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嬌慣孩子的幾大高招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避免嬌慣孩子的幾大高招
導讀:當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父母多數(shù)忙于養(yǎng)家糊口每天早出晚歸,養(yǎng)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肩上。爺爺奶奶都愛子心切,對小孫子小孫女都“惟命是從”,而父母懷著一種“虧欠”孩子的心情也會對孩子格外的好,幾乎是“有求必應”。然而,愛無止境,這樣做對嗎?當然不對!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寵出了一個個目中無人的小皇帝、小公主。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如果您們想自己的寶寶有教養(yǎng),不希望他從小嬌生慣養(yǎng),那就需要為他制定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相信下面這兩則小故事會讓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示。
大義滅親的故事:春秋時期,衛(wèi)國國王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州吁整天欺負百姓。大臣石蠟很受百姓尊敬,可他的兒子石厚卻總和州吁玩,也變得很壞。國王去世后,他的大兒子做了國王,可州吁卻把王位搶了過去。州吁和石厚一起又抓人又打仗,百姓們日子可苦了,每天都在抱怨。石厚想讓父親出來叫百姓乖乖聽話,石蠟卻讓他和州吁去陳國找人幫忙。石厚以為父親真心幫他,高高興興地和州吁一起去了陳國。其實石蠟早已把他們做的壞事告訴了陳國國王,請他把兩人抓了起來。石蠟說:“雖然他是我兒子,可他確確實實做了壞事,我不能夠維護他!”于是,他忍住悲痛,派人去陳國把石厚殺掉了。故事寓意:比喻為了正義和正確的事,把親情放在一邊。
推薦理由:生動經(jīng)典的故事可以教育寶寶有正義感的同時,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部不錯的育兒教材哦。石蠟為了百姓的疾苦,都能夠“狠心”對愛子“痛下殺手”,可是現(xiàn)實中許多父母卻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苦頭,或者受一點點委屈,處處維護,寵愛有加。希望這個故事會讓大多數(shù)父母有所體會和反思,以更為理性的態(tài)度來教育和關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寶寶們健康成長的保障哦!
大公無私的故事:晉平公做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他就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我覺得他最適合當這個官?!睍x平公非常驚訝,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還推薦他?”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適合當這個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適合呢?”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平公說:“你怎么推薦你兒子呢?”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適合做法官,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苯夂推钗缡艿酵扑]當官后,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歡?!按蠊珶o私”就是說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
故事寓意:指辦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無私心。完全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網(wǎng)ww.692p.COm 考試祝福網(wǎng)】
推薦理由:“情人眼里出西施”,顯然,幾乎在所有的父母眼中,寶寶也是自己家的好。小孩子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沖突和爭吵,可是父母往往會摻和進來,盡力的維護自己的孩子,這樣就給了寶寶不好的榜樣,寶寶甚至會產(chǎn)生一些自私自利的心理,對寶寶的人際交往極為不利。這則故事在教育寶寶為人正義的同時,也給各位父母敲響了育兒的“警鐘”,要想教好孩子,自己首先就要處處做好榜樣。實際運用:在讀故事受啟發(fā)的同時,還有一些小小的妙招,讓父母避免嬌慣孩子:
1.設定簡單明了的規(guī)矩。父母盡量把話說死,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就可以避免以后的爭論。例如,跟孩子這樣說:“你可以吃一塊餅干,不過,不能再要第二塊。就這樣?!倍皇恰芭叮冒?,你可以吃一塊餅干?!?這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哦!)
2.不管怎樣都要堅持這些規(guī)矩。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不能再吃第二塊餅干,可是之后又會勸告自己其實沒必要這么苛刻。這里的竅門是眼光要放長遠。也許這一次吃第二塊餅干確實沒什么問題,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設定了一個規(guī)矩之后就來反悔嗎?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會反悔。
3.不要對孩子的乞求讓步。一旦父母作出了第一次讓步,就等于是告訴孩子乞求這招兒好使,還會有第二次的。
4.讓你的孩子說服你。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樣東西,而你還沒想好要不要隨他,那就讓他給出充分的理由來吧。他想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如果他說他的作業(yè)都做完了,鋼琴也練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應他啦。
5.要求孩子做完家務活兒以后才可以玩。什么家務活兒都不會干,對寶寶來說沒有一點兒好處。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務做好并有責任感,有助于寶寶具備應對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讓孩子失望。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傷心難過,不過,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可能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倍乙灿醒芯勘砻鳎簩W會接受失望,會讓寶寶受益匪淺,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會更懂得如何應對心理壓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進入小學后家長要避免的幾個誤區(qū)
孩子進入小學之后家長該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一些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不是非常的注意一些問題,導致跟孩子的關系出現(xiàn)問題。常見的就是家長在送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因為各種原因不是那么的盡責了,還有父母對學校老師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欠缺教育。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踏入了學校的校門,家長就可以松一口氣了,其實這是許多家長的一個誤區(qū)。有的家長認為有好學校、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有的家長望子成龍便給孩子很大壓力,其實這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孩子雖然已經(jīng)進入了學校,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仍然是在家里養(yǎng)成的。因此,即使孩子進入了小學,家長也應重視孩子在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誤區(qū)一:家長不夠盡責
