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周爺爺答家長問——孩子思維培養(yǎng)的各種事兒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幼兒園的各種活動方案 幼兒園思維的活動方案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三歲半至四歲的孩子在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方面應達到怎樣的程度?

三歲的孩子大腦剛發(fā)育比較完全。這個時候,孩子會跳、會說、會跑。身體發(fā)育很好了,大腦基本結構也發(fā)育得差不多了。接著就需要大量的刺激。不用問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這個年齡是大量的經(jīng)驗積累的時候。讓孩子大量的觸摸觀察、參與日常生活的體驗。

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這個年齡段應注意并加強哪幾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

細點說:運動第一。大運動與精細運動。不要太給孩子包辦得太細了。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是身體發(fā)育的原因。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一做。手的運動越精細,孩子越聰明。

再說體驗:平時多讓孩子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路上,有時一個石塊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看看摸摸石頭,找到石頭的感覺。觀察是什么樣子,說說石頭從哪里來的?有什么用?大家能說說石頭有什么用嗎?

您的眼光不一定是孩子的眼光。孩子會說,石頭可以在地上寫字、蓋房子、壘墻、雕刻可以讓我站在上面。在生活中摸摸什么東西是粗的細的,還有大小、高低、輕重、快慢、多少、遠近、今、明等。還有數(shù)量的多少。關鍵是生活的理解。

大家知道嗎?思維的發(fā)展的核心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源于實際經(jīng)驗,源于生活。接著說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一早起來,給孩子扣扣子??垡粋€數(shù)一個。買菜的時候,讓孩子理解各種各樣的菜,什么是新鮮的、輕的重的,哪里生長的。[工作匯報網(wǎng) gSI8.cOm]

請周老師多介紹些幫助提高思維能力的游戲和玩具。本人感覺樂高玩具很一般。

至于玩具,不要很多,一個玩夠了再買一個,不然培養(yǎng)不了注意力,也激發(fā)不了興趣。一個玩具至少可以玩幾周吧。一個玩具至少可以玩幾周吧。

再有,孩子來到這世上,什么東西都是新的,自然的玩具多了。他會穿家長的衣服、鞋,頭上頂著盆子,到處鉆洞玩。生活中的玩具太多了。三歲孩子,以后的孩子也是這樣廣泛的接觸生活,不要辦包得太細,這樣就有了生活有基礎,這樣理解能力一定沒有問題。

有了經(jīng)驗,思維自然就會發(fā)展。平時只要多問孩子幾個為什么,孩子自然就會聰明。

怎么引導孩子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繼續(xù)有信心思考呢?一般這種時候我肯定會鼓勵他的,但他基本就打算放棄了,除非我說有巧克力吃。

學習本身不枯燥,為什么在的孩子那么喜歡數(shù)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做開心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就能重復。我有一種教育方法叫馴猴教育法。想想猴子怎樣教的,還有動物怎樣訓練的。是不是做對了就有好吃的?

孩子不就是一個小動物么?為什么孩子做不到我們想要的就有臉色看,甚至挨屁股呢?如果孩子做對了我們就表揚下,做錯了就算了。不給孩子任何壓力,是不是學起來就輕松很多。

還 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枯燥的事情結合好玩的事情不就可以了。給孩子吃的,空的玩的。我覺得這些方法是可以用的。但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孩子不喜歡,就要給以一 定的理解。多數(shù)是因為難度問題。還有,需要一個環(huán)境,比如,別人玩,孩子自己也會想去玩。孩子就是孩子,以玩為主。不喜歡,就玩點別的。

想問問周老師對奧數(shù)怎么看,是否該學,幾年級開始學,怎么學,每天占用多少時間、學到多難合適?反正盡量詳細說說吧。

奧數(shù)只適合有能力有興趣的孩子去學習。另外,如果不能深入本源,學一點通一片,而只是記憶。那只能應付小升初了。如果,真正深入的理解奧數(shù),將來不但提高將來的理科水平,而且培養(yǎng)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超級的聰明。

一年級要學奧數(shù),晚了,基礎弱的就跟不上了。能力太弱,就不要學了。把課本上的搞懂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去看看奧數(shù)的初級班,不要抱著想學點什么,而是去開開眼界。

很多奧數(shù)班的孩子,成績不怎么樣,可到了小學,成績就變得非常優(yōu)秀的了。這跟奧數(shù)班的眼界有關。但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就去玩玩。的課可能是地球上最難的。但一定要求家長沒心沒肺。學多少是多小,學一點,就要學透了。

在比較弱的孩子,上了小學也是非常厲害。的理念是,讓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聰明。比如,高手,到了小學就不能說是優(yōu)秀,而是恐怖。優(yōu)秀得讓別的孩子恐怖。

那就是說,還是應該學學奧數(shù),然后注意觀察,如果方法對了,但是孩子還是不能深入理解舉一反三,就不是這塊料,可以果斷放棄了?

