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的寶寶學用筷子
發(fā)布時間:2021-04-15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寶寶入園 幼兒園筷子教案中國人都習慣用筷子吃飯,所以對我們來說,筷子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伙伴。會使用筷子,是我們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教會孩子使用筷子勢在必行。
筷子好處大
1.鍛煉手指靈活能力。使用筷子,一定要用力得當、協(xié)調(diào),才能夾起食物。
研究表明,用筷子吃飯,可以鍛煉包括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guān)節(jié)和50多條肌肉的能力,這對正處于精細動作發(fā)育中的寶寶來說,不失為最好的鍛煉方法。
2.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學用筷子方法多
對于寶寶來說,學用筷子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何熟練地“操縱”那兩根小棍棍,不僅需要耐心和時間,更重要的是有興趣。
1.游戲任我行。在快樂中學習,是寶寶掌握新技能的關(guān)鍵。“發(fā)明”幾個用筷子的小游戲,助寶寶一臂之力吧!
長“筷子”撿積木
撿幾枝比較直的、粗細適合寶寶小手的樹枝當“筷子”,現(xiàn)在在你的幫助示范下,要將散在外面的積木撿回筐里。
一手拿一根樹枝,然后雙手配合慢慢地把積木夾起,放入筐中;
待熟練之后,可以給寶寶示范,像拿筷子一樣,把積木送回家。
我喂媽媽吃蛋糕
面對面坐在一起,每人面前一碗蛋糕,一雙筷子;
首先媽媽用筷子夾起蛋糕喂寶寶,動作要慢,以便讓寶寶看到整個過程;
l然后讓寶寶模仿媽媽的樣子,用自己的筷子(最好挑選適合寶寶使用的筷子)夾蛋糕喂媽媽;
要有耐心,注意寶寶的表情,在他失去耐心之前,握著他的手,夾起食物吃在嘴里,及時表揚他,讓他時刻保持興趣。
2.氛圍要濃厚。教寶寶用筷子吃飯,一定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家伙在耳濡目染中,學著使用筷子。
飯桌上,盡可能讓寶寶看到大家都在用筷子吃飯,可以在他面前做出比較夸張的動作,比如慢動作把食物送入嘴中,滿意地吃著,讓寶寶覺得這樣吃飯很有趣。
不要給寶寶其他的餐具,讓寶寶慢慢習慣只用筷子來進餐,往往沒有選擇的時候,進步更快。
3.鼓勵最重要。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興趣之外,寶寶也是有付出的,也會碰到一些困難,你的鼓勵無形中會給他強大的動力。在他因為夾不起菜而堵氣摔東西時,因為手指不靈活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時,不要責備,用你最善意的言語去安慰、鼓勵他,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他身邊支持他。
4.強迫要不得。學習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渴望,比如搶你手里的筷子,盯著別人吃飯的動作,喜歡拿著筷子玩等等。所以你的任務就是抓住他的興趣細節(jié),而不是因為到了應該學的年齡,而強迫他去學習,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順其自然最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2-4歲,寶寶學筷子的好時機
據(jù)專家李老師說,寶寶學用筷子既可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可促進大腦發(fā)育,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訓練手腦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情況下,2至4歲是學用筷子的好時機,因為這個階段正是兒童智力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
寶寶獨自吃飯,可能是混亂,一頓飯下來,身上、桌子上、地上都是飯菜。所以,當梁女士不到兩歲的寶寶居然獨自用筷子順利地夾菜吃飯,每個看到的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對此,梁女士笑著傳授她的秘訣,抓住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將學用筷子當作游戲。
梁女士說,當寶寶1歲半的時候,每次家里吃飯就喜歡拿她的筷子玩,連平時玩耍都喜歡模擬他們夾菜的樣子,那時候她就想是否能教孩子用筷子呢,她決定試一試。于是她到嬰幼兒超市買了一雙小筷子給寶寶。剛開始的時候,她只是教孩子模擬夾菜的動作,接著給一些棉花、紙團之類的物品讓孩子嘗試夾。梁女士提醒家長們,在這個時候孩子是很容易因為受到挫折而放棄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想盡方法為這個過程增加趣味性。例如,當孩子一直夾不到的時候要幫他作弊,成功后要給予極大的鼓勵等。平時吃飯的時候,梁小姐會特意在寶寶面前將夾菜的動作以慢動作顯示,或是夸張化。三個月后,寶寶終于能用筷子進食。
對初學用筷子的幼兒,李老師建議選用竹筷,因為方形竹筷易夾住食物,而且無毒、輕便,易握緊;食物可以選用爆米花等,輕而且物質(zhì)上有溝槽和裂縫的,容易夾起來,又會刺激孩子去練習;允許“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纏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如一時夾不好,家長也不要責怪,對由此產(chǎn)生的吃飯時間延長、食物撒落等情況,應給予寬容,強迫要不得。學習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渴望,比如搶你手里的筷子,盯著別人吃飯的動作,喜歡拿著筷子玩等等。所以家長的任務就是抓住他的興趣細節(jié),而不是因為到了應該學的年齡,而強迫他去學習,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順其自然最好。
用筷子吃飯能助寶寶更聰明
小薇的寶寶才一歲多,就開始搶著用筷子。小薇有點困惑:該讓寶寶用什么餐具吃飯呢?專家指出:用筷子吃飯更有助于寶寶智力發(fā)育。美國一位家庭醫(yī)生最近把使用筷子列入孩子必須學會的21種技能之一,而日本很早就把8月4日定為筷子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代表的筷子,在國外備受青睞。
據(jù)專家介紹,使用筷子不僅能幫助孩子提高協(xié)調(diào)性和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食物?,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也是牽動著肩、肘、手腕、手指間等各部位的30多個大小關(guān)節(jié)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處的50多條肌肉的運動,尤其做事以右手為主的人更是如此。這些手部關(guān)節(jié)和肌肉只有在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反過來,這些關(guān)節(jié)和肌肉夾取食物的動作,又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兒童大腦的發(fā)育。
