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陪孩子看英文卡通片?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英文故事在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看英文卡通片,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學習方式。
1.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知識和場景結(jié)合得好。單詞、句型,通過卡通片的演繹,變得栩栩如生,孩子們印象會非常深刻。
3.內(nèi)容便于互動。一部好的卡通片,內(nèi)容設(shè)置會很貼近生活,方便家長和孩子進行互動,角色扮演。
但可惜的是,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尤其是上了小學以后,很多學校和家長,逐漸把紙質(zhì)教材,變成了孩子學習英文的主要教材。其實,一部真正好的卡通片,它的知識含量絕對不亞于任何一本紙質(zhì)教材。
以《Peppa Pig》為例,其第1季單詞量是1779個,前面4季的單詞總數(shù)是:4503個。前四季的單詞總量,甚至超過了高考要求的詞匯量。雖然,看卡通片學英文有諸多好處,可從現(xiàn)狀來看,學習的情況卻不太樂觀。主要表現(xiàn)就是:
家長參與少,多數(shù)是孩子們自己在看。本來,看卡通片學英文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學習方式,結(jié)果,現(xiàn)在卻變成了孩子們自娛自樂的“娛樂行為”。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在成人英語學習領(lǐng)域,有一種“看電影學英語”的方法。
后來,多數(shù)人覺得這個方法沒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并不是這個方法本身有問題,而是你在看電影的時候,太容易被電影情節(jié)本身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的語言知識。語言學習, 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個字——“練”。電影你看的很熱鬧,可有多少知識變成你自己的了呢?如果,你想達到熟練運用電影語言的狀態(tài),只有通過多加練習才能實現(xiàn),玩命的練。
“看電影”只是方法,目的是學英文,而很多人恰恰本末倒置了。成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孩子們了。為什么家長參與的少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1.觀念
家長覺得“學英語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再說了,不就是就看卡通片嗎,還需要我陪? ”
2.受限于自身的英語水平
這部分家長認同卡通片的重要作用,也希望參與進來??墒?,自己英語不好,就算他想陪孩子一起看卡通片,也插不上話,只能“和孩子大眼瞪小眼,一起瞪著卡通片”。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干脆去看韓劇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作為家長應(yīng)該怎么樣正確的陪孩子看英文卡通片。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英文卡通片,在英語學習中作用呢?
1. 選片
首先,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不過絕大多數(shù)的英文卡通片,都非常受孩子們歡迎 ,所以可供選擇的材料會非常多,比如《Peppa Pig》。
英文書:
你千萬不要小瞧這些東西,再有趣的卡通片,孩子也會有看煩的那一天。當孩子們感到厭倦的時候,這些衍生產(chǎn)品就會產(chǎn)生重大作用。你可以把書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讀,也可以把貼畫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玩,你也可以把這些玩具拿出來和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這一點,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會詳細介紹。(范文資源網(wǎng) WWW.ZY185.COm)
最后,選擇了一部卡通片,一定要堅持學下去,不要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把一部卡通片學透,并且要反復練習。你可以想想,從小到大,你學了多少本英文書,最后腦子里邊還剩下多少。
精通比量大更重要。
2. 家長看片
你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也可以提前單獨看。目的是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掌握重點單詞和句子的發(fā)音。這樣,你在陪孩子一起看的時候,可以邊看邊提問,引導孩子把卡通片中的內(nèi)容說出來。
當然,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家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家長會有這樣的顧慮“我自己英語不好,說錯了,會不會誤導孩子?”誤導談不上,但影響肯定有的。
其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真正需要你說的英文,并不是很多。包括你提的問題,都可以用中文來說,關(guān)鍵是要讓孩子用英語回答。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你做那個行業(yè),我還是建議你自己把英語學好。哪怕是為了孩子呢,如果你英語足夠好的話,你完全可以不用把孩子送去培訓班,這樣,每年,你至少可以省下來5000到1萬塊錢,小學六年,中學六年,能省下多少錢,你自己算吧。
3.制作英文卡片
看完卡通片以后,你可以上網(wǎng)搜索卡通片的圖片打印出來,最好是彩色的,然后和孩子一起把單詞貼到卡片的背面。這樣,你們倆就合作制作出了一張單詞卡,在動手制作卡片的過程中,孩子相當于又記了一遍單詞。
如果這部卡通片有衍生卡片的話,那打印圖片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你就可以省去了,你可以直接打印出單詞,讓孩子貼到卡片的背面即可。至于這些卡片怎么用,你可以和孩子發(fā)揮想象嘛。比如,你展示卡片,孩子說單詞;或者你說出單詞,孩子來找出對應(yīng)的卡片。方法,一想就是一大堆。
如果制作的卡片足夠多,孩子都可以把它們做成一部卡片書了,那這對孩子學習英語,是多么大的一個刺激啊!成就感爆棚啊!
