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后投入的區(qū)域游戲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 幼兒園科學課說課稿 幼兒園的區(qū)域游戲小堯把籃子反扣,就放上兩個斜板。涵涵先拿了積木圓柱體,小堯拿了塑料圓柱體玩具。他們放在斜板的上方,小堯和涵涵都急著喊開始,涵涵的塑料玩具先下來,接著是小堯的。小堯喊起來:不對的,你先放的不對的。涵涵說:那再來一次。他們一起喊了一二三,但涵涵反應慢了一點,又晚放了。小堯更著急了。我提醒說:你們別急,不是什么時候都由兩個人一起做的,一個人拿會不會好點。小堯說:那我來,你看好。涵涵點頭同意,眼睛盯著斜板。小堯兩只手一手一個,放在上面。正準備喊,涵涵又說:不對,沒對齊。原來小堯放的地方一前一后。小堯又調整了喊:123。兩只手一起放開,兩個圓柱體滾落下來。我讓他們都說說實驗后的發(fā)現,小堯說:塑料地滾歪了,它有多出來的一塊,這樣滾不快的。涵涵說:我覺得還是積木的圓柱體快啊。他們都覺得還可以繼續(xù)實驗。
科學課后投入的區(qū)域游戲,小堯就一直執(zhí)著地想知道,有沒有別的材料能滾得更快。一開始實驗就出現了問題,兩個一起操作滾落的東西,倒數后放開手,總是會有先有后。這樣得出來的結果也是不正確的,所以又決定由一個人喊開始,一個人操作。涵涵又提出新的問題,斜板的高低問題和長短問題有沒有關系。幼兒在實驗中這種不斷探索不斷產生新問題的現象,值得鼓勵,教師也可以放手讓幼兒多多嘗試。
不用拘泥于怎么去記錄結果,幼兒的專注力都在尋找各種類似的會滾的材料中,這對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來說,是個很好的認識機會。所以教師應該開放性地讓幼兒自己去收集,也可以從家里帶來。豐富實驗材料的同時,也是豐富幼兒自身經驗。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區(qū)域游戲心得
孩子對于“辦家家”這個游戲很感興趣,都爭著想在游戲里當爸爸媽媽。于是我就讓孩子輪流去“過過癮”。在游戲里,“爸爸媽媽們”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媽媽抱娃娃,爸爸燒飯,忙的是不亦樂乎。通過幾天的觀察,我發(fā)現玲玲當“晨晨”的生活經驗挺豐富的。她一會喂娃娃吃飯,一會給娃娃講故事,一會又拿起小奶瓶給娃娃喝奶,還幫娃娃洗澡洗頭,嘴里還說:“哎喲,寶寶呀,你吃的臟死了,媽媽來幫你洗洗澡吧。”洗完之后還幫娃娃穿衣服,梳頭,弄得還真是有模有樣的,忙完后,還對娃娃說:“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你出去散步吧?!苯又捅е尥蕹鋈チ??!≡谕尥藜依?,爸爸媽媽忙得不亦樂乎的。而且他們知道娃娃家只能去5個人,秩序維持的還是不錯的,但每次活動時說話的聲音總是特別大,顯得很吵。針對這個現象我注意觀察了幾次以后,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游戲中可以看得出,孩子們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知道辦家家這個游戲只能有5個寶寶進去玩游戲,但是從他們的表現來看,他們能夠自己確定自己的身份。在游戲中也知道爸爸為娃娃燒飯,媽媽抱娃娃,照顧娃娃。孩子們之間從一開始的獨自游戲漸漸的有了交流,已經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角色的意識。游戲中,玩的很開心也很投入,他們能夠利用老師提供的不同材料進行游戲,他們喜歡擺擺弄弄,興致很濃。從他們的游戲表現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大多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經驗特別熱忠:燒菜、抱娃娃。