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案例分析:節(jié)日的糖果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 幼兒園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根據(jù)五月份主題“快樂的節(jié)日”延伸出了個別化學(xué)習活動“節(jié)日的糖果”?;顒影ㄔO(shè)計糖紙和制作糖果。
案例描述:
今天進行游戲的是付恩靜雅和李文博小朋友。付恩靜雅選擇設(shè)計糖紙,李文博則是包糖果。只見李文博拿起海綿紙,用皺紋紙進行填充,然后小心翼翼的卷起來。他開心的笑了笑,繼續(xù)制作糖果。卷好后,他用手擰了一下海綿紙的邊緣,把糖果卷緊,然后去拿線準備把擰過的部分繞緊,但是他手一松開,糖果就散開了。結(jié)果他有嘗試了幾遍,還是不行,糖果還是散開了,他有些氣餒,把糖果一下子扔到桌上。他看看付恩靜雅,付恩靜雅還在專心的裝飾糖紙。等到付恩靜雅完成后,她看到李文博趴在桌子上,就問他“你怎么不玩?”李文博告訴了她原因。這時,付恩靜雅說“那我?guī)湍惆桑 庇谑牵趦扇说暮献飨?,李文博完成了糖果的制作。李文博開心的向付恩靜雅說了聲“謝謝?!?/p>
分析和措施:
1、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事,但是遇到困難后有的幼兒懂得主動尋求幫助,而有的幼兒則是消極等待。李文博小朋友自尊心較強,所以不愿意主動向同伴求助。教師應(yīng)該在活動后和幼兒進行談話總結(jié),引導(dǎo)幼兒遇到困難要主動尋求幫助。
2、付恩靜雅小朋友的動手能力較強,平時樂于助人。所以在游戲中,她發(fā)現(xiàn)別人有困難后,愿意主動伸出援手。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她在游戲中有著較強的合作意識。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發(fā)現(xiàn)應(yīng)予以及時表揚,并鼓勵其他幼兒向她學(xué)習。
3、教師在發(fā)現(xiàn)材料不合適的情況下,應(yīng)該及時調(diào)整材料,比如用吹塑紙代替海綿紙,省去繁瑣的操作過程。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案例分析:果果小屋快遞記
一、游戲背景:
幼兒園運動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為其終身具有健康的身體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我們將孩子們?nèi)粘I钪兴?jīng)常接觸的運動興趣點—輪滑,納入幼兒園特色課程之中,作為引發(fā)幼兒運動興趣,養(yǎng)成幼兒運動習慣的載體,使幼兒受惠終生。
為了讓幼兒能科學(xué)、安全地開展輪滑特色教學(xué)活動,我們與溫州“一路溜”專業(yè)輪滑俱樂部合作,以開展“混齡式輪滑運動自主游戲”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討在專業(yè)教練的引領(lǐng)下開展幼兒園輪滑特色課程。
午睡起床后,輪滑隊的孩子很快地吃完了點心,上廁所、塞吸汗巾等準備事項完成后就迫不及待地排隊等待了,因為他們知道馬上又到了他們最開心、最自主的時間了——輪滑自主游戲。孩子們相互合作穿戴好了輪滑鞋和護具,擺好了路線圖,佩戴好了錢包,分配好了角色,游戲就在這有條不紊的氛圍中進行了!
