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我們走錯的路

發(fā)布時間:2021-01-29 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 我們的城市幼兒園說課稿 中班我的幼兒園的教案

不知何時,興起了一股“國際風”,只要提起我們傳統(tǒng)的東西,我們就下意識的認為是糟粕,而只要是國際化的東西,就一定是先進的理念,一定科學。殊不知,矯枉過正也是另一種迷信。育兒路上,你是不是也這樣迷信過?

到底要不要夸孩子?

美國提倡鼓勵式教育。他們的一項心理學調(diào)查曾提出:在孩子成長期,父母給予的肯定要達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把5000次夸獎進行分解,把60%的夸獎集中在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生頭5年里,意味著每天要對學齡前兒童夸獎3次。在鼓勵式教育的影響下,美國孩子一向都是看起來自信滿滿。

相比之下,我們的民族性格偏于內(nèi)斂,涉及到育兒,也多采取謙遜的方式進行。對于小孩子過于強調(diào)道德層面的謙遜,很容易壓抑孩子的自我發(fā)展。尤其在這樣一個日益國際化、競爭化的時代,過于打壓孩子的自我,同時也就意味著限制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于是,有些育兒覺悟的年輕父母,乍一接觸國外的鼓勵式教育,就開始大力追捧。

孩子做得好,他們也簡單一句“你真棒”;孩子做得不好,為了鼓勵孩子,又是一句泛泛的“你真的很棒”。

但是若干年后,美國教育界發(fā)現(xiàn),這樣“鼓勵”出來的孩子,并非腳踏實地地自信,反倒自信得有些盲目,并且不堪一擊。

最后,美國教育界的學者們才紛紛發(fā)聲:鼓勵孩子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鼓勵不可不切實際。孩子沒有某方面的天賦,不要夸大其詞地吹捧,而應客觀告訴孩子具體好在哪里,哪一個行為做得棒。最好是盡力為孩子提供實踐、探索的機會,幫他們體驗成就感,然后再具體地夸孩子,并把他的付出與他的成就綁定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床睡?

歐美國家提倡父母從小和孩子分床睡,認為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安全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而在我國,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幾年里,都是和父母親同睡。yJS21.cOM

心理學研究表明,早期(0-3歲)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得更好,而安全感的建立對于孩子今后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從這點上看,我國傳統(tǒng)的育兒方法倒是更勝一籌了。

國外的育兒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我們的孩子,畢竟社會環(huán)境差別很大,如果只是不加分辨全盤引進,還可能引起水土不服。

選洋早教還是土著早教?

隨著父母對育兒的重視,早期教育逐漸成為一個熱詞。為孩子選擇一家早教機構(gòu),也是很多父母自然而然的一項選擇。于是,在選擇國外洋品牌,還是本土品牌之間,很多父母也產(chǎn)生了困惑。

其實早教機構(gòu)在整個早期教育過程中,就是扮演了一個輔助、引導的角色。不要妄圖把孩子扔給早教機構(gòu)就萬事大吉。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對孩子的高質(zhì)量陪伴,并且能夠為孩子營造出一個有同伴的社會化氛圍,完全可以不上早教。

而父母如果要選擇早教機構(gòu),沒必要一定要選擇洋早教,只要堅持下面這3個原則就好了:第一,距離要近;第二,育兒理念要科學;第三,早教課程要能夠?qū)⒏改讣{入其中。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心得:我的育兒之路


