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對孩子有益的科學表揚方式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對幼兒園游戲的認識

該怎樣正確地表揚孩子?什么時候該表揚,什么時候不該表揚呢?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被科學實驗證明對孩子有益、有效的表揚方式吧。

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策略

對幼兒(0-3歲),父母不必吝嗇自己的表揚。父母通過表揚可以鼓勵他們?nèi)ヌ剿髦車男迈r事物,增加其自信心和獲得新技能的動力。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了75個兩歲的幼兒及其父母參與實驗,記錄下孩子試圖去嘗試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的時候父母的反應(yīng)。一年之后,他們跟蹤觀察了這些幼兒,發(fā)現(xiàn)那些在一個任務(wù)上能堅持更長時間并解決難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那些之前嘗試有挑戰(zhàn)性活動時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

孩子兩歲以前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是開始形成“內(nèi)在系統(tǒng)”(self-system)。所謂的“內(nèi)在系統(tǒng)”,反應(yīng)在孩子選擇參與什么樣的活動、他們?nèi)绾螒?yīng)對活動中遇到的挑戰(zhàn)和失敗、他們采取的行為標準是什么、他們的自我評價體系是什么、他們對自身價值的感覺(overallsenseofself-worth)。

雖然對大孩子來說,處于被評判的地位總是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但于0-3歲的幼兒來說,其最初形成“內(nèi)在系統(tǒng)”依賴于父母的評估(evaluation)與評判(judgment)。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可以通過表揚,鼓勵孩子多探索并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性。

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得到父母的表揚,都會很受鼓舞(不管表揚的“質(zhì)量”如何)。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變強,這時如果父母的表揚方式不正確,他們有可能不但不會被激勵,反而會對父母表揚的動機產(chǎn)生懷疑,這時表揚的負面效果就開始顯現(xiàn)了。

如何正確地表揚大孩子呢?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JenniferHenderlong和MarekR.Lepper梳理了過去30年關(guān)于“表揚”的文獻,做了很好的總結(jié)。常爸在其文章的指引下,搜索到一些文獻,做了一些歸納總結(jié),供各位父母參考(下面的每一個觀點都是有科學實驗驗證的,但因為相關(guān)心理學實驗比較復雜,描述起來要占很大篇幅,所以只把結(jié)論摘錄出來,對實驗本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列舉的相關(guān)參考文獻)。

一、真實無虛,言之有物

表揚的內(nèi)容要具體,表揚的態(tài)度要真誠。

Kanouse等研究人員指出,過度而寬泛的表揚,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自我批評、自我懷疑,甚至可能在將來故意表現(xiàn)不好來避免獲得不符合其自我認知的表揚。比如說,“你最乖了!”這類表揚,可能會使孩子馬上聯(lián)想到自己不乖的一面(剛剛偷吃了餅干),覺得自己擔不起這種表揚,以致于下次可能故意搗亂以避免獲得言過其實的稱贊。

此外,孩子可以感知到那種敷衍的、過于寬泛的表揚中的不真誠的態(tài)度,這可能會傷害他的自尊心,他可能會認為(或在潛意識里感覺)你不重視他,或者你的表揚只是變相地吩咐他去做事而已。

當然這樣的問題可能不會發(fā)生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身上,但是他的心智成長并不是有確定的時間軸給你去一一核對的,或許等你察覺到他能感受到你表揚的態(tài)度時,你錯誤的表揚方式早已對他造成了傷害。所以,表揚孩子的時候請一定要真誠。

二、描述而不評判

“你真是個慷慨大方的人。”這種評判式的表揚,會使孩子產(chǎn)生對別人評價的一種依賴性。但是如果換成描述性的“當你知道小明忘記帶他的便當,你主動和他分享了自己的午餐?!钡谋磉_方式,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確實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描述性的表揚能讓孩子進行自我評價。假如你想孩子知道自己分享午餐對別人產(chǎn)生了影響,你可以說“快看小明,因為你和他分享你的午餐,他現(xiàn)在十分開心呢?!边@比“我很為你驕傲,因為你很大方”要有效得多,因為這種描述性的表揚是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給予一個簡單的評價。

描述性的表揚確實比評判式的表揚要難,并且表揚的過程要花更長的時間。但是描述性表揚有利于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的人。他們不會只是指望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是相信自己以及自己做出的決定。

三、贊努力,不贊智商

“你真聰明!”是最常聽到的表揚孩子的話,本意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實際上是一種十分有害的表揚方式。

表揚一個孩子的智力或天賦,本質(zhì)是稱贊一種固定的、孩子無法掌控的因素,心理學家稱之為“固定心態(tài)”(fixedmindset)的表揚。這樣的表揚會引起兩個問題:

1)孩子會把所犯的錯誤當做失敗。因為你往常的表揚告訴他成功就是因為他的智力或者天賦高,這兩樣他無法控制的能力會讓他在失敗的時候(比如考試成績欠佳時)認為是自己缺少它們而造成的。在他的潛意識里,成功并不被當成可以通過努力得到的結(jié)果。

2)他們在之后的行事風格上會變得越發(fā)小心拘謹,變得不喜歡挑戰(zhàn)。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把事情搞砸而對不起自己“聰明”的名聲。

正確的表揚應(yīng)該是表揚努力,而非智力或天賦。

在孩子考試獲得好成績的時候,與其說“你真聰明,考得很好!”,不如說“你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才獲得這么好的成績,我真為你感到驕傲?!币驗楹笳弑頁P的是孩子可控的努力程度。這種表揚叫“成長心態(tài)”(growthmindset)的表揚。

超過三十年的研究成果顯示在“成長心態(tài)”家庭成長的孩子比在“固定心態(tài)”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在學業(yè)成就方面更出色。這并不奇怪,因為在“成長心態(tài)”家庭長大的孩子在面對失敗時,有更積極的的心態(tài)。他們不會將錯誤視為是令人絕望的失敗而是將錯誤當成問題去想辦法解決。

四、獨立表揚,勿對比表揚

乍一看,似乎表揚孩子優(yōu)于同齡的小伙伴是一個很好的鼓勵方式。研究也表明對比式的表揚確實能在一開始驅(qū)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對所賦予的任務(wù)的興趣。

但是這種社交對比式的表揚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這種表揚所激發(fā)出孩子的動力是不持久,如果他的相對優(yōu)勢減弱或丟失,他就會失去對事物的興趣,而且習慣了對比式表揚的孩子,很可能會變成輸不起的人(poorloser)。

其次,孩子會認為脫穎而出是他本該追求的目的和結(jié)果,而忽略真正參與到某個活動中的過程。當他這么認為的時候,就已經(jīng)缺失了對事物的好奇和興趣,不是享受其中,而是急于昭告天下他是最棒的,充滿了功利性。更糟糕的是,如果一直這樣對比式地表揚孩子,他可能會漸漸開始回避挑戰(zhàn)和學習的機會,怕遇到新事物,怕遇到未知的失敗。

所以,表揚孩子切忌對比式表揚,而應(yīng)該按前面所介紹的正確的表揚方式,獨立地對孩子進行真誠、具體、描述性的表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怎樣表揚孩子更有效果?


表揚好行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表揚也是一門藝術(shù)。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表揚要及時

對應(yīng)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么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guān)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表揚要具體

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表揚,且容易養(yǎng)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表揚不僅要看結(jié)果,還要看見過程

孩子?!昂眯摹鞭k“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干其它家務(wù)。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后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兒童良好行為發(fā)生的自覺性。

對3歲以上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方式


前些天,和幾位好友聊天,一位媽媽感慨地說,現(xiàn)在教養(yǎng)孩子越來越不自信了,管了怕傷害,不管是溺愛,面對不斷成長變化的孩子,做父母的究竟怎么做才是好呢?

如何自信地管教孩子,這可能是很多父母困惑,并希望有一個明確的行為指南的一個普適難題。

自信地管教,父母需要必要的權(quán)威,但這種權(quán)威不是建立在控制和等級的基礎(chǔ)上,而是建立在接納和理解真實孩子的基礎(chǔ)上,是父母應(yīng)該履行的管教義務(wù)。

接納和理解孩子,絕不意味著不講規(guī)則,對孩子無所限制。溺愛不是真愛,溺愛是一種懶惰的養(yǎng)育行為。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需要讓孩子逐漸理解并能夠遵守相應(yīng)的規(guī)則。好的規(guī)則其實可以給孩子帶來自由,因為當孩子不知道行為邊界在哪里時,首先要做的不是自由行動,更可能是先試探邊界。

因此,無論從哪個層面講,父母在面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行為、不遵守必要規(guī)則、以及危險行為等,父母都需要更加自信、有效地履行管教責任。

如今的父母管教孩子為何多糾結(jié)

如果排除社會和家庭因素,僅考慮父母自身的阻礙,父母管教時糾結(jié)的原因通常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補償心理:父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創(chuàng)傷經(jīng)驗,面對孩子時的補償心理。

在父母缺少對自己內(nèi)在覺察的情況下,容易在某些方面過度溺愛孩子。如果父母自己被管教過嚴,當自己有了孩子時,潛意識就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幼年的自己來養(yǎng)育。見不得孩子有負面情緒,容納不了孩子的受挫體驗等。

