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這些育兒昏招 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對家長的依賴性過強。一旦失去了家長的保護,孩子就變成了驚弓之鳥。害孩子變得如此無能無助的,除了孩子自身的性格養(yǎng)成所致,還與家長的教育影響有關系。下邊,我們來了解媽媽有哪些做法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1.一手包辦
家長溺愛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做辛苦勞累的事情。所以無論孩子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遇到什么問題,家長都會馬上站出來幫孩子解決??墒?,這種一手包辦的做法卻會使孩子成長為一個無能的人,寶寶從小缺乏鍛煉機會,缺乏自理自立的基本生活能力,缺乏處理事情和應對困難的能力,對孩子日后的成長必定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家長應該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動腦,尤其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就應該讓他去完成。
2.有求必應
很多家長存在補償心理,或者是受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因此每次孩子要求得到什么,家長都會滿足他的愿望。可是,家長這種有求必應的做法,會使孩子越來越變本加厲,而且一旦家長無法滿足寶寶需求時,孩子就會和家長發(fā)脾氣、鬧別扭。此外,這種做法也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攀比心理、虛榮心理,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長。
3.過度保護
家長從小對孩子過度保護,孩子從來沒有吃過苦,受到挫折,以后一旦離開家長的保護,就會變得很難適應,甚至連最基本的溝通交往能力都非常差。孩子的性格就會慢慢變得自閉內(nèi)向懦弱,更不善于和他人相處。建議家長要對孩子多鼓勵、多放手,教會孩子勇敢獨立完成事情,平時給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而家長最好暗中保護孩子即可,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堅強勇敢地成長。
4.過分管制
孩子認真做一件事情時,家長不可以過分管制和打擾孩子,否則會使小朋友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長久下去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力和智力健康。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有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這對小朋友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家庭教育:小升初這些年
小升初這些年
用上岸來造句,大家能造好多,在小升初論壇中,大家都用上岸來恭喜經(jīng)歷小升初以后,得償所愿的家長。但回想起這些在小升初奮戰(zhàn)的日夜,最初時候的大家恰如但丁在《神曲》中的“過了此河,別無希望”。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認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是從孩子出生開始的,但是認識到小升初的重要性,是從孩子四年級開始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從各種興趣班開始,鋼琴、美術、書法、繪畫、英語,各種班在四年級前是報的滿滿當當,學校的成績,僅限于認真玩成作業(yè),對,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三年級前的她,就是玩成作業(yè)。都說河西某小學的作業(yè)負擔重。但是她的作業(yè)都不費勁。但這么玩下來,四年級期末的成績,在全班排名很不理想,幾乎到了班級二十。
