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雞得救了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幼兒故事小雞 老鷹捉小雞教案 老鷹抓小雞游戲一次美術活動中,老師要求孩子畫主題畫“快樂的小雞”。孩子們有的畫吃食的小雞,有的畫玩耍的小雞,有的畫開汽車的小雞……思維十分活躍。老師在巡視指導著,聽到昆昆嘴里發(fā)出陣陣響聲,不時又專心地畫著什么。老師輕輕走過去,只見昆昆的圖上畫著幾只小雞,在小雞周圍又畫著許多不規(guī)則的線條。老師看不明白,親切地問到:“昆昆,你的小雞在干什么?”昆昆用興奮的神情說:“老師,我的小雞在游泳,它們,都淹死啦!”老師不禁愣了一下,正想訓斥他,但又想了想,說:“小雞們快淹死了,它們,快樂嗎?雞媽媽會很傷心的。你能想辦法把它們救起來嗎?”昆昆閃著大眼睛,想了想說:“能!”接著,昆昆又拿了一張紙畫起來。一會兒,當他把畫交到老師手上時,老師看到:在小河上架起一座橋,幾只小雞排著隊一個個快樂地從橋上走過……
從這件事,我得到如下啟發(fā):
1、幼兒期,兒童的想象是無意想象占優(yōu)勢,他們的想象常常受外界刺激和兒童自身情緒的左右,總是由直接感知的事物引發(fā),如: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自己喜歡的事物所引起。因此,兒童的想象常常是非常隨意的,沒有預定目標,且以想象的過程為滿足。也許,昆昆在繪畫前并沒有想好自己要畫什么,當他畫完小雞后,可能突然想到了水,就在小雞周圍畫滿了水,在聯(lián)想到小雞不會游泳,就說出小雞掉到水里淹死了。在想象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滿足,把主題“快樂的小雞”忘到了腦后。
2、由于兒童情感體驗的膚淺性,造成對美好情感和消極情感的辨析不清。幼兒期,兒童的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還未完全形成。在他們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特別在現(xiàn)實社會的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精心呵護,祖輩的細心關照,使他們充滿對美好情感的體驗,缺少對悲傷情感的感受,把一些悲傷的事情也看成是美好的,或是好玩的。因此,當昆昆說到小雞被淹死時,沒有悲傷的感受,卻是那么興奮。
3、在事件中,教師能尊重兒童的思維,堅持正面引導,把兒童的情感體驗引向深刻。尊重兒童是現(xiàn)代教育觀的核心,是挖掘兒童潛能,發(fā)展兒童創(chuàng)造能力的前提。繪畫活動中,面對昆昆的離題繪畫,甚至是消極地繪畫,教師不是粗暴地批評訓斥,打擊兒童的自尊心,而是因勢利導啟發(fā)孩子。使他了解:小雞被淹死時,是悲傷的情感;當小雞被救起時,是非??鞓返那楦?。也使孩子體會到幫助別人后產生的喜悅感,豐富了情感體驗,達到了情感升華。
其次,教師觀察了解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注意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積極意義,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順勢進行教育。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偶發(fā)事件,教師不要慌張,也不能亂發(fā)脾氣,否則會在幼兒的心靈留下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造成師生關系的對立。教師通過簡單的提問,啟發(fā)了孩子的思考,引導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教學活動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復雜過程,隨時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為教師應時刻把握住教學變化的脈搏和發(fā)展趨勢,提高自己隨機教學機智的藝術,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圓滿成功。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案例:小雨點來了
小雨點來了,小雨點來了。
瞧!小雨點們一行一行的,排著隊,跑下來了。
小雨點到大地上干什么?上幼兒園呀!瞧,它們有的進了大森林幼兒園,有的進了小草坪幼兒園,有的進了荷花塘幼兒園,有的進了葡萄棚幼兒園、、、還有的小雨點呀,啪噠啪噠跟著我們跑,跑進我們的幼兒園。
小雨點來了,小雨點來了。
歡迎你,天上來的小朋友。
附:帶——的字是幼兒需認讀的漢字。
教學意圖:
《小雨點來了》這篇散文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將生動、活潑、有趣的小雨點描繪得栩栩如生,讓孩子仿佛置身其中;下雨又是孩子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自然現(xiàn)象,孩子在談話活動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其中“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幼兒園”畫面優(yōu)美,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孩子從中不僅能感受到作品的語言美、畫面美和意境美,而且能學會一些漢字;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此作品適合大班上學期使用。
教學過程:
本作品可以分四個活動來完成,具體如下:
活動一
活動之前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下雨的情景
1、引導孩子回憶生活,幫助孩子理解作品
家長:你看過下雨的情景了嗎?