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找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級或一個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業(yè)型的父母,兩人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由老師全權代勞就行了,平時也不與老師溝通。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急了,再打罵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提示:孩子進入小學,勢必出現(xiàn)多種不適應的情況,作為家長一定要在第一年細致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段適應期。
誤區(qū)二:父母對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許多家長給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這樣做其實是拔苗助長,孩子會感到壓力很大,學習起來反而有負擔。因為每個孩子家庭教育氛圍不同,接受的學前教育的程度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度。
提示:不要在孩子剛剛起步的時候就讓他跟別人比成績,這段時間,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對孩子來說,學習興趣是第一重要的,如果壓力過大,過度關注成績的話,勢必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
誤區(qū)三:忽視孩子在家里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的差異在本質上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長極度關注孩子的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的成績,常常把別的孩子的好分數(shù)掛在嘴邊,以此來“激勵”孩子,但卻不注重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提示:多數(shù)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數(shù)學、語文和英語的學習,但事實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才是真正影響孩子獲得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好習慣會終生受用,壞習慣會讓孩子與之奮斗終生。知識的學習跟習慣的養(yǎng)成相比,容易很多。因此,在孩子剛剛進入小學、剛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的時候,請您務必重視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要避免對孩子說“NO”
理查進幼兒園不久,很快就學會了一樣“嶄新”的說話方式。他媽媽喜憂參半地對我說:“無論什么事,他都說‘NO’,有時真拿他沒辦法……”這位年輕的母親在聽到孩子的第一聲“NO”時,一定覺得很逗,開心極了,因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一個簡短的“NO”字,是小人仔開始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覺醒——那率直的“NO”,是他訴求“自治”的吶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過,理查的母親不久便被孩子那聲聲的“NO”弄煩了!因為孩子對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說“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來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靈的孩童在考驗著大人的權威,向他們挑戰(zhàn)。不過,幼兒專家認為,幼童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這是孩子成長中自然和健康發(fā)展的表現(xiàn)。關鍵在于,大人如何改變和防治孩童這種說“NO”的逆反心理。
其實,孩子愛說“NO”,正是從大人那學來的。大人常脫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讓孩子聽慣了———天性愛模仿的孩子能不跟著學嗎?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說“NO”,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平時說話、對孩子,盡量減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會跟著少重復它們,那么我們也少聽到這句“NO”的反叛性詞語了。
但這不等于說,孩子總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來對孩子直說,除避免直接沖突外,更可減少他們模仿的機會。那么,如何運用“肯定語”來表達否定意呢?以下,是避免用“NO”的幾點技巧:
技巧1:直接說出理由
一個初進幼兒園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運動場玩樂。他指著外面說:“我想玩?!蔽胰绻f:“不可以!現(xiàn)在你要去睡覺,不能出去玩?!焙⒆映酥览蠋煵煌馔猓矊W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應是:“吃完飯后,就要準備睡覺。我們下午才能出去玩?!睆倪@個沒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現(xiàn)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達
午飯時間到了,吉吉正玩在興頭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鐘……”老師如果說:“不,現(xiàn)在就去!”這不僅讓孩子失望,更讓她感到否定詞的“力量”,說不定回家后,很快會用這個“不”來對付父母。所以我順著她的感覺說:“我也不想打斷你,因為你玩得正高興呢。但我們的午飯時間到了。”我牽起吉吉的手,把她帶離現(xiàn)場。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時,抵抗情緒會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陳述問題
布朗喜歡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碑敃r,烏云密布,看樣子快要下雨了。我如果說:“不能出去!待在幼兒園里玩吧。“孩子聽到的首先是“NO”,他以后自然會模仿的。所以我只會說:“我也想帶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氣好了再出去玩好了。”我擺出困難所在,讓孩子意識到這時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實行
莎拉個性好動,也特別喜歡吃甜食,兩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崩蠋熤?,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老師說:“不,你喝太多了!”老師的話,讓孩子經(jīng)歷一次直接被拒絕的體驗。這時,老師應搖搖頭,告訴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點心時再喝吧?!焙⒆勇牭降氖峭馐降幕貞?,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點心時間。
技巧5:給自己時間考慮
珀爾原在捏泥土一組玩,但他很快不喜歡這活動了,向我請求道:“我要玩水球。”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婉轉地對孩子說:“你給我時間想想好嗎?”這樣既可避免直接沖突,又讓孩子知道,老師正嚴肅地考慮他提出的問題呢。
當孩子對你提出要求時,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決定,就清楚地說出你的決定,不要再改變主意。如果孩子還是纏著你,你采用“疏忽”態(tài)度,以沉默作答,讓他知道你說過的話是不能再改變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見難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應該如何穩(wěn)固其合作表現(xiàn)?
