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夸孩子,他就不會再努力!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謂“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理念當(dāng)然沒錯,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實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如果運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這樣夸經(jīng)常聽到很多家長動不動就夸孩子“真聰明、真漂亮、真帥!”
不能夸孩子漂亮是因為漂亮是先天遺傳,而非孩子后天努力的結(jié)果。如果一定要說,要感謝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與“漂亮”這個詞具有類似特點的當(dāng)然還有一些,比如“帥”,比如“聰明”等。這些先天的優(yōu)勢,不應(yīng)該成為孩子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因為它很有可能會誤導(dǎo)孩子,讓孩子養(yǎng)成驕傲自大虛榮浮躁的不良習(xí)慣,以為單靠外表、靠小聰明就可以獲得回報,從而承受不了挫折與失敗,導(dǎo)致抗壓性也就是逆境商數(shù)(AQ)降低。事實上,心理學(xué)上有個研究,顏值高也就是漂亮、帥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因為人們往往更樂意與這類人打交道,甚至很多人會覺得顏值高的人更聰明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因素都會導(dǎo)致?lián)碛羞@些所謂“先天優(yōu)勢”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應(yīng)有的努力與付出。所以,如果你從小就這樣夸孩子,豈不是更害慘了孩子?
二、孩子應(yīng)該這樣夸不能夸孩子的先天優(yōu)勢,那夸什么呢?
夸后天就對啦!你可以夸孩子自身的努力,夸他通過努力所得到的進步,夸他通過努力所修煉出來的內(nèi)在的美好特質(zhì),比如善良、誠實、有禮貌、懂得分享等??傊?,“努力”,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可貴品質(zhì)。到底應(yīng)該怎么夸?給大家5點建議。
1、夸行為而非結(jié)果
表揚孩子過程中好的行為,而不是事情的結(jié)果。這種表揚最有助于孩子恰當(dāng)?shù)卦u價自己,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從而增強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你就可以表揚孩子:“你這個學(xué)期學(xué)習(xí)很努力,進步很大,你自己從中獲得了自信,爸爸媽媽也很為你高興?!倍皇恰澳憧剂?00分,爸爸媽媽很高興!”“學(xué)習(xí)很努力”是行為,為什么不提“100分”這個結(jié)果呢?因為不建議大家在孩子面前過于強調(diào)分?jǐn)?shù),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努力學(xué)習(xí)的過程和行為上就好,
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經(jīng)常會“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后就自己去刷碗,結(jié)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以后也許就不敢嘗試了。要看到孩子“努力自己動手刷碗”的行為是好的,是值得表揚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冷靜地先夸獎他:“你想自己做事,這個很好,媽媽很高興?!碑?dāng)然,在肯定孩子的行為后,你還可以再加上一句“廚房地滑,碗也很滑,下次要小心點哦!”這樣一來,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以后不僅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干其他家務(wù)。
2、夸具體而非泛泛或夸張
不要總是泛泛地對孩子說“很好、你真棒、你真乖!”之類,這會導(dǎo)致孩子聽了后沒什么感覺,也找不到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因為他不知道你到底夸的是他哪里。也不能用太過夸張的程度詞匯如“你最棒!你最牛!”之類,這容易導(dǎo)致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盲目自信甚至自大自滿。
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zhǔn)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你只是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北頁P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如果你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下次孩子就會更用心做好這件事。
表揚孩子的常用句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我”開頭,強調(diào)家長的滿意與欣賞,比如:“我很高興,因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币环N是以“你”開頭,強調(diào)孩子的努力與進步,比如“你真棒!因為你按時上床睡覺了?!?/p>
3、當(dāng)眾夸比私下夸效果更好
咱們中國人向來含蓄內(nèi)斂,就連外人夸自己孩子時,也總是不好意思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來回應(yīng),以示謙虛,更別說當(dāng)眾去表揚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表揚可當(dāng)眾,批評最好單獨”,當(dāng)眾夸獎能讓孩子感覺更有面子更受重視,因而激勵效果也更好。你不妨想想自己被當(dāng)眾表揚時的那股歡喜勁,自然就會“己所欲,施與孩子”了。
具體來說,當(dāng)眾夸有2種方式,一是夸孩子真實存在的優(yōu)點和行為,一是夸孩子暫時不具備但你希望他擁有的優(yōu)點和行為。后者雖然是句“謊言”,但“善意的謊言”所飽含的信任與期待的力量,往往會具備“點石成金”的神奇魔力哦!
