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這都不是事兒——輕松化解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破壞,值得一看!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有一個小男孩兒,三歲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壞事」,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里--這盆名貴的花,是他爸爸剛剛從花市里找來,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自搬回來的!爸爸怒不可遏,這小子太淘氣了,簡直就是個破壞分子!

三歲的兒子看爸爸到處找笤帚,已經(jīng)嚇得哇哇大哭了。這時媽媽沖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說:「你別忘了,我們是在養(yǎng)孩子,而不是養(yǎng)花!」

媽媽的一番話,在堅定地提醒著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個更重要?更何況在沒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開打,是不是在說孩子的自尊和快樂,還遠遠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擦干了眼淚,然后輕聲地問孩子:「寶寶為什么要把湯倒在花盆里???」小男孩抽泣著說:「奶奶說……熱熱的菜湯有營養(yǎng)……我想讓花長高高……」這下輪到媽媽流眼淚了,孩子愛花的一顆心啊,差點兒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數(shù) 不清的父母都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憤怒:剛換的窗戶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爛;沒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衛(wèi)生間里面的卷筒紙成了孩子身上的「飄 帶」,飄得屋子里哪兒都是;茶幾上擺的東西,全被孩子當成玩具,蹂躪得不成樣子:鮮花、報紙、指甲刀、水杯、煙灰缸、書……無一幸免。

父母們,請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熱湯燙死的花一樣,這些東西已經(jīng)死了、破了、碎了、毀了,我們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稚嫩純凈的心靈也搭上吧!如果說孩子有什么錯,那就是他們?nèi)狈ι畹慕?jīng)驗,同時身上又實在有無窮的活力!

可 「生活的經(jīng)驗」誰不是在一次次教訓里學到的呢?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廳里等著朋友,鄰桌有一個媽媽和她女兒在吃飯,那女孩兒看上去大約五六歲的樣 子,小家伙對裝果汁的半圓杯子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不停地看過去摸過來,直到「嘭」的一聲,果汁連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灑上了不少果汁。

「你這個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兒???你就是手癢癢!跟你說沒說過啊?吃飯的時候不要玩,你就是不聽話,告訴你啊,你再這樣,我以后就再也不帶你出來吃飯了!還不快跟我去洗手!」媽媽大聲地斥責小女孩。

戲劇性的一幕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這個媽媽起身的時候太急,沒有注意到餐巾還搭在她腿上,她剛一轉(zhuǎn)身,那塊餐巾就扯著盤子、刀叉、杯子、水瓶「咣當」一聲全摔在了地上!聲音之大,引來了所有人的張望!

媽媽難堪極了,她怒視著女兒:「都怪你!這下你高興了吧!盤子都摔碎了,還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著的嘴,終于頂不住了,「哇」地大哭起來!一頓本來開心的晚餐就這樣在孩子哭哭啼啼、媽媽怒氣沖沖中變了味道。

其實當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時候,她自己也被嚇到了--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連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會那么做的??上?,這個孩子才五六歲,她還沒有足夠的「生活經(jīng)驗」來指導自己的動作。

作為媽媽,這個時候如果是用輕柔的聲音說:沒關(guān)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來玩,知道了嗎?

如果是這樣,結(jié)果會怎樣?孩子在心里會感激媽媽沒有罵她,也會更珍惜下一個玻璃杯子;媽媽自己也不會生那么大的氣,當然也就不會心急火燎的,那堆盤子和杯子也不會集體犧牲掉了。

等那個媽媽拉著小家伙從洗手間里出來,服務(wù)生已經(jīng)給她們換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媽媽和女兒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盤子一起摔碎了。去洗手間的時候,我特意繞到這個媽媽的面前,我笑著說:「別沮喪了,其實我也和你一樣,經(jīng)常打碎東西,這沒什么大不了?!?/p>

這個媽媽愣愣地看著我,可能在想,這話什么意思?我補充了一句:「一個杯子、一個盤子,和你們的好心情相比,沒什么大不了,簡直一文不值!」孩子媽媽這才會心一笑,說了聲謝謝。

有一個科學家的故事在這里也很值得講一下。這是一位在醫(yī)學領(lǐng)域曾有過十分重要的發(fā)現(xiàn)和突破的科學家。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chuàng)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凡人?

