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謙讓和分享行為帶來的快樂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分享的游戲

艷艷是一個性格活潑,能說會道的孩子。由于是獨生子,家里條件也比較優(yōu)越,家人也都百般疼愛她,要什么家人總是盡量滿足她。開學第一周,她的媽媽不是打電話就是發(fā)短信,一會兒讓換件長袖,一會兒又讓換短袖,一會兒問孩子的各種情況,正是由于家長的過度寵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小霸王”的個性。在幼兒園,她根本不懂的什么叫謙讓與分享,什么都要贏,想讓別人什么都聽她的,可其他孩子才不管她呢,所以經(jīng)常會與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上周的晨間活動時,她和夢怡為了一塊積木而吵了起來,其余小朋友出來打抱不平,他們一致指責艷艷不對,艷艷又急又惱又哭。這時我不得不出面干涉

,讓他們先放下玩具,說說是誰先拿這塊積木的。夢怡說:“積木是艷艷先拿的,可是她總是把積木都放到自己那里,又不用,我這里拼的缺了,我要用?!逼G艷說:“我等一下要用的。”接著輕輕地對她說:“艷艷,你看看其他組的小朋友,他們玩的多開心呀,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嗎?”她抽泣著回答:“他們在玩積木,開心?!薄笆茄剑麄冊谕娣e木很開心,你們也在玩積木為什么不開心,還哭呢?”“因為她搶我的”艷艷手指著夢怡大聲的回答?!八秊槭裁匆獡屇愕??因為你把積木都放到了自己這里,她沒有了。你看其他組的小朋友都把積木桌子的中間,誰需要誰拿,這樣大家一起玩才開心呀!一個人玩孤孤單單的,多沒意思。”艷艷看看我,主動的把積木推到了桌子中間,其他幾個孩子高興的選起了自己心愛的積木,我對著艷艷豎起了大拇指,她笑了笑就和大家一起玩了起來。在晨間談話時,我特意針對這一情況讓孩子們進行了討論,還讓艷艷說說:“怎么樣玩積木最開心?”她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響了的說道:“積木放在桌子中間大家一起玩最開心!”

謙讓與分享是孩子會說但不易做到的事,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謙讓和分享行為帶來的快樂,使謙讓和分享真正變成孩子的主動行為。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幼兒園教育隨筆: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并不理解謙讓的意思。

有一天,明明吃點心比別人慢些,等他到建筑區(qū)時,他想用的橋型積木不夠了,他想從別的小朋友那里拿兩塊,可沒人給他。他急得哭起來。聽完他的哭訴后,我請他和建筑區(qū)里的文文商量。受到暗示的凡凡馬上痛痛快快地拿出橋型積木交給明明。為了讓明明把受到幫助的快樂表達出來,也為了讓幫助人的凡凡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我說:“明明,凡凡把積木讓給你,你高興嗎?”明明笑瞇瞇的說:“我高興,謝謝你!李一凡?!蔽矣謫枺骸懊髅?,下次凡凡玩具不夠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會幫助他嗎?”明明會意地說:“我會的?!蔽野衙髅鞯脑捀嬖V了凡凡,凡凡也很高興。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將來別人也會用“謙讓”回報自己。

區(qū)域結(jié)束后,我編了一個小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告訴小朋友:“以后如果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以向他們這樣解決。”通過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減少了“告狀”的現(xiàn)象。

“謙讓”是幼兒容易說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讓孩子們體驗“謙讓”帶來的快樂、不“謙讓”帶來的不快樂,使他們真正的理解“謙讓”意義,使“謙讓”真正的變成孩子們的主動行為。

