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家長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國內(nèi)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時間,在全國7省13個城市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0%的孩子從3歲開始撒謊,隨著年齡的增加比例越來越高,到9歲,說過謊的孩子上升到70%。來自美國的一份調(diào)查則更驚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歲前就學會不說實話,而到7歲,98%的孩子說過謊。
孩子說謊是家長和教師都非常頭痛的事。大人總是以批評結(jié)束,其實據(jù)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有時是因為講了真話受到懲罰,所以以后不敢再說真話。另外,家長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孩子說謊。
孩子有時說謊是家長逼的!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很多時候家長應(yīng)該允許孩子沉默,大人在處境兩難的情況下也經(jīng)常選擇沉默。如果家長非要孩子說出個道道,說真的要受罰,就只能說假的了。
糾正孩子說謊,家長應(yīng)該做到五點:
一、不要輕易數(shù)落孩子,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要輕描淡寫。“小孩嘛,難免?!被蚴恰斑希氵€真能耐,把我倆都騙了?!倍际遣豢扇〉?。
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說謊行為。因為他總會比較緊張,抱有僥幸心理,如果起初幾次家長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會暗自得意,以后撒謊次數(shù)會更多。
三、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后,重要的是教育,幫助他認識撒謊的危害性。在孩子承認撒謊表示今后改正時,家長要表示深信他會改正,成為一個誠實的人。這樣,孩子會受到鼓舞,徹底改掉撒謊的毛病。
四、給孩子一個安全、踏實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從小就養(yǎng)成誠實的品德。
五、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有的家長在孩子承認錯誤后還采取打罵等懲罰,甚至要孩子寫保證書。這種做法嚴重傷害孩子自尊心,往往適得其反。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說謊怎么辦?
有關(guān)說謊,我們第一反應(yīng)都是反感、拒絕。因為說謊的人,我們會覺得他人品有問題,不真誠。對于聽謊話的人,受到欺騙也是一種傷害。而且說一個謊話,需要用10個假話來圓。說謊,在百度詞條中的解釋是“故意說假話”。既然這個世界這么排斥說謊這件事,為什么孩子還會明知故犯呢?
通常孩子說謊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另一個是迫于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基本都是從這里來的。
真的會模仿大人?
雖然沒有家長故意去教孩子說假話,但在家長與孩子相處中,為了哄孩子聽話,經(jīng)常用一些假話來騙他;或者家長不經(jīng)意對別人說假話,孩子耳聞目睹,慢慢就學會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出于成人社會里的某種掩飾需求,經(jīng)常說些虛飾的話,雖說只是一種社會交往技巧,并無道德上的不妥,但如果被年齡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當然上面這些情況發(fā)生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因為有說謊情況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因為“被壓力”,“被迫”。
造成孩子說謊的另一個原因是壓力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當然孩子是不會用武力反抗,但是他會用情緒以及一些行為,來說明他是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家長平時很嚴厲,對孩子的每一種過錯都不輕易放過,經(jīng)常批評、指責,甚至打罵,孩子為了逃避懲罰,就會選擇撒謊。我認識一對父母,兩人都是博士,對孩子管教極其嚴格,孩子回家稍晚一會,就是一頓狠批。有一次,孩子貪玩,回家晚了5分鐘,孩子怕父母訓斥,就把自己的自行車胎放了氣,撒謊說自己的車子壞了,推著回來的。
如果家長太強勢,說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也會撒謊。比如:放學回家,孩子想先玩一會再寫作業(yè),被媽媽果斷拒絕,然后孩子用近乎祈求的語氣,求媽媽寬容他一次,節(jié)后還是不奏效。結(jié)果,孩子裝模作樣地在書桌前寫了一會,就宣布自己今天的作業(yè)已經(jīng)寫完了。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為了不讓父母對自己失望,孩子很可能就會選擇撒謊。班里有一個孩子成績一直很好,但有一次發(fā)揮失誤,從班級前三跌倒了班級20多名。因為父母對他寄予厚望,對他的要求是不能低于班級前三名。所以,他知道名次之后很慌張,索性跟父母撒謊說這次考試沒有計算成績。后來,媽媽對他的話起了疑心,問了同學,他才說出了實情。
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用不著一發(fā)現(xiàn)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評教育一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做一個有原則又通人情的家長。家長的期望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合理的期望加上適時的鼓勵,是孩子不斷進步的最大動力。
以身作則,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是根治孩子說謊的一劑良方。
育兒觀念:孩子說謊怎么辦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孩子說謊的時候,其實孩子自己在犯錯之后,打算給父母說,他們自己內(nèi)心也在進行一次選擇。是選擇說謊還是坦白,針對這些父母的處理手法應(yīng)該有自己的不一樣的地方。那么當我們遇到孩子說謊怎么辦?
