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案《轉身接物》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健康教案幼兒園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轉身接物的動作,能手眼協(xié)調地接住物體并保持身體平衡。
2、能自選器械、游戲內容,在自己喜愛的活動中自主、創(chuàng)造地玩。
3、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各種體育器械
活動過程:
1、自選活動內容。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器械,聽音樂在場地上活動。
2、幼兒手持器械一路縱隊集合,教師整隊,幼兒向左轉,與教師相對站立。
教師:今天要用這些好玩的玩具玩一個新的游戲(轉身接物)。請小朋友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轉身接到玩具。
3、幼兒第一次嘗試。
(1)教師在幼兒嘗試過程中,巡視幼兒嘗試的情況。
(2)幼兒集體討論:你是怎樣轉身接到玩具的?
(3)教師提出完成動作的要點:身體要轉得快,手要用力把玩具拋或轉起來,眼睛看準所接的物品。
4、幼兒進行第二次嘗試,掌握正確的基本動作的要領。
5、自選體育游戲。
活動反思:n4507.cn
幼兒能夠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能夠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轉身接物技能的訓練,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拋物的方向不是很正確,往往拋得過斜,導致接物時站不穩(wěn),影響轉身接物的效果,所以在教授幼兒學習是,我提出了各個要領,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比如分組,采用一對一的方式來讓幼兒相互的督促彼此之間的動作是否正確等等,在一對一的要求下,幼兒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之處,從而幫助別人改正過來。
幼兒百科:接物,指接觸外物;交往;交際。見《太平御覽》卷七四引《尹文子》:“盲者不觀,無以接物?!?/p>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健康教育活動教案《認識自身》及教學反思
大班健康教育活動教案《認識自身》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重點認識鼓膜,知道如何保護它,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構成部分的名稱,懂得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正確、文明的聽、說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健康教育活動《認識自身》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構成部分的名稱。
2、重點認識鼓膜,知道如何保護它。
3、懂得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正確、文明的聽、說習慣。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耳朵模型一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規(guī)管),氣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放錄音聽優(yōu)美的音樂和幼兒吵鬧時的錄音:"感覺怎么樣?是誰把這種感覺告訴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聽聲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輪廓。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嚴格的說應該是耳朵的外輪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東西?,F(xiàn)在請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覺它是什么樣的?請告訴我。"
2、幫助幼兒認識外耳廓是由軟骨支撐著的,不軟也不硬。
3、實驗游戲:幫助幼兒體驗外輪廓聚攏著聲音的作用。請幼兒分別用手擋在耳朵的前后,感覺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擋在前面的聽不清,擋在后面的聽得清)。
4、"聲音是怎樣傳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與耳郭對接,"聲音就是從這里傳進去的,它向一條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細微的茸毛,阻擋灰塵侵入,形成耳屎)5、"聲音走進去后會碰到誰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幫助幼兒認識鼓膜。
6、實驗游戲:利用氣球,讓幼兒用嘴巴湊近氣球說話,感知氣球的震動(說話時氣流通過空氣的傳播撞在氣球上,產生了氣球的震動)。鼓膜是耳朵里一塊像氣球皮一樣有彈性的膜,當聲音傳到鼓膜上的時候,就會帶動鼓膜的震動(就像小朋友對著氣球說話時氣球會震動一樣),在大腦的幫助下就聽到傳來的聲音了。聲音小,鼓膜的震動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氣球皮一樣的東西,如果我們用尖尖的東西刺它會怎么樣?"實驗:刺破氣球。教育幼兒要愛護鼓膜,不要隨便用東西掏耳朵眼兒,不能把小東西塞進耳朵里。
8、"如果我們突然用很大的聲音把耳道塞的滿滿的又會怎么樣?"實驗:氣球吹得太滿會爆炸。"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鼓膜呢?"教育幼兒平時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對著別人的耳朵大聲說話,遇到猛烈的聲音時要捂住耳朵,張開嘴巴,減少鼓膜的壓力。
9、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樣聽聲音的,但是你們知道耳朵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吧?(平衡的作用)"嘗試半規(guī)管(三根彎曲的小管)與模型相接。"它是怎樣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的呢?"實驗:通過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動幫助幼兒理解。"三根小管里裝著水一樣的液體,當我們的身體位置發(fā)生改變時,這些小管里的液體就會流動,我們的大腦根據(jù)這些液體的流動來判斷我們位置的改變并保持平衡的。"
10、實驗游戲:幼兒原地旋轉3-5圈停下。"為什么我們已經停下了還會有暈的感覺?"
11、實驗游戲:指導幼兒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紙片,然后旋轉瓶子,看里面的紙片會怎樣?停下后,紙片還會怎樣?(瓶子停下后,紙片還在旋轉。)每個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樣,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的,例如:飛行員、舞蹈演員等。小朋友平常玩兒的走獨木橋、過小河的游戲就是在鍛煉和提高我們的平衡能力。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進行總結:
(1)耳朵的作用。
(2)愛護耳朵,保護鼓膜。平時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歡聽輕聲美妙的聲音。
(3)多參加戶外運動,在體育活動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2、游戲活動:《傳話》
幼兒百科: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幼兒園健康教案《身邊的危險》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遠離危險,不做危險的事情。
2、學習怎樣避免日常生活中常見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小朋友在無蓋的井旁玩耍會有什么危險?
