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故事幼兒故事 恐龍的故事幼兒故事 幼兒故事 1、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xiàn)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2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是記載在《列子·湯問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占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shù)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jīng)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于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況非常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他說:"我想和大家一起盡力來鏟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直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但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潑冷水,說:"我看以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您都動不了了,你又能夠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嗎?況且,我們要把那么多土石堆到哪里去呀?"于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一起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后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么辛苦,就譏笑他說:"你呀也太沒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么大把年紀,又這么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么多土石呢?"愚公長嘆一聲回答他說:"唉,你的思想太頑固了,我看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但是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又不會長大,我有什么好擔心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聽愚公這么一說啞口無言。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愚公要領(lǐng)著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知道以后,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兒子各背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xiàn)今陜西、甘肅省一帶地區(qū))。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3愚公移山的山在哪里在文章的第一句就已經(jīng)交代清楚是哪兩座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太行——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兩省的交界地區(qū)。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一帶。
冀州——地名,包括現(xiàn)今河北、山西兩省和遼寧、河南兩省的一部分地區(qū)。
河陽——地名,在現(xiàn)今河南省孟縣境內(nèi)。
4愚公移山的故事讀后感自開天辟地之時,太行王屋二山就堅持著它們亙古不變的傲氣。平靜了幾千年,所有人都丟棄了對那頭陌生世界的妄想,沒有奢望的安靜朝拜著面前的兩座大山。突然一天,愚公站起來了,挺著年近九旬的腰板。他要移山,他要證明人定勝天。雖然他從未說過什么真理,可是他的一句我死了還有兒,兒死了還有孫,孫還會有兒,兒也還會有孫,孫孫,世世代代,永不會死,山,怎么會移不完呢?這一開口便讓他贏得了彪炳千秋的贊嘆。
這個故事啟發(fā)我們,要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即使是很大的困難也有可能得到解決。愚公的堅持感天動地,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那么你呢?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堅持呢!
幼兒故事延伸閱讀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12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專題“愚公移山故事”推薦內(nèi)容。
很多人在寫作的時候會完全沒有靈感,不知道如何構(gòu)思文檔撰寫,可以看一看類似范文,范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大致的寫作框架,成功的范文都是怎樣寫出來的?以下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1】
愚公移山故事讀后感悟: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我知道了,比喻做事有決心和毅力,不怕困難,知難而進。
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它所強調(diào)的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毅力”。這座山只是象征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某一種困難,我們完全可以憑借我們的智力、毅力或者體力去征服它、解決它。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需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后再堅定不移地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奮斗。期間,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夠執(zhí)著,堅持一個方向,堅守一個信念,堅信自己的堅強和堅韌,我相信沒有什么困難是征服不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層意義。
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源: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2】
愚公移山:成語故事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發(fā)胡須都已經(jīng)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lǐng)著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于是他們就一起干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說:“你這個人可真傻,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能活幾天?怎么可能搬動這么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后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以后,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xiàn)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3】
很久很久以前,北山腳下有一個叫愚公的老人,他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可身體依然健壯,但是他長期有意見心事,每天都心事重重的樣子,因為他們家門前有一座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這兩座山每天都阻擋村民的路,所以村民都要繞行很遠的路,久而久之這就成了愚公的一件心事。
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愚公將家人們聚集在一起,提議道:“這兩座大山妨礙了我們出行,不如我們把它們移走吧!”大家都贊桑愚公的主意。愚公的妻子問道:“先不說大山是否移走,那么多泥土和石頭往哪里放???”“堆在渤海邊啊!”一個小孩提議道。
統(tǒng)一了意見后,愚公一家便來到山下,開始敲石頭、挖泥土,用簸箕和竹筐把這些東西裝走,運到海邊。
大家齊心協(xié)力,終于將門口的一座山移走了。這時,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嘲笑愚公異想天開,愚公卻勸智叟說:“就算我死了,我的子孫無窮盡,山卻不會增多,又怎么會移不走另一座山呢?”智叟聽了無話可說。
一個手持蛇形手杖的老神仙在經(jīng)過太行山時,聽到了他們的對話,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于是請示玉帝,在當天夜里將太行山移走了。
從此,愚公出門再也不用繞原路了,他沒有了心事,每天都生活的很快樂。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4】
從前,有一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的對面有兩座大山,叫王屋和太行。人們要出去辦事,必須繞很遠很遠的路,很不方便。于是他將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說:“這兩座大山,攔住了我們出去的路,我們齊心合力一起移走這兩座大山,好不好?”
