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罵孩子,家長的怒氣往哪撒?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有家長問:我快被孩子氣死了,雖然也知道打罵孩子的方式是不對的,可是生氣的時候真的控制不住,我該怎么辦?
大家有沒有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家長對孩子的怒火,如何能更好的處理?的確,現(xiàn)如今在各方面承受壓力最大的人群,莫過于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工作的這一代中流砥柱。正因日常的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心氣高,面對孩子偶爾出現(xiàn)的問題,家長有時會缺乏足夠的耐心,容易急躁、發(fā)火;也因為孩子是所有“對象”中,最容易犯錯點火,卻又是最柔弱,最天真的,因此,有時在不經(jīng)意間,有的家長會借題發(fā)揮,把來自其他方面的憤怒和壓力一并發(fā)泄到了孩子身上。
其實,絕大多數(shù)家長在對孩子發(fā)火以后都會覺得后悔或者內(nèi)疚,然而在氣頭上的時候,簡直無法克制。于是,閣主深思熟慮后,決定給出幾個建議,希望能幫助家長們更加理性的處理您對孩子的怒氣。
NO.1 認清憤怒的來源
有的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平日在生活上、工作上積累了問題和壓力,感到不堪重負,又無處釋放。而孩子就像前面所說,他們?nèi)崛酢⑻煺?、易犯錯,當他們犯了一個錯誤時,就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下子點爆了家長。
因此,若您是這樣的家長,請試著找到壓力真正的來源,并將您的情緒進行分類處理。在發(fā)脾氣前,給自己10秒鐘的時間,這樣問問自己:我這樣生氣,到底是因為孩子犯的錯還是別的什么?孩子犯的錯誤真的這么嚴重嗎?如果并不是這么嚴重,我如此兇悍的對待孩子公平嗎?
NO.2 了解憤怒的本質(zhì)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憤怒的背后其實是恐懼,為了掩飾恐懼,便以憤怒作為表達。仔細想想的確是這樣,孩子闖禍了,家長的憤怒是恐懼孩子受傷;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的憤怒是恐懼孩子將來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孩子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家長的憤怒是恐懼孩子誤入歧途,越陷越深……其實憤怒的背后,都是恐懼。
然而,不知道您是否聽說過墨菲定律,其中一條定律便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這些都是連鎖反應,因此,了解憤怒背后的本質(zhì),慢慢放下內(nèi)心的恐懼,學會放松心態(tài),理性看待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
NO.3 適度保留個人的生活
很多家長常抱怨這樣一個問題,每天除了上班,剩下的時間全部貢獻給了孩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全都放棄了。這樣的確是一種偉大的犧牲,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并不可取。
與孩子的相處有時和談戀愛有幾分相似,如果精神長時間過度緊繃,就容易感到窒息,甚至產(chǎn)生埋怨。因此,與孩子親密無間的同時也要適度保留個人的生活空間,尤其盡量保留能夠給您帶來正能量的愛好,比如運動、旅游、閱讀、養(yǎng)寵物等等。這樣不僅是給自己一個喘息放松的機會,也能給您和家人間的關系帶來積極健康的影響。
在此要多說一句的是,很多家長會說,真的沒有時間,孩子的學習,孩子的作業(yè),孩子的這,孩子的那,我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請記住,學會適度的放手,才能讓風箏飛的更高更遠。
NO.4 憤怒時適量運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運動,除去強身健體的功能,還能夠非常有效的釋放壓力,調(diào)整心情,在運動的同時,會讓人暫時放空,運動過后,加速了新陳代謝,能夠讓人的頭腦思維更加清晰敏捷。
因此,如果您因為孩子犯的錯誤而怒不可遏,感覺馬上就要爆發(fā)的時候,請立即叫停,然后給自己10-15分鐘的時間,做一些簡單的能夠出汗的運動,而后,能夠明顯的感覺自己更加冷靜、機敏和堅毅。再進行溝通的效果比當時就火山爆發(fā)強百倍而不止。
假如,您是帶著憤怒的情緒,氣勢洶洶的想回家找孩子算賬時,閣主建議您不要直奔家門,在樓下小區(qū)里跑一跑,讓情緒沉一沉,再回家“算賬”。
NO.5 訓斥孩子前先檢討自己
有一些家長曾向閣主咨詢,為什么孩子會這樣?為什么孩子會那樣?為什么孩子這么讓人不省心?為什么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我是不是該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在和這些家長溝通以后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家長認為孩子該會的東西,該懂的道理,該守的規(guī)矩,在以往要不就是從來沒人教過他們,要不就是簡單被帶過,沒給孩子仔細講過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因此這些“該會”、“該懂”、“該守”的內(nèi)容只是家長默認孩子長大了,應該會了,可是沒人教他們,他們怎么會呢?
