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guān)系:父女倆“打斗”
發(fā)布時間:2021-04-09 幼兒園說課稿人際關(guān)系 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活動面對孩子一次次的調(diào)皮,相信為人父為人母的你不止一次怒火霎那涌上心頭。以下是好好媽講述的好好爸對好好動粗的故事,最終是好好媽使得這場尷尬的親子關(guān)系得到和解。讀完故事后,你對于親子關(guān)系和親子教育又怎樣的啟發(fā)和見解呢?
口述者:好好媽
時間:2009年5月24日
好好3歲半了,我從沒打過她,甚至沒用過懲罰的做法。為什么要打孩子、或是懲罰孩子呢?孩子的“錯誤”,是成長中會必然出現(xiàn)的,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懲罰不會讓她明白這一點,只會帶來負面的作用。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規(guī)則會不可避免地介入到她的生活中。我給好好制定的規(guī)則,源于兩方面——“危險的”和“妨礙他人”的事情不可以做。
當好好違反規(guī)則的時候,我會告訴她這樣做為什么不對,怎樣是正確的。但是,我絕不會因為孩子犯“錯誤”而懲罰她,我堅信,孩子的“錯誤”都是有原因的。懲罰,不能幫助孩子改正,也許孩子會因為被懲罰過,下一次不去做那件事,但是在內(nèi)心里,她可能并不能接受,如果有機會不被大人發(fā)現(xiàn),她可能還是會去做。而且,懲罰的做法,孩子也將學(xué)會;尤其是打罵孩子,只能教孩子學(xué)會“以暴制暴”。
有一件事,我的印象很深。
有一段時間,好好在不高興的時候喜歡打人。其實這是正?,F(xiàn)象,因為孩子還小,還不會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更不知道如何發(fā)泄負面情緒,打人,是她選擇的一種發(fā)泄方式。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dǎo),既要告訴她打人是不對的,又要幫助她通過正常的方式發(fā)泄不良情緒。如果孩子打人的時候,大人也打她,一方面,她不僅不會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因為大人也打人),而且還會模仿父母的做法;另一方面,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輸導(dǎo),積壓下來會導(dǎo)致更嚴重的“暴力傾向”。
有一天我接好好從幼兒園回來,一家三口一起出去買東西。那天好好在幼兒園沒有午睡,有點累也有點困,情緒上不太穩(wěn)定。不知因為什么事,她有點發(fā)火,捶了爸爸幾拳,還覺得不夠,又狠狠踩了爸爸一腳。n4507.cn
爸爸那天可能也有點心煩,頓時按捺不住,抬腿對著好好屁股就是一腳。嘴里說:“還反了你了!看我不教訓(xùn)教訓(xùn)你!”
在此以前,我們從來沒打過好好。所以,好好先是被嚇了一跳,她沒想到爸爸會這樣,愣了幾秒鐘之后,好好同學(xué)非常非常傷心、非常非常委屈地咧開嘴大哭,可能實在太傷心了,以致于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一邊哭還一邊說:“你……嗚嗚嗚……怎么……能……嗚嗚嗚……打人呢?!……嗚嗚嗚……”
我當時真想沖過去狠狠給孩子她爸一腳,不過當下最需要的是安慰好好同學(xué)。我蹲下來摟著好好,輕輕地撫摸著她的后背,讓她盡情地哭,把傷心的情緒發(fā)泄出來。等哭聲平息了一些之后,我對她說,“媽媽知道好好很傷心,剛才爸爸打你是不對的,那是爸爸有錯;但是,好好也做得不對呀,是好好先打爸爸的,對不對?”
