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眼淚不是孩子的“武器”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幼兒教師隨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后,學會的第一個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嬰兒時期的孩子,哭泣是他們和爸爸媽媽交流的方式,但是到了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哭泣就會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孩子哭是性情使然,有的孩子哭是性格懦弱,有的孩子哭是頗有“小心機”,最后的這種哭是伴隨著一定的“目的”如果孩子到了七八歲還是很喜歡哭,作為教育者就有必要告訴孩子,哭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哭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最近我聽家長講了這么一件事情。
樂樂和小森是一對表兄弟,有一次樂樂媽媽晚上要上班,就把樂樂送到小森家里,請小森媽媽一起照顧。兩個小哥倆玩的特別開心,很快樂的度過了一天。到了晚上要洗澡睡覺的時間了,小森媽媽先給樂樂洗,整個過程都很順利,直到有一滴香皂泡沫進入了樂樂的眼里,樂樂雖然很不舒服,但卻絲毫沒哭,說:“姨媽,眼睛有點不舒服,好像是香皂的泡沫進眼里了,你幫我倒點水,我自己用水沖沖。”小森媽媽聽了連忙給孩子沖干凈,心里想“樂樂這個孩子一點都不嬌氣,如果換了小森,肯定又要哭了”于是她決定借機教育一下小森。換成小森洗澡了,小森媽媽故意很不小心,一滴香皂的泡沫也進入了小森的眼里,小森果然大聲嚷嚷的哭起來。媽媽就當沒看見也沒聽見,小森見媽媽不哄他,只好捧起水,自己把泡沫沖干凈,媽媽這時告訴小森:“小森,剛才樂樂哥哥洗澡時,他的眼睛里也進了香皂泡沫,他沒有哭,只是趕快告訴我,讓我給他倒點水,他沖洗的速度,比你先哭,再沖洗的速度快,你都長大了,遇到事不能只會哭,要快點想辦法解決,懂嗎?”小森聽了媽媽的話,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媽媽,我懂了,我以后也不哭了,要趕快想辦法?!?/p>
聽了家長講的這件事,雖然事情不大,但是講得道理卻是挺深刻。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時間用哭來解決,這是孩子應該學的基本道理。最近我看了《讀者》里面一則小故事,一位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死了,有人將他的尸首帶到了他的妻子面前。妻子見后卻發(fā)起了呆,哭不出來。有人勸他說:“她必須哭,否則她將會死去?!钡l都沒有辦法讓她哭。后來,一位聰明的奶娘將她的孩子帶到了她的眼前,她哭了,說:“我親愛的孩子,我為你而活著。”就這樣,哭泣緩解了這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所造成的高度心理緊張,是她避免了不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極度痛苦的時候,如果能痛快的哭一場,往往會產生積極的效果,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哭泣效應”適當?shù)目奁彩且患幸娴氖虑?,可以排出我們身體里的毒素。但是,這并不代表,孩子每次的哭都是在排放毒素,作為教育者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的哭泣。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別讓孩子把眼淚當成武器
絕大多數(shù)時候,孩子哭并不是因為他們真正受到了傷害,而是想通過“掉眼淚”得到父母的關注。因此,家長要善于識破孩子的小聰明,不被孩子的眼淚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淚而改變自己原來的決定。其實,對孩子而言,哭泣并非表明他們真正受到了傷害,他們更多的是把眼淚當成對付父母的武器。通過哭,他們可以引起父母的關懷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還可以逃避許多懲罰。真正造成孩子把“哭泣”當武器的是父母。當孩子第一次無意識地想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比如得到某個玩具、逃避某種懲罰,讓父母帶自己去公園玩耍時,如果父母由于孩子的哭泣而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這就等于間接地告訴孩子,只要哭泣就一定能使愿望得到實現(xiàn)。無形中,也就間接地鼓勵了孩子的哭泣行為,使他們領悟到,可以用哭泣作為武器來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這樣,久而久之,哭泣就成為了孩子的“法寶”,他們就逐漸學會用哭泣來解決問題,用哭泣使自己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東西。
要使孩子改掉愛哭的壞毛病,父母就不應被孩子的哭泣所迷惑和軟化。家長要善于識破孩子的小聰明,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淚而改變自己原來的決定。因為這樣做不但會給孩子造成父母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的印象,影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也使孩子的哭泣得到了“回報”,間接鼓勵了他們的哭泣行為,父母要記住,堅持原來的決定,就是一種對孩子把“哭泣”當武器的行為最有效的改進。