育兒心得:我的育兒之路

第一眼看見小寶寶的時候,心里不禁一陳激動,是你嗎?你就是那個在媽媽肚子睡了十個月的寶寶嗎?紅紅的小嘴、大大的眼睛、一頭黑黑油油的頭發(fā),那一瞬間就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她,都說孩子是兩個人的結(jié)晶,是大人生命的延續(xù)這話一點都不錯,寶寶基本上是取了我們倆人的優(yōu)點。有著媽媽清秀的面貌,爸爸極具發(fā)達的頭腦,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她聰明的地方,比如很早就開始咿呀學語,能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扭屁股,六個月的時候就想學步,但由于孩子出生前,我們就買了許多的育兒方面的書認真讀過,知道孩子早學走路不好,要先從爬開始學起,所以我們就把寶寶放在一個人墊子上開始教她爬行,開始寶寶沒弄懂大人叫她干什么,也不會爬,居然往后倒著爬,逗得家人哈哈大笑,經(jīng)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終于寶寶正式開始學步了,把她靠在墻上站好,大人離開幾步,拍手示意她走過來,她勇敢的邁出了人生第一步,很快幾乎沒怎么費勁,寶寶已經(jīng)學會走路,但還是走得不是太穩(wěn),這時候我們買了學步帶給她穿上,大人手里牽好,在她要跌倒的瞬間拉起她就可以了,接下來等她真正可以自己走路的時候,摔跤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從書上學到的,大人不要太過心疼孩子。摔倒了要讓她自己爬起來,我們每次都是用鼓勵的口氣,激勵她自己爬起來,當然這么做也引來不少議論,說這些大人很是狠心,小孩摔跤了都不知道扶一把的,聽到這些話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們哪里知道此時我們心里不知道有多心疼,但為了寶寶,堅強自立的個性,我們不被人理解也無所謂。有一天,當同時玩耍的兩個小孩跌倒后,一個“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趴在地上,眼睛看著大人,等著過去抱,而寶寶卻自己爬起來,并走上去扶起那個還在哭的小孩,小孩的大人驚訝的說:“呀,你的小孩真乖不但自己沒哭,還知道扶其他的小朋友,你的小孩是怎么教育的?”這時我們相互一笑,心里別提有多么美了,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早就統(tǒng)一了口經(jīng),不管是誰在教育,用什么方法,另一人決不插手,就算有不同的意見,也要背著小孩協(xié)商解決,比如小孩子做錯事了,爸爸懲罰性的打了寶寶小屁屁,媽媽看了再心疼也不能護短,要說打的對,不聽話的小朋友沒人喜歡,這樣才起到懲罰的作用,我看到很多例子,大人在懲罰小孩,老人上去護短,這樣不但小孩沒有意識到做錯事了,還增加了孩子的驕橫的脾氣,下次再想管就很難了。

本來每個都是一塊璞玉,不雕琢怎么成器,看世間哪個偉人,每個成大家者,無不是從小接受嚴格的教育,所以剛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商量好了,為了孩子的成長讓她從小吃一點點苦,是有好處的,但在怎么懲罰的問題上,我們也是花了點腦筋的,從書上,網(wǎng)上,電視上各種渠道,去探討,最后得到一個比較科學和人性化的方法,在小的時候,可以用隔離冷處理的方法,比如小孩發(fā)脾氣扔東西了,這時可以把她抱到另外一個房間,規(guī)定三分鐘或者五分鐘,站好,不許亂跑,認錯了才能出來,實際用了后發(fā)現(xiàn)效果十分好,這樣還不用打屁屁了,但只適合1-3歲,3歲以后就要懲罰打屁股了,而且一定要打痛,讓孩子記住,接受懲罰是很痛苦的事情,這樣多用警告,少用懲罰,就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告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xiàn)在的她能夠自己解決的事情一定自己做,別人幫她都不行,我們還告訴她愛勞動,尊敬老人,這點她做的十分到位。每天她會給下班回來的爺爺開門,要是有時候其他人開門了,她還非不行,要關(guān)了門重新開了才罷休,愛勞動的她也得到實惠,由于經(jīng)常做些小家務(wù),使得她的動手能力特強,什么手工,折紙,都做得非常好。

這就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些初淺的經(jīng)驗,讓我們大家共同探討育兒之路吧!

育兒心得:我們的育兒心經(jīng)


育兒心得:我們的育兒心經(jīng)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環(huán)境;家長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狀況、人格形象和實踐行為對孩子思想品德、個性特征的形成至關(guān)重要,是決定孩子教育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我兒子的成長總體上來說是健康的,他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而且擁有健康的心靈和健康的習慣。根據(jù)學校的要求,現(xiàn)將我們與孩子交流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jié)如下:

一、營造溫馨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健全完整的人格

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和睦溫馨、充滿快樂和關(guān)愛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家庭是比較民主和平等的家庭,成人之間、老人之間、孩子之間都是一律平等、誠實相處的。在家里,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正確就會贏得支持,相互尊重,相互體諒。我們家長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和興趣愛好,也會因材施教、及時點撥、適當引導,盡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特長。

為了給他更直接地感性認識,我們帶他去過世博園、科技館、美術(shù)館、博物館,游過上海、北京、江西、湖南、浙江等地,讓他在身臨其境、耳濡目染中增長知識、形成愛好、彰顯個性,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的熱情和豪邁。我們深知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在孩子面前我們十分注重自身言行舉止,每天晚上都看書學習,讓他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平時我們還經(jīng)常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分享他的喜怒哀樂,給孩子創(chuàng)造比較寬松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二、搭建家?;悠脚_,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