二是被各種育兒經(jīng)限制:因為各種育兒知識或所謂的育兒標準動作,導致在管教時總擔心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最終導致發(fā)出的行為指令讓人無法信服,沒有效果。

比如,父母通過學習,了解到面對孩子某些行為的處理方法,然而,如果父母只是照本宣科,就可能在說話和行為時,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孩子一定能夠覺察出來你的糾結(jié)和猶豫,從而讓管教行為和語言失效甚至起反作用。因此,生活中常聽糾結(jié)的父母說:“各種方法都試了,該說的都說了,就是沒用?!?/p>

孩子需要父母明確、一致的管教

一日飯間,想起近日來與兒子的限制與反限制的較量,忍不住好奇地問兒子:“兒子,你愿意換個媽媽嗎?”。兒子看著我不解地說:“我不要換媽媽,我覺得你這樣的媽媽就夠了,我只要你這樣的媽媽”。

話說的真有些小感動,繼續(xù)問:“要不你先聽聽媽媽說的,想一想再做決定怎樣?”兒子點點頭,饒有興趣地聽我說:“我在想啊,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媽媽會不會很喜歡,比如,你想看奧特曼時就看,想不睡覺看一夜也可以,媽媽就想辦法滿足你;你要是想吃冰淇淋,我給你買好多好多,隨便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你覺得這樣的媽媽怎么樣?”

兒子聽的過程美美地聽著,完了說“不要,我不要這樣的媽媽?!蔽覇枺骸斑@樣子的生活不好嗎?”兒子認真地說:“如果我一直看動畫片,我的眼睛會受到傷害,我實際上也想要睡覺的;如果一直吃冰淇淋,把肚子吃壞了,我會生病難受的”。

盡管只是我兒子的一個個案,但我相信童言無忌。由此看來,孩子不需要一個無限制滿足的父母,適當限制也是愛,孩子看得見。

父母慣常的管教行為缺少理解與接納

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親子斗爭情境:

孩子:媽媽,我就要看動畫片。(一集一集地不停地看)。

媽媽:不能再看了,再看會傷害你的眼睛。

孩子:就不嗎?我就要看。哇哇哇~,我要用炮彈把你給炸飛了(四五歲的孩子體驗到了語言的力量,會搜索最有殺傷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

此種情境,相信許多父母都經(jīng)歷過,通常我們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應(yīng)對:

一是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最終投降了,結(jié)果這個方法孩子通常會繼續(xù)使用。父母常常會感覺焦慮,無計可施。

二是父母會選擇堅持,但是是一種對立的堅持,“不行就是不行,我說不行就不行。”你就是哭一天我也不會讓看。父母的擔憂是,我現(xiàn)在能管得了他,等他再大些,還能管得住嗎?

三是父母給孩子講道理,但是通常的道理往往會遠離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通過夸大看電視的恐怖后果,通過讓孩子恐懼達成目的。

四是父母在發(fā)出指令前,就擔心孩子不會停止看電視,對自己有效管教孩子缺少效能感。語言和行為常常會隱秘地不自覺地流露出討好的信息。

......

以上的慣常方法,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孩子此時想要繼續(xù)看電視的情緒和感受沒有被接納,父母只看到了行為,沒有看到行為背后的人。此時的親子關(guān)系不是相互信任的,管教效果自然會比較差。

父母如何自信地進行管教

如果能夠先看到孩子這個人,然后再去糾正行為,不一定馬上有效,但是,至少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對立情緒,而且會讓父母在實施管教時更有信心。

上述舉例中,媽媽面對孩子此時的行為,可以這樣做試試看:

● 第一步:接納情緒和感受,看到孩子這個人。

孩子,你現(xiàn)在特別想一直看這個有趣的動畫片是嗎?”(我們追連續(xù)劇看的感受還不是一樣:同理心)。孩子通常會點頭?!皨寢尶吹胶每吹碾娨曇惨粯酉肜^續(xù)看,媽媽懂?!保阏f出了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并且表示你有過同樣的感受,能夠理解)?!皨寢尣蛔屇憷^續(xù)看,你很生氣是嗎?”孩子通常都會點頭。

● 第二步:堅持,信任的關(guān)系可以承載堅決。

信任關(guān)系下的堅持是溫柔的堅持,這與著名的自體心理學派科胡特的那句:“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的前半句道理相同。

“但是,我是你的媽媽,我愿意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如果繼續(xù)看得太久,你的眼睛還正在發(fā)育階段,容易受到傷害,美麗的世界就看不清了?!贝颂幙梢越Y(jié)合孩子的理想,比如,想當黑貓警長,想當孫悟空等聯(lián)系起來,如果注意保護眼睛,就更可能當黑貓警長,練出火眼金睛等。