此外,當孩子哭泣時,父母不需要去安慰他們、勸阻他們,而是要有意識地忽略他們、冷淡他們,讓孩子知道,眼淚并不能解決問題,眼淚改變不了什么?;蛘撸敃r就直接向孩子明確指出,哭泣是沒有作用的,讓孩子主動放棄“哭泣”這一武器。這樣幾次之后,當孩子發(fā)現(xiàn)哭泣的確不能讓父母關注自己,眼淚的確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時,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不再用眼淚做武器了。
教育隨筆:水龍頭的“眼淚”
已經很久沒見到水龍頭流“眼淚”了,我為孩子們感到高興,因為他們學會了珍惜水資源。
我們班的孩子洗完手后經常關不緊水龍頭,為此我大傷腦筋。為了讓孩子們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我不知想過多少辦法:講道理、批評教育、彼此監(jiān)督等,但都不見起色。直到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了跤,哭得非常傷心,保育老師說:“黃雨欣,你哭起來怎么和打開水龍頭一樣呀?”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我問孩子們:“小朋友,你們說黃雨欣為什么哭呀?”“因為她摔倒了,很疼唄!”“因為小朋友都笑她,沒有人幫助她?!薄澳悄銈冋f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呢?”“不好!”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笑了笑,繼續(xù)對他們說:“我們班里有個小朋友呀,經常因為其他小朋友不理睬他而流眼淚?!贝蠹颐婷嫦嘤U。還是丁寶儀沉不住氣:“老師,你說的是誰呀?”“你們想知道嗎?”“想!”“那我?guī)銈內タ匆豢窗?”大家好奇的跟著我來到水房。“就是它?!蔽抑钢堫^說。大家都被我的舉動弄糊涂了。丁瑞浩是個小人精:“老師,你是不是說小朋友們都不關水龍頭,它就會流眼淚?”我點了點頭,接著說:“我們小朋友愿不愿意幫助它呢?”“愿意!”孩子們齊聲回答,我高興地笑了。
從此,水龍頭再也不流“眼淚”了。
教育隨筆:我不是“壞”孩子
“老師,景奕打我”、“老師,景奕搶我玩具”,在幼兒園里,我的耳朵里時常能聽到這些聲音。早晨接待家長,也會聽到這樣的情況,要求自己的孩子離景奕遠一點。這樣的行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長和孩子們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成為“壞”孩子,我想與老師也有很大的責任,如何解決景奕爭搶玩具、打架的行為,值得我去思考。
與家長的溝通
景奕在幼兒園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我第一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
與景奕的奶奶進行溝通:“景奕,最近已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現(xiàn)在每天都很樂意上幼兒,表現(xiàn)的很活潑,上課也能很積極回答老師問題,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他也試圖想與小朋友一起玩,這種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會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會和小朋友發(fā)生爭搶,打鬧的情況。”
景奕奶奶的反饋:“我們知道孩子太好動,隨他媽,他爸爸聰明好學,這孩子不愛學習,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愛招惹人家,可能就會發(fā)生小矛盾。我們當爺爺奶奶的管他也不聽,媽媽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沒辦法。”
從與景奕奶奶的交談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能感覺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當,總給予毫無節(jié)制的滿足,不經意間就會對孩子的錯誤過分縱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們認為母愛缺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將他視為寶貝,格外疼愛,事事依著孩子,總讓孩子處于說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
和爺爺奶奶交流之后,我覺得應盡量讓孩子的爸爸參與到孩子的管教中,讓孩子盡可能少的接受爺爺奶奶的溺愛。在與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們達成一致: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慎重對待,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盡量減少一些爺爺奶奶帶來的影響。
老師尋找相應對策
景奕出現(xiàn)的這一系列問題,老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對景奕這樣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我也在尋求解決的辦法。
