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做個智慧的家長 ,合理規(guī)劃孩子人生!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合理的幼兒園工作計劃

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篇文章“我為什么送外孫女去國外讀書”,里面提到很多國外教育非常重視對于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塑造。

龍先生認為這才是教育的本質(zhì),所以哪怕國內(nèi)有人說他崇洋媚外,也一定要送孩子到國外最好的大學里讀書。

我認為他這樣做是理性清醒的選擇,確實中國的大學教育跟國外比差距明顯。

中國大學的物質(zhì)硬件層面投入已經(jīng)慢慢接近甚至超過國外一流大學,但是文化底蘊不足。

當時在復旦讀研的時候,歷史老師問我們那兩幢高樓像什么,我說像兩支大蠟燭供著一頂官帽,我心中神圣的復旦已經(jīng)不是原來那個紅墻綠瓦,學子徜徉的復旦了。

現(xiàn)在變成了喧鬧的市場,沒有了以前的寧靜致遠。

家長:做什么一窩蜂的都去,那肯定是得不償失,如果都是很有思想很有選擇性的去做,就會淘出金子淘出未來。

我:問題是大家都等不及去思考,先行動起來,最后適得其反,越努力越糟糕。

很多家長自己在工作上找不到樂趣和動力,想想是為什么?

不就是對工作沒興趣,沒有值得追求的職業(yè)目標嘛。

如果真有一個自己很喜歡很擅長的工作,那還不是樂在其中,還用得著旁人去督促嗎?難道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跟大人的工作狀態(tài)不是一回事嗎?

老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現(xiàn)在給學生太大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即使原來有興趣,時間一長學生也會反感甚至逆反。

中國現(xiàn)在的教育問題很大,特別是小學生和初中生,太難和太多的學習內(nèi)容真的是在不斷打擊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我:恰恰相反,我們學生的學業(yè)壓力不算太大,論學業(yè)壓力中國學生能跟日本和韓國比嗎?差太遠了。

我這個觀點肯定很多家長要反對,但是我說的是事實,中國學生的課業(yè)壓力不算大,連印度都比不上。

所以,我的結(jié)論是中國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只是看上去大而已。

人家印度小孩三歲上學,印度理工大學在美國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要比清華北大的找工作容易地多。

至于中國學生為什么課業(yè)壓力只是看上去大,根源就出在家長身上。

老師: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理想(egoideal),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自我理想,工作、學習、關系、興趣、愛好、娛樂、關系等都是自我理想。

如果沒有自我理想,人會感覺虛空。

如果定的自我理想實現(xiàn)不了,會進入到抑郁狀態(tài)。

如果不能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轉(zhuǎn)變自我理想,也會感覺空虛和抑郁焦慮。

孩子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自我理想,并實現(xiàn)之。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了解目前的自我理想,實現(xiàn)自我理想。

咨詢師的工作目標之一也是幫助來訪者找到與之能力、年齡對應的自我理想。

制定學業(yè)規(guī)劃很重要,具體實施更重要。

時間很寶貴,不可逆。少走彎路,不走錯路,要家長老師社會一起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走上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過有意義的人生

家長:這是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路,首先也需要我們家長的自我成長。

家長自我成長非常重要,是基石。

我:做學業(yè)規(guī)劃就是要少走彎路,不浪費時間金錢,而且孩子是自己定的目標,積極性就很高,這樣還用的著家長每天督促孩子做作業(yè)嘛。

我早說了,我們學生的課業(yè)壓力真不大,我們學校之前晚托班大部分是在七點半到八點完成功課的,有的做得快的學生七點半之前就完成了,我們又不能太早放學生回家,只能再讓學生做半小時的課外作業(yè)。

說心里話,孩子沒有學校目標,他能有什么學習動力和樂趣?

如果不提前告訴孩子一個方向,孩子學得也累,家長管得更累。

這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更糟的是耽誤孩子前程。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智慧的家長懂得給足孩子“面子”


現(xiàn)在好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作好玩兒的事情來講。比如孩子說什么童言趣語或者小大人一樣的話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無巨細但凡是家長覺得可以分享的,都會在親人朋友間娓娓道來,而聽到的人也都會隨之哈哈大笑,被孩子的一舉一動天真燦漫的模樣所感染。

當然,把孩子的趣事分享,是一件讓所有人都開心的事情,但是如果分享的事情是孩子的糗事或者孩子世界的秘密,家長還是要認真的去想一想。尤其是在孩子半大不大的年齡,聽得懂大人說話卻又對成人世界的幽默似是而非的時候,還是會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所以,家長往往會很困惑,為什么孩子會莫名的發(fā)脾氣或者賭氣,為什么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或者難以管理。

所有的事情出現(xiàn)結(jié)果一定是有原因或者觸因的,當孩子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不配合時,家長一定要找準關鍵點,很多時候,都是發(fā)生了一些大人認為無所謂而孩子卻非常放在心上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在人前給足孩子“面子”,而不是認為孩子就是孩子,能懂什么的無所謂態(tài)度。

