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痕愛有痕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閱讀筆記今天,侯莉敏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生動的講座,我覺得她講得很實在、很具體、很形象。她的講座時而讓我們捧腹大笑,時而叩擊我們的心靈之門,讓我們深思。通過聽她的講座,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普及科學優(yōu)質的學前教育,首要的任務是提高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水平。侯老師結合很多案例向我們介紹了專業(yè)化教師在遇到一些常見問題時的科學做法,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現在就案例《豆豆和周周的故事》談談自己在如何科學處理幼兒糾紛方面的收獲。
首先,我覺得馬老師在遇到這類問題時持有的冷靜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她沒有大發(fā)雷霆,而是比較冷靜、比較有耐心,她和風細雨般的語言使得孩子們很容易接受,進而就會信任她,向她傾訴并尋求她的幫助。
其次,我覺得馬老師在處理孩子糾紛時采取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馬老師及時介入到了孩子的這場糾紛中,但她沒有進行干預。她先讓兩個孩子“陳訴”,當周周不肯說時,她也沒有予以強迫,此時,她的耐心體現出來了。我們常說幼兒教師要有耐心,這可不能是一句空話,它應體現在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馬老師就做到了,而且馬老師沒有強迫孩子說也說明了她對孩子的尊重以及她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馬老師還讓豆豆親身嘗試一下“大發(fā)雷霆”,她采用游戲的方式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表演,而且游戲是按照孩子們的意愿組織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特別主動,而且說實話這個游戲很好玩。最后,豆豆的情緒得到了宣泄,周周也受到了小小的“懲罰”,豆豆原諒了周周,最后馬老師讓兩人擁抱,讓孩子們了解了他們依然還是好朋友。整個過程中馬老師沒有枯燥的說教,可以說是游戲化解了孩子們的矛盾。馬老師這種能尊重幼兒并且能采用幼兒易接受、喜歡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老師就是我心中的專業(yè)化教師,她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與教育是多么值得人敬佩與學習!
我班的文琪和旺君,兩人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好朋友也有鬧別扭的時候,就如豆豆和周周。記得有一次,旺君不小心將文琪的故事本弄下一張,頓時,文琪就哭了起來,還打了旺君一下,旺君也難過地哭了起來。當時,忘了正忙些什么事,我只是簡單地安慰了一下兩個人,現在想來這樣做是多么的不科學呀!我想,當我再次面對孩子們同樣的糾紛時,我首先要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請孩子們自己說說事情的前因后果,認真傾聽他們,理解他們,然后我會拿上膠帶、剪刀等工具走向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坐下,說:“我們一起來把書修好吧!”然后我們開始行動,我想,當書被修好時,孩子們的糾紛也就不存在了。在這個過程中,無聲勝有聲,孩子們也會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教師處理問題時只是簡單的說教,可想而知,那樣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心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愛,我們正走在通向專業(yè)化教師的道路上,愿大家共勉!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小椅子的傷痕
每次上課時我們兩位老師都會說一句“請到小椅子搬到前面來”聽到這一句,孩子們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有的是一只手拖著小椅子走的;有的一只手拎著椅子;有的站到椅子背后推著走;有的坐也不坐起來,就直接拖著椅子走……還不時發(fā)出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咚、咚、咚”的敲擊聲。還伴隨著孩子們唧唧喳喳的聲音,呈現一片熱鬧的景象.這是這幾天我班幼兒擺椅子的場面,不管你怎么說都無動于衷,孩子們根本不里你。這不今天又這樣了,于是我變了一種聲音“哎呀,你真可憐呀!”我滿臉疼痛的表情。頓時,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了。億帆反應快忙說:“老師,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事了?”“剛才,小椅子對我說呀,它有時候要被人摔,有時候要被人踢,有時候要被人拖著走,有時候又“砰”的一聲把我撞到在地,現在,滿身都是傷痕,快要疼死了。正好有一把椅子的腿列開了縫,“啊,小椅子的骨頭斷了!”“是不是我們太不小心了?!薄翱隙ㄊ怯腥瞬皇禽p輕地拿,輕輕地放,才會這樣的?!薄拔覀冊趺礇]有想到呢?”……。這節(jié)課我們正聽故事《盼盼的樹朋友》,使孩子們知道椅子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木制品。