“爭搶玩具、打架行為”在很多幼兒身上都存在,解決景奕的問題,首先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周圍的小朋友都不爭不搶,友好的與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會受到熏陶,減少自己的行為。
我上網查閱了一個《同伴交往》的兒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領著小朋友們一起說,為他們玩玩具不爭搶,做一個心理鋪墊。---“玩玩具,不爭搶;講禮貌,懂謙遜;好東西,一起玩;齊分享,受表揚?!焙⒆觽兏蠋熞黄鹫f兒歌,說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爭搶,齊分享”的道理。
我還設計了一堂課《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記錄下幼兒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為,讓幼兒一起來探討,并找幼兒上來演示正確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們知道如何去玩,才能盡量的減少矛盾的發(fā)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對幼兒爭搶玩具等行為進行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發(fā)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特例。我發(fā)現(xiàn):“搶”玩具的背后,一方面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師的疏忽:孩子們的玩具不夠玩,才造成的“搶”。一方面是為了幫老師收拾玩具,而去“搶”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樣熱心腸的人,他總想幫老師干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給他,他就用搶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師的過錯:沒能讓幼兒自己用語言去解決問題,如果交給孩子說“我們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還有的情況就是,孩子的貪心,他真的很想拿別人的玩具。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景奕有時也會去拿別人的玩具,他拿之前會看看老師(他心里也知道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我就給他一個不許的眼神,他立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說老師的細心觀察、指導,能減少很多矛盾的發(fā)生。
景奕的改變
當我知道景奕的情況后,我對景奕更加留心。雖然他是我們班的“問題”孩子,但我一直把他與其他孩子一樣看待。一有時間就和他說說話,多給他一些關愛,讓他感受母親般的溫暖。在每一次的交談中,我都與他說一些同伴交往應注意的事情。告訴他“等待一下吧!我們一起玩吧!我們來交換玩吧!”等與小朋友交往應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他能把這些話運用到他與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為。他還知道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遇到小朋友爭搶玩具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分享。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景奕這個“壞”孩子的轉變,讓我看到了“傳道”的成就,心里很是高興,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我的“傳道”中,得到改變。
教育隨筆: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飯過后,孩子們各自選擇喜歡的區(qū)域開始了愉快的活動。唯獨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動,當我看她時,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著我好像有話要說,因為當時有其他班的老師在我們班觀摩餐后衛(wèi)生,我就順口說了一聲:“怎么了你,到娃娃家去玩吧”,就去忙別的了。后來發(fā)生的事情讓我非常后悔。
12點孩子們準時入廁后由主班老師帶著進寢室午睡。我發(fā)現(xiàn)每隔兩步距離就有一個濕濕的腳印,直覺告訴我肯定有孩子的鞋濕了,排除玩水弄濕鞋子的可能那就是有人尿褲子了。經過逐一排查,結果是平時不愛說話的玉玉。我恍然大悟,之前她一直在看我就是想去尿尿,或者是褲子鞋子已經濕了不知怎么辦。當時是我太粗心了沒有想到這些。這時候大部分孩子已上床,為了保護玉玉的自尊心,我先讓其他小朋友都閉上眼睛睡覺,勸她脫下濕褲子幫她擦干后進被窩睡覺,隨后打電話讓她媽媽來送鞋和褲子。處理完這些,我陷入了反思和自責中。
是孩子的眼神我沒讀懂,如果當時我明白什么意思或者耐心的去問一下的話,事情就不會這樣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得細心再細心,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神,了解每個孩子情感的細微變化,才會做的更好。孩子請原諒我沒有讀懂你,我以后會努力的!
