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下午起床后,我正給孩子們梳頭,曉序走了過來,想拿鋼琴上的扣子,可是她人小胳膊短,夠不著,就對我說:“老師,你把扣子給我吧!”我看她十分費勁的樣子,剛想幫她拿過來,可她剛才的話突然在我的腦子里閃了一下,于是我改變了主意,問她:“剛才你說什么?”她不解的望著我:“我想拿扣子啊!”我點點頭,對另一個孩子說:“思雨,請你把桌上的書拿給我,好嗎?”說的時候,我故意在說“請”的時候加重了語氣。曉旭是個聰明的孩子,馬上意識到該怎么做了,她對我小聲說:“老師,請你幫我拿下扣子吧!”我笑著點點頭,把扣子遞給了她:“不是老師不想幫你,而是因為你剛才太沒禮貌了,現(xiàn)在,你這么有禮貌,老師特別喜歡幫助你!”曉旭不好意思的笑了。
通過這一件小事,讓孩子懂得了“對人要有禮貌”的道理。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禮貌教育不是講個故事,說說道理這么簡單,而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及時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往往最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就會成為最理想的教材。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做客有禮貌》
為了讓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禮儀,我和蘭蘭老師組織了一次“做客有禮貌“活動?;顒拥哪康氖牵和ㄟ^活動,讓孩子們愿意到別人家做客,做客時做到不哭鬧,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細節(jié),同時也讓孩子們學習學習怎樣熱情的接待客人,并會說禮貌用語。
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大班老師的大力支持,大班的王老師選了班里幾個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來參加這次活動,首先讓孩子們觀看了大哥哥大姐姐的情景表演,然后鼓勵幼兒模擬表演:由大班的孩子當客人,小班的孩子負責接待,首先表演的是小女孩新怡,只見小新怡邊在娃娃家整理邊說:"客人要來了,我快把房間整理干凈吧?!卑缪菘腿说拇蟀嘈∨笥鸭乙蓍_始敲門了,小新怡忙放下手里的東西,跑去把門打開,把手一伸,腰一彎,面帶笑容對家逸說:你好,請進?!翱粗鴥蓚€孩子有模有樣的的表演,我和蘭蘭老師會心的笑了,當家逸走進活動室,小新怡又搬過小凳子請姐姐坐下,拿了杯子給小姐姐倒水,忙的不亦樂乎。家逸也裝模作樣的當著客人,享受著小心怡的熱情,這時小新怡跑到我面前:”老師,老師,客人來了是不是還要準備水果啊,咱這里沒有啊?!焙佟_@孩子想得還真夠周到的,我連忙跑去拿了幾個水果,小新怡才開心地笑了,水喝了,水果過吃了,小新怡又請大姐姐玩玩具,家逸也有禮貌的說了謝謝,玩具有很多,可家逸只玩了小妹妹拿給自己的,其他的沒有動,兩個孩子玩了一會玩具,家逸才起身告辭,小新怡又有禮貌的和小姐姐說了再見,并歡迎小姐姐下次再來做客,家逸也對小妹妹表示了感謝,表演順利結束了,我和蘭蘭老師帶頭給這兩個小朋友鼓掌,活動室里頓時掌聲一片!
活動繼續(xù)在進行,看著一個個孩子出色的表演,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從中學到很多很多,當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待人接物,學會了怎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寶寶們,看到你們的進步,老師真的很開心!