二、案例分析:
第一次游戲:放蕩不羈
【事件描述】:
錢濱豪和邱子洛選擇了“果果小屋”的保安一角,兩個人整整齊齊地端坐在小椅子上,滿心期待快遞員上門。一會兒,時不時地有一兩個快遞員到來,林洲慶也來送快遞了,一到達“果果小屋”,他就迅速地將快遞扔給了錢濱豪:“快遞!”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離開了“果果小屋”。錢濱豪站起身沖他大叫,意圖將他叫回:“哎,你還沒拿錢?!笨墒橇种迲c早已滑到了遠處。邱子洛在旁邊安慰他說:“沒事沒事,他等下還會來的。等會兒再給他就是了?!眱扇擞掷^續(xù)履行著保安的職責,果不其然,一會兒,林洲慶又來送快遞了,一看到他來,濱豪激動起來:“你剛才送完了快遞忘了拿錢啦?!闭f著將一元錢遞到他的手里,林洲慶將錢隨意地塞進準備好的錢包里,一轉(zhuǎn)身,又滑走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世界里,玩得忘乎所以。
【教師解讀】:
在這次的輪滑角色游戲中,“快遞員”林洲慶的職責是將拿到的快遞進行分門別類,運送到指定的收件地址。林洲慶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wù),沒有一處送錯,但是在交接快遞的過程中缺少了交流、互動與協(xié)商,甚至連對話都是極簡的一句“快遞”,禮貌用語在這里完全沒有體現(xiàn),這對于中大班孩子來說是亟待改進的。幼兒對游戲規(guī)則認識不夠充分,忽略了快遞員完成工作后能夠取得相應(yīng)的報酬這一客觀事實,但一開始我沒介入,因為我想看看孩子們在多次重復(fù)的游戲中會否有所改善,交流的話語會否豐富起來,但發(fā)現(xiàn)孩子們與同伴間的交往沒我想象中那么好,后來我適時地介入,引導(dǎo)幼兒如何對話,如何完善游戲的流程。
【策略跟進】:
1.游戲前進行規(guī)則的詳細講解,并就具體細節(jié)強調(diào)示范。
2.及時表揚。
關(guān)注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各種相互交流、禮貌問詢等交往行為,看到好的行為表現(xiàn)馬上進行表揚,用真實的榜樣法促進他們同伴間的交往能力。
【幼兒成長】:交往意識在進步。
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講解和及時的榜樣法,孩子們的交往意識進步了一些,知道了同伴間交往、交流及對話的一些方法。
第二次游戲:安之若素
【事件描述】:
到了第二次的戶外自主游戲,錢濱豪和邱子洛照樣選取了相同的角色,這次是董一正第一個上門送快遞,董一正平時就是個活潑、外向有禮貌的孩子。遠遠地就聽到了他的聲音:“你好,你的快遞到了!”這時邱子洛接過快遞認真地檢查起來,她在核對地址,錢濱豪也湊上前來查看:“嗯,是的,這就是我們‘果果小屋’的地址,這是你的快遞費?!闭f著將一元錢遞給了董一正,隨著董一正的一聲“謝謝”,他們愉快地完成了這次交接??爝f漸漸多了起來,桌子上擺不下直接堆到了地上。
【教師解讀】:
經(jīng)過上一次的游戲,大部分孩子能進行輕松、愉悅又文明的對話,可以看出,除了老師的介入以及引導(dǎo)外,他們也在一次次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對話與溝通的重要性。對話是相互的,只有游戲雙方共同參與和回應(yīng),游戲才能順暢地進行。
【策略跟進】:強化文明交往的重要性。
對話存在孩子們游戲過程的始終,貫穿全程,有無意識的對話,當然也有精心思考過的詢問,有羞于開口的道歉,當然也心懷感恩的謝謝。有的話語令人記憶深刻,有的話語卻又容易被孩子們遺忘。但偶爾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和孩子們聊聊文明用語和生活常用問詢,強調(diào)文明交往,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和交往能力。
【幼兒成長】:交往能力在提升。
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交往,游戲中、生活中、上課中,比如游戲時幼兒摔倒,會有孩子立馬上前問詢安慰,并感同身受,拿自己以前摔跤的例子來打比方,試圖緩解同伴的傷心情緒。又比如數(shù)學(xué)課上,有幼兒在完成數(shù)學(xué)作業(yè)的過程中鉛筆斷了,馬上又會有幼兒出謀劃策,幫助同伴想辦法解決,有的會直接跑到美工角去尋找多余的鉛筆。交往能力的提升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
第三次游戲:相敬如賓
【事件描述】:
游戲進行到了下半場,快遞員們送得也越來越順手。所有幼兒都在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同時又自主地游戲。這次,“快遞員”宋星滿送來了快遞:“你好,你的快遞到了,請查收!”邱子洛拿過看了一眼:“這個不是我這里的快遞,我們這里是‘果果小屋’,你這個地址是‘錦江花園’的,你看,錦江花園內(nèi)在那邊?!闭f著指著遠處的錦江花園,宋星滿那回快遞仔仔細細地對照上面的地址看了幾遍,發(fā)現(xiàn)真的送錯了,于是又改變路線往‘錦江花園’滑去。
邱子洛轉(zhuǎn)頭對錢濱豪說:“濱豪,你看,剛才的快遞員送錯了地址,我們差點就收錯了呢!以后每個快遞員來送快遞我們都要檢查仔細哦!”錢濱豪聽完之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后立馬蹲下開始檢查起了地上已經(jīng)簽收了的快遞??粗⒆觽冞@次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連大人也驚嘆的行為,真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高興!
