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增進親子關系的五個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7-22 幼兒園分享的游戲 幼兒園分享的教案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和孩子相處,又有哪些時段可有效增進親子關系?一起走入增進親子關系的五個關鍵時刻。
薄荷時間
孩子起床前
要想孩子一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很重要。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
做法
① 為孩子在睜開眼睛到起床之間預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
② 營造一個適宜環(huán)境,讓孩子自然醒來。比如: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謹慎霧霾天);放上令人愉快的音樂;輕輕摩挲孩子的頭頂(據(jù)證實,這有助于人自然醒來)。
③ 給孩子美好的問候。當孩子睜開眼睛時送上快樂的問候:寶貝,早上好!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和親吻。
④ 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讓孩子畫夢。問問孩子睡得好嗎?做了什么夢?給孩子紙筆把夢畫下來,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夢。透過孩子畫的夢,媽媽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做一些引導。
如此,孩子的身和心都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新的一天的準備。
奶油時間
外出歸來時
當孩子回到家時,他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歡迎,是熱烈的擁抱,是平靜、耐心地聽他說說白天發(fā)生的事情。他并不希望迎接他的是連珠炮似的抱怨和批評,“你看你,又把衣服弄得這么臟!”“今天在幼兒園調皮了沒有?”“快把你的臟手洗干凈,做作業(yè)去?!?/p>
想象一下,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放松一下。尤其是出差后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也許很想先沖個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這會兒問東問西、索要禮物。
所以,和孩子約定,為每個外出歸家的人留一段松松軟軟的“奶油時間”吧!
做法
① 送上熱情的歡迎,也許是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雙拖鞋或一杯熱茶。
② 讓他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
蜜糖時間
孩子入睡前
很多家庭在孩子就寢之前會陷入一片混亂,孩子希望盡可能晚睡,而父母則要求孩子盡快入睡,結果免不了“戰(zhàn)火紛飛”。
換一個思路,如果讓入睡前成為一天中的特殊時段——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那么孩子就會盼望就寢時間的到來。
“蜜糖時間”,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談情說愛”,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系的“蜜糖”。
重要的是,父母應要認真聆聽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分享他的擔憂、希望和心愿。而充滿愛意的擁抱、親吻和撫摸緩解了孩子的不安,讓他的身心都放松和滿足,平靜地進入甜美的睡夢中。
黃金時間
我和孩子有個約會(心得體會大全 wWw.xD63.cOM)
一起做喜愛的活動,能夠很好地增進親子感情。你和孩子的“黃金時間”如何安排?
做法
① 挑選活動:盡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這些活動必須能夠在30-40分鐘內做完,而且不需要花費很多。由孩子挑選出其中他最喜歡的10-12項。
比如:去公園散步、一起騎車去兜風(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孩子騎童車)、放風箏、拼圖、下棋、玩電腦游戲、做蛋糕等等。
② 訂下“約會”:雙方預約好“黃金時間”的日子、時間(每周應至少1次),在日歷上做好標記。家長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的約會,不可隨意失約。如有緊急情況,可以向孩子說明,改期進行。
③ 做半小時完美家長:在“黃金時間”里,家長不妨要求自己盡量做到100分,避免粗心、急躁或者發(fā)火。要多肯定和贊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細心”“呵,你的腿越來越有勁了”“你真會動腦筋”;多保持身體的親近,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握住孩子的手、親吻孩子的臉;盡量避免質問、命令和批評。比如,“你可不可以走得快一點”“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怎么又把它扔在地上了”。
太空時間
親子關系亮紅燈了
“太空時間”利用的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里話。
在“太空時間”里,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guī)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帳,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增進親子關系的5個關鍵時刻