以上的緣由由于我們班孩子多且調皮,特別有幾個男孩他們的自控能力差也較大膽。雖然他們知道要輕輕拿小椅子,但一聽到要到老師這里來,就非常激動,都想坐到老師身邊,所以,上面的情況就發(fā)生了。但是孩子又是很天真,聽到我這樣一說,馬上就改過來了?!澳阆牒托∫巫映蔀楹门笥褑??”“小椅子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它也想和每位小朋友成為好伙伴?!边@些話,可以很快的讓孩子改掉拿小椅子的壞習慣。他們知道要愛惜小椅子,要不,小椅子就不會和他成為好朋友了,他會疼的。
而平時我們老師應隨時提醒孩子拿東西要輕拿輕放,況且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孩子們的榜樣,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關心椅子同樣像關心他人一樣,是一種良好情感的培養(yǎng),能幫助孩子形成親社會的情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關心他人,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就像視小椅子為自己的朋友,不去傷害它,注意保護、關心它。視沒有生命的椅子為如此,又更何況是人呢?
教育隨筆:愛幼兒要潤物細無聲
一、寓習慣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兒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首先貫穿于在幼兒一日常生活,養(yǎng)成教育常態(tài)化,做到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結合,抓住各個生活環(huán)節(jié)促進其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1、“有仁愛之心”是當前黨和人民對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對幼兒教師來說也不例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通過幾十年來的實踐,發(fā)現在“四有”要求中,“有仁愛之心”是對教師職業(yè)要求的升華,引導著每位教育工作者從用知識、用技能教育,向著用心教育的方向發(fā)展。在幼兒階段,要真正成為“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就要用自己的愛心,關懷。呵護每一-位幼兒,蒂助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發(fā)展用愛心為他們營造和諧,有利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為其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愛心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在現代社會里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理解幼兒的心靈和尊重幼兒的人格。小班的孩子在午睡時總是胡鬧,扔東西、大哭,搞得所有孩子都睡不好,后來發(fā)現她總是喜歡上衣帽間里,里面很黑還不讓開燈,我猜想,這孩子一定是在家里沒有安全感,于是我抱起了她,來到小朋友中間一起聽我講故事,慢慢的她安靜下來,進入了夢想。還有一次我在看大班孩子午睡,一個幼兒不睡覺總喜歡上廁所,在里面自己呆好長時間不出來,我了解情況得知他平時總是在家里中午不睡覺,于是我利用來園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溝通,共同的教育他使他慢慢養(yǎng)成午睡習慣。
三、遇愛的教育與教學活動之中。
作為幼兒園教師不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應是“善”的。善的人格追求基于人的內在德性或潛能,而完成于個體的符合德性的教育生活實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活”出來的,“過”出來的,“見”出來的,“聽”出來的,在教學中做到“以善至善”,充分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心、同情心,設計了一個教育活動,在這個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愛的溫度,用真情打動每一名孩子的心,充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什么是“有溫度的教育”,什么是“以善至善”的教育。
幼兒教師教育要有愛
幼兒園處于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發(fā)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嵥楹颓遑毜?,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發(fā)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后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于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fā)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布置環(huán)境,周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yè)余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并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卜是他們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于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么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著,怎么樣穿著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