學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健康心靈塑造的家園。作為家長,我們十分注重與學?;印⑴c老師溝通,經(jīng)常與老師通電話或者聊天,詢問孩子的狀況和表現(xiàn)。每次的家長會是我們極為關(guān)注的活動,無論工作多忙,我們都是積極參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重視和對他的愛。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老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老師的工作是最辛苦的,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的教導在孩子的心靈播下了尊師重教的種子,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光輝和崇高。每當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交待的事情,我們積極配合孩子,認真及時完成,讓孩子懂得學校的事情都要認真對待、老師布置的任務(wù)都要高度重視和高質(zhì)量完成,從小孩的思想認識上建立了一種行為自覺和良好習慣。每當孩子在學校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總是換位思考,從自身查找不足,站在老師的角度和對方家長的立場分析和思考問題,及時溝通,妥善處理各種問題。當孩子在校得到的贊譽多了,我們會教育他戒驕戒躁、繼續(xù)努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會指導他積極面對、迎難而上。

我家孩子在學校上課時能積極思考問題,大膽發(fā)言,與老師互動;課間或者學校組織活動時能踴躍參加、力爭上游,取得好的成績。但是他也比較調(diào)皮,行為習慣比較隨意,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給老師也添了不少麻煩。班級老師總會耐心細致、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引導,發(fā)現(xiàn)孩子松懈或其他苗頭性問題時,經(jīng)常主動與我們家長溝通或當面談話。家?;?、攜手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織密了連心網(wǎng)、搭建了同心橋,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學校的溫馨和生活的美好。

三、注重行為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孩子健康良好的品格

行為變成習慣,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行為習慣和自身表率顯得很重要。我們家長對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言行一致,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平時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問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以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不斷讓孩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增強判斷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做人、學處世。平時我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學校的文體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還經(jīng)常和孩子談工作上的體會,告訴他無論做什么都要有敬業(yè)之行、感恩之心?,F(xiàn)在,孩子已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我們高興地看到,在老師的辛勤教育下,孩子進步很大,活潑開朗,懂事聽話,有集體榮譽感。

生而有涯、學而無涯,作為家長,我們將加強學習,科學教子,與老師一道,努力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為孩子健康成長點亮前進的燈塔、拓展廣闊的天空。

育兒心得:陪著孩子一路走


育兒心得:陪著孩子一路走

寶爸很早之前就建議我寫這篇文章,不為別的,只是想跟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些有用的東西,建議持續(xù)了一年多,總因為各種理由被一再擱置,這次真的決心付諸行動,把兒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一些育兒心得記錄下來,留作紀念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給更多的媽媽帶來幫助。

一、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這句話可能馬上就開始搖頭了,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生存壓力,要讓父母上班的同時自己帶寶寶的確為難,不過我所說的自己帶,不是完全由自己照顧,而是指不能讓孩子與父母兩地相隔。

我曾經(jīng)跟很多身邊的朋友討論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人認同我的觀點,當然,也有朋友有不同的聲音,他們覺得孩子還小,等到上學再接到身邊就行,小時候啥也不懂,在一起與不在一起沒有什么區(qū)別。對于這種看法,我通常一笑而過,畢竟我不能讓所有人都認同我的觀點,可是我的觀點也不是沒有依據(jù),我的兒子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曾聽人說,寶寶尤其是剖腹產(chǎn)的寶寶很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為了彌補剖腹產(chǎn)的缺陷,兒子出生后,我一天也沒離開過他的身邊,即使上班,也是下了班第一時間沖到他面前,盡我最大的能力讓他感受到我的存在,直到他一歲兩個月,也就是2011年的春節(jié),因為客觀原因,我沒辦法把他留在身邊斷奶,于是做了一個現(xiàn)在看來十分錯誤的決定,把他送回了姥姥家。

我們分開的第一天,打回電話,兒子一聽是我的聲音,馬上把頭扭向一邊,堅持不肯接我的電話,一次這樣,兩次這樣……連續(xù)七天,天天如此,無論是誰的電話,他都會聽,唯獨拒絕我,直到第八天,兒子終于肯接我的電話,只叫了一聲“媽媽”便又默不作聲了,我問他,為什么不接我的電話,他只是淡淡的擠出兩個字“生氣”,也正是這兩個字,讓我的心猛地一顫,也明白了我這個決定的錯誤,就是這次分離,讓兒子缺乏安全感的因子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影響至今還存在,無論白天晚上,不管醒著還是睡著,他一直很沒有安全感,生怕我再次從他視線里消失。