4. 分角色扮演
看完卡通片之后,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如果有卡通片衍生的人物,或者公仔的話,效果會更好。你拿著Peppa,我拿著George, 我們就可以開始了喲!表演的時候可以把視頻錄下來,這招對于小孩子特別管用。
5. 實戰(zhàn)刺激,也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成就感。
英語學習關(guān)鍵在堅持。如果你想讓孩子堅持下去,用學習的成就感不斷刺激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前文,我們提到的制作卡片書和進行角色扮演 ,都是在給孩子找成就感。你也可以邀請孩子的同學和家長,一起舉辦一個模仿比賽。孩子們表演,家長們做評委。
當然,如果你有一些老外朋友,讓孩子和老外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是最好的刺激方法。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的英語水平,不要為了找成就感而去找成就感。上面的這5種方法,你可以嘗試對4歲到12歲的孩子來使用。
如果孩子現(xiàn)在還不到4歲,你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幫他創(chuàng)造原汁原味的英語環(huán)境;如果孩子超過了12歲,上了初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不太愿意跟你一起表演了。不過,如果你能在英文卡通片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好這8年的時間,孩子的英語完全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如何正確選擇孩子文具
如何正確選擇孩子文具?
家長們不難發(fā)現(xiàn),自己上學時使用的簡單實用文具在現(xiàn)代商家的精心設(shè)計下,變成了功能繁多、價格不菲的“玩具化”文具。話題討論:如何正確選擇孩子文具?
像面包圓珠筆、像房子削筆刀、各式卡通橡皮……在商店文具柜里,幾乎家家文具店都擺著這些讓孩子欲罷不能的文具,有的文具第一眼還看不明白,要店主解釋才能弄懂其中的奧妙。但事實是,這些“玩具化”文具的實用性并不強,只是從外形或附加功能來看,它們能夠引起孩子的好奇。一般來說,一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次最多15分鐘。文具玩具化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分散聽課精力、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知識鏈條的斷裂。從學生心理角度講,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求異和從眾心理的需要,如果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包括選用文具,就會助長孩子攀比心理,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建議家長:應(yīng)使孩子做到學習和游戲有效分離,盡量為孩子購買物美話題討論:如何正確選擇孩子文具?價廉、簡單實用的文具,讓文具真正發(fā)揮學習用品的作用。同時,也應(yīng)滿足孩子愛玩的天性,為他們適當選購一些健康的玩具,讓他們認清文具和玩具的區(qū)別。此外,在“另類”文具的問題上,老師和家長要一起引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具體說,家長應(yīng)以身作則,學會拒絕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質(zhì)要求,并對孩子解釋清楚不滿足他的理由;我們開展相應(yīng)的主題活動是為了加強孩子們的思想品德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勤儉節(jié)約的可貴,讓他們懂得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
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并非越貧窮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jīng)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钡牵呒壍慕逃Y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shù)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zhuǎn)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并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jīng)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guān)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yǎng)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jié)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yè)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p>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有教養(yǎng)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fā)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愿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么,這個孩子在小學要么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么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爸灰€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guān)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后,第二個在9歲前后,第三個在13歲前后。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guān)鍵期,后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后,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yīng)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里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后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后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tài),姿態(tài)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quán)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么,這些孩子長大以后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伙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tài)。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家長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第一招、家長要抽時間盡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接觸各種事物
現(xiàn)在的社會,工作競爭壓力大,但不能因此讓孩子放任自流,每天工作之余,家長都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如:一起讀書和一起議論,一起逛街,一起與朋友交談。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經(jīng)歷的機會,要盡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種事物。這樣一來,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使他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更有可能選擇最適合的發(fā)展空間,不但提供了孩子向家長學習的機會,也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孩子,有助于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和理解。