他 的回答很讓人意外,他說:這和我兩歲時,我母親對我身上發(fā)生的事情的處理方法有關(guān)。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沒抓牢,瓶子掉 在了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簡直就是牛奶的海洋!我母親看見了,但是她并沒有對我大叫大嚷,也沒有懲罰我,她只是說:「哇!羅伯特,你制造的麻煩可真是 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一攤牛奶呢!唉,反正奶瓶已經(jīng)摔碎了,那么在我們把它打掃干凈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我聽母親這樣說,簡直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來。幾分鐘后,母親對我說:「羅伯特,你知道,今后,無論什么時候,你都必須要把它打掃干凈,并且要把每件東西按原樣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是拖把來打掃。你想用哪一種呢?」

我 選擇了海綿,我和媽媽一起把那滿地的牛奶打掃干凈了??茖W家說到這里,連記者都很羨慕他有一位如此寬容、可愛的母親。科學家接著說:「這還沒完,等我們打 掃完之后,我母親說,羅伯特,剛才你所做的用你的兩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試驗已經(jīng)失敗了,現(xiàn)在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拿起 來,而不讓它掉下去。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只要用雙手抓住頂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從我的手里滑掉了!」

「這真是一堂很棒的課!」記者感嘆道。「是啊,從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錯誤了。因為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茖W實驗也是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很多東西的?!?/p>

這就是科學家羅伯特的故事。很多人都被這個故事所打動,因為它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我們是在養(yǎng)孩子,不是養(yǎng)花、養(yǎng)玻璃窗、養(yǎng)盤子、養(yǎng)牛奶瓶……(www.Dg15.cOM 工作總結(jié)之家)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再為那些已經(jīng)毀壞的、無關(guān)緊要的物品而遷怒于孩子了,哪怕的、無關(guān)緊要的物品而遷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習使用膠水,把自己的頭發(fā)粘成了大餅;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用剪刀,讓你給他新買的牛仔褲千瘡百孔--請都不要生氣吧。

如果你確實有渾身的勁兒使不出去,那就用來感謝這些曾經(jīng)被孩子蹂躪過的物品吧,它們曾經(jīng)以「自我犧牲」的悲壯,為孩子的成長之路,鋪設(shè)了一小塊兒碎石。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做很多“壞事”,為了讓孩子懂事聽話,媽媽們開始使用自己的辦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一、孩子亂扔東西,亂拆東西

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時,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拆得無法再恢復(fù)原樣時,很多家長總會對孩子進行一番教育,還警告孩子說:“你再亂扔,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了!”“你把玩具都拆壞,沒得玩時可別怪我不給你買!”……這些說教、打罵似乎并未湊效,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其實,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jīng)歷這個階段。在孩子3歲前,他們會樂此不疲地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想探索不同物品掉落地上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他們看到能拆的總想拆開一探究竟,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

如果家長朋友不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看到滿地的廢棄玩具就采取粗暴批評或嚴厲阻止孩子的行為,便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面對此種情況,家長朋友們也無須苦惱,只需要告訴孩子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是不可以扔的。不妨給孩子提供一些耐摔耐玩的玩具給孩子,把易碎品、貴重物品或者容易傷害到孩子的物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即可。

如果孩子是在憤怒的情況下通過摔東西來發(fā)泄不滿的情緒時,家長們就應(yīng)該制止孩子的這種“抗議”行為了,并利用科學的方式指導他學會用語言來表達他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這種訓斥會澆滅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二、和小朋友打架

當孩子出門玩耍時,總是會與別的孩子發(fā)生沖突,甚至會動手打別人。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的這一行為,教育孩子、罵孩子、甚至不讓孩子再出去與別的小朋友玩耍,生怕他再闖禍。

其實,在孩子4歲之前,他們對身體的控制力是非常差的,他們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有可能是懵然不知的。他們愛打人并不代表他們的本質(zhì)就是“壞孩子”,有的時候僅僅是因為他們感到好奇或者是不知怎樣表達自己的友好,卻被誤認為打人了。

家長應(yīng)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guān)愛、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另外,對于愛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減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這樣也是非常不妥的。愛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參加集體活動,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導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正確的社會交往方式。

孩子做的很多“壞事”,有的時候并非是“壞事”,只是發(fā)展中的正?,F(xiàn)象,這更像是一個特殊信號,表明他們進入了一個獨特的發(fā)展階段。

若父母誤解了孩子,很可能會親手阻礙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傳遞的成長信號,就能夠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極佳的外界支持!