因此,當您被孩子的某些行為激怒,想要訓斥孩子前,請先檢討自己,是否認真的教過孩子?是否用了正確的方法?是否讓孩子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如果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收起您的憤怒,您該做的不是發(fā)脾氣,而是給孩子補課。
NO.6 身教大于言傳
很多家長常常生氣都氣在無論怎么跟孩子說,孩子就是不聽,無論說了多少遍,孩子就如同沒聽到一樣,要不就是嫌家長嘮叨。于是家長苦惱,無法和孩子溝通,絞盡腦汁思考怎么才能讓孩子聽自己的。
雖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會順從家長的話,但是當他們長到一定年齡后,就有了自己的喜惡,有了獨立的判斷,聽不進去家長的話是成長中必然的現(xiàn)象,因此,很多時候教育孩子不是靠說的。
然而,孩子從小就善于模仿,即便在他們慢慢長大后,仍然會無意識的模仿家長的行為模式,因此家長們身教的力量遠遠勝于言傳,若能做一個積極樂觀的家長,做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家長,做一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家長,您的孩子將會受到終身的影響。
以上就是我們給出的幾條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家長做好情緒管理。畢竟如今早已不是棍棒教育的時代,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夠幫助您更加有效的處理在親子關系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也能使得家庭更加和諧有愛。
當您怒發(fā)沖冠時,告訴自己:
冷靜下來,我可以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教育孩子不能打罵
教育孩子是現(xiàn)在很多年前父母頭疼的問題,有些家長經(jīng)常感到為難,因為除了打罵孩子,他們找不到什么有效辦法來教育孩子。下面小編就為爸爸媽媽們整理了10條不打罵孩子的行為準則,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罵更好的效果!
很多家長當被問到為什么要打罵孩子時,回答都是“不聽管教”。其實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但是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不愿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xiàn)。
一般來說,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tǒng)教養(yǎng)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觀念對我們?nèi)杂兄鴿撘颇挠绊懀纭安淮虿怀善鳌薄肮靼舻紫鲁鲂⒆印钡?。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是上對下,并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系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么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令家長滿意,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jīng)驗 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
不打罵孩子教育十準則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人在十八歲之前都被稱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被打罵的.可是,有時,孩子實在是太可氣了,但打罵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盡管表面上,孩子服從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決根源問題.
由于孩子從小認知上的模糊和不正確,所以孩子沒有具備保持原則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法,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沒有果斷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沒有具備承受事情的能力等等,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小到生活的細節(jié),大到自己的前途.
非常理解家長,在孩子三歲之后,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等已經(jīng)建立,三到六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糾正,七歲基本定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所謂的挫折,這些挫折,會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或是不知道的認知等.家長會屢次地詢問,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家長,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家長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多家長都是這樣,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是著急,然后是不良情緒,憤怒、埋怨、急噪等等.
二、家長不能理智地分析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孩子是父母及家長共同培養(yǎng)的結果,不能單純地說某一方面的問題.
三、家長需要認知上的正確性和言行一致,有的家長能意識到,有的家長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其實就是在教孩子.
