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隨筆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教育隨筆: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
自從升入大班,每班的老師都覺得教室里的孩子特別興奮。特別是午睡時,孩子們邊脫衣服,邊津津樂道地談論著自己的話題。他們一會兒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說說笑笑,一會兒告狀聲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亂。我走進去,問他們:"在干什么呢?"小寶說:"我們在數男、女小朋友誰來得多。"我來了興趣,那誰上來得多啊,大家都湊過來,;"加上老師女小朋友多。"我和他們聊了一會,覺得時間有點長,;"好了,開始躺下睡覺。"可是小朋友還是有討論聲,小朋友一邊上床他們一邊數數,我就又說了一遍,好了安靜,今天就到這里了??墒?,不論老師怎么教育引導,都不管用。于是,我開始認真地反思,尋擾著原因。結果我發(fā)現,小朋友沒有自己的時間,我們上午上課,然后小便,洗手,吃飯、睡覺。一連串的環(huán)節(jié),午睡是孩子們統(tǒng)一的活動。在孩子們看來,一但睡著了就失去了說話的自由,那還不趁著脫衣服的時候痛快地說一會兒話,找點自己想做的事。
為了讓孩子們在睡覺前有說話的機會,我在吃飯前十分鐘,給了小朋友自己的時間,;"你現在可以自己交談,和小朋友聊聊天,數數今天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各來多少位,午睡的時候就不用數了,因為你數完了還是沒用的,因為誰來得多就是誰最多,我讓中午數數的小寶起來數,然后給他們自由的時間,看著他們滿臉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滿足了孩子呢。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給孩子,我想孩子一定會配合老師的工作的。
看著孩子熟睡的小臉蛋,有的還帶著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時間、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孩子的進步需要時間
教育隨筆:孩子的進步需要時間
一天在做小實驗的時候,我意外的發(fā)現爍爍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爍爍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進步這么大。"爍爍高興得看看我。
在后來得一段時間里,我發(fā)現每次做操作他都能自己完成了。每次學新課都能掌握的不錯。爍爍以前非常活潑,每次上課都坐不住,精神很散,更是不能回答問題,每次操作都是給他進行單獨指導。這個學期他真是意外的進步非常大,好像他的進步就在這一剎那。不但上課能開口讀書,操作還非常好,而且都能在上課的時候主動積極的舉起手,并且回答的還不錯。每次學完新課都能回家讀給家人聽,家人都對他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
爍爍的進步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他的改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得了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我們要耐心的等待。
教育隨筆: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是個活潑的小女孩,總是圍著我和我說這說那,可以說無話不說無話不談,和我也沒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她變了,變得沉默了,我叫她時,她總是用一種怪異的眼光看我,也不說話只是用搖頭和點頭來回答我的問題,上課也變得不積極了,一開始我沒大在意??蛇@天早上,她媽媽給我打來電話說,李**在家不起床了,哭著說不上幼兒園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李**這幾天的變化沒那么簡單,于是我就回想,到底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呢?突然我記得有天中午,我在整理衛(wèi)生時,李**和另一個小朋友幫我做值日,她高興的跑到我跟前興致勃勃的和我說了很多事情,由于我當時心情不是很好,只是“嗯”“啊”的應付她,沒和以前一樣和她聊天,從那以后,她就變得沉默了,想到這里我有點內疚,真不應該敷衍她,決定向她道歉。等她到園后第一時間把她叫到辦公室,跟她溝通并說老師做的不好,請原諒等之類的話,我發(fā)現她的心結慢慢打開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臉。
經過這件事我進行了自我檢討,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作為老師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然不知不覺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
教育隨筆:好孩子需要鼓勵
記得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不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她時她就會緊張,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因此語言表達、音樂表現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發(fā)展的要慢一些。
