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隨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
發(fā)布時間:2021-08-07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的幼兒故事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教師針對不良的行為都應加以制止,引導及幫助其糾正。
配樂故事《梨子小提琴》欣賞過程中,幼兒對于狐貍不吃小雞,獅子不吃兔子都能明白它們是因為聽到美妙的音樂,心靈受到洗禮和純凈,當老師拋出問題:我們能不能用手抓小朋友?能不能用腳踢小朋友?能不能做各種危險的動作傷害我們的朋友?幼兒的回答是一致的“不,不可以!我們要愛我們的朋友?!贬槍γú?、汪家琪,我委婉地用移情法對他們提問“能用手故意去打人嗎?奔跑時能故意用腳或用手傷害人嗎?”他們的回答是一致的“我們不能,要象狐貍、獅子學習,因為我們也聽了這段音樂”。
桌面活動時,幼兒安靜地快樂地玩,這時,艾子琪哭了,吳藝福跌倒在地,波波因為搶玩具不成而勒艾子琪的脖子,家琪奔跑時,發(fā)現(xiàn)裝玩具的盒子在吳藝福的凳子附近,就用力踢向吳藝福的凳子,凳子倒了,吳藝福也跌倒在地,當時我沒有深究,只是把他們拉開,輕輕地說了一句話“你們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嗎?”餐前,我請波波和家琪站到我面前,請小朋友討論:他們倆的行為對不對。波波和家琪低下了頭,似乎很傷心,我又說,那你們該怎么辦?終于他們主動地去向另外兩位小朋友道歉了,但這兩位小朋友的回答是:這次我們原涼你們,下次再犯我們就不客氣了(在老師引導下說的)。事實上以后的他倆真的有很大的改變。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三天二頭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家長的耐心引導,更需要的是教師細心發(fā)現(xiàn)及老師對教育事業(yè),對孩子的真誠熱愛。
允許孩子犯錯,但需要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指出,幫助改正。波波勒子琪脖子,家琪踢翻藝福,并非是小細節(jié),一蟻潰千堤,小不管則犯大錯,教師能及時敏銳捕捉到了這些信息,及時冷處理,“好好想想你們的行為對不對?”接著現(xiàn)場分析討論他們的行為對錯,同時引導幼兒做錯了事怎么辦?,道歉在人們的心目中大都認為“對不起”“沒關(guān)系”就夠了,可教師的思維不在這,而是引導幼兒懂得保護自已的同時不傷害伙伴,引導語是“這次我原涼你了,下次再犯,我就不客氣了”。
“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的,教師針對不良的行為都應加以制止,引導及幫助其糾正。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此話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此話又揭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yǎng)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從家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從老師用人格的魅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開始。
小班幼兒從各個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規(guī)較差。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禮貌,不懂得遵守集體規(guī)則,生活衛(wèi)生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根據(jù)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點,針對幼兒目前的需要,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guī)教育,是小班學期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許多家長與我們老師的意見是一致的,但談到具體的情況,卻是眾說紛紜。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guān)注小班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綱要》提出:“根據(jù)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里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差,但卻是培養(yǎng)各種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單憑呆板的說教,會使他們無所適從,只有采取適合他們心理特點的方法、措施,才能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逐漸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順利達到目標。
(一)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對于自己啟蒙老師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老師不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誤導幼兒。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幼兒的表率,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老師平時能夠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往往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突顯了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比如:教師看到書架上掉下很多書,就可以對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們說:“你們看,書掉在地上了,你們是喜歡看干凈的書呢還是喜歡看不干凈的書呀?”然后當著小朋友們的面把書一本一本地撿起來放回書架上。此后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小朋友們就會很自覺地爭著撿書。類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直接范例,家長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如排隊購物、讓座、不隨地吐痰等到細節(jié)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帶頭不做。
(二)寓教于樂的必然性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游戲?qū)τ變哼M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如教育孩子講衛(wèi)生、愛清潔,不亂丟果皮紙屑,設(shè)計了系列活動:“吃了東西為什么要漱口?”、“毛毛的袖口”、“果皮應該放哪里?”、“駝背的大拇指”等,運用直觀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講故事等方法引導幼兒對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概念有較具體的理性認識。又如在教育幼兒飯后漱口、保護牙齒的教育活動中,準備了兩盤清水,讓幼兒吃完東西后漱口,把漱口水吐在其中的一盤水中,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盤水有什么不一樣。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兩盤水不一樣,一盤很干凈,一盤有很多臟東西”,又通過討論和老師講解,幼兒知道了臟水是漱口的水,是人們吃了食物后粘在牙上、藏在舌頭底下和牙縫里的食物,要是吃了東西不漱口,時間長了口腔里的就會長細菌,細菌就會侵襲牙齒,使牙齒變成蟲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對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認識,老師通過對有的幼兒牙齒潔白、有的幼兒牙齒霉爛等現(xiàn)象進行比較,讓幼兒在比較中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三)妙用兒歌的可行性