首先父母在孩子用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要肯定孩子的認錯行為,給予孩子誠實方面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之后再給孩子說一下做錯事情的危害,加深一下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今后也不會再犯。如果孩子在給父母說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選擇的是隱瞞和說謊的態(tài)度,我們就要分析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會說謊?說謊的原因有哪些,最后還是要給孩子說一下錯誤的危害性在哪些方面,一定要對孩子不誠實的行為提出嚴厲的批評,不能讓孩子感覺到說謊過后還是沒有承擔后果,今后也會再犯。
其次父母對孩子說謊要有適當?shù)膽土P。對孩子的懲罰是一種非常不好控制的愛,因為如果沒有控制好的話,會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情緒。如果運用的合理那么孩子也會心悅誠服的接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把新學的課文抄寫十遍,或者讓孩子寫一遍關(guān)于誠實方面的文章,取消一次孩子出去玩的機會等,這會都是比較合理的懲罰,對于孩子的幫助也是相當大的。
孩子說謊,爸爸媽媽應(yīng)該怎么辦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dǎo),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fù)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quán)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dǎo)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dǎo),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guān)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zhì),特備是對于學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剩 被蛘摺澳阏f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
中學生到了青春期,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叛逆了,隨著年紀的增長,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其問題行為也漸漸多起了,例如夜不歸宿、不愿與家長溝通、交換想法,做事比較隨性。而有些孩子對父母每天嘮叨感到了厭煩!規(guī)定這個不許,那個不準,久而久之就會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干。當面對孩子有逆反心理時,做父母的該如何和叛逆孩子溝通?
如何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九招幫助家長教育叛逆期孩子
一、講究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用局外人的角度觀察孩子的逆反心理行為。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順從,在家長眼里變成了逆反。做為父母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執(zhí)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二、保持冷靜的處事態(tài)度。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很多是與父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有的是好心辦壞事,使孩子不理解。父母、老師應(yīng)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把關(guān)心、愛護、尊重放在首位,把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孩子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要學會制怒,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策略,巧妙化解各種矛盾沖突。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長一定會不滿,因此,會為樹立自己的權(quán)威,用聲音來壓制孩子。急躁的父母,應(yīng)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孩子有逆反心理時,言語和行為會猶如暴風孩雨。不能及時控制自己。但家長已成熟,應(yīng)該懂得什么時候該保持冷靜。(可參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尋求有益的管教方法。
管教孩子,有時應(yīng)該征求別人的意見。如問周圍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或找輔導(dǎo)員協(xié)助,與孩子的老師商量等,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
四、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學習負擔過重,是青少年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給他們定目標、提要求時要根據(jù)他們的需求,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實施,力避急躁冒進,盡可能弱化孩子叛逆對抗情緒。
五、創(chuàng)設(shè)良好舒適的情境。
要有正確的輿論導(dǎo)向,要有奮發(fā)向上的風氣,要有民主的氣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美化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六、合理利用正確逆反。
在向孩子講道理,說事情時,要善于從正反兩個角度講,防止偏向,引導(dǎo)孩子正確進行逆反思維。并鼓勵孩子提出不同見解和有特點的方案。
七、注重疏導(dǎo)負向逆反。
對孩子產(chǎn)生的負向逆反心理要耐心細致地做好疏導(dǎo)工作,切不可采用壓制和強迫命令的辦法。由于他們?nèi)狈ι鐣?jīng)驗和識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看問題容易簡單片面,但他們又思想開放、單純耿直,敢想敢說敢干,所以耐心疏導(dǎo),親情溝通尤為重要。
八、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家長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學習時,通常會即刻禁止。其實,當與孩子在進行親子互動的時候,和孩子討論他心中的偶像,從側(cè)面提醒孩子應(yīng)該學什么。不應(yīng)該學什么,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和父母相處融洽,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消除了。(可參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九、轉(zhuǎn)變方式雙向溝通。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孩子上學以后后,就應(yīng)嘗試雙向溝通,也應(yīng)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fā)現(xiàn)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隨時改變方式,不斷試驗、尋找有效的方式方法。
孩子玩刀,家長怎么辦?