好好一聽,剛才平息下來的情緒又有些激動,“那……嗚嗚嗚……他也不能……嗚嗚嗚……也不能打我?。 瓎鑶鑶琛?/p>
“媽媽知道好好很難過,要是想哭就哭一會吧?!蔽覔е煤茫肿屗齻牡乜迋€夠。
過了一會,好好不哭了,顯然,發(fā)泄出來之后,她的情緒已經(jīng)好多了。她又有說有笑、蹦蹦跳跳的了。只是,離著她爹好遠,她爹可能也是有些后悔剛才的事,訕訕地自己走在一旁。
我又和好好說:“剛才爸爸打了好好,是爸爸不對;不過,是好好先打了爸爸,好好不對在先,要不,好好先去和爸爸道個歉吧?!薄拔也挪荒兀 焙煤梅薹薜卣f。
“那你先想一想吧。爸爸做錯了,他也會和好好道歉的?!蔽覜]有繼續(xù)給好好“講大道理”。但是,后面那句,自己心里真是沒底,她爸極“要面子”,平時和我鬧別扭之后,嘴上從來都是硬撐著,雖然過后會在行動上有積極表現(xiàn)。
晚上回到家,父女倆又玩到了一塊,剛才的事,就好像沒發(fā)生一樣。爸爸心里“有愧”,超級有耐心地陪著好好玩,好好很開心,家里恢復(fù)了快樂的氣氛。
過了一會,好好跑過來偷偷和我說:“媽媽,我想好了,我要和爸爸道歉?!?/p>
“好??!那我們一起去找爸爸?!?/p>
好好來到爸爸面前,低著頭很小聲地說,“爸爸對不起,我剛才打你不對?!?/p>
爸爸趕緊說:“爸爸也不對,爸爸也不該打你。爸爸向你道歉?!?/p>
說完,爸爸立刻轉(zhuǎn)過身去拿別的東西。我知道,那可能是因為,他的眼睛有點濕。好好開心地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爸爸真的和我道歉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保持童心有助于親子關(guān)系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納孩子。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和孩子密切相處。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nèi)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應(yīng)與態(tài)度。現(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guān)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艜薪厝徊煌男Ч?。
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程度。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yīng)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奔偃缒阒篮⒆拥恼嬲康模涂梢哉f:“是??!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nèi)……”、“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yīng)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zé)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經(jīng)常變換新鮮的話題。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
充實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lǐng)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nèi)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有些父母常以“指揮者”的身份自居,他們在與孩子交談時總是帶有命令的口氣;有些父母則像個“說教者”,這樣的父母喜歡叨叨,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樣不應(yīng)該怎樣,而并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比孩子聰明,在孩子面前擺著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這樣的態(tài)度也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反感;還有一類父母則是批評者,他們的言語中常帶有嘲笑、諷刺,或給孩子貼標簽。試想如果父母都用以上態(tài)度與孩子交談,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溝通效果?如果你常常抱怨孩子不跟自己說心里話,請先反思一下自己平時有沒有充當這些角色。
家庭生活中,和孩子溝通很重要。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對孩子施加科學(xué)的教育,從而促成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把家長的期望、愛和教育充分地傳遞給孩子,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所思聽想,幫他們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提供有效的教育。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親子溝通往往差強人意,要么是家長不重視,要么是方法不得當。很多父母雖然很想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但是無意中流露出的傳統(tǒng)角色總會造成親子溝通的障礙。
親子關(guān)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
很多陷入親子關(guān)系的怨恨、沖突、苦惱、折磨的人,都曾對自己堅持的“對”和權(quán)威父母堅持的“對”產(chǎn)生過強烈的言語沖突,爭執(zhí)誰是誰非的過程中,蒙蔽了雙方理性的思考。
對與錯的劃分從來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一切憑自己的感覺判斷,感覺好了,錯的也可以是對的;感覺不好,沒錯也是有錯。
親子關(guān)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叛逆或者沒主見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爭誰是誰非。
當我們說“我的心是好的”,多半是我們做了傷害對方的事。
“我還不是為你好”這是親子關(guān)系最大的殺手。也許對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認為的,而你卻自以為是地堅持“付出”,回報你的將是對方的逃避和壓力,甚至憎恨。
“我媽說,女孩子找工作得圖個穩(wěn)定,這樣才能找個好對象......”
“我爸說,女孩子必須要嫁個家境好的人家,這樣會少吃苦?!?/p>
當我們說“你應(yīng)該這樣想、你必須、這樣做”時,就是把自己當成了老師、法官或者是老板......
親子之間不是上下級,世間也沒有為你量身訂做的孩子,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接納和磨合。
先談感情,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問題,就沒有那么多的“你應(yīng)該”了。
人們總是默認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里的小孩,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jīng)歷。
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么問題: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但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聯(lián)結(jié)。
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
“你看XXX,比你學(xué)習(xí)好,比你會來事兒!”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問:“為什么你要將孩子互相比較?”