和孩子可以經(jīng)驗到的理想結(jié)合起來,孩子此處的痛苦就變得有意義了,當痛苦有意義時,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是你的媽媽,在你還不能管理自己看電視時間時,我會幫你管理,直到你能管理自己看電視時,我就會把管理權(quán)交給你。

如果孩子還繼續(xù)哭,也允許他哭,可以跟孩子說:“如果哭一會能讓你感覺舒服一些,你可以哭一會兒。”但語氣一定是理解,而不是放棄和冷漠。

自信管教的關(guān)鍵在于父母內(nèi)心和諧一致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一定要建立在準確理解的基礎(chǔ)上。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問孩子感覺怎么樣。如果孩子表達不出來,大人可以嘗試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語言,可能幫助我們?nèi)蚀_理解孩子的體驗。有的父母會把自己的感受當成孩子的感受,誤導孩子去體驗更多的負面情緒。

其次,溫柔的前提是父母此時的內(nèi)在狀態(tài)要和諧。如果內(nèi)心很憤怒焦慮,只是說著一些看似有理的或?qū)Φ脑?,并沒有容納孩子的情緒,就不會有效果。如果把孩子抱在腿上,或坐在身旁,可能會比較有幫助,然后才是堅持。堅持的內(nèi)容一定要自己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可能就難以有效。

事實上父母面對這種情境想要內(nèi)在和諧并不容易,尤其對于忙碌的職業(yè)媽媽,通常在面對孩子時更容易被磨掉耐心。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理解,看到孩子的內(nèi)心情緒和感受,就更可能容納孩子的情緒,實施有效的管教。

最后,以上的示例也只是從一般意義上幫助理解溫柔的堅持,具體操作層面上一定要根據(jù)真實的孩子,和真實的父母狀態(tài)進行創(chuàng)造。

事實上,每個親子互動的行為背后,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父母自己的一套理念。對于每位父母而言,好的育兒理念是:你理解并能夠納入到你的理念之中,對于你而言就可能是好的理念,因為你能靈活使用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方法。否則,在親子互動實踐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很分裂和糾結(jié),這種分裂的感覺很容易摧毀做父母的信心。

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去找朋友玩,卻看到了令人尷尬的一幕。

朋友的弟弟正在和自己的父親吵架,吵的很兇,當父親的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氣突然一腳把旁邊的一把暖壺踢飛了!暖壺在空中劃了一個弧度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爆炸發(fā)出“嘭”的一聲巨響,把我嚇得一個哆嗦,緊接著就是玻璃渣滿地、熱水流出,連著升起一股濃濃的白色熱氣。

在這樣的威懾力下,任何孩子都會被嚇傻,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從小父母都沒有大聲紅過臉的我,早被這架勢嚇得魂飛魄散了。

然而,更厲害的還在后面,當兒子的居然沒有一絲的懼怕和畏縮,反而來了個更勁猛的動作,一把把桌子掀飛了!隨著一聲“哐當”巨響,桌子上的茶壺茶杯碎了一地,一片狼藉。

正在這時,朋友的媽媽回來了,人家居然能心不煩氣不燥的說了句:“你們這對冤家父子奧!”就開始收拾起東西來。

讓我更吃驚的是,朋友的弟弟看見了母親,原本怒氣沖天的臉瞬間變成了和顏悅色,就像按了一個轉(zhuǎn)換開關(guān),恭恭敬敬的幫著媽媽收拾起殘局來,一邊收拾一邊還安慰媽媽不要生氣!

當父親的看到這幅情景,很沒臉的躲了出去。

我也幫忙收拾東西。朋友的母親說:“讓你見笑了。”

我好奇的問:“你們同樣是他的父母,為什么態(tài)度卻是天壤之別?”

朋友的母親看了一眼在一旁掃地的兒子,嘆了口氣說:“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通過一個母親的肺腑之言,和她看孩子時愛憐溫柔的目光,我能想象出這個兒子從小是怎樣在暴躁脾氣父親的威懾下壓抑成長的!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哭泣時,父親打雷般的咆哮一句“閉嘴,一邊哭去!”孩子只好硬生生的把眼淚憋了回去;當孩子耍小脾氣把手里不滿意的一塊餅干扔了時,父親卻把整包的餅干摔在了地上,然后還不解恨的再上去重重的踩碎了。

這種粗暴行為在孩子的小時候確實能立竿見影,孩子確實被你的舉動嚇得乖巧無比。

但你可知道,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個特殊的儲存罐,它是專門用來儲存情感的,一路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全部都儲存了起來。也許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但它確確實實的存在著。