第二招、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慷慨和無私的關(guān)愛
進入中學,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著顯著地變化,需要家長更多的關(guān)心和愛?!耙率匙⌒小鄙袭斎粦?yīng)盡可能多的讓孩子感受到家長關(guān)心他、愛他。但更重要的是,無論孩子犯了怎樣嚴重的錯誤,家長都要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讓他同樣感受到家長的關(guān)心和愛。孩子在成長,就需要嘗試,而嘗試,就避免不了犯錯。在批評孩子時不使用損傷情感的言行,例如“你怎么總不如你的同學。”“你滾開,我再也不愿見到你。”“如果你做不到,就別來見我。”罰站、罰跪、罰不準吃飯、罰不準出門、罰不準打電話等。家長能給予孩子的最有價值的禮物是“關(guān)愛”——慷慨和無私的關(guān)愛。
第三招、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樹立權(quán)威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應(yīng)保持一致,這樣可以為孩子建立起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也可以樹立起家長雙方的權(quán)威性。如果爸爸說可以去干一件事,而媽媽說不可以,這樣會搞得孩子無所適從,或從中投機取巧。即使家長對孩子教育有分歧,也最好是孩子不在場時,再進行討論,絕不要在孩子面前爭論。
此外,聲傳言教,身體力行,好的言行舉止也是有利于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權(quán)威的。因此家長不可以讓孩子去做連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另做一套。更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平時,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但是,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教時,一定要有權(quán)威。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提的要求是將伴有懲罰或獎賞的。如果家長抱怨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那就說明你在平時管教孩子的時候,沒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權(quán)威,無論孩子聽沒聽你的話,你都沒進行相應(yīng)的獎勵和懲罰,長久下去,使孩子覺得家長的話,聽不聽一個樣,這樣就不好了。有效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教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所提出要求的原因。管束孩子是告訴他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不能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懲罰太多,懲罰并不能樹立權(quán)威。許多家長都有一套獎懲措施幫助他們落實對孩子的管教。在孩子做得好時,進行獎勵,只有在不得不懲罰時才去懲罰孩子。對孩子來說,獎勵比懲罰更有效果。所以,切不可從生理上和心理上來虐待孩子,疏遠、貶抑、支配、體罰,都要盡量避免。要把孩子管好,最上策就是表揚他的進步,并進行獎勵。
第四招、家長應(yīng)留下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家長關(guān)愛孩子,但不能成為孩子的保姆,上下學接送,孩子看書,自己陪讀,一切圍著孩子轉(zhuǎn),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性。家長應(yīng)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和空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心理環(huán)境。撫養(yǎng)孩子并不意味著家長要放棄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利用這點空閑,夫妻間多交流與溝通,夫妻關(guān)系的和諧對家庭穩(wěn)定至關(guān)重要。不少家庭,正是因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鬧離婚,使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家長形象地位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這是應(yīng)努力避免的。
另外,家長需要這點空閑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wù)和工作,調(diào)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jīng)。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為自己的一點點錯誤懊悔不已。相信自己是一位好家長。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養(yǎng)孩子。
第五招、家長要放下架子,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通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不要計較孩子說話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價值。放下家長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傾聽他的話,不要等你有了空閑再說。如經(jīng)常性的要等到你空閑那一刻,孩子將不再與你主動談話。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就不會失望,有助于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你。了解孩子頭腦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可以讓他感受到他對于家長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會更多的把心里話告訴家長。
第六招、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維護孩子的自尊
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中學,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的權(quán)利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首先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給孩子作決定的自由。然后再將他們可能決定的事情范圍不斷擴大。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加,家長可以讓他完成更難的任務(wù),從而使孩子有完成任務(wù)的驕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家長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敬家長。事事都包辦的家長,顯然不是好家長。作為中學生,他有自己的頭腦、思想和感情。不要貶低孩子,信任他,對他所做的表示滿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七招、家長要時常走訪孩子的老師,與老師默契配合
家長最好時常走訪孩子的老師,了解老師對孩子有何具體要求,以便及時督促檢查。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亂評老師。向老師了解的不僅是分數(shù),諸如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情況、突出的優(yōu)點和品德表現(xiàn)等。家長也要幫助老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孩子,讓老師盡早得悉各種“信息”,以便老師采取相應(yīng)措施。家長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才能與老師配合默契,幫助孩子在學習上不斷取得進步,思想、品德不斷走向成熟、高尚。
當孩子“愛臭美”時,家長如何正確看待
當孩子“愛臭美”時,家長如何正確看待5月20日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加油!