教育隨筆:孩子的眼神
教育隨筆:孩子的眼神
孩子就像一面透視的鏡子,眼睛更是一副高倍的望遠鏡。
孩子可以從教師的眼神中看透一些事情,同樣老師更可以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出情形來。下面我就從孩子可以從老師的眼神中看出的東西來述說一下。從整體的一日活動來說,教師如果一整天情趣是高興的話,自然而然的老師的眼神更是有趣,孩子們就似乎更高興;早晨來園時會瞇著眼睛對著老師高興地問好,會主動和老師交流或是說一些悄悄話,似乎這一整天的話也多了好多。孩子們的日?;顒右卜浅5碾S意或是更有情趣。例如:瑞瑞小朋友對老師說:“老師我今天也穿了一雙新鞋子,好看嗎?”孩子的一個簡短問題體現(xiàn)了好多問題。其一:說明孩子今天的眼神已經和你產生了情感共鳴,她想讓你在情感上對她多一點交流,更想讓你對她多一些了解。其二:說明孩子觀察能力很強,對于老師或是他人的行為舉止觀察的仔細;在孩子們的課堂中也是如此。例如:當老師提出問題要請小朋友回答問題的時候,小朋友們會專注的看著你,小手小腳丫的姿勢做得非常好。這時的表現(xiàn)說明了孩子既希望老師的眼睛能夠看到他的表現(xiàn),說明想回答問題,又希望老師可以從他們專注的眼神中看出他們想回答問題的需求,從而老師看懂后給予回應;在孩子們吃飯的時候更是如此。例如:孩子們看到不想吃的飯時孩子們會用一種希望你同情的心理的眼神看你,并且希望你能夠做出他希望的行動。
老師同樣可以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出情形來。在孩子們早晨入園時,孩子們來園的表情或是眼神老師更是一眼可以看出孩子今天是高興還是有情趣的;在孩子們的一日常規(guī)中更是可以看出一個孩子們的情趣或是狀態(tài)。高興的孩子會興高采烈,做什么事情都是認真的,相反會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表現(xiàn);在孩子們的吃飯時間更是有趣。孩子們喜歡吃的飯時他們的眼神都是津津有神的或許還有點調皮的趣味,相反孩子會是厭惡的眼神。
孩子和老師永遠是一面雙面膠性的關系。老師或是孩子給對方一個高興的眼神對方同樣會給你一個有趣的眼神,老師或是孩子給對方一個生氣的眼神它同樣的不高興。你我理解產生共鳴,你我共鳴產生對視的眼神。
教育隨筆:我們就是孩子眼中的“鏡子”
姚老師經常對我說“我們教師就是幼兒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中怎樣表現(xiàn),鏡子就會反射出怎樣的表現(xiàn)”。對于這句話,我更加深刻的體會了。
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面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fā)現(xiàn)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子,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個個成為老師的小影子,一個個成為有禮貌,有能力的好孩子。
剛開學的這兩星期,各項工作都開展了,我們老師也非常的忙。下課了,小朋友們都在滑滑梯玩,我看到小班有位小朋友要摔倒了,我趕快跑過去扶他,由于太匆忙,身體沒把握好平衡,差點摔跤了,就聽顧佳純寶貝說了一句:“嚴老師,你要小心啊,下次走路時要看好,別摔跤,那樣會很疼?!?/p>
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心里頭溫暖極了。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老師,就像老師關愛他們一樣,孩子的這句話,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常??吹胶⒆觽冊诨顒又邢矚g學老師的樣子,一板一眼的,還真像那么回事。區(qū)角活動的時候,我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自己找小伙伴玩游戲。趙熙雯、閆亦雯熊等幾個小家伙在表演區(qū)玩起了“小老師”游戲。趙熙雯當小老師,其余的幾個幼兒是學生,老師在教他們數(shù)數(shù),那認真的表情像一名真正的小老師,還不是提醒某某小朋友你要認真。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孩子們無時無刻都在跟我們打交道,所以教師的言行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占了相當大的份量,常常跟家長交流的時候,聽到家長說,今天我們孩子回家說某某老師在學校怎么怎么樣,某某老師今天穿了什么樣的衣服很漂亮了,等等。孩子們正因為喜歡我們,所以才會時時刻刻關注我們,去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對于我們而言,“孩子是一面鏡子”,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或許某些時候我們可以透過這面鏡子,也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某些不良行為,也同時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存在的的許多優(yōu)點,優(yōu)點及時表揚,缺點及時批評改正。
