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不應該是“和稀泥

發(fā)布時間:2021-07-13 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和說課稿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讀書筆記

《人民教育》2013年第7期發(fā)表了湛衛(wèi)清的一篇文章《未來基礎教育改革亟待三個“轉(zhuǎn)向”》。其中第一個轉(zhuǎn)向是教育價值取向:從“形而下”的關注到“形而上”的追求,而“形而上”的教育追求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尊重教育的“屬人”性。二是尊重教育的教育性。三是尊重教育的整體性。這三個大原則,我認為都是值得思考的。不過在論述“尊重教育的‘屬人’性”的時候,舉了一個案例,竊以為不恰當。這個案例是這樣的:

某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對待所謂的“調(diào)皮”孩子,從不氣惱,而是包容。她常說:“七八九,嫌死狗。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老師,他打我了?!薄罢l打輸了?(老師笑呵呵地問)”“我。”“誰叫你不好好吃飯,個子長得沒他高呢?(老師)”……長高了他就不敢打你了(老師)”孩子真的從此開始認真吃飯了,但他絕沒想著是為打贏那位高個子。家長也寬心了。

乍一看,這個案例中的教師不卑不亢,處理問題充滿智慧,并且取得了圓滿的結果。然而,細一想,問題不是那么簡單。

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這一點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基本的常識?;谶@個常識,處理兒童之間的糾紛的時候,第一個原則是心平氣和,第二個原則是包容。這兩個原則,案例中的老師都做到了。然而還有第三個更重要的原則,就是“分清是非?!?/p>

面對孩子的告狀,老師扮演的既是一個調(diào)停者的角色,也是一個裁判者的角色。這個角色扮演的成功與否,以及隱含在處理過程中的道德判斷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對于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案例中的老師,面對兩個孩子打架,開始的時候不氣不惱,做到了心平氣和,值得稱道。問“誰打輸了”,然后嫌被打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云云,還勉強可以說是幽默。但事情到此為止,戛然而止,就不是教育,而是“和稀泥”。

兩個孩子打架,肯定有原因。這原因往往是雞毛蒜皮,在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然而,在孩子看來卻是大事兒。如果沒有經(jīng)過認真地處理,矛盾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有可能釀成更大的矛盾。更進一步說,個子長得高矮,牽扯到很多因素,并不是僅僅靠好好吃飯就解決的。老師這么說,孩子心里不會太好受。案例中說“孩子真的從此開始認真吃飯了”,我覺得也不大可能。教育一線的老師大都知道,所謂“一句話改變孩子的一生”云云,往往都是美好的夢想。因為孩子的任何一樣陋習,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孩子的陋習,不經(jīng)過長期的充滿智慧的矯正,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一句話就能使孩子“幡然悔悟”“洗心革面”,那教育工作也未免太好做了。

回到這個案例本身。老師即便是在處理問題開始的時候轉(zhuǎn)移話題,緩和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也是一種教育智慧。但話題絕對不能到此為止,也不能順著這個話題走下去。我認為,接下來應該是話鋒一轉(zhuǎn),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綜合分析,一碗水端平:對的就是對了,錯的就是錯了,不能含混不清。這對于養(yǎng)成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至關重要。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教育不應該是“和稀泥”。面對孩子之間的糾紛,正確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的基礎上,認真幫他們分析,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然,斷非教育之幸。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不普通的彩泥


今天的美工區(qū)活動主題是《笑臉餅干》,由于在教育活動上上過這節(jié)課,所以簡單介紹了彩泥的使用規(guī)則后,孩子們們進入?yún)^(qū)域便開始動手制作“笑臉餅干”。