孩子不能舉一反三,但是有興趣,不要放棄,學會等待。有時候等一等,孩子會給你一個奇跡。

能問問周老師,還是堅持認為不能進行分層教育嗎?

已經(jīng)解決了分層問題,以后在一年級,把數(shù)學分成很多層,孩子會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難度的題型。在一個班中,孩子接受的不同的信息越多,對孩子的發(fā)展越有利。西方多年的分層教育證明:分層教育全面失敗。

我們家孩子比較叛逆,情緒上的鍛煉周老師能解答嗎?

非常簡單,請在百度上看視頻,《保姆119》

其 實作為家長都知道培養(yǎng)思維意識、習慣意識比學習實際內容更科學。但是考慮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幼小銜接等問題,4-5歲左右的孩子,是否要開始培養(yǎng)書寫數(shù)字、 計算等式等枯燥的實際運用能力了,這個度怎么掌握,每天的練習時間有什么合理的建議,如何讓孩子坐下來接受從“放養(yǎng)”到“書桌學習”的轉變?十分感謝!

第一:4-5歲,該學習書寫了,這時候書寫,主要是涂鴉的形式,為以后的正式書寫打基礎。

第 二:4-5歲是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的重要時期,在生活中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理解能力,在生活中多參與多體驗。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四歲孩子要在動作上學習運 算,比如允許孩子掰手指計算,盡管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總算是一種方法,這比不學強多了。具體方法,請參考我寫的《摸出來的數(shù)學思維》。

第三:自己從“放養(yǎng)”到“書桌學習”的轉變方法,習慣是核心,相通的是要輕松愉快。到了小學,有了小學老師的要求,自然就會輕松的回到書桌學習,孩子為小學做好了準備,以后的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有時比較糾結,不想提醒他問題的關鍵點,老想讓他自己能思考到,但想著想著小孩就煩了。

實在想不到可以點撥呀。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很多種,獨立思考只是其中的一種,聽也是一種方法。孩子自己想不出來,說明大腦中沒有這種思路,可以點一下,有時有必要直接告訴孩子呀。孩子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又可以解決新的問題了。

3 歲8個月的孩子,玩拼圖玩具好不好,多少難度的合適呢?感覺孩子開始是想玩是,但幾下就不玩了,感覺有點畏難,那種4面的立體塊拼圖,不能堅持。請問怎么 引導?還有,有的時候孩子會直接說出答案,但問為什么就不答,該怎么引導他說出理由呢?我家寶很倔,不想配合的時候,用吃的都不管用,人家直接說那你別給 我了,唉,咋引導啊,周老師?

三 歲孩子就創(chuàng)意拼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三歲孩子主要是動作上的思維,思維能力相當簡單,主要以積累經(jīng)驗為主,少問較難的問題,千萬不要給孩子任何壓力,孩 子回答不出來,就適當?shù)慕o予點撥,有時甚至直接給孩子答案,讓孩子積累點知識,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之后,才能進一步思考。孩子小,大腦一片空白,又 怎能讓孩子過深的思考?

有時候玩數(shù)學游戲,對簡單的不耐煩,對難的做不出來又急躁。(畏難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常見問題,我們可以再把梯子多鋪幾級,這個太容易了,就要讓孩子不斷地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誰讓你搞那么難呢,有點點難度還不夠了。偶爾搞點難度大一點點,當然,要孩子努力就能做出來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信心了。

周老師,現(xiàn)在我們女兒四歲九個月,感覺孩子對于挫折接受不了,比如做題如果錯的多了就不行了,下棋如果被她的棋子被吃了就會哭了,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這 很正常呀,不哭鬧才不正常呢。我的方法就是哭就哭唄。告訴孩子,輸了很好啊,讓孩子自己體驗一下傷心的感覺,這樣豐富自己的情感,將來寫作很好。注意,是 讓孩子主動的體驗,而不是被動的受傷。當然,多讓孩子勝,偶爾才能讓孩子輸。讓孩子勝利,他不知道你讓他。就像我讓別人贏棋,別人也不知道一樣。

周老師,在您的教學生涯里,有沒有專門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數(shù)學思維學習的引導心得呢?

不管什么樣的孩子,思維的培養(yǎng)都是相通的??傂枰獎幼魉季S到形象思維最后才是抽象思維??偸且y度適度,分步思考,步步準確。總是要把培養(yǎng)興趣,沒有壓力放在首位。

我家孩子喜歡看書,以前是聽家長讀,現(xiàn)在自己捧著說讀或編故事。但是她的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鍛煉的比較少。她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急躁,是不是和感統(tǒng)訓練少有關系呢?