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很心疼、糾結。是什么造成了現在的她,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她新的教育,新的起點。于是,我開始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她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她鼓勵,給她贊美,給她機會和希望。當我們發(fā)現她在繪畫和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她,并讓她做示范。有一次體育活動投擲沙包,很多孩子都不能準確的掌握正確的投擲姿勢,只有她姿勢準確,投擲的又遠,于是我請她當小老師,給孩子們做示范,起初她還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當在我的鼓勵下投出第一次,孩子們給她歡呼時,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當她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她的頭,給她一個贊許的微笑;當她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她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貼紙……在這些不斷的贊許、鼓勵下,她漸漸大方起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夸獎就能改變的。慢慢的她能夠勇敢的在老師和全班孩子面前復述學過的故事,也能夠在小組表演唱歌的時候,勇敢的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畏畏縮縮不敢演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倍覀兘o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夸夸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教育隨筆:孩子需要多表揚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夸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剛工作的兩年里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美國有人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能,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學習方式的差異是由其優(yōu)勢智能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剛接手我們班級時,我和搭班老師都很快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男孩子不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他時他的全身就會緊張,特別是在學習新操的時候,老師糾正他的動作時他的身體硬到掰到掰不動的地步;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美術、音樂、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兒發(fā)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們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現在的他,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他新的教育,新的起點。于是,我們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他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給他贊美,給他希望。
當我們發(fā)現他在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他,并讓他做示范。當他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他的頭,給他一個贊許的微笑;當他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他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粘紙在這些不同的贊許、鼓勵下,他漸漸大方起來,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夸獎就能改變的。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夸夸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教育隨筆: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教育隨筆: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引導,但更多的則是需要大人放手,讓孩子自己經過摸爬滾打,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我們小班的堯堯長得真可愛,一雙大大的眼睛,一笑起來就露出兩個小酒窩,他特別害羞,老師一叫他的名字,他總會歪著頭笑咪咪地看著我,來園時,媽媽叫他打招呼,就害羞地低下了頭;說什么也不愿意開口,最喜歡躲在媽媽的背后,抱著媽媽的大腿偷偷地笑。午餐時,他總是吃得很專心,不讓一粒飯粒掉下來,也不和別人說話,一吃完,他就會不聲不響地把空碗笑著拿到我的面前,我說你真棒,給他貼上一個五角星,他就歪著頭,格格的自己不停的笑。在戶外拓展廣場搭積木時,小朋友都積極大膽地自己拿積木和其他的材料大膽地建構,但堯堯卻縮手縮腳地抱著幾塊積木站在原地想搭又不想搭,從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堯堯是個很膽小的孩子。
通過孩子平時學習生活的狀態(tài),我覺得可能是和孩子所在家庭的教育有關,于是,在一次家長會的時候,我和孩子媽媽進行了一番交流。在與媽媽的交流中了解到,堯堯在家時大人對他照顧的太周到,家里雖然有個哥哥,但從來不放心讓他和哥哥一起玩,在搭積木時,也總是不放手,要他把東西別弄亂,以致玩時也不敢亂弄;雖然是鄉(xiāng)下,但大人總是不讓堯堯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有一個院子,就只許他一個人在院子里玩,完全與外界隔絕了關系;媽媽說他的這種不合群的性格與他們家的教育方式有關,就是不會放手,總是怕這怕那,一會兒怕他弄臟,一會兒怕他弄壞東西,一會兒怕他受傷。
