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隨筆:游戲在幼兒活動中的重要性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幼兒園的游戲的重要性 幼兒園游戲的重要性 幼兒園游戲對幼兒的重要性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游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fā)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于積極活動狀態(tài),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又可讓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發(fā)動了游戲,游戲又使各種需要得到了滿足,需要的滿足又來了快樂,快樂作為強化劑使孩子對游戲活動本身產生興趣,興趣與快樂這兩種情緒體驗相互作用,相互補充,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兒童去游戲,從這個意義上講,游戲是孩子的生命。因此教師更應該重視游戲在活動中的重要性。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游戲的重要性


正如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所說:“兒童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生命中的大事,在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戲可以推動兒童認知的發(fā)展,使兒童自由地探索周圍的事物,促進兒童感知覺、運動、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其次,游戲可以推動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有些游戲需要與同伴互相合作,兒童在處理所遇到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互讓、互愛,尤其是在想象性的游戲中,兒童學會了了解別人,還可以實踐一下自己想要擔當的角色。最后,在游戲中,兒童受到了新奇的、愉快的刺激,有助于兒童良好情緒的發(fā)展,同時,在沒有成人的威脅下,兒童的一些情緒問題得到了解決,學會了處理焦慮和內心沖突。

感覺統(tǒng)合訓練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糾正其行為上的小偏差,改善孩子適應性障礙的問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fā)展他們基礎的學習能力。我們所說的學習,是指因經驗而產生行為的改變或具備了行為改變的潛勢,幾乎所有非本能的行為都是經由學習獲得的,比如語言、動作……要獲得這種能力,就必須通過訓練和探索。兒童的成長就好比是在建高樓,需要他們自己去添磚加瓦,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始終是關注的、支持的、提供指導的,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干。如果孩子不具備建高樓的基礎能力,那家長能做的,就是在早期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能力,為以后的發(fā)展打基礎。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目的和效果也正是如此。

很多家長在早期就扼殺了兒童愛玩游戲的天性,也就相當于扼殺了兒童日后獨立適應社會、發(fā)展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兒童自己所建的那棟樓會有多高,會有多穩(wěn)固,也就可想而知了。

幼兒教師隨筆:幼兒教育中游戲的重要性


今天有幸參加了骨干教師的第二次培訓,更高興的是了解了有名的山東利津第二實驗幼兒園,該所幼兒園的游戲觀念、理論以及做法都讓人嘆為觀止,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以及社會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幼兒中的自由游戲和有組織的游戲(課程中的游戲)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是幼兒園認知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會性的最佳融合。在游戲中,既有想象、直覺、興趣、意愿、愛好、情感、意志等主觀的體驗和感受,又有對客觀、真實、具體、規(guī)范的社會存在的理智判斷和邏輯思考。在游戲中,幼兒過去的經驗得以再現,當前的現實得以表征,未來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預期。在游戲中,幼兒既有對自然的親密接觸,也有與人和社會的交往,也有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因此,我們可以說,游戲就是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就是游戲。

在幼兒園中,游戲分自由游戲和組織游戲兩種。自由游戲本身就是幼兒的生活,幼兒在自由游戲中最開心、最放松,自主性得到了發(fā)揮,身心得到鍛煉,情感得到滿足。教師在自由游戲中擔當著旁觀者、調解者和保護者的作用,把主動權最大限度地交給孩子,給他們以自由游戲的空間。組織游戲,是對幼兒生活的反映、豐富和改造,是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中認知能力的提高。

游戲是幼兒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再現,直接反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游戲又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世界是創(chuàng)造性的,因此,幼兒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他們需要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為每一天增加樂趣。但由于幼兒不成熟,很多活動無法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因此,在與生活相似的環(huán)境中開展的有組織的游戲就成為豐富幼兒生活的主要途徑,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合作和支持并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如果游戲發(fā)生在教師為幼兒提供的特定環(huán)境中,其中有專門的活動材料及一定的活動規(guī)則,這時教師就要充當幼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使他們充分開展想象的翅膀,去面對自我和世界,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樂趣。

