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蚯蚓有眼睛嗎? 螳螂的秘密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幼兒園空氣的秘密說課稿 幼兒園身體的秘密說課稿 幼兒園的游戲有哪些老師,蚯蚓有眼睛嗎?
今天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運餡餅》的語言課。首先,我讓孩子們觀看了螞蟻運糧的視頻,讓孩子們了解了螞蟻搬運糧食的真實情景。然后,我又設置懸念對孩子們說,你們看螞蟻的身體那么小,一片香腸在螞蟻眼里像是什么呢?螞蟻搬運香腸時是怎么分工合作的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異口同聲的說到:“想知道”。我的一段話激發(fā)了孩子們對螞蟻怎樣“運餡餅”的探究興趣,我就開始給孩子們完整講述故事……故事講述完畢以后,我就問孩子們故事中都提到了有誰去“運餡餅”?凱越說:“老師我記得故事里提到了兵蟻與工蟻。”“哦”,我贊許的點點頭?!澳敲矗は伜捅佋诎徇\“餡餅”時分別作了什么事情呢?”我又問。“工蟻負責搬運餡餅,兵蟻負責在一旁保護?!币魂悡屜日f?!班蓿⒆觽兡銈儽憩F(xiàn)得都好棒,”我贊許的說。接下來正當我想讓孩子們分組自主協(xié)商分角色表演時,一向愛思考的浩天突然問我:“老師,你說螞蟻的身體那么小,我們用眼睛都還看不清它的身體上長著什么器官,我想知道螞蟻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塊小香腸的,它是用眼睛發(fā)現(xiàn)的嗎?它有眼睛嗎?”“哦,浩天的問題問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知道螞蟻平時是靠觸角左搖右擺感受空氣中食物的味道,具體有沒有眼睛我還真說不清楚?!蔽抑е嵛岬恼f:“應該是有眼睛吧?!蔽铱吹胶铺焓谋砬?,于是我馬上從《百科知識》書中尋找答案,書中說螞蟻是有眼睛的,但是它的眼睛只能感光,要想找到食物,要靠觸角的左搖右擺和嗅覺感受空氣中食物的味道才能找到食物……孩子們聽了我的講解,都認真的點點頭。
這節(jié)并不算是成功的語言課,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都要面對一群時時刻刻充滿好奇心的小天使們,不光要有專業(yè)的技能,還應該擁有豐富的知識性,這樣才能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以后一定要多學習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
螳螂的秘密
這學期中班主題活動《秋蟲的歌》中,有一節(jié)《有趣的昆蟲》的科學探究活動。活動開始前,我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引出了蟋蟀與螳螂兩種昆蟲,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首先,讓孩子們對蟋蟀和螳螂兩種昆蟲的外形特征進行了比較相同與不同之處
,通過我的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與比較得出了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身上有六條腿,兩對翅膀,從而引出了昆蟲的概念。最后是討論與交流環(huán)節(jié),了解蟋蟀與螳螂的生活習性。我問孩子們:“你們見過什么地方有蟋蟀嗎?”“老師,有一天晚上我在吃飯時,聽到灶臺旁的土地面上發(fā)出一種很好聽的聲音,我循聲望過去原來是一只蟋蟀,它的聲音像是在唱歌,可好聽了。”子皓說?!袄蠋?,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用小車推碎磚頭玩,當我掀開一塊磚時發(fā)現(xiàn)磚下面有一只蟋蟀?!弊訐P說?!袄蠋煛保⒆觽兌紶幭瓤趾蟮恼f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對孩子們的發(fā)言進行了總結:蟋蟀一般都會生活在土穴、草叢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輪到探討螳螂的生活習性了,“老師,有一次我在一顆稻草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螳螂?!眲P越說?!袄蠋?,有一次我在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好幾只螳螂呢,它們都在草上捉蟲子呢?!比鹩暾f。“老師……,孩子們不停地講述著自己的所見?!弊詈螅矣謱脒M行了總結:螳螂一般都會生活在草叢,田野里……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老師的眼睛
上幼兒園小一班的小雪是個“愛哭鬼”。說起她的哭可不同尋常。在幼兒園里,大家都見識了,坐在那里誰勸都不聽,越哄哭得越兇,聽媽媽說在家哭的都尿褲子,家人都拿她沒辦法。
