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垃圾桶里的餅干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垃圾桶里的餅干
今天吃過下午加點后,有個孩子過來對我說:“老師,垃圾桶里有一塊餅干,不知道是誰偷偷扔掉的?!薄鞍。慷嗫上а??這是誰扔的?”我連著大聲問了孩子們?nèi)?,孩子們瞪著眼睛看著我,活動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孩子們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太粗暴了,我立刻語氣緩和的說:“是誰扔了這塊餅干?”孩子們還是沒有作聲的,誰也不敢承認。
放學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續(xù)被家長接走了,但扔餅干的事卻一直記在我的心里,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說明孩子有顧慮,這件事應當從正面積極引導,并且要在全體孩子面前解決,不解決的話以后類似的事情會一直發(fā)生。
第二天,我準備了一些有關餅干制作的資料,讓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及圖片了解餅干的制作過程,感知工人們的辛苦,接下來我又趁熱打鐵的開展了一節(jié)手工制作活動,我用太空泥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餅干,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我還借著課堂的余熱表揚了朵朵和悅悅,她倆過去連一塊餅干都吃不下,現(xiàn)在不光吃得多了,身體也壯了,個子也高了。孩子們笑著看著他們倆,我又反問道:“為什么她們現(xiàn)在比過去吃得多了?”孩子們紛紛說:“他們從前不愛活動,不愛玩球,不愛跳繩,不愛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東西。”我說:“對了,人的飯量會隨著活動而增減,活動多了,自然就餓的快一些,中午吃得過多或過飽,下午吃點量也會相對減少,不想吃了?!边@時晨陽著我的話自豪的說:“我就是這樣,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覺得有點飽,下午吃點時我就不想吃餅干了?!蔽艺f:“對呀,晨陽和老師說的一樣,我們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時應該怎么辦?”孩子們都說:“告訴老師少給點,就要一個或半個餅干。”“告訴老師吃不了啦?!蔽曳Q贊他們真聰明,說得對。
這時晨陽反而不出聲了,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看看這個,聽聽那個,臉上的表情讓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塊餅干多半是他扔的。我及時說,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塊餅干,不知道是誰不小心掉進去的?晨陽趕緊說:“老師,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餅干了?!边@時我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并告訴他們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心平氣和地對幼兒進行說服教育,而不應該怒氣沖天大聲訓斥,應當多從正面積極引導,讓孩子明白道理,這樣比點名批評會更加有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新的游戲——小公園里的“垃圾桶”
作者:費萍 最近,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設了新的游戲——“小公園”,吸引了很多孩子。當我們在滿足孩子游戲心理愿望的同時,如果在游戲中適切地加入、隱含性地融入一些操作性、認知的材料和學習內(nèi)容,是符合小班孩子下學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的。小公園里,孩子們把自己做的小燈籠掛在公園的小樹枝上、把自己做的新年小禮物禮展示在小公園的門口展示臺、最吸引人去的地方是小公園的“聰明游戲”,里面的折折、剪剪、拼拼、還有比賽包糖果的游戲……真有趣!可也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瞧,今天的小公園里:張懿鳴在掛小燈籠,他給小燈籠圖上漂亮的顏色,粘一粘,掛在墻上的小樹枝上,真美呀!可是,蠟筆卻滾了一地,弄得地毯上可臟啦……楊清用彩泥搓了圓圓的、長長的、方方的糖果,把香香的糖果包在白色透明的糖紙里,五顏六色的好漂亮呀!她用了很多顏色的彩泥,也包壞了很多糖紙,都把它們丟在一邊好亂……瑤瑤和航航一直在“聰明游戲場”,各種動腦筋的拼圖游戲、智力游戲使他們很投入,每一種玩法都愿意嘗試玩一玩、比一比,當他們成功了,會高興地為同伴和自己鼓掌拍手,可是卻把游戲玩具弄得滿地都是……音樂響起,在游戲收拾整理時,小公園的狀況可糟了,大家都覺得:雖然小公園的樹上很美,雖然糖果很漂亮,可是小公園里太亂了,大家不由說:“哇,真亂,象垃圾桶!”后來,四個孩子化了蠻長時間才把小公園整理干凈。
看著整理后的小公園,我引發(fā)孩子思考三個問題:
一:為什么今天美麗的小公園會變成“垃圾桶”?
二:在小公園的里玩得時候,怎么保護小公園里的整潔干凈?
三:小公園里還需要什么?