4、語言+非語言效果更棒
表揚孩子時,不要光用語言,要記得多配合你的非語言表達,讓表揚的效果翻倍哦!比如,距離孩子近一些,身體前傾,溫柔含笑地看著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視能表示你的鄭重其事,讓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意義很重大。而近距離和身體前傾、微笑,都能夠更好地感染到孩子,讓他感受到你內(nèi)心的喜悅與欣賞。如果你能再有一些親昵的肢體接觸動作,比如擁抱、摸摸腦袋、拍拍肩膀、摸摸臉蛋甚至親吻等,都能強化表揚的效果。因為孩子除了感受到你的表揚,還能感受到更多被你的珍愛,從而強化內(nèi)在的安全感。
5、控制好夸獎的頻率和程度表揚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揚、表揚必“高調(diào)”,讓孩子只生活在贊美聲中,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愛慕虛榮,不表揚就不努力,批評就更聽不進去了。
三、到底該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實,表揚孩子的進步,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biāo),一開始,當(dāng)孩子的行為向這個目標(biāo)前進時,即使進步很小,你都要馬上提出表揚。接下來,孩子這種行為越來越多之后,你就要逐步提高對行為的要求,降低表揚的程度,同時減少表揚的次數(shù)、拉長表揚的間隔時間。最后,當(dāng)目標(biāo)完全達到,孩子新的行為習(xí)慣完全建立起來,稍許的表揚就足以使這種行為得到維持,你只要間歇性地偶爾給予表揚就可以了。這樣,你才真正幫助孩子完成了從他律到自律、從外驅(qū)到內(nèi)驅(qū),形成穩(wěn)定的內(nèi)在品質(zhì)。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不懂事兒?你是不是也這樣對待過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禮貌溝通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zhì),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關(guān)于孩子的禮貌溝通教育,你做對了嗎?
【案例一】
朋友領(lǐng)著孩子來家里做客,臨走時,鄰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子的一樣玩具帶走,于是你這樣說:“你是姐姐,別這么小氣,讓著妹妹,媽媽再給你買……”
做一個中立的仲裁者
大型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里的多多深受大家的喜愛,這與黃磊日常對女兒的教育密不可分。一次貝兒告訴黃磊,她想把多多的小狗帶回家,黃磊建議貝兒和多多溝通。黃磊的做法就好比一個中立的仲裁者,他沒有因為貝兒年齡小而出于面子偏袒,也沒有為了保護自己女兒而反對。
3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和成長期,漸漸成長起來的還有他們的物權(quán)意識。真正的分享不是違背自己的愿望,而是帶來更多的快樂,所以父母要學(xué)會尊重孩子的想法?,F(xiàn)在很多年輕情侶,為什么一旦異地戀就分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
【案例二】
帶孩子坐地鐵,一位好心的阿姨把座位讓給了你的孩子,孩子默不作聲。于是你這樣說:“快謝謝阿姨,快點,看著阿姨眼睛說話……不好意思啊,我這孩子太內(nèi)向……”
榜樣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的時候能夠懂禮貌,所以當(dāng)孩子沒能及時作出反應(yīng)的時候,父母會感到自己很沒面子,所以提醒甚至強迫孩子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父母礙于情面會給孩子貼上“太內(nèi)向”“不懂事”等標(biāo)簽,殊不知這些話已經(jīng)影響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他們慢慢地會真的很內(nèi)向,不敢做任何嘗試。
其實,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樣作用就好了,有的時候我們遇見熟人都假裝沒看見,走開的話,怎么能夠教會孩子懂禮貌呢?同時,借助一些故事進行教育也是有效的,孩子能夠通過共情和模仿學(xué)會禮貌的溝通。
【案例三】
帶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熟人夸贊你的孩子,你明明心里樂開了花,卻這樣說:“哪有哪有,他還不行,比他強的有的是,我們的還得再接再厲……”
面對贊美:欣然接受、合理歸因
面對熟人的贊美表揚,有的父母其實心里是很高興的,但為了讓自己表現(xiàn)的謙虛,同時防止孩子驕傲,常常會“客氣一下”,但是這樣的客氣卻像是給孩子“澆了一盆冷水”,甚至摧毀了他們本來就脆弱的自信。
欣然接受別人對孩子的贊美,并將孩子取得的結(jié)果歸功于孩子近期的努力。當(dāng)父母愿意肯定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把取得的成績歸功于孩子的努力,是將成功歸因于內(nèi)在、可控因素,當(dāng)孩子也這樣認(rèn)知自己成功原因的時候,他們會有更多的動力,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你破壞掉了
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你破壞掉了
孩子正在客廳專心的堆積木,寶媽一會兒過來問他餓不餓,往他嘴里塞食物;一會兒又覺得他堆的不對,忍不住上手幫忙。....家長看似在關(guān)心孩子,其實是在打擾讓培養(yǎng)專注力。如果你經(jīng)常這樣對孩子,就別怪他做事三分鐘熱度、磨磨蹭蹭!