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園開展為期一周聽評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面對熱情極高的孩子們時,多位老師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頭爛額中草草收尾。活動后多名老師反應在班級常規(guī)管理上還缺乏有效經(jīng)驗,希望開展相關教研活動,找出有效辦法使孩子“聽話”些。于是我們就“如何建立班級良好常規(guī)”開展了一次針對性的教研討論活動。
教研活動后有老師反應說:“把活動中交流學到的經(jīng)驗用到班級常規(guī)管理上,孩子們真的“聽話”了些,特別是中班孩子,以前本來就乖,現(xiàn)在更聽話了?!崩蠋煹脑捠菍萄谢顒映尚У目隙ǎ辛顺尚ё匀皇呛玫?,但在暗自竊喜取得活動成效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些隱隱的擔憂,于是開始有意識的關注起這一“成效”。
案例描述:
這天因天氣原因,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受限,中班孩子開展起區(qū)域活動。我以“路人”的身份,細細觀察著美發(fā)區(qū)和圖書角的孩子們,活動中的孩子分工明確,井然有序,為了不打擾孩子們建立起來的美好氛圍,我盡量放輕腳步和動作幅度。圖書角里方琦正在取書,我走過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書,卻不小心腳踢到書架,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動作停頓了下來,剛拿起的書又放下,有些許緊張的看著我,似是擔憂自己做錯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許。我連忙用動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猶豫了會兒,臉上露出笑容,終于還是拿起那本書輕輕的走到好伙伴身邊坐下,安靜的閱讀起來,我為自己打擾到孩子暗自自責,于是離開圖書角。
離開途中路過美發(fā)區(qū),跟圖書角一樣,孩子們有序的開展著活動,不吵不鬧,不爭不搶,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諧的景象,可心里總覺得有哪個地方不對勁,覺得怪怪的。于是細細觀察起來,蔣子淇正在幫陳語夢理發(fā),一會兒拿梳子梳梳頭發(fā),一會兒拿玩具吹風吹吹頭發(fā),忙的不亦樂乎,一陣忙活后又搬來“燙發(fā)機”進行美發(fā)環(huán)節(jié),一個個塑料小夾子被夾到陳語夢頭發(fā)上,由于夾的位置高低沒掌握好,陳語夢的臉上出現(xiàn)頭發(fā)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沒有制止,一直極力忍著,直到美發(fā)過程結束,看著夾子上被拉掉的幾根頭發(fā),我和孩子交流起來:
問:“游戲好玩嗎?”
答:“好玩”
問:“夾子夾在頭發(fā)上會疼嗎?”
答:“扯了會疼”
問:“那該怎么辦?”
答:“我忍著,老師說不可以太吵,我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聽完孩子的回答,我頓時明白過來之前一直覺得不對勁的感覺是什么,那就是孩子們太“聽話”了,區(qū)域活動本該是孩子們自主游戲,自由發(fā)揮的舞臺,可“聽話”這把無形的枷鎖不經(jīng)意間束縛了他們的手腳、言語、表情和自由表達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講述了一次區(qū)域活動中的兩個小片段,兩個片段角色不同、地點不同,看似毫無關聯(lián),卻都以實例的形式,反激著當今家長、社會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時常掛在嘴邊的“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論。其實類似的情節(jié)我們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兒園班額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員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量無形加大,在幼兒園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聽話”“乖”“安靜”成了老師口中的常用詞匯。很多家長來園接孩子,問的第一句話是“今天在幼兒園聽話了嗎?”贊揚別人家孩子說“你家孩子真聽話”,自己孩子做事批評時總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在很多家長眼里“聽話”意味著省心、不惹麻煩,“聽話”也無可避免的成了家長口中的常用語。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動的開展,雖說案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社會大趨勢下的誤導,與教研活動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本次教研活動無疑成了催化劑,由于沒有客觀分析各班實際情況,沒有注重幼兒個體差異,致使這種誤導不斷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經(jīng)常有老實聽話的孩子殺人或做危害社會的極端事件的新聞被人們談論,每每聽到這樣的新聞都會讓人痛心不已,也讓人反思,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嗎?聽話、順從、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標準嗎?
蒙特梭利從人格培養(yǎng)的角度分析了此類教育的危害。她說:一個兒童,如果沒有學會獨自一個人行動,自主的控制他的作為,自動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別人指揮,并且遇事非依賴別人不可。一個學校里的兒童,如果不斷的受教師干涉、禁止,結果會變成一種性格上很復雜的可憐蟲。之所以“可憐”,是因為他有一種內(nèi)疑外懼的心理,這種心理使他在年輕時表現(xiàn)為羞縮,成年后又表現(xiàn)為頹喪、萎靡不振和逆來順受,而一遇危機,連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氣,都拿不出來。因此她認為,強迫被動的教育對一個人來說,第一步是養(yǎng)成一種永久的自卑與自餒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們一種五體投地的精神。
綜上所述,聽話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絕對標準,因為,過于聽話順從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長期的壓抑會導致人格缺陷。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個性的不同。
《綱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不能只關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圍繞安全開展。我們應該嘗試在理解尊重中走進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尊重孩子的“與眾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達形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而又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方面應做到的是:在組織教研活動、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時要避免盲目性,應該在實踐中準確把握方向,不斷的引領教師學習《指南》、《綱要》等指導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內(nèi)涵,正確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還應加強宣傳工作,向家長、向社會宣傳我們科學的育兒知識,以點帶面,讓長久以來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鎖真正得以打開,也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獲得原該屬于他們的自主、自由。
講禮貌的好寶寶
開學一個多月了,寶貝們都很熟悉了,見到老師也知道問好了。可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樂樂小朋友,不愛說話也不愛問老師好。
上午來園時,小朋友都知道問老師好,只有樂樂從我身邊走過去,頭也不抬。我很納悶,為什么會這樣?是我哪里做的不夠好嗎?