2、在馬路上踢球會有什么危險?
3、給陌生人開門會有什么危險?
4、在窗臺旁邊玩耍會有什么危險?
5、玩火、鋒利的刀具等會有什么危險?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生活中危害人們生命的圖片資料。如趴到窗臺上往下看而失足、趴在樓梯扶手從上往下滑而摔傷、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出現(xiàn)交通事故、觸電或溺水造成死傷等。
2、教學掛圖一幅。
3、在小朋友們做游戲或玩耍時做的不正確的姿勢打印出來讓小朋友門看。
活動過程
1、展示日常生活中打印出來的有關意外事故的圖片資料,引導幼兒討論。
(1)、提問畫面上的人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問什么發(fā)生這些危險的事情?應該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危險的事故?
2、看教學掛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樣預防這些危險的發(fā)生?
(1)教師引導孩子觀察掛圖畫面,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圖中危險的地方。
(2)教師告訴孩子圖中的危險就存在我們身邊,讓小朋友們時刻注意危險就在我們身邊,如坐車不按老師或售票員的要去坐好,趴在樓梯扶手上向下滑,在戶外活動時猛跑,在滑梯上倒著或蹲著滑下來,用筆尖、剪刀等對人或物揮舞,給陌生人開門等。
3、教師設計安全標志
(1)老師教幼兒認識這些標志,教幼兒避免危險的發(fā)生,應該怎么做。
(3)教師把自己設計的標志粘貼到容易發(fā)生危險的地方,提醒幼兒這些地方危險。
教學反思
教師編創(chuàng)自我保護反面的兒歌、故事,表演給小朋友們看提醒大家注意身邊的危險,掌握避免危險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百科:危險是警告詞,指某一系統(tǒng)、產品、或設備或操作的內部和外部的一種潛在的狀態(tài),其發(fā)生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yè)病、財產損失、作業(yè)環(huán)境破壞的狀態(tài),還有是一些機械類的危害。
幼兒園健康教案《身體的支架》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人體的骨骼,以及骨骼的作用。
2、知道保持身體正確姿勢的重要性。
3、并學習保護骨骼的方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笑臉圖片、哭臉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音樂活動了解骨骼的功能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做動作走進教室。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由彎曲并能做出各種姿勢嗎?(幼兒自由討論)活動評析:幼兒隨歡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不僅能增強幼兒的節(jié)奏感,還能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幼兒以愉快的心情參加活動。
2、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一(透視人體的骨骼)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的讓幼兒了解到人體主要骨骼的名稱,知道骨骼支撐著人體,保護大腦和內臟。
活動評析:通過生動形象的FLASH多媒體教學動畫的播放,不僅加強了幼兒自己身體各個的認識,而且使幼兒對探索人體骨骼產生了好奇,從而使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游戲活動:
身體寶貝動起來
1、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二(骨骼的各種動作)活動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運用了現(xiàn)代化的電教設備--多媒體課件,這樣便于幼兒很好的觀察,還能激發(fā)他們活動的濃厚興趣。
2、請幼兒根據(jù)圖片上的骨骼的動作,模仿的作出相應的動作,進一步體驗人體動作和骨骼之間的關系。
活動評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沒有進行指導,只是對個別特殊孩子給予幫助,這樣能夠讓幼兒最大限度地進行自主活動,能夠按照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去表現(xiàn),在玩耍中完成本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教學目標。
三、保護骨骼的方法
1、教師引導幼兒看畫冊《我們的骨骼》,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那些姿勢、動作對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上不利的。
2、小游戲:我是健康小裁判。
玩法:教師出示多幅各種骨骼動作的圖片,讓幼兒通過手中的笑臉圖片和哭臉
活動評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閱讀圖書,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常識,并通過親身示范,找出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鍛煉了幼兒的自主性,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四、骨骼所需的營養(yǎng)
出示掛圖,告訴幼兒:我們的骨骼需要營養(yǎng),圖中這些食物能提供骨骼所需要的一些營養(yǎng)。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有那些好方法可以幫助自己長得高、長得壯。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沒有過多的參與意見,而隨機進行引導。我覺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老師較少的講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孩子就會更大膽的說出心中所想,這有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fā)揮,最后讓孩子自己找出最清楚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游戲等的牽引下積極投入,積極配合,興趣很高,達到了認知、動手操作、社會能力等方面培養(yǎng)之目的,孩子的注意力沒有分散使之能夠集中在了活動中。
幼兒百科: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制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
健康教案《玩繩》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繩子的各種玩法,體驗在體育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玩繩的樂趣。
2、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繩子人手一根
活動過程:
1、幼兒聽著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做律動
2、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提醒幼兒將自己玩繩的方法及時告訴同伴。教師充分肯定幼兒新穎的玩法,并進行集體演示。
(1)套和跳的玩法
(2)走和平衡的玩法
3、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示范各自的玩法。
4、相互介紹、交流不同玩繩方法。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本活動我覺得充分調動起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并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幼兒百科:繩的讀音有shéng、mǐn、yùn,繩字的本義是“可以無限接續(xù)延長的索帶”。繩是日常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