模仿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愿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于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在孩子的眼里,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好的。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成為幼兒模仿對象,并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里怎樣表現(xiàn),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
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們帶來的影響,孩子們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的點點滴滴,而我們也可以透過這面鏡子更好的觀察,了解孩子,一舉兩得,收獲頗多。
教育隨筆:教師是孩子的搬運工
教育隨筆:教師是孩子的搬運工
我曾今看到過一本書,書名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生命在于“折騰”,“折騰”無非就是充實自己。從小就聽老師或是長輩都會跟我說“書海無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這一類的話語。小時候的我并不愛看書,每次拿起書來總覺得想打瞌睡,但是等到工作后發(fā)現(xiàn),如果不靠定期的看書來充實自己,自己的各方面都無法與時俱進。于是我漸漸地養(yǎng)成了每周堅持看一本書的習慣。
從我步入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6年了,從幼兒園最初實行的《剛要》到《指南》,又從教師為主的思想轉化成幼兒在前孩子在后,還有遵循虞永平思想等等,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質的改變和飛躍。
幼兒園的小朋友,這么一個好動又特殊的年齡階段。首先,怎么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如何激發(fā)孩子熱情主動孩子去學習的熱情呢?在我們的幼兒園活動中該如何的來做到呢?在虞永平的詮釋中有這么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要努力讓幼兒的思想看得見,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讓幼兒的經驗看得見,讓幼兒的愿望看得見?!?/p>
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是現(xiàn)在我們活動設置的大致方向。如何讓孩子深入的進行游戲呢?通過理論和實踐結合,我總結了一下四點。
一、第一步曲:游戲的設定來源于幼兒的討論,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在《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yǎng)》這本書中有一章提及“那些因素降低了兒童的積極學習品質”,其中兩點點為“沒有挑戰(zhàn)的無關課程”和“降低投入度和動機的教學方法”。往往平時我們游戲的創(chuàng)造都是教師制定、創(chuàng)設后,告訴孩子我們接下來要玩什么,我們要開展哪些區(qū)域,我們在這些區(qū)域中有哪些角色的扮演,在前期的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基本上沒有參與進去,整個過程都是老師在前,孩子在后。
其實孩子有制定的能力,也有討論的能力,如何放手讓孩子嘗試去決定要開設的區(qū)角呢?在中班創(chuàng)造性游戲開展之前我進行了調查,請小朋友講一講在游戲過程中小朋友有沒有還想開的區(qū)角,在名義調查后大多數(shù)幼兒想開展醫(yī)院,理由有很多“生病了不知道怎么辦?”“家里寶寶受傷了該怎么辦?”等等理由,這些雖然都是他們假想出來的,趣事孩子在游戲中生成出來的小游戲,而且在游戲中孩子確實是結合了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導入到自己的游戲中去的。所以我們決定根據(jù)孩子的想法開設“醫(yī)院”這一區(qū)角游戲。這是第一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興趣去參與活動。
二、第二部曲:游戲的流程來源于幼兒的調查,引導幼兒嘗試探究學習
“降低了兒童的積極學習品質”中還有一點提出“成人與兒童之間非支持性的關系”的因素。馬里奧..希森博士認為:學習品質研究框架由兩個基本維度組成:對學習的熱情和學習中的投入。每個維度有包含許多具體的要素。他認為,學習品質的概念必須包含情感和行為兩方面。也就是:情感、動機維度和行動、行為維度。馬里奧表示情感是所有行為的主要驅動力,能讓孩子產生積極學習行為。討論完以后并不是立刻的布置環(huán)境讓孩子開始游戲了,在確定要開醫(yī)院這個角色區(qū)域后,我制定了一張調查表,讓孩子回去和家長以繪畫或者是查找圖片以及文字的形式來記錄。記錄的內容大多為醫(yī)院的標記、醫(yī)院的作用、醫(yī)院的流程和醫(yī)院大概有哪些科室,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進行互動來全方面的了解醫(yī)院,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這樣對孩子正式開展游戲活動后有比較大的幫助。