再說說感統(tǒng)問題與注意力問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平衡性差,一條腿站不住。協(xié)調能力差,五歲了,跳繩、拍環(huán)學起來非常困難。主要問題就是感統(tǒng)問題。也就是身體發(fā)育不好。這也是我開始,讓孩子多運動的原因。

運 動才是孩子思維發(fā)展的根。最新研究表明,運成還能增強成人的智力水平。有的研究表明,只專門去跑繩,就能解決注意力問題。我有一個孩子,學了一年多注意力 不集中,成績不好。有一段時間成績大增。媽媽說,孩子每天跳一千個繩,游兩小時泳。是不是有點過了?但孩子確實多方面表現(xiàn)突出。

會不會因為都會了,反而小學課上不好好學,自以為是,養(yǎng)成上課不專心的壞習慣。

不會,孩子的學習方式就是重復,動畫片會看一百遍。孩子沒有興趣,往往是因為不會。會的孩子會越學越有興趣。越來越自信。

(文/周建新老師,思維館高級教研員,新浪五星教師,金牌“周爺爺”。二十多年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八年學前及競賽數(shù)學教學經(jīng)歷,授教學員數(shù)以千記錄。側重研究孩子認知能力形成的過程,并能夠站在系統(tǒng)及哲學的高度來指導兒童認知,教學效果突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教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七種思維


思維邏輯,是每個父母夢寐以求的,這樣可以讓小孩“贏在起點”。可是,怎樣鍛煉小孩的思維邏輯能力,也是每個父母所頭疼是事情。其實,培養(yǎng)小孩的思維能力是有跡可循的,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不強會有7大表現(xiàn),而我們 瓦酷機器人俱樂部的樂高學前系列、機器人課程可以利用“積木玩具”課程(針對3-6歲小孩)和機器人組裝及編程課程(針對7-12歲)來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理解學習分類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特點被歸為一類,如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幫助引導小孩找到分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梢远嗤ㄟ^舉例子的方法,讓小孩逐漸認識到同一類事物的共同點。

了解順序概念

事物按照大小、硬軟、胖瘦等會有一個順序,如小朋友們有時候會按高矮站隊,這些訓練有助于小孩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時間概念

小孩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立刻”、“等會兒”之類,理解其含義,對小孩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小孩的表達更為準確并且更容易理解別人的話。

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小孩并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的,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導小孩掌握這些概念,比如說“請把勺子放在碗里”。

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

不少小孩,有的在兩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或者更多,但更多的是“背數(shù)”??梢越绦『⒈硟焊钄?shù)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小孩計數(shù)。

了解各種形狀

對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圓形、方形、心形等形狀,有必要慢慢教小孩認,這種形狀的分類也有助于提高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

了解簡單的因果關系

小孩雖然還小,但是邏輯思維中最初簡單的因果關系就會在身邊出現(xiàn)了,媽媽讓小孩吃飯,小孩也許就會問“為什么要吃飯呢”,這些都是媽媽需要解答的,并借此幫助小孩逐步理解這些簡單的因果關系。

三種方法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有人問一個科學家“你的小學同學成績跟你差不多,為什么你能成為科學家,而他們卻不能?”這個科學家回答說"這歸功于我的母親。

其他同學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問:你今天回答了老師的幾個問題?而我的母親卻問:“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問題?這就是我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的原因?!?/p>

家庭對于孩子質疑提問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而對這種質疑提問習慣的培養(yǎng)本質上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如果父母認為自己有支持孩子成長的任務,就應該營造能夠培養(yǎng)和促進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家庭環(huán)境。

那么,父母要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呢?

1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們渴望理解世界的愿望的體現(xiàn),是一種強烈的認知需求,也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好奇心幫助人們在理解世界的基礎上適應自然和社會。

父母應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孩子質疑提問的本源。父母應提供積極的支持和保護,也就是說,除了保護孩子已具有和表現(xiàn)出的興趣和好奇,還要主動激發(fā)孩子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好奇。這是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途徑。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經(jīng)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玩玩,多接觸自然和社會,多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探索,激發(fā)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的思考。

2

尊重孩子提出的問題

孩子只有保持內在的心理自由,自由地體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達自己,才能夠主動提問,大膽質疑,表現(xiàn)出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

因此,父母首先要尊重兒童,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意愿和志向,尊重兒童對事物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肯定的態(tài)度接納和贊賞孩子提出的各種奇特的問題,并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3

愛學習、愛思考的家庭文化

沒有知識的儲備和各種信息的剌激,孩子便不會有問題產(chǎn)生。因此,父母要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圍的建設。父母要加強自身知識的學習,以切實行動來樹立榜樣并影響兒童,同時努力形成以讀書、閱報、參觀博覽會等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業(yè)余生活。

同時,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各種圖書和資料,并耐心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提問。這樣,孩子處于愛學習、鼓勵思考的家庭氣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愛質疑、善提問的好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