孩子的想法很多,很快解決了這些問題:
幼1:如果不把游戲時用的垃圾紙霄丟進垃圾桶,小公園里就會很臟。
幼2:在小公園里玩,要把玩好的玩具先擺放好,在玩別的。(老師小結(jié):學習一邊玩一邊整理)
幼3:公園里都有垃圾箱的,我們也在小公園里放個漂亮的垃圾箱,我們?nèi)永头奖憷玻?/p>
老師和幼兒共同商量:我們自己做一個,或找一個美觀合適的容器來做小公園的垃圾箱,這樣既能整理垃圾,又能美觀小公園。最后,孩子們找到一個有卡通圖案的藍色塑料筐作小公園的垃圾桶,小公園因此看上去更美了!第二天游戲中,小朋友有了這個美麗垃圾桶的幫忙,可方便多了,漂亮的小公園變得更加整潔。通過這兩天對小公園“干凈程度”的對比,孩子們不難得出一個結(jié)論:“小公園”的垃圾桶是少不了的。通過這件事,也懂得了生活中,垃圾桶帶給我們很多方便。
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游戲環(huán)境和材料都是新的,吸引著孩子投入活動的同時,可能會忽視對孩子生活行為方面的關注。而孩子的游戲行為也不斷地改變著,游戲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是老師無法預料的。但我想,讓孩子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情,懂得整理玩具、保持環(huán)境整潔的方法、讓孩子明辨是非,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我們在游戲培養(yǎng)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我引發(fā)孩子討論,鼓勵孩子用合理的方法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果然得到了孩子們很好的回應。
一個小小的垃圾桶,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通過讓孩子動腦、共同商量解決游戲中的問題,既發(fā)揮了孩子的主動性,又幫助孩子拾得了生活經(jīng)驗。所以,針對游戲中發(fā)生的問題,游戲后老師的引導、孩子的思考討論都能增強孩子的游戲經(jīng)驗,拓展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隨筆:翻過來的餅干
教育隨筆:翻過來的餅干
上午點心時間,小組長剛將餅干盤子放到桌上,一組的六個孩子一咕嚕伸出手來開始搶餅干。搶到喜歡的面帶微笑,沒搶到的耷拉著臉,還一個勁地告狀:“老師,×××搶我的餅干!”“老師,這是我先拿到的!”“老師,這本來就是我的……”
一樣的餅干,為什么大家都要去搶呢?仔細一看,餅干上有不同的動物圖案——跳跳虎、跳跳兔、小熊維尼……哦,原來是小動物惹的禍啊!
為了平息“搶餅干大戰(zhàn)”,我們?nèi)焕蠋煻啻握Z重心長地對孩子們進行啟發(fā)引導,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也嘗試使用了輪流、合作等方式,可是效果都不佳,爭搶問題有增無減。于是乎,我們改用科學熏陶法:“不管什么圖案的餅干,吃到肚子里都會消化,最后變成大便,所以搶來搶去毫無意義。”孩子們聽后,一臉的詫異,依然一見到餅干就爭搶。
無奈,我們?nèi)焕蠋熇^續(xù)商量對策,在園部提供的餅干不變的情況下,難道真的就沒有好辦法可以讓孩子們的爭搶問題有所好轉(zhuǎn)嗎?正在苦思冥想之際,大班的一個老師介紹了她的做法——孩子們不是喜歡搶餅干嗎,那是因為他看得見盤里的餅干是什么圖案。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將餅干翻個身,將有圖案的一面藏在底下,當孩子拿餅干時,翻到哪塊就是哪塊,當然,拿到不喜歡的也不可以再去翻其他的餅干。
心動不如行動,我們隨即將這一做法在班內(nèi)進行了推廣。雖然只是簡單地將餅干翻了個身,可效果卻是出奇的好。每次吃餅干,孩子們就像在玩游戲,認真遵守著我們約定好的游戲規(guī)則。大家?guī)е闷嫒シ灨?,不管是喜歡或者不喜歡都能欣然接受,臉上少了沒搶到心儀圖案的落寞,取而代之的是游戲時的其樂融融。
通過這次搶餅干事件,我深深地體會到,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這樣,不管你是多么的苦口婆心或循循善誘,他們依然會我行我素,但只要一個小小的游戲化的改變,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為人師者,一定要做一個智者,善于捕捉孩子的特點,善于創(chuàng)新改變。
教育隨筆:一塊小餅干的魔力
今天是假期回來后的第一天,剛走到班級門口,就看到了我們班的萌娃拓拓在嚎啕大哭,在我還一頭霧水的時候,得知原來是覺得假期太少了,還沒玩夠,甩賴皮想要回家呢,拓拓奶奶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不管拓拓如何無理取鬧,他自然是不會答應,況且媽媽也說了明天可以考慮一下,但今天奶奶既然已經(jīng)送到了幼兒園,斷不會有再把拓拓接回家的道理,聽到奶奶和爸爸說必須要上學,拓拓不愿干了,直接躺在地上哭,感覺原有的一點點小小的希望就這樣破滅了,誰拉都不愿意起來,奶奶和爸爸在這里,小朋友總覺得還有個靠山,硬是耍賴皮,無奈只能讓家長先離開,等著老師慢慢和拓拓溝通,詢問了一番之后得知,小朋友還是想在家里玩,覺得舒服,不想起床,不想來上學,后面跟拓拓商量給他一個小餅干,結(jié)果他就再也不哭不鬧了,也愿意來幼兒園了,其實小朋友的世界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多多關注小朋友的情緒,密切關注有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要觀察幼兒的情緒?