讓孩子們體驗快樂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缺少面對人生沒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我國一位兒童教育工作者盧勤說過:“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讓孩子們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作為孩子們的老師和朋友,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和孩子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快樂、感受快樂吧!在孩子們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很多.....如果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就會讓學習融在生活中。當我和他們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shù)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再重新開始數(shù);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zhuǎn)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孩子們的燦爛的笑臉,你就會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鞓肥怯卸喾N多樣,我們每個人對快樂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頓美餐就感到快樂,有的人聽到一句贊美的話就感到快樂,有的人得到一件美麗的衣裳感到非常快樂,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樂。我個人認為:快樂應該是愉悅的,甜美的,放松的。

讓孩子在游戲中真正找回快樂


最近學習了徐則民、洪曉琴老師的《走進游戲,走近幼兒》,使我更加深了對于幼兒游戲的理解,正如封面上的那一段小字說闡述的:“游戲不僅是幼兒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法。讓我們共同關(guān)注幼兒游戲,解讀幼兒游戲行為,了解幼兒游戲教育的價值取向、思想方式和策略技巧,攜手走進游戲天地,走近幼兒的世界?!?/p>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能讓幼兒獲得快樂、滿足幼兒需要和愿望的、自發(fā)的、不同尋常的一種行為”,這句話似乎已經(jīng)在每一位教師的腦海中留下了記憶

,甚至爛熟于心,但是如何真正讓孩子找回游戲的快樂,卻是我們老師在埋頭為孩子“設計”游戲時,沒有好好思考過的問題。

本書的作者在該書中提供了許多的案例,直觀地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這些源于幼兒游戲的故事串出了一個個道理,讓我們漸漸讀懂了游戲的同時也讀懂了幼兒。

從“游戲中的教師”到“游戲中的玩伴”是本書闡明的一個立場,但其中意味深長的是“玩伴”不同于幼兒之間的同伴,而是“年長一點的玩伴”。我想,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玩伴”——表現(xiàn)了幼兒游戲中的師幼平等關(guān)系,二是“年長一點”——說明教師更加會玩,會得到幼兒信任可見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這一定位,去除了權(quán)威而確立了威信。隨著教師與幼兒在游戲中的默契與投機,當教師被幼兒看成是了不起的同伙時,教師便能在幼兒游戲中游刃有余了,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比如:在我們的角色游戲中,我們精心設計了燒烤店的材料,制作了精美了燒烤爐,還融入了一些數(shù)方面的知識:串肉的分類等,本以為這么精心的準備會給予孩子游戲的快樂,但殊不知,一些復雜的過程,太過于真實化材料,過多的要求、臆斷,反而讓孩子束縛于游戲中,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相反的,孩子在戶外活動中無意中尋找到一個木架、一個輪胎,三五成群,沒有老師的要求,他們也會自得其樂,轟轟烈烈地玩起了游戲。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小時候,一堆泥土,也能玩出一片天地:挖坑、倒水……那時我們是何等的開心與快樂。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孩子的游戲,沒有大人太多的干預,有的只是最自然的發(fā)展。沒有結(jié)果如何,有的只是過程的享受。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經(jīng)常打開來看看,我們就不知道這里面裝有什么。靜靜的等待,耐心的觀察孩子的游戲,終有一天孩子會帶給我們驚喜。