這些儲存的情感像一根隱形的藤蔓,看似無形,卻將我們的過去緊緊纏繞,又影響著我們走向前方。當我們以為過去已遠去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的一些思維模式就是父母的復制品,對待他們的一些行為方式與父母小時候?qū)Υ覀兊姆绞襟@人的相似。

通常,壞脾氣的孩子后面是一個壞脾氣的家長;性格急躁的父母在教導孩子情緒管理時往往會適得其反。

以暴制暴,恐嚇,只能造成無休止的惡性循環(huán)。

我們從小生活、成長在一個家庭里,耳濡目染地接受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并潛移默化地繼承它,不自覺地應(yīng)用于我們的婚姻、交友、職場以及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上。

這好像是一種輪回,又像是一種循環(huán)。

一位老人上洗手間時不小心滑了一腳,結(jié)果胳膊肘就粉碎性骨折了,孩子氣沖沖的埋怨:“你這么大年紀了,真讓人操心,怎么這么沒出息,就不能小心一點嗎!”

當有一天孩子這么說你的時候,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個正處在好動時期的孩子,媽媽再三叮囑,他還是不停的跑來跑去,結(jié)果跌倒把手磕破了,于是你沒好氣的訓孩子“活該,讓你不聽話,跌到了吧!和你說別跑了、別跑了,就是不聽!”

一位許久未見孩子的老人,湊過來想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孩子卻眼睛盯著手機心不在焉的隨便敷衍幾句。

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現(xiàn)在為了看手機敷衍孩子的影子?

你真是太讓我生氣了!

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兒心!

你怎么這么沒出息,就知道哭!

你不聽話感冒生病了我可不管你!

你在學校里干的啥!考了這么一點分數(shù),長大了撿垃圾去吧!

你可知道這些話將來會變成孩子嘴里的:

你老人家能有一天不氣人嗎!

你老人家能讓年輕人省點兒心嗎!

你老人家多大了,還哭,還不如小孩子呢!

你血糖這么高,還不注意飲食,病了都是自找的,沒人陪你去醫(yī)院!

你們一輩子干的啥,這么點錢也拿不出來!

我們總說,“看清別人容易,卻看不清自己”,其實透過父母我們便可以看明白自己。每個人在孩童時候認知發(fā)展并不完善,很難獨立自主,所以他們必須主動適應(yīng)環(huán)境,接受和模仿父母的行為模式,并習以為常地把父母的生活公式代入自己成年后的生活。

家長的威信,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好好對待你的首要條件。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威信的意義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論證,在于它一種不可懷疑的長者的力量和資望?!?/p>

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與信賴,對孩子的關(guān)懷與幫助,可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真誠的感激父母,從而使得孩子對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能積極、自覺的接受,并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這樣,日久天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備了一種建立在威望基礎(chǔ)上的巨大教育力量,也就是威信的力量。

有句老俗話說:父不慈,子不孝,各奔他鄉(xiāng)。這“各奔他鄉(xiāng)”好像有點過了哈,總不至于吧!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自身做到身正嚴明,自然可以產(chǎn)生不怒而威的力量。

就像上面這位父親,摔桌子、砸椅子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

人家林肯的兒子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里往父親的帽子里拉大便,林肯卻哈哈大笑說兒子有創(chuàng)意。要你還不氣的把白宮都炸了!呵呵。

林肯之所以能這樣的對待兒子,是他的童年恨透了父親的粗暴和苛責,所以他形成了一個父親應(yīng)該很寬容很溫和的觀念。真正的成長,便是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知道我們父母教育方式中哪些值得繼承或需要拋棄,然后自己去孕育一個全新的文化。就如林肯。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產(chǎn)生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等負面情緒,這種時候,家長要明確知道什么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鄉(xiāng)應(yīng)該擁抱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情緒;要用心傾聽,讀懂孩子的情緒,要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后判斷是非對錯,給孩子人生道路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做事時有章可循,說話時有本可慘。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管教孩子,甚至“以暴制暴”。

有人說靈魂是會記賬的,我覺得性格脾氣也會記賬,如果你不想孩子以后也會這樣的對待我們,那就嘴下留情,手下留情吧!

也為自己在孩子心里儲蓄一份感情,一份依賴,一份信任,一份愛戀,一份尊敬,一份威望,一份崇拜。

突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今年的冬天似乎比著常年要冷一些,還沒到供暖的時候被窩里已經(jīng)涼的進不去了,我特意給兒子買了個暖水袋灌上熱水暖和被窩。

兒子說:“媽媽,你怎么不買兩個,咱倆一人一個?!?/p>

我說:“媽媽是大人了不怕冷的,再說過幾天來了暖氣就用不著了?!?/p>

晚上睡覺時,兒子早已睡著了,我鉆進自己的被窩,伸開腿,腳碰到了熱熱的暖水袋,一股暖流瞬間傳遍全身。

兒子的暖水袋什么時候到了我的被窩里了!