兒子依然七點十五分準時起了床,“媽媽,我穿著睡覺的這件內(nèi)衣要脫掉嗎?直接穿上襯衣吧?”兒子問我,我反問:“你覺得呢?”兒子回答說:“不脫?!蔽艺f:“那你自己決定就可以了。”說完,我就去做我的事情了,因昨天兒子說,好幾個月都沒有吃過油條了,今天的早餐想吃油條,昨天晚上就說好了,所以準備帶他去吃豆?jié){油條。
我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兒子收拾好,一起出門。見他起床穿衣疊被已完成,進入衛(wèi)生間洗漱去了,這時已經(jīng)是七點二十幾分了。我催促到:“快點了,還要出去吃早餐呢。”我在客廳無事,看起書來。兒子在衛(wèi)生間,一會兒聽他說:“今天這頭發(fā)怎么梳都梳不平?!闭f完見他跑到客臥拿起吹風機又到鏡子前,邊吹邊梳,折騰了好一會兒終于沒有聽到吹風機的聲音了。從衛(wèi)生間一出來,兒子對我說:“媽媽,這件薄的開衫我不穿了。”只見他手里拿著那件開衫,已經(jīng)脫掉了。我說:“早上還是有點涼,穿上吧,中午熱了再脫掉都可以?!眱鹤觼砹司洌骸斑@件衣服配我這個發(fā)型一點都不好看?!蔽艺f:“這件開衫多學院風呀,正適合你們小學生穿呢?!蔽疫€是想讓他按著我的意思做,可是他就是不穿。跑到屋里拿出他的連帽衛(wèi)衣,說:“我穿這件在外面。”我看了,說:“這件太厚了吧。你還是穿上那件背心吧。“兒子到屋里穿上背心,終于沒有再說什么,看來他還是接受了這件衣服??墒浅鲩T時已八點過幾分了,早餐的時間已耽誤。
為了他的發(fā)型穿著,居然犧牲了他自己的早餐時間。我心里有些不滿,一個男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注重自己的外表,干凈整齊就行了呀。
早上的這些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我迫切地坐到電腦旁邊準備學習,因為覺得自己早上沒有很好的去引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還想著下午如何與孩子再談?wù)勥@事呢。正好韓老師在小學群有解答問題,我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知道韓老師會給我驚喜,因為他對育兒這方面,已經(jīng)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呵呵!聽了韓老師的解答,心中豁然開朗,韓老師從這件小事,居然拓展那么寬的思路來解答我的困惑,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習到的呀,在這里真心地感謝韓老師給我的指導。
聽完課后,韓老師解答的聲音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我告訴自己要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早上聽課的內(nèi)容,下午再和孩子聊聊,做個盡職的媽媽,不能聽了就完事了呀,不去實踐,孔夫子說的好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嘛。加油!喻靜。
終于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和兒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有準備的和兒子聊起來。我說:“兒子,媽媽為早上的事向你道歉。對不起!”兒子說:“怎么了?媽媽?!薄澳憧绰铮刻煸缟夏愣己茏⒅刈约旱男蜗?,而我卻對你有些不滿。我真心地向你道歉。你接受嗎?”兒子說:“沒關(guān)系,媽媽?!蔽医又终f:“你每天這樣注重自己的帥哥形象,說明你對形象美這塊是非常關(guān)注的,想著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媽媽真心為你感到高興。”兒子聽后開心地笑了。我接著又說:“兒子,你知道嗎,與形象美緊密相聯(lián)的還有個心靈美。你能說一下,心靈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兒子很快地說:“樂于助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別人。”我說:“你說的這點很對。在學校同學沒有橡皮擦,沒有修正紙等,你都能主動借給別人,你這點做的很好。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兒子又說:“媽媽,我們同學都說外表美就是超級大帥哥呢。”我又說:“兒子,外表美是外在的,也很重要,讓人看著舒服,有一種美感。而心靈美是內(nèi)在的,更重要,體現(xiàn)在一個人很有責任心、勤儉節(jié)約、善良、助人為樂、有感恩之心、寬容大度、欣賞別人等等。