qū)工作,女兒張佩琪現(xiàn)就讀于華北理工大學,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按著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家族角色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著自己的能量,又凝聚在一起共筑著一個溫馨的港灣。爸爸為了這個家每天工作很累、付出很多辛苦,但工作之余有著很多的愛好,如養(yǎng)鴿子、釣魚、養(yǎng)小動物等等,是個精力很旺盛的樂天派,從13歲開始便愛上養(yǎng)鴿子的他數(shù)年如一日的喂鴿、放鴿、訓鴿、打掃鴿窩、參加鴿子比賽-----讓他養(yǎng)成了勤勞的好習慣,無論工作多忙、多累,回家后都會把這些“鴿子兄弟”照顧好,也讓他成了一個戀家的男人,媽媽和女兒從不反對爸爸的這些愛好,總是默默的支持,甚至成了他的同行者和幫手,爸爸有事出差時,媽媽和女兒便成了臨時的喂養(yǎng)員,在爸爸這種愛好的帶動下女兒從小就養(yǎng)成了對小動物的強烈愛心,在鴿子比賽的季節(jié)里取得好的成績共同舉杯紅酒慶祝,成績不如意時母女倆便給爸爸做好吃的,用別的事情逗爸爸開心,三口人在這種愛好中共同感受著收獲與失落帶來的生活味道,品嘗著不放棄、再接再厲的勁頭。周末女兒學習累的時候經常一起帶著鴿子開車到郊外去訓放,一路的風景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放松心情、回來后增加女兒的學習能量。
爸爸媽媽鼓勵女兒好好學習,但也讓女兒學會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釣魚更是這個家庭愉悅心情的好方法,帶上帳篷、拿著女兒需要背的書,到風景秀麗的河邊安營扎寨,爸爸專心的休閑垂釣,媽媽陪著女兒在柳樹下的帳篷里背古詩詞、文言詞句、英語課文……真是一舉多得的休閑式努力!
女兒是個愛好廣泛的陽光女孩,愛好美術、歷史、體育、天文,喜歡關注國際形式,更是個“軍迷”中的精品,從軍裝到軍事裝備都有很好的了解,更有收藏它們的愛好,媽媽常說;“我們家就是個小型號的軍隊倉庫”,女兒卻幽默的補充道:“還有一個英姿颯爽的女民兵”!從小就很懂事的女兒很少讓爸爸媽媽操心,在市第一高中讀書時由于家離的較遠,怕爸媽接送累,自己主動提出住校,一住就是三年,在學校有病都怕爸媽著急,自己去醫(yī)院打點滴,女兒腰傷了很痛,自己硬撐著上課,讓爸爸媽媽既心疼又心酸,媽媽去宿舍看望病中的她,她躺在床上還在看書,看到此景媽媽淚眼模糊,女兒卻自己打趣的說;“我得歷練自己,感受生活的各種痛才會成長”!
高考時正遇女兒身體狀態(tài)不佳,沒有考取理想的大學,可女兒并沒有怨天尤人、放棄理想,又一次用人生堅強的性格支撐起自己的一片晴朗天空,更是在所謂的“失敗”中點燃了奮斗的火焰,現(xiàn)在系里已成為小有名氣的“學霸”,共3個學期,得2次一等獎學金,一次三等獎學金,并在2016年度獲得優(yōu)秀大學生稱號,女兒更是一個正能量極強的學生,是學生會成員和志愿者,經常參加學校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到貧困山區(qū)支教、參加辯論比賽、為學校出畫報……女兒還是學校里的游泳健將,而且是迅速自學成才的那種,學習累的時候總要到游泳館里游幾圈回來就又勁頭十足地投入學習狀態(tài),很多同學都成了她的游泳徒弟,在她的號召和帶領下甚至有老師都加入到了她們的游泳隊伍。女兒更是心中有愛、樂于助人的好品質,雖然在班里考第一,卻不和同學爭助學金,她對媽媽說的話是這樣的“我得了幾千塊錢可能只是添了幾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那些家里困難的同學,幾千塊錢可能是她們一學期的生活費,所以我不能和他們爭”,此時的父母在心里也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一種由衷的敬意,女兒是最愛和媽媽談心的,泡上一壺綠茶,從國際形勢到國家大事到自家小事,母女倆總有說不完的話,面對不同年齡層的不同觀點,也總會展開一場據(jù)里力爭的辯論對峙,媽媽總會在失敗中找到一份心里的喜悅,因為她在心里為自己女兒的優(yōu)秀而欣慰!在學校女兒遇到心里小難題時,媽媽總是最耐心的傾聽者,用鼓勵的語言幫女兒趕走心情小感冒,媽媽常對女兒說的一句口頭禪是“加油,寶貝!”