講述:我是這樣輕松教育孩子的


對于寶寶已經(jīng)上幼兒園的上班媽媽來說,每天早上對孩子說得最多得一句話應(yīng)該是:“快點!快點!”吧?

因為我自己也曾經(jīng)這樣,那時豬仔仔剛上幼兒園,而且只有1歲5個月,自己還不會穿衣服,每天早上起來,只好不停地催促他快點,要不,我就遲到了。這樣匆匆忙忙的早上大概持續(xù)了兩個月。

有一天晚上,豬仔仔洗完澡就不讓我?guī)退┭澴?,要自己穿。我當然抓緊機會,把褲子丟給他自己穿,沒想到小家伙竟然真的會穿。

我高興了一個晚上,那時他才1歲8個月。

第二天早上,叫豬仔仔起來,像往常一樣幫他穿衣服,穿好衣服,小家伙又要自己穿褲子了。我就把褲子給他,讓他自己穿。之后的幾天,早上都是他自己穿褲子的,可好景不長,過了一個多星期,他的熱情開始退了。一天早上,豬仔仔躺在床上不愿起來,我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對豬仔仔說:“豬仔仔趕快起來,跟媽咪比賽穿褲子好嗎?”豬仔仔馬上起來說:“好!”于是,我就把褲子給他,邊對他說:“等媽咪說123就開始?!笨晌疫€沒說完,小家伙就已經(jīng)開始穿褲子了,我在一旁故意大聲說:“豬仔仔偷步,不等媽咪。不算,不算?!毙〖一镌谝慌酝敌?,我會接著說:“慢點,慢點,不要比媽咪快。”之類的話,就這樣他很快就把褲子穿好了。

春節(jié)到親戚家拜年,豬仔仔把褲子弄濕了,還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小家伙已經(jīng)把濕的褲子脫了,于是我就把干凈的褲子給他,叫他自己穿。在一旁的婆婆就反對了,說:“你幫他穿吧,他這么小,十分鐘也穿不了,會著涼的?!蔽艺f:“他自己會穿的,不讓人幫。”婆婆見我不聽,就走過去要幫豬仔仔穿褲子,確讓小家伙推開了,結(jié)果,小家伙2分鐘不到就把褲子穿好了,為媽媽爭一口氣了,婆婆在一旁不敢出聲了。等兒子穿完,我就去親了他一下,并稱贊他說:“奶奶不知道豬仔仔長大了,自己會穿褲子了,真乖!”親戚都稱贊他。

最近,豬仔仔已經(jīng)會穿衣服了。但有時會把衣服反過來的,我就教他反過來再穿。從此以后,每逢他不肯起來,我就對他說跟他比賽,他就會馬上起來了?,F(xiàn)在,每天早上只要我?guī)退┮m子,其他的基本都是他自己穿的。我就不用擔心會遲到了。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爭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團,是常見的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從吵到好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能力、體力、智力,切身體驗自己和集體的關(guān)系,學會申辯自己的主張,逐漸掌握相互合作、互相忍讓、控制自己和幫助別人的能力,從而不斷克服困難,積累經(jīng)驗,拙壯成長。

獨身子女吵架,從這個角度來看是一件好事。因家中常以孩子為中心,生活環(huán)境單一,使孩子養(yǎng)成不會處理復(fù)雜局面,凡事都依賴父母的習慣。而孩子在玩耍中的吵架,互相爭奪和幫助的“外交”活動中,在家中是無法學到的。

常見孩子吵架,家長表現(xiàn)不同。有的狠訓孩子“別跟他玩!”“快回家”這樣會導致孩子離群獨處;有的卻說:“誰打你,你就打誰打壞了有爸有媽!”這會使孩子產(chǎn)生報復(fù)心理;有的訓斥別人孩子,助自己孩子的威風,混淆是非界限,這樣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這些都無助于孩子的獨立能力、頑強精神的培養(yǎng),并可能使孩子們喪失言歸于好的良機。

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吵架家長不要做過多干預(yù),只要沒什么危險就可以。等事情過后家長心平氣和地問請孩子吵架的緣由,讓孩子從中分辨對與錯,家長再從中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吵架中明白是非曲直,懂得更多道理。

輕松幫孩子糾正壞習慣


熱播劇《虎媽貓爸》第2集,虎媽趙薇要求5歲的女兒茜茜自己刷牙,小姑娘哭得梨花帶雨,一會兒要媽媽幫刷,一會兒要爸爸幫刷。

爸爸佟大為屁顛屁顛跑過去,想要幫茜茜,虎媽趙薇堅定決絕地把他攔在門外,并把門給關(guān)上了。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哭聲了,兩人一起往里偷看,發(fā)現(xiàn)茜茜自己在刷牙了。