增進親子關系的5個關鍵時刻
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和孩子相處,在這段時間里又有多少時間時間有效增進親子關系?下面我們?yōu)榇蠹医榻B幾個增進親子關系的“黃金時間”。
孩子起床前——“薄荷時間”
迪迪是個公認的“快樂小天使”,媽媽說,她的育兒秘訣中有一條是:一天之計在于晨。
迪迪媽媽不會像有些媽媽那樣,早上總是急吼吼地把睡眼惺忪的孩子從床上揪起來,她強調,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開始。所以,迪迪早晨起床前會有一系列的“儀式”:新鮮空氣、音樂、擁抱和問候、還有——“畫個夢”。
要想孩子一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是很重要的。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
做法是:
1、為孩子在睜開眼睛到起床之間預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
2、營造一個適宜環(huán)境,讓孩子自然地醒來。比如: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放上令人愉快的輕音樂;輕輕摩挲孩子的頭頂(據(jù)證實,這有助于人自然醒來)。
3、給孩子美好的問候。當孩子睜開眼睛時送上快樂的問候:寶貝,早上好!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和親吻。
4、讓孩子畫畫夢。問問孩子睡得好嗎?做了什么夢?給孩子紙筆把夢畫下來,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夢。透過孩子畫的夢,媽媽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做一些引導。
如此幾步下來,孩子的身和心都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新的一天的準備。
從外面回到家時——“奶油時間”
快下班了,小梅邊收拾東西邊抱怨,想到回家頭就大,一進門看見的就是早上匆匆離家時留下的亂糟糟場面,桌子上是沒收拾的碗筷,衛(wèi)生間里是一大堆臟衣服,小家伙還會纏上來要吃要喝要陪著玩,弄得人心里直上火。
聽了小梅的抱怨,一旁的李楠笑了,說,那是因為你家缺少個“奶油時間”。
“奶油時間”指的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松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奶油那樣松松軟軟,令人舒適自在。
事實上,每個人在進入房間時,都會敏感到自己是否受到歡迎,這會對人之后的心情產(chǎn)生微秒的影響。
當孩子回到家時,他不希望迎接他的是連珠炮似的抱怨和批評,“你看你,又把衣服弄得這么臟!”“今天在幼兒園調皮了沒有?”“快把你的臟手洗干凈,做作業(yè)去?!焙⒆酉M玫降氖歉改笟g快的歡迎,是熱烈的擁抱,是平靜、耐心地聽他說說白天發(fā)生的事情。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放松一下。尤其是出差后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也許很想先沖個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這會兒問東問西、索要禮物。
所以,和孩子約定,為每個從外面趕回家的人留一段松松軟軟的“奶油時間”吧!
1、送上熱情的歡迎,也許是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雙拖鞋或一杯熱茶。
2、讓他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
孩子入睡前——“蜜糖時間”
以前,讓佳佳上床睡覺是讓媽媽很頭疼的事。佳佳要么沒完沒了地要媽媽講故事,要么就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地折騰。眼看著時間越來越晚,佳佳還毫無睡意,媽媽就可能忍不住了,大聲“吼”她兩句,結果常是佳佳臉上掛著淚水委屈地入睡。
后來,媽媽改變了策略。講了事先說好的三個故事后,她就溫柔地摟著佳佳,輕輕地撫摸著她,說,和媽媽聊聊天吧。于是,母女倆就東一句西一句地聊起來了,無論佳佳說什么,媽媽都很認真地聆聽和回應。有時候,媽媽也會給佳佳做全身按摩,邊按摩邊輕聲細語地說些甜言蜜語:佳佳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媽媽愛佳佳,佳佳也愛媽媽,佳佳是個快樂的小姑娘……現(xiàn)在,佳佳是臉上掛著滿意的微笑甜甜入睡。
在很多家庭里,就寢時間是一段混亂的時間,父母和孩子兩方都會受挫。孩子希望盡可能晚睡,而父母則巴不得孩子盡快睡覺。結果就免不了“戰(zhàn)火紛飛”。
可是,如果讓入睡前成為一天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那么孩子就會盼望就寢時間的到來了。
“蜜糖時間”,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談情說愛”,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系的“蜜糖”。
重要的是,父母應很認真地聆聽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分享他的擔憂、希望和心愿。而充滿愛意的擁抱、親吻和撫摸緩解了孩子的不安,讓他的身心都放松和滿足,平靜地進入甜美的睡夢中。
我和孩子有個約會——“黃金時間”
6歲的冬冬喜歡玩電腦游戲“古墓麗影”,媽媽也喜歡,但是媽媽平時是不允許冬冬玩的。其實,冬冬自己一個人也不敢玩,他害怕游戲中有意營造出的那種陰森恐怖的氣氛。冬冬總是盼著周末的到來,因為媽媽和他有個約定,再忙,媽媽都會抽出40分鐘的時間,和兒子相約在電腦旁,并肩作戰(zhàn),殺它個暢酣淋漓。
媽媽心里偷樂,自從有了這樣的“黃金時間”后,冬冬和媽媽更親了,也更聽媽媽的話了。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活動,的確是非常能夠增進親子感情的。那么,“黃金時間”怎么安排呢?