如果一個人只是外表好看,而內(nèi)心總是想著一些壞主意,去傷害別人,而不是像你所說去幫助別人,別人肯定會指著他說,這人只是外表好看,內(nèi)心邪惡,有什么用。這樣的人好嗎?”兒子說:“肯定不好。”我又說:“只有外表美心靈也美,給別人的印象才深,給別人的印象才好,那才是超級大帥哥呢。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成為這樣的超級大帥哥的。”兒子又說:“心靈美就是要有責任心,要樂于助人,要有素質(zhì)了?!拔艺f:“兒子,那你知道責任心又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嗎?“兒子說:“要對自己負責了?!蔽一卮穑骸斑@一點你說的很對,要對自己負責,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哪下次,第二天你要穿什么衣服,是否可以晚上準備好呢,時間安排上更合理些可以嗎?”兒子說:“可以的。”我又說:“那明天早上,你的頭發(fā)還是梳不平,媽媽給你一個建議,干脆把頭再洗一下,用吹風機一吹,想造什么頭型就造什么頭型了,是不是?“兒子說:”媽媽虧您想的出來,這不是更浪費時間了,還要花時間洗?!蔽艺f:“這個辦法難道不好嗎?省得你為了梳平頭發(fā),花好幾分鐘的時間,這好幾分鐘時間洗一下頭完全夠了。也免去你梳頭梳不平時,總說怎么梳不平,怎么梳不平時心情不好的現(xiàn)象了?!眱鹤勇牶?,說:“嗯,有道理。那明天早上您能幫我洗一下嗎?”我說:“沒問題。下次再有這種情況我相信你自己洗,也會洗的很好?!眱鹤勇牶笮πΑN页脽岽蜩F:“兒子,你看,形象美這塊,你已做的很好。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是有,對吧,為了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能修正一下自己,哪怕只進步一點點,都是進步。下次吃過飯后,不管是不是你洗碗,都要幫著媽媽把碗筷收到廚房去,而且凳子也要擺整齊,可以嗎?做事的完整性上,媽媽相信你會做得越來越好?!眱鹤勇牶笳f:“那我洗碗時,您也要幫著我收喲?!蔽艺f:“沒問題的。哇,兒子,我在想你形象很帥,心靈也越來越美,那才是人人喜歡的超級大帥哥呀。”兒子聽后開心的笑了。
通過這次對話,看的出來,孩子對形象美和心靈美這塊已有所了解,為了讓他在心靈美上更加注重,做為家長的我,有責任每天想些辦法來引導孩子。學習真好,加油!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任性
“我的孩子脾氣很大”、“我的孩子很任性”,這恐怕是家長憂慮較多的一個問題。其實,小兒的任性與家長很有關(guān)系。小兒到1~2歲時開始有了一些獨立和自理的能力,因此就有了自己的要求。
2歲前的小兒雖自我表達能力較差,但已經(jīng)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達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滿意的事情就會發(fā)“脾氣”,就用跺腳、打滾、哭鬧等方式表示抗議。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弄清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處理。
對于小兒的一些正當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飯等,家長可設(shè)法幫助孩子進行練習。對不正當?shù)囊笠膊慌c他(她)討論“你這樣作對嗎?”,因為這時小兒還沒有發(fā)展到認識錯誤的水平,家長可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安定他(她)的情緒,或者采取不理睬的冷處理態(tài)度。
如果小兒一哭鬧家長就滿足他(她)的要求,他(她)就會認為這是達到目的的好方法,所以他(她)會重復這些行為。總之,家長對孩子不正當?shù)囊蟛恢浦梗?jīng)常無原則地依從、遷就,無意中就培養(yǎng)了小兒任性的壞習慣。
對2歲以上較任性的小兒,家長及時的給予教育是可以糾正的。對小兒正確的要求,家長要給予滿足;對無理的要求則要明確的回絕。
家長要一貫堅持同一態(tài)度,不能以家長自己的情緒為轉(zhuǎn)移,如自己不高興時,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而高興時又一切聽之任之。家庭成員之間的態(tài)度也要一致,否則會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態(tài)度對小兒的是非觀念,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家長要以自己的榜樣作用及正確的態(tài)度使小兒明事理,能控制自己,這樣才能使孩子為今后適應(yīng)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打好基礎(chǔ)。