在孩子做好記錄以后我進行了回收,將所有孩子的調查表都收集起來,并利用談話時間和孩子一起來觀察討論孩子們自己和爸爸媽媽共同完成的調查表中的內容,因為孩子充分的參與進去了,所以在討論的時候孩子是非常感興趣的,都能積極的講述,并愿意和同伴進行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而且孩子對醫(yī)院的了解也已經非常深了。我還將孩子的調查表做成了一個版面,讓孩子能在課間來看一看說一說,讓孩子的成果有所展示,孩子在課間還能自發(fā)的進行觀看、講述。
三、第三部曲:游戲的材料來源于幼兒的收集,展示孩子的成果
經驗有了,那在收集材料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孩子也更加上心了。很多時候我們都苦于收集不到那么多的材料,好像家長不積極,孩子也不積極,有時候我們是否該反思為何收集一些隨手可得的東西但是就是這么難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站在家長和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用處,所以對于他們來說缺乏興趣那也就更缺乏積極性了。
可是當孩子目標明確后,知道我們需要哪些東西,哪些東西是可以用的時候,孩子會在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哪些東西是用得著的,孩子們自己會主動的和家人說并要求要收集了帶到系學校,這樣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一系列的收集,這樣收集的不但快而且更有效,孩子會有針對性的進行收集,家長也會更加的積極。
四、第四部曲:游戲的調整來源于幼兒的問題,總結提煉孩子的經驗
在“降低了兒童的積極學習品質”中還提出的一點是“沒有挑戰(zhàn)的無關課程”。一切準備就緒,游戲可以開展了,有時候我會在布置環(huán)境、材料準備、隔斷、角色分配中想很多很多,總想把一切都準備好,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再讓孩子進行游戲,生怕孩子在游戲的時候發(fā)生什么問題,這樣教師會措手不及。可是這樣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意義和價值高嗎?孩子無法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那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怎么提高呢?孩子的溝通能力怎么鍛煉呢?孩子的自主性又怎么體現(xiàn)呢?
如果我們將所有的設想萬無一失的將材料全部投放進去,這樣孩子如何在發(fā)現(xiàn)中討論,在討論中解決,又在解決中獲取新的經驗呢?在小班的創(chuàng)游中我嘗試了投入部分的材料,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一個垃圾桶,這是根據(jù)上一次孩子游戲中總結出的問題所進行新添置的垃圾桶,因為孩子說家里的垃圾沒地方扔,我們進行討論后,于是我投放了自制的垃圾桶。在這一次的游戲結束厚集體講評的時有孩子問我“垃圾桶里的垃圾應該扔到哪里去呢?”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談話是引導孩子進行經驗的提升和重組,所以我直接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讓孩子來討論“家里垃圾桶里的垃圾可以怎么處理呢?”。通過集體的討論,我們最終決定開設一個垃圾回收站,孩子將垃圾桶里的東西放入回收站中,超市的工作人員可以去回收站“進貨”,這樣整個活動不僅串聯(lián)起來了,孩子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孩子也結合了自己生活經驗運用到我們的游戲中。在這個過程中我是處于一個孩子的“搬運工”和“總結者”,將孩子的智慧以及討論的結果進行一個總結以及呈現(xiàn)。
孩子的學習品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所以我們不僅在學校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學習品質,更要進行家園合作,讓孩子更好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更好多多閱讀書籍,不斷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幼兒教師的“火眼金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而幼兒教育又是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孩子進行幼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現(xiàn)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意味著孩子的啟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兒教師身上。