愚公的老伴對丈夫說:“你這把老骨頭,恐怕連一個小山丘都削不平,怎么移得了這兩座大山呢?再說,你每天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又往哪兒放呢?兒孫們聽后都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個從遠方回來的兒子說:“這個不難,把那些泥土和石塊都扔到渤海邊上去,不就行了嗎!”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
于是,他們一家開始挖山了,鄰居們也來幫忙,他們挖啊,挑啊,運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去,堅持不懈地挖。一直挖到了2000年,他們才挖掉了一座大山。
一天,愚公的第182代孫子,一個叫做智慧的人,他召集了他的子孫們開會。他說:“我們的祖先愚公,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地挖了幾千年,才挖掉了一座山,如今已經(jīng)進入了21世紀,科學技術(shù)那么發(fā)達,我們還用肩挑手挖的,還要再挖多少年,才能挖掉另一座山呢?我們?yōu)槭裁床焕矛F(xiàn)代科學技術(shù)來挖山呢?”大家都說好。
于是,他們有的買挖土機,有的買炸藥,有的買大卡車......,開始了現(xiàn)代版的愚公移山,他們用炸藥把山炸開,用挖土機把泥土裝上車,用大卡車把泥土運走。就這樣,他們只挖了十年,終于把另一座大山也給挖掉了。
從此,愚公的家門前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他們還做了一條筆直的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坐上汽車幾十分鐘就可以直達豫州了。
我想:如果愚公出生在我們這個時代,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移山了,愚公可真是生不逢時??!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5】
愚公一家住進新家后,神清氣爽,心情十分激動。
早上,愚公打電話買了一輛賽車,并租了八輛賽車,組成一列車隊。愚公的兒子載著愚公去接朋友,然后再去國際飯店慶祝。到了國際飯店,愚公對服務(wù)員大氣地說:“包場!”,大家在椅子上坐了下來,紛紛把自己帶來的祝賀東西送給愚公,有家居品,有保健品,有的還給愚公家送上喬遷紅包……
二十分鐘后,菜上來了,有帝王蟹,大龍蝦、海參、鮑魚……讓人垂涎欲滴。愚公致辭:“感謝大家來參加俺的宴會,感謝黨的好政策……”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愚公,你不要有了新家,忘了舊家?!?/p>
“你不要有了新朋友,不想我們了。”
“你要經(jīng)常來看看我們啊?!?/p>
吃完飯,大家來到愚公的別墅,進行參觀,對于愚公的新家贊不絕口。朋友臨走時,對愚公說:“你要常常回來看我們?!庇薰卮鸬溃骸昂玫?,你們也要來看我哦?!?/p>
美好的一天過去了,愚公包了個車把朋友送回家去。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6】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2、能大膽地質(zhì)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20~21頁。
2、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四、活動難點:能大膽地質(zhì)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活動過程:
1、討論:幾個人能搬動一座山嗎?
(1)小朋友,你覺得只靠幾個人的力量能搬動一座大山嗎?
(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覺得搬得動嗎?引導幼兒重新作出選擇。
(3)古代有位老爺爺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聽聽故事《愚公移山》吧。
2、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傾聽。
(1)愚公家的門前被一座大山堵住了道路,他想了什么辦法來解決?引導幼兒說說愚公召開了家庭會議,率領(lǐng)妻子和兒女挑山鑿石,開道移山。
(2)你覺得愚公移山辛苦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說說。
(3)智叟和愚公分別是怎么想的?重點引導幼兒說說兩人的對話。
(4)你認為他們誰說得比較合理,聽了他們的話,你想要調(diào)整你的選擇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對兩人的話的理解,同時調(diào)整自己的選擇。
(5)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4、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故事。
(1)愚公最后把山搬走了嗎?上天為什么要幫助愚公移山呢?引導幼兒說說上天被愚公的堅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幫助了他。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教師小結(ji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六、活動反思:
通過寓言的學習,幼兒基本上能領(lǐng)會文章的寓意,認識到愚公精神的偉大,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學習愚公精神,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地質(zhì)疑,并根據(jù)經(jīng)驗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幼兒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交流,也有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幼兒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7】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一天進出家里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nèi)乙积R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能夠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么困難的!我們能夠丟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齊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齊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涂了。你這么老了,還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涂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能夠繼續(xù)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一向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
之后,山神和海神明白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從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向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必須會成功的!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8】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2.能大膽地質(zhì)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3.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故事視頻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活動難點:能大膽地質(zhì)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起興趣
1.導入
(1)小朋友,你們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搬動一座大山呢?