曰:“為了互相激勵對方,彌補孩子的不足?!?/p>
但是,有多少被“比較”的孩子是感覺被父母激勵的?
更多的孩子是被激怒,帶著憤怒的情緒去面對這種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里嗎?
一看到孩子和異性交往,就認定孩子正在早戀;一聽到有人給孩子發(fā)短信,就懷疑是“葷”段子,非要自己先檢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長大后,也需要一些隱私,行動做事也不再像小孩子那樣,什么都向父母主動匯報,尤其是高中生。父母無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就開始敏感起來。有些父母甚至發(fā)現(xiàn)孩子換了一個發(fā)型,就認為孩子可能在早戀。
父母的這種敏感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成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誘因。與其猜疑、不信任孩子,不如開誠布公和他聊一聊,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正面引導(dǎo)。
關(guān)系的基石是誠信,欺騙破壞的是基石,所以破壞力最大。
偶爾的善意謊言無傷大雅,但若是演變成欺騙,那你會變得很累,因為接下來,你需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圓謊。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應(yīng)該如何待人,這是親密關(guān)系里永恒不變的法則。
很少有人真正為愛改變本性,試圖改變和感化對方,是一個幻夢。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你無權(quán)改變,更不要把他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因為這樣到最后,孩子不快樂,你也會因為孩子悶悶不樂而苦惱。
“當你想把對方攥在手里時,攥得越緊,跑得越快,就像手里的沙子一樣”。
控制感強的人,很多時候都是源于自身安全感缺失;你越想攥得很緊,結(jié)果會讓對方逃得越遠。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愛嘮叨的人都是因為口欲期沒有過渡好。因此,這是個需要改正的毛病。
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話西游》里的唐僧,當唐僧開始“嘮叨”時,孫悟空的痛苦,我想你都懂。
任何人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改變,任何事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如意。
美國父母怎樣維持良好親子關(guān)系
在美國,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guān)心和培養(yǎng),還在于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quán)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師長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進行選擇,所以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比如,美國人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講話不但要認真聽,而且有時大人要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覺。孩子吃飯時不能硬逼;孩子做錯了事不得橫加訓(xùn)斥;要孩子換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則,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陰影。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qū)⒆雍浅?。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zé),只能根據(jù)情況適時適當?shù)刈龀鼋忉尯驼f明,以做引導(dǎo)。美國人反對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許當著人面斥責(zé)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是一種犯罪。
偉大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認為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否太過份了,但事實證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親子關(guān)系良好。他們待人友善,懂禮貌,同大人談話沒有一點局促感,自我獨立意識強。兒童心理學(xué)家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們受到應(yīng)有尊重的良好反應(yīng)。
父母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guān)系技巧
近些年來,積極心理學(xué)在世界及中國大陸日漸風(fēng)行。不少教師、心理咨詢師、培訓(xùn)師都投入到積極心理學(xué)的學(xué)習(xí)中去。積極心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塞里格曼1998年在他的《積極心理學(xué)導(dǎo)論》中宣稱:當代心理學(xué)的使命是促進個人和社會發(fā)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令家庭幸福美滿??梢?,運用積極心理學(xué)的理論和方法,也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guān)系。
技巧一:常對孩子微笑。