孩子玩刀,家長怎么辦?有一天,老貓接了**后,抱到我的辦公室來等我一塊下班回家。我的辦公桌上擺了一把刀,是我的領(lǐng)導(dǎo)去新疆出差時帶回來送我的。有刀柄與刀鞘都是銅制的,上面紋著龍樣圖紋。煞是漂亮。把**給吸引住了。
他一定要玩這把刀。而且是難以轉(zhuǎn)移注意力,也不肯放棄。就這樣,刀被他帶回了家里。沒想到,自此之后,**開始對刀“情有獨鐘”。并且任何與刀相關(guān)的東西他都開始“大愛”。比如剪刀,比如針頭、比如鑷子……
他拿著刀切草莓、切蘋果、切橙、切菜頭,切一切他覺得可以切的東西。每次看到他玩刀,我就極力地搶走,甚至不惜使用“暴力”,強行奪開,或者大喝和怒斥。晚上的時候編故事給他聽,把刀收起來……但是,他的玩刀熱情有增無減。前兩天帶他去廈門,他翻出了藏在角落里的水果刀,又切了個不亦樂乎。每一個下切的動作,都看得大家心驚肉跳。小侄兒更是驚恐得大叫起來:天哪,姑姑,**在玩刀!太可怕啦!
沒想到,侄兒這種驚呼聲惹怒了**,他唯恐刀要被奪走,舉手就要打侄兒,當然,**根本忘記了自己手上有刀,他肯定也不管這刀會傷到人,執(zhí)著刀就本能地想要打侄兒,以示憤怒和對自己“權(quán)力”的捍衛(wèi),看起來就是拿刀在揮舞!侄兒有血友病(特別容易出血,而且止不?。?,我一看不由得緊張至極,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把**的手握緊,將刀搶走。然后抱到屋子里。我當時怒氣沖天,于是忘記了一切育兒的理念,按我最“原生態(tài)”的方式狠狠地“修理”了**:打,而且是打他的臉;訓,而且像狼外婆一樣的兇;強迫,逼著他立即去向哥哥道歉……**哭了,極力地壓抑哭聲,但沒忍住,放聲哭了兩三聲,總算緩過了一點點勁,然后又連忙忍住哭聲,抽抽噎噎地對侄兒說:哥哥,對不起!
和無數(shù)次一樣,我的兇悍對**形成正面行為毫無效果,**經(jīng)歷了如此大的一次“折磨”,但他仍然愛玩刀。從廈門回到家里,他忽然發(fā)現(xiàn),廚房里的刀架上插著水果刀呢,于是又拼命鬧騰起來,非要玩不可,不達目的不罷休,拿到了刀,他在廚房菜籃子里拿了一根芥菜開始切,切完了掃到地上……
怎么辦?讓他操練吧,這些工具太危險了,看著他的玩刀舉動,心就吊在嗓子眼,他隨時可能受傷,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會主張:絕對要搶掉,絕對不可以玩,不管他怎么哭,而且會主張將這些東西全部收掉??墒牵艺娴臒o法描述**不達目的時那種不罷休的勁。他能拿出一切的方法來斗智斗勇,以達自己的目的。每一次我“巧取”或“豪奪”的過程,都讓我感覺特別疲憊。我甚至想叫老貓帶幾張他科里手外傷病人的照片回來讓**看看,可又覺得太暴力了而作罷。
……
不能不說,他用刀的“水平”有點高。起碼他切出來的東西,厚薄比較一致,而且可以切得比較薄,他用這些工具的架勢也比較老練。
我意識到,他是真的想學習這些工具。他并不是想用這個來傷害自己和別人。他看起來特別享受那種實際操作的感覺。我相信,他沒把這刀的用法操練熟,玩?zhèn)€夠,他肯定不會罷休。
我試問了我自己一下:能不能,相信一次孩子?讓他真正學習一下如何用刀?過去的經(jīng)驗告訴我,他對很多東西的愛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一般來說,一旦他將一樣東西玩得順溜了,或者學習會了,他就不會再迷戀,起碼,要勸說他放棄的時候,會更輕松得多。
準確地說,孩子是想學習,而不是單是“玩”。
每當孩子玩刀等利器,我得保持平靜的態(tài)度。理性地告訴他,使用這些東西的危險性;教導(dǎo)他正確的使用方法。而且在他學習過程中,務(wù)必全程陪伴和看護,防范危險的發(fā)生。相信孩子,他有能力保護自己,如果充分理解他的感受,并且給予尊重,他會很“聽話”。
刀和剪刀的危險性,我們家長可以掌控,因為我們可以從孩子手中奪走,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可是孩子的一生中,有多少危險潛伏在他身邊?那些不是我們可以掌控得了的,不如教會他們自己規(guī)避危險。而學習規(guī)避危險的第一步,是了解什么是危險。
孩子黏人家長怎么辦?