這么漂亮的小姑娘,總是哭也不是個事啊!這幾天,小雪又鬧情緒了,個頭也不矮的她還要媽媽抱著送,并且扯開嗓子的哭。等媽媽到了教室門口,我用手接過還在拼命掙扎的小雪,向她媽媽示意讓她走,媽媽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呢,對孩子也不能百依百順啊!我把連蹬帶踹的她抱到教室里坐下,面帶微笑地對她說:“小雪,先別哭,睜開眼睛看著老師。”小雪抽噎著很不情愿的睜開眼睛看了我一眼,我笑瞇瞇地望著她,也不說話,孩子們也都安靜的盯著小雪,好像在說:“嘖嘖嘖|,真丟人。”她看了看我還是笑瞇瞇的望著她,又看了看孩子們,無可奈何的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天,我教孩子們一首《笑比哭好》的兒歌|,笑得好的孩子都有獎勵,小雪看著得獎的孩子,眼睛里充滿了羨慕。
第二天,媽媽來送小雪時,她的哭聲明顯比昨天弱了不少,我還是抱她到屋里,用溫和的眼神和她交流,孩子們這時念起了昨天學的《笑比哭好》.的兒歌,孩子們的意思是:笑比哭好,笑比哭好。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要教你們一首好聽的歌《哈哈笑》,學會了這首歌,你們都會成為快樂的孩子?!边@節(jié)課,小雪學得很認真。那天唱的好的孩子都得到了兩個小粘貼,小雪也得到了一個。我笑瞇瞇的看著小雪,只對她說了一句話:“繼續(xù)努力哦,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三天,小雪沒有哭,也沒讓媽媽抱,神采飛揚的自己走進了教室。我同樣笑瞇瞇地看著她,并且給了她一個擁抱。我和孩子們給她鼓起了掌,我們一起唱起了《哈哈笑》這首歌。我說:“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快樂”“老師最高興的事,你們都成了快樂的孩子,尤其是小雪。”這天,小雪也得到了兩個小粘貼。
孩子就像一株株小樹苗,需要老師像園丁一樣管理和愛護。要是歪了把他扶正,如果渴了給他澆灌。老師的眼睛就像照亮孩子前途的燈塔,看到他,孩子們就會有一種安全感,心中會充滿自信和勇氣,老師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因為孩子們需要他。
老師,你眼里有我嗎?
課堂上,面對孩子的嬉鬧和吵嚷我有點束手無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嚨喊了一聲:“都坐好了!”那氣勢,絕對是一言九鼎,不可違抗??吹轿覂瓷駩荷返臉幼?,孩子們害怕了,趕緊坐好。可是沒過幾分鐘,又亂作一團,我轉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們心中充當機械的權威者,我應利用我們之間相互融合的情感來解決問題呀。想到這里,我故作神秘地告訴大家:“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我喜歡的孩子眼睛里還有老師呢!”孩子們馬上好奇起來,紛紛問我:“老師,你喜歡我嗎?”“老師,我的眼睛里有沒有你?”我像巡查似的,從每個孩子身邊走過,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生怕錯過我的眼睛。檢查完后,我說:“喜歡和我學習的小朋友,老師喜歡你,你的眼睛里就會有老師!”接著我列舉了幾個小榜樣,這一招真奏效,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眼睛里有老師,聽得特別認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整個教育活動生動有趣?!袄蠋?,你的眼睛里有沒有我?”很快成了孩子們的口頭禪,孩子們也總是非常認真地注視著我,希望從我的眼睛里找到他自己的影子。眼睛很快成了我們相互傳遞信息的通道和表達愛的窗口??此坪唵蔚囊痪湓拝s滲透著我和孩子們之間無盡的愛。
老師的眼睛 (小班)
上幼兒園小一班的小雪是個“愛哭鬼”。說起她的哭可不同尋常。在幼兒園里,大家都見識了,坐在那里誰勸都不聽,越哄哭得越兇,聽媽媽說在家哭的都尿褲子,家人都拿她沒辦法。
這么漂亮的小姑娘,總是哭也不是個事??!這幾天,小雪又鬧情緒了,個頭也不矮的她還要媽媽抱著送,并且扯開嗓子的哭。等媽媽到了教室門口,我用手接過還在拼命掙扎的小雪,向她媽媽示意讓她走,媽媽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呢,對孩子也不能百依百順啊!我把連蹬帶踹的她抱到教室里坐下,面帶微笑地對她說:“小雪,先別哭,睜開眼睛看著老師?!毙⊙┏橐懿磺樵傅谋犻_眼睛看了我一眼,我笑瞇瞇地望著她,也不說話,孩子們也都安靜的盯著小雪,好像在說:“嘖嘖嘖|
,真丟人?!彼戳丝次疫€是笑瞇瞇的望著她,又看了看孩子們,無可奈何的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天,我教孩子們一首《笑比哭好》的兒歌|,笑得好的孩子都有獎勵,小雪看著得獎的孩子,眼睛里充滿了羨慕。
第二天,媽媽來送小雪時,她的哭聲明顯比昨天弱了不少,我還是抱她到屋里,用溫和的眼神和她交流,孩子們這時念起了昨天學的《笑比哭好》.的兒歌,孩子們的意思是:笑比哭好,笑比哭好。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要教你們一首好聽的歌《哈哈笑》,學會了這首歌,你們都會成為快樂的孩子?!边@節(jié)課,小雪學得很認真。那天唱的好的孩子都得到了兩個小粘貼,小雪也得到了一個。我笑瞇瞇的看著小雪,只對她說了一句話:“繼續(xù)努力哦,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三天,小雪沒有哭,也沒讓媽媽抱,神采飛揚的自己走進了教室。我同樣笑瞇瞇地看著她,并且給了她一個擁抱。我和孩子們給她鼓起了掌,我們一起唱起了《哈哈笑》這首歌。我說:“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快樂”“老師最高興的事,你們都成了快樂的孩子,尤其是小雪?!边@天,小雪也得到了兩個小粘貼。