(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個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覺得搬得動嗎?引導幼兒重新做出選擇。
(3)古代有位老爺爺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聽聽故事《愚公移山》吧。
2.提問
(1)堵在愚公家門前的兩座大山分別叫什么名字?
(2)愚公又想出了什么辦法來搬動這兩座大山呢?
3.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傾聽
(1)你覺得愚公移山辛苦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說說。
(2)智叟和愚公分別是怎么想的?重點引導幼兒說說兩人的對話。
(3)你認為他們誰說得比較合理,聽了他們的話,你想要調(diào)整你的選擇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對兩人的話的理解,同時調(diào)整自己的選擇。
4.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故事。
(1)愚公最后把山搬走了嗎?上天為什么要幫助愚公移山呢?引導幼兒說說上天被愚公的堅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幫助了他。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教師小結(ji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活動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我在設(shè)計本活動時決定引導幼兒從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去感受故事。雖然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也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蠢的問題上,要有意識地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有創(chuàng)意地看問題。幼兒能自覺地有針對性地發(fā)言,表達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他們通過積極的討論,思維更加靈活,他們能夠多角度地看問題。在孩子們不斷討論中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含義顯現(xiàn)出來,這遠比我“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要輕松許多。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9】
傳說古時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這兩座大山之北,住著一個90歲的老頭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為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十分不便,于是愚公下定決心。必須要挖平這兩座大山。他把自我的想法告訴了子孫們,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于是愚公帶領(lǐng)他的子孫們開始了挖山,把挖出來的土運到很遠很遠的大海邊倒掉。這是多么艱巨的工作?。】伤麄儩M懷信心地堅持著干,連鄰居小孩都來幫忙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說愚公每一天都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這樣的殘年余力,連山上的—殊小樹也動搖不了啊,還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著自以為是的智叟,長嘆一聲,說:“你這個人真是不明事理啊!還比不上我們鄰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可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足智多謀的智叟,這回也無話可答了。
山神聽到愚公的話,害怕他這樣無休止的挖下去,就連忙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兩座大山分別搬到朔東和雍南去了。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10】
在山西省境內(nèi),而今聳立著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萬丈,據(jù)說是從冀州與河陽之間遷徙而來。
那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jīng)快90歲了,他的家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與外界交往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為此,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nèi)胰她R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辟一條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達漢水南岸。你們說可以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贊同這一主張。
這時,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著丈夫說:“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后,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和隱土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領(lǐng)子孫三人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干了起來。他們砸石塊,挖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他家有個鄰居是寡婦,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趕來幫忙,工地上好不熱鬧!任憑寒來暑往,愚公祖孫很少回家休息。
有個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勸阻愚公說:“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憑著你這一大把年紀,恐怕連山上的一棵樹也撼不動,你又怎么能搬走這兩座山呢?”
