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改掉寶寶愛哭鬧的壞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習慣的幼兒故事 愛的童話 愛的教育筆記

如何改掉寶寶愛哭鬧的壞習慣

動不動掉眼淚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種表現(xiàn),不利于他們自信和堅強個性的養(yǎng)成。父母應該想辦法——改掉孩子愛哭的不良習慣,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驕慣等原因,動不動就哭,為一點小事就哭個沒完,往往搞得父母、長輩手足無措、心煩意亂。

要改變孩子愛哭得習慣,就要讓他知道哭并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孩子哭的反應。

當孩子有問題時,不要一聽見他的哭聲就緊張地回應他,而要讓他先停止哭,把問題說出來。訓練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他充分的時間去平復情緒。一個哭得嘻哩叭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后靜靜地陪在一旁,等他平復下來,不要催促或者表現(xiàn)出不耐煩。

年紀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例如,遇到問題而自己卻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時,可以直接向父母說明。

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籍以讓他停止繼續(xù)哭下去;因為他們回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父母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東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應立即走開,不理會他。

平時父母對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讓他們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意見,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讓他知道哭泣并不能為他帶來他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

稱贊一些他認識的不愛哭的孩子,并鼓勵他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卻沒有哭的話,就及時夸獎他有進步了,給他一些口頭稱贊、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堅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鬧讓步,逐漸的他將會停止以哭泣來威脅你。

對于因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須多給他鼓勵,讓他嘗試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別人的幫忙;雖然做不好,也鼓勵他再次嘗試。失敗了,教會他先不要哭,靜下來想一想應該怎么做比較好。問問他:媽媽(爸爸)也一起來幫忙好嗎?得到認同后,母(父)子一起把問題處理好,再與他一起檢討這件事。

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為父母溺愛造成的,所以必須多給孩子自己去面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還要讓他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不會凡事都感到害怕,逐漸把膽量壯大起來。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重視的,掌握好具體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改變的,讓孩子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幫助寶寶改掉吮指習慣


琳琳四歲了,是個人愛的小女生,每個叔叔阿姨見了都忍不住抱抱她。不過,只要和她玩上一小會兒,你就會發(fā)現(xiàn),琳琳總是喜歡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媽媽把她的手指拿出來,但只要過個兩三分鐘,琳琳就又會把手指放進嘴里。為了這事,媽媽沒少操心。有朋友告訴媽媽,吃手指有可能是因為缺鋅引起的??墒?,檢查的結果表明,琳琳并不缺鋅。媽媽只好向專家求助,希望琳琳能夠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專家認為,大約75%的嬰兒在出生后3個月就開始吃手指,這被視為正常現(xiàn)象。這個動作一般在2歲以后逐漸自行消失。如果這個習慣動作持續(xù)到3歲以后,就成為不良習慣,需要盡早地進行矯正。吮指可能引發(fā)的5大問題吮指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的口腔習慣。它很不衛(wèi)生。吮指有害于寶貝牙齒的發(fā)育和排列,還會使頰肌收縮,引起牙弓狹窄,上前牙前突,影響上下牙的咬合和外形的美觀。寶貝被吮吸的手指會感染、腫脹、增生甚至出現(xiàn)變形的現(xiàn)象。寶貝一旦吃上手指,就會滿足于吃手指的樂趣,不愿參加其他活動,對智力發(fā)展也會產生影響。生理的變化會對寶貝的心理發(fā)展產生負面作用。比如,如果上下牙對不齊,會影響寶貝的發(fā)音,造成口齒不清。這會阻礙寶貝和其它小朋友間的交流,還可能會受到小伙伴的嘲笑。如果在幼兒期及時消除吮指行為,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會隨著寶貝的成長逐漸消失,不需要特別的矯治。但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錯過了發(fā)展關鍵期,那么以后的矯治工作很可能