孩子就像一株株小樹苗,需要老師像園丁一樣管理和愛護。要是歪了把他扶正,如果渴了給他澆灌。老師的眼睛就像照亮孩子前途的燈塔,看到他,孩子們就會有一種安全感,心中會充滿自信和勇氣,老師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因為孩子們需要他。
幼教隨筆:一 只 螳 螂
孩子是多彩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創(chuàng)造一切,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能力,根據(jù)孩子的需要,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內容,來面對新的教育契機。
隔壁小五班的楊老師在園里打掃衛(wèi)生時,捉住了一只螳螂,送到了我們班來。這下孩子們可高興了,看著孩子們的高興勁,我臨時決定調課,于是一節(jié)《認識螳螂》開始了。
我把孩子召集在窗戶邊,讓孩子充分觀察螳螂的外型特征:“它有幾條腿?什么顏色?最前面的是什么?……”我把螳螂拿在手里,請幼兒觀察:“為什么螳螂在窗戶上爬,掉不下來呢?”孩子們仔細觀察、討論:“螳螂有許多小鉤子,它勾住了窗戶……”
孩子們順著老師鋪設的“探索軌道”前進,熱情及專注超出了我的想象。螳螂還有什么特殊習性嗎?于是我請孩子帶著問題,與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螳螂的資料。
兩天過去了,孩子們帶著成果來到幼兒園,于凱旋帶來了U盤;孫雨佳、付海東拿來了圖片;齊效帶來了光盤……
討論開始了,“螳螂是益蟲,我媽媽說它專吃蝗蟲”;“對,它還吃蚊子呢”;“螳螂專吃害蟲,保護莊稼”;“母螳螂把公螳螂吃掉,就生出小螳螂來了。”“什么,哈哈哈哈……”“真的,你們不信?!老師,是真的《黑貓警長》上演的?!焙⒆觽兡阋痪湮乙痪?,熱鬧極了,都爭著搶著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雖然這節(jié)活動不在預設之中,但是擦出了生成活動的新火花,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就要積極跟進,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是多彩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創(chuàng)造一切,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能力,根據(jù)孩子的需要,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內容,來面對新的教育契機。
老師用眼睛罵我了
那天,在音樂活動中兩個孩子為爭誰當領唱吵了起來.所有孩子跟著起哄,活動室里亂成一團。我連說帶哄,好不容易把事情平息下去?;顒咏Y束后我正坐著休息,園長走了進來.身后跟著剛剛在活動中為當領唱吵得最兇的林林。孩子怯怯地跟在園長后面,卻又狡黠地探出身來偷看我。我不曉得發(fā)生了什么.趕緊站起來和園長打招呼。園長和藹地朝我微笑.說:“小夏,我有點事情想問你。林林說剛才音樂活動時你罵他了.是嗎?”我的腦子“嗡”的一聲.園長的聲音是溫和的,在我聽來卻像炸彈一般。一個教師最忌諱的就是打罵弦子.縱然這份工作已經(jīng)讓我有了疲憊感,但我絕對不會那樣對待孩子。而林林,這個4歲男孩競公然撒謊,并告到園長那里,這太可怕了。我急忙辯解:“園長,我沒有罵林林,我真的沒有……”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皠e著急,小夏,你先別著急?!眻@長依舊和顏悅色,“你把剛才發(fā)生的事告訴我,好嗎?”“當時我只是說,林林,請不要用那種態(tài)度對待其他小朋友,不要那么大聲……我沒有罵他!”我再度強調。園長點點頭.轉身問林林:“林林.夏老師是這樣說的嗎?”林林偷眼看了看我。我以為這個孩子又會耍花招撒謊,不想他卻用力點了點頭,說:“是的,夏老師就是這樣說的?!蔽覒抑男慕K于放了下來,剛剛松了口氣.卻又聽到林林一字一頓地說:“可是,老師用眼睛罵我了?!闭f完.他“哇”的一聲哭了。我的心震顫了。整個屋子一片寂靜。我沒想過我內心的那絲微妙的變化卻逃不過一個孩子的眼睛。確實,當時我雖強壓火氣.但還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原來這比語言更傷害孩子。園長始終溫和地看著我,沒有說話。不知怎的,眼淚忽然從我的眼中涌出,不是委屈,而是自貴。這個4歲的孩子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一顆一直向往著純凈和愛.卻已不再純凈不再愛的心靈。園長說:“孩子雖然很多時候不懂事,頑皮,甚至叛逆,但是他們的心是很敏感的。所以,他們需要寬容,我相信你會是孩子們信賴的好老師的?!闭f完,園長走了出去。我彎下身將正在哭泣的林林抱在懷里:“林林,老師錯了,你能原諒老師嗎?”林林緊緊抱著我,一邊抽泣著,一邊伸出小手幫我擦眼淚。我將牢牢記住林林的話,以后,不會再傷害他們,哪怕是一個眼神。