這對妻子和我都是一個刺激。因為咱也上過學,小學階段這個成績是真沒拿過啊。后來跟一些機構(gòu)老師學習后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的小學教育,就是滿分教育,尤其是數(shù)學??赡苡行┘议L會說,99分跟100分能有多少差別?對于孩子的知識掌握,當然差別不大,但是,如果是選拔類考試,那就靠這一兩分來篩選人,這也是現(xiàn)實。所以,學習的量不夠大,學習成績一般,也就是正常現(xiàn)象。
于是乎開始了漫漫報班路,先是挑了近的小機構(gòu),某小機構(gòu),AS學了一年,不成,因為這地方不布置作業(yè)。孩子聽一節(jié)課相聲,愿意呆,但是,成績上不去。換地方,換到某方,這時候必須得感謝某方的M老師,把我孩子的AS,從興趣開始入手,逐步提升。
后來,發(fā)現(xiàn)光上這一門課不夠。孩他媽又給孩子報上了XES的數(shù)學。在這里面C老師,認真,負責,除了上課講清楚,還搞一日一練。基本上是每天搞一個知識點。這么學、練堅持下來。數(shù)學有了起色。龍城計算大賽,得了獎。并且也考進了尖端班。
這么堅持,五年級到六年級的時候,校外的學習,對校內(nèi)的影響不大,但是提高了孩子學習的重視性,孩子在班里的成績也基本上能穩(wěn)定到前五名。但是五升六的時候,還他媽跟我還是茫茫然啊,因為目前到手的金獎一個都沒有啊。也不是Xes超一班的。要是,也好說,肯定四大有一個。但是目前沒啊。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六年級初孩他媽打聽到某斯的培訓效果好。狠狠心,報某斯,并且加大在某斯的學習力度。兩次走??荚?,孩子基本都是刷題刷到前一晚。語數(shù)外三門,近些年的真題,都做過兩遍以上。語文的知識點,我陪著刷了兩次。終于,走福分數(shù)很理想。但是,噩耗傳來了,各種機構(gòu)不許推,這次的成績,不說金銀獎。只有分數(shù)。
這中間,孩子她媽給孩子報考試,幾乎是個機構(gòu)的考試就報,zc,lz,xy,jy,ttxs,某方。效果都一般,拿銀獎拿到手軟。原因也很簡單,非本機構(gòu)學員,只上復習班,劃的重點有限的。想考金獎,還真不容易。
這時候,孩子拼命學,全家人,也把精力,甚至生活重心都放到了她的身上。人都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娃娃在這一段時間,真長胖了,原因也很簡單,去培訓班看去吧,小胖子居多。家長也知道孩子上學辛苦,一放學,想吃啥,買,想喝啥,買。學習成績搞上去了,體重也搞上去了。
所以,這節(jié)的標題,有點文不對題,但是,內(nèi)涵其實說得是一回事。為了一個好成績,全家的努力全押上了。
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六年級下半學年開始了,雖然某斯沒有金獎,但是有成績,某方杯也取消了,但是兩次成績也都有了,綜合成績也在醞釀中,娃她媽說,不管如何,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溜溜啊。做簡歷吧。
報了兩個制作簡歷的班,這種班,在個大機構(gòu)基本都是免費的。簡單學習一下,開始上手做簡歷。
這期間,跟一個機構(gòu)的老師聊,這老師指點我,你送簡歷就得早點做,早點送,勤點送,多走幾次,最起碼混兩個臉熟,大家都在等政策,其實,真政策一下來,好娃娃早就定好了,那時候,再找人送簡歷啥的,人都逮不著。
受此啟發(fā),我們抱著簡歷,報著病急亂投醫(yī)的策略,四大都投吧。可好,今年都不收簡歷。報著簡歷過去跟各初中招生負責人聊,人家翻翻,嗯,把校內(nèi)成績完善一下,嗯,把那個方面再加強一下。用非著名相聲演員老郭的名言“褒貶的是買主”。我忽然感覺,自己的這份簡歷,還是能被名校認可的。
在送簡歷的過程中,還碰到過這么一次,拿著簡歷到了門房,門口保安同志不讓進,于是趕緊問到了負責招生的老師的電話,老師一接電話表示很忙,于是咱就趕緊把孩子的各種獎往前報,報了一半的時候,老師說,你進來吧,我們看看。然后趕緊進去。跟老師一見面,翻騰翻騰簡歷,老師說,你這個可以報我們學校了。當時真是欣喜若狂?;丶腋依锶烁吲d了好一陣。
直至”三七搖”政策一出來,各學校開始聯(lián)系咱們了,都說你家可以網(wǎng)報我們學校了。這時候,又涉及到學校的比較上面,但總歸娃上學的這個事,基本上也算是落停了。想想這些日子報班、考試、刷題、這些辛苦,也沒白費。
還是得感謝這個論壇,在這個論壇里面學了好多,尤其感謝論壇里面的愣愣、夏天、負責敬業(yè)。手動點贊!
