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情商如何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幼兒如何教育情商如何培養(yǎng)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zhì),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人與人之間的情商沒有明顯的先天差別,情商的高低更多是與后天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古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庇纱丝梢?,情商對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情商是可以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課程培養(yǎng)提高并且改變的。學齡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質(zhì),對孩童以后的表現(xiàn),無論是學業(yè)成績或人際關系,均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注重學齡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相當必要的。
1、有助于孩子認識自身情緒:使孩子更能觀次與認識自己的情緒,更能了解各種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認知感覺與行為的差距。
2、有助于孩子妥善管理情緒:使孩子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經(jīng)解憤怒,較少與人發(fā)生口角,打架或破壞課堂秩序。較能適當表達憤怒而不必訴諸打斗,較少被休學或退學,較少表現(xiàn)出攻擊性或自暴自棄的行為。
3、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勵:對自我、學校及家庭較具正面觀感,較善于緩解壓力,較少感到孤獨自卑或焦慮,善于將情緒導向正途,更負責、更能專注眼前的工作,較能克制沖動。
4、使孩子認識他人情緒:較能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較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較懂得傾聽。
5、使孩子能夠進行人際關系管理:對人際關系的分析與了解能力增強,更懂得解決與協(xié)商紛爭,較懂得解決人際沖突。溝通時更清晰,有技巧、較外向,較有人緣。與同學關系改善,朋友較常邀約,較能體貼關心別人。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與互助。與人交往時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學業(yè)成績與在校表現(xiàn)的改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兒童的情商如何培養(yǎng)
-->
在我們都積極提倡教育孩子情操為首的當下,做父母的其實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操才是首要條件。就如同一個老師,自己如果沒有了專業(yè)知識,又怎么能夠教給孩子專業(yè)的知識呢?所以,想教育好孩子的情操,就必須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情操。
大多數(shù)時候,父母簡單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帶給孩子百般的能力發(fā)展,只是做父母的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就好比很多父母總怕孩子受傷,總覺得孩子太小,凡事都會盡力幫忙,等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愿,這個孩子就被父母這么溺愛著毀滅。所以,我們總說,懶父母才能培養(yǎng)出好孩子。
育兒生活中,有一些話其實我們應該經(jīng)常都會說到。但是往往因為父母的疼愛或者過于嚴厲而忽略了這些話。而這些最簡單的詞匯事實上對孩子的幫助極大,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帶給孩子很多不同的能力。這些話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說,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出孩子各方面的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1,“請你等一等?!?/p>
這句話不僅簡單而且很容易讓孩子理解,即便是嬰兒,當他餓的時候,當他哇哇大哭的,我們只要簡單的說聲,“請你等一等?!彼褪峭O聛砜茨恪:⒆釉诔砷L的過程中,每天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會不停的要求父母為他做這做那,很多父母就會永遠孩子第一的心態(tài),迫不及待的幫忙而忽略了說這么一句話。你知道嗎?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幫助孩子鍛煉他的忍耐力,自制力,求知欲以及開發(fā)腦智商。
因為在你說的時候,孩子就會開始思考開始觀察你的舉動來明白你的話,在沒有即使?jié)M足的同時,他開始鍛煉了他的忍耐力,并且明白了只有控制自己,只有耐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2,“你可以的,試試吧。”
很多事情也許你覺得孩子小,未必可以做,但是一個人的潛在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凡事沒有試過都不能妄下定義。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一個人的喜好以及一個人的能力都經(jīng)過嘗試而去驗證。每當孩子請求你幫忙的時候,我們可以輕輕的說一句,“你可以的,試試吧。”
在你的鼓勵下,他也會覺得自己是有這個能力,從而想去嘗試,當嘗試過后,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他做到了體驗,掌握了事情的基本狀態(tài)。若是成功,他會更加的自信,若是失敗,他就會更加耐心的聽我們的教學。
3,“你覺得怎么做最好呢?”