對他們的自然發(fā)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huán)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fā)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游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并在不斷地面臨挑戰(zh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huán)境問題化———讓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chuàng)設能力則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huán)境中支持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幼兒教師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只要會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為幼教必須要有事業(yè)心、愛心、責任心。幼教是通往兒童心靈世界的橋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師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同時我覺得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應必備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素質是發(fā)展的眼光和未來社會意識。因為我們現在教育的孩子是為未來世界服務的,那么我們就要用未來社會的眼光、標準培養(yǎng)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一個環(huán)境資源匱乏、競爭激烈、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界。
在幼兒園時期,我們就要樹立孩子的環(huán)境意識,通過各種活動、情景讓孩子們懂得節(jié)約資源、珍惜資源、如何將資源再利用。我們的教育要多元化、開放化,要使幼兒善于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交流。
教育隨筆:有愛的小雅
新學期開始,我們小一班迎來了一群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孩子們表現出了各種不適應。有的哭鬧不止,有的不吃不喝,幼兒一直粘著老師……
今天早晨和往常一樣,班級里哭聲震天。有些孩子都是老師從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懷抱中“搶”過來,妍妍就是這其中的代表。只見妍妍進來后仍舊哇哇地哭個不停,不時地從小椅子上走出來,追著老師邊哭邊問:“我媽媽怎么還沒來?”“奶奶什么時候來接我?”“我不要睡覺。”......“等吃過飯,睡好覺,媽媽奶奶就會來接寶寶了?!崩蠋熯吔o孩子擦眼淚邊不住地給孩子們做著解釋。
忽然,看到小雅從桌子上拿來一張紙巾走到正站著哭的妍妍面前,用紙巾為妍妍擦去臉上的淚水,還邊擦邊說:“不要哭,不要哭了,媽媽會來的。”“小雅真乖,會幫小朋友擦眼淚叫她不哭了?!蔽壹皶r地表揚了小雅。孩子聽到老師的表揚更起勁了,又去拿了一張紙巾幫臉上掛滿淚水的果果使勁地擦了起來。昕昕聽到了也過來拿了張紙巾幫助旁邊在哭的小朋友擦起了淚水。這時我又及時地表揚了他們:“哎,昕昕也真乖,也會幫小朋友擦眼淚嘍。”
再看被小雅擦干眼淚的妍妍,聽見老師說話,好奇地看著小朋友,停止了哭泣。老師忙說“快點,你也去拿張紙巾來,幫雯雯擦掉眼淚呀?!薄班?。”孩子應答著,并馬上去拿了張紙巾幫雯雯認真地擦著眼淚。
入園一周,對班中小朋友有點熟悉后,初入園的小雅在沒有大人提醒下表現出對同伴的關愛,是多么難能可貴?,F代以獨生子女為主的中國家庭結構,孩子們被大人包圍住,缺少同伴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立的個性。他們中多數表現出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沒有感情付出的意識。小雅的行為讓我看到了幼兒關愛情感培養(yǎng)的良好開端。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關愛情感是現代兒童缺失的人文精神之一,它的養(yǎng)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因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偶發(fā)事件,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加強情感的隨機教育,樹立典型榜樣,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能讓幼兒在幼兒園和諧的關愛氛圍中,感受到人與人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情感樂趣。
知愛而反思 ——讀《愛的2020教育》有感
不經意的時候,聽兒子朗讀一篇課文,聽到那貧窮的少年憤慨地將那難得的金幣扔回給嘲笑自己祖國的人時,我不禁喝彩,多好的一篇文章!探究其來源,更是讓我感嘆:這是怎樣一部傳世佳作!我由此走進了這本書《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原名Cuore,直譯為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譯介來后,被譽為著名的兒童讀物。全書以一個意大利的小學生的日記形式,記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四年級這一學年里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其間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一個個平常而又飽含人性美的生活事件,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人世間各種偉大的愛;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國都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而爭相翻譯出版。該書的一些文章也被收錄中國的教科書中。