我們常常聽別人的家長說:“這孩子特聰明老師一講就會”,難道孩子天生就聰明?我們的孩子就笨嗎?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能力強,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在孩子的0到8歲起著關鍵行的作用。

創(chuàng)作思維

在孩子出生后,每一個階段都有著各個敏感期。所以需要父母在適當?shù)拿舾衅谝龑岣吆⒆拥乃季S能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能都玩過分類游戲,這其實就是在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這種游戲更容易讓孩子喜歡從而起到開發(fā)的作用。還有在生活中我們不要過多替孩子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懶惰不會思考,相反父母應該多提問讓我們的孩子去思考,這樣由她自己說出的答案更有自豪感。

善于思考

提高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思維能力的題來開發(fā),這類題很有意思,即提高了專注力思維能力也提高了。以下10道題型僅供參考:

1.哥哥 4 個蘋果,姐姐有 3 個蘋果,弟弟有 8 個蘋果,哥哥給弟弟 1個后,弟弟吃了 3 個,這時誰的蘋果多?

2.小明今年 6 歲,小強今年 4 歲,2 年后,小明比小強大幾歲?

3.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明前面有 4 個人,后面有 4 個人,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書,小華第一天看了 2 頁,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 2頁,第 4 天看了多少頁?

5.同學們排隊做操,從前面數(shù),小明排第 4,從后面數(shù),小明排第5,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6.有 8 個皮球,如果男生每人發(fā)一個,就多 2 個,如果女生每人發(fā)一個,就少 2 個,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師給 9 個三好生每人發(fā)一朵花,還多出 1 朵紅花,老師共有多少朵紅花?

8.有 5 個同學投沙包,老師如果發(fā)給每人 2 個沙包就差 1 個,老師共有多少個沙包?

9.剛剛有 9 本書,爸爸又給他買了 5 本,小明借去 2 本,剛剛還有幾本書?

10.一隊小學生,李平前面有 8 個學生比他高,后邊 5 個學生比他矮,這隊小學生共有多少人?

我是小小發(fā)明家

我想思維能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重中之重,不管在生活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之中都是很重要的,你們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怎樣培養(yǎng)孩子思維


孩子在早教期得到好的培育,是個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很多人都不贊成把孩子當成成人的思維來對待,然后很多的事情和研究都已表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好的發(fā)揮時,遠超過我們大人所認知的范圍。若是提早讓孩子將其思維提升,可更好的幫助孩子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好的獨立和運用思維來幫助學習與理解,以及和其它小朋友更好地接觸。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拿一些實物生產(chǎn)的結構和制造分享給孩子聽,引發(fā)孩子對接觸的玩具的好奇和思考能力,以及提出相關問題來得到孩子想要感知的世界和探索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交際思維

還在幼兒期的寶寶,并非天生就屬于交際高手,一點錯誤都不犯。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接觸時,或是孩子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玩時,多花點心思觀察自己的孩子。在事后跟孩子多加提點和幫助孩子主動交朋友,給孩子多些正面的引導。也好避免孩子因自己的一意孤行傷害到自己和其它小朋友。幫助孩子在往后的人群里知道如何做得更好。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獨立思維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的能力,只是因為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使得孩子習慣性的選擇了依懶。家長的適當放手,可以讓孩子更早的獨立,畢竟誰都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為他掃平一切的道路。既然孩子始終都是要面對自己的人生,不如早點放手,讓孩子從小就培養(yǎng)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不在被更可怕的事情壓傷前,先學好自己面對和自我保護。孩子開心,做父母的也會更加省心些不是!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舉例思維

有些事在大人的眼里看似簡單容易,但孩子在沒有和我們大人一樣的經(jīng)歷以前,是需要我們用舉例的方式,去引導和告知孩子,事情的由來和因果的影響。通過一些舉例說明,會更好的讓孩子理解對與錯,好與壞。在自己要面對時,才有可能給出好的思考和引導思路。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5

配合思維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以獨生子女為多,在家里孩子習慣了父母和爺爺奶奶的依從,很多孩子都會養(yǎng)成了我說了算,什么都不用配合,或是我不用操心,家人自然會幫他弄到最好的想法存在。所以在家就要給孩子一些配合思維的觀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能勇敢面對自己的責任。這樣孩子去到學?;蚴呛团笥言谝黄饡r,才不至被孤立。

在家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方法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參與支配了一切智力活動,思維能力也是未來學習能力的核心,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有沒有智慧,主要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要使孩子聰明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一)

兒童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具體向抽象發(fā)展。

3歲以前孩子的思維是借助于動作而實現(xiàn)了一種思維,這叫直覺行動思維。比如說孩子玩球的時候,當球滾到了椅子底下的時候,孩子就會趴到地上去伸手夠這個球,當他夠不到的時候,會使勁往椅子底下去鉆。這個時候他想不到借助于工具,或者是把椅子挪開。