讓孩子在游戲中真正找回快樂,也讓我們走進游戲,走近幼兒。

輪胎真好玩!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我班的孩子們始終保持著對玩輪胎游戲的興趣,他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的擺弄輪胎,有的把輪胎來回滾,也有的在輪胎上來回走等,除了這些簡單的玩輪胎方法,往往有些孩子繼續(xù)嘗試、探索新方法,在一次晨間戶外活動時,聰明靈活的駿駿小朋友和三個女孩子一拿到輪胎就把四個疊起來,然后從最輪胎上面鉆下去,而身材短小的月月雖然下去了,但再爬上來有點困難,一不小心輪胎會倒下,這時的我站在一旁觀察他們的動靜,駿駿說:“你試著把腳踩在中間空的地方,這樣很容易爬上來的?!痹略略谕榈墓膭钕拢K于爬了上來,孩子們的臉上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有的動作感覺很危險,但孩子們在不斷地長大,他們也不斷地渴望接受新的挑戰(zhàn),這個游戲玩了一會兒,幾個小伙伴邊交流邊嘗試,靈敏的齊齊叫了起來:“你們看,我可以乘著輪胎滾呢?”一次、兩次,真好玩。旁邊的圓圓覺得特別新奇,也想坐在輪胎上滾滾,可是怎么坐也滾不起來,她嘴里嘀咕著:“他行,我怎么不行呢?”再試了幾次還是沒成功,這時的齊齊走過來說:“我是先把輪胎滾兩下,再用力跳上去,這樣才可以滾著走,你照我說的去試試看。”圓圓開始有點害怕,但在同伴的鼓勵、支持下進行了一次、兩次的嘗試,最終獲得了成功。在輪胎游戲中他們大膽嘗試,不斷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新玩法,既增強了玩輪胎的趣味性,又激發(fā)了孩子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而幼兒期的孩子已經(jīng)蘊藏著一定的創(chuàng)造潛力,但這種創(chuàng)造潛力具有不穩(wěn)定性,可塑性強的特點。因此利用他們的可塑性,使他們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身體活動是幼兒探索客體環(huán)境的最有手段,他們通過運動感知世界,在運動中積累經(jīng)驗、方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快樂的表演游戲讓孩子很快樂


表演游戲是指幼兒通過扮演某一文藝作品的角色,運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語、動作、手勢),再現(xiàn)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或某一片段)的一種游戲形式。

以表演角色的活動為滿足,它不是以演給別人看為目的,而是為了追求表演的滿足和快樂。

教師在日常的表演活動中要注重成功體念,以信育情。

信賴感、自信感是幼兒健康成長品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性格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幼兒身上大致表現(xiàn)為:樂于助人、樂意與人商量、有困難愿意求人幫助。

通過恰當?shù)脑u價,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作為老師要求讀懂孩子眼中的渴望,了解他們需要什么?然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口頭語言和表情語言的積極作用。

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把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幼兒。

如有些孩子比較膽怯,想上臺表演卻又不敢,因此舉手也是悄悄的。

這時你的眼神就應是鼓勵的:孩子,行的大膽點,老師為你加油;有些孩子的表演欲望比較強,但傾聽習慣不好。

這時你可悄悄的對他說;你演的很好,老師相信,其他幼兒在演時,你也會為他加油,對嗎?還有些孩子愿意表演但是表演的技能不夠。

這時你可利用空余時間、在沒人時,幫他鞏固,讓他進步。

……我們贊美孩子要真誠,要恰如其分,要讓孩子感到自在。

因為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孩子也應體念到自己的弱點。

為此我們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運用描述或問話,讓孩子去體會他的哪些行為是值得贊美的,而值得贊美的原因又是什么。

在稱贊孩子時,最好能清楚地指出孩子好的行為,如"你今天游戲時沒有亂發(fā)脾氣,是個好寶寶"……只有通過讓孩子充分意識到自己良好的行為,才能使日后有所遵循。

總之教師要相信幼兒的潛能,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笑得更燦爛,唱得更動聽,真正成為快來的小天使!

讓孩子能感受到集體的快樂


子涵比以前是活潑多了,能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一份快樂。今天戶外游戲,多數(shù)孩子選擇了紙板卷玩具,大家事先都找到合作伙伴才選擇場地玩。等孩子們?nèi)齼蓛啥荚陂_展紙板卷的游戲時,我發(fā)現(xiàn)子涵一個人在玩紙板卷。他一個人站在紙板卷里,拖著紙板圍著操場跑著。他一邊跑,一邊高興的笑著。我朝著他豎著大拇指,他跑得更快樂。看到孩子們在規(guī)定的場地玩,大家都是三三兩兩合作玩,而他在操場外的圈上跑,特別顯眼??吹剿粋€人玩著,我也試著拿一個紙板卷跟在他后面,他看到我在追著他,他突然停了下來,躲在紙箱里面看不見了。我也學著他的樣子也躲在紙板箱里,他看到我和他玩游戲,更開心地笑了。其他孩子看到我兩在玩紙箱躲迷藏的游戲,大家都圍著過來和我一樣玩著這樣的游戲。