因為孩子的專注力并非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漸培養(yǎng)出來的。他專注的玩一件玩具,認(rèn)真的觀察昆蟲等等,都是他培養(yǎng)專注力的過程。但家長卻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兇手”,不信?下面幾件事你對孩子做過嗎?
孩子蹲著觀察螞蟻搬家,正看得起勁兒,被家長不耐煩的拉走,并說他“這有什么好看的,臟死了”;
追著孩子喂飯,甚至給他一邊玩玩具一邊喂飯;
孩子專心的玩玩具,家長總想去問問他餓不餓、熱不熱。....
如果你有做過這些事,那你已經(jīng)把孩子專注力破壞的差不多了!孩子專注力差,就會表現(xiàn)出做事三心二意,上課沒法集中精力聽講,一會兒摳摳橡皮,一會兒走神發(fā)呆,做事磨蹭,學(xué)習(xí)成績自然不會好。
具體家長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專注力?
1、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玩具過多,孩子可選擇的余地也就越多,這個摸兩下,那個玩兩下,不能花時間去玩透一個玩具,對培養(yǎng)專注力不利。
2、過多干擾孩子。孩子正在專注的畫畫,家長總想上來指點一下,這不是在關(guān)心孩子,而是在干擾他。
3、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如果孩子總處于比較噪雜的環(huán)境中學(xué)習(xí),能清晰的聽到電視聲音、長輩聊天的聲音,那么他的注意力勢必會受到干擾。
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教育他
這幾年,我們開始更多地談?wù)摻甜B(yǎng)。
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養(yǎng)沒上去,所以才有中國游客在國外的各種丑聞。
而國內(nèi)的話,我不說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樣的情況。
俞敏洪說:“教養(yǎng)是什么?教養(yǎng)就是當(dāng)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dāng)?shù)皿w,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p>
我自己之前對教養(yǎng)也沒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則是盡量不打擾他人,不給他人造成麻煩。而有了孩子之后,我開始更加注意這個問題,特別是孩子們的教養(yǎng)問題。
因為我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人,希望他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為什么會有了孩子才會去注重?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諸多不足。其實孩子很多時候不明白禮儀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時候,也教會孩子。
就比如前幾天帶孩子出去吃飯,和幾個玩伴在一起,馬上就開始大叫起來,孩子一興奮就叫,加之他的嗓門很大。
我馬上把他牽回來,跟他說,這是大家吃飯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過了一會幾個人就爬到隔壁桌邊上的沙發(fā)座位的靠背上去了,這個時候我就去把他們叫回來,告訴他們不要打攪其他的客人用餐,應(yīng)該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則我會動用終極處罰手段了(一個人去外邊門口站著反思,需要的話我可以陪你,因為我沒有教育好你)。
對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來說,很難控制情緒和行為,但是父母一樣要管教好他們,不是說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一頓。那樣只會顯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沒有教養(yǎng)。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然后溫和地告訴他該怎么做。
當(dāng)然有媽媽會說孩子太淘氣,不聽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告訴孩子規(guī)矩和自律。
2
要知道:孩子再小,也會長大。
當(dāng)孩子犯了錯或者惹了麻煩,我見過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還小,沒事!”所以就有兩三歲的孩子在我家倉庫邊上的墻上尿尿,我不能責(zé)備??!因為孩子媽說孩子還小,不懂事??!