愚公聽后,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說:“你的思想呀,簡直是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還不如那位寡婦和她的小兒子哩!當然,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墒?,我死了以后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是再也不會長高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面對愚公如此堅定的信念,智叟無言以對。
當山神得知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派兩個大力士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就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這篇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智叟孤立而靜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兩山之高,其實無“智”可言;而愚公能用發(fā)展眼光洞悉子孫無窮與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說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業(yè)的人,就應(yīng)像愚公那樣充滿信心,有頑強的毅力,不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干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11】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占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shù)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jīng)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于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景十分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齊商量,他說:我想和大家一齊盡力來鏟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向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可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潑冷水,說:我看以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您都動不了了,你又能夠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嗎況且,我們要把那么多土石堆到哪里去呀于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一齊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后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么辛苦,就譏笑他說:你呀也太沒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么大把年紀,又這么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么多土石呢愚公長嘆一聲回答他說:唉,你的思想太頑固了,我看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又不會長大,我有什么好擔心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聽愚公這么一說啞口無言。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愚公要領(lǐng)著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明白以后,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兒子各背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xiàn)今陜西、甘肅省一帶地區(qū))。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向不可能挑戰(zhàn)的雄心和毅力,人們此刻在鼓勵人家要勇于應(yīng)對困難的挑戰(zhàn),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時候,都會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最新愚公移山的故事【篇12】
我讀了一個寓言故事,叫做愚公移山。
它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愚公的老人,家門口堵著兩座大山,是他們出行不便,每次都要繞遠路,花費很多時間。有一天,愚公決定要移山,他的妻子問他挖掉的石頭要扔到哪去呢,他說可以丟到海里。他們開始行動了,老老少少一起挖山石。有一個老叟看到,說愚公年老無力,不能完成移山的任務(wù),勸他放棄,愚公沒有放棄。神被愚公的行為感動了,于是派兩個神去把山移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不能放棄。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9篇
如今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我們動筆寫文檔,五花八門的范文,一定有你想要的哪一個。范文與我們而言,可以給撰寫文檔提供很好的思路。你平時應(yīng)該有閱讀范文的興趣愛好吧!下面,我們?yōu)榇蠹艺淼摹瓣P(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1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湯問》(節(jié)選)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2
我讀了一個寓言故事,叫做愚公移山。
它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愚公的老人,家門口堵著兩座大山,是他們出行不便,每次都要繞遠路,花費很多時間。有一天,愚公決定要移山,他的妻子問他挖掉的石頭要扔到哪去呢,他說可以丟到海里。他們開始行動了,老老少少一起挖山石。有一個老叟看到,說愚公年老無力,不能完成移山的任務(wù),勸他放棄,愚公沒有放棄。神被愚公的行為感動了,于是派兩個神去把山移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不能放棄。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3
傳說古時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這兩座大山之北,住著一個90歲的老頭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為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十分不便,于是愚公下定決心。必須要挖平這兩座大山。他把自我的想法告訴了子孫們,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于是愚公帶領(lǐng)他的子孫們開始了挖山,把挖出來的土運到很遠很遠的大海邊倒掉。這是多么艱巨的工作??!可他們滿懷信心地堅持著干,連鄰居小孩都來幫忙挖山。
有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說愚公每一天都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這樣的殘年余力,連山上的—殊小樹也動搖不了啊,還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著自以為是的智叟,長嘆一聲,說:“你這個人真是不明事理??!還比不上我們鄰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可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足智多謀的智叟,這回也無話可答了。
山神聽到愚公的話,害怕他這樣無休止的挖下去,就連忙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兩座大山分別搬到朔東和雍南去了。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2.活動中能大膽地質(zhì)疑,并根據(jù)經(jīng)驗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愚公移山》的故事幻燈片、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爬山體驗,導人課題。
★指導語:你們爬過山嗎?爬很高的山會有什么感覺?
2.在自由閱讀、質(zhì)疑和集體解疑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1)初步了解閱讀的內(nèi)容,激發(fā)自己看書、提問的欲望。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很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記在記錄紙上,等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解決。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指導語:在記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標記和圖畫把問題記錄清楚。
(3)閱讀圖書。
(4)欣賞幻燈片,結(jié)合記錄紙集體討論問題,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完整欣賞、理解故事。
4.集體討論,用現(xiàn)代的方法解決問題。
★指導語:如果我們現(xiàn)在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解決?
延伸活動:在幼兒討論的基礎(chǔ)上,引導幼兒開展新編故事的活動。
資料鏈接: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愚公,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他家門前有一座山,正好堵住了道路,出門回家都得繞道,非常不方便。有一天,愚公舉行了一個家庭會議,計劃從大門起,掘開一條道路,可以經(jīng)過豫南直通漢水。愚公率領(lǐng)妻子和兒女,開始挑土鑿石,進行開道。大家忙于挖山,逢年過節(jié)才能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個名叫智叟的人笑他們說:“老公公,你真傻!憑你的殘年余力以及幾個兒女,不要說是毀山開道,就是用盡了畢生的力氣也動不了山的毫毛啊!”愚公嘆了一口氣說:“你真是固執(zhí)不通,你的智慧還不如我的妻子、孩子呢!你認為我已經(jīng)這么老了,但我死了后有兒子,兒子之后有孫子,孫子再生兒子,子子孫孫,可以一代接一代的開鑿,而山是死的,不會再增加,何必擔心大山不能被我們一家鏟平呢?”