3歲左右的孩子,由于他的知識經(jīng)驗逐漸開始豐富,思維也迅速發(fā)展起來。特別是在成人語言的說明和指示作用下,逐步通過對物體最表面的特征進行概括,發(fā)展到對形狀、顏色、聲音、形象等進行思維。這個思維特點叫具體形象思維。

幼兒到了五六歲,抽象的邏輯思維開始逐漸形成。

我們知道思維能力實際上是根據(jù)我們已有的經(jīng)驗來思考。比如早晨開門看到屋外是濕的,我們就能得出結論說昨晚下雨了。沒有以前我們積累的經(jīng)驗,就不能談思維。

所以說,對孩子來說,重視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非常重要,家長要充分的利用生活的環(huán)境,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充分積累經(jīng)驗,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易行的小游戲,作為參考。

(二)

游戲一:找聲音來源

拿個顏色漂亮的茶葉桶給孩子,他會左手遞給右手、右手又遞給左手,在這個過程中眼一直盯著茶葉桶上的圖案看,這就是個觀察的過程,他在觀察這個茶葉桶上有什么圖案、好不好玩。然后我們偷偷放個小鈴鐺在里面,他再拿起這個盒子的時候就有嘩啦嘩啦的響聲了。

孩子就會覺得奇怪,可能會抬頭沖著家長笑,意思就是我以前玩這個時候沒有聲音,為什么現(xiàn)在有聲音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一個思維。

然后我們又偷偷地把這鈴鐺拿走,他一玩又沒有聲音了,這時候又會想剛才有聲音,現(xiàn)在為什么沒有聲音了?這也是一思維過程。

接著我們當著他的面把鈴鐺放進去,再蓋上蓋給他,他一玩又響了。孩子就開始笑。這時候他心里就會有個思維過程,得出“聲音來源于里面鈴鐺”的結論。

平時類似的,我們經(jīng)常給孩子放音樂也一樣,用手機放音樂放在桌子上,孩子知道音樂來源于手機。這個判斷來源于孩子見到了手機的具體形象。那么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當他聽了一段時間以后,就要給他提高一個檔次,要向抽象思維過渡。

把手機放到抽屜里,仍然放同樣的曲子,這個時候孩子很習慣地又去看桌上放手機的位置,但是這時候手機沒有了。這時候他腦子里就開始有思維活動了:這個聲音是來源于手機,手機沒有了,為什么還有聲音?從哪來的?他就會去尋找這個聲音,這個尋找的過程就是他思維的過程。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引導他,“你在找什么?”他即便還不會說話,家長也要問問,然后引導著他在這兒找,在那兒找。最后給他領到抽屜旁邊,這個地方,聲音非常的大,家長可以把他的小手放在抽屜上,當他把抽屜拉開以后,發(fā)現(xiàn)那個手機的時候,他會非常開心。

整個過程,他先是知道聲音來自手機,現(xiàn)在手機不在這個位置,卻還有聲音,那么要在這屋子里找找手機在哪。這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

(三)

游戲二:請把乒乓球遞給我

家長都知道讓孩子抓東西是在鍛煉他手部肌肉和手眼協(xié)調,其實在鍛煉這個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要求就是家長要把孩子抓握的物體名稱一樣樣告訴孩子。

在孩子面前放玩具,開始放一種,然后放兩種。每增加一件東西,告訴他這是什么。比如說剛開始抓著乒乓球,說:“這是乒乓球,乒乓球”,他就抓著玩。然后又給她增加一塊積木,又說了,“這是積木,這是積木”。由少變多,2種到3種,總在重復著說這個抓握的玩具的名字。

經(jīng)過你量的積累,他就記住了。這個時候就要提高,進行思維訓練了。跟他說“你把乒乓球拿起來?!蹦敲春⒆舆@個時候就要有一個思維了,這3種東西哪個是乒乓球?他經(jīng)過思維判斷,最后確定了,才伸手去把乒乓球拿起來。

家長一會兒讓他拿乒乓球,一會兒讓他拿積木,一會兒讓他拿搖鈴,他會玩得非常開心,但是在這個當中,具體、形象思維就開始有了。

那么家長要知道,思維要借助于語言才能得以實現(xiàn),這是很重要的。這時候家長可以繼續(xù)提升難度,拿一毛巾把這玩具蓋上。比如說把乒乓球蓋上了,邊蓋還邊說“乒乓球怎么不見了?”這時候孩子就會根據(jù)你的語言的指令,用眼在觀察。

因為你一邊說一邊在毛巾蓋著,這個時候,孩子其實已經(jīng)把你的動作看到了。他就會伸手去把這個毛巾抓掉,這個球就出現(xiàn)了。

這中間也有思維活動:開始有球,這時候怎么沒有了?因為毛巾把這球蓋上了;把毛巾拿下來,這個球出現(xiàn)了,他就能得出結論,這個球沒有,是因為毛巾給蓋住了。

那么在孩子在抓獲和擺弄物體親身感知的動作當中,能夠逐漸地認識到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和聯(lián)系,這個球有和沒有是跟毛巾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這就是一個思維過程。

(四)

游戲三:建個大超市

有的家長說孩子不喜歡玩搭積木,為什么呢?