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guī)教育時,我經(jīng)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guī)的要領(lǐng)。比如在洗手的時候,我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縫,洗手腕,看誰洗得最干凈?!边@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jù)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的動作。另外,老師可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和各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隨機地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個別教育的必要性
在常規(guī)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研究影響遵守常規(guī)的原因和幼兒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異,而情緒、經(jīng)驗、疲勞或環(huán)境則是構(gòu)成破壞規(guī)則的因素。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我們班上有一名幼兒叫皮皮睡覺時總有個習慣,就是手里要拽著被角才能入睡。到了幼兒園以后,她外婆要求老師幫著改掉她的壞習慣。開始時,老師不讓她拽被角,她中午簡直無法入睡,后來,有一天我對她說,被角太臟了,有細菌,你看小朋友都不拽的,漸漸地,她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二、注重小班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因此,能否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也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點。尊重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的內(nèi)在需要是愉快教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教育思想的轉(zhuǎn)變,充分尊重幼兒,多一分童心,多一分愛心,寓教于動,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教育、在愉快的情緒中認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如運用情緒情感的感染性、激勵性和動力性的功能,滿足幼兒愛表揚心理,在各項活動中,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言語的組織極富童趣,形象生動。又如,運用貼切的比喻方式,教師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幼兒,用真情和激情在教師與幼兒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產(chǎn)生互相感染的效應,幼兒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鞏固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使幼兒養(yǎng)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行為鞏固是指定期對幼兒的行為常規(guī)進行檢查和評比,使其能夠在生活常規(guī)的制約下自覺養(yǎng)成良好生活常規(guī)和鞏固已經(jīng)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行為鞏固教育時,老師要注意使用適當?shù)募钍侄蝸泶龠M幼兒堅持良好行為。在檢查中對行為習慣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孩子個別幫助。評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對評比中行為表現(xiàn)突出的兒童在墻報上掛上小紅花,使其產(chǎn)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激勵其他幼兒學習。由于幼兒年齡小,每天評比一次效果較好。如為了養(yǎng)成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可以根據(jù)班級幼兒的常規(guī)要求,在值日生活動中開展了“小小檢查員”的活動,每天安排一組幼兒擔任班級的“檢查員”,讓他們檢查和評價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規(guī)表現(xiàn),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作用很大,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培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貴在持之以恒
托爾斯泰說:“家長的責任是不能托付給任何人的,金錢買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們需要時間——家長的時間、大量的時間。教育的成敗貴在堅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可能一段時間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結(jié)果全盤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習慣,,需要時間,需要原則,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時松時緊的遷就結(jié)果只能是推波助瀾,對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百害而無一利。在幼兒園日常的行為習慣教育中,老師就要責無旁貸的持之以恒,對幼兒及時進行提醒引導,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當今時代,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把幼兒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人,使幼兒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祖國才有希望,所以,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開始,強化對幼兒思想道德教育,這是父母及社會留給幼兒最為寶貴、受用終生的財富。
三、重視家園結(jié)合的小班幼兒培育模式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是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結(jié)果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壞習慣。況且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幼兒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
幼兒園和家庭之間可以制定家園聯(lián)系表、家園信箱,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zhí)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了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nèi)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讓家長和孩子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設(shè)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wěn)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fā)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使幼兒從小萌發(fā)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guī)律等良好行為習慣。最后,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當成一件關(guān)系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總愛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還有一些小朋友特別喜歡在地上爬,然后在把臟臟的小手摸臉,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需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許多家長認為“我們小時候吃了苦,現(xiàn)在條件好了,孩子只有一個,不能讓他受苦受累?!币虼?,在生活中他們時時處處依順孩子,吃飯﹑穿衣時出現(xiàn)了幾個大人圍著孩子一人轉(zhuǎn)的現(xiàn)象;晚上睡覺時還任孩子嘴里含著糖入睡或是整天為孩子買一大堆的零食,結(jié)果使孩子對正餐了無興趣……殊不知幼兒時期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所以老師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所謂,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家庭,老師則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家長的角色,老師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不知不覺的模仿中受著影響,因此,老師對幼兒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平時,老師在幼兒面前,要有意思無意識地讓幼兒知道老師是這樣愛干凈,講衛(wèi)生的。例如,吃飯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兒的模仿能力強,自然會跟著做,久而久之,幼兒飯前洗手的習慣就培養(yǎng)出來了。