【教師解讀】:
游戲過程中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正確地找到快遞上的地址,偶爾就會出現(xiàn)送錯快遞的現(xiàn)象,當孩子送錯快遞的時候,我早已發(fā)現(xiàn),但是只是在一旁用心觀察他們接下來的行為和解決方式,所有對話以及最后的結(jié)果都讓我萬分驚喜,大班的孩子每一次進步都是質(zhì)的飛躍,關(guān)鍵時刻,老師當個“懶人”,少點介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感覺收獲更大,驚喜更多。
【幼兒成長】: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通過幾次錯誤的快遞運送,孩子們在同班的提醒幫助下,不斷學(xué)習新的本領(lǐng)、技能,及時更正錯誤的行為和錯誤的交往方式。孩子們都掌握了讓自己不斷進步的方法,就是通過學(xué)習,虛心接受同伴給予的建議,并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進行調(diào)整、更正。
三、游戲感悟:
在整個輪滑自主游戲中,孩子們從一開始懵懂無知、任意妄為到后來一次次地進步,孩子們在游戲中學(xué)習,在游戲中進步,在游戲中成長。交往能力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而我也在反思,如果當時第一次游戲時我不介入,讓孩子自由發(fā)揮,那么結(jié)果又會是怎樣的呢?是游戲過程停滯不前,還是能產(chǎn)生更大的驚喜呢?教師該不該介入,何時介入,怎樣介入。這是我們需要永恒學(xué)習和及時反思的課題。
五月幼兒案例分析
案例:
班級中有個孩子叫丁奧深,低年級的時候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中等。但是到了四年級,經(jīng)常漏做作業(yè),有時候甚至不做作業(yè)。和他交流過好幾次,也和家長時常練習,家長試過打罵,試過說教,但都不管用,孩子還是經(jīng)常不能把所有的回家作業(yè)都完成,有時候課堂作業(yè)也會拖拉。
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錯誤。該生家長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希望孩子好好讀書,但又不會指導(dǎo)孩子,選擇了錯誤的教育方法。比如,不問青紅皂白一頓打,從不幫助孩子去判斷自己做的對不對,應(yīng)該怎么做。對于孩子的回家作業(yè)只會問一句:做完了沒有。如果孩子說做完了,就不去檢查。
2.孩子性格懶惰,缺乏耐心。這個孩子活潑開朗,玩心很重,常常會被其他同學(xué)影響。其實他思維很活躍,上課發(fā)言很積極,但做起作業(yè)來,字跡潦草,只是為了完成任務(wù)。常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做到一半就不做了。
3.缺乏教師的指導(dǎo)與鼓勵。平時更多的是在批評與教育這個孩子,很少與他心平氣和地談一談,缺乏與他的溝通,更不要說對他的指導(dǎo)了。
策略:
1.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指導(dǎo)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由于孩子從小沒有養(yǎng)成自覺學(xué)習的好習慣,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家長每天都要幫孩子檢查作業(yè)是否完成,并簽名。各科老師批改回家作業(yè)后給予一定的反饋。
2.在班級中為他設(shè)立一定的職務(wù),為老師、同學(xué)做事,得到老師的提拔,同學(xué)的尊重,借此提高他對學(xué)習的積極性。
3.利用課余時間和他聊聊天,問問他的生活情況。同時,經(jīng)常談?wù)勊膶W(xué)習情況,作業(yè)中的疑難地方,利用課余時間給他輔導(dǎo),使他感到我們之間的融洽關(guān)系,沒有隔閡。
該生是班級中的“頑固分子”,改變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對他要有足夠的耐心,也要有信心,有一天他會讓人刮目相看的。
幼兒案例分析《怎么辦》