就要事倍功半了。根據(jù)寶貝的吮指原因對癥下藥吮吸反射是嬰兒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嬰兒正是借助這一能力,順利的吮吸母乳,快樂成長。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吮吸在滿足嬰兒生存需要的同時,還可以使他緩解饑餓感、減輕焦慮感,獲得心理快感。在3歲左右,寶貝因為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他們的生活豐富起來,因此會逐漸放棄這種原始的、單調的獲得快感的方式。但是,有些寶貝在3歲以后,甚至到十幾歲依然習慣將手指含在嘴里,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一由于成人的忽略養(yǎng)成了吮指習慣。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他認為,寶貝在這一時期主要通過口部的吮吸動作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這時,如果媽媽喂奶方法不正確,或速度太快,未能滿足寶貝吸吮的欲望,寶貝會感到焦慮和不安,并通過吸吮手指進行自慰式的滿足。另外,有的媽媽因為忙碌,忽略了寶貝與外界交流的需要,寶貝也可能會通過頻繁的吮吸自己的手指來發(fā)泄心中的不快。如果寶貝長期處于焦慮或被忽視狀態(tài),吮指習慣很容易被保留下來,成為“吮指”寶貝。解決方案:豐富寶貝的生活內容●媽媽應盡量豐富寶貝的生活內容,讓寶貝在多彩和充滿愛意的生活中自然地拋開吮指行為。媽媽可以利用每天收拾家務和做飯的時間,與寶貝說笑逗趣,并要求寶貝做小助手和媽媽一起做家務?!窨梢詾閷氊悳蕚湟恍┌l(fā)展視、聽、觸覺和想象力的玩具及鍛煉動作發(fā)育的器械,讓寶貝感到有的可玩,有的可聽,有的可看,有人交往,不感到孤獨無聊。這些方法可以淡化吮指寶貝對手指的依戀,對沒有形成吮指習慣的寶貝,也會令其沒有機會把手指放到嘴里。原因二由于突發(fā)事件而養(yǎng)成吮指的習慣。有些寶貝在四五歲

時突然出現(xiàn)吮指行為,這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xiàn)。心理學家認為,過度的焦慮和緊張會使寶貝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欲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輕微的焦慮事件并不會引發(fā)寶貝的“倒退行為”,但當寶貝面臨突然的精神刺激或情緒沖突,如父母離異,爸爸媽媽在教養(yǎng)方式上突然的變化

最易毀掉寶寶的5大壞習慣


最易毀掉寶寶的5大壞習慣

都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家長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或者不當?shù)慕逃绞蕉己苋菀鬃尯⒆羽B(yǎng)成不良的習慣,有些壞習慣就像一個魔鬼,你不留神就會毀掉你寶寶的一生。

1、穿衣太慢,幫他穿

一些家長早上趕著時間上班,因此會覺得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很耗費時間,便自己動手幫孩子穿衣服,但是穿衣服是寶寶應該要學會的一種技能,父母既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穿衣的興趣,也要耐心教導孩子學習好這個技能。

提前讓寶寶選擇要穿的衣服。家長可以在前一晚睡覺前讓寶寶選擇第二天想要穿的衣服,家長可以盡量引導他選擇自己容易穿的衣服,則能夠在第二天早上節(jié)省一些時間。

耐心教導孩子穿衣技巧。寶寶年齡比較小,穿衣服還需要媽媽的幫忙,因此一般以配合動作為主。媽媽可以一邊穿一邊用語言指示寶寶加以配合。比如穿袖子的時候,你可以拿著袖子,然后讓寶寶把手伸進袖子。家長買衣服時盡量還一些套頭的衣服,讓寶寶比較容易穿,另外媽媽還要讓寶寶學會區(qū)分前后,教他有商標的是反面,應該穿在里面,商標應該在脖子后面。

如果早上時間真的很緊,媽媽不得不幫孩子穿衣服,那么你要把事情的原委講清楚,告訴他你很為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而感到自豪,但是今天特殊,你們得快點兒行動,讓她知道她下一次可以自己穿衣服。

2、吵著要買某個玩具,趕快買

家里明明已經(jīng)有很多玩具了,但是家里的小少爺還經(jīng)常吵著要買新的玩具,面對這樣的“玩具控”家長應該怎么辦?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受不了孩子的吵鬧攻擊,趕緊滿足孩子的玩具需求。但其實家長的這種“有求必應”往往會讓孩子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

堅定立場

孩子在大街上大吵大鬧要買某個玩具,一些家長很容易因周圍環(huán)境而屈服于孩子的要求。長時間如此孩子很容易會形成一個意識,只要堅持大吵大鬧讓家長尷尬那么自己的愿望往往很容易被實現(xiàn),因此下一次孩子為求達到目的吵鬧得更厲害。因此,家長應該要鑒定立場,無論孩子吵鬧到什么程度都絕不要讓步,讓孩子知道這一哭二鬧來買玩具是不成功的。

制定購買計劃

家長可以和孩子制定買玩具的計劃,跟孩子說每個月只有一定數(shù)額的零用錢可以用來購買玩具,如果想買的玩具超過每個月的預算,則告訴他積攥到下個月才買。另外孩子想要獲得玩具資金,要完成爸爸媽媽布置的任務,例如晚餐過后要幫忙收拾餐具一個月要達到20次。讓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獲。孩子完成任務得到玩具,媽媽要記得祝賀孩子哦,這樣能夠很好地強化孩子的成功感呢。