子涵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動作發(fā)展也比其他的孩子慢一些,孩子們基本不會選擇和他一起玩。今天的活動場景也證實這一點,他一個人選擇紙板卷在操場上跑著,但他也很開心,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場景需要改變,需要引導他融入大集體活動中。因此我選擇模仿他的游戲,二不是強制性的參與他的活動,只是跟隨他,不打擾他。而他也理解我的意圖,馬上和我配合游戲,一起玩著躲迷藏的游戲。說明他還是喜歡和別人一起游戲,只是沒有人和他一起玩。這時我采用模仿他來接近他,融入他的游戲。

有了這樣活動,能看到子涵的進步和需要,下次我會主動邀請孩子們和他合作,或者帶著他活動,讓他能感受到集體的快樂。在玩不停的玩具時,盡量考慮到讓大家合作游戲,多給子涵接觸大家的機會,我也要提高更多合作選擇的玩具。

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快樂與挫折


一、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快樂與挫折

前幾天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些小朋友選擇“玩具家”,有些選擇玩有聲積木,剩下的則是選擇玩橡皮泥了。而之前的教育活動中教到了用橡皮泥做棒棒糖,有些小朋友則乘此機會繼續(xù)操練了起來。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所做的棒棒糖是單色的,比較單一。于是,我拿出一根棒棒糖,讓小朋友觀察他們手中的自制棒棒糖與我手中的有什么不同?小朋友們都開始動腦動眼仔細觀察了起來。有的說,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有的說一個軟一個硬…在我的引導下

,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小朋友手中的自制棒棒糖是單色的,而老師手里拿的是彩色的。我給孩子做了一次示范,讓他們目睹我做彩條棒棒糖的全過程。然后讓孩子拿著橡皮泥,回憶老師剛才的做法自己做。有的小朋友說:“劉老師,我做不來,你幫我做?!蔽艺f:“哪一步不會了?再看劉老師做一遍?!弊龊煤螅鞓返嘏闹终f:“彩條棒棒糖做好嘍!”可不一會,他又用驚異的眼神看著我說:“劉老師,你怎么又給拆了?!蔽艺f:“剛剛你不會,劉老師又給你示范了一次,現(xiàn)在應該你自己做了?!彼麤_我使勁地點點頭,自己重新做好了。bFG兒童學習網(wǎng)-兒童學習資源中心

小班的孩子依賴性較強,自主能力差,還不太能完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會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如果大人每次都在幼兒尋求幫助的時候伸出你自認為是幫了他們的“援助之手”,未必見得是在幫孩子,反而會適得其反,助長了孩子的惰性,滋生了孩子遇事不思考的壞習慣,是他們自理能力更差。因此,我們要做個“會偷懶的老師”,讓孩子自己動手,體驗生活的快樂與挫折,并在挫折中茁壯成長!有句話不是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bFG兒童學習網(wǎng)-兒童學習資源中心

二、相同行為的背后有著不同的原因

一天,我正在戶外組織孩子游戲。突然,旋旋大哭了起來。問及原因,他身邊的聰聰掐了他一下,紅腫的傷口告訴我,聰聰掐得很用力。我非常生氣,把聰聰叫到身邊,大聲問:“你為什

么掐小朋友?”聰聰?shù)芍笱劬?,迷惑的看著我?/p>

吃完午飯,快午睡了。我見聰聰情緒還是很低落,就把她抱過來,摸著他的小手說:“老師喜歡聰聰,但打人的聰聰我不喜歡?!甭斅斦0椭菫鹾诘难劬φf:“可是,我高興,我喜歡他。”我驚訝了,那有喜歡別人就掐別人的?“媽媽喜歡我就掐我?!卑W癢咕囔著。