在大班兒的這一節(jié)健康《怎么辦》,老師運用了提問的方式給幼兒鋪墊。首先這節(jié)課的準備材料有七巧板拼圖,鈴鐺,還有多媒體課件。
導(dǎo)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了提問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眼睛、鼻子、耳朵對人體的作用。大班孩子喜歡挑戰(zhàn)自我。接下來基本部分,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分析視頻。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觀看視頻提出相應(yīng)問題。這個時候幼兒就積極主動的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蟲子,為什么會飛進眼睛,如果蟲子飛進耳朵里面應(yīng)該怎么樣、蟲子為什么會飛到耳朵里面、耳朵是有什么特別之處,還是耳朵里面有蟲子比較喜愛的東西。教師適時對兒童的問題進行一一的答復(fù),教師做小結(jié)。如果以后蟲子飛進耳朵里,你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如果不行馬上請大人或者醫(yī)生來幫忙。幼兒觀看第二段視頻積木塞進鼻子里教師依舊拋出問題,請幼兒自主觀察提出問題,幼兒繼續(xù)提出問題其實比如,孩子年齡小將將異物塞進鼻子里面?;蛘呤钱愇锶M鼻子里面現(xiàn)在怎么辦。再或者是這個時候用手電筒還有沒有用。教師再次一一解答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可以先用手指頭扣,如果不行的話請大人來幫忙或者醫(yī)生來幫忙。幼兒觀看第三個視頻沙子掉進眼睛里觀看視頻,請幼兒自主性的提問,幼兒分成小組進行方法討論,a方法是用手揉,b方法是請大人幫忙,最后再次提出問題。
你認為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的注意,請小朋友大膽的討論,并且說出解決辦法。在活動結(jié)束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眼保健操告訴幼兒一定要保護自己的五官。本次活動是大班的健康活動,本次活動不僅教會幼兒如何面對突發(fā)事件,并且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輕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有提問的情景,自主思考去提問,在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以提問為主,觀看每一個視頻時都會留時間給幼兒思考,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不懂好奇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教師去解答培養(yǎng)幼兒提問意識。
幼兒案例分析:誰先動的手?
觀察記錄
中午大家排隊下樓散步,在排隊的過程中元寶跟橙橙兩個人忽然發(fā)生了矛盾,元寶動手打了橙橙,橙橙又還手抓了他的臉,兩人看到我走過去的時候紛紛停了手,但橙橙還是忍不住爆發(fā)了委屈的哭聲??吹匠瘸惹榫w那么激動,我便請她跟元寶等待我把其他小朋友安排好后再解決問題。
我請他們兩個來解決問題跟我講事情的起因的時候,元寶滿不在乎的左搖右晃,可當聽完橙橙說:“是元寶先動手的!”元寶忽然哇哇大哭起來,我請他平靜以后問是不是他先動手的,他搖搖頭。
我接著問:“那為什么橙橙會說是你先動手呢?”他抽抽噎噎的哭著說:“她排隊時候手放到這兒挨著我了,我就打過去了。”橙橙解釋說:“我沒有,我都沒有動他,是他先打過來的!”我問元寶:“你有問橙橙她為什么碰你了嗎?”他搖搖頭。“那你有告訴橙橙她碰到了嗎?”“沒有,我直接打過去了?!痹獙氝呎f邊低下頭了。
于是,我摸摸頭安慰他道:“橙橙抓你的臉想必很疼吧,要是你能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學(xué)會用嘴巴去說出來,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打別人來解決問題的話,那你今天就不會這么疼了,知道嗎?”