也許是兒子覺得自己的被窩暖過來了就給我拿了過來;也許是兒子根本沒用,直接就放在了我的被窩了。

父母是孩子們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

一位媽媽的苦惱:我的女兒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自從上初中后就變了。我讓她往東她偏往西,越來越不聽話,而且還學會了頂嘴,真是氣死我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其實孩子跟家長頂嘴一般都是有原因的??纯催@些孩子們對自己為什么頂嘴是怎么回答的吧,或許會對家長們有所啟發(fā)!

我為什么要跟爸爸媽媽頂嘴:

—言而無信—

上個星期,和爸爸約定好如果我作業(yè)完成了就帶我去迪斯尼玩??傻任彝瓿闪怂麉s改口說,等你考上班級前十名,考不上就別想了。我真的特別生氣,為什么你們大人這么言而無信……

—感到委屈—

其實,只有在媽媽誤會我時,我才會頂嘴。有次我只是想幫她分擔一點家務(wù),不讓她很辛苦,不小心摔壞了碗。媽媽就過來向我大吼:“誰讓你洗碗了!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去看書!”我感到很委屈,就向她頂嘴了。

—父母不以身作則—

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都沒有做到。讓我早睡,可他們在外面打麻將到凌晨才回家;讓我別玩電腦,我媽卻在電腦上看韓劇一看就幾個小時。

—父母霸道—

我覺得父母太霸道了。媽媽經(jīng)常教訓我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你小孩子懂什么?”我的天哪,這話也叫講理嗎?

—總拿我與別人比—

他們只知道打擊我,我媽反正就是有意無意的就說起別人家的孩子,隔壁的某某某得什么獎啦,考上重點高中啦巴拉巴拉的。為什么你們總是說別人的好?那你找別人的女兒做你女兒好了!

—頂嘴是表達想法—

在我們孩子面前,父母總覺得自己絕對正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其實,我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父母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如果不大聲“頂嘴”,根本沒有威力,我們就應(yīng)該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討厭被命令—

我只是想把后半集的連續(xù)劇看完就馬上睡覺,爸爸堅決說不行把我電視關(guān)了,而且他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說話,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讓我很不爽。

“一個巴掌拍不響”,從以上幾個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頂嘴并非無緣無故的,父母也應(yīng)當反思一下自己,認真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多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

孩子頂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一旦習慣成自然,也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長大成人后的人際關(guān)系的和睦。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沒法讓孩子有效地停止頂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shù)奶幚矸椒ㄍ苋菀讉⒆拥男撵`。

二、遇事冷靜,賞罰有度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三、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

在孩子頂撞你時,你應(yīng)該問問自己:“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個小家伙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后,你就會理解為什么突然之間這孩子變得那么粗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父母緩和氣氛和自己的情緒。

四、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直截了當?shù)貙⒆诱f“不許頂嘴”,還不如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換一種口氣說嗎?”或者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說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氣頭上,父母也可以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五、注重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都時常跟愛人頂嘴,跟老人發(fā)生沖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而不再頂嘴的。

六、減少對孩子的溺愛舉動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愛的害處,溺愛可能造成孩子頂嘴,只有把對孩子溺愛的氛圍驅(qū)除了,頂嘴現(xiàn)象才能減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陣線,如果孩子不聽話,明顯是不講道理地頂嘴胡鬧,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讓他承受后果。而當他變得講道理聽話時,則要用鼓勵的言行強化他的轉(zhuǎn)變。

七、營造民主的家庭氣氛

為了讓孩子有話可以輕松講出來,做父母的不應(yīng)該時刻以權(quán)威自居。不妨在家里營造出足夠的民主氣氛,誰說的有理就聽誰的,并且鼓勵孩子隨時講出自己的感受,隨時化解孩子的委屈。別怕你會沒有威信,其實你越這樣做,孩子越會理解和認同你。反之,如果父母總是以“大”壓小,長期下去,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八、給孩子申辯權(quán)利

即便知道他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后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選擇將功補過的辦法來彌補過錯,這往往是他們最樂于接受的。

對于孩子的頂嘴現(xiàn)象,我們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權(quán)威壓制孩子,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后的原因,積極引導孩子,并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7種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方式


在所有的弒親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關(guān)系中存在著溺愛劇本和受虐、施虐劇本(家庭暴力劇本)或兩者兼而有之。從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處,大部分的行惡之人都是心理“受創(chuàng)傷者”,但同時他們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贖者”(復仇者),在潛意識層面他們會為了滿足自我對匱乏的需要或者是為了終結(jié)、暫緩一種身心痛苦,而不惜傷害他人的利益,在應(yīng)激情境中,壓抑已久的憤怒情緒甚至會驅(qū)使其剝奪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兇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這種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經(jīng)開始,他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本身就存在著親人之間的暴力模式。

弒親多因過度溺愛?