也許有人覺得是孩子矯情,可我覺得這恰恰是孩子最真實的感受,陪兒子一路走來,他的確具有比很多孩子更細膩的感情,更敏感的感受,我想,這不只是兒子一個人的內(nèi)心,應該是更多孩子的共性,只是有的孩子不善于表達,所以我不斷再跟身邊的朋友講,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哪怕再難再累,想想能真正陪伴他的也不過那么幾年,哪怕為了不給自己留遺憾,不給孩子留陰影。

二、永遠不要怕做無用功,遠離寶寶語

兒子說話很早,只要接觸過他的朋友都有同感,也不時有人跟我探討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我覺得孩子說話早晚除了遺傳因素,更多的在于后天的啟發(fā)與交流。

我跟兒子的交流是從他還沒出生開始的,也就是所謂的胎教。從懷孕中后期開始,我跟老公便時——不時地隔著肚皮跟他說話,給他講故事,放音樂,我們做這些事,總能得到兒子的回應,這讓我很意外,尤其是爸爸的聲音,似乎更能吸引他,他總會尋著爸爸的聲音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

兒子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很乖,每天基本要睡20個小時左右,可是我還是會利用一切他醒著的時間,臉貼臉地跟他說話,給他放音樂,雖然我很清楚,他甚至不能清楚地看到我,那段時間,我媽老是會拿這件事笑話我,說這么點的孩子看都看不清,能知道什么啊,可是我相信,他能夠聽到,并且會在腦子里留下一些印象。

這些被別人看成是在做無用功的事情,我不厭其煩的每天都在重復,當然說的最多的還是“媽媽”兩個字,就在5個半月的時候,我的努力有了結(jié)果,想拿到我手機的兒子清楚的叫出了媽媽,我嘗試著引導,知道確定這聲“媽媽”并非偶爾蹦出,而是能準確的知道該叫誰。對于男孩而言,這個時間會叫媽媽無疑是早的,隨后的一個月時間我又教會了他喊爸爸,到周歲生日的時候,兒子已經(jīng)能用幾個詞放到一起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雖然大部分時候語句不通,可關(guān)鍵的詞一個都不漏,這讓全家人都感到驚訝,他小舅姥爺說,這個孩子有思想,值得交流。從此以后,我媽再也沒因為跟兒子的交流問題笑話過我。

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2歲7個月了,跟成人的正常交流非常流暢,可以唱十余首歌,還學會了國歌,唐詩也能背上近十首,我覺得這些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他語言能力的開發(fā)。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一個小訣竅,那就是遠離寶寶語,用簡單易懂的成人語言跟孩子交流,我覺得寶寶語會讓孩子失去多學一個或兩個字的機會。雖然兒子現(xiàn)在能記住很多東西,但我明白他并不了解,而我的這種開發(fā),也不是希望他最終能永遠記住,而只是想通過這個方法讓他的大腦得到鍛煉,提高記憶力。

三、永遠不要試圖對寶寶撒謊

在我的記憶力,小時候父母家人經(jīng)常會對孩子“撒謊”,當然這些謊言都是善意的,可是這些善意的謊言依然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孩子對父母的話都會持懷疑態(tài)度,所以我決定,一定不能對寶寶撒謊。

不過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陪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常常會提出一些我暫時解決不了或者是解答不了的問題,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他還不能用的的東西,周圍的一些老人常以“這個東西會搶你的好好吃”、“賣東西的叔叔阿姨不給你,會揍你”之類的話來搪塞孩子,當然,很多人不認為這是對寶寶撒謊。

的確,我也認為這樣的話比較容易讓孩子放棄希望,并且效果立竿見影,可是我認為,這樣的解釋容易讓寶寶產(chǎn)生誤會,產(chǎn)生心理陰影,無形之中強化了一些不該有的警惕與自私的心理。所以,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可能需要用別人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與語言來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能要,什么時候需要等等,雖然這會讓我口干舌燥,耽誤我的時間。當然我也遇到過不少老人不解的目光,可我并不在意,因為我覺得跟孩子的成長比起來,這些都可以忽略,我不希望因為我的不恰當解釋而讓孩子沾上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心理問題