“那我以后不打別人了?!薄澳浅瘸饶??橙橙也很難過,她都不知道她的手碰到了你就被你打了一下?!薄拔胰ジ瘸鹊狼??!闭f完這句話,元寶就走到橙橙身邊說:“橙橙,我道歉!”看到這個耿直的孩子我忍不住提醒他說:“道歉可以說對不起三個字。”聽完我的提醒,他倆都破涕而笑了。
分析
元寶的自律性很差,這點原于他的自律水平不夠。由于自律性差的原因,導(dǎo)致孩子經(jīng)常犯同一個錯誤,雖然孩子知道那件事是錯的。
另外,元寶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弱一些,在發(fā)生事情的時候不能及時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很多時候成人也會不經(jīng)意間忽略孩子的感受,從而導(dǎo)致孩子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就是沒有同理心。因為不能做到理解別人的感受,所以發(fā)生傷害別人的頻率也會相對高一點。
建議及措施
1、在發(fā)生一些情緒比較明顯的事情時,詢問孩子的感受引導(dǎo)孩子表達,讓孩子養(yǎng)成表達自己感情和感受的習慣,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2、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明白生氣難過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抒發(fā)情緒的正確方法。
3、元寶屬于有些沖撞型的孩子,這類孩子做事喜歡“撞南墻”,他不會完全相信成人的話,必須要親自試驗,所以當跟孩子樹立規(guī)則講清楚后果,但孩子還堅持繼續(xù)嘗試的話,一定要堅守原則讓孩子承擔后果,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明確的知道他所探索的行為邊界在哪里。
4、孩子犯錯之后老師往往會跟孩子講清楚錯誤的地方,所以回到家之后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陪孩子共同承擔錯誤,讓孩子知道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改正就可以,同時也讓孩子清楚父母只是不愛我犯的錯誤,并不是不愛我。
5、雖然元寶是經(jīng)常讓我們“頭疼”的孩子,但這類孩子由于他的不停試探和親自試驗,往往比普通孩子受到傷害的幾率更高,特別是心理方面。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自信,也要相信這個有一點讓人“頭疼”的孩子,總有一天會用自己方式的得到正確的成長。
幼兒案例分析:愛打架的男孩
案例背景
最近經(jīng)常有幼兒跑到我身邊來對我說:“老師,揚揚哭了。”然后馬上有其他小朋友說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問明了原因又讓他向那個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打人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這一幕,這讓我非常納悶。
案例描述
一天下午離園游戲時間,孩子們正在玩桌面游戲,等待父母離園。突然浩浩跑過來說:“老師,冬冬又打人了,悅悅哭了?!痹瓉韾倫偰昧硕暗耐婢?,冬冬認為悅悅在搶玩具就動手打她了。離園時冬冬的媽媽來接了,在和他媽媽交談中,他媽媽也向我們提及了他最近在家攻擊性傾向也較嚴重,往往要讓他爸爸陪他打架,甚至早上一起來就要把他爸爸叫醒陪他打架。于是我們共同探討了產(chǎn)生這一情況的原因。
分析與評價:
冬冬身上發(fā)生的這一現(xiàn)象并不是個別的。在平時與幼兒的交往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時有發(fā)生。經(jīng)常有幼兒會因為被打而哭著向我訴說。我想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幼兒平時喜歡看一些攻擊性強的電視,如警匪片、《奧特曼》等,這從幼兒平時的交談和喜好中便流露了出來。第二,幼兒的模仿力較強,好奇心也教強,比如:他們在平時看了攻擊性強的鏡頭,如奧特曼打怪獸后就像嘗嘗當宇宙英雄的感覺。于是來到幼兒園就把其他小朋友當作怪獸打。結(jié)果被打疼的幼兒就哭者來告訴老師。第三,現(xiàn)在的孩子都養(yǎng)尊處優(yōu),在家里當慣了小公主,小皇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他們轉(zhuǎn),要什么給什么的日子。因此在幼兒園里受了一點委屈就動手打人。第四,我們幼兒園的幼兒家孩子就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祖輩一般都是非常寵小孩的,而且這些祖輩的文化層次普遍教低,沒有能力也沒精力去管教他們,也就造成了孩子平時在家就找其他孩子一起玩(所謂的玩就是吵鬧)的局面。
針對這些現(xiàn)象就得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我想應(yīng)該在平時的學(xué)習活動、生活活動、游戲、運動中向幼兒灌輸團結(jié)友愛的思想。比如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幼兒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多向幼兒講述一些團結(jié)友愛的故事,激發(fā)幼兒的團結(jié)意識,減少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