多數(shù)情況,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積木有什么好玩的,往上一直搭,一遍兩遍,玩兒幾次就煩了。孩子生活經(jīng)驗不足,不知道還能搭什么。那么家長就該給孩子引導“我們昨天去哪買菜來著?”。孩子一想超市,那我們來搭個超市吧。

用積木來搭貨架,那貨架上面要有物品,物品怎么辦?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可能會說家里有什么玩具或者他自己畫出來、用軟陶捏出來等等,他想出一種,家長也可以提議一種。

然后說咱倆怎么分工呢?讓孩子來安排。

做完了貨架、弄好了物品,還可以想想“咱們是不是還得有購物工具???超市門口是不是有收銀臺???”等等。

這些用什么來做,讓孩子主動去想,他想不出來的時候,家長適當提醒,然后一起操作,分工合作。整個過程只給他提線索,他就得積極地思維,努力去解決問題。

這樣激發(fā)引導,使孩子的思維達到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并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孩子也樂在其中。

這就是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要什么都給他具體的答案,什么都給他想好了,他只去被動的去動動手,那就不是思維活動,他提高不了也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知識是通過學習獲得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愛學習,孩子就愛學習,你愛動腦筋,孩子就愛動腦筋,你愛動手,孩子就愛動手。

所以不要嫌煩,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直接給答案。一定是要引導孩子學會在問題的指引下,讓他主動去思維,去探究,尋找答案。

家長須知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佳方法


家長須知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佳方法

有些家長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富有創(chuàng)意,同樣一樣東西能玩出花樣,同樣聽個故事自己還能據(jù)此編出其他故事,而自己的孩子卻想問題總是中規(guī)中矩的。其實,要想孩子有創(chuàng)意,家長首先要用心,生活中要注意幫助孩子,那么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

增加生活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的刺激越多,對創(chuàng)意能力的培養(yǎng)越有幫助。一對小姐弟參與必須聽聲音說故事的節(jié)目,姐姐說了個農(nóng)夫站在水田里插秧的故事,答案令人十分贊賞,這是因為媽媽不久前才帶姐弟倆去參加農(nóng)夫生活體驗的活動。如果是每天都在家里看卡通的孩子,相信他答案里就不可能會出現(xiàn)農(nóng)夫,而只會有皮卡丘、喜洋洋等卡通人物。

從聯(lián)想力做起要讓孩子有創(chuàng)意,可以先從訓練孩子的聯(lián)想力做起,先給他一個可參考的東西,然后讓他慢慢把想法往外擴展。如,問問孩子看到圓形會聯(lián)想到什么?孩子會從生活經(jīng)驗中一步步往外聯(lián)想,從輪胎、月亮、餅干到笑臉……一次次的練習,孩子的反應會越來越棒。

利用閱讀提升創(chuàng)意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多設計一些思考的機會,如來個角色扮演的游戲,或為故事寫個二部曲或三部曲。這些閱讀之后的小活動,會讓每次閱讀變得更有趣,也能為孩子帶來更豐富的刺激。

玩些創(chuàng)意小游戲如玩玩抽字卡的游戲,準備十張卡片,在上面寫上不同的東西,然后讓孩子抽出三張卡片,利用這三張卡片說故事。也可以讓孩子用畫表現(xiàn)創(chuàng)意,例如在一張圖畫紙上畫上一座城堡,接下來就可以讓孩子為這幅圖加些創(chuàng)意。

家長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家長如何回答孩子問題上星期學習《家長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愛提問題,表明他有求知欲,我們家長應采取支持和鼓勵的態(tài)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機會對他實施各種知識教育,培養(yǎng)他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一.解放孩子的嘴巴

在我們家的平時教育中,我們一直是鼓勵孩子提問的。對于孩子的提問,我們都是耐心回答的。所以**比較愛說話。在學校課堂上,老師說他是班級回答問題的主力,而且很積極舉手回答。

二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對孩子的問題一定要有耐心。有時**會對一個問題很長時間,孩子的思維與我們大人不一樣。

三用孩子的語言來回答問題

孩子的思維是跳躍的,他們喜歡用想像來思考答案。所以我們父母要學會用孩子的語言來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孩子就喜歡和我們交流。比如前一陣,**掉了一顆牙。他在書上看到一個故事,說有牙仙子晚上會來收孩子的乳牙,就問了好多問題。以下就是我與**就牙仙子的對話

**“媽媽,我今天下午掉了一顆牙,書上說是乳牙,我把它包好放在枕頭底下了,你說牙仙子今晚會不會來取走我的乳牙,牙仙子會送什么禮物祝賀我長新牙牙呢?”

“奧是嗎,那顆松動的牙終于掉啦?恭喜你啊,**馬上有新牙長出來了。奧,還有牙仙子來取**掉下的乳牙?。磕阏χ赖?,爸爸媽媽咋不知道呢?”