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在玩玩具。我悄悄的來到樂樂身旁,他正在專心的玩,我看他玩的正起勁,不忍心打擾他,就在一旁看,看了一會兒,他好像覺得有些不對勁,一抬頭看見了我,他沖我嘿嘿一笑,我樂了,他笑了,笑的那樣真誠、無邪。我問:“樂樂,你為什么那么高興?”樂樂說:“因為老師在啊!”我懵了,原來孩子的要求那么簡單。我又問:“樂樂,你為什么從不問老師好啊?”樂樂吱吱唔唔說:“因為老師說我了?!蔽矣帚铝耍南耄耗鞘嵌嗑靡郧暗氖铝?。剛開學,孩子們哭的哭,鬧的鬧,我無意間把樂樂說了一頓,他還記得。(孩子的記憶力真棒)我說:“樂樂,那次老師不是有意的,老師跟你道歉,好不好?”樂樂點點頭。
我的心結解開了,心情真好!從那以后,樂樂只要見到我都會主動問“老師好”,好親切的一句“老師好”!
我也要做個好孩子
我也要做個好孩子
我班上有一個叫華森的小朋友,他非常聰明,長得也討人喜愛,看著還挺懂事,也聽老師的話,老師對他也挺有好感。不知怎么,最近幾天,孩子們都來告坤坤的狀。
“老師華森擰了我的胳膊”王偉說。
“老師華森抓了我的小辮子”穎穎說。
“老師坤坤華森踩了我的腳?!辈豢鋸埖卣f,全班小朋友都來告他的狀。對華森我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收效甚微,該怎么辦呢?對此,我找了華森的媽媽,向家長反映了華森在幼兒園的行為,媽媽告訴我,華森從小就調(diào)皮、好動,希望老師多操心教育。我和華森的媽媽說:“希望你們家長也要配合老師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根據(jù)華森好動的特點,我引導他把精力用在為班級,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為小朋友發(fā)圖書,接下來又安排他做衛(wèi)生檢查小組長,結果他忙碌著并快樂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華森有了很大進步。我向家長反映了華森在園的表現(xiàn),家長滿意地笑了。
但有一天,華森又擰了小朋友的胳膊。我就在華森的旁邊輕輕地蹲下,對他說:“華森,你不是老師心中的好孩子嗎?今天是怎么啦?”這時,華森站起來拉住我的手說:“老師,我錯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孩子的多動與調(diào)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家長和教師必須正確面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讓他們“忙”起來,把他們多余的精力轉(zhuǎn)成另一種學習的方式是有效的。
景旭的變化
我們班的景旭小朋友特別聽話,上課非常認真,從不和小朋友胡鬧,也不愛說話,總是一個人靜靜悄悄的玩。
我覺得孩子這樣不入群,對他的將來一定會有影響,于是我決定給他改掉這個毛病,我鼓勵班里活潑的孩子主動去和他一塊玩,我問他,小朋友和你一塊玩你高興嗎,那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塊玩,他們會怎么樣呢,他們也會很高興,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主動去找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景旭小朋友活潑多了,也愛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了,并且還交了幾個好朋友,我真替她高興,他的家長對他的改變也非常高興。
做個孩子愛戴的好老師
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當“孩子王”已經(jīng)十多年了,這期間有過歡笑,有過淚水。許多事情像飛逝的流星一晃而過,而有些事情像發(fā)了芽的種子在記憶里開花、結果。
那天,我打掃完衛(wèi)生,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于是隨手拿了把椅子便坐下休息。這時,坐在我旁邊的桐桐,從椅子上站起來,把椅子一轉(zhuǎn),又坐下了。我說:“桐桐,不能倒著坐椅子,這樣太危險了。老師以前說過,不能倒著坐椅子的,你忘了嗎?”他看看我,一臉無辜地把椅子轉(zhuǎn)過來。旁邊的楚鑫走到我面前說:“老師,你不讓我們倒著坐椅子,可你自己還倒著坐呢!”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倒著坐的。
孩子的話讓我無以言對。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們好奇心強,時時處處都想模仿,都在模仿。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為人師表,要嚴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人;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我們幼兒教師——幼小花蕾的培育者,更應該把文明放在首位。那文明是什么呢?文明就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為幼兒做出榜樣;文明就是教孩子們擦鼻涕,教孩子們穿脫衣褲、扣紐扣、系鞋帶,不怕苦,不怕累等等。
做好老師很難,做幼兒愛戴的好老師更難。有人說,我們幼兒教師像個演員,有時扮演孩子的老師,有時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時還要扮演孩子的媽媽,既教他們?nèi)粘5纳盍晳T,又教他們怎樣認識世界,怎樣做個好孩子?不管是老師、朋友,還是媽媽,我們都應該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真正給幼兒以好的影響,真正做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做幼兒愛戴的好老師。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huán)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才會啟迪孩子們?nèi)ゲ粩嗵剿?,求知。好的文明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快樂,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一生的發(fā)展,讓我們拉起文明的手,揚起誠信的帆,撒播我們的友善,做幼兒愛戴、喜歡的老師吧!