第一,“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是《綱要》在總則里就提到的基本要求。而快樂是一種情感體驗,它是通過幼兒的愉快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
第二,《綱要》體現(xiàn)的“終身發(fā)展”目標,都將幼兒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放在了首位。它們是:健康領域——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語言領域——樂意與人交談;社會領域——樂意與人交往,愛父母長輩、老師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科學領域——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藝術領域——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
第三,《綱要》提出的幼兒園“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等都能夠通過兒童的情緒折射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情緒是教師行為的“寒暑表”,它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等深層次的東西。
中班教師隨筆:風能吹走垃圾
今天我上課,活動的內(nèi)容是“風的秘密”。課的開始部分,我?guī)ьI孩子們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孩子們在摸一摸、抓一抓、試一試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風是看不見、摸不著、能感覺到的,看到孩子們那么專心的投入到活動中,我講的更有興致了。
課的結(jié)束部分,我提出了問題“小朋友,誰能告訴我,風有什么好處?”問題一提出,孩子們就議論紛紛:“老師,風能把風箏送上天?!薄袄蠋?,風能吹干衣服?!薄帮L還能幫助植物生長、風還能吹動船帆,使船跑的更快------”王瑜小朋友的手舉的最高,我便讓她來回答“老師,風能把垃圾吹走。”我的腦子在加速轉(zhuǎn)動,王瑜這個答案的確是正確的,很有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垃圾被風吹到另一個地方還是垃圾呀?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來處理。我趕緊說道:孩子們,剛才王瑜小朋友的答案,恰好又給老師和小朋友提出了問題:“垃圾如果被風吹走,無論吹到哪里還是一堆垃圾,小朋友想想應該怎么辦?”又是各種各樣的答案,但是有一個答案得到了孩子們的一直認可;那就是——隨手把垃圾揀起來,放進垃圾箱里。
我覺著這一問題雖然不是本次活動的目的,但是有必要讓孩子們知道,垃圾不要等著被風吹走,要自己動手揀起來放進垃圾箱里,做個環(huán)保的好孩子。這節(jié)課教學效果很好,因為孩子們不但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獲得了關于風以外的更多的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垃圾箱外的鉛筆屑
1、垃圾箱外的鉛筆屑
每天活動室內(nèi)的地面都是干干凈凈的,這是我多年養(yǎng)成的工作習慣。每天孩子離園后,我們老師都會把活動室地面拖一拖,打掃干凈,可以說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今天入園后,等我接待完孩子回到活動室,巡視一遍,(這也是養(yǎng)成的職業(yè)?。┛纯春⒆尤雸@情況,順便檢查一下衛(wèi)生,當我走到到垃圾箱旁的時候,周圍都是鉛筆屑,我納悶了,我出去接到孩子的時候,還干干凈凈的,就這一會,是誰干的。我就問孩子:“孩子們,你們誰卷鉛筆了?怎么都把鉛筆屑弄到垃圾箱外面了,看多臟”。孩子們抬頭看看我,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老師,不是我,我沒卷鉛筆”,“我出去玩了,沒在活動室,也不是我?!焙⒆記]有一個承認的,也沒發(fā)現(xiàn)誰卷過鉛筆。見此情景,我對孩子孩子們說:“沒關系,老師知道,這個卷鉛筆的小朋友也不是故意弄到地上的,老師相信他會撿拾干凈,下次也會注意的,他肯定也是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
事后,我發(fā)現(xiàn),玉婷小朋友悄悄把鉛筆屑撿拾到垃圾箱。當然沒有小朋友看見,我也為孩子保守了秘密。我想,孩子以后會記住這次的事情,再也不會發(fā)生類似的事。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事情,比強制要好的多。
2、韶涵剪頭發(fā)了