上帝知道了愚公這樣的堅毅精神,非常感動,于是將兩座大山從他的門前移開,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
活動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我在設(shè)計本活動時決定引導幼兒從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去感受故事。雖然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也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蠢的問題上,要有意識地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有創(chuàng)意地看問題。幼兒能自覺地有針對性地發(fā)言,表達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他們通過積極的討論,思維更加靈活,他們能夠多角度地看問題。在孩子們不斷討論中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含義顯現(xiàn)出來,這遠比我“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要輕松許多。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5
北山下頭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接近九十,向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向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能夠嗎”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樣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簸箕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忙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借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樣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無法改變,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河岸上的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6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萬尺高,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靠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lǐng)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河灣上一位叫作智叟的老頭譏笑愚公并制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鏟平,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智叟沒有話來回答。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干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7
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jié)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二: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并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帶領(lǐng)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8
愚公移山:成語故事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發(fā)胡須都已經(jīng)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lǐng)著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于是他們就一起干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說:“你這個人可真傻,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能活幾天?怎么可能搬動這么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后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以后,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xiàn)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
關(guān)于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9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成語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成語解釋]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典故出處]《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jié)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蠢狼和聰明羊故事
1、愚蠢狼和聰明羊的故事
一只聰明的羊不幸被愚蠢的狼盯上,聰明的羊不斷的奔跑著,它希望自己能躲過狼,可是偏偏它沒有那么幸運,在狼的追捕下,它掉進了陷阱。
羊在陷阱里掙扎著,愚蠢狼在陷阱的周圍不斷的轉(zhuǎn)圈,愚蠢狼說:“看看吧!你已經(jīng)無藥可救了,你掉進了人類的陷阱里,人類會把你吃掉的,把你的羊皮剝下來,你還不如被我老狼吃掉呢!”
聰明羊想出了一個辦法,它對老狼說:“是啊!狼大哥你說的太對了,與其被人類捉住,還不如讓你吃掉了呢!我愿意成為你的食物,但是你必須要先把我救上去,否則你無法吃掉我。”
愚蠢狼照著聰明羊說的做了,把它救上來,聰明羊被救后一個轉(zhuǎn)身,還沒等愚蠢狼反應(yīng)過來,它已經(jīng)被踢下了陷阱,可憐的愚蠢狼就這樣成為了人類的獵物。
2愚蠢狼和聰明羊的故事點評故事里小羊不幸掉進了狼設(shè)計的陷阱里,不過小羊十分冷靜,想出辦法讓狼把它拉上去。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遇到危險時不要慌張,要像小羊一樣靠著自己的聰明,冷靜下來想想辦法,因為越急,你的思緒就會越亂。小朋友們不要學故事中的狼,一心想著害別人,這樣反而會害到自己哦!
愚蠢的老虎的幼兒故事
1、愚蠢的老虎的幼兒故事
一天,一只狐貍在樹林里尋找食物,不小心掉進一個沉坑里。它害怕從此再也出不去,說不定要死在坑里。后來,狐貍聽到上面有腳步聲,像是有人在附近走動。狐貍立即想出了一條詭計,便大聲地喊道:“是誰在上面?”
“是我,老虎?!?/p>
“你上哪兒去,我的朋友?”狐貍急切地問道。
“我正在找東西吃哩?!崩匣⒒卮鹫f:“你在下面干什么呀?”
狐貍裝著吃驚的模樣說:“怎么,你還沒聽說那不幸的消息嗎?許多人講,明天天空將要塌下來?!?/p>
“多可怕呀。”老虎驚恐萬狀地回答道,“我還沒聽說過呢。你認為天真的會塌下來嗎?”
“那還用說,”狐貍答道,“我藏在坑里就是為了這個。當天空塌下來的時候,我藏在這里,就不至于被壓死。你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啦,我不忍心看到你被壓死,所以才告訴你這件事?!?/p>
“感謝你,你真夠交情,”老虎感激地說,“能不能讓我也到坑里來,和你待在一塊兒?”