作為幼兒老師,我們都要具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要注意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因人施教。當他們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從而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在這一點上,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是深有感觸的。
每個孩子都有他不同的特點,有的活潑,有的任性,有的調皮,有的做事認真細心等等,無論什么特點的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今天下午放學時,我發(fā)現(xiàn)平時不愛學習的萱萱小朋友,能主動幫助小朋友穿衣服,由于天氣冷,每個幼兒都有外套,老師一邊鼓勵幼兒自己穿,一邊不時地幫助個別自理能力差的幼兒,確實有點忙,萱萱小朋友自己穿好了,還對張博軒小朋友說:“老師很忙,我?guī)湍愦┥习?。”雖然動作有點笨拙,但還是給張博軒小朋友穿好了。小小的一件事情,但對我來說是非常感動的,雖然萱萱小朋友在學習上不是很主動,但她主動幫助小朋友,品德還是很好的。通過今天這個小事情,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調皮的學生雖然讓教師們頭疼,但在這些孩子身上卻隱藏著很多閃光點,多運用我們的“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進一步感化他們,鼓勵他們,賞識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他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孫云曉教授曾說:“你今天回家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能夠發(fā)現(xiàn)十個的,說明你是優(yōu)秀的父母;能夠發(fā)現(xiàn)五個的,只能說明你是個合格的父母;不能發(fā)現(xiàn)的,是不合格的父母?!惫院⒆由砩系膬?yōu)點父母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而面對調皮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有時真的很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是這些調皮的孩子身上沒有閃光點嗎?答案是否定的,那是因為調皮的孩子的優(yōu)點往往藏匿在眾多的缺點背后,所以父母和老師更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頑皮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們班有幾個“搗蛋大王”,平時上課很少能安靜地上完整節(jié)課,要么中途坐在地板上,要么趴在桌子上,要么胡亂回答老師的問題,吵得其他小朋友不能專心聽課,尤其是郭子逸小朋友,每次上課時我總是把他叫到前面坐。那一次我正在上語言課《小熊過橋》,這首詩歌里面有一句“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我要求小朋友用害怕、著急、略帶哭腔的語氣讀出來,我請了幾個小朋友起來示范讀給大家聽,并表揚他們讀得好,聽到郭子逸小聲的嘀咕了一聲:“這有什么難的,我也會”。接著就聽到他故意扯開嗓門大聲的嚷了起來,惹得全班小朋友哈哈笑起來,他又故意再讀了幾遍,我沒有發(fā)脾氣,還面帶笑容鼓起掌來,全班小朋友有點愕然,都安靜下來,我邊鼓掌邊表揚他:“讀得很好,表現(xiàn)得很像。小熊不敢過橋,他心里面著急,肯定要大聲得叫媽媽過來抱他,小朋友,你們平時著急、害怕的時候是不是也喊得很大聲?”“是”?!皠偛偶颜∨笥炎x得好不好?”“好!”“我們再請他讀一遍給我們聽好不好?”“好!”在小朋友的鼓勵下,郭子逸小朋友有點得意,又眉飛色舞的讀了一遍,我又帶頭鼓起掌,我乘機說:“今天,小朋友們表現(xiàn)都很好,特別是郭子逸小朋友,他把小熊那種著急、害怕的心情表現(xiàn)得那么好,如果他在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舉起小手不要隨便嚷嚷那就更好了,郭子逸,以后能不能做到?來,我們拉個鉤吧?!惫右莶缓靡馑嫉睾臀依算^。
從那以后,每次我要上課前,郭子逸總是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今天上什么課?”我總是不忘用我的小拇指提醒他別忘了我們的約定,他總是心領神會“我知道了”。而且,以后上課時也沒有聽到他隨便的大聲叫嚷了。我也每次課后都不忘表揚他幾句。
是啊,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有著豐富的自我世界,恰似一張張五彩繽紛的畫,等著我們從不同角度去填畫,去涂色,去描繪。老師就應該像孫悟空一樣具有火眼金睛,放大孩子們的優(yōu)點,應該像細雨潤物般走進孩子的世界,體驗孩子的感受,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與肯定、表揚、鼓勵,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