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常常會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也會想要去做同樣的事情,從而會經常出現幼兒之間的爭吵。于是,在以后的辦家家游戲中,當幼兒有出現幼兒爭吵、搶東西等現象的時候,我會選擇適當的時機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到游戲中,在游戲里,我就是聆聽者和引導者。我發(fā)現,以一個游戲伙伴的身份介入適時對孩子進行引導會比單純的說教有效多了。通過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后,孩子們在辦家家游戲中爭吵現象逐漸減少,能友好安靜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孩子們更熱愛玩辦家家了。
班級新游戲初嘗(晨間區(qū)域游戲)
今天的游戲有開展的新的主題,在晨間區(qū)域游戲時,我在美工區(qū)中投放了新游戲的材料,帶領幾個比較手巧的孩子先熟悉起來。在開始玩游戲時,我便讓早晨手工制作過花的錢雯蕊和王梓睿先到花店里開始游戲。游戲開始了,錢雯蕊和王梓睿有條不紊地開始制作花朵了,小客人們也絡繹不絕地往這邊用涌,可是花店剛開出來,成品的花朵根本沒有幾多,錢雯蕊根本來不及做出來,于是她開始犯難了,她問我怎么辦?我說:“你可以先收幾個小客人的前,然后告訴他們先去別的地方玩一會,如果等會你做好了你就叫小客人來拿?!边@樣一來,錢雯蕊再也不著急了,她不急不慢地開始重新制作起花朵,我過了段時間去看她,發(fā)現她已經制作了不少的花朵了。
孩子們對于新游戲總是無限期待和感興趣的,而且我花店環(huán)境早早地就布置好了,游戲材料卻遲遲沒有拿出來,吊足了孩子們的胃口。當游戲開展出來之后,小客人們都圍在花店周圍,其他地方的游戲便被冷落了,要引導孩子們知道學會等待的同時也要知道不要做無謂的等待。
看著花店門口排滿的小客人,我告訴后面的小客人可以先去別的地方玩會,等會看看這邊的人少了再來排隊,因為你一直排在這等待,時間都浪費了,浪費的這些時間其實可以先去做別的事。
觀察記錄:建構游戲、區(qū)域小游戲
動物園新建了一個熊貓館,于是成成開始認真地用百變積木搭起了熊貓。很快,熊貓就完成了,周圍的朋友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等他剛想把熊貓放進動物園時,他自言自語道:“哎呀,差點兒忘了熊貓要吃竹子的,我得再去加根竹子!”很快,一根綠色的長竹子就搭好了,旁邊的軒軒說:“哎呀,這個好像有點像竹子,但竹子不是完整的一根呀!當中是有一個個節(jié)的呀!和甘蔗差不多,我吃過,也見過的?!背沙杀硎緫岩桑磸偷貑栔車钠渌笥眩骸笆菃??我沒吃過甘蔗?。∷晕也恢朗怯泄?jié)的呀!”軒軒馬上說:“真的呀!待會兒叫老師幫你找圖片給你看看?!背沙删烷_始改裝自己的竹子,在連接處加上了白色的積木表示節(jié)……
成成對建構比較喜歡,也能跟著動物園的變化而不斷地動腦筋想出適合的動物,結合自己的想象,完成的作品還非常得逼真和可愛。另外成成沒有忘記幫熊貓還搭上喜歡吃的竹子,讓作品變得更漂亮,顯然他也能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并在作品中表現出來。軒軒看到成成的竹子沒有一個個的節(jié)時是很有自己想法的,足以說明他的實際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善于觀察貼近生活的甘蔗,外形和竹子是差不多的,而樂樂也能聽取好朋友的建議后調整,最后的作品非常漂亮。
區(qū)域小游戲
弘弘和晶晶來到數學區(qū),一起將籃子里凌亂的數字棋片反面朝上,在桌面上一字排開,然后,兩個人開始石頭剪刀布,弘弘出了剪刀,晶晶出了布,弘弘從一長排棋里認真挑了一個翻開,“是6,哈哈?!彼_心地說,晶晶手指著一個個棋子,猶豫了下,翻開了靠中間的一個棋子,“5”晶晶淡定地說,“我比你小,你贏了?!闭f完隨手將這個棋子遞給了弘弘,接著開始下一輪的游戲~