15個月之前的寶寶可以隨意寵他
“有人認為,孩子黏人是因為他的情感需求沒得到滿足,一旦滿足了,你想讓他黏你都難;還有人覺得,太黏人的孩子獨立性差,大人越順著他,越會助長他的依賴感,所以必須拒絕他黏人。”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類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擾著許多父母。
“對待15個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隨意寵他,不僅不會寵壞他,還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間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guān)系?!敝庆`童國際教育事業(yè)機構(gòu)教學總監(jiān)、智靈童國際幼兒園總園長榮合靈說。
事實上,寶寶能否形成安全、穩(wěn)定的依戀關(guān)系,1歲左右是關(guān)鍵期。此時,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處,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對他們的哭鬧、微笑等行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應(yīng),不僅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更能增加寶寶的安全感,這將影響到他以后與人溝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氣。
“但如果把照顧孩子的責任過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這個人。”鄭大教育學院心理系老師葉青青提醒,在媽媽積極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員尤其是爸爸照顧孩子的機會。
孩子黏人順從還是拒絕因人而異
“至于15個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長該順從還是拒絕,則要根據(jù)不同情況,有區(qū)別地對待?!睒s合靈說。
安全感不足這類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時照顧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難建立起安全、穩(wěn)定的依戀關(guān)系,于是,這些孩子多存在強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離開視線,就極度恐懼,哭鬧不止。
建議:盡量多抽一點時間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離開,也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讓他明白:我只是暫時離開,一會兒就回來。最好每次離開前和寶寶約定好回家的時間,且一定要守時;尤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及時的愛的語言和撫摸是他們的強大后盾。
和外界接觸少在教養(yǎng)過程中,家長既不太注重帶孩子接觸外界環(huán)境和人員,又很少請朋友來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機會和陌生人溝通,更沒有體驗過和外人交往的快樂,因此,他們常常因為恐懼外界而過于黏父母。
建議:幫助孩子逐漸接觸外界。先讓孩子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比如家里)接觸外人,剛開始接觸外人時,家長可以緊握孩子的手或緊緊摟住他,讓他能夠在安全感較強的情緒下嘗試交往,當孩子看見陌生人退縮時,更要抱緊他,給他安全感。
心理依賴感較強由于家人從小到大包辦過多或太過溺愛,孩子的依賴感就比較強,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們的獨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對新事物、新環(huán)境或陌生人時不自信甚至退縮,還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嬌慣而專橫跋扈,影響人際交往。
建議:10個月、1歲、2歲……孩子會出現(xiàn)很多執(zhí)拗期。他為什么執(zhí)拗?就是要從思想、行為上體現(xiàn)他的獨立。這時,家長要避免干涉、包辦過多,否則,他會慢慢喪失承擔責任的需求,導(dǎo)致心理依賴越來越強;如果孩子已經(jīng)依賴感很強了,家長除了要學會拒絕,適當忽略他的黏人行為,還可以通過游戲比賽的方式吸引他獨立做事,并及時表揚他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太黏人要滿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對待黏人的孩子時,榮合靈還提醒家長要注意以下問題:
1.盡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質(zhì)需要。有時,孩子明明自己會穿鞋,卻撒嬌讓媽媽幫他穿。其實,孩子的真實意圖只是想從你那兒獲得關(guān)愛。這時你不妨親親他,說:“媽媽好愛你,你趕快穿好鞋,媽媽在門口等你啊!”
2.平時靠老人或保姆帶孩子的爸媽,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獨處。
3.千萬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語言嚇唬孩子,否則,孩子只會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騙孩子。讓孩子哭著看到你離開,比你騙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則,只會讓孩子更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