幾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完成了。這時,我走到宸宸那里,看到宸宸捏的“四不像”,我有點生氣,宸宸平時動手能力還是不錯的,雖然有點調(diào)皮貪玩,但都能很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今天這是怎么了?沒多想我就對宸宸說:“宸宸,你捏的這是什么?上課的時候捏的不是這樣的啊?”孩子們被我的聲音吸引過去,“哈哈,宸宸你捏的什么呀,好丑呀”宸宸低下了頭,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又重新捏了起來。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是一整天宸宸都悶悶不樂的,平常非常愛粘著我今天也不來找我了,嘴里還時不時小聲嘟囔著。我問他也不跟我講。于是,我請班內(nèi)另外一位老師詢問才得知,宸宸說“雙雙老師不喜歡我捏的小動物笑臉餅干”,我這才想起上午宸宸捏的“四不像”,仔細想想是特別像小動物,但由于是小班年齡段動手能力還有沒達到那個水平,所以我看到的時候是呈現(xiàn)的“四不像”狀態(tài),我沒有想太多,用“我認為”去評論了孩子的作品,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想通了這點兒,當時我感到非常羞愧。是啊,我們老師總是用我了解孩子,用“我以為”來評論孩子的表現(xiàn),不知何時,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事后,我向宸宸道了歉,并請宸宸來到美工區(qū),跟他共同完成了他的“小動物笑臉餅干”,宸宸開心的對我笑了,我知道宸宸原諒了我,但我還是非常羞愧。從那以后我開始注重細節(jié),認真觀察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行為,努力做到尊重,愛護每一個孩子。

2020不應該去一味的批評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昂芷婀?,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秋語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可是今天……???

午睡一半的時候,秋語就說要小便,老師讓她去了,可是怎么還是會小便身上呢?這讓我跟搭班老師都覺得很奇怪,有兩點,那就是(一)、秋語在告訴老師自己要上廁所之前床上就已經(jīng)有點濕了(二)已經(jīng)告訴老師自己小過便了,又想小便不敢再說了。

為了事情的真相,又問了這個懂事的小姑娘,:“秋語你是什么時候小便床上的,小便床上自己知道嗎?”秋語說:“我知道的。”那你為什么不告訴老師自己尿床了?秋語好半天沒做聲,當然我自己也想到了,要么就是秋語怕難為情,要么就是秋語怕老師責怪。結果還是屬于后者,也有怕難為情的因素。

在此,包括以前有孩子的尿床現(xiàn)象,我們都并沒有責怪,都只是給予孩子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情況了,沒想到事隔一天,又出現(xiàn)了類似的問題。對于發(fā)生的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審思,為什么孩子尿床不敢告訴老師?相當于別的事例,怎么樣就能夠讓孩子犯了錯誤還能夠自己反映給我們?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孩子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時,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去一味的批評,因為讓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評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反而應該是去支持他們,讓孩子在點滴中改正、吸收好的事點。

小孩子就是應該疼大人的


今天下午放學時,我心里一直暖暖的,不為別的,只因我聽到了孩子說了這樣一句很貼心的話——小孩子就是應該疼大人的。

同時,我也享受到了“被寵”的感覺。

下午接孩子時間,我總是牽著前面小朋友的手和他一起走。

由于高方銘小朋友平時站隊總是惹惹前面的,戳戳后面的,于是,我把他安排到最前面。

我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走。

方銘驚訝的說:“趙老師,你的手怎么這樣涼呀?”我說:“老師的手就這樣,其實老師不冷的。

”可他不信,用勁握著我的手。

過了一會兒,覺得這樣還不行,他讓我摸摸他衣服里面的毛毛說:“老師,你看看我衣服。

”我不明白說:“哦,你衣服很暖和。

”接著,他把我的手放在他衣服里,又用另一個手使勁攥著我的手,我這才明白,原來孩子是想讓我的手趕快變暖和,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呀!我感動地說:“方銘,你真疼老師,謝謝你。

”誰知,他竟像“小大人”似的說:“老師,小孩子就是應該疼大人的。

”說得我心里甜甜的。

記得方銘媽媽以前說過孩子很懂事,知道大人忙了一天很累,晚上吃了飯后,自己一個人到樓下找小伙伴玩,而不是纏著大人。

那時,方銘媽媽臉上洋溢著幸福,很是滿足。

直到現(xiàn)在,我也有了這種感覺,也享受到了“被寵”的快樂與幸福。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只是我們沒用心觀察。