下午,我特地跟聰聰媽媽進行了交流。原來聰聰和她媽媽的關(guān)系就像朋友,有時打打鬧鬧,高興時喜歡掐掐聰聰可愛的小臉蛋,拍拍聰聰?shù)男∈帧?/p>

原來如此,我終于明白了聰聰攻擊行為背后的動機——那是喜歡,友好的表示,是對他媽媽向他表示友好的模仿。

對大人來說,孩子是一個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我們大人多一點耐心,多一份等待,多一些思考,給每個孩子“說出自己秘密”的機會。我懊悔自己當時的沖動。

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是,相同行為的背后有著不同的動因。

針對聰聰?shù)摹肮簟毙袨?,我與他家人達成了一致。在家里不再掐孩子而是擁抱孩子。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聰聰知道對人的喜歡的方式有多種,掐人是不對的。

讓孩子在常識中快樂的成長


近日,聽了孫謂東老師“右腦開發(fā)與超速記憶”的講座,受益非淺,其中提到了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使我觸動尤為重大。那什么是賞識教育呢?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而賞識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樹立自信心!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壞孩子”?其實世上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有沒有用心去教?!皦暮⒆印保捍蛉?不認真?調(diào)皮?人都是有缺點的,有缺點就是有特點。當你發(fā)現(xiàn)別人缺點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發(fā)現(xiàn)別人的特點。有時候太追求完美,太苛求就會走入誤區(qū),我們要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正如周弘老師所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它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一般情況下,老師、家長都會注意鼓勵孩子,但有時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為失控,在情急生氣時往往忘了鼓勵,取而代之的是大聲地指責,于是,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你畫得那么臟,畫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玩,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安靜一點啊”,“這首兒歌小朋友都會念,就你不會”,“那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不動腦筋”……諸如此類的訓斥指責,都會不同程度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現(xiàn)出懦弱或攻擊行為。因此對學齡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猶為重要,因為在幼兒期,孩子自我意識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而產(chǎn)生的,可以說孩子的自信是教師和成人樹立的,尤其是當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礎(chǔ)上進步時,如果及時給予肯定和強化,會讓孩子覺得“我行!”他的自信心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賞識可以說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通過這幾日對賞識教育的進一步了解,我認為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賞識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孩子心理活動有規(guī)律可尋,但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有的孩子在美術(shù)方面有突出的天賦,有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有驚人的表現(xiàn),一些家長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忽視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別人的孩子會彈鋼琴,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別人的孩子繪畫獲獎了,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去參加繪畫比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應當在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正確運用賞識教育,揚長避短,使每個孩子多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人盡其才,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二、賞識教育要因人施教,恰到好處。

不但要賞識孩子,還要正確客觀地認識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若賞識不夠,對孩子不屑一顧或訓斥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驕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內(nèi)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diào)皮、好動、表現(xiàn)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對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賞識教育除了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于孩子適當?shù)谋頁P外,還要在孩子發(fā)生錯誤行為時進行科學的批評,及時地予以糾正,使孩子明白什么是錯,什么行為能得到人們的贊同和尊重,什么行為將會受到批評,使孩子們更加自尊自信?,F(xiàn)在有的家長甚至老師對孩子偶爾的一點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對其進行打罵,嚴重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還往往導致了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不但沒有充分認識自己的錯誤,卻增加了對父母或老師的逆反心理。因此,無論是家長或老師都應正確認識科學的批評,要根據(jù)實際,適時適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學會明辨是非。但賞識和批評的側(cè)重點不能顛倒,還是應以賞識為主,賞識要講究方法,批評應考慮藝術(shù)。這樣,才能使孩子及時得到鼓勵,又能知道自己的缺點,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如:孩子畫畫得很臟,老師就不能直言不諱地說:“畫得那么難看,太臟了,再畫一張。”而應該婉轉(zhuǎn)地啟發(fā)孩子說:“如果這幅畫顏色再涂漂亮點就好了”,這樣既幫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再者當孩子取得成績或遇到困難時,也可采用一些體態(tài)語進行賞識,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送去一個贊賞的目光,豎起高高的大拇指等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慰和鼓勵。