之前曾經(jīng)看過網(wǎng)絡(luò)的一個圖片報道,記錄著一個孩子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在大街上眾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親的嘴巴,最后還是得到了母親給自己買的玩具,這其中演繹的也是溺愛和暴力與施虐受虐關(guān)系。當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脹到極點的時候,原始的心理關(guān)系模式、奴隸制、種族主義和特權(quán)暴力皆是由此產(chǎn)生,并行的心理特質(zhì)一種是來自自我膨脹的貪欲,一種是對弱勢者的冷漠無情和視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憤怒。

在奴隸制的社會中特權(quán)的暴君、奴隸主可以為了自己的私欲或憤怒對隸屬于他們的奴隸進行任意殺戮,這種關(guān)系的基點產(chǎn)生于人性的內(nèi)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會。當暴力都不能滿足暴君的需要時,私欲不能滿足的痛苦與惱怒就會衍生成為殺人動機—情緒的宣泄。類似的即成事實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發(fā)生的將父母雙雙殺死并碎尸的齊萍萍,在家人的溺愛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長大的她,選擇了漠視生命的方式,再比如當家庭關(guān)系中暴力被縱容的時候,孩子可以為了滿足私欲得到網(wǎng)費而殺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過度溺愛孩紙的7個表現(xiàn)

1、什么都幫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動手,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guī)退隽?。”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wù)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2、過多的愛和關(guān)注

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麥琪?瑪蔓指出,歐美國家家長的過度放縱,已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xiàn)了近乎極端的叛逆行為,這些孩子被定義為“兒童溺愛綜合癥”患者。一家人時刻關(guān)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jié)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一旦家人對他的關(guān)注減少,就會大發(fā)脾氣,并激起強烈的對任何規(guī)定都存在逆反心理,并且對別人的關(guān)注和欣賞完全不知感恩,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3、央求孩子聽話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yīng)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北京四中教師、心理學博士孫老師介紹說,現(xiàn)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使得孩子完全凌駕于家長之上,在家里很霸道,稍不順心就會發(fā)脾氣、摔東西,在學校也處處跟同學爭搶,同學不聽命于他時就可能動手打人。

4、什么都依著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由于從小被遷就,孩子很容易變得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在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5、凡事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樱棠虝境鰜碚f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6、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guān)心他人。

7、出點小事就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xiàn)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jié)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表揚為主,批評為輔:一味表揚也無益


有的年輕父母,早先對孩子要求極嚴極高,甚至近于苛刻,總是毫不留情地批評孩子。后來,聽到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于是,就改弦更張,一反常態(tài),再也不批評孩子了,就是發(fā)現(xiàn)了毛病,缺點也不指出,而是采取一味地表揚的教育方法。孩子怎么做,都說“好、好”。簡直成了“好好先生”。一味地批評孩子,孩子總是被父母否定,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信心、上進心。越批評,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觸。最后給父母來個“破罐子破摔”、“死豬不怕開水燙”,到那時,可誰也就沒轍了。總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從不肯定、表揚孩子,的確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一味地夸獎,無論孩子怎么做都說“好、好、好”,這恐怕也不是教育好孩子的萬應(yīng)靈藥。首先,從方法論的角度說,父母的眼睛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點和毛病,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點”而不及其余,那是片面性,是“形而上學”;同樣,父母要是只看到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不是全面看待孩子,照樣也不符合“辯證法”。過去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條,一味批評,那是違背教育原則的;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一味夸獎,恐怕也不符合教育原則。第二,只是一味地夸獎孩子,從不批評孩子,那勢必就得有這樣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孩子所有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無誤的。”而這樣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無誤的,那還要我們教育者做什么呢?父母和教師不都成為多余的人了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都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嗎?第三,任何的孩子,就因為他們是孩子,身上不可能沒有缺點或毛病。因為就是我們成年人,不也同樣是有缺點或毛病的嘛。有缺點或毛病怎么辦?怎樣才能去掉呢?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庇腥秉c或毛病,不