經(jīng)常微笑的父母幸福感會更強。常對孩子展現(xiàn)出微笑,就是向孩子傳遞父母的快樂、如意、幸福,這種幸福感會感染孩子,孩子知道父母是快樂的,他/她也是快樂的,這對孩子的安全感極其重要。
技巧二:常對孩子說“我愛你”。
兒童需要知道他們是被愛和被接受的,即使年齡非常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是怎樣對他們的,他們會傾聽養(yǎng)育者對他們說了些什么,對別人說些什么。兒童需要充滿關(guān)心和愛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他們感到被愛、感到安全,就很少會以不良行為來吸引養(yǎng)育者的關(guān)注。父母不能假設(shè)孩子知道大人們喜歡他們,所以不管多大年齡的孩子,父母每天都告訴他們“我愛你”,尤其是當父母與孩子發(fā)生分歧、不怎么喜歡孩子時,對孩子說“我愛你”比平時說要更有效果。這是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行為和觀點,但我依然愛你”。一句簡單的“我愛你”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在對孩子說“我愛你”時,配合具體的身體接觸行為效果會更好,如拍拍肩膀、握握手、擁抱、摸摸頭。
技巧三:睡前的儀式。
孩子上床后,在睡著之前的幾分鐘是一天中最寶貴的時刻。父母在孩子睡前親吻他們、道一聲晚安,或做一些家庭特有的儀式,這種活動比其它一些活動更有意義,它是孩子的最好時光。
技巧四:告訴孩子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
兒童需要知道父母是怎樣判斷問題的,需要知道哪些是父母贊成、贊美,哪些是父母反對的。父母不應(yīng)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才表達自己的信念、價值感。在日常交流中,父母就應(yīng)該告訴孩子自己的信念是什么,并簡要解釋為什么有這樣的信念;允許孩子提出問題并如實回答。當父母經(jīng)常向孩子強化這些信念時,其實就是教給孩子正常的社會規(guī)范。這就需要父母自身建立良好的價值觀、正向信念。父母以這種正向信念去感染孩子,孩子的價值觀、行為就有一個正向的楷模。
技巧五:告訴孩子你尊重他們的看法。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看法時,父母要予以回應(yīng)。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要給予強化,不指責(zé)、不譏諷孩子的看法。若家長認為孩子的看法不正確,先引導(dǎo)探討,啟發(fā)思索而不是直接否定。父母尊重孩子的看法,孩子就會感到自己做人的價值,而且還會激發(fā)孩子發(fā)展獨立的思考能力,并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特征。
技巧六:與孩子約定一個專門暗號(專用名詞或手勢)。
約定一個暗號可以增強親子關(guān)系。這個暗號只有父母和孩子知道,這是一個愛的代碼詞和愛的動作,這個暗號可以是針對孩子日常掌控不好的言語和行為。當這種不良言語或行為出現(xiàn)時,父母使用暗號提示孩子,以避免孩子尷尬。特別是在有其他家庭成員或外人時,通過暗號提示孩子會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技巧七:保持一個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
對一個孩子來說,每天僅需要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時間,用這段時間與孩子說說話或者傾聽孩子說話,并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是爸媽與孩子相處的珍貴時刻,讓孩子知道父母重視他/她。這個單獨時間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單獨玩耍,邊玩邊交談;在孩子稍大時,就可以是一起散步、一起看電視,或者一起做些事情。在這個時間里,給孩子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她對這一天的事情任意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要做出反應(yīng)。特別是對于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者一個沒有特別重要親人的孩子更應(yīng)該如此。當有一個特殊的成年人與他們在特定時間里說話、分享他們的情感,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支持時,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說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單獨相處的時光,這種時光會給孩子安全感并成為孩子長大后的美好回憶。
技巧八:允許并讓孩子有勝任感。
不少父母似乎非常愛護孩子,上學(xué)、放學(xué)幫助孩子背書包,不讓孩子做家務(wù),其實這種方法是在無意中錯過了與孩子親近的機會。父母應(yīng)當讓孩子幫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既可以促進親子關(guān)系,又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勝任感。例如在商場購物時讓孩子幫助父母拿東西,這些是孩子可以做而又能做、也應(yīng)該做的事情;又比如,當父母自己買衣服、鞋子時,可以讓孩子幫助選擇款式,讓孩子提一下意見;在家庭購買新房、裝修房子時,都可以讓孩子幫助出點子、提建議。這表示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會感到這個家的決策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從而增進親子關(guān)系。
技巧九:尊重孩子的選擇。