擁有發(fā)現(xiàn)的眼睛
一天,小朋友吃完午飯在走廊里安靜地看書,我在教室里照看幾個沒吃完的孩子,并提醒幾個早晨晚來的孩子給種子澆水。
只見他們走進教室,很快端著自己盛有水的杯子又走了出來。
一會兒,只聽到外面討論說笑的聲音大了起來,我透過玻璃窗一看,原來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聚在了一起。
起初我還以為他們在討論著種子發(fā)芽的情況,心想孩子還真夠有興趣的,就讓他們好好觀察討論吧。
沒過多久,只見一個、兩個,三個……進來端杯子的孩子變多了。
咦,他們早上不是已經(jīng)澆過水了嗎?為什么還在盛水?一個個疑問的產(chǎn)生使我也走了出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端著一個杯子在跑呀、晃呀……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玩水,而且還玩到了外面,當時我很生氣,板起了臉,并且批評了他們,而孩子們也似乎聽話地放回了杯子。
到了散步的時候,我聽到瀟楊和彭書鈺又在悄悄地講著:“剛才你看到杯子里有光嗎?”“我看到我們屋子頂上好象也有水在動?”“奇怪了,怎么會有的?”……聽著他們饒有興致地講著,我頓時一下明白了!原來他們是在討論水反射的“光斑”,于是我孩子返回到教室,讓孩子再次去發(fā)現(xiàn)這種奇妙的現(xiàn)象,他們欣賞著從杯子里反射出去的“光斑”美景,體會著“實驗”成功的快樂!當孩子們安靜地進行午睡,我不禁想起了今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值得我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
如果散步時沒有孩子在交流討論,會有孩子剛才歡樂的體驗嗎?以后孩子還會有樂于去探索發(fā)現(xiàn)嗎?……想到自己剛才莽撞的行為,我不禁感到自責。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是教育。
”幼兒園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著教育契機,但我們往往視而不見或簡單處置,忽視了幼兒身上發(fā)生的情況所具有的教育價值。
我認為:第一,我們教師過于注意按預定計劃組織教育活動,當出現(xiàn)新的教育機會時,缺乏重視兒童興趣的意識。
第二,我們教師忽視偶發(fā)事件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
象這樣的教育契機我們每天隨時都可能遇到,反思過去:有太多教育契機都被我們給錯過了,失去了許多真正體現(xiàn)教育價值的好機會。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對于孩子們探索的火花,我們是否能發(fā)現(xiàn),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是個有心的人。
孩子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表現(xiàn)是不同尋常的,有時可能與我們的常規(guī)做法相違背。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細致觀察孩子的心、一雙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的眼睛,一個靈活的頭腦,我們不能對孩子違背“常規(guī)的舉動”只知批評,而應該及時去發(fā)現(xiàn)有教育價值的點點滴滴,學會善于把握教育契機。
只有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探索的火花,讓我們的孩子們學習的更快樂!也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不是常說“興趣是活動最好的切入口嗎?”因此,我們需要確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樹立“時時處處有教育”的觀念,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的契機,那么,我們將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將全神貫注,活動將充滿生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定會不斷提高。
《老師的眼睛》《多多肯定孩子》
老師的眼睛
幼兒期是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的黃金時期。與孩子們在一起時,我會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在教室墻角處,用柔軟的地毯、可愛的動物靠墊、低矮的小型書架、各種各樣好看的適合中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等,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圖書角。閑暇時,我和孩子簇擁在一起快樂地閱讀,輕輕翻,仔細看,慢慢說。