育兒心得:我和我的孩子們


育兒心得:我和我的孩子們

陪伴著孩子們成長,是媽媽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會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發(fā)生,對的、錯的、好的、壞的、開心的、傷心的……我愿與孩子們一同分享生活中點滴的喜怒哀樂,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我家的生活方式極為傳統(tǒng),小朋友從小都由老人帶著,老人想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慣著寵著,沒辦法只好與老人“斗智斗勇”,既要教育孩子,也是在開導老人丟棄傳統(tǒng)的老思想。育兒方面雖然談不上很成功,但卻獲得了不少的心得。

一、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們行動的表率。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們,我和我的孩子們約定,不論是在家或是外出,自己的行為要做到一致。

1、很小的細節(jié)--丟垃圾:在家中,所有的果皮紙屑必須丟在垃圾筒內(nèi),家中也有專門的袋子是用來裝飲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的,讓孩子了解資源回收、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外出,更不能馬虎衛(wèi)生問題,如果沒找到垃圾筒,自己想辦法拿好或放包內(nèi),等到了垃圾筒的地方再丟。老人出門有時會隨手亂丟,在孩子面前不能指責老人,而是親自撿起來然后告訴小朋友:“奶奶年紀大了可能一時忘記了,以后我們一起來提醒奶奶,好嗎?”這樣小朋友會覺得自己很有存在感,像是一個小小的監(jiān)督員,即使玩得很瘋也不忘自己的“使命”!

小插曲:孩子的爸爸經(jīng)常性會隨地吐痰,我和孩子們提了一個小建議,每次看到爸爸隨地吐痰,就給爸爸開“罰單”,讓爸爸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買單,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文明意識和責任心,又制止了爸爸的不文明行為。

2、排隊:地鐵等公共場所電梯,之前這一塊我也做的很不好,沒有左行右立的概念,自從去過臺灣旅游后,發(fā)現(xiàn)他們那里人再多,只要乘電梯的人都是相當自覺的靠右排隊,左邊一條道永遠是空出來讓急事行走的人用的。經(jīng)過多次和孩子們強調(diào)“左行右立”,現(xiàn)在出行小朋友也會非常自覺的遵守;其他地點的排隊,告知孩子一定要做文明禮貌的好孩子,插隊是很不文明的行為。出行需要排隊時,有時孩子的奶奶會上前和別人聊天順道插隊,我就會告訴孩子們奶奶做的不好,孩子們會馬上將奶奶拉回來,這樣奶奶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接孩子放學時時常會看到一些奶奶們,甚至是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會當著孩子的面一股腦的插到最前面,無形中就給孩子們造成了負面影響。

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可以從家長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從而樹立行為的準則。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作出一個好的表率與榜樣。

二、不慣溺,讓孩子學會堅強,做一個有擔當?shù)哪凶訚h

1、不當面袒護:有時我在教育孩子時,孩子的奶奶會說:“他們還那么小,以后大了就懂了!”這時就必須要既教育孩子又開導老人,讓孩子知道就算有奶奶這個“保護傘”,錯就是錯,有錯就改是好孩子;告訴老人想要袒護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會使他們性格扭曲、不明是非。

2、不包辦替代:在家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得由孩子來做,比如掃地、洗碗、擦桌子,我就會大寶、小寶分工,在他們完成自己的勞動后,給予適當?shù)莫剟?。由于一直以來大寶是我媽媽帶的比較多,老人包辦意識太強,所以動手能力和體貼程度不如小寶,而小寶在我的“使喚”下堅強成長,已經(jīng)有點像小小男子漢了。一次我拿了很多東西,小寶走走自己回過頭來從我手中搶走一袋物品(里面裝著他們喜愛的玩具),我就問小寶“你是想要拿你的玩具還是看媽媽東西太多啦才來幫我忙的?。俊彼患偎妓鞯恼f“我怕你拎不動!”當我回頭問大寶要不要幫忙時,他卻說他好熱拎不動。從此以后我媽媽也開始“使喚”大寶了,每每看到小寶留好吃的給我,而大寶總是想不到時,老人包辦的想法也慢慢開始轉(zhuǎn)變了。我相信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三、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要有愛心懂得謙讓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還好我家的是雙胞胎兄弟,從小就讓他們了解與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不爭搶、友愛、互助、謙讓。兄弟之間發(fā)生矛盾后,老人的第一反映就是哭的一方是對的,不問原由的責備另一個寶;而我的態(tài)度就是多觀察、少干涉,先制止他們的矛盾(行為),讓他們冷靜下來后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后給他們分析對錯,讓他們在相處的分歧中慢慢體會。特別是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歸會有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都是家里的寶,要做到不偏袒過錯、也不過謙責備(偏袒自家孩子,會讓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對錯意識;因為過謙而責備無錯的自家孩子,也會使孩子分不清對錯,不能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其實孩子們都很聰明,有時候不是他們不懂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家長干涉太多后,讓他們知道了捷徑。多教育、多開導、多分析,對于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沒有壞處的。