給孩子有限制的選擇權(quán)。除了使孩子感到父母尊重他們外,還在于如果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就被允許練習(xí)選擇,以后他們將學(xué)會怎樣才能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其次,允許進行選擇的孩子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年幼的兒童能夠進行的選擇包括:睡前選擇讀什么書或故事;晚飯時選擇喝什么果汁;決定穿哪一種衣服等等。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的選擇有極大偏差時,可以通過提供支持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重新評價他們的選擇,或者父母采取發(fā)現(xiàn)一個其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供給孩子作參考。
技巧十:和孩子一起玩同步游戲。
不少家長都會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但這個“在一起”的質(zhì)量卻得不到保證,家長自己玩手機、玩電腦或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只在一旁觀看。與孩子建立真正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是做父母的要真正投入到與孩子的同步玩耍中去,一起玩玩具、玩洋娃娃、玩球、下棋、唱歌甚至裝扮與嬉笑等,不在乎玩什么,只在于享受其中就行。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喜歡玩牌、下棋、電腦游戲,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喜歡玩其它游戲,只要父母積極加入其中就行。在與孩子的和諧互動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技巧十一:告訴孩子他們出色完成的事情。
父母經(jīng)常關(guān)注自己孩子不恰當?shù)男袨?,而不注意他們表現(xiàn)良好的行為,這樣偏偏會導(dǎo)致不恰當行為的增加。父母要經(jīng)常告訴孩子他們表現(xiàn)好的行為,他們就會增加這些好行為、習(xí)慣去做這些好行為。父母要告訴孩子“我喜歡你每天放學(xué)回來那種哼著歌的表情”、“我喜歡你做作業(yè)的那種專注神態(tài)”、“我喜歡看你與同學(xué)運動回來滿頭大汗的樣子”……。父母的這些語句會讓孩子的內(nèi)心感動、愉悅。
技巧十二:保證家庭聚會時間。
養(yǎng)成一個家庭聚會的習(xí)慣對孩子很重要。孩子從小就和家庭成員在一定的時間里聚在一起交流、分享,會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充滿關(guān)心和愛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在一起聚餐時,關(guān)掉電視、放下手機,允許邊吃邊交流,不問成績、不專門討論孩子問題,孩子就會投入到里面去感受整個家庭成員的愛。
技巧十三:每年至少給孩子寫一封信。
在孩子生日或重大日子里,父母給孩子寫一封信,最好是手寫的信,在信中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未來的期望。如果父母不知道信里應(yīng)該寫什么,可以從以下幾個關(guān)鍵問題詞中尋找著墨點:愛、觀察、分享、自豪、珍貴的記憶、期望、信念等。
技巧十四: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正常的。
成人會犯錯誤、家長自己會犯錯誤,孩子自然也會犯錯誤。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應(yīng)采用責(zé)罵的方式。其實第一步是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正常的,接著和孩子一起討論錯誤、面對錯誤,幫助孩子在將來能勇敢面對錯誤、勇于討論錯誤和改正錯誤。孩子能夠說“我錯了,對不起”,這句話將會貫穿孩子的整個生命并在以后的成長中、在社會交往場景中起到功能性的作用。
技巧十五:以得體的方式與孩子講話。
當孩子出現(xiàn)不適當行為時,父母與孩子講話的方式要注意使用中低音和慢速度,以嚴肅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講話。嗓門越高效果越差。另外,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描述你不喜歡的事,而不是批評孩子這個人。
技巧十六:建立有效的規(guī)則和紀律。
遵守規(guī)則和紀律最容易引起沖突,但父母要給孩子制定紀律和規(guī)則,從而塑造孩子的行為,為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做準備。建立一個家庭的規(guī)則和紀律并使用表揚來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父母還要學(xué)會使用一些固定的語調(diào),對孩子的行為設(shè)置邊界。有邊界的行為才是真正使孩子有安全感的行為,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做什么事是安全的,超出這個邊界是危險的。這樣,孩子就會發(fā)展出約束自己行為的習(xí)慣。
只有父母充滿愛,愿意付出愛,采用積極的方法,就可以建立積極的親子關(guān)系。
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子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是什么?
Mymo的一位小伙伴,是個家有1歲兒子的辣媽,今天中午,她開開心心地跟我們分享剛剛過去的清明節(jié)假期的一件趣事:
兒子還不太會說話,以往都是通過咿咿呀呀的娃娃語,配合表情、動作,來跟爸爸媽媽提出各種需求,比如,要喝水、要拿玩具等;前兩天,小寶貝竟然學(xué)會“指揮”媽媽做更復(fù)雜的事情了,他先指了一下本來放在飯桌的水杯,又指了一下梳妝臺,媽媽從他的咿咿呀呀中猜測孩子想把水杯換個地方放,于是照做。之后,孩子開心地鼓起了掌,一副滿足的樣子。
看似平常的養(yǎng)娃瑣事,其實正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孩子在嬰幼兒和童年時期內(nèi)心需求的親子互動,無非就是這樣一個個不起眼的瞬間的集合。
大家都知道,“玩”是孩子的第一天性,從玩中學(xué),從玩中樂,從玩中動,從玩中活.....那么,他們的第二天性是什么?