孩子會有千百種奇奇怪怪的問題,當他請求我們幫助又或者問我們問題的時候,反問回去是開發(fā)孩子自己動腦的首要一步,當你簡單的反問一句,他就會順著這句話而去得到他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更多的時候,他會學會自我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還會在思考的過程與我們討論問題的答案。
我們不著急的回答是給了孩子們更多的自我思考空間,反而是幫助了孩子們原因多掌握一些知識多認知一些事情,或者是多實踐一些事情,這句話會讓孩子容易冷靜下來,尋找自己的答案。也會增加他的獨立性。
4,“這樣很好,為什么不呢?”
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好像很奇怪,但是蹲下來換一個孩子的家度,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看到的事情并不一樣。遇到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事,不要急于否定,而是應該從他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然后肯定他,”這樣很好,為什么不呢?“為什么不這么做呢?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推翻否定自己的機會。當孩子在想我之前為什么不自信呢?當他說出自己的原因的時候,就又給了你一個機會去肯定他,幫助他建立他的自信心。
孩子的奇思異想,只要不會傷害到別人,為什么不能鼓勵孩子呢?一個會去奇思異想的孩子,他必然是有著很好的想像力,這樣的一句鼓勵的話,不僅增加了他的自信心,還會提高他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會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模仿我們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的朋友。
5,“請你幫忙好嗎?”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做父母的按照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以征詢不同的幫忙事情。一歲的孩子可以爬著幫爸媽拿條毛巾,二歲的孩子可以給花兒澆水,三歲的孩子可以幫忙父母打掃衛(wèi)生,四歲的孩子可以幫媽媽提略重的東西。五歲的孩子可以幫媽媽選擇衣服的款式等等。每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好幫手,我們要善于常用這句話,”請你幫忙好嗎?“
孩子越小越高興幫父母做事情,孩子越大會越來越不愿意幫忙。換句話說,孩子越小,父母若是從不讓孩子幫忙,孩子的懶惰毛病就是你們養(yǎng)成的。
而一個愛幫忙的孩子,他不僅有樂于助人的心,還會在幫忙的過程中享受著快樂,這樣的孩子不會自私,也不會凡事從”我“出發(fā)去思考。而是會習慣性的換位思考。一個人做的事情越多,越會有不同的體驗,也會增加他的閱歷和胸懷。
6,“對不起,請自己保管?!?/p>
帶孩子出去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都拿著孩子的物品,然后看著孩子們在那里玩的很高興。爬山也好,旅行也好,我們極少看到有孩子自己負責自己的物品,多數(shù)時候都是大人在做。有些小朋友做到一半就找各種借口,把自己的物品推給大人。這時候,我們要說,”對不起,請自己保管?!?/p>
即使在爬山的時候,孩子自己的水杯自己背。上學的時候,自己的書包自己負責拿。圖書館借書的時候,自己要看的書自己借。這些點滴的父母偷懶行為會幫忙孩子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也會習慣獨立的自我處理問題方式。更不是習慣貪圖小便宜,而是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負責,自己思考完成的。
這六句簡單的話,在生活中其實我們常常用到,也許我們從沒有想過,簡單的這些話會培養(yǎng)出孩子情操上好性格。
有人說,孩子讀書好是逼迫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有著良好的責任心,他自然會對自己的讀書生涯而負責。有人說還愛美好的未來是父母鞭策出來的。如果說一個人學會了獨立思考,那么他將來的人生還需要我們操心嗎?未來的好與壞應該由孩子自己去界定。就好比有人說,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并且在這份工作中獲得成功那才是成功的定義。
孩子情商如何培養(yǎng)?