幼兒游戲中的角色扮演。幼兒在游戲中的角色無論是想象性的、互補性的,這些都來源于幼兒對社會中人的認識和人與人關系的把握。幼兒游戲角色的多樣化及其轉換的靈活性和幼兒在生活中的經驗及其觀察力、想象力密切相關。游戲的情節(jié)無論是趣味性的、故事性的、還是社會性的,都能使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游戲在幼兒品德中的教育價值。我國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種高尚道德,幾乎都可以從游戲中學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獨立、什么共同作業(yè)、什么理性的服從、什么紀律等,這種種美德的養(yǎng)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的快、來的切實。”幼兒品德教育是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從幼兒期抓起最為重要,而育人又以育德為先。我們應重視和大力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這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人格的必要措施。利用游戲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和鞏固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德育的實效,促進幼兒的品德發(fā)展。

教育隨筆: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綱要》中,都多次地提到了"游戲"兩個字,可見,游戲在幼兒園,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是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作為幼兒教師,通過這幾年的工作,也是對游戲兩個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一日生活中由游戲來貫穿,在游戲中讓孩子們發(fā)展,在快樂中發(fā)展。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到的:“學中玩,玩中學”。

通過觀看視頻,學習《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開展,對游戲在幼兒園的重要性更是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游戲能夠滿足幼兒身體發(fā)展的需要---孩子在游戲中,會是發(fā)動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游戲,那么孩子在與器械的接觸中,得到了發(fā)展。例如:我們小班孩子最喜歡玩的院內的小攀爬區(qū),在這里,孩子們從不敢上攀爬網到老師扶著一點一點的爬過去,再到現在孩子們可以自如的翻過攀爬網,這一過程不但讓孩子們從中得到了勇敢的品質,更是讓孩子的四肢協(xié)調得到了鍛煉。

同時,我覺得不只是在戶外,在區(qū)域,教育活動中依然需要以游戲來進行,例如:一次我進行的音樂活動《在農場里》,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農場的情境,孩子們不是在教師的教唱中學會了歌曲,而是在和小動物的游戲,玩耍中,很快的學會了這首歌。

孩子們都喜歡游戲,乃至我們大人也喜歡游戲式的活動,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的同時,教師的精心設計,盡心準備,讓孩子們從中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教育隨筆:手指游戲對小班幼兒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于幼兒來說,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在做手指游戲活動時,大腦、眼、手同時協(xié)調運動與發(fā)展,對視覺、聽覺、觸覺、語言等功能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手指游戲,就是利用手來進行表現、想象、創(chuàng)造,通過手部動作和對應言語去構造情境而開展的游戲活動。小班從入園之初就把手指游戲融入了幼兒的一日生活。

首先,將手指游戲作為活動開展前的“熱身運動”,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既鍛煉到手指的小肌肉群,既整理了活動秩序,又為活動的導入做了鋪墊;其次,將手指游戲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讓手指游戲滲透到常規(guī)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建立常規(guī)。如:“誰的小手藏得好——我的小手藏得好。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痹诮M織幼兒課前活動時,可以運用這樣的手指活動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課前活動中的常規(guī)習慣。通過手指游戲讓幼兒有序地學習班級常規(guī),對于幼兒是非常適用的。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時間短,當孩子們對活動失去興趣時,可以巧妙的利用幼兒熟悉的手指游戲,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將活動繼續(xù)開展下去。此外,還將手指游戲作為幼兒餐前、離園等過渡環(huán)節(jié)時的小游戲,讓教師組織幼兒集中、排隊變得簡單、輕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數學學習扎根于兒童的生活和經驗,由于幼兒年齡小,對于數的認識和理解記憶都很模糊,運用手指游戲幫助孩子學習數學,如:一座房、兩塊糖、三把傘、四把槍、五副眼鏡、六碗湯、七只白兔、八頭象,再加九朵小紅花,十個小朋友笑哈哈!孩子在游戲中既鍛煉了協(xié)調能力,還能理解數的概念。