四、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交流是很好的辦法,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能把心理話講給家長聽,否則,就是長期的壓抑和壓制,時間一長,不可能不出現(xiàn)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時再面對,就很棘手,不如,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家長首先從心理上不要拒絕和孩子一起成長,什么是天倫之樂?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天倫之樂;和妻子一起生活,解決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一切問題,幫助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幸福.幸福的定義不是隨性,更不是任性.人,只有有原則、節(jié)制地活著,才能體驗快樂和幸福.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自由的.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從有了自我意識后,就有了自私,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但過分的自私是大家都不接受的.過分的自私首先會體現(xiàn)在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感受別人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他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能考慮別人.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尤其需要同理心,因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年輕一代展示自己個性魅力的年代,如果,他們不具有同理心,將會在很多方面遇到問題.如果,家長的同理心不夠的話,請與孩子一起練習,這沒有什么的,只要是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如果想具備,那就再練習好了,一點兒也不難,態(tài)度決定一切.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如果家長能經(jīng)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那將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事情分主觀和客觀原因,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過分地強調(diào)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并且,主觀原因應該是主要的.如果具有這種內(nèi)省智能的話,那將是巨大的財富,因為這個能力將讓人擁有才能,一種智慧,一種能讓人面對問題和圓滿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還容易把女人歸為感性,男人歸為理性.用成功學理論來說,成功人士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體,既能感性地去感知事物,又能理性地去解決.如果單純地具有或偏重于感性或理性,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時都會有偏差的.在中國的人情世故上,人們偏于感性,但在法律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理性.
從感性和理性方面來分析,家長不能打孩子這類事情,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為什么不理性一些呢?光有理性,不打孩子,也不解決問題,也是不行的.只有感性和理性地分析和解決,才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法.當然,孩子的問題太多,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分析和解決.
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jīng)歷了過長時間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帶給人們一種專制,一種獨權.其實,就是一種自私和任性,凡是,不過分自私和任性的帝皇,還是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的.但遺留下來的根源問題是家庭問題,現(xiàn)在家庭問題,還是跟我國的傳統(tǒng)分不開的.
從現(xiàn)代社會來看,人們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也要讓我們的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點,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讓自己擁有一個好情緒和好情感.只有放松了自己,才能輕松地去對待別人,才能不打罵孩子.才能寬容和豁達,試試吧!
對了,有一種很好地排毒方法,可以教給孩子和自己,就是拍手,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法,試試看,有效果一定告訴我們.
家長育兒心得:不打不罵不著急
這次家長會讓我有些意外。
因為幼兒園還邀請了何振老師做一個題名為“教育家長從家長做起”的講座。時間安排在家長會之前的1個多小時。
何振老師并不陌生,馮德全老師在文二路杭州師范大學幼教大禮堂做了一個教育演講,當時何振老師作為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實踐專家出場,精彩地詮釋了早教的經(jīng)驗以及成效。何振老師領出了他的兒子,那個其貌不揚的小男孩,在學校里是連跳幾級的優(yōu)等生,體育成績優(yōu)異。這些留在我的記憶里非常深刻。
沒想這次又遇上了,而且是在開家長會之前。
這次何老師講了兩個問題:1.孩子任性哭鬧,怎么辦?2.早期閱讀問題。
對于孩子任性無理哭鬧的解決方法有關鍵性三點:1.不要訓斥和罵。2.不要打。3.不要著急。家長用平和的態(tài)度和語氣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繼續(xù)哭鬧就告訴他:你可以哭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總之不管你哭多久,這個無理的要求我都不會滿足你。
因為家長不會任意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在有需求時,為達自己的目的會想辦法得到家長的支持?;蚴峭ㄟ^自己的勞動獲取自己所想?;蚴峭ㄟ^贊美等語言表達獲取父母開心,家長要適時肯定和鼓勵孩子贊美他人的行為。這樣孩子逐漸學會通過自己的勞動、通過贊美來他人達成自己的愿望,這兩種才能需要培養(yǎng)。這與想要得到某種東西任性無理哭鬧有天壤之別。