午餐后的散步是我和孩子最自由、快樂的時光。我?guī)в變和度氲酱笞匀坏沫h(huán)抱,讓幼兒觀察花園、草地,捕捉其變化。并且提一些幼兒既熟悉有感興趣的問題。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蝸牛是怎么爬的?”“小螞蟻在干什么?”讓幼兒有聲有色的講,老師還不失時機的豐富幼兒的詞匯。多觀察,使幼兒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豐富了幼兒語言的內容,幼兒說起話來就會“言之有物”。
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fā)展的一種基本能力。幼兒的語言富有創(chuàng)造性,但模仿、學習在語言獲得中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善于為孩子創(chuàng)設促進發(fā)展的環(huán)境,更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導幼兒表達意愿和感受,滿足他們與人交往的需要。
多多肯定孩子
我班的周智澄小朋友是一個患有心理焦慮癥的孩子。小中班時來園哭鬧現(xiàn)象很嚴重,到了大班上學期的后期,情況才漸漸好轉。
開學第一周的周五,周智澄的奶奶又來向我反映今天早上他又不想來園了。我了解到具體的情況后,針對他的情況后,在班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消除了他來園的后顧之憂或者可說是借口。果然,下周一來園是似乎情況有所好轉。
這一段時間,班級中在學習做操,周智澄不太用力,我批評了他,轉念一想,又表揚他很認真。
在孩子的心里,教師和父母是不一樣的,教師的話具有權威性,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關系到幼兒在集體中的形象。教師的語言、表情都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面對著幼兒,教師用正面、積極、恰當?shù)卣Z言,肯定并贊美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地良好表現(xiàn)。因為教師地一句貼切地贊美語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幾天地良好情緒,有些還可以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個新的開端。
有時候,我總在想:教師何必要“吝嗇”使用肯定、贊美的語言,何不多給孩子一些具有讓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肯定、贊美語言。其實,這是一種最簡便的愛的表達方式。
和蚯蚓近距離接觸
每到下雨天雨停的時候,有一種軟體動物會從地底下神秘地出來,這邊一只,那里一條,在學校的操場上,在泥濘的小路上,在道路兩旁的灌木叢里,你都可以看到一條條長長的蟲子在地上慢慢地蠕動。有不少人覺得它很惡心,看見它會產(chǎn)生一種不明的恐懼感,它就是農(nóng)民伯伯的好幫手——蚯蚓。
本周我們的教學活動內容就有“認識蚯蚓”,大人見了都會害怕,那孩子見了會怎么樣哪?活動能順利開展嗎?帶著一點點疑問,開始做一些準備工作。
首先,給家長們發(fā)了短信,建議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去挖蚯蚓,到周一,不少孩子帶來了他們挖到的蚯蚓,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把它裝在小罐頭里,里面裝上了一些泥,孩子們圍觀者這些不同的小罐頭,開心地指點著里面的蚯蚓,我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表示害怕的孩子。
組織活動時,參與挖蚯蚓的孩子特別能說,在與家長共同的合作中,他們對蚯蚓的特點及一些生活習性都已了解,他們的介紹讓沒有參加挖蚯蚓活動的孩子羨慕不已,為了便于孩子們的觀察,我將一些蚯蚓倒了出來,每張桌子上都有幾條,看著它們的蠕動,孩子們激動地歡叫著:“它爬到外面了!”
知道了它是農(nóng)民伯伯的好幫手,我們將帶來的蚯蚓放到種植園地,讓它給種植的蘿卜松土,這也是令孩子們激動的時刻,看著放出的蚯蚓鉆進了泥土,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和它們說再見,愿它們在自己的家里過的舒服一點。
活動結束了,但第二天,又有幾個孩子帶來了蚯蚓,原來他們雙休日忘了挖,活動后,讓家長一起補挖的,我們又將這些小生命放到了園地里。
和蚯蚓近距離接觸,沒有恐懼,沒有惡心,孩子們只是將它當作了普通的小動物,這也讓我們大人感悟:其實孩子本來是沒有恐懼的,那些令他們害怕的東西都是大人有意或無意中傳遞過去的恐懼的信息,然后他們自己反復的強化,最后就造成了對那個東西的終身恐懼。
愿少給孩子一些恐懼,多給他們一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