幼兒案例分析:讓小班幼兒學(xué)會分享
案例描述:一天,戶外自由活動時,有幾個小朋友和張明湊在一起玩,我正感到欣慰,覺得平時不太合群的張明也有幾個小朋友了,孩子的變化真讓人高興呀!不料,一會兒就有小朋友來我這告狀了,“老師,他有糖!”,“老師,他不給我吃,他以前還吃了我的糖”,“老師......”一時之間,幾個孩子都跑過來沖我喊著,我心中一愣,“你們說誰呀?”小朋友們小手都指向了張明,我頓時明白了......唉,是我晨檢時忽略了,不知道他是否帶了零食,于是快步走過去問:“張明,你帶糖了嗎?”張明低下頭不說話,只是緊緊的捂著衣服口袋。我一看,知道他有糖,我正準備讓他拿出來,到時候一起和小朋友分享的。可轉(zhuǎn)念一想,家長都知道我們?yōu)榱伺囵B(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允許把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等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但是,帶來了就一定要先告訴老師,由老師組織分享。很多小朋友都是一來幼兒園主動告訴老師,由老師安排的??伤窃绯客浾f了,還是不想跟小朋友分享呢?很顯然,他是不想和小朋友分享,我覺得不能勉強讓他拿出來分享,于是,我說:“張明,我把糖給你先保管著,下午離園的時候再給你,好嗎?”張明猶豫了一下,掏出了幾顆糖。我接過糖,對其他的小朋友說:“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討要?!北闶掌鹛欠胚M了柜子,離園時,把糖還給了張明,并告訴他下次愿意與小朋友分享了,就帶來幼兒園。
案例分析及反思:小班幼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尤其是在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之后,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萌發(fā)了分享的意識,但其認知和行為是脫節(jié)的,小班幼兒的分享行為,如果沒有鼓勵、提示等,是還很難做到自發(fā)的,真正意義上的自愿分享的。尤其是小班幼兒對于自己喜歡的零食不像玩具之類的分享,玩一下東西還存在,可食品吃了就沒有了,他們認為分享了就給了別人,要不回來,再也沒有了。案例中的張明以前也跟小朋友分享過零食,這次不愿拿出來可能就是擔心分享了,就失去了,自己就沒有了。還有其他的小朋友要求回報自己的分享行為,只記得別人分享過自己的東西,別人有東西時也要分享給自己,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有零食就認為要分著吃,別人不給就認為不對等等,可見小班幼兒的分享認識尚處在朦朧狀態(tài),甚至存在錯誤的認識誤區(qū)。
對策及建議:首先,每周確定星期五下午的半天是零食分享日。在這個時間里,鼓勵幼兒都要把自己喜歡的零食帶來大家一起分享。其他時間一般不允許幼兒帶零食來幼兒園,這是為了幼兒安全管理的考慮也是幼兒園不提倡的做法。而在組織幼兒進行零食分享的時候,老師注意引導(dǎo)幼兒將零食放在一起共同分享,盡可能的避免一對一的互換食品,鼓勵幼兒通過介紹自己的零食特點,邀請小朋友品嘗自己的,使幼兒在津津有味的品嘗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明白“我的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快樂”。同時,在分享中,幼兒會自然地發(fā)現(xiàn),每種食物都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幼兒喜歡的糖,它們的形狀各異,有長的、方的、圓的等,顏色也不同,有紅的、白的、黃的等,糖紙的包裝也不同,五顏六色的,于是幼兒邊剝邊與周圍的同伴進行比較、交流。這種交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為有了與同伴的交流、分享,才會有與同伴的交往,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孩子開始逐步掌握相處的原則,為最終形成融洽友好的同伴關(guān)系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其次,教師通過各種集體教學(xué)活動或者區(qū)域活動,引導(dǎo)幼兒認識分享,學(xué)會分享零食。如語言方面的《孔融讓梨》、《分果果》等,可以講故事,可以讓幼兒表演分享的行為,學(xué)會分享食品。最后,家園溝通、共育。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要求大人們的言行一致。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的,尤其是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一起吃,可當孩子真的給時,大人們又笑著說:“逗你玩的,謝謝,我不愛吃,你自己吃吧!”等等,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把這樣的分享當作一種令大家高興的游戲來玩,反而無法面對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與你分享時,我們必須要接受!同時,現(xiàn)在家里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就要鼓勵幼兒跟家人一起分享零食。每次哪怕是嘗一點點,都有必要做。平時有小朋友來家里玩或者在別處遇到了,也要鼓勵幼兒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與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樂。家長可以隨時隨處,隨機鼓勵幼兒主動與別人分享零食,讓幼兒感受到分享過程中的快樂,學(xué)會與人分享。