因此,我覺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光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堯堯在學校雖然動作慢,但是他還是能夠完成,可到了家里他就有了依賴性,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他自己大膽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毒V要》中指出:“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立、自理的嘗試?!比魏我粋€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后,做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贊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學會和同伴交往,大膽地表現自己,一定會更有利于孩子將來的成長。
教育隨筆:留點空間給孩子
馬上要吃午飯了,孩子們開始走進盥洗室洗手,陸陸續(xù)續(xù)差不多都要洗完的時候,聽到了一個孩子的聲音:毛巾呢,毛巾怎么都沒有了?我一看,原來新毛巾還沒掛上去,轉念一想應該讓他們自己把毛巾找出來掛到自己的名字下面。于是我說:“昨天下午毛巾們和高老師說了幾句悄悄話,它們說今天要和小朋友們捉迷藏,現在它就在盥洗室里,哪位小朋友先找到了它們,就可以第一個把它掛到自己的毛巾架上。”我的話剛說完孩子們便四下里行動起來,有的甚至著急的走出了盥洗室,在老師的再次提示下又回來繼續(xù)找,不多會兒,有孩子發(fā)現了壁櫥架上的黃盒子,馬上指著說:“是不是在那里?”我故意拿出錯的給他看,孩子一看不是說:“快找吧,它是不是被別人拿走了。”又有孩子提議查看壁櫥和壁柜有沒有。幾番周折之后再次有人提出壁架上的兩個黃盒子:“會不會在那里?”我拿下正確的一個放在矮架上,里面是干凈的毛巾,孩子們高興極了,每個人用最快的速度掛上了自己的毛巾,有的孩子還吐了口長氣,可能感覺好不容易吧,五分鐘之后,我們非常高興地走出了盥洗室準備吃早餐。
以后應該這樣,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交給他們自己去完成,給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給孩子創(chuàng)設能力發(fā)展的空間。
教育隨筆:留給孩子發(fā)揮的空間
教育隨筆:留給孩子發(fā)揮的空間
音樂活動是幼兒十分喜愛的課程之一,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們用美妙的歌聲,以及歡快的舞蹈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音樂律動,都是教師自己的所感轉化為動作直接傳給孩子。久而久之音樂就成為了動作的背景,在無形中使得幼兒喪失了自己感受音樂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動作的權利。把原本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變成了記憶動作和強化動作的訓練,幼兒又怎樣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音樂,每次我彈起琴來他們都會跟著音樂手舞足蹈的,有時候一邊唱歌,就會自己一邊做動作。一次,我要上一節(jié)音樂課《春天在哪里》,根據歌詞,孩子們能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動作應該如何做。為了能讓孩子根據音樂形象、旋律的特點音色變化來創(chuàng)編動作,我用引導的方法讓幼兒根據歌曲中的歌詞表現出來,將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孩子就很快能記住了。之后“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也是讓幼兒用一句歌詞的指示表演出來。
這樣一節(jié)音樂活動幼兒就不要教師教他們任何動作就已經順利上完,孩子們更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的情緒,比起往日教他們做動作,做了半天還記不住,這個方法則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認為應多給幼兒發(fā)揮想象的機會,讓幼兒自己來感受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這樣便能使幼兒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僅僅是音樂,在其他的方面也應如此。希望孩子們都能在這片想象的天空中插上美麗的翅膀自由的飛翔。
教育隨筆:給孩子一些自由創(chuàng)造的空間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玩跳繩,幾個孩子的行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旁邊靜靜的觀察著他們,有一個孩子帶兩個小朋友跳,這本身就增加了跳繩的難度,平時都是一帶一,現在變成了一帶二。我在旁邊看了一會,一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何不趁此機會鍛煉一下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呢?于是我組織起跳繩的孩子說:“老師想看看你們是怎么玩跳繩的,有什么新玩法,要跟別人玩的不一樣哦!看誰的玩法多?!焙⒆觽兊姆e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孩子們邊說邊做給我看:可以一人跳,可以兩人跳,可以三人跳,也可以很多人跳;還可以向前輪跳,向后輪跳;雙腳跳,單腳跳……
接下來,我便讓大家把自己沒玩過的方法再試著玩一玩。這時候孩子們興趣更濃了,玩的更熱鬧也更開心了。這時王雪瑩小朋友高興的說:“還可以用繩跳舞呢。”說著便跳了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啟發(fā)孩子們嘗試創(chuàng)編花樣玩繩。我放上音樂,孩子們跟隨音樂再一次自由的進行嘗試,三三兩兩一組,各顯神通,活動達到了高潮。
最后在我的幫助下,選出編排的合適的動作,根據動作的特點把它們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節(jié)奏感強,適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花樣跳繩舞。孩子們做著自己編排的繩舞,可開心、可認真了。
通過這次的自由創(chuàng)造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應多給幼兒提供嘗試的機會,通過調動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啟孩子們的智慧之門。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而且也使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