培養(yǎng)幼兒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習慣應從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愛玩紙,可每次玩過后,教師里就會一片狼籍,滿地的紙啊等令老師頭疼。為此,在一次美工活動中我想了一個辦法,我讓小朋友自己按意愿玩紙,小朋友可高興了,等他們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處可見。于是,我就唱起《開火車》的曲子,玩起游戲來,小朋友興趣來了,也紛紛加入進來,當我們開著開著我停了下來,對小朋友說:“不好前面有障礙物,我們的火車過不去”。說完,將一堆紙撿器起丟進紙簍?;疖囉珠_了,前面又有一堆紙片,我正想開口,只見杏子小朋友主動跑上前去說:“老師,我把這個丟進紙簍?!蔽覜_她一笑,大聲說:“小朋友看,教師里還有這么多東西,我們怎么開火車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爭著將地上的垃圾丟進紙簍。這下,火車開得真快!
從那以后,幼兒往地上丟東西的習慣明顯好轉(zhuǎn),不管是進行活動,還是吃午點,小朋友都很自覺往紙簍仍。由此可見,老師對幼兒的耐心引導,會促使孩子兩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同時也表現(xiàn)在要有獨立自理能力,玩具玩過后,一定要讓幼兒學會物歸原主,如果老師讓老師來收拾整理,容易讓幼兒產(chǎn)生依賴心理。從讓幼兒學會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學會穿、脫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后,這種好習慣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工作中去,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積極、認真的督促,培養(yǎng)幼兒愛清潔,將衛(wèi)生的好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shù)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zhuǎn)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偏食、挑食的現(xiàn)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fā)、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zhí)籼蕖⑻羰?、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yǎng)比例失調(diào),引起各種營養(yǎng)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wǎng)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yǎng)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nèi)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1、及時調(diào)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在了解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wěn)定等。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樣示范法。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2)“打預防針”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diào)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xiàn)在能稍微吃點了。(4)物質(zhì)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fā)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教隨筆: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一場值日生風波就這樣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會做得更好。孩子身邊無小事,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學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輪流選兩個小朋友當值日生為大家服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能為小朋友和老師做些事情,是很快樂的事情。能當上一名光榮的值日生,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
這一天,陽陽當值日生。她帶上紅胸卡顯得非常精神,興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下午,我讓陽陽給小朋友發(fā)桔子時,宇宇跑過來告狀:“陽陽給苗苗和她自己發(fā)大桔子?!蔽艺χo小朋友喂藥,就隨口說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宇宇沒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我正在給孩子們梳頭,聽到幾個孩子私下議論:“陽陽給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鄭老師也不管!”“下次輪到我當值日生時,我也給自己挑大的發(fā)……”看來,我對這件事的處理,引起了孩子們的不滿。桔子的大小雖是小事,但我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很大。仔細考慮之后,我組織孩子們討論“你喜歡什么樣的值日生”。孩子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應該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薄皩Υ渌男∨笥岩鷮Υ约旱暮门笥岩粯??!薄白鍪虑橐?不偏心。”……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都明白了應該怎樣做值日生,什么樣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歡的值日生。
一場值日生風波就這樣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會做得更好。孩子身邊無小事,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習慣》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nèi)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yǎng)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diào)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wěn)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 “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diào)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xiàn)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zhì)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fā)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隨筆: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今年我?guī)У氖峭邪?,孩子在幼兒園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日常規(guī)培養(yǎng)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zhì)量。所以常規(guī)培養(yǎng)是幼兒階段不可忽視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維只是具體的形象,他們生活的經(jīng)驗有限,說教的方法對于他們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我覺得只有提供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有興趣。