**很神秘的趴在我耳朵邊小聲說“噓,我是在書上看到的,小熊維尼第一次掉的乳牙放在枕頭下,牙仙子就給取走了,牙仙子還托小豆給維尼帶來一件禮物的,所以我也把我的牙放在我的枕頭底下,等牙仙子取走,媽媽牙仙子會取走我的牙嗎?送啥禮物給我祝賀我呢?”

原來是這么回事,還要牙仙子送禮物的?!?*,是這樣啊,牙仙子會取走你的牙的,至于送啥禮物,那看明天早上你枕頭底下有啥禮物了,那趕緊睡吧,要不牙仙子都不好來取你的牙了?!?/p>

**趕緊閉上眼睛,想一想又睜開眼睛“媽媽,我的牙上有點黑,你說牙仙子喜歡白牙還是有點黑的牙?”

呵呵又擔心這個了“牙仙子肯定喜歡白的牙的,白的牙說明小朋友講衛(wèi)生愛清潔,沒有蛀牙。雖說你的牙有一點黑,第一次牙仙子估計不會和你計較的,但你以后要注意力,不能吃糖了,要不牙仙子就會不來取了。”

**點點頭,又問“媽媽你說牙仙子是從哪里進我們家來取我的牙的?窗戶還是大門?那你回頭告訴爸爸姐姐別讓他們把們關死,給牙仙子留點們好來取牙?!?/p>

呵呵小腦袋瓜里問題可不少“我也不知道,我估計是從門縫進來的,因為他們是仙子,都得等我們睡著后來取的,那讓爸爸把門不反鎖了,留點們縫好讓牙仙子來取牙。你趕緊睡吧,要不牙仙子都等急了?!?/p>

**趕緊點頭“媽媽,你們也趕緊睡吧,讓牙仙子早點來取牙,早點送禮物給我?!焙呛牵€不忘牙仙子的禮物。

孩子的思維就是童話式的,所以我們大人就要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對話。

四認真回答孩子的性問題

**對性的問題問的還不多,就只有一次問我他是怎樣從我肚子出來的。由于生**時是破腹產(chǎn)。所以我就告訴**他是阿姨手術從媽媽肚子抱出來的。

五怎么面對無法回答孩子的問題

有時**問的問題我回答不上來,我一般采?。ǎ。┪揖透嬖V他,這個問題我還不確定,等媽媽確定好了我再告訴他。

(2)我告訴**有個地方知識是非常全的,那就是書本,從而引導**多讀書,現(xiàn)在**遇到問題,**都會自言自語,去書里找找。

(3)我們有時會和**一起到網(wǎng)上去查找答案。

所以我們家長要不斷的認真學習,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我們如果遇到自己也不會的問題時,千萬不要愛面子,不懂裝懂,不負貴任地糊弄孩子,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答案。知識是孩子要記一輩子的。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如果回答不出來,我們不要顧面子,要誠實和孩子說明白。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查書,或上網(wǎng)查找答案,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我們給孩子作出示范,孩子以后也會養(yǎng)成遇到問題,向書本請教的良好習慣。

我們在日常親子溝通中也要講究方法,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我們回答孩子的提問,要啟發(fā)式的教育,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不一定馬上回答,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思考。我們還可以啟發(fā)孩子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遇事思考的習慣。

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邏輯


什么是思維能力?

簡而言之,思維能力指的是孩子用大腦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等一系列的過程,孩子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換為理性知識,最終實現(xiàn)問題解決。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高級思維。是人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個念頭或者思想畫面的能力。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一個蘋果掉了,愛伊斯坦為什么就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如果人類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也許今天我們還在荒蠻時代過著原始生活。

一般只要父母給孩子足夠的探索機會,多接觸新鮮事物,允許孩子表達,對于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和表達給予充分鼓勵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不過,很可惜的是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思維能力卻排名倒數(shù)第一。

所以,保護我們孩子的想象力,刻不容緩。

如何做呢?其實并不復雜。孩子們生下來就富有想象的天賦。大人們最該做的,就是不打擾,不阻礙,去誘導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問題。

常常見到大人帶小孩出去玩的時候,說太多話。比如出去玩的時候,為了給孩子增長見識,就會不厭其煩的指著所見到的事物,不停的給孩子解釋。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其實大可不必。當孩子認真看世界的時候,我們閉嘴,孩子的心,思想才能不受干擾。孩子開口問了,那我們再告訴孩子答案也不遲。

爸爸陪孩子在看有關飛機的圖書時,可以這樣問孩子:你能想象未來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嗎?如果讓你造一架飛機,你會怎么造呢?會造出怎么樣的飛機呢?