1、挑選活動:盡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這些活動必須能夠在30~40分鐘內做完,而且不需要花多少錢。由孩子挑選出其中他最喜歡的10~12項。比如:
去公園散步、一起騎車去兜風(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孩子騎童車)、放風箏、拼圖、下棋、玩電腦游戲、做蛋糕等等。
2、訂下“約會”
雙方預約好每次“黃金時間”的日子、時間(每周應有1次以上),在日歷上標示清楚。家長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的約會,不可隨意失約。當然如有緊急情況,可以向孩子說明,改期進行。
3、做半小時完美家長
平時,我們很難做到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是恰當?shù)?,對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確的,粗心、急躁甚至發(fā)火總是難免。在每周一兩次的“黃金時間”里,我們不妨要求自己盡量做到100分。
多肯定和贊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細心”“呵,你的腿越來越有勁了”“你真會動腦筋”。
多保持身體的親近,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握住孩子的手、親吻孩子的臉。
盡量避免質問、命令和批評。比如,“你可不可以走得快一點”“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怎么又把它扔在地上了”。
親子關系亮紅燈了——“太空時間”
上個星期天,調皮的當當不小心弄斷了爸爸手機上的天線,爸爸那幾天正為工作上的事心煩,當時就控制不住火氣,狠狠地打了當當?shù)男∑ü?。從那以后,爸爸就發(fā)現(xiàn)當當開始躲著他了,在他面前總顯得畏縮、生分。爸爸真懷念以前回到家時,當當像只歡快的小狗一樣迎上來的可愛模樣。他心里明白,是那頓打傷了當當?shù)男?。怎么辦呢?
琢磨了幾天后,爸爸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他回家時帶回了一大一小兩個頭盔,有些像航天員戴的那種?!靶√彰浴碑敭斄⒖萄劬Πl(fā)亮,爸爸趁機說,當當,我們玩“上太空”的游戲吧。到底是小孩子,抵抗不了這個誘惑。于是,爸爸給自己和當當都戴上了頭盔,然后在沙發(fā)上(權當航天火箭)坐好,說,5、4、3、2、1,點火!火箭升空了,往下看,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了,把所有不高興的事情都留在地球上吧……現(xiàn)在我們在高高的太空上,我們看到下面有一個小孩子和他的爸爸(當當爸爸把那天發(fā)生的事情描述了出來,鼓勵當當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他則盡可能毫無保留地表達關懷、支持和愛)……這次游戲后,當當和爸爸的關系又恢復到以前那樣親密了。
“太空時間”利用的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里的話。
在“太空時間”里,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guī)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帳,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
這個時間魔法在挽救危機關系時很有效,夫妻之間也可以使用。
十個增強親子關系的方式
做父母可以說是世上最難的一種“職業(yè)”,家長們常常為教育子女問題發(fā)愁。其實,只要每天拿出10個“1分鐘”,就能獲得難以想象的育兒效果。
1.一分鐘肢體接觸。心理學研究表明,肢體接觸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心理發(fā)育更穩(wěn)定。下班回家,不妨抽出1分鐘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頭、肩膀,傳遞親情、愛和力量。
2.一分鐘示愛。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父母不愿表達愛。家長應該通過語言讓孩子了解:你是父母最愛的人??梢栽谒?、晚飯后等時間段,抽出一分鐘抱著孩子,告訴他這些話。
3.一分鐘傾聽。中國家長喜歡向孩子單方面灌輸命令、思維等。其實,傾聽孩子的聲音,最能增進信任與情感。在傾聽孩子說話時,一定要集中精力、態(tài)度和藹,不要表露出沒興趣,更不可隨意打斷。
