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兒童不愛學習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兒童歌謠 幼兒學習故事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孩子不愛學習,也不愛玩,腦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其實,有時我們真的是誤解了孩子,有句話叫“有心栽花花不開”,即使大人,也有一心想做,卻做不成的事。為啥不愛學習?一起來聽聽孩子的心里話吧!
1.“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根源:不了解自身潛能優(yōu)勢
這類學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優(yōu)勢。
2.“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為啥而學”
根源:目標不明確
這類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shù)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yè)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3.“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
根源:學習技能低
這類學生的學習技能發(fā)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wù)經(jīng)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chǎn)生知識漏洞。急需提升如:學業(yè)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
根源:認知能力低
這類學生與學習有關(guān)的基礎(chǔ)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zhuǎn)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且學生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無論是學生自己,還是教師。
5.“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
根源:情緒不穩(wěn)定
這類學生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郁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心理資產(chǎn),縱使?jié)撃茉俸靡驳貌坏阶畲蟮陌l(fā)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北京國奧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分析:孩子厭學問題成因很復雜,只有深入分析每一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并針對性地做相應(yīng)的心理輔導,才能真正幫孩子走出困境。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一定要本著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而不是抱著發(fā)泄的態(tài)度去亂扣帽子,說孩子就是“不上心”、“笨”等等,那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打擊孩子的學習動力,使學習問題更嚴重。
北京國奧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建議:面對孩子厭學的現(xiàn)象,作為家長要經(jīng)常給孩子以成功的體驗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比較焦慮、不耐煩,厭學心理就會變得更嚴重。孩子會變得容易遺忘,容易把剛剛學過的東西也忘掉。要注意贊美和鼓勵。
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教師應(yīng)把教學與學生特長結(jié)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jīng)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加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漸承擔其學習任務(wù)。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解決兒童自卑心理的辦法
自卑,是孩子對自己的不恰當?shù)恼J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xiàn)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yīng),從而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追根溯源
青少年階段,正是孩子學習功課、掌握知識的重要時期,如果此階段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那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爸爸媽媽就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產(chǎn)生,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由于目標定得過而高連遭挫折;二是與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勢,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
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來源于心理學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表現(xiàn)為對自己能力和品質(zhì)偏低的評價。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膽小、怯懦、孤獨、沉默,不喜歡交際,缺乏知己,活動能力差,進取心不強,更多地考慮自我,對人不夠熱情,經(jīng)?;乇苋后w活動,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的人,是很難做出成績來的。
自卑的孩子往往有如下表現(xiàn):
①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別人,什么都比別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擔心做不好,怕被人恥笑。
②一旦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則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與人交往,總感覺別人看不起自己,過于壓抑自己,悲觀,失望,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封閉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受煎熬。
③情緒低落,抑郁,還伴有焦慮,失眠等。
要使孩子克服自卑感,爸爸媽媽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否則就很難使孩子克服自卑感。爸爸媽媽要多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管是身體方面還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夠揚長避短。
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孩子講,許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陷,都會產(chǎn)生自卑感,關(guān)鍵要能夠克服自卑感。
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榜樣魅力
洋洋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大學里的教授。洋洋是獨生女,因此爸爸媽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希望她能和他們一樣有知識,甚至超過他們。于是從洋洋很小的時候起,爸爸媽媽就給她制訂了發(fā)展計劃。當洋洋剛會咿呀學語時,爸爸媽媽就教她念英文。等長到三四歲時,洋洋每天的時間就被爸爸媽媽安排得滿滿的。如早晨起床要練聲,上午學知識,下午學跳舞,晚上練琴。洋洋的爸媽希望洋洋成為一個全才,所以對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洋洋起初的確表現(xiàn)很出色,不論在幼兒園里還是學校里,她都是一個活躍分子,老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在德智體等方面,她都不會落于人后,但這樣仍不能讓她的爸爸媽媽滿意,因為爸爸媽媽給洋洋定的標準是“永爭”第一。每當洋洋拿著自己還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爸爸媽媽的訓斥:“這道題怎么能錯呢?這么簡單,真是笨呀!”聽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評價,洋洋傷心地低下了頭。上小學一年級時,洋洋參加了全市的歌詠比賽,拿了二等獎。
下臺之后,她欣喜地向爸爸媽媽跑去,沒想到面對的卻是爸媽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獲一等獎的那個小朋友,嗓子多甜美,表情多自然,可比你強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失望?!笨蓱z的小洋洋,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小洋洋慢慢地變了。
漸漸地小洋洋仿佛換了一個人,原先她是一個特別開朗、調(diào)皮、聰明可愛的孩子,而現(xiàn)在她總是一個人獨處,很害羞、膽怯,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就是老師把她叫起來,她的回答也是含含糊糊、猶猶豫豫,總是說她不行、她不知道,再也看不到小洋洋那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樣子了。
后來,洋洋的媽媽看到孩子越來越消沉,便請教教育專家該怎么辦。專家向她講解自信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的方法,她才恍然大悟,明白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現(xiàn)狀。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在專家的指導下,她開始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洋洋克服自卑,培養(yǎng)自信。不久之后,自信的笑容又回到了洋洋的臉上。