如何正確教育小孩
想要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不僅要“教育”孩子,還需要“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一,認識父母的真正意義
父親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自己的男性能量與男性魅力。
很多父親覺得教育和自己沒什么太大關(guān)系,父親只負責賺錢養(yǎng)家就好。事實上,孩子未來的意志力、創(chuàng)造力、勇氣、獨立能力、事業(yè)能力、與財富的關(guān)系,都與父親的教育息息相關(guān)。
父親代表著男性的能量與男性魅力
父親是孩子的力量源頭,
當孩子遇到逆境,
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
遇到痛苦挫折困難的時候,
就需要父親能量的支持和鼓勵。
父親的能量
是帶給孩子內(nèi)心的一種力量,
也是孩子意志力、行動力、品格的根基。
母親該如何教育孩子?母親所包含的力量與能量是什么?
作為一個母親,前提是"女人",女人的天性是柔軟、接納、溫柔的。母親的女性力量會讓孩子在今后的成長中充滿“愛”的能量,并且學習接納自己、接納與允許他人,理解他人,愛他人。
如果母親沒能發(fā)揮自己的女性力量,沒能給孩子真正的“愛”、接納、允許、溫柔,那么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會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愛、接納、允許、溫柔。孩子會在未來的生活與親密關(guān)系中處處碰壁,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1第一個部分是“允許”
很多媽媽很“焦慮”,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事事處處操心,這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時候都要接納和允許。
孩子的優(yōu)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孩子需要成長,需要犯錯,需要有實踐和體驗的空間。
犯錯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懲罰。孩子天性就是玩和探索,只有母親允許且接納孩子去探索的時候,孩子才會成長成為獨立出色的個體。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
如果母親的接納和允許沒有做好,孩子就會一直隱藏情緒,一直壓抑自己,沒能發(fā)揮自己的天性和本能,這樣的孩子,一定會在無法壓抑的時候爆發(fā),產(chǎn)生更多的問題。
2第二個部分是“不控制”
母親要學會在孩子身上“放手”、甚至示弱,回到女性、媽媽的位置上來。
一個強勢的媽媽,凡事都要插手干涉的媽媽,孩子很難自信,也很難有自己獨立的主見。隨著年齡漸長,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越來越無法獨立。
我見過很多強勢的媽媽,她們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管教的事無巨細。一邊幫孩子做所有決定,一邊指責抱怨孩子什么都不行。其實,是母親斬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把孩子變成了籠子里不會飛的鳥。
3第三個部分是“柔軟”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一個女人的真正力量,是柔軟與溫和。在于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何做到“柔軟”與“柔和”。
越柔軟、溫和的母親,她在孩子面前的影響力與領(lǐng)導力越強。孩子愿意親近母親,聽從母親的教導,并且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母親。那些整天扯著嗓門對孩子嚷、對孩子吼叫的母親,只會遭到孩子的反抗與抵觸,孩子會更加的不聽話。
正確理解了作為父母的教育內(nèi)涵,不要認為孩子的問題只是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發(fā)生問題后,就匆匆忙忙的找老師、報各種班,企圖 “修理”孩子,但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當孩子發(fā)生問題后,父母需要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出問題了?
