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國外所提倡的超常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國外幼兒園工作總結 愛的教育筆記 保育的教育筆記

古希臘的柏拉圖倡導胎教,并重視幼兒教育。生于1568年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馬斯也倡導過胎教,他并提議兒童“2至3歲游玩(健體增智),并學認字母”。

而法國的愛爾維修卻提出“教育萬能說”,強調(diào)天才非天生的,而是教育的結果。

有目的從事超常教育個例實踐的人是19世紀初德國牧師威特,他通過對自已先天有大腦缺陷的兒子的超常教育,使小威特9歲上大學、14歲獲博士、16歲當教授。

曾在23歲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后又在該校任20年校長的科南特(1893~1978)非常重視天才教育,他主張應從早發(fā)現(xiàn)天才并保證其獲得優(yōu)越的教育。

目前,幾乎所有發(fā)達國家都有專門研究天才或超常教育的組織和機構。

美國1972年成立了“天才教育局”,各州及著名大學也都有類似機構,并撥??钣糜谶@項開支。且許多中小學及大學都設有天才班,以適合個性化教育的國策。

1974年,英國成立了“天才兒童國家協(xié)會”,并在全國設立了34個分會。日、韓、法、德、澳、印等都有相應的組織與學校。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還立法保護這一事業(yè)。

20歲大學畢業(yè)就任副校長的教育家霍林沃思曾出任紐約教委辦的異常兒童學校負責人,她在《強智兒童》等書里強調(diào)“須十分珍惜強智兒童的智力資源”。她的書被廣泛引用,她個人也成為全美教育界領袖。n4507.cn

1993年美國教育部曾發(fā)布過一份報告,宣布由于忽視了尖子學生的教育,美國正在形成“悄悄的危機”??磥恚瑖以桨l(fā)達越重視天才教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差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代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隨著中國加入WTO,各種競爭更是日趨激烈。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能否適應當今世界的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呢?“填鴨”式的教育與“放羊”式的教育何者更能適應當今世界的要求呢?中西方教育的差異究竟何在呢?

中國的學生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幾乎包攬所有獎牌,正當我們?yōu)檫@些所謂的“神童”歡呼雀躍時,西方卻又多了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什么這些“神童”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人再做出更輝煌的成就,為什么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的是西方人而不是我們中國人呢?或許有人會抱怨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條件,經(jīng)費等等不如西方國家,其實不然。很多名牌高校他們擁有世界一流的辦學條件,可是他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中也并非人人都是有大成就者,原因何在?中西教育的差別何在,何者更能適應世界的需要呢?

一個人所受到的教育不僅來自學校,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一下中西教育的差異,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一、家庭教育的差異

在中國,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被當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帮垇韽埧?,衣來伸手”,父母只懂得如何去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未想過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在中國,孩子在未成家之前,父母一直把他們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出去闖一闖時,父母往往會加以阻止“長大了,翅膀硬了,不再需要我們了是不是……”,他們習慣于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未來,讓孩子照著所安排好的計劃行事。“你應該考哪所大學,學習什么專業(yè),畢業(yè)后去哪里留學或是工作……”這些孩子都要聽父母的。而在西方很多國家,孩子在年滿18周歲甚至更小就離開家,學會獨立生活,他們不喜歡伸手向父母要錢,而是靠自己去掙。對比這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國的孩子可以說是比西方的孩子幸福的多,他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缺少鍛煉自己的機會,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孩子的獨立生活與克服困難的能力遠遠不如西方的孩子。

另一種現(xiàn)象,中國的父母普遍存在這樣的一種觀念:“因為我是你的父母,因此你必須聽我的。”很少有父母真的與自己的孩子平起平坐,孩子幫忙做事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是在西方,父母讓孩子幫忙做事時總會對他們說聲“謝謝”。當父母帶孩子去參加活動時,中國的父母習慣于讓孩子自己去玩。當大人們在談話時,孩子不允許插嘴,中國的父母會對他們的孩子說:“大人談事,你一個小孩子插什么嘴?!笨墒窃谖鞣剑銜?jīng)??吹叫『儕A在大人堆里,時常問大人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他們的父母非但沒有呵斥他們,反而耐心的為他們做解答。孩子與父母們談話沒有一點孰長孰幼的概念。中西方父母的不同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必然不一樣。中方的父母可曾想過,當孩子撅著嘴走開時,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西方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與父母平起平坐,他們之間是朋友關系,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隔閡,而中國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被父母扼殺了,久而久之,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就會對此類事情表現(xiàn)的冷漠,而這樣就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的形成。要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為好奇,孩子才會不斷地去思考、去鉆研,繼而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國父母的這種做法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學會循規(guī)蹈矩地做事,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孩子不敢嘗試新的事物,這樣有利于孩子的將來發(fā)展嗎?中國父母常常教訓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許,認為“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西方的父母習慣于放縱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自己的興趣,而且還常常鼓勵孩子去做他們認為是對的事。在美國,父母經(jīng)常在餐桌前對小孩說:“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不行呢?”的確,沒有試過,怎么知道不行??墒侵袊⒆拥母改竸儕Z了孩子“試”的權利,他們太喜歡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這合適嗎?