解決方法
有一句教育名言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不比別人差!”“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假如每一個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因此,激發(fā)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爸爸媽媽應(yīng)該重視的問題。
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訓練方法
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后學習的有力保障,但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這項能力。其實專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
所以,為了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作為家長,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專注力的呢?下面教父母們?nèi)绾闻囵B(yǎng)孩子專注力的十種方法,供家長參考。
1
學習定量
讓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wù),改定時為定量。如果孩子能夠?qū)P耐瓿?,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并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
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要求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
鼓勵孩子培養(yǎng)興趣
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呢。
3
減少嘮叨和訓斥
要盡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shù),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人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4
大聲讀書
大聲讀書有利于訓練注意力。每天安排一個時間(10-20分鐘)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小文章大聲為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xié)調(diào)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盡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一直堅持下去。
5
營造家庭學習環(huán)境
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yīng)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簡潔。
孩子們都喜歡顏色鮮艷、圖案精美、功能多樣的鉛筆盒,功能則應(yīng)該越簡單越好,鉛筆和橡皮也要造型簡單,功能單一,避免孩子把它們當作玩具來玩;孩子的書房也要收拾得簡潔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來,不要放在顯眼的地方;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
此外,室內(nèi)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光線柔和適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
6
不買過多玩具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可是孩子往往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
7
一次只做一件事
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zhì)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fā)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
所以,哪怕當孩子玩兒玩具的時候,也要關(guān)掉電視機;做作業(yè)的時候,不要放音樂。
8
自我約束力游戲
跟孩子一起玩兒“自我約束力”的游戲,并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識的設(shè)置一些情境幫助孩子增強多刺激下的自我約束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
9
智力訓練
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錯誤,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等等。
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后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梢越o予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10
采用盯點法隨時訓練
在教室和家里,每天盯著某個點和物體看上幾分鐘就可以的,還可以采用舒爾特訓練法。這個方法是世界上最專業(yè)、最普及、最簡單的訓練法。
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 1CM × 1CM 的 25 個方格,格子內(nèi)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shù)字 1 — 25 ,共 25 個。訓練時,要求被測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順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時誦讀出聲。
當然,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質(zhì),在培訓孩子的專注力時,父母不宜把他和別的孩子比較,反而要從他的專注力基線(他對事物的平均專注時間)開始,耐心地加以培訓才是成功之道。
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采取適當有效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孩子厭學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不是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愛學習,尤其是家長給予孩子壓力后,更會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下面是小編總結(jié)的孩子厭學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家長們有參考價值。
要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首先要弄清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期望過高,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lián)系起來。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這會使孩子難以領(lǐng)悟?qū)W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
家長必知孩子厭學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3、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將來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工作?!边@樣,孩子就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nèi)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nèi)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yè)內(nèi)容,自然產(chǎn)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厭學,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yè)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diào)整作業(yè)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tài)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經(jīng)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yè)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jīng)常對自己說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yōu)橄矊W、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寶寶入園不合群4個方法來解決
寶寶入園不合群的原因
第一、寶寶在進入幼兒園之前一直與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適應(yīng)了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初入幼兒園會讓寶寶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現(xiàn)象。
第二、孩子在進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后,會遇到很多性格各異的小朋友,孩子不知道這么多小朋友哪個是友好的,哪個或許是有敵意的,這樣的想法讓寶寶感到很不安。
第三、寶寶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因為長時間與家長生活在一起,很少和外面的其他小朋友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在進入幼兒園以后,寶寶羞于和其他孩子進行溝通,也不知道該如何合理去表達友好的情感。
應(yīng)該怎樣正確教育孩子合群呢?