3、打破杯子,大怒打罵

有時孩子粗心大意,喝完水的杯子放在桌子邊緣,后來又不小心撞到摔破;有時孩子想要幫媽媽的忙在晚餐過后收拾碗筷,但是一時手滑摔破碗。對于這種突如其來的小意外,作為家長的你是怎么對待孩子的呢?其實孩子打破杯子也是很受驚嚇呢,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事肯定要受到家長的責罵,因此意外過后孩子便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在那里一臉無辜的眼神。

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越幫越忙”,類似這樣的責罵其實讓孩子很受傷呢。他們并不是故意去打破杯子的,他們甚至一開始是出于好意去幫媽媽的忙,可是卻換來責罵,下次孩子就肯定不會再愿意去幫媽媽的忙了。

媽媽應該在意外發(fā)生后,蹲下來摸摸孩子的頭,溫柔地跟他說“不要緊,沒受傷就好,不過下次記得要小心一點,現(xiàn)在去拿掃把把它清理干凈吧”,家長要讓孩子懂得打破杯子是他的責任,做錯事要道歉,同時也要承擔責任后果,采取積極的行動彌補錯誤。要記住,孩子犯錯誤就發(fā)火,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創(chuàng)。

4、總是尿床,拿來當笑話

8歲的鐘鐘晚上尿床了,第二天媽媽當著爺爺奶奶的面笑話鐘鐘,“這個月你都尿了8次了,總不能尿到娶媳婦的年齡吧!”家里人都笑個不停,鐘鐘羞得就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鐘鐘于是一整天都很不開心,連小朋友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去。鐘鐘想,我愿意尿床嗎?可我為什么尿尿時就醒不了呢?于是,強強的心理壓力增大。

通常,經(jīng)常尿床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焦慮、恐懼集體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成年后難以與他人溝通、偏執(zhí)、具有暴力傾向等。孩子尿了床,父母把孩子尿床的事當成笑談,尤其是在很多人面前談論,不注意對孩子隱私起碼的尊重,不僅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逆反心理和自閉現(xiàn)象。

所以如果孩子尿床了,家長應該理解,以愛心去對待而不是到處宣揚。家長還可以用控制孩子睡前飲水量、夜間勤于叫醒孩子等矯正手段幫助孩子。

上學寶寶哭鬧不止如何開導


爸爸(開玩笑):你慘了,要上學了,你就不能玩了!

孩子(委屈、不安):媽媽,我為什么要上學?我不要上學!

媽媽瞪了爸爸一眼……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不想上學,大人該如何應對呢?咱們先暫停一下,等會看這位孩子的媽媽接下來是如何巧妙化解的?

每年寒暑假的結束,面對孩子們上學,父母們都有不少的擔憂。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孩子如果哭鬧怎么辦?孩子會不會不適應?與其愣著緊張擔憂,還不如嘗試這樣做做:

給上學定下“開心”的基調

陪孩子一起想象上學后的有趣情形

比如,上學后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唱有趣的兒歌、跳可愛的小舞蹈,還有各種游戲,溜滑梯、爬格子、比賽傳氣球……多么有趣呀,爸媽真羨慕你呀。想象盡量具體詳細,能在孩子頭腦中勾勒出形象的圖像和情形,勾起孩子對上學的向往。

送孩子進校門離開前,不要忘記說句“玩得開心”

西方國家的父母習慣送孩子上學時說“Have fun, sweetie! (玩開心點,小甜心!)”,這是不無道理的。帶著發(fā)現(xiàn)“開心”的心情,就能更容易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開心”的事情。

放學接孩子時問“今天開心嗎?今天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兒?”

問題里的“開心”、“有趣”的字眼已經(jīng)給了孩子回憶的方向,會引導他們在腦海里搜索開心有趣的事情。孩子們對開心事情的回憶,會進一步堅定上學是開心的,“原來我今天經(jīng)歷了這么多好玩的事兒,上學真的很開心呢?!?/p>

平時跟親戚朋友談話,不時來點“暗示”

“我家孩子上學超開心的”,“我家寶貝很喜歡上學”,“真羨慕他們小朋友呀,上學有這么多好玩的東西”,“真希望我還是個小孩呀,跟孩子們一起上學該多開心”……暗示好比跟一個剛來到世上不久的懵懂的嬰兒說“這是藍色”,“這是綠色”,一旦孩子形成這種先入為主的”上學是開心“的觀念,也會促使孩子發(fā)現(xiàn)上學的樂趣。

如果孩子真的由于在學校遭遇不愉快的事情而不想上學怎么辦?