孩子:看到過了。
家長:你看到過下什么雨了?
孩子:看到過下傾盆大雨、毛毛細雨、雷陣雨、狂風暴雨、淅淅瀝瀝的小雨等等。
家長:這些小雨點是怎么跑下來的?
孩子:小雨點是排著隊跑下來的、小雨點直直的下下來的、小雨點斜斜的下下來的等等。
家長:小雨點會到哪里去呢?(邊指圖邊出示字卡讓孩子說出去了:“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認識這些漢字。)
這時還可以讓孩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說一說去了哪些地方。
2、激發(fā)孩子愛小雨點的情感
家長:你喜歡這些活潑可愛的小雨點嗎?
孩子:我特別喜歡小雨點。
家長:你想對小雨點說句什么話?
孩子:歡迎你,小雨點,快來和我一起玩好嗎!
小雨點,我可喜歡你啦!歡迎你給大地帶來萬紫千紅……
小雨點快下來,農民伯伯的莊稼離不開你等等。
3、整體感知欣賞作品
家長有表情的朗誦作品一遍;
看著畫面邊欣賞邊朗誦作品一遍;
孩子和家長共同看圖朗誦作品一遍;
看文字朗誦全文,并可進行“找字寶寶”游戲,主要為了進一步鞏固認識所學漢字: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
家長:你能找一找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這些字寶寶都躲在哪里?
讓孩子找一找
活動二
反復傾聽,每天睡覺前讓孩子傾聽作品,大約聽2—3天,達到熟練有表情的朗誦為止。
活動三
進一步理解作品、創(chuàng)編新的作品
讓孩子有表情的朗誦作品一遍,
家長:小雨點進了哪些幼兒園呢?(復習識字內容,孩子
說一個,大人出示一個字卡)
你最喜歡小雨點進什么幼兒園呢?為什么?
孩子:我最喜歡小雨點進荷花塘幼兒園,因為荷花特別漂亮,所以我喜歡它進荷花塘幼兒園;我最喜歡小雨點進葡萄棚幼兒園,因為葡萄一串串的讓人看了就想吃,所以我喜歡它進葡萄棚幼兒園等等。
讓孩子自己創(chuàng)設游戲背景,可用替代物代替各種幼兒園,進行字圖匹配的游戲,孩子戴上自己喜歡的字卡,邊朗誦邊跑進相應的幼兒園,孩子可多次交換字卡,進行游戲。
家長:小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
孩子:小雨點有的會落到小池塘,有的會落到房頂上,有的會落到花園里,有的落到小傘上等等。
家長:小雨點還會落到什么地方,你能不能把它畫下來呢?