關于早期閱讀問題,何老師講到三點:
1.要提高認字速度,可以通過點讀(也就是我平時說的指讀,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指過去)。
2.家長堅持每天讀書,以吸引孩子。主要是養(yǎng)成讀書、讀故事的習慣以及快樂的讀書,當孩子不愿意聽的時候,不要強迫。另外提到很多打斗情節(jié)的動畫片,盡量不要讓孩子看。
3.怎樣選擇合適的書給孩子讀。何老師提到挑書的三標準:A:圖畫簡潔、色彩不鮮艷的書。B:文字比較少,不要密密麻麻的文字。C:文字大。繪本比較適合幼兒閱讀,何老師報了十幾種繪本的名稱,很幸運的,囡囡已經(jīng)讀了很大部分。
最后,何老師以這樣的話語作為演講的總結:一個家庭中,如果男人能主動承擔責任教育孩子時,教育效果會比媽媽好的多,因為男人理性,說話會到點子上,孩子容易聽取。而媽媽相對會啰嗦些,同樣的事情會重復多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若爸爸不能承擔更多責任,媽媽也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反而影響家庭和睦,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小記:何老師的演講很好,作為一個父親,他能那么細致結合教育孩子的經(jīng)歷,作這么多場演講非常的不容易,非常佩服他。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也擯棄了一些觀點。在早期閱讀方面,我認為那些繪本和故事只能作為“茶余飯后”的點心,而不是主食。他介紹的那些繪本,囡囡讀了大部分,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畫面之精美絕倫,真的不是語言可以表達,我也非常的喜歡。
但是這些故事書和繪本,無法達到給孩子系統(tǒng)地蒙正養(yǎng)心。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從小給她扎德行的根。當天地初開,萬物都還脆弱,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孝敬、善心、八德、責任心、正氣……,這才是最關鍵的。
讀國學經(jīng)典,從德育入手,孩子的根養(yǎng)好了,做人的基礎夯實了,識字的速度也不自覺的提高了。
這是我在給孩子做早教的過程中,走過很多彎路之后實踐得出的結論。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第1招 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第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長的好榜樣
第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對待孩子
第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5招 永遠用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
第6招 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
第7招 凡事都要與孩子商量
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第9招 主義和孩子說話的語氣
第10招 鼓勵孩子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
第11招 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12招 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講話
第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14招 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
第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第16招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第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種權利
第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
第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
第20招 發(fā)現(xiàn)和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
第21招 永遠別說傷害孩子的話
第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嘮叨個不停
第23招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第25招 用溝通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第26招 與孩子交流時多聽少說
第27招 用溫和的建議走進孩子的心靈
第28招 不用權威的口吻指責孩子
第29招 從生活細節(jié)上體貼孩子
第30招 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愛
第31招 包容孩子的過失
第32招 寬容孩子的缺點
第33招 理解孩子的壞脾氣
第34招 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
第35招 不將過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第36招 不扮演孩子的“監(jiān)工”
第37招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
第38招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第39招 不把家變成死板的教室
第40招 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第41招 允許孩子發(fā)發(fā)小脾氣
第42招 不急于糾正孩子的“出格”
第43招 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較勁
第44招 永遠不對孩子進行體罰
第45招 不粗暴專制地對待孩子
第46招 賞識孩子的努力和勤奮
第47招 及時夸獎孩子
第48招 對孩子進行合理獎懲
第49招 在他人面前贊揚孩子
第50招 用贊美點擊孩子的缺點
第51招 肯定孩子的“叛逆”
第52招 不對孩子進行威脅
第53招 適時靈活地激勵孩子
第54招 肯定和欣賞孩子的閃光
第55招 不對孩子一味指責
第56招 不對孩子下否定的預言
第57招 不拿孩子和他人隨便比較
第58招 多一些引導,少一點控制
第59招 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交流
第60招 不向孩子提苛刻條件
你打罵了孩子,還不許他哭!