放學后、睡覺前,習慣詢問孩子”今天開心嗎“,孩子們很單純,如果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他們往往也會實話實說,只要問話的大人平時在孩子面前是個合格的傾聽者,孩子就會樂意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全盤傾訴。

如果孩子在學校遭遇挫折甚至不公平對待,父母們經(jīng)常會很慌,怎么辦?幼兒說提醒,這種情況下,父母們更需要冷靜,然后了解原由解決問題。因為孩子們在成長,遭遇挫折和不快,是他們人生的必經(jīng)過程,他們需要這樣的經(jīng)歷,才會讓生命慢慢變得成熟。

沒發(fā)生任何不快,但孩子就是不想上學,怎么辦?

這情況一般是孩子不想跟父母分離,尤其是第一次上學的寶寶們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內心充滿不安全感和無助感,不哭鬧折騰是鮮有的情形。這時大人大可放寬心態(tài),需要意識到,這是孩子在成長,在慢慢學會長大、慢慢學會獨立的過程,有些坎必須跨,否則如果沒有第一次,孩子們就會永遠也走不出去。

有些人說,跟孩子講道理說上學的重要性,或者只要跟孩子約定放學時間或約定誰接孩子,或者提前跟孩子規(guī)劃好放學后的活動,孩子就會不哭鬧。但事實上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無效的,尤其是新入學的小朋友。即使對某些孩子能暫時起到緩和作用,1~2天后,當這種刺激感降低,孩子又開始拒絕上學。因為這些刺激跟不安全感、無助感,或者跟無聊恐懼感相比,是起不到壓倒性作用的。

幼兒說認為,讓孩子安心上學的最根本原因,是要讓孩子在學校找到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于老師和同學,老師們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小同學們的友好,才能讓孩子慢慢平復情緒,漸漸融入這個環(huán)境,還有就是校園里豐富的游戲和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有趣好玩,才不會抗拒上學。

那么對于父母來說,我們需要做什么呢?

除了跟老師們保持溝通,了解孩子們的情況,還要狠心將孩子“推出去”,讓孩子們在心中樹立這樣的觀念:沒有特殊情況,不能不上學,就像爸媽每天都要上班一樣,這是一種責任,責任是不可抗拒的,任何有悖于履行這種責任的因素,都需要勇敢地克服,這也是長大的象征!

再次回到文章開頭的小場景:

……

媽媽:上學是長大的標志,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學的,你看鄰居2歲的小豆豆,王大娘家1歲的曉曉,他們想上學卻不能上呢,你知道為什么嗎?

孩子:因為他們還未長大,我是大哥哥了,所以我上學。

媽媽:對,小豆豆和曉曉說不定很羨慕你呢!所以你要好好珍惜上學的機會哦。

孩子這才點點頭笑了。

把上學變成讓孩子引以為傲的事情,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幼兒說還要提醒的是,上學初的前1~2周是孩子們生病的高峰期,除了保證孩子睡眠充足,給孩子吃蔬菜水果外,還可以適當補充一點維生素C,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


老話說,十個孩子九個磨。

起床磨蹭、洗漱磨蹭、吃飯磨蹭、做事磨蹭、睡覺磨蹭……各種磨蹭!對于急性子的媽媽們來說,碰到一個磨蹭孩子真是會忍不住就催促。

還有的家長,能包辦的就都幫孩子完成了,然而問題依舊木有解決。

那么面對孩子的拖拉,家長們有沒有問過:孩子為什么要拖拉?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因為孩子本身就是慢性子?

還是需要他去完成的事情他不會?

或者他不愿意去做這件事,以期得到媽媽的包辦或者赦免?

又或者是我們給孩子的任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了解問題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

其實,孩子磨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

現(xiàn)在很多孩子從小就大事小事的完全由家長安排好,自己不動手,慢慢的對任何事都失去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也逐漸養(yǎng)成了做事拖拉、沒有主見的習慣。

2.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他們不知道快一點做完事情能有什么好處,當然也沒有意識到慢一點做事有什么不好。

3.自我控制力差

孩子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就會很快忘記初衷,而無法專心于所做的事情。

4.心有余而力不從

有時孩子做事慢并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孩子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圍,以至于做起事來不那么得心應手,慢就再所難免了。

5.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時缺乏勇氣和信心,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怕自己出丑或做不好,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定,從而動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慢了下來。

6.天生的慢性子

按照氣質類型來分,人可以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個氣質類型,粘液質和抑郁質類型的人天生就是“慢性子”,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

7.與父母消極對抗

有些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給孩子布置的任務過多,孩子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于是可能會采用“磨蹭”招式予以回擊。

面對這些原因,

我們怎樣見招拆招呢?