活動四
活動延伸,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將小雨點去的地方畫下來,并把自己的繪畫作品創(chuàng)編成散文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效果:
“小雨點來了”這篇散文,向孩子展示了一個景色怡人,充滿美感的世界,擬人化的小雨點仿佛讓孩子感受到了一個個可親可愛的好朋,。激發(fā)了孩子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伴隨著畫面出現(xiàn)的漢字,有大部分是自己認識過的,孩子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漢字,積極性被進一步激發(fā),這時再讓孩子尋找生字,以熟帶生,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最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對漢字的認識,效果非常好;活動中家長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探討,一起游戲,家長的主導性和孩子的主體性在這一活動中體現(xiàn)得非常突出。同時在這一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表達欲望,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精彩的語言,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案例:小淘氣變了
黃在中班時是我班有名的“淘氣鬼”,連家長都懷疑他是否得了“多動癥”做什么事總靜不下心來,缺乏堅持性。
新學期開始后,我們根據(jù)孩子的要求進行了“恐龍”的主題活動,黃對此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讓媽媽為了買了許多關于恐龍的書籍,帶到班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能告訴小朋友許多關于恐龍的知識。一次美術課,我讓小朋友畫自己喜歡的恐龍,我觀察到黃表現(xiàn)得特別專注,我走過去一看,他畫了好幾種的恐龍,有梁龍、劍龍、翼龍等,他還悄悄地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恐龍,我真希望恐龍能生活在現(xiàn)在,我就能看見真正的恐龍了?!边@時,戶外活動時間到了,我讓小朋友收拾好紙、筆到外面去活動,黃卻用懇求的目光的望著我說:“老師,我想給恐龍畫幾棵樹,它們才會有吃的,才不會滅絕。真正的恐龍就是沒有吃的才滅絕了。”我覺得,盡管他平時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都要淘氣,今天竟一反常態(tài)要求留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鼓勵他做事的堅持性。我答應了他的請求,并對他說:“黃,老師相信你這幅畫一定畫得很好。”我在走廊上組織小朋友活動,不時透過窗子看到黃仍在專心致志地畫畫。直到畫完了,他才高興地跑出教室,把畫給我看。我看到他這幅畫的確畫得很認真,便及時表揚了他,并鼓勵他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像今天一樣,堅持到底。黃愉快地點點頭加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從那以后,我都有意識地引導他做事有耐心,慢慢地,黃變了,上課、做事都能靜下心來做了。
通過黃的轉變,我想當時我怕他一個人留下來會惹麻煩,斷然拒絕他的請求,或許他今天仍是一個做事沒有堅持性的孩子。像黃這種孩子,尤其需要老師的對他的理解和關心。教師若能對幼兒偶然的行為因勢利導,對幼兒是莫大的鼓舞。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結果做出肯定、贊賞或鼓勵都將增加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帶來積極的情緒,這在教育上早就已被肯定和提倡了。
案例:案例分析《救生圈扔給誰》
在一次觀摩活動中,我有幸看了一節(jié)語言活動《救生圈扔給誰》,從老師的教態(tài)到指導方法,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幫我在如何更好地開展語言活動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開闊了思路,下面談談對本次活動的想法。
(一)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營造了創(chuàng)造性的氛圍
1、教師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在愉快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
《綱要》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教師更多是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接納孩子,鼓勵孩子,對孩子的回答不時以啟發(fā)性、鼓勵性的語言給與評價。使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敢于表達。
2、教師注重開放式的提問。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可見想象是思維創(chuàng)造的火花?;顒又薪處煹脑S多啟發(fā)性問題,能很好的引導孩子去想象、去思考。如:活動的開始,教師讓孩子從錄音機的呼救聲中猜猜‘是誰的聲音?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使孩子從聽入手,不斷地去想象,為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發(fā)散性思維。
(二)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注意到了動靜交替的原則
教師以聽故事——出示圖片和孩子們一起講故事——孩子表演的形式開展活動,注意到了動靜交替,不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而且?guī)椭⒆觽兏M一步的理解故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情緒高漲,教學氣氛活躍。
雖然這次活動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但也有需要探討的問題:(一)生生互動不夠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讓孩子充分的去說去交流,沒有讓全體幼兒都有說的機會。如果在活動中增加一些小組討論,那么給孩子說得機會是否會更大更多一些呢?
(二)教師的隨機教育不夠
在孩子們集體表演完后,教師請個別幼兒表演,其他幼兒觀看時,有個別幼兒不能認真的看別人的表演,這時教師沒有運用很好的教育機智進行隨機教育,致使最后活動草草收場。
總之,我獲得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會不斷地學習——實踐——再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