上述中的兩個孩子的游戲能力都較強,無論是定誰先出棋的石頭、剪刀、布游戲,還是根據棋子上數字比較大小的游戲,他們都能相互配合默契自然。遵守游戲規(guī)則,愉快游戲。能很快速地比較出6以內數的大小,說明他們都能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雖然這個比大小游戲對于他們來說較容易,但他們并沒有玩一會兒就走開,而能較長時間地反復玩,這也說明孩子對這一游戲的興趣較高。
區(qū)域游戲活動《拉拉鏈》
這周的主題是《我的本領真正大》,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有一個《拉拉鏈》的內容,是我們班的小銘最喜歡的游戲。這不,他又成功的把所有的拉鏈都拉好了?!袄蠋煟視溋?,太簡單了。”小銘沾沾自喜?!笆菃??真能干啊,小銘今天穿的也是有拉鏈的衣服,你能把衣服上的拉鏈拉一下嗎?”我問?!昂冒?!”小銘爽快的答應著。兩分鐘過去了,小銘還沒把兩邊的拉頭插齊,所以始終也沒把拉鏈拉上?!拔也粫??!毙°懹行┙辜绷?,嘴巴翹得老高?!拔襾斫棠??!彼荒槻荒蜔?、不情愿。我只好用學不會不能玩來“威脅”他。于是他就心不甘、情不愿地開始學了。“先把兩邊的拉頭插齊,再用左手將拉頭按住,右手慢慢把拉環(huán)往上拉就好了。拉開時輕輕往下拉,然后把兩邊的拉頭分開。”他很聰明,很快就學會了。我夸獎他說:“小銘很能干,你有沒有發(fā)現衣服上的拉鏈和桌子上的拉鏈有什么不同?”小銘仔細看了看:“這邊的(指衣服)拉鏈頭沒有對齊,桌上的拉頭是合上的,只要往上拉就好了。”“所以說,我們的小銘很能干,通過努力真的學會拉拉鏈了!”我鼓勵小銘。其實很多事情,孩子完全能夠做得到,只是有時候我們不愿意“麻煩”孩子。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孩子的懶惰和依賴心理。另外,我們提供的材料也要考慮到可操作性和難易適度,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戲中慢慢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教育隨筆:戶外自主游戲與區(qū)域游戲的碰撞
畫面一(戶外):小小足球賽
帥帥、皓皓、樂樂來到足球場,帥帥說:“咱們踢球吧!”皓皓說:“我爸爸說踢球要十一個人”樂樂說:“那咱們先練習射門,看誰踢進去球門!”他們每人踢了兩腳足球,足球都被踢進球門。隨后皓皓和樂樂練習起了守門與踢球。帥帥說:“我也想當守門員?!别┍鹱闱蛘镜角蜷T里,說:“我是守門員,我來開球?!睅泿浾f:“那我當裁判吧!一會我再當守門員,咱們輪流當吧!”3個人圍著足球,然后又蹲坐在球門里討論玩足球的基本規(guī)則,約定:“要用腳踢,球門是小足球的家,每個人踢10次,看誰踢進去的多。”帥帥在旁邊計分、數球。大概玩了7分鐘左右,輪到樂樂當裁判了,樂樂在旁邊等得有些著急,“10個球太多了,每人5個球吧!”正在踢球的皓皓說:“不行,說好的10個球,不能改了”。皓皓和樂樂爭執(zhí)起來,帥帥說:“要改也可以,要等到輪完這一輪,現在改不行!”皓皓附和:“不行,現在改規(guī)則不公平!你已經踢完10個球了,要等到大家都踢完10個球,再改成5個球?!薄熬褪牵?下一輪每人5個球”帥帥說。樂樂只好繼續(xù)數球,游戲繼續(xù)。
畫面二(室內):鬼祟2人組
區(qū)域游戲開始了,建構區(qū)里有人拼接,有人壘高,皓皓經過建構區(qū),看到建構區(qū)的一個球(雨天室內活動時用來打保齡球的),可能早上的足球賽,還沒盡興,這時他跑到表演區(qū)在帥帥耳邊說:“咱們玩足球吧!”帥帥說:“現在是區(qū)域時間,玩什么足球,我還在表演呢,再說了,這里又不是操場,沒有球,沒球門,怎么玩?!”皓皓輕聲說:“你來看,這里有個球”他拉著帥帥,悄悄來到建構區(qū),輕聲說:“我們搭建一個球門,就可以玩足球了,但是不能被李老師發(fā)現!”