指出來,不批評教育,孩子不知道是錯的,不知道有什么危害,那怎么才能改正呢?當然,批評是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和風細雨,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第四,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只是一味地夸獎孩子,也就是說,孩子無論怎么說、怎么做,父母和老師都說“好、好、好”,就是不能批評,那不就是典型的遷就、姑息、放任、縱容嗎?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許多孩子是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唯我獨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夠難管難教了,難道嬌慣得“火候”還不夠,還要加溫嗎?真是咄咄怪事!第五,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請問:世界上有哪個人是天生的大圣人,大賢人?就連被歷代人們所崇敬的大圣人孔夫子都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有沒生下來的孩子才沒有過錯。因此,“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種說法,既不科學,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jù),父母們不要盲從。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歷來都是主張教育孩子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教育原則,永遠不會變,誰也別想推翻?!昂煤⒆邮强涑鰜淼摹?,這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則,也不是什么教育藝術(shù)。要說對那些聾、啞、盲、弱智等弱勢群體中的孩子要盡量多的夸獎,那是應(yīng)該的。對正常的小孩子,還是該表揚就表揚,該批評就批評。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輕易傷害孩子就是了?!?/p>

孩子自卑的三種表現(xiàn)方式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陽光,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fā)育。?其實孩子自卑是現(xiàn)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如果家長處理得當,自慰可以成為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在動力,如果處理不當?shù)脑挘^度自卑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進而就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如何避免孩子自卑,是每個家長必須要學習的重要一課。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孩子自卑會在哪3個方面有所表現(xiàn),看看你家孩子自卑了嗎??

1、認知方面

孩子一旦自卑,在認知方面可能就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自我評價會很低,總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甚至過分追求他人的評價,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當別人有一點不滿的語言時,可能就會讓孩子難以接受,耿耿于懷。?其實孩子一旦出現(xiàn)這種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發(fā)展。

2、情緒方面

自卑的孩子有兩種情緒表現(xiàn),一種就是經(jīng)常性的情緒低落,每天都是郁郁寡歡,家長也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處理方法,一種就是經(jīng)常性的生氣嫉妒,憤怒,情緒較為敏感。所以當孩子情緒方面出現(xiàn)這兩種問題時,你就要考慮孩子可能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3、行為方面

如果孩子在行為方面,或者是對外交際方面,比較怕生不愿與其他人交往時,可能就存在自卑心理。而且還有一些自卑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會有所欠缺,表現(xiàn)為口吃或表達不連貫,或詞匯缺乏等等,自卑的孩子還會缺乏信心,懼怕失敗,所以很可能會逃避一些競爭性的活動。我說你,當你發(fā)現(xiàn)你家孩子有這一行為表現(xiàn)時,就需要考慮一下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相關(guān)推薦

  • 用表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往上畫什么就是什么。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以每個幼兒的性格和習慣都各異。那么好的習慣需要老師來鼓勵發(fā)揚,那么壞的習慣怎么來改正呢?老師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教育是“它”改正...
    2020-09-15 閱讀全文
  • 表達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表達方式是與孩子溝通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它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情緒體驗、自我認知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以下是迷你句子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guān)“表達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歡迎收藏閱讀!
    2023-04-26 閱讀全文
  • 不要吝惜對孩子的表揚 今天在孩子們畫完畫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的畫畫的特好,就表揚了他們幾個。結(jié)果另外有幾個孩子聽后紛紛說“老師,你看我的?!焙⒆觽冇闷谕难凵窨粗?,我真不忍心傷害他們中的任何一位。 確實,表揚是無疆界也無...
    2020-12-09 閱讀全文
  • 對孩子要多一些表揚 自開學以來,欽浩小朋友每天來幼兒園時,都表現(xiàn)的不高興,不愿意進來,看到他這樣,我都會想辦法把他哄進來,問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找不出具體的原因,我自己認為也許剛開學的原因,等時間長了就好了...
    2020-08-03 閱讀全文
  • 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 區(qū)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么也沒有,怎么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于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
    2021-12-21 閱讀全文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往上畫什么就是什么。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以每個幼兒的性格和習慣都各異。那么好的習慣需要老師來鼓勵發(fā)揚,那么壞的習慣怎么來改正呢?老師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教育是“它”改正...

2020-09-15 閱讀全文

表達方式是與孩子溝通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它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情緒體驗、自我認知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以下是迷你句子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guān)“表達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歡迎收藏閱讀!

2023-04-26 閱讀全文

今天在孩子們畫完畫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的畫畫的特好,就表揚了他們幾個。結(jié)果另外有幾個孩子聽后紛紛說“老師,你看我的?!焙⒆觽冇闷谕难凵窨粗遥艺娌蝗绦膫λ麄冎械娜魏我晃?。 確實,表揚是無疆界也無...

2020-12-09 閱讀全文

自開學以來,欽浩小朋友每天來幼兒園時,都表現(xiàn)的不高興,不愿意進來,看到他這樣,我都會想辦法把他哄進來,問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找不出具體的原因,我自己認為也許剛開學的原因,等時間長了就好了...

2020-08-03 閱讀全文

區(qū)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么也沒有,怎么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于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

2021-12-2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