4.一分鐘游戲。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有句話說得好:笨孩子在游戲中找樂,聰明孩子在游戲中增智。游戲還能增進親子情感。家長帶孩子做游戲,要健康積極、有趣味,如猜謎等。
5.一分鐘矯正。孩子都會犯錯,但家長有時因為累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ㄒ环昼娒鞔_指出他們的錯,并告知什么是正確的,非常重要。矯正錯誤要注意場合,當著外人的面最好別太過嚴厲,嚴肅指出就好。
6.一分鐘懲戒。出現(xiàn)逃學、欺負小朋友等嚴重過失,家長首先要表明態(tài)度,隨后明確指出錯誤,責令其改正,并適度懲罰。懲罰不是動手打孩子,可以剝奪他的一些非生理需要,比如一周不準看動畫片、取消邀請小伙伴來家聚會的計劃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經(jīng)開始自責,家長可以適度調整態(tài)度。
7.一分鐘激勵。孩子犯了錯,一定要矯正,但同時,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激勵他前進,引導他反思,以情動人。家長要有耐心,要毫不吝惜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斗志、自信心。
8.一分鐘贊美。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不吝惜及時贊美。比如孩子撿起面前的一張紙,就可以摸摸他的頭,給予表揚。但語調要平和,不要顯得很夸張,以免讓孩子驕傲。
9.一分鐘參與。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有了主見,父母就該有意識地尊重他們的意見,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與能力。不妨從孩子自己的事情開始,比如早上穿什么衣服、買哪件玩具等,讓他參與討論。慢慢地,家中其他事,大到買房、買車,小到周末去哪里玩等,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盡可能達成共識,而不是認為“小孩子懂什么”。當然,要注意孩子的參與度,將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能一味順從。
10.一分鐘談期待。人要有期待才能前進,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談談自己的期盼。首先,可在恰當?shù)臅r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他遭遇同樣的挫折;其次,可以引導孩子共同描繪理想;最后,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孩子。要注意的是,期待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
促進親子關系的最好方法
擁抱可以消除沮喪——能使體內免疫系統(tǒng)的效能上升;擁抱能為倦怠的軀體注入新能量,使人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那么,在孩子早教過程中,不妨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在家庭中,每天的擁抱將能加強成員之間的關系,并且大大減少摩擦。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jīng)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動的孩子健康得多。
1、每天親吻和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消除孤獨感,有被關注、呵護的感覺,這樣的孩子會從小就很自信。
2、每天親吻和擁抱孩子,讓媽媽和孩子都有一個好的心情,讓他們通過彼此感情的傳遞和皮膚的接觸,知道他們是相愛的,因而,雙方都會有幸福感、滿足感。
3、媽媽的親吻和擁抱會讓孩子的成長激素分泌處在最佳狀態(tài),因而,孩子的抵抗力會比較強。
4、一個每天都會親吻和擁抱孩子的媽媽,會因為內心的平靜與溫和感受到做母親的愉悅,并且體會到成就感,因而,她會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媽媽。
5、每天媽媽的親吻和擁抱會讓孩子的內心遠離不良情緒的困擾,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想:我是媽媽最愛的人,我會得到媽媽的原諒的。他會主動跟媽媽溝通,這種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使孩子與母親的對話始終暢通,使孩子避免出現(xiàn)極端行為,譬如自殺或傷害他人。