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某日,母親告訴我一件事。老家隔壁鄰居楊某的兒媳婦,全職在家?guī)蓿ㄍ薏挪坏?周歲),一天到晚都是打罵孩子的聲音,和孩子絕望的哭聲,有時候半夜里都能聽到孩子在大哭,而楊某的兒媳婦卻還在破口大罵……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你犯錯了就是找打,不許哭,聽見沒?!”
母親常常對我感嘆,不同的母親,育兒的思維方式相差竟如此懸殊。
而在我眼里,也許實情是這樣的:“他們知道打小孩不對,但就是打”-------因為他們不成熟,他們失望和憤怒,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于是,他們用攻擊行為釋放自己的壓力。
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達或表露,亦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抟话愣x為由于痛苦或委屈而流淚出聲,哭出的淚水是應該包含人的主觀情感。
你打了孩子,還不許他哭。這是2B行為嗎?
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在愛的包圍下才能健康成長,而最需要的,便是母愛。一旦愛的環(huán)境缺失,對于孩子來說,他受傷害的不僅是他的心靈,他的身體也將備受痛苦。而這個楊某的兒媳婦口中的“犯錯”,卻僅僅只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不小心弄臟了地板,不小心把大人的手機、手表摔碎了……真的想當面問一下這位媽媽:當你用“打罵”作為懲罰孩子的唯一方式,你是否聽到了孩子心碎的聲音呢?你是否意識到,你正在親手瓦解孩子對你無條件的信任和愛。當孩子的內(nèi)心對你產(chǎn)生了隔閡,再想彌補也許就晚了。
子不教,誰之過?
換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言傳不如身教。
某日,兒子在走進廚房時,看到消毒柜有點打開,便用腳直接把它踢進去了。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行為,引起了我的震驚。天吶,這不是翻版的我嗎?我經(jīng)常會在洗完碗后,懶的再俯身,便用腳隨意的將消毒柜的門輕輕踢進去??晌覐奈匆庾R到,兒子將我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了眼里,并不自覺地將這些視為“學習的榜樣”。我隨即問兒子:“寶貝,你為什么用腳去踢那個消毒柜的門呢?”兒子天真的回答道:“媽媽,因為我想幫你關關好呀,你不是一直“用腳去關”這個消毒柜的門嗎?”我瞬間無語,一心想挖個地洞鉆下去消失3分鐘。
所以,你平時給他講再多的大道理,還不如優(yōu)化一下自身的言談舉止。作為父母,自律是育兒的前提。沒有自律原則作為后盾的管教,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沒有自律原則的父母,也無法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威信。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且,他們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
除此之外,父母的愛至關重要。評判一個家庭在育兒路上最重要的標準,并不完全是社會人脈或擁有的財富值,而是愛。暴發(fā)戶的家庭,如果僅僅不差錢,卻差思想,差教養(yǎng),也未必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反之,貧窮的家庭,家里卻充滿了愛的氣息,同樣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全才。
我還記得在我初中時期,我們班每次考試永遠第一的那個男同學,父親幼年便離開了,全靠母親一個人賣蔬菜為生,供他讀書??墒呛髞恚俏覀儼辔ㄒ灰粋€考入北大的學生,如今早已成功華麗轉(zhuǎn)身為成功人士。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我們并不能說的很清楚,也許是勤奮,也許是天資過人。但他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愛,是他那善良,上進,開朗的母親,用身體力行告訴他:要做一個陽光、努力、自信、熱愛生活的人。當一切水到渠成,成功只是順帶的事。
這個時代,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時代了。如果孩子從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無條件卻有理智的愛,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堅固的自信也會讓他們鼓足勇氣,勇敢地戰(zhàn)勝困難,而不是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