家庭教育重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而非在教。
解讀一下"教"和"養(yǎng)"兩個字
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養(yǎng)育,
教育需要言傳身教,心口合一,以身作則。
養(yǎng)需要用情用心,
帶著愛去滋養(yǎng)。
如果作為家長,
自己的各種問題沒有處理,
自己都沒能做到,
卻企圖讓孩子全部做到,
一味的控制與強加與孩子,
那孩子的心就會越走越遠。
我們目前很多家庭是有教條無教育。家長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樹立規(guī)則和限制,并沒有以身作則,于是那些規(guī)矩就是虛的,成了孩子的囚籠。孩子會想盡辦法逃離虛偽的環(huán)境。
或者就是家長一邊對孩子說著“我愛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一邊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又打又罵,面目猙獰。孩子心里就會分裂,他不知道何為真正的愛,不知道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二,心靈成長比學習成長更重要
很多家長現(xiàn)在把孩子的學業(yè)、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實際上,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心靈、心理的問題。
孩子的心靈與心理是支撐這個孩子一生的根基,如果孩子的心靈、心理出現(xiàn)問題,哪怕成績再好,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甚至出現(xiàn)各種極端問題。近幾年的新聞,經(jīng)常出現(xiàn):某名校學生弒父殺母、虐待小動物、毒害同學這樣的事件。
這就是很多家庭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家長只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guān)心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心理教育,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很好,卻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最終釀成苦果。
如何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心靈成長環(huán)境?
首先是家長的情緒自我調(diào)節(jié)與管理的能力。家長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內(nèi)在問題,當自己的內(nèi)在與情緒平和了,才能將這樣的力量帶給孩子,才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才不會讓孩子在家中成為驚弓之鳥,才不會因為情緒而讓孩子產(chǎn)生心理疾病。
其次,家長們需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父母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撼動的權(quán)威,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檢查自己、內(nèi)省自己,也需要心靈成長,也需要療愈自己的問題和創(chuàng)傷。
就好比一個成天不做家務(wù)的母親,每天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勤勞、要做家務(wù),但自己的家務(wù)卻一團糟,孩子一定不會按照母親說的做,反而會在心里鄙視和抵抗母親。
三,給孩子留一定的空間和隱私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或者所有物。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靈魂。孩子與父母有著很多的相似點和共同點,但他依然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
要分清孩子的東西就是孩子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獨立的空間。孩子也會有情緒、有心事、有秘密。這些情緒、心事、秘密,有些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肯定、幫助,有些則需要孩子自己消化,成為成長道路上的寶藏。
很多父母帶來做心理咨詢的孩子,對父母最不滿的地方就是:父母隨意出入自己的房間、拆自己的信件、并且隨意處置自己的東西、翻自己的私人物品、衣服、口袋等行為。
很多孩子甚至因此厭惡父母,疏遠父母。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雖然是我們的孩子,但他也擁有寶貴的自由意志和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孩子有自己想法、態(tài)度、思想,他并不是屬于父母的私有物,也不是隨便擺放的玩物甚至寵物。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會學壞、會出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去踐踏孩子的隱私空間,翻孩子的物品,而是與孩子誠懇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看到孩子的情緒,并且不斷的在生活與教育中修正自己。
四,父母的內(nèi)心決定著孩子的內(nèi)心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成材心切,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班、特長班輔導班,一天也不停歇。父母之間日常聊天也是三句不離成績、特長、分數(shù)、才藝。
《大學》里講“正心、然后誠意”。正誰的心?家長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家長的心決定著孩子的心。
一個整天焦慮、脾氣暴躁的母親,孩子是無法安心學習的,孩子會整日生活在焦慮與擔憂中。甚至連睡覺都會是惶恐不安的。
如果家庭中沒有愛,整日冷戰(zhàn)或者吵架,孩子也沒辦法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他不由自主的就會想逃避、想逃學、想如何去替父母承擔一切或者渴望幫助父母修復關(guān)系。
父母的內(nèi)心決定著孩子的內(nèi)心,
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
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
父母是什么樣的,
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就是什么樣的。
教育孩子,要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
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鏡子,
當做修正自己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