我們因愛而生,來到這個世界,看到的是眾生百相;身處其中,付出與收獲,總在行走奔忙中,卻很少聽下來靜思感悟。如今《愛的教育》把我?guī)肓艘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充滿真愛與人性的空間,我忍不住駐足,沉醉之中。
反思一:我們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細讀全書,我不僅僅感嘆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更為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強大的情感力量所俘獲??偮牭郊议L說:“我很重視教育?!?然而有幾個能做到象書中的安利柯的父親那樣,時刻關心兒子的思想,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勇敢、誠實、善良、克制、富有愛心等高尚品格的人呢?我們教師時時在說素質教育,然而我們的學生卻一點也沒有體會到教育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夏丐尊先生說:“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yǎng)顧及。好像掘地,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于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然而其內涵卻總是被忽略。愛學生似乎是為了教育形式和職業(yè)所逼迫,那么這樣的愛還能稱之為愛嗎?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迪和收獲就是:愛的反思。我們的愛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愛,它能給孩子帶來什么?是心靈的觸動還是表面的浮華?這是每位家長、每個教育者乃至整個社會都要思考的問題。
反思二:作為教師,我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愛孩子們的,我能聽他們訴說、能陪他們一起游戲、能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的頑皮和錯誤。然而看過此書以后,面對書中那一個個老師,我竟汗顏。反思自己的內心,發(fā)現自己是因了職業(yè)的道德才去“愛”孩子,而這種愛不是發(fā)自己于內心,是形式上的付出,從中我沒有體會到快樂,而孩子們也只是收獲了表面的幸福。
書中那位先生說:“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我現在并不要你們用口來答應我,我確已知道你們已在心里答應我,‘愿意’了。我感謝你們。”他把他全部的情感都給了他的學生,這不是職業(yè)的逼迫,而是一種自然的情感流露。他輕柔的按了那知道自己犯錯而預備受罰的學生的頭,只說:“下次不要再做這種事了!”另外一點沒有什么。這種涵養(yǎng)不是我能做到的,而這種涵養(yǎng)源自于他對學生真正的愛。當那個跳上椅子的學生走到老師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說:“先生!饒了我這次!”老師用嘴親著他的額頭說:“快回去!好孩子!”我?guī)缀跻鳒I了。不是為這孩子承認錯誤,而是因這老師的親吻,這個動作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位教師對于學生的那種真摯無私的愛,是發(fā)自心靈的毫不功利和職業(yè)性的。我相信這個孩子是因為感受到了這種情感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我更相信他以后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他已經深刻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這種神圣情感的褻瀆。這就是愛在教育中的強大力量!它能為學生帶來一生的財富。
反思三:什么是愛的教育?
書中小主人公的弟弟有一位女教師,她面對的孩子很幼小,如我現在面對的差不多年紀,而她遇到的孩子同樣頑皮,家長也不是都很好,就像我們平時經常埋怨的那樣。可是這位女教師仍舊那么的熱愛孩子,叫學生為我的孩子!這個稱呼似乎很簡單,可字里行間滲透著一位年輕教師對學生的細致入微母親般的關愛。盡管小孩子們不懂事,升入高年級后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女老師,就如同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后再不認識自己的啟蒙老師一樣,然而這位女教師仍舊一如既往的愛著學生,只在期盼學生叫自己“老師”時才會悄悄地流淚。這種作為啟蒙教師的辛酸感覺,我也曾有過,也曾為此對自己的職業(yè)產生過懷疑,甚至倦怠。然而書中這位女教師還是那么執(zhí)著的愛著。我真的很欽佩她!
我想,作為教師,最大的快樂應該就是看到自己學生的成長,看到當年不懂事的稚童如今已是玉樹臨風的小伙子、哭哭啼啼的小丫頭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不管這學生是否還記得自己,是否還能當面叫自己一聲:“老師!”那種自豪和成功感足以使每位教師滿心里只有幸福和感動。
真正的愛的教育應該是發(fā)自己內心的付出。對每個孩子都不吝嗇,正確的教育方法,恰當的教育方式、理智的教育行為、和諧的教育語言……施者傾灑甘霖,受者如沐春風。這愛的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來自于付出的享受。
反思四:我應該怎么做?