所以就有新聞上說的,孩子用石頭劃停在路邊的車,孩子媽熟視無睹,以致于氣不過的車主直接把孩子踢飛,最后引起官司的事。
犯錯孩子那方堅持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憑什么動手。
這個理由真的是自帶光環(huán),無懈可擊。
合適的做法是不是應(yīng)該把那個熟視無睹的媽媽踢飛呢?
當(dāng)孩子惹禍的時候,馬上就用孩子還小來回應(yīng)。這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負(fù)責(zé)的行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會狠狠教訓(xùn)他的。
看到過一個母親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在餐廳吃飯,就因為兒子稍微調(diào)皮了一點就被打了一耳光!氣得她現(xiàn)在還在發(fā)抖。原來,這位母親帶兒子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她兒子喜歡到鄰桌到處跑跑看看,幾次去騷擾吃螃蟹的鄰桌,最后因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別人把手甩開后,動手打了這桌的人,結(jié)果被回打了……
這個母親憤憤不平的點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調(diào)皮點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見識?
可是試問,孩子還小,做媽的也小嗎?為什么不及時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記得小小魚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在高鐵上。他因為太興奮了,要跟我玩游戲,每次玩贏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個小哥因為要睡覺,無法忍受,于是對我說,“管好你的孩子!這不是你家里”
當(dāng)時我跟孩子媽面面相覷,趕緊道歉。拿出繪本,幫孩子換一個安靜模式,給他講故事。
此后帶孩子出門我就更加注意了。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去打攪別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放縱。因為孩子再小,總是要長大的。
如果父母現(xiàn)在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為人的禮貌和規(guī)矩,因為孩子小就放縱不管,犯了錯還期待大家的原諒。
那么,當(dāng)有一天他走出學(xué)校,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為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他再寬容了,那時候孩子就受不了。因為沒有人再那樣順著他。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總有人會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時候不會后悔。
而且這樣的熊孩子長大了,能夠成為合格的父母嗎?能擔(dān)當(dāng)起教育下一代的責(zé)任嗎?
3
先管好自己,再說管好孩子。
有一個媽媽說,有一次,家里來了親戚,兒子就大方地將所有的玩具拿出來分享。最后離開時,親戚家那4歲的男孩看中了一只恐龍玩具,而這是孩子最喜歡的寶貝恐龍。當(dāng)然不會給,但是親戚家孩子也是哭著喊著要拿回去。
當(dāng)時的情景很尷尬,兩個孩子爭著要。這個時候孩子望著媽媽,希望媽媽能夠給自己保住這只恐龍。而親戚也微笑著望著她,等著她開口把玩具送給孩子。
要知道在我們平常的印象里,這只恐龍就應(yīng)該送給客人,因為客人是尊貴的,可以任性。
可是她知道這只恐龍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蹲下來對親戚家孩子說:“下次姨媽給你買一只新的,好不好,這一只留給弟弟,因為他會睡不著的?!?/p>
孩子不依。這個時候親戚出手了,直接把玩具搶過去,塞到了她手里,然后拉著孩子就走了。
連基本的告別都沒有。其實,她第二天就想問地址給孩子買一只。但是對方連電話都不接了。最后還逢人就說她家里人小氣。簡直沒把她氣死,但是她不后悔,因為這樣的親戚不交也罷。
4
面對這樣沒有教養(yǎng)的熊大人,孩子能得到好的教養(yǎng)嗎?很難。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不要以為全世界都會像你一樣圍著你的孩子轉(zhuǎn)。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個有尊嚴(yán)的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yǎng)。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里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xí)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熊孩子的問題,責(zé)任難道不在家長自己嗎?