只要我們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他們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不應只是“字”的世界


前不久,我作為城鄉(xiāng)手拉手結對老師被派到某鎮(zhèn)中心幼兒園。

走進幼兒園,一陣濃郁的鄉(xiāng)村氣息撲面而來,路兩旁高大的白楊樹挺拔秀麗,種植園中一行行的大蔥晶瑩青翠,院子的一角堆著許多棉花棵和豆秸,我想這些應該是當柴火做飯用的。孩子們有的在玩滑梯、蕩秋千,有的在走平衡木,還有的在玩打仗游戲,這些都顯現(xiàn)著農(nóng)村孩子的率真。

我來到中二班上課,拿出一幅用樹葉粘貼的飛機,問孩子們像什么。“像‘大’!”一個男孩搶著回答。“像‘大’?”我還沒反應過來,接著又聽見幾個孩子重復道:“像個大字!”我恍然大悟?!澳銈冊倏纯?,還像什么?”我啟發(fā)到?!按螅 焙⒆勇曇舻偷偷卣f?!澳憧茨??”我又問旁邊的小女孩?!按?!”她也很堅定地說,好像還在期待我的表揚?!斑@個呢?”我又拿出一個用樹葉粘貼的小人。“這個像‘小’”,“對,像‘小’?!焙⒆觽円黄鹫f?!安挥脧淖值慕嵌葋砜?,看它像什么?”我進一步啟發(fā)。孩子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還是說“小”。

望著一張張?zhí)煺鏌o邪的臉,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剛來這個幼兒園時,我非常喜歡它,覺得它是一片凈土??蓜倓偟膯栐捄?,我不知所措,不知道這是教育的必然還是悲哀?我寧愿孩子們想象得不著邊際,亂七八糟,也不愿看到一個一個的漢字從孩子的嘴中說出來,我很難想象,他們那天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都被誰搶走了,被誰剝奪了。他們天天生活在大自然中,更應該保留原有的純樸與自然。一片片黃黃的樹葉,一塊小小的石頭,在孩子們的心中,都應該是一個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作為老師,我們究竟在孩子幼稚的心靈,稚嫩的童年播下了什么樣的種子?是創(chuàng)造,是奇思妙想?還是一味地壓抑、禁錮,把應試的種子從童年就埋下?或許這不是我們所想做的,更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只有我們摒棄陳舊的教育觀念,和家長統(tǒng)一思想,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指導,才能讓孩子們都擁有一個花樣的童年,留下一串串充滿幻想的回憶,而不只是一個“字”的世界!

學前教育到底該重學還是重玩


學齡前兒童應該以玩為主,還是要側(cè)重學前的智力開發(fā)?幼兒學前班該不該把小學一年級課程列入教學內(nèi)容?

一、早期教育不是識字背古詩

有人說:“三歲定終身”,“三歲看八十”,在幼兒時期是施以教育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早期教育決定幼兒的未來。所以家長們都紛紛進行各種各樣的早期教育,為的就是把好“關鍵期”這個關。有的家長聽說音樂可以開發(fā)幼兒的智力,不惜花費精力、財力、時間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聽說學珠心算可以開發(fā)幼兒的大腦靈活性,也讓幼兒去學一學。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培養(yǎng)一個天才兒童,強迫孩子去學習天文地理,并進行各種藝術教育。這些父母是真正理解“關鍵期”的意思了嗎?