讀完全書,我為這書中的主人公高興。他是多么的幸福,生活在一個幾乎是理想化的空間里,有那么懂得愛的父母、老師和伙伴以及周圍的人。我想每個人都愿意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是世界里。那么就趕快從自己做起,給人與幸福的感受吧。
愛是人間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不幸的。當孩子受了委屈向我“告狀”時,當他不會自己吃飯,把飯菜打翻時,當他打了別的小朋友的時……當所有的錯誤發(fā)生的時候,不也正是孩子們最需要老師的時候嗎?他們看著我,看著老師,這是信任和期待,因為我是他們的老師。快放下怒氣、丟開埋怨、把嘴角上揚、眼神柔和、語言適度……讓愛融化所有的不快,原諒一個無知孩子的錯誤,幫他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去愛生命中的一切,把愛融入世界,讓人性的光芒普照世間。
《愛的教育》像一把梳子,柔軟的梳理著我這許多年來的迷茫和困惑,歷數了記憶中的點點滴滴,終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之所以高尚,是因為人會反思,懂得愛的真諦,能讓這愛如火種代代相傳。
教育隨筆:天真無“鞋”
身為幼兒教師不僅僅得有一顆童心,更需要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來面對一個個小朋友出的“難題”。這不,這幾天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我們班的“赤腳大仙”王家琪穿上鞋的事呢。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大部分孩子都能安靜的坐著聽老師講故事,排著整齊的隊伍上廁所,在家里的一些懶散拖沓的壞習慣也逐步的在改正,但這兩天我發(fā)現班里的王家琪小朋友很喜歡脫鞋。跟他提醒了好幾次說在教室不能脫鞋,脫鞋會著涼,會感冒。雖然他當時都聽話的把鞋穿上,但是過一會又脫了鞋子。套用一段小品的臺詞:我真是被他的天真無“鞋”打敗了……
我心里琢磨,是不是我的語氣和方式不對,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他穿好鞋呢?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只是徒勞,用命令的口吻也只會事倍功半。轉而一想,當我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時候,每每模仿小動物的聲音他們就會很感興趣。家琪很喜歡大臉貓,我模仿貓咪的聲音對他說或許會好使吧。這天,看著家琪又把鞋脫了,我沒像往常一樣,而是決定用講故事的方式提醒他。我模仿小貓的聲音說:“喵喵喵,大家好,我是大臉貓呀?!焙⒆觽円宦犖矣珠_始模仿小動物了,注意力紛紛集中到這兒,我接著說:“我大臉貓今天來到小朋友的家想請大家?guī)蛡€忙好嗎?”孩子都你一言我一語的問:“幫什么忙呀?”王家琪也好奇的說:“我可以幫你。”大臉貓說:“我剛才被大灰狼追的時候把鞋弄丟了,現在我沒有鞋可穿了,來看看你們誰光著腳,正好可以把他的鞋給我呀?!贝蠹叶颊f:“沒有~沒有~”家琪聽后也很慌張的趕緊把鞋子穿好,眼睛瞪得大大的,心存僥幸的看著我。我又模仿大臉貓感冒的樣子說:“阿嚏,真可惜,我轉了一圈發(fā)現你們家的小朋友都沒有脫鞋,不過我會天天來的,請大家一定要穿好鞋,阿嚏,不然光著腳會像我一樣感冒的噢?!焙⒆觽兌悸犜挼狞c點頭……
一連幾天,我欣喜的發(fā)現王家琪小朋友都沒有脫鞋,看來他已經改掉了這個壞習慣,我的做法起效了。這件事也啟發(fā)了我遇到問題要多動腦,多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從幼兒的世界觀考慮,才能事半功倍的解決問題!