俗話說:“手巧心靈,心靈手更巧?!笔种赣螒蜃尯⒆拥闹腔墼谥讣饷劝l(fā),不僅能夠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和控制能力,更能激發(fā)孩子的想象。

教育隨筆:美術活動對幼兒的重要性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后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并不多。但是,許多醫(yī)生、科學家、建筑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是因為幼兒美術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幼兒時期通過美術活動培養(yǎng)這種素質是非常有利的,為幼兒今后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美術活動除了可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外,還可以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幼兒一旦形成了這種能力。就可以促進其他方面的學習,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術天才,也不管孩子長大后當不當畫家,鼓勵幼兒參加美術活動,通過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智力和能力,無論對孩子的今天還是明天都有好處。

美術能發(fā)展幼兒美好的情感,提高他們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性情,這一切會使幼兒獲得美的感受。美術教育,不單純是繪畫技能的訓練,而是旨在育人;它不單純是為培養(yǎng)藝術家,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一代創(chuàng)造型的新人。

教育隨筆:區(qū)域活動的重要性


區(qū)域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現狀和發(fā)展目標,創(chuàng)設多種領域的學習區(qū)域,并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玩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覓其中的答案,而教師則是觀察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去應對不同的問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升到中班后,我們還是四個區(qū)域,分別是圖書角、巧手坊、甜品吧、建構坊,兩個區(qū)域與小班的相同,兩個是新開的,但是幼兒的興趣都是非常濃厚的。圖書區(qū)是我們這學期新開的區(qū)域,圖書的種類也較為豐富,按照他們的類型分類擺放,便于幼兒觀看,幼兒在看書過程中也是非常安靜的,看不懂的地方會找老師幫他們解答,也能按照區(qū)域規(guī)則正確取放書籍,愛護書籍;巧手坊可能每個班級獨有這個區(qū)域,但是怎樣才能讓幼兒更喜歡這個區(qū)域呢,這學期我們?yōu)檫@個區(qū)域投放了不同種類的材料,例如:刮花、沙畫、紙盤、彩繩、印泥等,一個東西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現,這樣很高程度的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每天都樂意到這個區(qū)域來操作;甜品吧,也是一個較色扮演的區(qū)域,幼兒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在這里來展示,這個區(qū)域剛開的時候,幼兒的興趣度特別高,給客人烤面包時直接就用手來捏面包,烤好之后就直接拿出來,老師說剛考好的面包燙得很,要等一會才能拿出來,他們就吹吹等一會,沒有人給老師提議可以配備手套或夾子之類的東西??赡苁撬麄兊纳罱涷炆伲綍r不太注意觀察,在一些細節(jié)的地方還是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在客人進店之后一些禮貌性的用語幼兒還是有些缺乏,有的幼兒很膽怯放不開,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這些問題都是要注意的;建構區(qū)以積木為物質基礎開展的象征性的游戲活動,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區(qū)游戲。在幼兒進行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適時轉變自身角色,引導幼兒在愉悅身心的同時,獲得經驗的豐富、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發(fā)展。

區(qū)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一樣遭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的材料,和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輔助幼兒完成一個活動。

教育隨筆:幼兒交往的重要性


教育隨筆:幼兒交往的重要性

早晨,妍妍的奶奶帶著孩子一起來到教室,一見我就笑著對孩子說:“叫老師啊?!薄安芾蠋熢?!”“早上好!”我微笑著與她打招呼。她奶奶隨即向我詢問:“老師,昨天回家孩子說碩碩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輕輕摸摸孩子的頭,問孩子:“這是怎么回事???”她沒有言語,只是用很銳利的眼神盯著那個孩子。家長也期待著我給她一個交代,我只能請碩碩來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墒谴T碩也悶不作聲,我也不想勉強孩子,因為畢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沒有親眼看到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只好沖著孩子的奶奶笑笑,對她說:“孩子嘛,打打鬧鬧很正常的,平時我看見她們兩個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淡淡的點了點頭。

