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小麥》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幼兒園中班數教案 中班數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小麥》適用于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生活中的小麥》教案吧。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糧食。

區(qū)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

2、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3、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

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

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

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薄拔沂秋灨桑躯湢敔數暮⒆?。”

三、聯(lián)想活動: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jié)約糧食的認識。

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幼兒百科: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qū),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麥》


【活動目標】

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小麥、種植園、小鋤頭、小鏟子、灑水壺等。

【活動建議】

種植適合月份:11月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幼兒自由觀察,了解小麥的外形及特征。

師:小朋友多見過小麥嗎?它長的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2、提出種植任務:種小麥。討論:怎樣種?

3、幼兒種小麥:松土用小鋤頭、小鏟子把大塊的土弄碎,將小麥撒到土里,用小鏟子敲幾下泥土,整平土地。澆水將周圍的土淋濕。

4、記錄種植時間,并每周定期為小麥澆水,記錄觀察到的小麥生長狀況,將情況記錄在小麥生長日記中。小麥生長日記每頁記錄內容包括日期、天氣、小麥生長狀況等基本情況(配圖)。

5、一個生長周期后,引導幼兒整理、裝訂“小麥生長日記”,做成一本自己的“書”(附幼兒進行小麥種植步驟活動照片,及幼兒做成的一本小麥生長日記書)。

形式:個別操作。

評價:正確種植小麥持之以恒照料小麥完成一個生長周期。

幼兒百科: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qū),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生活中的小麥(中班社會教案)


前言: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通過兒歌讓本次社會教案深刻進入幼兒頭腦,教育幼兒從小愛惜糧食。

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糧食。

難點:區(qū)分出各種麥制品。

準備: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麥??赡コ擅娣?;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薄拔沂秋灨?,是麥爺爺的孩子?!?/p>

三.聯(lián)想活動: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五.延伸活動: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jié)約糧食的認識。

相關優(yōu)秀教案推薦

認識小麥

目標: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材料:小麥、種植園、小鋤頭、小鏟子、灑水壺等。

建議:

種植適合月份:11月份

(1)出示小麥,幼兒自由觀察,了解小麥的外形及特征。

師:小朋友多見過小麥嗎?它長的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2)提出種植任務:種小麥。討論:怎樣種?

(3)幼兒種小麥:松土用小鋤頭、小鏟子把大塊的土弄碎,將小麥撒到土里,用小鏟子敲幾下泥土,整平土地。澆水將周圍的土淋濕。

(4)記錄種植時間,并每周定期為小麥澆水,記錄觀察到的小麥生長狀況,將情況記錄在小麥生長日記中。小麥生長日記每頁記錄內容包括日期、天氣、小麥生長狀況等基本情況(配圖)。

(5)一個生長周期后,引導幼兒整理、裝訂“小麥生長日記”,做成一本自己的“書”(附幼兒進行小麥種植步驟活動照片,及幼兒做成的一本小麥生長日記書)。

形式:個別操作。

評價:正確種植小麥持之以恒照料小麥完成一個生長周期。

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幼兒園教案咨詢。

幼兒園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


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快樂,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水稻和小麥》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

2、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快樂。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的圖片、PPT、

2、研缽人手一份、麥子和稻子的實物。

3、稻子和麥子的觀察比較統(tǒng)計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歡快出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麥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zhèn)€游戲——找不同,你們愿意和我們一起玩嗎?

二、出示PPT,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進行集體記錄。

1、觀察圖片:大家看大屏幕!這是我們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細看一看,找找我們倆有什么不同。

2、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對比找出水稻和小麥的不同。

(1)引導幼兒觀察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站的姿勢一樣嗎?(水稻彎彎的;小麥直直的)它們身上還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小麥上面長著長長的、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

(2)比較果實生長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們的果實是怎么排隊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緊挨在一起的,小麥是一對一對地并排站著的。)

(3)小結:小朋友真厲害,從照片中一下就發(fā)現我們倆站的姿勢不一樣、果實排隊也不一樣。

三、實物投影稻子和麥子實物,幼兒再次觀察探究并進行記錄。

1、出示實物投影:這是水稻哥哥的果實——稻子,這是小麥弟弟的果實——麥子!稻子和麥子顏色相同嗎?(發(fā)現稻子是金黃色的,麥子是土黃色的)

2、出示貼有標記的實物,鼓勵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較兩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幾粒稻子和麥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較一下感覺一樣嗎?

(2)看一看: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湊近看一看,它們的身體長的一樣嗎?

(3)交流:誰來說說稻子、麥子摸上去的感覺一樣嗎?它們的身體一樣嗎?

(4)小結: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稻子摸上去有點毛毛的、很粗糙,麥子摸起來光光的;稻子兩頭尖尖,麥子有點橢圓、肚皮上還有一條小裂縫,那是它摔傷留下的傷疤。

四、操作活動:運用研缽探索稻子去殼后的變化。

1、師:老師有個新發(fā)現!稻子身上還裹著一層外殼呢,你們猜猜,稻子去殼后會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2、師:老師這里準備了去殼工具——研缽,小朋友放幾粒稻子在研缽里,捶一錘、搗一搗,看看去了殼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樣。

3、幼兒進行稻子去殼的操作,教師注意指導孩子的方法,及時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操作的變化。

(1)交流:誰來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發(fā)現?