媽媽是個熱愛工作又不失浪漫色彩的人,喜歡養(yǎng)花,更像養(yǎng)花一樣養(yǎng)自己和養(yǎng)生活,經常為自己填充各種生活養(yǎng)料,美容、保養(yǎng)、聽音樂、跳舞、品茶,愛好文學和歷史,數(shù)年如一日的聽《百家講壇》,是個十足的“小資情調”!可工作起來便是個“女漢子”!從事社區(qū)工作15年,深深的愛著這個為居民服務的崗位,強調女性的自強、自立、自尊、自愛,在工作中落實著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講話精神,舉辦社區(qū)教育大講堂,多次為社區(qū)居民和家長們講課,提升家庭成員和母親們的綜合素質,為社區(qū)中每個家庭的和諧安定做著大量的工作,多次參加各種演講比賽,宣傳家庭平安、幸福穩(wěn)定對社會的重要性。二、敬老愛幼、以身作則、溫暖他人、回報社會
在家庭中20多年的婚姻生活讓夫妻感情還是一如既往的恩愛,無論大事小事,互相商量,生活中關心體貼彼此,共同孝敬雙方的老人,兒媳惦記公婆,女婿有好吃的也總是張羅著給岳父岳母送,公公有病,夫妻倆常年的帶老人奔走在就醫(yī)的路上,每2天就得帶老人去醫(yī)院一次,且經常在晚上10點鐘左右,無論冬夏,從無怨言,更不攀比家中的兄弟,為弟妹們做個表率,也讓孝順之樹在自己女兒的心中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成長上,除了學習更讓孩子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及全面素質提升,張佩琪在學校中團結同學,很是熱心腸,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一家三口都有著極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愛國精神,無論在哪里都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各項法規(guī)、法紀,讓自己做一個正能量的傳遞者。
一家美不是春,積家庭之小美成社會大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讓每個家庭都和和美美、平安幸福才是社會最美的景色,國鐵英在社區(qū)建立的“百合家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中自己擔任負責人,在辦公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想辦法籌資金、找地方,增設“百合家事溫馨工作角”調解居民家中的夫妻矛盾,疏導女性情緒,丈夫和女兒都非常的支持她的工作,有時遇到居民家中或鄰里之間比較復雜的矛盾,丈夫和女兒一起幫著出主意,想辦法進行調節(jié),一家三口還共同代表市婦聯(lián)參加省婦聯(lián)舉辦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杯電視大賽,獲得全省二等獎的好成績。工作中親自處理家庭糾紛、鄰里矛盾,共接訪和下訪百余件,記了一大本民情日記,建立了百合家事工作檔案,和居民們共建了一個心里美、生活美的社區(qū)大家庭。
賞識教育要有度
有一個孩子,上幼兒園沒幾天就死活不想去了。家長問他為什么?他說,幼兒園不好。問他怎么不好,他也不說,家長很著急,就到幼兒園去問老師。
老師還以為孩子生病了,也正想問家長呢。正好家長來到幼兒園,老師順便跟家長交流一下這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老師對家長說,你們的孩子在班里吃飯、睡覺還可以,就是跟小朋友玩不到一塊兒。我們要求小朋友每次只玩一個玩具,玩完了再換;可他一個人總是攏著好幾個玩具,不讓其他小朋友玩,我們勸他,他也不聽。讓孩子們畫畫,他不在自己的畫紙上畫,老是在別的孩子的畫紙上亂涂,弄得別的孩子老是告他的“狀”。我們把他換到別的地方,他還照樣畫別人的畫紙。
家長回家問孩子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樣。經過再三追問,孩子說是。家長問他為什么老是這樣,孩子說:
“老師只是表揚別人,不表揚我。媽媽,你不是說我是最好最棒的嗎?老師為什么不這樣說?”
真相大白,原來如此。
這位家長曾經特地聽過關于“賞識教育”的報告,還買了書看。她對這種教育的“絕招”深信不疑,聽人家說只要天天向孩子伸“大拇指”,可勁地夸“真好”、“真棒”,就能把一個聾啞孩子送到大學。她覺得這個“絕招”既簡單易行又非常的神奇,于是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實踐。
平時,家長很少教孩子學什么,也不指導孩子遵守什么行為規(guī)則,只是一味地表揚、夸獎。不論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樣,家長總是伸著“大拇指”夸獎孩子:“你真棒!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最棒的孩子!”
在自己的家里,只有一個孩子,沒有比照對象,孩子又缺乏自我評價能力,你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就是不著邊際的夸獎孩子也不知道反感。
但到了幼兒園,進入集體,許多孩子生活在一起,老師表揚、夸獎孩子就得有區(qū)別,因人而異,且有分寸、尺度。誰做得好就表揚誰,是哪里好就夸哪里,是多好就夸多好。雖然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老師對孩子要以表揚為主,但具體孩子的表現(xiàn)總是有差異的,表揚還要堅持事實求是,因人而宜。
老師不能像家長那樣,不管孩子的表現(xiàn)好不好,都得說好,都說是“最好”,“最棒”。
那樣做,實際上只是在“哄”孩子,而不是“教育”。
一是,總是以“哄”代替“教育”,對孩子是一種“誤導”,不能在表揚、夸獎過程中,引導孩子明確是非、善惡、美丑,學會客觀地自我評價。
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都說“好”,“最好”,“最棒”,那對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時間長了對孩子就會失去激勵的作用;
這位家長沒想到,盲目聽信、實施所謂的“賞識教育”,孩子在家里聽慣了無原則的夸獎和表揚,到了幼兒園這個群體就不適應了。
這個故事很值得年輕父母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