-->
到底怎樣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實很多家長也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是想當然地認為,“能說會道”“嘴皮子溜”“吃得開”就算是情商高。
但實際上,情商沒有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緒商數(shù)”,更傾向于衡量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可以理解為: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并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它包括獨立性、同理心、責任心、自信心、自律等好多方面。
真正的高情商,更像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的修為、涵養(yǎng)。
這樣的人,有良好的心理自愈能力,雖然也會因為學習、生活的瑣事而或喜或悲,但也總能及時自我調(diào)整,不在怨天尤人的悲觀情緒里消磨自己,盡快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覺很舒服、很寬松。即便你們并不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但你總感覺他很親切,能尊重你、理解你,有時誠心誠意地為你操心一些小事。(此時此刻,你腦海里肯定浮現(xiàn)了某個人的面容)。
而嘴皮子利索、愛抖小機靈、總能在聊天中占點便宜,這最多叫為人處世的圓滑,跟真正的情商不算一回事。
所以,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情商時,方向可不要錯了。
與智商培養(yǎng)不同,我們沒有一套專門的教育體系去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情商。所以如何學會覺察并管理自己的情緒,往往都是從與身邊的人的互動學會的。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對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師。
培養(yǎng)孩子高情商,注意這六點:
01
多贊美別人
有句話說的好,“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一個 “嘴甜”懂得恰當贊美別人的孩子,總會讓人心生歡喜,樂得與之親近,當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當然了,孩子能否學會好好說話,還是要靠父母的教導和點撥,因為他們是在復制、粘貼、升級父母的言行,如果要想擁有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好好對他們說話,并把如何好好說話展示給他們。
在餐廳,對服務員說謝謝。
打擾到別人,說“不好意思”。
不炫耀自己,不在背后責怪或抱怨他人。
遇到欣賞的人或事,不吝嗇贊美。
遇到爭執(zhí),先道歉。
爭執(zhí)時,不戳人痛處
……
02
不帶著情緒,戳人痛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也都反感別人提及自己的忌諱。為了逞一時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戳人痛處,不僅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引起對方的反感,有時可能還會招來怨恨。
小的時候有次我弟和同學小林因為一件小事吵架,我弟嘴笨吵不過,氣急之下脫口而出,“你說話這么惡毒,難怪被你媽拋棄,說你是累贅?!苯Y果小林當場就把我弟給揍了。
我媽知道了原因后,狠狠了批評了我弟,還拉著他去小林家道歉。
教會孩子即使在生氣時也絕不戳人痛點,拿人家的缺陷和不幸來取笑,因為那樣自己得不到愉悅,別人也得不到溫暖。
03
培養(yǎng)一點幽默感
“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燒起來了,你該慶幸,還好你的口袋不是炸藥庫?!逼蹩品蛟?jīng)這么幽默地安慰他的朋友。
幽默使人快樂
幽默使人笑
幽默感強的人
能把難過變成歡笑
能把失敗變成動力
幽默總能給人很多啟示
我們的孩子,說實話壓力挺大的,讀書很辛苦,但生活可以是快樂的,有一顆幽默的心,有幽默感,那一串一串的英文單字好像也沒有那么面目可憎嘛,那搞得人頭疼的數(shù)學公式好像也不是那么難如登天嘛。孩子能幽默起來,壓力會小、成績會好。
-->笑一笑的力量有多大?
據(jù)分析,如果在做作業(yè)前能聽到一個笑話笑一笑,就那么幾秒鐘就能緩解他一整晚的作業(yè)壓力和復習壓力!
04
少發(fā)牢騷,少抱怨
牢騷和抱怨,都是很強的負面情緒。
雖然表面看起來我們是在指責別人、對外發(fā)泄怨氣,但實際上卻點燃了自己內(nèi)心的火氣,讓我們時刻處于一種“內(nèi)耗狀態(tài)”,一點點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自信和進取心。
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的孩子特別愛發(fā)牢騷:
他們一會兒抱怨老師故意刁難自己,不喜歡自己;
一會兒抱怨英語單詞和數(shù)學公式特別難記;
一會兒又說老師留的作業(yè)太多,到晚上十一點都寫不完;
一會兒埋怨學習環(huán)境不好、校園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氣味
……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父母希望用嚴厲批評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抱怨,卻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則置之不理,結果孩子的牢騷更多。為此,許多家長都感到十分煩惱。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引起孩子發(fā)牢騷,父母都不應嚴厲斥責或者不聞不問,這樣會使原本就覺得委屈的孩子心靈受到更大傷害。
正確的方法是弄清孩子愛發(fā)牢騷的原因,然后加以正確引導,逐漸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傾向。
05
正視失敗,輸?shù)闷?/p>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xiàn)象。無論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
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輸于人時,他就會表現(xiàn)出不滿,不高興。