禮貌教育從我做起
隨著我們班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認為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懂禮貌的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我們?nèi)焕蠋煻紩⒁鈱⒆舆M行禮貌教育。比如,早上來園后,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師后,說“×老師,早上好!”;當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者惹哭了某個小朋友時,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對不起?!?;如果別人送好吃的東西給他,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向?qū)Ψ?,說“×××,謝謝!”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對孩子提出了很多禮貌方面的要求,有時也會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時不要跑;搬椅子時一定要貼緊身體不要碰到別人;吃飯時不要講話,專心吃飯,等等。
最近,我通過觀察孩子們的日常交流活動以及在與家長的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之間在交流時,如果有孩子走路時跑了,有的孩子就會像老師那樣,說:“走路不能跑?!比绻屇硞€小朋友來做小班長,他就會像模像樣的當起小老師,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師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樣。看著孩子的樣子,有時我就會想他們怎么會模仿的這么的像呢?看著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樣子,突然就會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會有什么不適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的模仿,從而影響到他們。
面對孩子善于模仿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盡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為,影響到天真可愛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讓孩子學到了一些不正確的言行。
教育隨筆:做個好孩子
教育隨筆:做個好孩子
在幼兒園里,每個班里都有幾位頑皮、淘氣的孩子。我們班里有一名男孩叫小石頭,他老是欺負別人,不管別人有沒有惹他,他都要去欺負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師這里來告狀的孩子不下七、八位。
一次,分區(qū)活動涂畫時,他拿水彩筆在別人的書上亂畫。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告狀,我走過去剛想批評他,只見他正蹲在地上給小朋友撿水彩筆。我連忙用贊揚的口氣說:“這才像個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團結小朋友,不能欺負小朋友
接著,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說:“今天,老師要表揚小石頭小朋友,他主動幫小朋友們撿畫筆······我的語音未落,一個孩子就說:“小石頭打人”,這下可不得了了,就像擁了馬蜂窩,老師他故意用腳伴我,老師他拿我的彩筆了······他不好意思的環(huán)顧四周。
我親切的對他說:“伸出你的雙手,然后又對全班小朋友說:”以前這雙小手欺負過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他用這雙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幫小朋友撿起了彩筆。從今往后,如果他做了錯事,老師要批評他,幫他改正,他做了好事,老師就該表揚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小石頭小朋友有了明顯的變化:他時常為小朋友搬椅子、撿玩具和小朋友的關系親近多了,告他狀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吹剿倪M步,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做孩子的好伙伴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白龊⒆拥暮没锇椤保?/p>
情感交流是一種心靈的交匯,如果教師在幼兒的心中只是嚴厲的代名詞,那么,幼兒就不會向老師表達心聲,我們也無法探知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了解幼兒,我會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參與到孩子們的游戲中,與孩子們拉近距離,在適當?shù)臅r候給與鼓勵。
就像在戶外活動玩沙包時,我有時會故意自顧自的在一旁玩,孩子們看到后就會模仿,甚至會根據(jù)我的方法自己進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玩法;有時我會直接參與到孩子們的“戰(zhàn)斗”中,每當這時候,孩子們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在一旁不斷給我加油,出主意,他們會大聲喊“老師,你往這邊跑”,“老師,你要把沙包踢到這個圈里”,“老師,你可以踢得更高一點”,看到孩子們那興高采烈的樣子,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時期,頓時充滿了活力。
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會發(fā)現(xiàn),你把孩子當朋友,孩子也會把你當成大朋友,和孩子們在一起,會感到自己和快樂,同時,也更真正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感知他們的想法,孩子們對我們也會更加信賴。
因此,我們不妨蹲下來,敞開心扉接納孩子,做孩子的好伙伴。
關于“做孩子的好伙伴”的精彩內(nèi)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