“噢,隨你的便,我反正都無所謂,”狐貍說,“如果你想下來,隨便罷?!?/p>
這樣,老虎便跳進了坑里。它們交談了一會兒,狐貍便開始胳肢老虎。老虎不愛打鬧,又非常怕癢,可狐貍卻沒完沒了,它不停地胳肢老虎。老虎忍無可忍地吼了一聲:“別再鬧了,不然我就要把你扔到坑外面去,讓天塌下來壓死你。”
可是狐貍根本不理睬,反而越演越烈。最后老虎真的發(fā)火了,它說:“如果天塌下來壓死你,我才不管呢?!闭f完,它就把狐貍拋出坑外。
狐貍正求之不得,高興得不得了。它的陰謀得逞了。到了坑外,狐貍拔腿就跑,把愚蠢的老虎留在坑里了。
狐貍很狡滑,常常去騙別人,可是,總是有愚蠢的家伙上當啊。
老虎就愚蠢地輕信了狐貍的話,跳了進去,并把狐貍拋出坑外。而他自己還得意洋洋呢!
2愚蠢的老虎的幼兒故事點評我們現(xiàn)在處在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一有個什么風吹草動,所有人都知道了。一方面消息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另外一方面同時也讓一些扭曲事實的言論被傳播開來。那么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有一個好的判斷能力。當我們判斷一個事情的時候,要用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行梳理,哪些是存在漏洞的,不能光看事情的一方面,而是要多方的進行了解分析。只有經(jīng)過一些思考,才能不被媒體給左右,才有自己的判斷結(jié)果。
睡前故事:大樹公公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大森林里,生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大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喜歡在大樹下唱歌跳舞做游戲,大家親切地喊他:“大樹公公”。那時候,小動物們都沒有耳朵,聽不到風聲雨聲,聽不到歡歌笑語,也聽不到彼此的呼喚??粗游飩兲煺鏌o邪的笑臉,大樹公公十分著急,他想呵想,想了九天九夜,忽然想到了自己滿身的樹葉兒,要是把它們送給小動物們當耳朵,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風阿姨看出了大樹公公的心事,她對大樹公公說:“不能這樣做,把身上的樹葉兒都摘掉,你會有生命危險的?!庇昶牌胖懒舜髽涔南敕?,她對大樹公公說:“樹葉兒是你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你要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失去樹葉兒,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贝髽涔Σ[瞇地說:“你們不要勸我,只要小動物們能擁有兩只,可以聽到各種美妙聲音的耳朵,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本瓦@樣,大樹公公摘下了他身上的一片片樹葉兒,送給每一個小動物。大象得到了兩片大大的樹葉兒,他有了兩只大大的耳朵。小老鼠得到了兩片小小的樹葉兒,他有了兩只小小的耳朵。小白兔、小松鼠、小胖豬、小花狗,所有的小動物,都有了兩只可以聽到各種聲音的小耳朵。就在大樹公公摘下他身上的最后一片樹葉兒,就要失去綠色生命的時候,小動物們都哭了。小動物們的眼淚浸濕了大樹公公身上所有的枝條。枝條們紛紛落在地上,生根發(fā)芽,變成了一棵棵綠油油的小樹苗。大樹公公微笑著,慢慢溶入了他腳下的土地。后來呀,哪些小樹苗長成了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棵棵大樹又組成一片大大的森林。
山羊博士故事
1、山羊博士的故事
山羊博士是森林里最有學問的人,它在森林里開設(shè)了學校,當起了校長,給大家講解知識道理,動物們都認為山羊博士是最聰明最了不起的人。
這天,山羊博士背起行囊,動物們看到山羊博士問說:“山羊博士您這是要去哪啊?”
山羊博士說:“我要去學習?!?/p>
動物們驚訝的說:“什么?你要去學習?可您就是知識最淵博豐富的人啊!您還要找誰去學習呢?”
山羊博士笑了笑說:“世界是無限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窮的。知識永遠學不完,知道越少,就會認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相反知道多的人,才會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自我滿足是知識淺薄、眼光短淺造成的,所有我們要不斷學習?!?/p> 2山羊博士的故事點評
就像山羊博士說的,這個世界是無限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需要不斷去更新的。知識是永遠都學不完的,我們絕對不能保持自我滿足的狀態(tài),這樣只會退步。所以小朋友們,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潮流哦,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