畫面三(建構區(qū)):忙碌的“施工現場”——合作搭建球門
帥帥跑著“小跳步”找來了樂樂、安安、小果,皓皓說:“地基要打牢!要不然球門立不起來?!薄坝眠@個長板連接起來”安安補充說。建構室里傳出斷斷續(xù)續(xù)的對話聲。最后,樂樂、安安兩個分別扶好兩邊,中間一個身高較高的小果,使出很大勁的樣子,把一塊橫板懸空拼接在中間。球門已漸雛形,可是需要小果在中間托住,這時皓皓向我求助:“李老師,你來幫我們一下”我問他需要怎么做,他說:“你把這2個積木插進去就行了,我們夠不到了?!蔽?guī)退麄儾搴煤螅瑤泿浤昧私淌业囊粔K布,作為球網,他說:“周子皓你扯住這里,小果你個子高,在中間給我們撐起來!安安,你去拿幾塊積木來把布壓住。”在帥帥的指揮下,一會兒他們的“球門”搭建成功了。
活動分析:
這是一場戶外與區(qū)域的融合游戲,當在戶外互動中孩子們通過討論知道規(guī)則的公平性與強制性,同時能制定新的規(guī)則并遵守。游戲開始時,教師對其進行觀察后,幼兒一起討論在游戲中發(fā)現了什么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此時教師選擇了繼續(xù)觀察而不介入的策略,繼續(xù)觀察幼兒游戲的發(fā)展。教師“無痕介入”并引導幼兒自己制定游戲規(guī)則并向同伴進行闡述,不僅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當戶外游戲“沒盡興”時,他們在區(qū)域中通過搭建“球門”來延續(xù)。因此,幾名幼兒在自發(fā)合作“建造球門”的情況下,需要他們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搭建足球門。幼兒在游戲中需要他們進一步的探究如何建構、合作,尤其是“建造球門”的任務需要幼兒掌握拼插、連接式套接與架空技能,這一要求促進了幼兒游戲難度的提升,也激發(fā)了幼兒的挑戰(zhàn)興趣。在建構球門與玩足球射門的過程中,他們之間需要交流設計“球門”的外形、互相配合插接連接處的卡槽,以及協商制定球賽規(guī)則等。幼兒還在游戲中學會協商的技能、規(guī)則的制定、在游戲中學會了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是燒烤員、拼圖區(qū)域游戲
今天昊昊選擇了美食屋游戲,他做起了買點心的服務員。游戲中,他發(fā)現串燒烤的濤濤離開了,立刻跑去擺弄制作各種燒烤的材料,覺得挺好玩的。濤濤回來后,與昊昊吵了起來。由于,此時的昊昊怎么也不愿意離開制作燒烤的崗位,他讓濤濤去賣點心,濤濤當然也不愿意,他據理力爭,跟昊昊說道:“明明是我在做燒烤串的,我先來的?!薄翱墒悄銊偛抛吡?,所以我來幫忙了?!薄吹絻蓚€人爭執(zhí)不下,我忙參與到了他們的游戲中,“發(fā)生什么事啦?”兩孩子爭先恐后地跟我說了起來?!霸瓉磉@么回事啊,那你們原來是做什么的呢?”在我的暗示下,兩個孩子雖然還有些不情愿,但還是都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首先在游戲分享時,有意識地詢問幼兒,讓幼兒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務是……”其次,幫助孩子準備一些區(qū)分角色的小裝飾,如做燒烤的就帶圍兜;服務員戴頭巾;點心師傅兩樣都戴等。這樣就能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及職責,在游戲時能自始至終堅守自己的崗位進行游戲。
拼圖一直是孩子們喜愛的一個區(qū)域游戲,根據主題需要,我們在益智區(qū)新投放了一些花朵的拼圖,吸引了佳怡和昊昊的參與,他們互相合作從很多小拼圖中找了很久,才找到相近圖案的拼圖拼起來,可是所要拼的花朵只有線條,沒有顏色的區(qū)分,昊昊拿著一塊拼圖比劃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放,旁邊的雨辰安奈不住了也加入了拼圖的隊伍。但拼了一會兒還是只拼出來了一朵花,有點失去耐心了,最后還是去選擇比較簡單的拼圖玩了。
在今天的拼圖過程中,孩子都不能長久地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跡像表明:這次投放的區(qū)域材料難度過高,目標定位沒有考慮孩子的能力,沒有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已有經驗,導致孩子品嘗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其失去了興趣。
由此,我決定在材料上進行改變,在拼圖的后面根據順序貼上數字標記,先按背面的標記拼一下,然后再拼正面;如果能力強可以先自己拼,實在找不到再可以看背面的標記進行拼圖,降低一點難度,從而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嘗試到成功而保持對拼圖的興趣;另外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qū)玩拼圖的個別孩子進行個別指導,引導其學習觀察和分析拼圖之間聯系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圖案、線條等進行判斷,從而學會主動探索與發(fā)現。
小班建構區(qū)自主游戲區(qū)域觀察記錄
觀察區(qū)域:建構區(qū)
觀察幼兒:雨翰、浩竹
觀察目的:
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2、引導幼兒了解遇到困難要和其他幼兒商量,協商解決。
3、培養(yǎng)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合作能力。
觀察實錄一:
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qū)域游戲,雨翰和浩竹還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選擇在了一組,開始探究了他們的積木之旅。這時候我聽見雨翰在一邊大喊:“你干什么?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臉一看,原來是雨翰和浩竹在搶一個三角形的積木。我坐在他們的身邊,詢問是什么原因吵鬧,雨翰說:是浩竹搶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隨后浩竹也是一臉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這個。然后他們兩個就互不想讓了。