中心幼兒園園長黃志華說,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單純地認識幾個字、會做幾道題、會背幾首詩。其內(nèi)容相當寬泛,包括坐、爬、跳等運動功能訓練,認知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道德品質(zhì)啟蒙等全面的發(fā)展教育。

中心幼兒園早在2005年就針對0至3歲的幼兒開設了紅蜻蜓早教指導中心,先后引進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臺灣奧爾夫音樂體系、亞太體智能游戲教學,經(jīng)過學習、探究、吸收,逐漸形成了蒙特梭利、藝術、健康三大課程特色。早教中心的每次活動,老師都會根據(jù)不同年齡,精心安排活動內(nèi)容,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在音樂中、在游戲中體驗和老師、家長一起玩的快樂。同時,在參與早教的活動中,指導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經(jīng)驗,在家中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

現(xiàn)在,早期教育的書層出不窮,而年輕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往往采取各種方式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希望對孩子今后有所幫助。但是,有些父母只花重金在智育方面,卻忽略了其他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結果發(fā)展的不全面就影響了其智力的發(fā)展與成才過程。黃志華說,我們總是鼓勵孩子拿到一個東西后會自己找答案,這個智力構建過程,孩子是很有自信、很開心、很愉悅的。孩子的智能得到充分開發(fā),他才會學會學習,獨立思考,獨立生活,性格方面也會很穩(wěn)定。

過早確定培養(yǎng)目標、過早進行高強度專業(yè)訓練,到頭來會適得其反。正確的早教方法可通過刺激不同的感官來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聽覺可促進語言和記憶能力的發(fā)育;刺激視覺可促進注意力;刺激觸覺對運動技能的發(fā)育很重要;刺激味覺有利于學習和情感發(fā)育;刺激嗅覺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等。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隱形危害

提前,提前,再提前。一歲開始認字,三歲開始學外語,四歲開始參加各種培訓班,大家似乎在比著學,看誰家孩子能更早地讀、寫、算,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外顯性很強,字認一個是一個,題算一道是一道,外語說一句是一句等,家長希望看到的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市機關幼兒園園長金笑君說:“幼兒園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列入學前班,這其實是‘提前學’,這對孩子的學習并不好。到了一年級以后,孩子就會缺乏新鮮感,重復學習也是一種浪費。”

目前,不少民辦幼兒園受經(jīng)濟利益驅(qū)動,只顧投家長所好,把讀、寫、算作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尤其是一些學前班,拿教一年級課程等小學化東西來吸引家長送孩子入園。這種超負荷或者說是超年齡的學習內(nèi)容和教育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壓力,不僅有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反感和厭倦。

其實家長看不到的是,孩子受到的內(nèi)傷,這是內(nèi)隱性的,很少有家長能發(fā)現(xiàn)。因為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認知特征,決定其學習方式更多地依靠實際的活動,游戲、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學”。而學前教育小學化無疑是剝奪了孩子們的天性。她呼吁說,我們不能只看孩子學會了幾個生字,而應該去分析孩子們真正的能力,要看到孩子在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這些方面健康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

金笑君說,教育是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成績的取得。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所以,一直以來,機關幼兒園的辦園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運動、快樂成長,重視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注重個性化成長,強調(diào)和諧發(fā)展。

三、學前教育,到底該重學還是重玩

“兒子,你們今天上課學了什么呀?”或是“你今天學會哪個字呀?”……每天放學,總會有不少家長在見到孩子的第一句就問這個。甚至于,不少家長會問老師,“我看見有些幼兒園已經(jīng)開始教寫字了,為什么你們都沒教我的孩子寫字呢?”

白水洋鎮(zhèn)中心幼兒園園長許青春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玩。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工作,在游戲中身心才能獲得充分、健康的發(fā)展。

在不少“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觀念里,往往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在他們的眼里,學寫字、學知識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就有了家長要求幼兒去學這學那,不顧幼兒的興趣,也不管幼兒是否愿意。