下午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孩子每人三張彩紙,剪貼彩練,制作活動開始了,能力強的的孩子在老師示范完后,很快動起手來,制作的又快又認真。可有些能力差點的孩子,就要靠老師一次一次的指導幫助。正當我在指導個別小朋友的時候,悅心組的孩子喊了起來:“老師,老師,韶涵剪頭發(fā)了?!币宦牶⒆舆@么說,連忙走過去,一看,韶涵用小剪刀自己已把額前的頭發(fā)剪了一剪刀。孩子用驚恐地眼神看著我。我俯下身,摸著孩子的頭,輕輕說:“韶涵,怎么用小剪刀剪頭發(fā)呢?,老師說過,不能用小剪刀亂剪,這樣是很危險的?!毙〖一锸箘诺牡狞c點頭,支支吾吾不知說什么好。這是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作品已經(jīng)完成,我想到孩子沒事干,可不拿著小剪刀亂剪嗎,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面對這次剪頭發(fā)事件,使我深深得到啟示,孩子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有些孩子的能力強,在活動中動作快,而我們往往只注重了哪些能力差的孩子,而忽視了強的孩子無事可干,易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以后無論什么活動對那些能力強的孩子,多備材料,可讓他們多制作幾個,就不會發(fā)生意外事件。
,內(nèi)容比較復雜,孩子一下還掌握不了其中的竅門,一下子被難住了。我蹲下來,摸著孩子的頭,對她說:“寶貝,別著急,讓老師和你一塊來看看,我們一起把它拿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你一定能行的,好嗎?”孩子看看我,使勁的的點了點頭。我和孩子首先認真觀察了拼圖上都是些什么圖,然后又引導孩子觀察每塊拼圖的形狀,掌握拼圖的規(guī)律,在我的引導幫助下,孩子漸漸安靜下來,按我說的,進行拼圖,不長時間孩子就掌握了其中的規(guī)律,能夠很快把圖拼接起來。孩子高興地歡呼起來:“快看,我拼完了,我會拼圖了”。孩子還不好意思看看我,我朝她豎起了大拇指。孩子開心的笑了。
小班的孩子,觀察能力和耐心還不夠,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培養(yǎng),才能在遇到事情時候才會用心、耐心的去學習,去完成,孩子們的良好習慣才能逐步形成。
教育隨筆:農(nóng)田里的快樂
教育隨筆:農(nóng)田里的快樂
又到了秋收時節(jié)了,農(nóng)民都在田間干些什么呢?田里現(xiàn)在都長著什么呢?收了嗎?小朋友們都熟悉嗎?孩子們感興趣嗎?……帶著這樣的活動目標,我們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精心策劃和組織了一次參觀田園的活動,這也是第一次將小班的孩子們帶出幼兒園,來到鄰近的農(nóng)田邊進行參觀,一路上孩子們邊走邊問,興致很濃。
剛走到水渠邊,孩子們就歡呼雀躍的跑進農(nóng)田,摸摸稻草,踩踩軟軟的泥土(前天才下過雨,田里有點濕濕的)哇,真舒服啊。走到一片稻田,妮妮迫不及待的告訴我這是水稻,原來孩子們對水稻還是很了解的啊。何不讓他們說說對水稻的認識呢。孩子們說稻以后會變成米,可以放進鍋里煮成我們每天吃的香香的白白的米飯。還好事先我做了很多關于水稻生長變成米的相關知識的準備,趁著孩子們的熱情高漲,就講給他們聽聽,沒想到一個個聽的很仔細哦。
接著又來到一塊稻田,這塊農(nóng)田里的水稻已經(jīng)收割了,農(nóng)民把稻草一堆一推豎起來,扎起了草堆。孩子們一個個跑到草堆邊,扒開稻草,將小腦袋伸進去……這就是傳說中的躲貓貓的游戲嗎?看到孩子們這么熱衷于這個游戲,不如大家就一起來玩玩吧。
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物,剛出苗兒的蠶豆、鋪滿碎碎小草的小路、耕田挖溝的拖拉機……不過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孩子走在那窄窄的溝渠上,伸出雙手,走一走,跑一跑,真是開心。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收獲的季節(jié),小朋友走進大自然,來到了田野,去觀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麗。我想這樣的體驗是在課堂上學不到,體會不到的快樂!同時這樣的體驗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對田園的熱愛和興趣。
教育隨筆:區(qū)域里的秘密
教育隨筆:區(qū)域里的秘密
區(qū)域活動創(chuàng)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游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并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huán)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這不,本學期我們班長組進行的優(yōu)質(zhì)課展評還是區(qū)域活動。聽到這個信息后,心里還是挺擔憂的,因為是托班孩子,又是一個新班,他們的交往、合作能力還達不到,進行區(qū)域活動會不會玩不起來,或者會不會亂玩一通,各種擔心涌上了心頭。后來,經(jīng)過對孩子們的指導和積極的準備,心里還是有了些許的自信。