首先,馬上稱贊他的良好表現(xiàn)。列一個表,記錄下來,一天下來,讓孩子看看自己當天“可觀”的成績。然后,貼上“紅星”貼紙,孩子看了會很高興的,有時他表現(xiàn)得更好更順從的話,給他一個驚喜,貼上兩顆紅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記錄,家長可以獎給他一個小禮品。
別忘了,這是避免直說“NO”,但同樣達到“不”的效果———一個短短的“NO”字,與以上提的幾種避免辦法相比較,是顯得簡單得多了,家長都愛脫口而出,他們習慣這樣做了。但是,那隨之帶來的負面效果,卻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與體力啊。想想看,用哪一個辦法,更劃算呢?
避免孩子過早成為“小大人”
孩子應該是可愛無邪、天真爛漫的,然而,如今的兒童越來越顯老成,他們的言行舉止之成熟,時常讓大人嚇一跳。對此,心理專家提醒,別讓孩子成為“小大人”。
現(xiàn)在生活中,有不少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越來越會“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常常表現(xiàn)出一些超越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對此,專家解釋說,這是“兒童成人化”的行為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還常常表現(xiàn)在孩子的成人化消費與裝扮、成人化愛好、心理早熟等方面。
兒童成人化是好是壞呢?專家認為,個體的心理成長、成熟是需要過程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說明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現(xiàn)跨越,那些不符合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也恰恰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專家指出,孩子處于幼年時,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為人處世也不存在有自己的風格、習慣,他們對是非曲直并沒有那么清晰的判斷,做出的行為基本上是處于完全的模仿。若過早地被社會復雜事物影響,而丟失了兒童本該具有的探索心理、游戲心理等,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fā)心理疾病。
造成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可歸納如下,首先是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若家長經(jīng)常談及功利關系、社會復雜現(xiàn)象,而忽視對孩子的正面引導,往往容易催生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第二,是孩子生活的小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
比如,老師常常會表揚哪位同學能考慮他人、能力強、懂事等,孩子就會以此來要求自己,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還有就是社會媒體的宣傳甚至過度渲染催生了孩子的成人化表現(xiàn)。如很多綜藝節(jié)目,小朋友們穿著時尚,模仿明星表演節(jié)目;天才兒童,10歲就能考上大學,出版小說等。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使他們從崇拜漸漸到模仿。
怎樣避免孩子過早地成人化呢?專家給出如下建議,第一,家長對孩子要有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經(jīng)常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使其在游戲中、在親身經(jīng)歷中得到鍛煉、成長。第二,學校要重視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尤其不要忽視心理的針對性輔導。第三,社會上的教育組織應該多關注兒童的心理教育,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此外,專家還建議,小朋友們不要過多地自我要求,應多與同齡的小伙伴相處,融入自己的小環(huán)境,多參加文體活動,健康成長。
親子之間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做法,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阻礙和困擾。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1、不要讓孩子放下正在讀的書
孩子們對于閱讀讀物的選擇,他們還沒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很多連環(huán)畫或者一些粗俗的漫畫,往往會吸引他們的目光,讓他們陷入其中。這些書,可能是你不愿意他們接觸的,但如果你呵斥他們,孩子有可能會在潛意識里理解為你讓他們放棄閱讀。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更好的,更多的書放在書架上供孩子選擇,然后陪孩子一起閱讀一些好書,讓他們漸漸遠離一些不好的書。
2、不要給孩子與其閱讀能力不相稱的書
沒有人喜歡讀那種讓自己覺得自己很差勁的書,讀一頁,有大半的字或單詞不認識,很容易挫敗人的閱讀熱情。 如果一本書閱讀起來太難,孩子會感受到很沮喪,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所以,我們在為孩子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閱讀能力的書籍。
3、不要把閱讀作為一種懲罰
“今天把這本書讀完,我就帶你去游樂場玩!”這樣的話說出來,對孩子敏感的內心來說,他們就會認為讀書是一種不快樂的事情,是一種被人逼迫不得已為之的行為。一旦這種潛意識形成,孩子就很難從內心真正的去體驗閱讀的樂趣。
4、不要忘記送書給孩子當禮物
禮物是很特殊的物品,能當做禮物贈予別人的,都是值得珍藏或者珍貴的東西。在孩子生日的時候,或者其他時候,贈送孩子喜歡的書本給孩子當禮物,特別是,你還能陪著他們一起閱讀這本書,那對于孩子來說,是件非常開心的事。
5、當孩子只是看圖,沒有真正閱讀的時候,不要抱怨孩子
如果我們在孩子只看圖片的時候,跟他們說,“你這根本不是真正的閱讀,閱讀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蹦敲春⒆泳蜁斦?,認為他不會閱讀。 他們也不知道,閱讀能力是會慢慢培養(yǎng)增長的,這會挫敗他們閱讀的自信心。當他們還看不懂文字的時候,讓他們知道,看圖片也是可以的。
6、不要忘記讓孩子看到你閱讀的樂趣
想讓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自己也要經(jīng)常看書,讓孩子看到你經(jīng)常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你獲得了樂趣。孩子們也會以你為榜樣,漸漸愛上閱讀。
7、對于孩子的閱讀,不要矯枉過正或給孩子安排很多的閱讀量
孩子能自主閱讀了,那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閱讀太長時間,或者讓他們不停重復的閱讀同一本書??梢愿愕暮⒆右黄痖喿x,在他閱讀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給他們及時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