身為父母,別為了塑造一個“天才兒童”而犯了“拔苗助長”的錯誤,忘記了“以人為本”。從嬰兒落地開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并且像一塊吸水的海綿,能吸收無限的知識。好奇就是驅(qū)使孩子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正因為有了好奇心,孩子什么都想去探索,都想去嘗試,難免會有一些危險。而父母就是擔心這“萬一”才會有了諸多的約束、干涉等。比如不允許孩子玩泥沙,因為太臟了;不允許孩子去碰剪刀、錘子等一切銳利的東西,原因是太危險了……其實這一切的約束都會削弱孩子探索世界的主動性。

徐青春認為,智育只是構成智力的各方面能力中的一部分,不應該把知識教育當成幼兒教育的全部,應該在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幼兒身心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我不是最慢


午飯時間快到了,大家正忙著搬自己的小椅子回座位再去洗手,而焦傳志已經(jīng)搬好了小椅子,卻沒有馬上去洗手,而是到邊上的玩具筐里拿玩具玩,我看見了喊他:“焦傳志,快去洗手,要吃飯了?!彼剡^頭來看著我,向我點點頭就把玩具放下去洗手了。過了一會等小朋友都洗完了,他也還沒洗好,我很著急,催促他快點,可是他一點也不著急,不慌不亂的關上水龍頭出來了,接著自己又是最后一個去端飯,吃飯也慢吞吞的,等小朋友都吃完了,他才吃完。

經(jīng)過平時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焦傳志是個內(nèi)向慢性子的孩子,在上課時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容易分心,一件事沒做完,又去干做另一件事了。面對這樣不著急的孩子有什么好辦法呢?

我覺得還是要從平時的生活入手,從一點一滴開始,幫助他變快,從早上入園吃飯、如廁到教學活動等,我都提醒他,讓他有時間意識。在玩游戲時給他規(guī)定時間,說好玩多長時間,等到時間到了,就要收拾玩具不玩了。

在跟家長的溝通中,讓家長配合教師在家里也要讓孩子遵守作息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養(yǎng)成什么都依賴大人的毛病,鼓勵幼兒在完成后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孩子就會有更好的積極性,越來越好。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鍛煉,焦傳志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同時也不拖拉了,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有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棒了!相信孩子也會更加自信,越做越好!

該不該“拉下臉”?


作為剛開始工作的新教師,面對著的不只有新的同事、新的環(huán)境,還有新的班級,今年有幸接手了大五班的孩子,剛到班的感受就是這些孩子都挺乖巧。可是沒想到的是,第一天我上午班的時候,這些可愛的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個“小惡魔”,你追我來我追你,我就拉住其中一個,我蹲下身去說:“軒軒,我們自由活動是讓你去玩玩玩具或者看看書,都是在座位前方的區(qū)域里,這里是不能亂跑的?!避庈幝牭搅它c點頭,可是沒過多久,這些孩子又開始亂跑了,甚至還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音,我不得不用鋼琴聲來阻止他們。他們也聽到了,于是就回到了座位前。上課時,有很多孩子都在講話,于是我提高了嗓門:“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要講話了。”沒過多久,又開始有小聲音,這次,我立刻拉下了臉,用了最大的嗓門:“老師講話的時候,底下的小朋友要學會保持安靜,我們是大班孩子了,不需要老師提醒好幾次了?!边@次,他們似乎是被我嚴肅的臉色以及聲音嚇到了,一節(jié)課順利的上下來了。

新老師的我,經(jīng)驗還不足,特別是面對大班孩子,大班孩子已經(jīng)能夠適應換了新老師的環(huán)境,但是他們也是會“看人”的,也許知道我是新老師,所以很多孩子都不怎么怕我,有一天,我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里面講到,要讓孩子打心底里喜歡你敬重你,那么你說的話他們都會聽。是啊,這是我現(xiàn)在要考慮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們敬重我,聽我的話,適當?shù)臅r候也是應該“拉下臉”,體現(xiàn)一下我的威嚴。我的腳步不停,對教師這項職業(yè)的探索也不會停止。

不理不睬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你是不是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孩子胡亂發(fā)脾氣;當你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還對你吵鬧不休……,這時的你該怎樣做呢?大聲訓斥?揍他一頓?其實對待孩子的這種情況你也可以這樣:

不理不睬也是一種管教方式。

不理不睬和獎勵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對孩子的行為不給予任何的獎勵或援助――孩子犯錯,父母故意視而不見。當然有許多時候?qū)λ男袨橐暥灰?,并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有時候這一招倒是很管用。

有時候在孩子發(fā)脾氣時可以使用這種方式。父母甚至可以徑自走出房間不理會在發(fā)雷霆的孩子,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失去觀眾了。

孩子干擾你時,采用視而不見的方式也有可能見效。

有時孩子干擾你,你表現(xiàn)得很在意,那他們便不會就此罷休。這下子他們可成功了!但如果你不理不睬,他們下次就不會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因為他們知道那根本沒有用。 當然你需要事先和他們溝通,你可以告訴他說:“如果我正在和別人談話,你要找我只要過來站在我的身邊,我一定會在一分鐘內(nèi)看看你為什么要找我。 但要是你一直叫我,而且在旁邊吵鬧,我就絕不會理你。說到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在一分鐘內(nèi)注意他,特別是對學齡前的孩童。

相關推薦

  •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該不該打? 現(xiàn)代的父母,尤其是狼爸虎媽,總是喜歡打孩子,認為棍棒下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教育專家認為,毆打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且有些孩子由于天生敏感或自身原因,一旦毆打會影響身心健康。 經(jīng)常打罵孩子有危害:...
    2020-09-30 閱讀全文
  • 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些包容 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些包容昨天下午放學接了孩子回來,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子想騎自行車,于是我走回樓下去取自行車,遠遠聽見一女人高聲在叫罵:媽XX,兔兔兒整天吵吵吵,滾回家去……,后面罵的聽不懂的。門口...
    2020-11-02 閱讀全文
  • 父輩的育兒經(jīng)驗是否應該聽?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fā)布了《第二代獨生子女飲食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獨生子女的育兒經(jīng)驗受同齡人影響最大,甚至通過網(wǎng)絡請教育兒方法,而對父輩的育兒觀念只是有選擇地借鑒。 和父母公婆約法三章 網(wǎng)友...
    2021-09-22 閱讀全文
  • 孩子應該咋樣教育 01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yōu)渥。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yǎng),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邊...
    2020-09-30 閱讀全文
  • 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愛他是應該的 你每天都給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然后叫孩子起床上學,一年200多天都是如此,有一天,你突然病了,沒有做早餐,沒有及時叫孩子起床,孩子就對你發(fā)脾氣,說你不稱職,不是一個好媽媽,你一定會覺得很委屈?為什么我...
    2020-08-08 閱讀全文

現(xiàn)代的父母,尤其是狼爸虎媽,總是喜歡打孩子,認為棍棒下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教育專家認為,毆打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而且有些孩子由于天生敏感或自身原因,一旦毆打會影響身心健康。 經(jīng)常打罵孩子有危害:...

2020-09-30 閱讀全文

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些包容昨天下午放學接了孩子回來,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子想騎自行車,于是我走回樓下去取自行車,遠遠聽見一女人高聲在叫罵:媽XX,兔兔兒整天吵吵吵,滾回家去……,后面罵的聽不懂的。門口...

2020-11-02 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fā)布了《第二代獨生子女飲食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獨生子女的育兒經(jīng)驗受同齡人影響最大,甚至通過網(wǎng)絡請教育兒方法,而對父輩的育兒觀念只是有選擇地借鑒。 和父母公婆約法三章 網(wǎng)友...

2021-09-22 閱讀全文

01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yōu)渥。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yǎng),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邊...

2020-09-30 閱讀全文

你每天都給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然后叫孩子起床上學,一年200多天都是如此,有一天,你突然病了,沒有做早餐,沒有及時叫孩子起床,孩子就對你發(fā)脾氣,說你不稱職,不是一個好媽媽,你一定會覺得很委屈?為什么我...

2020-08-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