幼兒教育無小事,處處皆為教育
怎樣和幼兒溝通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首先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伙伴,從而使幼兒在心理上得到安全和放松,讓他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讓幼兒充分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愿望和能力的機會。
第一、我們要充分尊重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做。我們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盡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游戲。真正做到“規(guī)程”所要求的“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在游戲中,我們和幼兒之間會有很多溝通,從而拉近了我們和幼兒之間的距離。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他進行贊美,他們定會有所發(fā)展,有所進步,我班有個小朋友發(fā)音不清楚,我不斷對其糾正,只要他有點進步,我就給予表揚,樹立他的自信心,現在,發(fā)音有了很大進步,這些贊美的話語就像一個個小光環(huán)一樣,老師親手替他們帶上。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
如何教幼兒一些知識性的問題
侯鎮(zhèn)南仉幼兒園仉美芹
很多幼兒教師跟我有一樣的感受,教幼兒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時,幼兒接受很慢,時常有一些死記硬背的感覺。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拿個例子來說,比如今天我們學習“一分鐘有多長”,對幼兒來說,這是個很抽象的問題。如果我們直接說一分鐘有多少秒,幼兒根本無法理解。因此我們可以從幼兒身邊的事說起,我們可以和小朋友有節(jié)奏的從1數到60,讓他們感知一下。我們還可以看著表,比賽在一分鐘內小朋友誰做的事情多,從而還能讓幼兒感受時間的寶貴,最后拿出一個大鐘表讓幼兒親自感知一下一分鐘在表上的行進方式。這樣經過反復的實例訓練,幼兒便對一分鐘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所以對于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幼兒身邊的事例、幼兒喜歡的事例、幼兒聽得懂的事例來說,要結合幼兒現有經驗和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所以,我們的教學內容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同時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幼兒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幼兒教育無小事,處處皆為教育
侯鎮(zhèn)南仉幼兒園仉美芹
幼兒園的孩子還處于自我階段,他們還不善于彼此交往,他們往往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不去考慮別人。因而在他們相互交往或游戲中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發(fā)生爭執(zhí)和沖突。幼兒之間發(fā)生沖突是常事,但這些沖突大都是非敵意的,是幼兒實踐交往、學習交往、學習處理人際關系必須經歷的過程
首先我們要做孩子們的引領者。
孩子們的思想是單純的,善惡、美丑在他們心中界線非常分明,導致孩子們愛告狀這一特點。如:“老師,斐斐又打明澤了”,旁邊一位小朋友告狀,其實斐斐也就是從明澤那兒走過,不小點碰到了明澤,于是孩子就告向老師告狀了,如果老師置之不理的話,呆會還有另一個孩子告狀。但如果老師不問清紅皂白就批評圣光的話,很快他就會成為“罪人”,遭到周圍小朋友的責斥。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導致孩子的違抗心理,不僅糾正不了孩子的錯誤
教育隨筆:無聲的交流
孩子們真的吃飯時不能講話嗎?不,其實他們可以進行“無聲的交流”!
一天中午,我介紹完食譜后,照顧孩子們進餐。巡視中,我發(fā)現林凱一只腳放在地上,一只腳踩在凳子邊上,斜著身子吃飯。我輕輕走到他跟前,當他看我時,我用手指了指他的腿,又擺了擺手,他馬上意識到了,把腳放下來,坐好吃飯。我又發(fā)現陳啟帆和王凱在低頭悄悄說話,還時時發(fā)出笑聲。我走到他倆跟前,當他倆看我時,我把食指豎在嘴前,擺了擺手,并指了指旁邊的小朋友,他倆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對小朋友說:“剛才,有一位小朋友坐姿不對,還有兩個小朋友講話施老師沒有發(fā)出聲音,只做了一個動作,他們便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并馬上改正。吃飯時,如果你想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你能用動作告訴他嗎?”小朋友們睜著驚奇的眼睛看了我一會兒,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見何宗庭把小手伸到施予跟前,在桌子上點了幾下,施予順著手指一看,原來是撒了一粒米,她趕緊把這粒米捏起來,放到桌子中間的盤子里,倆人相互看了一眼,會心地笑了。盛飯時,我發(fā)現丹丹輕輕拉了拉王凱的衣服,王凱扭過頭去,丹丹驕傲地伸出兩個手指頭,王凱看了以后,有點不好意思地伸出了一個手指頭。原來他們是在說自己吃了幾碗飯。
這種“無聲的交流”不僅優(yōu)化了班級常規(guī),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孩子安靜進餐的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