三、賞識教育要貫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是賞識教育的關(guān)鍵。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師應以賞識的眼光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喜愛每一個孩子,并注重隨機教育,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以積極的態(tài)度欣賞孩子,不失時機地為孩子的點滴進步喝彩,避免橫向來看待孩子。最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最調(diào)皮好動、表現(xiàn)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如:一個調(diào)皮好動經(jīng)常打架的孩子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但偶然某一時刻,他在幫老師擺放小椅子,老師就應馬上抓住這個時機當著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他,他一定會表現(xiàn)得更加棒,以后只要他稍有進步都予以及時鼓勵,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也一定會有所改善。

四、賞識教育要做到家園同步。

家庭教育必須與幼兒園教育相結(jié)合。但現(xiàn)在一些父母輩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他們在對子女教育時,充滿著急功近利的因素,動不動就對子女進行責怪,表達不滿的情緒,而祖父母輩對孫子女則是過分寵溺,使孩子忘乎所以,放任自由,從而讓孩子在一種矛盾的教育氛圍中成長,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悉心地幫助和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而賞識教育則恰恰適應了這種需要。幼兒園可通過舉辦家長會、設立家園欄、個別交流、家訪等形式,幫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guān)知識,讓他們了解到一些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從而學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賞識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藝術(shù),相信家園同步開展賞識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農(nóng)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希望,無論孩子是怎樣的,我們都要抱著“賞識”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相信這種“賞識”教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延續(xù)下去的話,世界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將會被我們改變。所以,請時常翹起你的大拇指,讓孩子在賞識中快樂成長吧!

相關(guān)推薦

  • 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今天的戶外活動,我組織幼兒一起玩了賽龍船的游戲,看孩子們玩的多么愉快呀。他們玩得多么非常高興!只聽到有幾個孩子在喊:“潘老師,你看我們的龍船劃的快不快?”于是我就乘機組織他們進行比賽。先將幼兒分成兩組...
    2020-10-15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游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游戲有助于增強幼兒身體素質(zhì),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由于身心發(fā)育尚未完善,對各種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
    2019-12-1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識字 教孩子認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結(jié)合實物和生活情境,并讓孩子在游戲和快樂中學習。 1.自制識字卡片 為了教探探(化名)識字,我們準備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卡片,還有雙面膠、繩子、彩筆,這些都放在隨時能拿到的地方...
    2021-12-01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教育隨筆: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
    2021-07-0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們體驗快樂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缺少面對人生沒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也...
    2021-12-06 閱讀全文

今天的戶外活動,我組織幼兒一起玩了賽龍船的游戲,看孩子們玩的多么愉快呀。他們玩得多么非常高興!只聽到有幾個孩子在喊:“潘老師,你看我們的龍船劃的快不快?”于是我就乘機組織他們進行比賽。先將幼兒分成兩組...

2020-10-15 閱讀全文

游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游戲有助于增強幼兒身體素質(zhì),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由于身心發(fā)育尚未完善,對各種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

2019-12-19 閱讀全文

教孩子認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結(jié)合實物和生活情境,并讓孩子在游戲和快樂中學習。 1.自制識字卡片 為了教探探(化名)識字,我們準備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卡片,還有雙面膠、繩子、彩筆,這些都放在隨時能拿到的地方...

2021-12-01 閱讀全文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

2021-07-09 閱讀全文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jīng)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缺少面對人生沒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也...

2021-12-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