這兩三年的求學經(jīng)歷,用王國維先生治學三境界來總結(jié),雖然不很貼切,但也是基本符合。最近在各種中學生群里面交流,初中和小學的學習量不是一個檔次,更辛苦的事情還在后面,不過,慢慢來,不能急。有過這些年的積累,心態(tài)應該更平穩(wěn)一些了。接下來的事,想必也可以順當一些吧。但愿但愿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家庭教育征文《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很多家長都會跟我一起討論如何教育孩子這個話題,“教育是一名有缺憾的藝術”,因為它有不可預見性,我們不確定自己的一個行為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我主張謹言慎行,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只要我們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他就能完全憑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成功的人生。
每當朋友們夸贊李逸涵的時候,我都會覺得既自豪又羞愧,因為兒子在一些方面是比較出色,但是也有他刻意隱藏的缺點,宋老師要求我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時,我就把兒子的優(yōu)點、缺點列了一個表格:
優(yōu)點:開朗、熱情,愛讀書、理解能力強(閱讀理解題目一般不出錯,能很快的給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總結(jié)出比較準確的含義),想象力豐富(每當讀到一篇好文章時,很容易身臨其境,把文字所表達的內(nèi)容浮現(xiàn)在腦海里。這是李逸涵自己的話),喜歡交往(到陌生的環(huán)境會主動與別人交談,詢問行走路線,家里來了客人主動問好,招呼用水果等),能正確的評價自己(去年越野賽、3年級時的禮儀隊,兒子很輕松的跟我談到他沒有入選,原因呢,因為自己體型較胖,會不美觀。當我問及他會不會覺得很失望時,他說“哎呀,媽媽,你兒子學習挺好,愛讀書、愛寫作,愛唱歌,不就這一點不擅長嗎,有什么關系呢?我覺得老師這樣選是正確的,當我適時提出咱倆一起減個肥時,他竟然毫不在乎的說不就是胖一點嗎,身體健康就行。)既然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的陰影我就尊重兒子的選擇。
缺點:自我整理能力差(書桌里總是亂七八糟,書包里有好多廢紙,家里的書桌不提醒不整理)
不喜歡、不擅長運動(在家很難叫出門去,喜歡在家里玩拼接玩具、看書,動畫片,玩電腦)
做事過分追求完美,可以隱藏自己的缺點(不跳繩,沒有把握不去做事情)
書寫能力差、做事不夠細心等
分析的不夠全面,這是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其他方面還請老師作評價,那么針對我自己和大家對李逸涵平時表現(xiàn)的綜合評價,他的優(yōu)缺點的形成都是習慣養(yǎng)成的產(chǎn)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過程,盡管我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計劃性的人,但是自己在家庭中一些無意的卻是正確的表現(xiàn)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讓孩子可以正確的成長,而孩子那些不良的習慣也跟我息息相關,令我汗顏。好習慣培養(yǎng)我們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1.榜樣的力量
喜歡讀書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從嬰兒期開始我比較關注《為了孩子》之類的雜志,根據(jù)書上的指導給孩子買了許多相關的書籍,家里的家具上貼滿漢字,我想大多是家長都是這樣做的,固定時間個孩子講故事,到大班后識字量很大,我就開始給他買文字多的書看,母子各看各的,由于認識的字多,上小學后從來不需要家長為他讀題、分析題意,因為他總拿不認識的字問我,打擾我看書,學拼音后趕緊教會了他查字典,這樣雖然沒上學前班,因為經(jīng)常查字典的緣故,拼音除了書寫不太規(guī)范掌握的倒很扎實,而讀書多的好處隨著李逸涵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增長越發(fā)顯現(xiàn)出來,比如薄老師說他知識面廣,大概是2年級的時候老師說最小的數(shù)字是零,他說是負數(shù),他會在北京旅游的時候跟一個80多的老先生談論什么墨西哥的名勝古跡,西班牙的美味佳肴,那是我也插不上嘴的話題,理解、現(xiàn)象、寫作能力的逐漸提高,發(fā)在我博客上的作文得到大家的好評“西湖的水很清,清的能看到水底,一些小魚游來游去、嬉戲玩耍。湖底的泥土看上去軟軟的,仿佛一腳踩下就要落下去似的。放眼望去,湖中心有許多小島,小島上長滿了青青的蘆葦,看起來生機勃勃
家園共育:讓”不要“遠離你的孩子
2-4歲的童兒,和過去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兒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語言的出現(xiàn),開始探索世界,要求獨立性,要求“我自己來”。如果此時處處束縛他的手腳,橫加限制,就會形成羞愧、疑慮,甚至孤獨感和反抗。
在超市里,3歲的朵朵在里面跑東跑西,鬧的媽媽很是心煩,媽媽大聲的訓斥她:“不要亂跑!”
飯桌上,3歲半的皮皮總是不好好吃飯,吃幾口就去玩他的玩具,無論媽媽怎么說他也不聽,爸爸沖皮皮吼到:“不要玩了!”
滔滔跟著媽媽出去,過馬路的時候淘氣的滔滔不好好走人行橫道,睜開媽媽的手跑到馬路中間去,媽媽急的大喊:“不要在馬路中間走!”
媽媽在廚房里做飯,小米坐在沙發(fā)上邊看動畫片邊吃餅干,爸爸回來看見了,對小米說:“不要吃那么多餅干!”