孩子的所謂挫折感、無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學習得來的。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總會有這樣的責罵:“你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恐怕不是讀書的材料!”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這些想法去評價自己。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不要揪住孩子的錯處不放,也不要將焦點一味地放在結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過程中肯嘗試以及為此付出努力。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有目的地從游戲中讓她學習面對失敗,讓她有機會在玩樂中嘗到“輸”的滋味,體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讓孩子正視失敗
才能讓她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
不至于被失敗和挫折打倒
06
愿意傾聽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p>
不過身邊遇到的孩子,好好聽別人說的很少。很多家長苦惱,大人說話時孩子會隨意插話,更為糟糕的是對于爸爸媽媽說的話,根本聽不進去。
怎樣才讓孩子能夠耐心地傾聽完他人講完或做完一件事后再去提問,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打斷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傾聽應該是相互的,成人傾聽了孩子,孩子才會傾聽我們。作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則,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尊重孩子,而不是一斥了之。
換言之,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會對另外一個成年人在向我們提問的時候直接生硬地拒絕。同樣地,在面對孩子向我們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得把孩子當作大人同等對待。
孩子會因為被尊重了,然后才能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他人。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發(fā)展成
一個具有高度認知功能的成人
但他們需要時間成長
對孩子來說,道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需要的是有人能夠傾聽他們說什么,在難受的時候能夠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有讓他們感覺安全的父母,能夠?qū)Ω改赋ㄩ_心扉。
你這樣做看似放棄了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手段,但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讓他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更強,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導,會將孩子教導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如何培養(yǎng)寶寶情商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是一個情商非常高的人。他游離于任何組織之外,當他在逆境中需要幫助,甚至處于生死關頭時,總有人向他伸出援手,救他于水火,幫助他渡過難關。
還有一種人,明明很聰明、家境不錯、長相俊朗、也有些學時,可就總是人生不順。一份工作干不了幾天,就因為緊張的人際關系,被擠兌出來;一份感情,總是維持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實在令人難以忍受的情緒問題,被伴侶out掉。冥冥中,總覺得自己霉運連連,與“幸?!边@個詞絕緣。
其實,對人生是不是幸福、順遂起重要影響作用的不是出類拔萃的智商,也不是殷實的家庭背景,更不是迷倒眾生的俊朗外表,而是情商。
20%智商+80%情商=100%成功
據(jù)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提出成功方程式來看:20%IQ(智商)+80%EQ(情商)=100%成功,即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只起20%的作用,而80%取決于情商。情商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人未來是否會幸福!
中國的李開復教授也曾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
IQ,只是人類巨大潛能的冰山一角而已
反觀情商高的那些人,都有一個聰明、睿智很會說話的父母。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媽媽怎么說才能讓孩子情商2米8!
這4個口頭禪,越多越好
3歲內(nèi),寶寶對情緒的認識、了解和控制,都來源于父母。寶寶最初的人際關系,大部分是在家庭范圍內(nèi),學著:
怎么和別人相處
怎么和自己的多種情緒“和平共處”
怎么做個被人喜歡的人
……
鼓勵的口頭禪
“你可以的,試試吧”
“嗨,寶貝,加油”
“雖然沒成功,但你的努力值得稱贊”
……
用鼓勵的方式,給孩子嘗試的勇氣,削減因挫敗感帶來的沮喪、難過、憤怒等情緒。
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會提升自信,克服困難,去體驗更多種可能性。若是成功,會更有成就感;若是失敗,也能從中吸取教訓,是件雙贏的事兒。
尊重的口頭禪
“我尊重你的選擇”
“如果你實在不愿意,也沒關系”
“寶貝長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
父母和孩子,雖不能做到朋友般的平起平坐,但也絕對不能“我是老子,你是我兒子,就得聽我的”這種霸道、專制的對待孩子。孩子再小,也是有獨立的人格,自我意識會隨年齡增長,越來越想要掌控自己,而不是被人掌控。
被尊重對待的孩子,也必會尊重對待家人和朋友,這種尊重與被尊重的做法,就是高情商的表現(xiàn)。
商量的口頭禪
“你覺得怎么做更好呢?”
“你可以選擇……或……”
“我覺得還可以……你覺得呢?”