不過,太早訓練孩子使用筷子吃飯又不現(xiàn)實。專家認為,訓練孩子用筷子可以從三歲開始。“三歲以后,正是兒童智力開發(fā)的關(guān)鍵時期,這時候?qū)W習使用筷子,既可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可促進大腦發(fā)育,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訓練手腦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這時的孩子也不滿足用小勺進餐,喜歡模仿大人吃飯的動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長正好因勢利導,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p>
讓你的孩子做個快樂寶寶
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好的習慣將對一個人產(chǎn)生很好的促進作用。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小兒時期開始,它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衛(wèi)生習慣、睡眠習慣等等。助小兒建立良好習慣時,必須要有耐心和信心。
1、逐漸養(yǎng)成小兒夜間不吃奶的習慣,讓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時間,這樣大人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使孩子早晨第一次吃奶量增加,對生長發(fā)育有利。
2、吃飯前收拾好玩具,然后坐好進食,不要邊吃邊玩。進餐時精力集中,情緒愉快,但也不能過度興奮,說說笑笑,更不能在吃飯時候責備孩子。白天孩子吃飽后,應該讓他(她)玩一會兒再睡,發(fā)現(xiàn)小兒不愛吃飯要尋原因,以便正確解決問題。
3、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充足的睡眠能夠積聚能量,促使大腦發(fā)育和身體成長,2至8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18到2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8至12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13到15個小時,1到3歲的小兒每大需要12小時,4到6歲的小兒每天需要11個小時。嬰兒初生時可左右兩側(cè)睡,以免肺部受壓,要訓練孩子自己入睡,不要養(yǎng)成抱拍搖嚇的辦法哄小兒入睡。
4、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嬰兒6至7個月后,就要訓練他們按時大小便,訓練前要留心觀察每次排便時間,從中找出規(guī)律來,一般是睡覺前,睡醒后,吃飯前,吃飯后,外出前,回家后,督促孩子小便,先是大人用手把他撒尿,等小兒大點,能坐盆時,就讓他坐盆。坐盆時,孩子愛玩,精力不集中,大人要耐心教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就能夠養(yǎng)成定時大小便的習慣了。
5、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應該做到,各人用各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杯等。經(jīng)常洗澡,夏日每天1到2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小兒能自己進食時,要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教會你的寶寶如何交朋友
寶寶的模仿能力非常強,6歲前他的是非觀念還很弱,不懂得分辨對錯和好壞,因此如果寶寶結(jié)交了品質(zhì)上有問題的小伙伴時,也很容易跟著學“壞”。比如不經(jīng)過同意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回家、到別人家做客亂翻亂吃、說謊騙父母買玩具。在寶寶看來,他們不過是在滿足自己需要,沒有意識到這是種錯誤的做法。尤其他看到別的寶寶也這么做的時候,就更加沒有罪惡感了。如果家長不加注意,長此以往,就應了那句老話: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但是,寶寶需要和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起在游戲中成長的,我們不能把他圈在狹窄的空間,讓他閉門不出。平衡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才是明智之舉。
如果寶寶還沒有沾染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就為寶寶選擇固定的兩三個好朋友。不管是鄰居還是寶寶幼兒園的同班同學,總有幾個寶寶是比較乖巧或者遵守紀律的。在父母接送寶寶時,可以在寶寶放學留園玩耍的時候多和其他父母交談,認識一些真誠、質(zhì)樸的父母,讓寶寶和他們的寶寶玩在一起。寶寶的好朋友可以來自任何家庭,但是最好不是橫行霸道的、仔細觀察后也沒有喜歡說臟話、謊話或者帶著孩子們?nèi)プ鑫kU活動等等即可。寶寶的小朋友可以有點任性有點嬌弱,這樣可以讓寶寶鍛煉他保護他人和遷就他人的寬容之心。
在其他的活動場合,讓寶寶自己決定和誰玩,家長在一邊觀察即可,要給予寶寶自己結(jié)交朋友的權(quán)力。當這些臨時的玩伴有不良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在結(jié)束玩耍后向?qū)殞氈赋?,并且和寶寶共同討論錯對,讓寶寶通過分析得出結(jié)論,慢慢開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觀念。
在和寶寶一起閱讀和看動畫片的時候,當看到和好朋友或者壞朋友有關(guān)的情節(jié)時,要強調(diào)“這樣的朋友真好”,“這樣的朋友真危險,要離他遠一點”,進一步讓寶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寶寶人生路很長,家長無法限制他交朋友的范圍,教會他如何選擇朋友,才是保護他的長遠之計。
教你培養(yǎng)不同血型的寶寶
O型孩子——教他遇事多與人商量