與人交往,這是人生來就具備的一種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從孩子來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從出生開始,孩子作為一個社會的人,就有了與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與父母或主要撫養(yǎng)者的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發(fā)育的不斷完善,孩子渴望更廣闊的天空,他開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出現小沖突,我認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沖突只有在交往中才會發(fā)生。但孩子的交往經驗遠遠不夠,雖然小女孩喜歡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興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和經驗,畢竟孩子年齡小。在與人交往時,她無法正確地體驗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確地觀察與了解自己,更無法準確地把握別人的心情和意圖。于是才出現了當其他小朋友與她發(fā)生沖突時,就向一貫能依賴、保護自己的奶奶告狀。從家長來看,這位家長已經有了初步的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識。每次來園時,她帶著孩子來都要求孩子主動與老師打招呼問好,從教師來看,孩子間發(fā)生矛盾,而教師不了解情況,因而沒有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妄下論斷斥責孩子,這是尊重孩子的體現。我們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獲得交往的技巧。這個“引導”可以是成人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進行,如堅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個具體的事例后,給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用合適的方式與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決同伴間的矛盾,可以怎么做、應該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為孩子成長的經驗。

教育隨筆:一日活動中“間隙活動”的重要性


案例描述:

在集體活動結束后,組織孩子們自由喝水、休息。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喧鬧聲,緊接著幾個小鬼的告狀聲立馬跟上“老師,吳浩林在哭,黃爾泰把他推到了……”“老師,他把黃爾泰也推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喊了起來??磥?,我這個“判官”又得出馬了……

案例分析:

在我們的一日保教工作中,這樣的情境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特別是在一些相對自由的間隙活動時間(如:喝水、如廁、洗手等環(huán)節(jié)),經常會發(fā)生很多的“意外”。反思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作息時間將每個時間段的活動定得非常明確,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還是發(fā)現存在著很多的間隙活動時間。在這些間隙活動時間是孩子們秩序感最薄弱的時候,也是不安全事情發(fā)生的起點,容易引起混亂......

所以在間隙活動時間要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重視間隙活動的過度和減少消極等待的現象。給幼兒提供各種間隙游戲來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內容要豐富不單一。在幼兒的各方面都有所提升,讓幼兒從間隙游戲中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也可以為下節(jié)活動做好準備等等。如:兒歌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手指游戲可以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聽故事可以讓幼兒提高傾聽和專注力,民間游戲可以讓幼兒了解民間趣事,戶外活動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等。

這些間隙游戲潛移默化的滲入到了我們的一日生活當中,成為間隙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我們的一日活動更加有序豐富多彩,孩子們也不會出現混亂打鬧,發(fā)生不安全的事故,減少了消極等待的現象,讓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我們的一日活動大致有:晨間活動和晨間談話之間的間隙;早操活動和集體活動之間的間隙;集體活動和游戲活動之間的間隙;午飯前和午飯后,睡前活動間隙和睡后活動間隙;家長來園接幼兒時間段等等。

存在的現狀:

1、一日活動主要還是以集體活動為主,在沒有明確任務的間隙活動時,部分好動的幼兒趁機活動活動腿腳,這導致很多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2、幼兒多數時間都是在教師的目光注視下度過的,在間隙活動時,教師往往會做下一個活動的準備工作,自己緊繃的神經也會稍稍松懈,有些時候、有些孩子往往會脫離教師的視線。

3、教師對一日活動中的“間隙活動”重視不夠,認為這些時間本身就是很自由的。

4、作為幼兒,他們大多喜歡這樣的間隙,可以玩自己帶來的小玩具、和旁邊的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

反思:

幼兒園多數的安全事故也都發(fā)生在這些間隙時間段,那么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如何正確地組織間隙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但寬松的氛圍呢?