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是由你說了算,也不會因為你的任性而自動讓道,成長是一件需要認(rèn)真對待的事,你必須對自己負(fù)責(zé),也要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定要記住,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但是外邊的世界很殘酷,你必須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讓別人感覺舒服和愉悅。而不是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孩子!咱們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培養(yǎng)出好孩子。
那到底什么是好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做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事情,那就是一種可怕的浪費,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
而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在兒子小的時候幻想過。每想一種可能,就幻化一個畫面:
1、成績單
孩子拿出排名第一的成績單遞給我,臉上掛著淺淺的笑,“爸爸再也不用擔(dān)心我的學(xué)習(xí)了”。
2、彈鋼琴
孩子的手指在琴鍵上滑過,《秋日私語》連綿在房間里,營造出悠遠的意境。
3、小主持
舞臺上,他唇紅嘴白,激昂的字詞穿過麥克風(fēng),鉆到每個聽眾的耳朵里。
4、踢足球
舞臺上,他唇紅嘴白,激昂的字詞穿過麥克風(fēng),鉆到每個聽眾的耳朵里。
5、下圍棋
靜謐室內(nèi),黑白相對,他輕輕拍下一子,對坐平頭眼鏡男,人頓時萎了,兒子輕輕轉(zhuǎn)過頭,對著旁邊的虛空說,佐為,我終于下出了“神之一手”。
還有很多很多……
想到這些,我都不由地要揮揮手,把這些幻象從眼前扯走,一絲絲的留戀,還粘在手指之間似的。
可是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大到讓我的心理失衡:
下圍棋
他小時候上圍棋班,很興奮,知道初步規(guī)則之后就拉著我練手,結(jié)果被殺得干干凈凈。我很生氣:你是以后的棋王,怎么下出這么幼稚的棋?他更委曲,眼淚掉下來,到一邊療傷。再上課再受虐再療傷,如此循環(huán),最終都心力交瘁,一年之后就不再繼續(xù)……
事后回想起來,他的眼淚就變成了一根根的刺,扎得我心里痛痛的,我想明白了,我是真的急于求成了,小孩子的認(rèn)知水平,遠遠沒有達到我所預(yù)期的那樣,明白這個的時候,卻沒有辦法再彌補了,他到現(xiàn)在都沒有再摸過圍棋,連五子棋都不下。
小學(xué)倏然過去,還沒有顧得上回味就成了回憶……
中學(xué),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開始的時候,我必須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起步的方向一定要對!
什么成績、什么榮譽、什么學(xué)霸,都不是目的。我想來想去,最后和兒子商量,咱們能不能成為這樣的人:
自理
能把自己打理好,從日常生活到人際關(guān)系,別讓自己餓著,別讓自己別扭。
自立
有獨立的認(rèn)知,不人云亦云,內(nèi)心要穩(wěn)定地強大,這是自尊和自信的根基。
自強
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短處克服,制訂計劃并達到目的。
兒子想了想,隨后我們就達成一致。一致之后,就有了行動力。他分析自己目前不會做飯,那就從煮雞蛋開始,他說,這個已經(jīng)會了,他覺得自理,就是像爸爸或者媽媽那樣,做出一桌子菜。飯,他已經(jīng)會做了,電飯鍋的操作過程,看都看會了,如果沒有電飯鍋,也會做,具體怎么辦?下次讓他試試。
還有就是自強,他的英語要跟上去,現(xiàn)在落后太多,爭取提升10分左右。
說到自立,他沒有說話,看來還得去體會。
這次談話之后,兒子很快有了變化。
兒子今天到家的時間比平時晚了20分鐘,人也懨懨的,回答我說,他下午上完體育課就覺得渾身酸痛,腦子發(fā)暈,所以在路上走得慢。
我估計是運動過量或者是出汗受了風(fēng),連忙讓他喝些熱水。
晚飯吃得也很勉強,吃著吃著都覺得他要睡著了。
我讓他馬上睡覺,他不,他要寫作業(yè)。我提出明天早點起來寫,他擔(dān)心寫不完,堅決不同意。說完就回房子寫作業(yè)去了。
我是實在有點擔(dān)心,時不時過去看一下,摸摸他的頭,看看他的作業(yè),他手軟軟地快握不住筆了,寫一會兒就趴在桌子上,但手還是在動。這樣的寫下去,比平時慢多了。我是看不下去,又勸了一回,他還是要堅持,那好吧,你要堅強,那你堅強到底,我,也會支持到底的。一切都和平常一樣,似乎什么事兒也沒有,該改的錯一定要改,該寫得小作文一樣要寫。我覺得這個時候,他不想顯得軟弱,那我也用行動給予他最恰當(dāng)?shù)闹С帧?/p>
可是最終,我還是忍不住降低了一下下標(biāo)準(zhǔn),在批語中,給老師按實際情況講了一下,理解一下,今天的字寫得那么軟弱無力。
作業(yè)完成,兒子已經(jīng)沉沉睡去,看著他,突然有點覺得陌生。
他,從此再也不會是那個叭嗒叭嗒掉著眼淚的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