家庭是第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注重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nèi)L試,樹立不畏艱難的品格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我認為中國的父母應該拋棄那些傳統(tǒng)觀念,向西方的父母學習。

二、學校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應試教育,雖然目前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呼聲很高,可是我認為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不改革,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在中國很難推行。這來自于多方面的原因:

1、學校不能推行素質(zhì)教育。

學校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學校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教師的工資高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學校不擇手段的提高自己的上線人數(shù)。一旦推行素質(zhì)教育,學生的負擔減輕了,可是隨之而來的教學質(zhì)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對學校的競爭十分不利。當其他學校還在實行應試教育,而只有幾所學校在那里大搞素質(zhì)教育時,其結果在短時期內(nèi)必然是素質(zhì)教育的學校比不上應試教育的學校。這里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本人的母校湯溪中學在2001年實行教學改革,在學校推行素質(zhì)教育,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開設了許多選修課和課外活動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興趣的確是得到了發(fā)展,可是在2002年的高考中,我們的高考成績是湯中近5年來最差的一次。于是乎,學校領導重新改革,變素質(zhì)教育為傳統(tǒng)的教育,結果2003年的高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也由原來的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上升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2、家長不歡迎素質(zhì)教育。

在家長眼里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不管你在學校做了什么,只要考試考的好,你照樣是個好學生。若推行素質(zhì)教育,家長看到自己的子女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他們一定會很著急,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埋頭苦讀才能取得好成績,今后才能有出息,素質(zhì)教育只會使孩子的心變野。這里我同樣有一個例子:在2001年湯中推行素質(zhì)教育是,就有很多家長找到學校,說自從素質(zhì)教育以來,他們的孩子回家不在拼命做作業(yè)了,這樣一來,成績一定要差去了,我要求你們還是不要改革了。

3、學生在短時期內(nèi)無法適應素質(zhì)教育

從上學的那天起,學生就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地學,沒有的老師的安排,真的給他們自由安排的時間,他們反倒不適應了。就這一點本人有著深切的體會。

既然推行素質(zhì)教育困難重重,那我們還要不要繼續(x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那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弊端。

《成長》的作者凌志軍在與網(wǎng)友的交談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微軟總部有一千多名中國人,但很少有人進入管理層,問其原因,微軟公司負責人說,中國人在那里是非常好的工程師,但他們很少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對老板說“不”,沒有想象力,開會不發(fā)言。不是說中國人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而是在于中國人太習慣于按照別人的思路去做事,缺乏主見和創(chuàng)造,他們不適合進入管理層。

沒有想象力,缺乏主見和創(chuàng)造,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上可稱得上是最棒的,這一點可從國際中小學奧賽上得知。但是為什么中國本土至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為什么楊振寧、李政道是在國外的環(huán)境中取得如此的成就呢?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的教育體制。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過程中,分數(shù)第一、排名、死記硬背、考試制度、試卷的設置等種種做法都在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只求會做題目,考試能考出高分,而很少有人去問“為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注重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不去教你“為什么”,學生不問,教師不講,唯一的評價標準是考試,正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試考不好,老師批評,家長訓斥,所有這些,只會讓學生更注重考分的高低,而不去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已經(jīng)懂得了問題的原因。許多西方人是這樣評價中國的學生的:“中國人想象力差,模仿能力很強?!蔽腋械讲环?,如果中國人沒有想象力,那四大發(fā)明又是誰創(chuàng)造的呢?同時我也感到悲哀,因為我們確實沒有太多的想象力,當西方老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考題時,我們卻在死記硬背標準答案。我們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創(chuàng)造力卻萎縮了。