每時每刻提高警惕。教師作為半日活動直接負責人,對于班內的每一位幼兒都負有責任。幼兒的年齡小,都是完全無行為能力人,因此,從事這樣一份高風險的職業(yè)就必須每時每刻提高警惕,腦子里的安全弦絕對不能放松。在日常的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時也要引導幼兒掌握一些安全的技能技巧,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這時我們可以給幼兒在間隙活動時間可以和幼兒一起學習一些有關安全的兒歌,看一些有關安全的視頻,讓幼兒從中學習一些安全小知識,這樣間隙活動就自然度過,而且減少了不安全的事故發(fā)生。

集體制訂制度。和幼兒一起討論常規(guī)間隙活動的制度,確定規(guī)則,落實“小小檢查人員”、“學習好榜樣”,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相互監(jiān)督、提醒作用,持之以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幼兒表現好的行為及時鼓勵和肯定,樹立幼兒的自信心。這樣的集體管理制度可以較好地解決“幼兒脫離教師視線”的問題,幼兒有任何的不安全行為也能在第一時間為教師所知。

準備活動和游戲活動相結合?!皽蕚浠顒印薄鋵嵑芏嚅g隙活動都是下一個活動的準備活動時間,因此對準備活動內容的確定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的在間隙活動時間完成,減少了間隙活動任務的不明確性,同時也能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準備習慣。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這樣的準備活動教育是更加必需的,它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幼兒對學習的專注性,提升幼兒的學習生活自理能力。“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在很多間隙活動中,孩子們都在自由結伴做游戲。教師可以教給幼兒更多感興趣的游戲,讓孩子們在間隙活動有事可做,從而有效地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各項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反思我們的工作。在如今的保教工作中,我們一直提倡“反思”,但要真正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狀況,我們很多老師做得都是不夠的,大家在看到事物現象的同時很少去追究它的本質。在近幾年的教研活動中,研討活動已經成為一種較成功的活動形式為大家所接受。這類常規(guī)研討活動的開展也引導我們教師更好地去觀察我們的一日活動,反思各種教育現象?!伴g隙活動”的組織引導是我們保教工作中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它的提出希望能引發(fā)同行們更多的思考,讓我們用更睿智的目光看待我們的工作,更盡心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的工作,做好我們“間隙活動”的過度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愉快、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讓孩子的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關推薦

  • 教育隨筆:游戲的重要性 正如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所說:“兒童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生命中的大事,在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戲可以推動兒童認知的發(fā)展,使兒童自由地探索周圍的事物,促進...
    2021-06-16 閱讀全文
  • 幼兒教師隨筆:幼兒教育中游戲的重要性 今天有幸參加了骨干教師的第二次培訓,更高興的是了解了有名的山東利津第二實驗幼兒園,該所幼兒園的游戲觀念、理論以及做法都讓人嘆為觀止,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戲是...
    2021-06-10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綱要》中,都多次地提到了"游戲"兩個字,可見,游戲在幼兒園,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是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作為幼兒教師,通過這幾年的工作,也是對游戲兩個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2021-06-16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手指游戲對小班幼兒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于幼兒來說,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在做手指游戲活動時,大腦、眼、手同時協(xié)調運動與發(fā)展,對視覺、聽覺、觸覺、語言等功能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
    2021-05-03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美術活動對幼兒的重要性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后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并不多。但是,許多醫(yī)生、科學家、建...
    2021-07-07 閱讀全文

正如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所說:“兒童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生命中的大事,在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戲可以推動兒童認知的發(fā)展,使兒童自由地探索周圍的事物,促進...

2021-06-16 閱讀全文

今天有幸參加了骨干教師的第二次培訓,更高興的是了解了有名的山東利津第二實驗幼兒園,該所幼兒園的游戲觀念、理論以及做法都讓人嘆為觀止,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戲是...

2021-06-10 閱讀全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綱要》中,都多次地提到了"游戲"兩個字,可見,游戲在幼兒園,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是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作為幼兒教師,通過這幾年的工作,也是對游戲兩個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2021-06-16 閱讀全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于幼兒來說,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在做手指游戲活動時,大腦、眼、手同時協(xié)調運動與發(fā)展,對視覺、聽覺、觸覺、語言等功能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

2021-05-03 閱讀全文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后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并不多。但是,許多醫(yī)生、科學家、建...

2021-07-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