(2)小結:原來稻子去殼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還把大米搗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遷移生活經驗,了解稻子和麥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網絡圖)

1、師:誰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出示圖片:米飯、白粥、蒸飯)米粉可以做什么?(出示圖片:團子、水糕、年糕)

2、師: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師這里還有麥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們也來認識一下!(出示圖片:面包、面條、燒餅、油條)

3、小結:今天我們和水稻哥哥、小麥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戲,知道了它們有那么多不一樣的特征,還知道它們可以做出許多不同地、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食物,除了圖片中的這些食物生活中還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點,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哦!

六、活動結束

師:水稻哥哥、小麥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開心!想要和你們再玩一個找不同的游戲,走!咱們一起去換個地玩吧!

幼兒百科: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水稻原產于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麥的一生》及教學反思


中班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的密切關系,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小麥的一生》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難點分析

1、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糧食。

2、難點:區(qū)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照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稈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引入

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嗨,小朋友們好!我是“豐收號”列車的列車長,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你們愿意去嗎?(孩子們馬上歡呼雀躍,有的迫不及待的從小椅子上站了起來,有的馬上跑過來拉著我的衣角……)教師當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來到了野。(情境設置:一副大的圖畫上呈現一片豐收的麥田情境)

[評:活動一開始,教師就給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使他們快樂的情緒得到宣泄,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這樣幼兒才能在以下的活動中快樂地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出示實物,介紹小麥

1、師:看看你們的腳下,還真的有小麥呢!快把它拿起來看看吧?。ê⒆觽兗雀吲d又好奇的把小麥拿在小手里。)

2、師提問:你發(fā)現什么了嗎?

幼兒1:它是黃顏色的!

幼兒2:麥穗刺在手指上很疼!

……

3、教師拿著小麥講解它的外行特征和組成部分:這是麥子的根;這是它的莖,又叫麥秸,空心的,而且有節(jié),摸起來很光滑;這個是葉子,窄長的,莖的頂端長者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成熟的時候才是黃色的。小朋友們來看看小麥的成長過程吧!

4、教師播放自制的課件:小麥從播種的豐收的整個生長過程

師:秋天的時候,農民伯伯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天來了,大雪給麥苗蓋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且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果;夏天到了,麥子慢慢由綠變黃,成熟之后,農民伯伯就可以收割麥子了!

[評: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化無形為有形,化靜為動,給幼兒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情景,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加深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三、律動《我是一粒小麥種》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在《苗嶺的早晨》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麥種的成長過程。

[評:在幼兒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的過程時,我能注重幼兒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我沒有簡單地把一些動作直接教給幼兒,指揮幼兒要這樣做,那樣做。而是把自主權還給了孩子,引導孩子自主創(chuàng)編與情節(jié)相配的動作,并且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象的動作,優(yōu)美的音樂,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致,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整體發(fā)展,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知識。]

四、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教師:農民伯伯收下的麥子都去了哪里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

2、帶領幼兒認識各種麥制品,如:饅頭、面條、方便面、餃子、蛋糕、餅干、煎餅等等。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五、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1、教師帶上頭飾當麥爺爺,一部分小朋友當面制品,比如:面條、饅頭、面包、餅干、蛋糕、煎餅等等,一部分小朋友當其他制品,比如:豆腐、大米等等。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舉手說:“我是XX,我是您的孩子。”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麥爺爺,找自己的孩子。

[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喜愛的老爺爺角色,讓幼兒在游戲中說一說、演一演,這種游戲化的情景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在這些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觀察者,孩子們一直處于積極愉快的參與狀態(tài)中,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興趣盎然。]

六、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認識小麥時,先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幼兒百科: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qū),中國是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相關推薦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麥》 【活動目標】 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小麥、種植園、小...
    2020-11-13 閱讀全文
  • 生活中的小麥(中班社會教案) 前言: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通過兒歌讓本次社會教案深刻進入幼兒頭腦,教育幼兒從小愛惜...
    2019-12-1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 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快樂,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
    2021-04-0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麥的一生》及教學反思 中班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的密切關系,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快來看看...
    2021-04-1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稻子和麥子教案 中班主題活動稻子和麥子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通過觀察能區(qū)分稻子和麥子的不同,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稻子和麥子...
    2021-05-1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小麥、種植園、小...

2020-11-13 閱讀全文

前言: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通過兒歌讓本次社會教案深刻進入幼兒頭腦,教育幼兒從小愛惜...

2019-12-13 閱讀全文

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快樂,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

2021-04-08 閱讀全文

中班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yǎng)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的密切關系,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快來看看...

2021-04-10 閱讀全文

中班主題活動稻子和麥子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通過觀察能區(qū)分稻子和麥子的不同,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稻子和麥子...

2021-05-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