本次區(qū)域活動,我給孩子們開放了四個區(qū)域:分別是建構(gòu)區(qū)、甜蜜妙妙屋、創(chuàng)意坊、益智區(qū)。活動開始,我去游樂場玩導入,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積極地開著小火車跟我一起去游樂場,在給孩子介紹完了活動的材料、目標和注意事項后,就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區(qū)域開始活動了?;顒舆^程中,孩子們扮演者各種角色,都玩的很開心,一會讓我看他們搭建的寬寬的馬路、一會讓我們看他們做的好吃的彩虹糖......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著,我也很開心,因為孩子們在不斷地探索實現(xiàn)活動的目標。因為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fā)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gòu)思他們的奇思妙想。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整個活動下來,唯一的一點就是最后總結(jié)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弱,由于孩子們玩的太高興了,就有點收不住了,我就草草的總結(jié)了一下就結(jié)束活動了。
通過這次區(qū)域活動的深刻感受,其實,放開了,孩子還是玩的很開心的,同時也要相信孩子的實力,他們還是能夠做的很好的。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會結(jié)合主題活動,投放更多的材料,讓幼兒探索,盡情地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教育隨筆:鞋子里的蟲子
中午一陣電話鈴聲驚醒了熟睡中的孩子們。電話是另外一個班級老師打來的,通知下午要進行拍球比賽,請做好準備。放下電話趕緊催孩子們起床,并一一給他們穿好衣服。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走出寢室去拿球了,沒過一會兒就聽見活動室傳來“嘭嘭嘭”的打球聲。我開始給孩子們整理床鋪,無意間轉(zhuǎn)頭卻發(fā)現(xiàn)浩博、成浩、李正等幾個小朋友你擁我擠地趴在地上圍成一團不知在干什么。見此狀況,我忍不住說道:“你們幾個在干嘛,還不趕快去拍球。”原本以為孩子們會馬上起身走開,可是他們卻不為我所動,依舊趴在那里。我聲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你們不去拍球,趴在這里干嘛,剛才我和你們說話沒聽見嗎?”只聽浩博說:“老師,你快看,靜如的鞋子里有蟲子?!薄皟艉f,干凈的屋子里,哪里有蟲子?”我反駁著。“真的,不信你瞧瞧?!闭f完拿起鞋子讓我看,順著方向望去,果然里面有一只在動的“臭大姐”(地方方言)。“快,快把它倒出來踩死。”一旁的李正大聲喊?!安恍校呛玫?,不能踩?!背珊萍泵舆^話來?!昂玫摹薄皦牡摹薄瓋扇藸幊沉似饋?。“老師你說是好的還是壞的?”旁邊的浩博著急地問我?!八呛οx。”我給了一個肯定的答復?!澳撬鼮槭裁磿谶@里?”“為什么會跑進我們的教室里?”“為什么它不睡覺?”……孩子們的問題一個一個接著而來,眼見比賽的時間到了,于是我對他們說:“我們先把它用瓶子裝起來,比賽完拍球再來討論這些問題好嗎?”孩子們愉快地答應了。
拍球比賽剛一結(jié)束,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瓶子跟前,很顯然他們對這個小東西產(chǎn)生了興趣??吹剿麄?nèi)绱烁信d趣,我心想這又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活動,讓孩子們認識了解更多的知識。在活動中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它相關的材料,講述了“臭大姐”的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出現(xiàn)的季節(jié)等。對于他們提出的為什么會在小朋友的鞋子里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識的將問題拋給了他們:“你們說呢?”這時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嚷開了,有的說:“它也想要一雙新鞋。”還有的說:“天太冷了,它想到這里暖和一下?!薄⒆觽兗娂姲l(fā)表自己的看法,對于他們的想法我都給與了肯定,同時借助于今天的活動我又帶領孩子們認識了許多的益蟲跟害蟲,使他們不知不覺的又掌握了許多書本上還沒涉及到的知識,擴大了孩子們的知識面
今天這件小事讓我再次的認識到教育無處不在,只要老師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每個細小環(huán)節(jié)都會成為有價值的教育材料。生活中老師要多一些細心、耐心和靈活的引導,及時挖掘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主動探索研究,激發(fā)他們對新事物的興趣,多傾聽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真正做到老師是指引者,孩子是探索者、創(chuàng)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