給父母溫馨的提示: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經(jīng)常擁抱你的寶寶吧。同時,樂觀的態(tài)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促進親子關系的方法參考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但是有時候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帶養(yǎng)的,和爸爸媽媽并不太親熱;有時候父母忙于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忽視了親子交流。當親子關系出現(xiàn)隔閡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呢
通常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非常親密與和諧,但是有時候本該緊密的親子之間會出現(xiàn)隔閡,這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主要由祖輩或保姆帶養(yǎng)。
2.父母認為自己還應該 充當老師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灌輸?shù)锰啵荒軐⒆拥那榫w、語言和行為積極響應。
3.有些學齡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僅限與學習和行為管教上。
4.有的孩子有較多的行為問題,給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無形之中影響了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表現(xiàn)出急躁、不耐煩,經(jīng)常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孩子在重復的訓斥、懲罰中越來越不服氣,對父母的管教很反感。
為了改善親子關系,家長最好挪出一段固定的游戲時間,即在應有的日常照顧(如帶孩子上床睡覺、一起吃晚飯)之外,父母應每天單獨和孩子進行30分鐘的游戲。游戲時間應安排在固定的時間(如吃完晚飯或者做完家庭作業(yè)之后),氣氛不能緊張,游戲前也不能爭吵。
游戲的目的是學習關注和承認孩子的良好行為,獲得孩子的信任;欣賞和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改善親子關系。這種方法適用于3~11歲的孩子。
游戲應在室內玩,不包括劇烈活動(如追趕、騎自行車、踢足球)和非互動性的活動(如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
除此之外,幾乎孩子建議的所有游戲都可以進行(如看圖畫書、講故事、玩積木、拼圖等)。
開始的時候選擇在孩子玩游戲高興的時候走進孩子,仔細地觀察孩子的游戲2分鐘,然后以欣賞的口吻提問“這很有意思”,“這看上去挺難的,你在做什么?”,“咦,它為什么會動?”,“我以前從沒見你做過,是不是在學校學的?”等,然后加入游戲。
在玩得過程中,可以邊玩邊評論,口氣簡單、不過分、表達真誠的贊美,如“好球!”“放在這里很合適!”。有時候可以就是描述孩子正在做得事情,如“我看見你把太陽涂成紫色”,“一架飛機正在滑出跑道,它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終于它騰空而起!”15~20分鐘以后,告訴孩子你很喜歡和他玩,提出設定一個游戲時間,以后每天睡前和他一起玩。
以后到了每天設定的時間,只需簡單地說:“游戲時間到了,你愿意玩什么?”讓孩子根據(jù)喜好選擇相應的活動?;?0分鐘和孩子一起游戲,在第一個星期最好每天如此,至少也要做5次。以后,也要不斷地與孩子玩這種游戲,爭取每周3~4次。
如果父母心情不好、非常忙碌或者馬上有事要離開,就不要做這樣的安排,那是自己的腦子已經(jīng)被事情填滿了,積極關注的質量會大大下降。
要點:
1.不指導、不糾正:在游戲期間依從孩子的意愿,只要行為恰當,怎樣玩都行。父母要做到絕對的心平氣和,只是參加他的游戲。父母應尊重孩子,相信他能自己解決問題。不指導,不試圖改變孩子玩耍的方式,不對游戲指手畫腳、橫加干涉,否則孩子會反感。游戲的過程應該是溫馨的,讓孩子期望和父母一起游戲。
2.不提出問題和要求:這十分關鍵。提問會干擾游戲的順利進行,因此要盡量減少,只用于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不理解時要求他解釋。記住這是孩子放松地享受和父母玩耍的時間,不是受教育的時間,孩子反感父母利用游戲灌輸知識或進行說教。在提問前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會使他停下來不和我玩嗎?”