同樣的情節(jié)還出現(xiàn)在虎媽趙薇去奶奶家接茜茜,茜茜自認為是公主,躲在公主帳篷里不出來?;屭w薇一聲棒喝:“我數(shù)到2,你要是再不出來,我就把這房子給拆了?!蓖瑫r,虎媽趙薇制止爺爺奶奶和爸爸去幫忙。

孩子有一種天賦,他們能夠敏銳地判斷出來當前所處的局勢,他們知道面對問題的時候,誰會發(fā)威,誰會說好話,所以他們就會緊緊傍住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逃脫懲罰的人。這是由人趨利避害的天性所決定的。

但是在家庭教育里,尤其是在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的時候,他們的這種天賦就是最大的攔路虎。因此,家庭成員必須保持高度統(tǒng)一的態(tài)度。比如吃糖這件事情,爸爸媽媽嚴禁孩子多吃糖,但爺爺奶奶就會因為疼愛孩子下不了狠心,甚至還要跟爸爸媽媽大吵一架。

孩子明白了爺爺奶奶是站在他們這邊的,并且爸爸媽媽不敢對爺爺奶奶怎么樣,他們就會肆無忌憚。爸爸媽媽的威望樹立不起來,往后無論他們說什么,只要有爺爺奶奶在場,孩子就都不會在乎了。

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指出,既然給孩子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求孩子去執(zhí)行。智象也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的,如果沒有這個基本原則,所有的命令就是一堆廢話。

要糾正孩子的某個毛病,家庭成員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統(tǒng)一,當媽媽在唱白臉的時候,其他人千萬不要唱紅臉,而是要堅決表示贊成媽媽的觀點。孩子面對前有猛虎,后無退路的情況,一定會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情,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相關(guān)推薦

  •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做很多“壞事”,為了讓孩子懂事聽話,媽媽們開始使用自己的辦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一、孩子亂扔東西,亂拆東西 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
    2020-10-13 閱讀全文
  • 講述:我是這樣輕松教育孩子的 對于寶寶已經(jīng)上幼兒園的上班媽媽來說,每天早上對孩子說得最多得一句話應(yīng)該是:“快點!快點!”吧? 因為我自己也曾經(jīng)這樣,那時豬仔仔剛上幼兒園,而且只有1歲5個月,自己還不會穿衣服,每天早上起來,只好不停...
    2021-04-16 閱讀全文
  •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爭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團,是常見的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從吵到好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能力、體力、智力,切身體驗自己和集體的關(guān)系,學...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孩子頂嘴不一定是壞事 導讀:孩子從小過于聽話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過于聽話的孩子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過于專制,喜歡用命令壓制孩子,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常常過于依賴、順從、壓抑,沒有自己的主見或不敢...
    2021-08-30 閱讀全文
  • 孩子頂嘴不一定就是壞事 導讀:其實,孩子從小過于聽話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過于聽話的孩子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過于專制,喜歡用命令壓制孩子,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常常過于依賴、順從、壓抑,沒有自己的主見...
    2021-11-17 閱讀全文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做很多“壞事”,為了讓孩子懂事聽話,媽媽們開始使用自己的辦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一、孩子亂扔東西,亂拆東西 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

2020-10-13 閱讀全文

對于寶寶已經(jīng)上幼兒園的上班媽媽來說,每天早上對孩子說得最多得一句話應(yīng)該是:“快點!快點!”吧? 因為我自己也曾經(jīng)這樣,那時豬仔仔剛上幼兒園,而且只有1歲5個月,自己還不會穿衣服,每天早上起來,只好不停...

2021-04-16 閱讀全文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爭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團,是常見的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從吵到好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能力、體力、智力,切身體驗自己和集體的關(guān)系,學...

2020-12-07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從小過于聽話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過于聽話的孩子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過于專制,喜歡用命令壓制孩子,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常常過于依賴、順從、壓抑,沒有自己的主見或不敢...

2021-08-30 閱讀全文

導讀:其實,孩子從小過于聽話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過于聽話的孩子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過于專制,喜歡用命令壓制孩子,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常常過于依賴、順從、壓抑,沒有自己的主見...

2021-11-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