第二天性,就是后天環(huán)境造就的人類習(xí)性。大腦的結(jié)構(gòu)是由遺傳基因和后天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而逐漸形成的,而后天環(huán)境給孩子提供積極影響的方式就是——通過你來我往的互動。因此,對于孩子來說,這種互動,就是第二天性。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子互動是需要即時給予回應(yīng)和關(guān)注的,大量的交互式互動,能夠為孩子的大腦日后的學(xué)習(xí)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一定要注意,這種互動需要孩子和家長雙方的參與!
開頭提到的Mymo那位辣媽小伙伴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在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行為和需求,并且即時地給予了孩子反饋。
但是,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面對還在咿呀學(xué)語,或者表達能力尚處于發(fā)展中的寶貝,不知道該怎樣去互動,要么不理解他們的意思,要么不知道該怎么去說、去做,才能讓他們明白和接受,甚至滿意。今天,Mymo就來教您與孩子進行交互式互動的步驟和技巧。
Step 1
捕捉孩子發(fā)出的表達需求的信號
孩子是在看著或者指著什么東西嗎?是在發(fā)出聲音或做出什么表情嗎?是不是在動TA的小胳膊或小腿了?這都是孩子的需求信號,要想敏銳捕捉,關(guān)鍵是要留意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雖然你不能每時每刻都關(guān)注著孩子,但一天下來,總能找到各種機會,比如,給寶寶穿衣服、帶TA在外面玩耍的時候。
Step 2
孩子發(fā)出信號后及時表達支持和鼓勵
您可以給TA一個抱抱,或者用溫柔的聲音給予回應(yīng),比如“我看到了!”哪怕僅僅一個微笑、點頭或者一個表情,也能讓TA知道爸爸媽媽在關(guān)注TA,在關(guān)注TA關(guān)注的事物。當然,您還可以把TA指的東西遞給TA、跟TA玩一玩。
Step 3
說出這些事物的名字
當你回應(yīng)孩子時,可以通過描述你所看、所知、所做、所感,用這些特有的詞語,幫助孩子在大腦中建立起重要的語言連接,即使孩子還不能說話或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意思,這種語言的刺激對于孩子大腦的發(fā)育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您可以跟孩子描述任何事物——一個人、一件東西、一個動作、一種感受……例如,孩子指著自己的腳,您可以學(xué)TA的樣子,指著腳告訴TA:“對,那是你的腳!”
Step 4
和孩子輪流表達
每次回應(yīng)完孩子,請記得也要給孩子回應(yīng)的機會,和孩子輪流表達。這種輪流有時可以很快速,家長跟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即可完成,有時卻進行得比較緩慢,此時作為家長,您一定要學(xué)會“等待”,因為孩子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自己的回應(yīng)行為,尤其是當TA需要同時學(xué)習(xí)幾種新的事物的時候,您的等待,是交互式親子互動順利進行下去的關(guān)鍵。
Step 5
隨著孩子結(jié)束并開始下一個活動
當孩子玩夠了或準備進行新的活動時,他會發(fā)出信號。也許TA會放下當前的玩具,去撿新的玩具,或者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東西上,甚至可能會走開,開始變得煩躁,不管怎樣,如果您一直在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需求,您是能分辨出孩子什么時候希望結(jié)束當下的活動的。這時候,您就要跟著他們開始新的探索和實踐啦!
科學(xué)研究證明,人在幼年,尤其是3歲以前與父母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影響著一生的愛和安全感。而積極的、交互式的親子互動經(jīng)歷,能讓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充滿樂趣,進而發(fā)展成他們的第二天性。每一天的親子互動,將為孩子發(fā)展一生的學(xué)習(xí)能力、行為習(xí)慣、身心健康以及面對挑戰(zhàn)等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