首先,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很大的影響。如:要求孩子有禮貌,待人真誠,說話文雅,能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等等習慣,都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該學的,該聽的,該做的。
其次,同伴之間的榜樣?!扒?陳語默做的真端正”“看!金卓?;卮鸬穆曇粽骓懥痢比绱说鹊?。老師不必吝嗇自己的夸獎,其實你在表揚某個孩子的時候,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效仿他的行為。因此,老師做到嘴勤快一點及時表揚就會收效不錯。
要做到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還需要家園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期待孩子們更好的表現(xiàn)吧!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昂⒆恿己眯袨榱晳T的養(yǎng)成教育”!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幼兒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越來越不重視了。
有的家長竟然說:“樹大自然直”。
我卻不這樣認為,請家長們不妨聽一聽我的幾點建議。
有一位外國教育學家曾經(jīng)這樣說過:
孩子的心田,
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為的種子,
就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
就收獲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
就收獲命運。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古往今來,這是一條被許多事實證明了的鐵的規(guī)律。
行為習慣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道德習慣等等。
如果好的行為習慣不注意培養(yǎng),不良的行為習慣也不注意矯正,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1、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習慣。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習慣,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開始,一點一滴的教他們做起,例如,讓孩子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掃房間、自己整理書包等。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做。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習慣,要持之以恒,始終如一,不要半途而廢。
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反復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勤勞的行為習慣。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根本。
只有勤勞,才能艱苦奮斗,激勵人奮發(fā)向上,有所作為。
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忽視對孩子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
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掃地、倒垃圾、洗碗筷等,當孩子勞動以后,家長要給予檢查、評價,適當給予表揚批評,鼓勵他們積極勞動,樂于勞動。
切忌給孩子潑冷水,挫傷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3、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見一位母親帶著孩子逛商店,孩子執(zhí)意要買一件昂貴的玩具,母親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不走。
最后家長還是以給孩子買了玩具而告終。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已經(jīng)習慣,只要大哭大鬧,家長就會滿足他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
因此我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文明禮貌行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從孩子日常行為表現(xiàn)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頂嘴、說粗話臟話。
總之,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家長要引起重視,因為良好行為習慣,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為習慣,往往會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本文“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guān)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剖析,通過結(jié)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三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
小班幼兒正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是擺在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lǐng)域的幼兒發(fā)展目標之一。
一、當前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深刻挖掘禮儀教育的內(nèi)涵,部分教師太注重形式。
通過觀察大多數(shù)幼兒園的小班幼兒禮儀教育,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問題,走形式、走過場就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教師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沒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內(nèi)涵,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禮儀教育的形式落實上。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在入園時,遇到老師要主動鞠躬打招呼:“老師早!老師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長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媽媽早!某某早!”離園時,幼兒要主動與老師告別,說:“老師再見!”教師和幼兒基本都能按著要求來做,但大多數(shù)人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說話時都沒有注視對方,這種形式化的禮儀就像為了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禮儀教育沒有將文明禮儀之美滲透到幼兒純潔的心靈中,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講文明講禮儀,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悅感,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的積極性。