冬天的早晨,愛美的萱萱在衣服外面套上了意見蓬蓬紗的裙子,當她走出來的時候,媽媽大聲告訴她:“不要這么穿!”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主張去做事,而不喜歡受大人的約束。孩子的“離經(jīng)判道”經(jīng)常惹得大人對他們大吼:“不要… ”孩子對我們的阻止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從父母反反復復說“不要”的情況來看,效果幾乎等于零。
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話
3歲孩子的行動已經(jīng)能夠獨立,他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解決,他們有強烈脫離父母的愿望,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嘗試一下。聽到大人說“不要”,就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本能的反抗,他們反抗權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或者通過反抗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還有一個原因,請您現(xiàn)在按照我說的做:請閉上眼睛,聽我說,不要想老虎,不要想東北虎,不要想華南虎,不要想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當我跟你說“不要想老虎”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老虎。相信您也是的。這事為什么?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潛意識都不接受否定的詞匯,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約會告訴你“要做”。成人都如此,何況孩子呢?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接受我們的指令,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的。
讓“不要”遠離孩子,對孩子多說肯定句
每當我們想對孩子說“不要”時,我們先要提醒自己:我這樣的說法會有意義和作用嗎?然后,態(tài)度和藹、語氣堅定的告訴孩子“要……”比如:
我們對著超市里亂跑的朵朵說:“跟在媽媽的手推車后面走”。
對不好好吃飯的皮皮說:“好好吃飯,一會兒媽媽收拾完就沒飯吃了?!?/p>
對不好好走路的滔滔說:“跟在媽媽身邊,要走人行橫道?!?/p>
對飯前吃很多小餅干的小米說:“先去洗洗手,等著媽媽做熟飯就可以吃飯了”。
我們可以多做幾個練習,看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說才會使孩子聽進去。
“不要打小妹妹!”
“不要總是開關電燈!”
“不要爬到窗戶上去!”
“不要動,你會把碗摔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否定句換成肯定句,可以這樣說:
“你可以輕輕地摸摸小妹妹?!?/p>
“謝謝你幫我們打開電燈,這樣我們就能看清了。”
“到這里來玩,這里寬敞多了”
“小心拿著,輕輕地放在桌子上。”
當然,這些答案只是提供參考,可以根據(jù)自己和孩子的不同情況找出很多種不同的說法,讓孩子能接受我們的建議。
如果肯定的語氣同孩子說話,就會得到不同于以往的回應,處于第一方抗期的孩子就不會處處和我們作對,他們似乎變得很順從。這事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尊重,我們不是命令、限制他們的行動,而是讓他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家里也不會再“狼煙四起”,氣氛會變得更加平靜和諧。改變說話的方式,讓“不要”遠離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提醒:
有自我意識的孩子,用“不要”制止他們是沒有效果。如果僅僅告訴孩子:“你不要做…”他就會感到迷茫和失望,會心生逆反。不如直接告訴他,你可以做什么事情,給他們指明做事的方向。所以,讓3歲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該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不如教育家長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每個孩子出現(xiàn)問題,首先考慮的就是家長是怎樣的,賞識教育家周弘曾說,教育孩子就象是農(nóng)民種莊稼,莊家的好壞完全取決于農(nóng)民的種養(yǎng)方式,莊家出問題,是農(nóng)民身上有了問題,家長就好比種莊家的農(nóng)民。
按理說,現(xiàn)在的家長只是層次高,也有一定的育兒知識,應該是比較好溝通的家長,實際情況遠不如想象的樂觀,現(xiàn)在的家長空有理論,缺少實踐,大道理一大堆,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全都不適用,他們有的會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孩子有了進步,他們感謝老師,孩子有了不足,他們會對老師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完全忘記了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的家長自己有自己的育兒理念,總認為老師不如自己懂的多,總想讓老師按自己的理念方法育兒……
到了大班,再教育孩子也只能是很淺顯的效果,家長才是問題的關鍵,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家長把孩子從小到大養(yǎng)成了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要想解決問題,幫助孩子盡快成長,家長十分地需要扭轉(zhuǎn)觀念,但這是比較困難的。
家長學校是很有必要的,作為專業(yè)的幼教機構(gòu),應該把普及幼教知識作為一部分利用網(wǎng)絡也好,實地教育也好,定期為現(xiàn)代的家長們更新觀念,對幼教工作的開展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