觀察實錄二:
我在孩子們的身邊告訴他們,今天呀要來小客人,可是你們兩個的城堡都太小了,裝不下我們這么多人,有什么辦法呢?他們幾個都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大的啊!雨翰說:“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間?!焙浦裾f:“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樹和花。”這時,旁邊的小朋友也參與進來討論,討論一會兒后,他們兩個想了想都說:“要不我們一起來做吧!做個大的就可以了,說完他們和建構區(qū)的小朋友們一起,把所有的積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隨后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評價分析:
小班孩子對搭積木的游戲很感興趣,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對于玩具的占有欲在這個年齡段還是有的,但是他們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慢慢的學會了分享,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獲,并且懂得了很多問題可以通過協商進行解決的。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在引導幼兒的同時要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意,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么,幫助幼兒理順思路。教師適當給幼兒在創(chuàng)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在交流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效果反思:
孩子們不僅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動手進行解決,還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實分享更快樂,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教育隨筆:區(qū)域游戲中的隱性暗示
教育隨筆:區(qū)域游戲中的隱性暗示
為了進行合理的區(qū)域游戲布局,我們老師往往會在區(qū)域游戲中設置一些隱性暗示的東西,以此來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游戲,區(qū)域游戲也能夠更加的均衡。比如,為了控制好一個區(qū)域的游戲人數,老師往往可能會在一個區(qū)域添一些輔助性的東西,進來游戲的孩子必須戴著這個東西,當這個輔助性的東西沒有了的時候,其他孩子就不能進來了。我們班級在區(qū)域游戲中也采用了這種方式,采用了小腳丫的暗示標記,這樣每次孩子玩的時候只要把小椅子搬到小腳印上就可以了,小腳印沒有了也就表示人已經滿了。在幼兒遠的公共圖書室里,我們請幼兒把自己的鞋子脫掉放在小腳牙上,同樣小腳牙沒了了說明人已經滿了。區(qū)域游戲中隱性東西的添放有時候是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游戲,但是我們在投放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之前應該考慮到其價值所在,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果不適合孩子當前能力發(fā)展的水平,那么這些東西的投放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區(qū)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區(qū)角材料的投放乃至這樣一個小小隱性暗示工具的投放都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的年齡特點應該是我們開展活動、設計材料的首要出發(fā)點。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玩的區(qū)角,但是每次進去總是會發(fā)現孩子們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時候就是簡單的擺弄,沒有什么社會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也一小主人的身份參加娃娃家的游戲,我是樂樂家的主人,誰愿意大我家里來做客。在樂樂家里的其他幼兒說我愿意,我告訴他們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可以邀請貝貝家里的人老到我們家里做客,同樣我們也可以去他們家里做客。于是在區(qū)角講評的時候我就把這個作為一個點來進行了交流,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對這個交流點是很感興趣的,還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這老師通過游戲過程中角色參與的觀察方式,平行游戲的指導形式來促進孩子們游戲水平的提高的。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們喜歡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這種角色游戲中,我們老師可以以一種角色來參與到孩子們游戲中去,從而更深入的觀察孩子,進一步地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