3. 恰當?shù)仃P注:觀察孩子做的事情和情緒,然后反映給他知道,如類似于播音員的形式“下面輪到小明投籃。他穩(wěn)穩(wěn)地站在線后面,投籃!球進了!”,或者描述孩子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這很搞笑”,“我們采訪一下小明同學,你5個球全投中了,是不是非常興奮”。在游戲期間還要誠懇、恰如其分的表揚孩子“你投籃很準”(而不是夸張地說比“你姚明還厲害”),“你把這擺成過山車的軌道,很有創(chuàng)意!”(而不是夸張地說“你真是個天才”),“你的這個游戲很有趣”,“ 我很喜歡這樣一起玩”。還可以摸摸頭或者拍拍肩膀,豎個大拇指表示自己的贊許。
4.不要在乎輕微的不良行為,如怪叫或者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破壞行為,可以轉頭去看別處幾分鐘,這樣做有可能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
5.當孩子做出較嚴重的不良或攻擊性的行為時,家長應該提醒孩子如果繼續(xù)這樣就中止游戲。如果孩子仍不停止,家長用冷靜而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游戲時間已經(jīng)結束。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對于新生兒而言,父母可以選擇對其進行撫觸,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和背部六個方面的運動。以臉部和腹部撫觸為例,臉部撫觸主要是為了舒緩臉部緊繃的肌肉,其動作是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眉頭、眼窩、人中、下巴也同樣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我們把這組動作叫作:永遠的微笑。腹部的撫觸有助于寶寶腸胃的運動,其方法是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三個連貫動作,正好是英文:I LOVE YOU的第一個字母連在一起。
0-6個月的小寶寶還可以進行一些被動操的鍛煉,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寶寶參加體智訓練應在喂奶一小時后進行,避免訓練中回奶;
2、寶寶鍛煉時應穿著寬松舒適的衣褲;
3、做操時間盡量安排在寶寶清醒,情緒好時;
4、做操前擁抱,親親寶寶;
5、爸爸、媽媽盡量和寶寶一起鍛煉,增進彼此感情;
6、每天做1-2次,循序漸進;
7、做操時注意動作親柔,讓寶寶有舒適感;
8、應靈活掌握,逐漸完善。 對于3-4個月的寶寶可以選擇的動作有:
腳屈伸運動:讓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立于體側,一手握住嬰兒一只腳踝把腿舉起,另一手拇指貼在嬰兒腳背上,抓住嬰兒的腳。腳踝繃,腳踝勾。每次左右腳各做2個八拍。
雙臂屈伸:嬰兒仰臥于床上,兩臂置于體側。成人把拇指放在嬰兒掌心,握住嬰兒雙手。使嬰兒雙臂同時彎曲,再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回旋運動: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握住嬰兒雙手,放在嬰兒體側。使嬰兒雙臂前平舉,接著使嬰兒雙臂上舉,然后兩臂分開成側平舉狀,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單、雙腿屈伸運動,手指伸屈運動,腳回旋運動,直膝舉腿運動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5-6個月的寶寶可以做俯撐后屈腿運動和坐起運動等:
俯撐后屈腿運動:嬰兒俯撐,成人用雙手握住嬰兒的雙腳踝。使嬰兒雙腿屈膝,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坐起運動:成人讓嬰兒握住自己的拇指。再用其他4指握住嬰兒的手背,慢慢拉起至坐姿,保持3-5秒,還原。每次做2個八拍。
這5個時間段,是增進親子關系的黃金時間
良好的親子關系,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對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有好的幫助。這5個增進親子關系的黃金時間,父母們別錯過哦。
1、哺乳時
很多孩子和媽媽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媽媽用乳汁養(yǎng)育他長大。哺乳時是加深和孩子親子關系的黃金時間,在哺乳時,寶媽們可要專心哦,不要邊哺乳邊看電視或玩手機,輕輕撫觸寶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家伙身上,在孩子和你有眼神交流時,給小寶寶個溫暖的回應,孩子的幸福感會滿滿的。
2、早上起床時
叫醒孩子起床的方式有很多種,父母用什么樣的方式叫醒孩子起床,影響到孩子和父母心靈的距離。如果父母叫孩子的方式是溫柔的、體貼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越細膩,如果父母叫醒孩子的方式是粗暴的、蠻橫的,孩子越容易在心理上和父母疏遠。同理晚上催孩子上床的方式也是這樣哦。
3、孩子主動和你聊天時
和孩子相處時,很多時候孩子會主動和父母聊天,會分享他生活中的一些事,甚至會主動和父母聊他看過的一部動畫片。此時孩子把父母置于朋友的角色,如果父母此時能靜下心來和孩子有坦誠的交流,更容易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相反,父母敷衍的態(tài)度容易拉遠親子間的距離,想孩子越來越和你親,增進親子關系的時間不要錯過哦。
4、孩子情緒低落時