……
聰明的父母會善用選擇題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給孩子兩種你都能夠接受的選擇,不管孩子選哪個,都可以。
孩子在做出選擇的同時,也是在滿足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需要,更是一種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的鍛煉。在思考和選擇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學會擔當,為情商發(fā)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感同身受的口頭禪
“我知道,你可能有點失望”
“如果你很難過,可以哭一會兒”
“你很高興是不是,媽媽也很高興呢”
……
無論是糟糕的情緒,還是愉悅的情緒,都可以和孩子分享、共同感受,這是母子倆最心靈相通的時刻,讓孩子知道你懂TA,你接納TA。
告訴孩子這種情緒的名字(生氣、憤怒、傷心、難過、愉快、高興等),就是在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學著掌控自己的情緒,懂得合理宣泄情緒。情緒類繪本、動畫片是個不錯的輔助工具呢,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
除了這些話要多說,還有一些破壞寶寶情商增長的話盡量少說或不說。
這4個口頭禪,最好別說
命令的口頭禪
“不許哭”
“睡覺去”
“你必須……”
越是命令的口吻,越會引發(fā)孩子的抵觸、逆反情緒,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破壞了親子關系。
埋怨的口頭禪
“怎么這么不聽話……”
“都怪你……”
“要不是因為你……”
把責任和后果全推到一個孩子身上,有些太過殘忍!這樣說話,更多的是在發(fā)泄自身的壞情緒,對孩子沒半點好處。孩子反而會因此自責、內(nèi)疚、甚至產(chǎn)生罪惡感。
譏諷的口頭禪
“看,我說你不行吧”
“叫你不聽話,摔倒了吧”
“行了行了,還不夠給我搗亂的呢”
……
這種陰陽怪氣的說話方式,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不被媽媽喜歡等。
恐嚇的口頭禪
“再……,媽媽不喜歡你了”
“再鬧,我就走了,不要你了”
“你是不是找揍啊”
這樣說話,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破壞對媽媽的信任和依戀,孩子更容易變得膽小、怯懦、患得患失。
而安全感是后期成長發(fā)育其他所有品質(zhì)(情緒控制力、自控力、交際能力)的基礎,沒有它,猶如房子沒有地基,孩子的成長無從談起。
除了這些口頭禪關系到孩子未來的幸福人生,下面這3種最常見的場景,做對、做錯也很重要。
3種場景中,你是哪種媽?
3種最常見的生活場景,3種截然不同的說話方式,造就了3種情商不同的寶寶。你更看好哪種媽媽的說話方式呢?或者說,你更像哪種媽媽呢?
場景一:越到該睡覺的時間,娃玩的越嗨,怎么都不肯睡
A媽媽:“別玩了,快點睡覺!別老讓我催你!”
B媽媽:“媽媽都快睡著了,有沒有寶貝來陪我啊?如果你早點睡覺,媽媽明天帶你去公園玩”
C媽媽:“寶寶玩什么呢?我也想玩!咱們?nèi)ゴ采贤姘桑缓笪以俳o你個歌搖籃曲”
情景二:吃飯的時候,寶寶邊吃邊玩,這不吃、那不吃,還打翻了碗
A媽媽生氣的吼:“辛苦給你做的,還挑食,再不好好吃就餓著!”
B媽媽(打開動畫片):“寶寶乖,不吃飯長不高!來,媽媽喂,張大嘴,啊~”
C媽媽:“寶貝,我覺得這個挺好吃的,你要試試嗎?哇,這個面條可以卷卷卷來吃,好有趣啊,你可以試試看”
情景三:帶娃出門,出門前講好了不買玩具,但路過玩具攤娃非要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
A媽媽假裝轉(zhuǎn)身要走:“不許哭!說好不買的,你再鬧,我就走了”
B媽媽:“寶貝別哭,這東西不好,回頭媽媽給你買個更好的”
C媽媽:“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不能買讓你覺得很失望,對嗎?但是我們出門前說好了今天不買玩具,我們一起遵守約定好嗎?如果你很難過,可以哭一會兒。我們也可以去公園玩滑梯,或者回家讀個繪本,你選哪個呢?”
在這些幾乎是天天出現(xiàn)的母子倆的拉鋸戰(zhàn)中,你是哪種媽?