孩子在思考和回答過程中,肯定會發(fā)揮其想象力。

其實年齡和學識并非扼殺想象力的兇手,那些偉人,奇人不但知識淵博,也同意想象力驚人,因為他們學習知識,卻保留這對知識的質疑,相信一定有更多超越已有知識的空間,于是想象力因為知識而變得更加有力,有方向。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到后來,就被推論為:“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誕。”

這其實是謬論。前述我們在給想象力下定義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清楚地看到了:想象力不是無源之水。它需要基于必要的知識。

人類想要飛行,為此最后制造了熱氣球、直升機、飛機等等,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飛鳥的自由。偉大的作家寫出的各種美麗奇幻故事,也并非無中生有,其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情節(jié),也都遵循著現(xiàn)實世界的最基本規(guī)律。

沒有知識,或者缺乏人類通識的了解,那么再“腦洞”大開,也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探索,多給他們機會親自動手去實踐。首先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jīng)驗;同時保持和發(fā)展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最后去捕捉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chǎn)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這就是想象的過程與價值所在。

孩子的想象里無處不在,父母只要開放自己的思維,放開孩子的手腳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推薦

  • 專家問答: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在兒子5歲的時候,我給他在小區(qū)附近報了個畫畫興趣班。當初是為了不讓他在家看動畫片。剛開始他很排斥,都是強迫著才去,一個月后他才慢慢接受。如今,孩子讀小學了,我們打算給孩子換成跆拳道班,他又不愿意去,甚...
    2020-12-21 閱讀全文
  • 爺爺種的棗樹和柳樹的幼兒故事 1、爺爺種的棗樹和柳樹的幼兒故事 從前,山上住著一個老爺爺,老爺爺在自家門前種了兩棵樹。一棵小柳樹和一棵小棗樹。爺爺想著:等小棗樹長大了,就能結出美味的棗子了。等小柳樹長大了,夏天熱的時候就能躲到小柳...
    2020-07-31 閱讀全文
  • 教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七種思維 思維邏輯,是每個父母夢寐以求的,這樣可以讓小孩“贏在起點”??墒?,怎樣鍛煉小孩的思維邏輯能力,也是每個父母所頭疼是事情。其實,培養(yǎng)小孩的思維能力是有跡可循的,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不強會有7大表現(xiàn),而我...
    2021-05-03 閱讀全文
  • 爺爺和孫子的幼兒故事 1、爺爺和孫子的故事 爺爺年紀很大了,腿腳已不能行走,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聽不見了,牙齒都掉光了。他吃飯的時候,食物順著嘴角流了出來。兒子和兒媳婦嫌棄他,不讓他上桌子,叫他在爐灶后面吃飯。 有一次,兒...
    2020-12-31 閱讀全文
  • 三種方法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有人問一個科學家“你的小學同學成績跟你差不多,為什么你能成為科學家,而他們卻不能?”這個科學家回答說"這歸功于我的母親。 其他同學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問:你今天回答了老師的幾個問題?而我的母親卻問:“你...
    2021-05-01 閱讀全文

在兒子5歲的時候,我給他在小區(qū)附近報了個畫畫興趣班。當初是為了不讓他在家看動畫片。剛開始他很排斥,都是強迫著才去,一個月后他才慢慢接受。如今,孩子讀小學了,我們打算給孩子換成跆拳道班,他又不愿意去,甚...

2020-12-21 閱讀全文

1、爺爺種的棗樹和柳樹的幼兒故事 從前,山上住著一個老爺爺,老爺爺在自家門前種了兩棵樹。一棵小柳樹和一棵小棗樹。爺爺想著:等小棗樹長大了,就能結出美味的棗子了。等小柳樹長大了,夏天熱的時候就能躲到小柳...

2020-07-31 閱讀全文

思維邏輯,是每個父母夢寐以求的,這樣可以讓小孩“贏在起點”??墒?,怎樣鍛煉小孩的思維邏輯能力,也是每個父母所頭疼是事情。其實,培養(yǎng)小孩的思維能力是有跡可循的,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不強會有7大表現(xiàn),而我...

2021-05-03 閱讀全文

1、爺爺和孫子的故事 爺爺年紀很大了,腿腳已不能行走,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聽不見了,牙齒都掉光了。他吃飯的時候,食物順著嘴角流了出來。兒子和兒媳婦嫌棄他,不讓他上桌子,叫他在爐灶后面吃飯。 有一次,兒...

2020-12-31 閱讀全文

有人問一個科學家“你的小學同學成績跟你差不多,為什么你能成為科學家,而他們卻不能?”這個科學家回答說"這歸功于我的母親。 其他同學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問:你今天回答了老師的幾個問題?而我的母親卻問:“你...

2021-05-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