當孩子情緒低落時,也是最需要父母理解與鼓勵的時刻,此時父母若能像陽光一樣,給孩子心里帶去溫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陪他走出低落的情緒,更能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相反,父母的冷漠、呵斥容易導致和孩子心靈上越來越疏遠。孩子身上往往有父母的影子,其實孩子和父母之間會有什么樣的親子關系,父母的責任也很重大。
5、剛下班到家時
和孩子分離了一天,剛剛見面,下班回到家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能體現(xiàn)出孩子在父母心里被重視的程度。每天下班見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先給他個擁抱,能讓孩子的心里瞬間溫暖。親子關系如何,父母的態(tài)度也很重要,不要錯過這個加深親子情感的時間哦。
改善親子關系的方法
理想中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像朋友那樣彼此知心、互相關心,把人性、尊嚴、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一味遷就孩子,面對孩子的缺點,家長要采取冷靜態(tài)度,充分了解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要求,給予他適當?shù)淖杂?,這有助于發(fā)展與孩子的正常關系。
幫助孩子改正缺點的要義1.無條件地愛孩子。無條件的愛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以行為作為你愛孩子的前提。一個孩子如果不能達到世界上有人無條件地愛著自己,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就無所謂,想讓他改變是斷然沒有可能的。
2.只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批評。批評的程序首先是指向行為,確認他所作行為是不對的。然后——
3.表達孩子的缺點給家長造成的痛苦的感覺。談感受:你這種行為讓媽媽非常生氣,我感到非常痛苦……如果不談感受光講道理,沒有用,用道理說服人必須雙方在相同水平上、在理性層面上,否則是不可能的。然后——
4.表達對孩子的期望。鼓勵和期望:“媽媽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做好,這樣的錯我相信你不會再犯了?!比缓蟆?/p>
5.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良性行為上。指出正確的行為,告知孩子怎樣做是對的。家長要把注意力焦點放在積極的一面,不要專挑孩子的缺點。6.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找出孩子缺點的對應優(yōu)點,然后在孩子的身上確認這個優(yōu)點,放大優(yōu)點。
7.表揚孩子最微小的改善行為。父母要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給予及時、恰當?shù)谋頁P,而對不良行為采取漠然處之的態(tài)度,讓他沒有加深印象的機會。
8.鼓勵孩子做進一步的改善,表達對孩子絕對的信心。家長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信賴的態(tài)度,表達出對孩子進一步改善充滿了信心。孩子一旦明白了父母的用心,便會努力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9.感激孩子的好行為給家長帶來的快樂。當孩子有好行為表現(xiàn)出來時,父母應做出適當?shù)母屑?,這也是和孩子溝通的良好方法之一。
10.對孩子要有耐心,持續(xù)地信任與鼓勵孩子。父母對孩子持續(xù)地信任與鼓勵能給孩子以巨大的信心。
孩子無法改掉缺點的原因1.沒有找到與缺點相應的優(yōu)點的行為模式,即沒有方法。任何一個缺點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優(yōu)點,找出這個相對應的優(yōu)點,確認孩子這個優(yōu)點就可以了。
2.家長和老師破壞性批評,即反強化。孩子無法改變缺點的原因是家長在破壞性批評,使孩子的缺點得到了反強化。
3.缺點能給孩子帶來某種利益(得到快樂或免除痛苦)。這種利益不是用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來衡量的。
4.家長忽略孩子為改善而做的努力(沒有得到及時確認與鼓勵)。當孩子對改變缺點做了一丁點努力,你必須用快樂的情緒感受來確認、鼓勵、表揚。
5.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的孩子學會內疚,家庭中不良的環(huán)境和父母的不良行為會使孩子滋生缺點。
6.沒有理想與目標(沒動力)。沒理想與目標,孩子就沒有改變缺點的能力。許多時候,目標與現(xiàn)實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學會隨時調整。
7.自尊心與自信心遭到破壞。如果孩子精神上的人被打倒了,改變就沒有可能。