媽媽的態(tài)度
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幸福人生
A、B、C三位媽媽,代表了3種不同的育兒態(tài)度,影響著孩子的情商高下:
A媽媽屬于權威型
覺得家長就該有家長的威嚴,家長說的話,孩子必須聽!權威型媽媽育兒中太過理性,缺乏和孩子的感性互動,更多的是用簡單、粗暴、強硬的方法,逼孩子服從。
被這樣對待、養(yǎng)育出的孩子,情商高不了。孩子也會無限模仿家長對待自己的方式,比如命令、強硬、生冷的語氣,和決絕的行事作風。長大后更可能因為情商低,出現(xiàn)人際交往問題。未來的母子關系也堪憂。
B媽媽屬于利誘型
不會和孩子硬碰硬,但也懶得和孩子迂回,更喜歡選擇快捷的利誘方式解決問題。比如用去公園玩、買玩具、看動畫片等方法,快速達到讓孩子服從的目的。
這種做法對付小寶寶很有效,起初可能一個貼畫或一根漂亮頭繩就能達到目的。但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增強,會越來越有主見,小恩小惠可能就滿足不了孩子了,媽媽需要不斷升級、加大砝碼。
而這種有條件的滿足和愛,副作用太大。被這樣對待、養(yǎng)育出的孩子,將來雖然情商不會太低,但過于功利,目的性太強,容易惹人討厭。
C媽媽屬于共情型
遇到問題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情緒,提出可選擇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做主,接納孩子負面情緒的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既解決了當下的問題,又充分照顧、尊重到了孩子的感受,巧妙而有效。
被這樣對待、養(yǎng)育出的孩子,情商2米8,遇到難過、憤怒、傷心等情緒時,不是恐慌無措,而是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怎么化解或轉(zhuǎn)移這些情緒問題。孩子在與媽媽每一次的互動中,都能感受到媽媽的理解、包容和接納,這也讓孩子充滿接納自身情緒的勇氣。
媽媽對待自己、和自己互動、解決問題的方式,將是未來孩子與他人的交往方式。試想,和這樣的朋友相處,會是多么溫暖、舒服的感受。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和朋友,還是和家人的關系,都會很好。
培養(yǎng)寶寶情商這個事兒,急不來。需要媽媽們平時多注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生活細節(jié)、一言一行對寶寶和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
育兒,亦是一場自我修行。
最后,祝所有寶寶都能有2米8的情商!
小孩情商如何培養(yǎng)
“情商”這個詞被提得越來越多,一個人成功與否與情商高低密切相關。而情商高低亦是一個人教養(yǎng)好壞的體現(xiàn)。俗話說一個人的成功由80%的情商+20%的智商決定。 3-12歲是小孩子情商塑造的最佳時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情商,讓寶寶長大后能夠“笑看風云”呢?
簡單來說,情商高:就是讓自己活得舒服,也讓身邊的人活得舒服。
早期的情商教育尤為重要,也是心理上的一種塑造,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zhí)、自負,情緒不穩(wěn)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而情商應該從小培養(yǎng)。反之情商高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積極探索,從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歡與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為日后成功做準備。
如何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呢?
一、培養(yǎng)孩子管理負面情緒的能力
其實,就連大人都會時常有負面情緒,更何況孩子呢?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是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關鍵,讓孩子能夠正確處理、把握好自己的感情,而如果不能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可能會留下很嚴重的“后遺癥”,讓孩子在未來遇到不如意之事時,很容易就制造和助長壓力和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孩子的發(fā)揮。所以,對于家長來說,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
二、培養(yǎng)孩子培養(yǎng)孩子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1.營造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樂觀建立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上。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2.父母要保持樂觀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家長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
3.教會孩子正向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yōu)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fā)問的方式啟發(fā)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么優(yōu)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現(xiàn)得一塌糊涂。”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
三、鼓勵孩子學會分享,觀察別人的需求
父母應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并鼓勵孩子學會分享。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yǎng)孩子人際關系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并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并在之后立刻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yǎng)出團隊意識及協(xié)作能力。日后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3——12歲之前,是情商能力培養(yǎng)及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若能積極地進行情商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讓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強,得以應付學習和生活中的低潮與挑戰(zhàn),讓孩子有能力去經(jīng)營一個成功與快樂并存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