1、入園前告訴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優(yōu)勢
在決定進入幼兒園之前的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家長要不斷的告訴孩子,要去幼兒園生活了,并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話告訴他幼兒園的生活與家庭生活的異同,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優(yōu)勢。這樣做讓孩子在心里對于去幼兒園生活學習有所準備。
入園之前,應(yīng)多帶寶寶到戶外進行活動,讓寶寶盡早的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為融入幼兒園大家庭做好心理建設(shè)。
2、家長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孩子與同伴交往。
開始時,家長要主動地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里來作客,并帶著孩子熱情地招待小伙伴,鼓勵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來和伙伴分享。家長應(yīng)逐漸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玩耍,還要教育孩子在與同伴接觸中主動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幫助同伴。當外出游玩時還要囑咐孩子與同班小朋友結(jié)伴同行。
3、家長應(yīng)該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吃虧。
如新的玩具、圖書等應(yīng)讓孩子請自己的同伴先玩。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嚴格要求,不縱容包庇。當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現(xiàn)時,應(yīng)該啟發(fā)誘導、教育孩子多聽聽伙伴的意見、當自己的孩子和伙伴發(fā)生爭吵時,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進行調(diào)解;當自己的孩子對伙伴表現(xiàn)出寬厚、諒解時,應(yīng)該予以肯定表揚??傊棺约旱暮⒆佣煤屯閼?yīng)該處在平等的地位上。
4、家長應(yīng)該做孩子交友的榜樣。
家長要用自己對鄰居和周圍同志的真誠感情影響孩子,還要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到鄰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體會到和別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如果孩子不合群,那么是很難適應(yīng)今后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如果家里有這種類型的孩子,父母應(yīng)該激發(fā)他們活潑的天性,讓他有一定時間和伙伴們玩耍,對于膽小的孩子更應(yīng)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他多與別人接觸。這樣,孩子就會在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結(jié)交伙伴、學會各項能力,從而獲得心理的全面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性格。
做到這三點,解決孩子不愛學習的煩惱
在大多數(shù)家長眼里,孩子總是不夠熱愛學習,上小學的時候,平時放學回家需要自己一催再催才會去做功課。上了中學,不催了,但總能看到孩子偷偷發(fā)呆或者精神萎靡的樣子。
學習需要付出,付出時間、精力等等,還得接受毅力的考驗,這些都是不是舒適的體驗,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得不到反饋,學習自然變成一件惹人煩的事情。所以這里講到的反饋,即從學習中不斷獲取成就感,這才是保持學習動力的真正良藥。
那我們?nèi)绾螏椭⒆硬粩鄰膶W習中獲取成就感?
給予肯定。家長以及老師對孩子學習成長的狀況保持關(guān)注,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不需要刻意地去鼓勵,而且是那種很泛層面的鼓勵。如果孩子在具體的學習過程成長了,比如不喜歡的幾何題目能夠解答正確,不用再搔頭弄耳時,這時我們可以稍微給予孩子贊許的目光或者具體的表揚。這些是外界給予的反饋,讓孩子從他人身上獲取成就感。
重視功課預習。同一堂課同樣的學生,有預習與沒有預習的聽課體驗天差地別。預習過功課的學生上課更自信,偶爾的恍然大悟便是最可口的精神食糧,而沒有預習功課的學生且基礎(chǔ)薄弱,如果剛好內(nèi)容較難,他們更多的是茫然失措,一臉懵逼狀態(tài)。我們應(yīng)當督促好孩子預習功課,讓孩子在日常的上課中去獲取成就感,畢竟孩子每天的上課時間占了一大半,這種良好的體驗能幫助孩子不斷獲取充實、喜悅的學習體驗。
協(xié)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是件長期的工程活兒,我們必須從設(shè)計到蓋磚建設(shè)有一個可視化的進步反饋。我們常見的反饋便是試卷成績,這是大補,而平時學習計劃中合理的小目標則是營養(yǎng)劑,不斷的補充營養(yǎng)劑,孩子才有更足的精神去跨過下一個檻,一步步的成長,讓孩子能自我感覺進步。
以上三點常用的方法,更多幫助孩子獲取學習成就感的方法需要家長發(fā)現(xiàn),無論生活上還是具體科目學習上,畢竟“學習”的對象并不限定與課本知識,我們著重于“學習”這個動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