在孩子的同學面前,少說一些孩子的不足,少做一些相互間的對比;

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少說一些孩子的丑事,少渲染孩子在家中的負面信息;

在孩子的師長面前,少強調(diào)些孩子的缺點,要盡可能公平公正的正面評價孩子;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不是說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做好不同的應對方案,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作為家長的底線,然后,孩子會一次一次的企圖碰觸或突破底線,家長需要做到的是,堅守自己的承諾,努力讓自己的言行一致。

比如,孩子為了要新玩具遭到拒絕后,在商場大哭大鬧,甚至躺倒在地上不起來。很多家長要么發(fā)飆,要么妥協(xié)。其實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定是他之前通過這種模式達到過自己的目的,或者他觀察過別的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那么家長在發(fā)飆或者妥協(xié)之前,先想一想之前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是還能夠聽進去家長說些什么,并且還會用小眼神時不時的看看周圍的“觀眾”,那么其實就是孩子在企圖碰觸或者突破家長的底線。這個時候家長要堅定但溫柔的表達自己的意圖,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要把原因講的清清楚楚,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這個新玩具。家長的聲音不要過大,情緒不要過激,也可以適當?shù)膿肀е⒆踊蛘吲c孩子平視來講話。

如果孩子聽得進去并作出了自己的調(diào)整,就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甚至可以給予一些他意料之外的小小物質(zhì)獎勵。

如果孩子沒有聽見去并繼續(xù)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者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么就需要家長快速判斷一下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是什么。要么采取直接將孩子抱走,動作不可過急,配合適當?shù)恼Z速;要么摟著孩子,靜靜的在他身邊等他平靜下來。

最極端的方式是家長要離開任由孩子獨自去表演,即便如此,也要在離開的同時告訴孩子,你會在哪里等他。千萬不要脫口而出“你哭吧,鬧吧,我不要你了!”

如果是在路上偶遇別人家孩子如此的“表演”,要在走過之后輕輕的和孩子互動分析,這個如此苦惱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如此這般解決問題?同時要告訴孩子,如果你是這個正在哭鬧的孩子的家長,你也絕不會同意讓孩子如愿以償。因為孩子用錯了溝通的方法。這樣做可以防范于未然。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因為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無法判斷出家長的一些善意謙虛。尤其是一些家長在一起,很多時候大家似乎都很謙虛的說自己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好等等,然后過多的夸贊別人家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眼巴巴的小眼神。這時候家長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會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為舉止。其實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議,“你說不好,那好吧,我就不好給你看看?!?/p>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孩子會在家長的認可和夸獎中越來越積極主動,因為他得到了自己精神上心靈上的滿足,所以他也想要反饋給家長更好的自己!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給的道理和知識太多太多,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聰明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來幫孩子能夠開心融入這個社會。那么聰明父母只教孩子哪8個道理呢?

大道理1:公平——游戲時遵守規(guī)則

棘手的難題:

你和5歲的兒子正在玩那種撒色子看誰最先到達終點的游戲,可是他卻不按點數(shù)走,為了自己能贏,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終點。雖然你的初衷也是讓他贏,但是你并不想對他的作弊行為加以肯定。

簡單的教導:

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詞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玩游戲時應該公平、公正,并且給他指出他應該到達的位置。道理可以這樣來講:

“這樣走不合理,對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時候我可以讓你這么走,但是當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你這樣走他們會很生氣,因為你沒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p>

或者對他說:“你想想,如果沒有人按規(guī)則來玩游戲,那結(jié)果會是什么樣呢?”家長如何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

大道理2:感激——謝謝別人的好意

棘手的難題:

你邀請朋友到家里來做客,朋友給你4歲的兒子帶來了一件禮物。他打開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禮物扔在了一邊,也沒說“謝謝”轉(zhuǎn)身就去玩了。

智慧父母教孩子的8個道理

簡單的教導:

期望四五歲的孩子懂得感激還為時過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必小題大做,簡單講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訴他:

“你先到這兒來,我有話和你說。阿姨送給你一件禮物,你卻忘記對她說聲‘謝謝’了?!?/p>

如果你愿意先讓他去玩,過后再講道理也行??梢栽谒X前再提起這個話題:“在我們家里,無論誰收到了禮物都應該說聲‘謝謝’。”如果你的兒子告訴你他不喜歡這件禮物,那么你就應該告訴他:“阿姨原以為你會喜歡的,所以才送給你這件禮物。而且,即便我們不喜歡別人送的禮物,也該說聲‘謝謝’,因為我們要謝謝別人心里還惦記著我們?!?/p>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時幫助別人

棘手的難題:

晚飯過后,你讓6歲的兒子幫你收碗筷。他說累了,拒絕幫你做家務。

簡單的教導: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別動,然后告訴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這個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凈、更整潔。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也能夠為這個家做點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個清單,寫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務活,然后由你自己來選擇你愿意做哪個?!?/p>

或者對他說:“幫助別人能夠使別人生活得更輕松。你還記得我?guī)湍闶帐昂猛婢叩臅r候你的感受嗎?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樣?,F(xiàn)在,你能幫幫我嗎?”