當然,盡管零食是幼兒的最愛,我們也要教育幼兒盡量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零食。畢竟,要求禁止小班幼兒吃零食是不現(xiàn)實的,何況分享零食也是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一種方式方法,那么我們就要很好的利用。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暫時不能接受與別人分享零食,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也并不代表他以后也會自私,這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暫時現(xiàn)象和階段而已。因此,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識的前提下,經(jīng)常性地啟發(fā)孩子分享意識并最終達到孩子自愿分享才是我們最值得做的事情。
幼兒案例分析:故事圖片排序
案例背景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的故事教師已給幼兒講過,并看過相關(guān)的視頻。幼兒對故事比較感興趣且愿意自己的反復(fù)閱讀。涵涵小朋友每次到繪本室都會找這本書來看,本月語言區(qū)材料教師就提供了這邊繪本書,并打印故事圖片讓幼兒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給圖片排序。
案例描述
涵涵拿出教師準備好的故事圖片,直接開始給圖片排序。但是她并沒有找出第一頁,而是拿到哪一頁就看到一頁并放在桌上。把所有圖片都擺放好后,她便拉著老師說:“老師看,排好了。”我發(fā)現(xiàn)圖片排列的順序并不符合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相關(guān)兩頁的內(nèi)容前后順序是對的,如有鐵耙的和鐵耙砸到狐貍的順序?qū)Φ?。于是,我問道:“故事的封面是哪一個?故事開始發(fā)生了什么事?哪一張應(yīng)該在封面后面,接著有發(fā)生了什么……”就這樣在我引導(dǎo)下,她重新看看故事圖片,找出了第一張封面,然后對于故事先發(fā)生什么后發(fā)生什么有些不清楚,于是我建議她再去看看故事書,她便放下圖片重新拿起書看起來??赐陼?,第二次再次排序時她排列的順序就與故事內(nèi)容相符了。
分析與評價
涵涵是個乖巧的女孩,平時很愛看書,做事也很積極主動。自從教師講過這個故事后她便喜歡上這個故事,所以每次去繪本室都會再看一遍書,當教師根據(jù)故事制作圖片排序時她也第一個來嘗試。第一次排序時她對于玩法還不太清楚,只是對圖片及故事感興趣,所以排序時出現(xiàn)了隨意性與錯誤。當教師引導(dǎo)之后,該幼兒的目的性更強了,通過有目的的自主閱讀尋找答案,最后完成排序。
通過這次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的閱讀很多處于盲目與隨意階段,即使對于自己喜歡的故事內(nèi)容,幼兒在閱讀時往往處于隨手翻翻看看而已,很少有目的與細致地觀察畫面的內(nèi)容。這造成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往往還是很主觀與隨意的,對于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還需進一步的加強。
幼兒個案分析
幼兒情況:
徐嘉赫小朋友是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小王子,自控能力較弱,不但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響,而且還會去影響別人,做什么事情總是有頭沒尾,進入建構(gòu)區(qū)的他在拼搭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最后的整理中活動中,總是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整理,并且不會參與其中。
情況分析:
1.平時父母較忙,爺爺帶孩子,包辦過多。
2.性格較活動好動,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聽取其他的意見。
實施策略:
1.請幼兒當建構(gòu)區(qū)的管理員,讓他在監(jiān)督的過程中,前提是要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整理。
2.學(xué)習整理的方法,知道積木要進行歸類,按圖進行積木的整理。
3.家園共育:幼兒在家的玩具由自己整理并進行管理。
實施效果:
1.整理時的習慣有所改觀,但不能持之以恒。
2.家園共育不一致,父母工作較忙,由爺爺帶,包辦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