在四種血型中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強,他們長大以后在接觸新環(huán)境的過程中,頭腦非常冷靜,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但是O型孩子有時言行過于標新立異,表現(xiàn)出太多的獨創(chuàng)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父母應提醒他多與周圍的小朋友進行溝通,協(xié)調(diào)好人際關(guān)系,引導他明白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O型孩子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身體素質(zhì)好,意志堅強,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在體育界、政界、外交界、服務業(yè)、推銷業(yè)中,他們會大有用武之地。A型孩子——促使他早點獨立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孩子直覺很靈敏,善于自我調(diào)整,在未來的日子里總是不斷地鍛煉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在家里,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干涉。父母還應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huán)境,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如果和一個小朋友約好了一塊出去玩,另一個小朋友又來找他,父母不妨給予適當?shù)陌凳荆捍蠹乙粔K玩不是更好嗎?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社交經(jīng)驗,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A型孩子最大的優(yōu)勢是慎重、細心,規(guī)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學有所長。此外他還適合做些事務性較強的工作,如教師、學者、工程師等。B型孩子——讓他廣交朋友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B型孩子天生對人有一種距離感,他們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他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展交往的范圍,廣泛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回家,一塊玩耍。逐步培養(yǎng)他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B型孩子最大的優(yōu)勢是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從事藝術(shù)性較強的工作最理想,如服裝設(shè)計,其次是觀光旅游、大眾傳播等職業(yè)領(lǐng)域。AB型孩子——鼓勵他自立自主AB型孩子很自信,反應靈敏,對其感興趣的問題往往愛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恒的決心。當他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中,他會表現(xiàn)出緊張不安,他會執(zhí)著到底,直至成功。對于AB型孩子,父母不必擔心他是否能適應社會,而是不要過分地寵愛和袒護他,使他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晒膭钏鲃拥貛椭鷦e人,如當別的小朋友生病后,可讓他去主動看望,或者多讓他經(jīng)歷一些困難和失敗的考驗。AB型孩子最大的優(yōu)勢是聰明,求知欲望和獨創(chuàng)精神強,在文學或音樂等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面能發(fā)揮優(yōu)勢。教你培養(yǎng)高情商寶寶
學習過各國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國與歐美國家在育兒上存在著重大差異。中國的家長很重視發(fā)展孩子的智力,往往忽視孩子情感和意志的培養(yǎng)。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EQ)比智商更為重要。EQ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緒激勵自己行為的能力;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能力。人的EQ萌發(fā)很早,嬰兒時期開始感受和學習,童年時期逐漸形成。
在EQ的早期培養(yǎng)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培養(yǎng):
自知
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每天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地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賞識孩子。當孩子表現(xiàn)良好或者有點滴進步時,父母應及時給予適度的贊美,鼓勵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滿的行為或表現(xiàn),父母也不宜對他做出無情的指責,而應該耐心地引導,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和愛護。許多父母無意間在親戚朋友面前責罵甚至體罰孩子,會令孩子盡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總是處于一種狂躁不安的狀態(tài),則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父母可以通過規(guī)律性的親子閱讀、書法練習、游戲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引導孩子放棄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愛勞動是孩子應該養(yǎng)成的一種好的品質(zhì)。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經(jīng)常獲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并從成功的獨立行動中會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因此,父母應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我負責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和承擔后果,是父母們在培養(yǎng)孩子高EQ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勇于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現(xiàn)。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必大聲斥責,大傷他的自尊,也不要幫他推卸責任,而應該跟他分析錯誤,指出改正的地方,以免他重蹈覆轍。