我認為:活潑開朗的性格對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父母不應用指責、批評的語言,而是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特別對于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壓抑,要讓孩子保持天真、活潑的天性,留有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

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對我們每個父母都是素質(zhì)上的考量。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我們的孩子感到生活的幸福,愉快、健康、樂觀的面對生活,讓他(她)有愛心、有自信、對前途滿懷希望,那么,我們就是成功的家長。

相關(guān)推薦

  •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 根據(jù)您的要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一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觀看影視劇已經(jīng)成為我們常見的娛樂項目之一。當我們觀看完這部影片后,我們的感受可能無法簡單地用語言來表達。寫觀后感有助于我們對多元文化和文學經(jīng)典的欣賞和傳承,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更系...
    2024-01-08 閱讀全文
  • 2023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會寫作,寫好作文。寫作文本就是一種緩解自身情緒的優(yōu)質(zhì)手段,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怎么寫出一片優(yōu)秀的作文呢?在這里,你不妨讀讀2023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改革春潮激蕩九州,億萬人民同心筑夢。截至9月22日,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
    2023-10-17 閱讀全文
  • 最新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 編輯為大家甄選了一篇題目為“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的好文,你知道作品名觀后感應該先從哪個方面著手去撰寫嗎?對于所讀書籍觀影作品等的總結(jié)性情感反應就是對其的觀后感,觀后感可以是對原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做一個簡單的陳述,我們樂意為你提供這些資料可供參考和使用!...
    2023-07-17 閱讀全文
  • 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精華 一部好的電影和書籍一樣,帶來的感受和影響是持久深刻的,觀眾對于電影的情節(jié)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思考。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動筆撰寫一份自己的觀后感,寫一篇觀后感,就能夠所有的感動都有所抒,發(fā)。我們將帶您探索“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不為人知的事情請看下去,希望本文能給您提供借鑒!...
    2023-06-01 閱讀全文
  • 孩子,錯的是我們…… 小學生都懂,蜜蜂是人類的朋友。因為蜜蜂的工作是傳授花粉,而90%的果樹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沒有了蜜蜂,果樹授不了粉,也就結(jié)不了果實;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實長大后,更是大多會長成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孩子...
    2021-12-09 閱讀全文

根據(jù)您的要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一篇“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觀看影視劇已經(jīng)成為我們常見的娛樂項目之一。當我們觀看完這部影片后,我們的感受可能無法簡單地用語言來表達。寫觀后感有助于我們對多元文化和文學經(jīng)典的欣賞和傳承,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更系...

2024-01-08 閱讀全文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會寫作,寫好作文。寫作文本就是一種緩解自身情緒的優(yōu)質(zhì)手段,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怎么寫出一片優(yōu)秀的作文呢?在這里,你不妨讀讀2023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改革春潮激蕩九州,億萬人民同心筑夢。截至9月22日,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

2023-10-17 閱讀全文

編輯為大家甄選了一篇題目為“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的好文,你知道作品名觀后感應該先從哪個方面著手去撰寫嗎?對于所讀書籍觀影作品等的總結(jié)性情感反應就是對其的觀后感,觀后感可以是對原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做一個簡單的陳述,我們樂意為你提供這些資料可供參考和使用!...

2023-07-17 閱讀全文

一部好的電影和書籍一樣,帶來的感受和影響是持久深刻的,觀眾對于電影的情節(jié)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思考。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動筆撰寫一份自己的觀后感,寫一篇觀后感,就能夠所有的感動都有所抒,發(fā)。我們將帶您探索“我們走在大路上觀后感”不為人知的事情請看下去,希望本文能給您提供借鑒!...

2023-06-01 閱讀全文

小學生都懂,蜜蜂是人類的朋友。因為蜜蜂的工作是傳授花粉,而90%的果樹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沒有了蜜蜂,果樹授不了粉,也就結(jié)不了果實;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實長大后,更是大多會長成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孩子...

2021-12-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