8.對抗情緒。孩子形成了穩(wěn)定的消極態(tài)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長的協(xié)助、引導和監(jiān)督之下,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一旦孩子養(yǎng)成習慣,就將決定孩子的性格,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要義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習慣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希望大家能記住:無論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業(yè),你對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1.好壞習慣對人生的差別影響是決定性的。成功者每到關鍵時刻,遇到挑戰(zhàn),就想沖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敗者每到關鍵時刻就撤下來。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在生活、學習上有良性的習慣,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確立好習慣的標準。作為家長,你一定知道你要給孩子養(yǎng)成什么好習慣。這需要思考來確定標準。
3.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成功者的習慣。自信、勇敢、堅持到底、做事認真、積極思考,這些都是成功者的優(yōu)良品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特質。
4.為孩子確立生活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確立好原則:“這件事由你來負責,我監(jiān)督你來完成。我們多長時間內把好習慣養(yǎng)成?!?/p>
5.鼓勵孩子反復行為形成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是經(jīng)過不斷反復的,這里需要家長有絕對的信心、耐心,允許孩子失敗,允許重犯錯誤。孩子需要經(jīng)過反復的行為、反復的鼓勵,最后形成好習慣。
6.鞏固和強化已經(jīng)形成的好習慣。一個好習慣形成,家長必須馬上跟進確認,把好習慣鞏固。強化、強化再強化,直到他鞏固住。
7.家長的榜樣作用。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家長有壞習慣沒有改掉,他的壞習慣就不會改掉。孩子發(fā)現(xiàn)你有壞習慣和行為,你卻不允許他這樣做,你的話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孩子無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原因1.沒有榜樣。孩子沒有帶著不良習慣來到這個世界,他的所有習慣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在孩子的生活里,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樣。
2.認為好習慣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快樂,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痛苦,他經(jīng)歷的感性經(jīng)驗太少,所以他無法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如果成年人向他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會貽害他終生。
3.壞習慣已經(jīng)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變。作為家長必須明白,我們只有做對了動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點和毛病。
4.不良習慣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他會自動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樣,那他學壞就幾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確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好習慣是自然而然養(yǎng)成的。其實人的好習慣都是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而壞習慣,由于沒有標準,不需要努力練習就會做,所以我們家長必須有絕對的耐心,反復指導孩子,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6.家長的行為沒有一貫性。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家長就必須反復沿著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動作才可以。
7.沒有改變習慣的動力。家長要想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就必須先強化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讓他覺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變得更好,這樣他才能產(chǎn)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產(chǎn)生改掉舊習慣的動力。
8.家長的反強化作用。當孩子身上有了不良習慣的時候,很多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馬上就反應在嘴上。先是不厭其煩地批評。發(fā)現(xiàn)批評不管用,就開始升級為打罵。這恰恰起到了反強化的作用。家長越是批評,孩子就越是改不掉舊習慣,等于在強化孩子的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