1不包辦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長由于害怕孩子上學遲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卻在一旁依然慢條斯理的,因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動作磨蹭一點沒關系,到時候媽媽會來幫我的,反正上學是遲到不了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須剔除對他的多余的關愛,讓孩子遠離對父母的依賴,更不能因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辦代替。

2制定時間表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國外很多家長會制定時間表來幫助孩子形成時間觀念,家長們不妨一試。

3克制分心因素

比如孩子進餐的時間可能正好是電視里播放動畫片的時間,于是許多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就邊吃邊看起來了,這樣一來孩子當然會吃得很慢,這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關掉電視機,或者把進餐的時間要么提前要么推后。

4訓練孩子生活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沒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家長就必須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樣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樣洗漱才能不浪費時間,怎樣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5對孩子做快的事情予以鼓勵

如果父母能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現(xiàn)在比過去有進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現(xiàn)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甚至還可以給予一些獎勵,但一定要在完成時再給,不可以降低標準,否則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降低標準也能獲得獎勵,降低家長的威信。

6不能責罵

其實,對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長采用發(fā)脾氣的辦法是于事無補的,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較慢,這時如果家長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會越發(fā)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

另外,面對家長發(fā)脾氣、責備和打罵,孩子的心理感覺一定不好,有時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時間來表示對家長的反抗。

相關推薦

  • 如何安撫哭鬧寶寶? 導讀:在環(huán)境的干擾因素上,也應加以控制。環(huán)境中的吵雜,尤其是長時間的噪音也易使寶寶的情緒陷入不安,長期下來,對寶寶情緒的調適能力會有負面的影響。 安撫孩子的情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究竟我們應采取哪些步...
    2021-08-11 閱讀全文
  • 如何改掉拖拉的習慣 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不少,給自己和家長帶來不便,還耽誤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呢? 一、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 一個小女孩在上學前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2021-05-11 閱讀全文
  • 幫助寶寶改掉吮指習慣 琳琳四歲了,是個人愛的小女生,每個叔叔阿姨見了都忍不住抱抱她。不過,只要和她玩上一小會兒,你就會發(fā)現(xiàn),琳琳總是喜歡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媽媽把她的手指拿出來,但只要過個兩三分鐘,琳琳就又會把手指放進嘴...
    2020-10-03 閱讀全文
  • 最易毀掉寶寶的5大壞習慣 最易毀掉寶寶的5大壞習慣 都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家長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或者不當?shù)慕逃绞蕉己苋菀鬃尯⒆羽B(yǎng)成不良的習慣,有些壞習慣就像一個魔鬼,你不留神就會毀掉你寶寶的一生。 1、穿衣...
    2020-09-30 閱讀全文
  • 改掉咬人的壞習慣 孩子在一起玩耍會經(jīng)常發(fā)生不愉快甚至會咬人在我班有一個叫航航的小朋友,在與小朋友玩耍時,不論是高興或生氣都會去咬其他小朋友一下,雖然咬得不是很厲害,不論咬傷了誰都不好。每每發(fā)現(xiàn)我都及時制止,并提醒他咬人...
    2021-03-17 閱讀全文

導讀:在環(huán)境的干擾因素上,也應加以控制。環(huán)境中的吵雜,尤其是長時間的噪音也易使寶寶的情緒陷入不安,長期下來,對寶寶情緒的調適能力會有負面的影響。 安撫孩子的情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究竟我們應采取哪些步...

2021-08-11 閱讀全文

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不少,給自己和家長帶來不便,還耽誤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呢? 一、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 一個小女孩在上學前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2021-05-11 閱讀全文

琳琳四歲了,是個人愛的小女生,每個叔叔阿姨見了都忍不住抱抱她。不過,只要和她玩上一小會兒,你就會發(fā)現(xiàn),琳琳總是喜歡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媽媽把她的手指拿出來,但只要過個兩三分鐘,琳琳就又會把手指放進嘴...

2020-10-03 閱讀全文

最易毀掉寶寶的5大壞習慣 都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家長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或者不當?shù)慕逃绞蕉己苋菀鬃尯⒆羽B(yǎng)成不良的習慣,有些壞習慣就像一個魔鬼,你不留神就會毀掉你寶寶的一生。 1、穿衣...

2020-09-30 閱讀全文

孩子在一起玩耍會經(jīng)常發(fā)生不愉快甚至會咬人在我班有一個叫航航的小朋友,在與小朋友玩耍時,不論是高興或生氣都會去咬其他小朋友一下,雖然咬得不是很厲害,不論咬傷了誰都不好。每每發(fā)現(xiàn)我都及時制止,并提醒他咬人...

2021-03-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