自我賞識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潛能和天分,如運動、語言、音樂等,父母要注意觀察并指導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和成功,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進而自我激勵,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但是切忌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人際交往
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可分為親子關(guān)系、幼兒園的師生關(guān)系以及同伴之間的關(guān)系。無論哪一種人際關(guān)系沒有處理好,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孩子的人格產(chǎn)生影響。所以,父母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guān)心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xiàn),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等人際規(guī)則,讓孩子學會關(guān)心和愛護他人。
在生活中,父母應該盡量以一種樂觀、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控制和調(diào)節(jié)情感。無論遇到什么打擊和不幸,父母首先應學會控制自我情感,始終以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孩子、面對生活,以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決不能把孩子當成發(fā)泄不良情緒的對象。
總之,孩子EQ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抓住教育時機來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進步,孩子才能夠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具備良好的情緒智慧,為今后的學習和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妙招”教你成為寶寶的好朋友
孩子是一本書,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頁頁往后翻,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她)。而想要成為寶寶的好朋友,就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在這方面,心態(tài)是最基礎(chǔ)的。與寶寶在一起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告訴自己“我也是個寶寶”,保持一顆童心,這一點很重要。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能從寶寶的角度去看、去想,與寶寶打成一片,成為寶寶的好朋友。下面就教爸爸媽媽們8招,好好和你的寶寶相處吧。
1.關(guān)注寶寶的需要
要細致深入地了解寶寶,關(guān)注寶寶的需要。不僅僅是從語言上,還要從他們?nèi)粘5男袨橹腥ジ惺軐殞毜膬?nèi)在需要、潛在需要。
2.尊重寶寶的看法
在與寶寶的溝通中,爸爸媽媽要記住,寶寶也是一個話語主體。所以,在和寶寶交談的時候,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認真對待對尊重寶寶的看法,并與寶寶進行良性的互動。
3.體會寶寶的感受
當寶寶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她)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她)“沒關(guān)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寶寶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艜薪厝徊煌男Ч?。
4.了解寶寶的發(fā)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寶寶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寶寶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寶寶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5.認真回答寶寶的問話
寶寶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寶寶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寶寶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寶寶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于寶寶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寶寶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寶寶以后不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6.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nèi)……”、“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壞”、“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7.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能引起寶寶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寶寶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引起寶寶的交談興趣。
8.充實寶寶的生活經(jīng)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寶寶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著寶寶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身邊的花花草草。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nèi)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作為談話的素材,寶寶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