2.存在幼兒只為了獲取表揚而講禮貌的問題。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現(xiàn)在幼兒園中一些鼓勵性的教育的方式,讓幼兒產(chǎn)生了一定的誤解,文明禮儀教育同樣如此。比如,在對小班幼兒園的采訪中,筆者提問孩子:“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嗎?”得到的回答大多數(shù)都是:“講禮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紅花。”“講禮貌老師才會喜歡我!”似乎在幼兒眼里,所謂的禮貌就是向老師問好,和別人說幾句禮貌用語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在走形式、走過場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強人意之處。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讓孩子懂得文明禮儀的真實意義,否則,就會長養(yǎng)幼兒的虛榮心,讓孩子變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
1.結(jié)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們身上付出了無私的愛。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物質(zhì)優(yōu)越、百般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他們大多數(shù)不知道對父母和親人心懷感恩,覺得理所應當。因此,幼兒園要結(jié)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師可通過放映一些影視資料,讓幼兒理解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撫養(yǎng)時日日夜夜的艱辛等,讓幼兒明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讓感恩之心萌生。同時,讓幼兒懂得入離園時對家長講禮貌是愛的表達,是感恩家長的表現(xiàn),因此,在離園時,要親切地和家長說:“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其次,要讓幼兒懂得感恩教師。幼兒園要通過播放一些平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圖像資料,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知道其中的辛苦,讓幼兒產(chǎn)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園時,對教師說:“老師早!老師好!”每天放學離園時,要主動與教師告別,說:“老師再見!”這些禮貌用語都表現(xiàn)了對教師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讓幼兒認識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們的親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這個社會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心存感激,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小朋友的親友,也應像對待自己的親友一樣。看到他們要熱情地打招呼問好,如“叔叔好,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則通,幼兒在明白了講文明禮儀的意義后,在按著要求快樂遵守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就會養(yǎng)成見人主動打招呼的良好習慣。
2.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
用餐禮儀是顯示一個人文明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幼兒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禮儀習慣,對幼兒以后的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一些小班幼兒剛剛?cè)雸@時,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這都是因為父母平時太溺愛孩子;有的孩子剛?cè)雸@時,吃飯和嬉戲分不清,邊吃邊玩,這都是因為平時在家里太嬌慣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從如下幾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用餐禮儀習慣:第一,要求進餐時不挑食、不說話、不玩耍。教師要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孩子明白要想身體長高、健康,就要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而挑食是無法滿足身體需要的;進餐時說話,會影響和破壞吞咽動作,容易使食物進入喉腔,引起咳嗽,會造成危險。因此,吃飯時一定要保持安靜,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戲。第二,要求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通過結(jié)合一些生動資料的展示講解,讓幼兒明白吃飯前應洗手,讓孩子知道病從口入,嘴巴碰到?jīng)]有洗干凈的手,會傳染病菌,會得腸炎、菌痢等多種疾病。同時,教師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而飯后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病,長久堅持就會起到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兒開始不會漱口,教師要做好示范,教會孩子漱口。另外,為了讓幼兒能夠?qū)W會用餐禮儀,保持用餐禮儀,教師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幼兒在家時也要和在幼兒園里一樣,遵守用餐禮儀,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3.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時期,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指出:情感─認識─實踐是幼兒良好禮儀習慣形成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幼兒游戲中培養(yǎng)文明禮儀習慣應該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fā)游戲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戲前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展開輕松、自由的對話,滲透禮儀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說,想和某某與你一起做游戲怎么說等,引導幼兒運用禮貌性的語言與別人交流。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shè)能夠融合禮儀教育的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在游戲中的禮儀交流提供啟發(fā)和指導。比如,畫一個太陽花的卡通笑臉,表示見到小朋友、老師、家長打招呼時要親切微笑,會像向陽花一樣美麗。
第二,在游戲中體驗禮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有關(guān)禮儀的多媒體資料,讓幼兒了解一些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設(shè)計與之相應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表演和實踐,學會一些禮儀交往的常識和技巧。比如,怎樣接待來客,怎樣稱呼不同年齡段的人,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交往中練習禮儀的運用。
第三,回憶分享文明禮儀的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游戲區(qū)域中,模仿電視訪談之類的節(jié)目,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訪談。比如,以文明禮儀主題中的“禮貌待客”為題,讓教師或者小主持人采訪小朋友家里來客人應該怎樣接待?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大家分享禮儀經(jīng)驗,強化對禮儀的認知,以期內(nèi)化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任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樣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為之付出熱情、真誠、大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