大道理4:諒解——原諒他人的過失

棘手的難題:

你5歲的女兒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沒想到被她2歲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對小表弟雙眼含淚的道歉,你的女兒堅決不原諒他,還大聲抱怨道:“太晚了!”

簡單的教導:

允許你的女兒在原諒別人之前,先發(fā)泄一下心中的怨氣,然后再開始給她講明道理。

“你很傷心和氣憤,我不會為這而責備你。我知道你搭好這個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這是一個意外。你表弟還小,他還不能像你一樣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比绻愕呐畠喝匀徽J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讓她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時候也會無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確實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該怎么辦呢?最好用自己的經(jīng)歷來向孩子說明諒解他人的好處:“我記得,當我接受別人道歉的時候,我的感覺也很不錯。你愿意嘗試一下嗎?你可以說服自己原諒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覺會是什么樣的?”

大道理5:誠實--把真話告訴大家

棘手的難題:

你在孩子的褲兜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玩具,但你知道這不是他的。

你6歲的兒子辯解說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懷疑,但沒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兒子朋友媽媽的電話,她委婉地詢問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時候是不是誤拿了一個玩具回家。

簡單的教導: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所以,可以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孩子:

“我剛接到某某媽媽的電話。她說她家有一個玩具不見了,聽起來好像是你沒有說一聲就拿走了這個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是你和我說實話的時候了?!?/p>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該嚴厲一些了:“偷東西是會傷害別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興。你可能感覺也不好,因為你知道這個玩具不屬于你自己。而且,對自己做的事情還說謊隱瞞,這就更糟糕了?!弊詈?,堅持讓孩子把玩具盡快還回去。

大道理6:尊重--對別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難題:

周末你送5歲的女兒去上語言課。偶然間看到上課的時候,女兒手里拿著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會老師的存在。

明智的教導:

下課后,你應該把她帶到一邊,告訴她你的決定:以后不允許周末上課再帶玩具。然后想辦法使孩子對“尊重”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這樣對她說:

“關注別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讓你的老師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嗎?”

如果你的女兒很快就明白她的錯誤了,那么,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對她說:“我很高興你明白了這樣做是不對的,現(xiàn)在你也知道了怎樣做才是尊重他人,這太好了。”

大道理7:友善--友好對待周圍的人

明智的教導:

這種行為常常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你必須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尷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這些孩子,告訴她們你無意中聽到了她們的談話,然后向她們提出一個啟發(fā)式的問題:

“告訴你們一個不變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你們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嗎?”

或者直接問她們:“如果你們班里有人在背后談論你的時候說的都是壞話,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大道理8:慷慨--樂于同他人分享

明智的教導:

3歲的孩子還不善于與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給別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明慷慨的好處:“你知道嗎?當我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的時候,到最后我的感覺其實不好。但是,在我和別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覺就很好,因為我知道是我使別人變得很高興了。

或者直接降低標準索要糖果:“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給我們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塊巧克力糖給我,那就給我一塊其他的,怎么樣?”

以上8個大道理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學會這些道理的孩子才會是受人歡迎的孩子。

家園共育:家長懲罰孩子的幾大智慧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將受到嚴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品質(zhì)。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因此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錯行為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將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相關推薦

  •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
  • 智慧的家長懂得給足孩子“面子” 現(xiàn)在好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作好玩兒的事情來講。比如孩子說什么童言趣語或者小大人一樣的話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無巨細但凡是家長覺得可以分享的,都會在親人朋友間娓娓道來,而聽到的人也...
    2021-03-19 閱讀全文
  • 做個智慧型的老師 今天看來一篇文章,名為《擁有教育智慧》,文中的許多觀點,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談到:技能型老師的優(yōu)勢正在漸漸消失,這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國幼兒教育觀念上的轉(zhuǎn)變,也反映了幼兒教育在價值取向上的重大轉(zhuǎn)...
    2020-12-23 閱讀全文
  •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給的道理和知識太多太多,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聰明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來幫孩子能夠開心融入這個社會。那么聰明父母只教孩子哪...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家長懲罰孩子的幾大智慧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2020-07-08 閱讀全文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好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作好玩兒的事情來講。比如孩子說什么童言趣語或者小大人一樣的話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無巨細但凡是家長覺得可以分享的,都會在親人朋友間娓娓道來,而聽到的人也...

2021-03-19 閱讀全文

今天看來一篇文章,名為《擁有教育智慧》,文中的許多觀點,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談到:技能型老師的優(yōu)勢正在漸漸消失,這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國幼兒教育觀念上的轉(zhuǎn)變,也反映了幼兒教育在價值取向上的重大轉(zhuǎn)...

2020-12-23 閱讀全文

智慧父母僅教孩子8個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給的道理和知識太多太多,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聰明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來幫孩子能夠開心融入這個社會。那么聰明父母只教孩子哪...

2020-09-30 閱讀全文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2020-07-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