中國的課堂更有紀律,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這對于理解中國幾千年歷史留下的輝煌成就更有優(yōu)勢。但是,對于許多理科知識的學習,它更多的學習方式也是背誦。我記得初中時,老師經(jīng)常說:“這種題目的解題思路都是一樣的,你只要記牢了就保準不會錯?!倍鞣降慕逃`活,有啟發(fā)性,它先教你“為什么”,然后讓你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秩序也不如中國的,他們上課可以隨便走動,可以吃東西,只要不影響到其他的人,而這在我們的課堂上是絕對不允許的。西方這種“放羊”式的教育方式看似不成規(guī)矩,近乎亂了套,但它卻極大地留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個人不是天生沒有想象力,而是我們的這種應試教育所訓練出來的,因為中高考的改卷是有標準答案的,即使你的想法有道理,但還是以標準答案為準,這樣我們就盡量往與標準答案一致的方向去答題,或是把答案記住,下次就一定不會錯。其實,衡量素質(zhì)高低的并不只有學習,能力也不僅僅來源于課本。

由此可見,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培養(yǎng)出的學生高分低能,素質(zhì)低下,一切以書本上說的為準,限制了我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基礎教育很難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應試教育的弊端在高等教育過程中也慢慢體現(xiàn)了出來。高等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牢固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創(chuàng)造的精神,基礎知識差一點還可以補,可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旦失去就很難再培養(yǎng)。高等教育科研水平一直比較落后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學生們太缺乏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習慣于跟著別人的思路去思考問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中西方高等教育也存在著不少差異。有人自然地想到的是我們高等教育的條件、經(jīng)費上的不如人家。其實真正的差異在于教育體制。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中國的學生經(jīng)過中考、高考的層層選拔才能進入大學??墒且坏酱髮W后,由于缺乏以前的競爭機制,很少有人再像中學一樣好好學習,混個文憑的人不在少數(shù),結果四年過去了,真正的東西沒學到多少。而在西方許多國家,他們的大學是寬進嚴出,只要能夠支付得起大學的費用,誰都可以上大學,但在大學里充滿了競爭,經(jīng)過一次次的篩選、淘汰,最后留下的學生才能順利畢業(yè)。這樣一來,中西方大學的畢業(yè)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一張代表你學歷高低的文憑,而是真正的能力。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斷擴招,重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這是好事。但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畢業(yè)生人數(shù)增多,畢業(yè)生所具有的能力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就業(yè)競爭更加激烈。畢業(yè)生缺乏適應社會需要的真正本領,走上工作崗位后,一切都得從頭學,學校教育與社會需要嚴重脫節(jié)。

三、社會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太缺少嘗試的機會。在中國,一旦你失敗了就很難有機會“再來一次”。人們過分看中他人的家庭背景和所擁有的經(jīng)驗,一位沒有經(jīng)驗的應屆畢業(yè)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試問:“經(jīng)驗是否是與生俱來的呢?”不給新人一個機會,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有經(jīng)驗,這樣一來,有經(jīng)驗的人老了死了,而沒經(jīng)驗的人還是沒經(jīng)驗,這樣社會還能保證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嗎?西方的社會提供給了人們很多重新開始的機會,他們對于家庭背景和經(jīng)驗也比較淡化,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完全可以爬到社會上層,而在中國,家庭背景不好的人一開始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冷落。生活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的心態(tài)自然也不同,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害怕失敗,更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方法,也更缺乏向社會挑戰(zhàn)的勇氣,缺乏創(chuàng)造精神。

四、教育理念的差異

中國目前的境況是:人們狂熱地追求學歷,把學習與今后的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不注重實用主義。孩子從一進學校就被鼓勵要刻苦學習,導致競爭激烈,負擔加重,孩子不可避免的處于一種緊張之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發(fā)展”的理念,他們的基礎教育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不會在孩子應有的課余時間里還讓他們?nèi)ド箱撉僬n、圍棋課等等。的確,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更好的學會創(chuàng)造。

縱觀中西方教育的種種差異,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教育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諸多不如意的地方。當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們的也同樣存在許多弊端。在此,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能適應當今世界的發(fā)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為此,我認為中西方的教育負責人能夠增進了解,加強溝通,能夠早日找到一種新的教育方式。

國外教育的幾個教育典范


(一)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备赣H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后還我?!睆拇?,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p>

點評:

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二)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范:

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jīng)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并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后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fā)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shù)貞闷谕欠植婚_的。

點評:

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捕捉成才的敏感區(qū)

教育典范:

19世紀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fā)現(xiàn)小麥克斯韋對數(shù)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shù),培養(yǎng)他的數(shù)學才能。

點評:

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四)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

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

點評: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zhì)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jīng)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五)在實踐中教育兒童

教育典范:

在瑞典,2歲多的小班學生最初學的單詞除了“你好、謝謝”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稱。在夏天,每星期中有兩天需要老師帶著小寶貝們到森林里玩?;蜃鲂≡囼?。例如,在地上挖幾個坑,分別將塑料袋、紙、玻璃、香蕉皮等埋入,過了幾個星期后再挖出來,看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據(jù)此對小孩講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會吸收玻璃,而且還會傷害到人和動物的腳,太陽光反射聚焦還會引起火災,所以不可亂扔玻璃垃圾。瑞典的環(huán)境建設搞得那么好,這與他們自身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點評:

與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兒童接受,瑞典這種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孩子對大自然的接受、對生活及人類的熱愛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國外幼兒的“另類”教育


別類的“玩”

除了秋千、滑梯、轉(zhuǎn)椅等傳統(tǒng)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兒園里,給孩子們玩什么呢?有的游戲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這里說的木工可不是用類似我們見到的塑料或?qū)S脙和阅M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游戲。在歐美的一些幼兒園,孩子們要真正地做木工活兒,從鋸開木料,刨平木板,切割,打磨,裝釘成型到油漆完工,孩子們要作出真正的木制生活用品或玩具來。很多讀者耳熟能詳?shù)年P于愛因斯坦幼年時制作小凳子的故事假如屬實,那么這個傳統(tǒng)也流傳了很多年了。據(jù)說,有些孩子做出來的東西很是有模有樣呢。

至于最令人關心的安全問題,老師們自有解決之道。通常的安全守則包括:工具各安其位,用畢立即放回原處;工具僅能用于指定的用途;不斷強調(diào)安全要領以及必須由足夠的成人監(jiān)護等。有趣的是,老師們發(fā)現(xiàn),在喜愛木工活方面,女孩和男孩是沒有分別的。

“玩”做飯

同樣的,這里說的做飯也不是“過家家”用的小盤小碗盛沙子做飯哦。有的幼兒園設有專門的課程,孩子們來到廚房,制作簡單的美味食品,然后大家一起吃光,孩子們真是開心啊。小廚師們在這樣的廚房里做出來的菜肴主要有:鮮黃瓜片,烤雜菜串、自制檸檬水、花生醬卷面包或果凍餅等。通常在美國國慶日很多幼兒園都會安排孩子們自己做慶祝大餐配著著名的蘋果派吃,吃完了還要玩一種“扮演焰火”的游戲:孩子們輪流跳、跳、使勁跳到最高,然后像焰火落下一樣倒在地上,孩子們總是玩得非常開心。

“玩”沙子

沙子是西方很多國家最“經(jīng)典”的玩具之一。孩子們在家里、沙灘上、幼兒園……到處都可以玩沙子,玩法真是千奇百怪。甚至出版了一些專門指導玩沙子的書籍。

“玩”音樂

幼兒園的音樂可不同于成人正式的樂器訓練。在很多西方幼兒園,音樂課更像是對兒童的“聲音啟蒙”教育。孩子們會面對各種材料,如桌面、玻璃條、金屬片等等,自己嘗試敲擊,了解不同材料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進而直接到樹林里大海邊聆聽風的聲音、水的聲音、鳥兒的歌聲和動物的鳴叫。孩子們可以自己制作能發(fā)出優(yōu)美聲響的樂器,體驗音樂的感覺。當然假如有孩子對樂器感興趣,老師也會鼓勵她甚至專門教導她。

國外“快樂教育”的缺陷


近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教育改革出現(xiàn)了強調(diào)學生基礎學力的傾向。他們認為,“快樂教育”在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

美國:努力提高學業(yè)標準

一項針對學生成績和學校畢業(yè)生比例的研究指出,美國教育在全球的地位正在下降。

與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學生相比,美國15歲的中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技能和生活技能測試的成績低于平均成績。在25歲到34歲的成年人中,美國高中以上畢業(yè)的人口比例在發(fā)達國家中位列第九。在同一年齡組中,美國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口比例和比利時并列第七。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教育專員巴里·麥高說,20年前,美國在這兩項中排名居世界第一。

這項由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30個成員國參與的年度排名,是這些國家評估他們各自教育體系并決定是否改革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據(jù)。

另外,《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顯示,2005年全美國大約有120萬高中生參加大學測試(ACT),僅有不到1/4的學生達到了閱讀理解、英語、數(shù)學和科學4個學科的基準。這樣的表現(xiàn)似乎為美國政府繼續(xù)努力提高學業(yè)標準、提高對學校和學區(qū)的評估標準提供了理由。布什政府制訂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重新界定了標準化考試、排隊和處罰的有關標準。

英國:數(shù)學難度有待提高

英國一些數(shù)學教育研究機構進行的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英國基礎教育數(shù)學標準與10多年前的數(shù)學標準相比降低了。據(jù)英國《獨立報》近日報道,今年一次由英國資格與課程當局主導、全英超過1/4的14歲學生參加的數(shù)學考試結果表明,其通過率下降至22.5%。而去年其通過率為31%。

英國媒體就此評論道,這表明工黨政府制定的基礎教育數(shù)學標準的難度應該加大,而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需要一再不負責任地降低;否則,任其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必將會導致英國基礎教育整體質(zhì)量下滑的危險。

澳大利亞:回歸簡明課程大綱

一項針對660位澳大利亞防衛(wèi)學院新生的調(diào)查顯示,很多學生口頭交流技能很好,但是寫作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一些高中生進入大學后竟然寫不出完整的句子。

目前,澳大利亞所使用的是“新世紀課程”,但有關調(diào)查顯示,在“新世紀課程”標準下,澳大利亞的學生正在退步。

澳大利亞從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采用基于結果的教育。澳大利亞教育顧問凱文·竇耐利研究發(fā)現(xiàn),“其缺點是課程無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技能?!泵绹呀?jīng)放棄了這種教育,采用標準方法,但澳大利亞的課程大綱甚至不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嚴格。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教育、科學和培訓部部長尼爾遜說,澳大利亞需要回歸到更加簡明、更加規(guī)范的課程大綱,使教師能夠據(jù)此教學,家長能夠理解和使用它去促進孩子的進步。

相關推薦

  • 育兒心得:提倡素質(zhì)教育 育兒心得:提倡素質(zhì)教育 孩子會說話,會走路了,父母便會想到早期教育的問題,現(xiàn)在多才多藝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與藝術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送孩子學琴,學畫畫,學英語等。但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面,即(生活習...
    2020-08-05 閱讀全文
  • 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差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代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隨著中國加入WTO,各種競爭更是日趨激烈。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能否適應當今...
    2021-04-24 閱讀全文
  • 疫情下外出就餐提倡公勺公筷的倡議書(3篇) 為了響應某些重要的號召,我們或許會寫一篇優(yōu)秀的倡議書,倡議書具有很強的號召性和鼓動性,那么你知道倡議書應該怎么寫嗎?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下外出就餐提倡公勺公筷的倡議書》,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9-28 閱讀全文
  • 國外教育的幾個教育典范 (一)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
    2021-04-23 閱讀全文
  • 國外幼兒的“另類”教育 別類的“玩” 除了秋千、滑梯、轉(zhuǎn)椅等傳統(tǒng)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兒園里,給孩子們玩什么呢?有的游戲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這里說的木工可不是用類似我們見到的塑料或?qū)S脙和阅M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
    2021-04-25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提倡素質(zhì)教育 孩子會說話,會走路了,父母便會想到早期教育的問題,現(xiàn)在多才多藝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與藝術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送孩子學琴,學畫畫,學英語等。但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面,即(生活習...

2020-08-05 閱讀全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代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隨著中國加入WTO,各種競爭更是日趨激烈。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能否適應當今...

2021-04-24 閱讀全文

為了響應某些重要的號召,我們或許會寫一篇優(yōu)秀的倡議書,倡議書具有很強的號召性和鼓動性,那么你知道倡議書應該怎么寫嗎?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下外出就餐提倡公勺公筷的倡議書》,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09-28 閱讀全文

(一)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

2021-04-23 閱讀全文

別類的“玩” 除了秋千、滑梯、轉(zhuǎn)椅等傳統(tǒng)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兒園里,給孩子們玩什么呢?有的游戲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這里說的木工可不是用類似我們見到的塑料或?qū)S脙和阅M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

2021-04-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