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可以這么簡單隨時隨地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簡單幼兒園游戲 幼兒園簡單互動游戲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簡單 游戲可以這么簡單隨時隨地小妞一天天地長大了,遇到陰雨天氣不能戶外活動的時候,或者晚上不方便玩出玩的時候,該在家里玩什么變的越來越迷茫,小妞這個年齡剪紙吧還有點不太會操控剪刀,橡皮泥吧,我們想象力不是特別好,我還沒有想好怎么引導小妞玩,所以橡皮泥玩的也不是很多。顏料呢,也不能天天玩,剩下的時間我們似乎只有都繪本了,可是這書也不能老看吧,把小眼睛都看壞了,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收到了這本《隨時隨地都能玩游戲365天親子游戲》。其實孩子的成長真的就那么幾年,就像我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你能陪伴孩子多少年,所以趁著孩子還小,一起陪伴成長吧。也許你跟我一樣,源于家庭收入原因不能全職,但是我們可以下班時間一起帶著寶寶快樂的玩,花時間去陪著孩子玩吧,只有你用心的付出,只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多多參與到培育孩子中,以后的溝通才會更容易。如果你沒有去付出,那么就不要抱怨這孩子怎么這么難帶,人家孩子為什么好帶等等。現(xiàn)在把孩子交給祖輩或者保姆,我們自己是輕松了,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你所不能承受的。
拿到書這幾天正巧五一,忙著跟小朋小友玩,忙著麥田的物資整理之后同事結婚,害得一直沒能仔細的的研究這本書,也沒能帶著妞玩玩。,好不容易空閑下來了,來,我們一起研究下有什么好玩的,
先來給寶寶看看,媽媽這是什么a,我怎么看不懂,當然看不懂了,這個就不是你自己能看的阿,親愛的娃,
仔細研究,還是不懂。
真是困惑,那算了,我不看了,你自己看吧。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帶著孩子玩,那么就買來吧。
分成了六類,所用到的道具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收集到的。
看,是不是很簡單的就可以帶來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隨筆:幼兒該怎樣游戲
育兒隨筆:幼兒該怎樣游戲
——馬卡連柯《家庭和兒童教育》讀書筆記(1)
一出滿月,家人就盡量多地帶麥苗出來玩,而不是把她悶在家里。
孩子需要接近大自然,需要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家人經(jīng)常帶她去公園、超市,抱她在樓下和小朋友對視、握手、爭搶玩具,或者站在路邊看來來往往的車輛和人群。上早教,也僅僅是為了讓她和小朋友玩耍,從未期待什么智力和潛能的開發(fā),小孩子的交往能力應該從幼時培養(yǎng)。
10個月以后,麥苗開始喜歡和會跑、會說話的小朋友玩。小區(qū)里,有一個8歲的姐姐,她有一個比麥苗小兩個月的弟弟,所以經(jīng)常和她媽媽一起在樓下曬孩子。這個姐姐也喜歡抱麥苗,所以她一出現(xiàn),麥苗就興奮地又蹦又叫。勒上學步帶后,更是大小孩的跟屁蟲。
最近,天冷,不怎么出門,麥苗經(jīng)常和同樓層的軒軒互相串門。
每次,走道里出現(xiàn)軒軒的聲音,麥苗不管做什么,都會停下來,如果站著會立即往門口走,如果在大人懷里則手指著門,表示她要去迎一迎哥哥。兩人一見面,都表現(xiàn)得格外興奮,拍著手說著大人們聽不懂的話,好像許久不見的朋友熱情地寒暄。
每次,軒軒回家,麥苗都依依不舍,經(jīng)常攆著去他們家再玩一陣。軒軒也如此。
看似難分難舍吧,但兩人在一起并不怎么玩。就像是一個伴,沒有的時候,哪個在房間里都呆不久,顯得煩躁不安。有人在身邊,哪怕互相不理睬,也覺得不一樣。這種現(xiàn)象,我們雙方父母都覺得很奇怪。
孩子還小,當然也沒有什么游戲適合他們通過共同協(xié)作來完成,他們唯一的交集就是爭搶東西。在我們家,麥苗玩膩了的玩具,只要軒軒一拿到手,麥苗必然去搶。在軒軒家,麥苗拿起軒軒的玩具,軒軒也搶。搶一陣后,就各玩各的。隔一會,看到什么東西了,再搶。
軒軒畢竟大三個月,比麥苗高半頭也重近十斤。每次爭搶的情景都非常有意思:麥苗一發(fā)現(xiàn)有人爭,便大哭大叫,搶不過的時候,回頭用眼神向大人求助,結局常常是輸,然后氣得哭一場。軒軒則截然不同,他嘟著嘴,顯得有些不高興,但不怎么出聲,很沉穩(wěn),好像在說——你叫什么叫,煩死了,我就是不給你。
我們大人通常也不干涉,覺得這就是小孩子游戲的一種方式,或許就是因為有人搶,他們才喜歡和對方一起玩耍,要不,他們怎么不喜歡跟大人玩呢?
這周,讀馬卡連柯的《家庭和兒童教育》,其中關于小孩游戲的一段話引人深思:
“兒童的游戲要經(jīng)過幾個發(fā)展階段,在每個階段都需要特殊的指導方法。第一階段是室內(nèi)游戲階段,是玩玩具的階段。在五六歲時,這一階段開始向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的特點是兒童喜歡一個人玩,很少讓一兩個伙伴參加進自己的游戲。這個年齡的兒童喜歡玩自己的玩具,不喜歡玩別人的玩具。這一階段恰好是兒童個人能力發(fā)展的階段。不必擔心孩子一個人玩會成長為利己主義者,必須為他提供一個人玩的機會,但要注意不可將這第一階段拖得太長,這一階段應及時地轉入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兒童不善于在群體中玩,他常常與小伙伴們吵架,不善于與他們一起找到共同的興趣。必須給他進行個人游戲的自由,不必強制他與小伙伴們在一起,因為這樣的強制只能破壞游戲者的情緒,養(yǎng)成急躁和愛吵架的習慣??梢蕴孤实乜隙ǎ汉⒆釉谟啄陼r一個人玩得越好,將來就越能成為好的伙伴。這個年齡的兒童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在一定的意義上他是個“私有者”。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讓兒童有機會去練習這種攻擊性和發(fā)展“私有者”的動機。如果兒童一個人玩,他是在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即發(fā)展想象力、發(fā)展設計技能和安排材料的技能,這是有益的。如果您違反他的意志,逼他在群體中玩,用這種辦法無助于他擺脫攻擊性和自私心?!?/p>
“私有者”,攻擊性強,不善于在群體中玩,不太喜歡別人加入他的游戲,這些現(xiàn)象概述得相當準確。但有些方面并非如此,比如“第一階段的兒童喜歡一個人玩”“不喜歡玩別人的玩具”。麥苗還是很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如果沒有小孩,她一個人很難在家悶一整天的,而且麥苗特別喜歡玩別人的玩具。以前,每買一個新玩具,幾天就玩膩了,現(xiàn)在我不怎么給她買玩具,而是經(jīng)常和別的小朋友換著玩。只要是沒玩過的,她都能玩上幾天。
還有兩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第一,必須為他提供一個人玩的機會。孩子在幼年時一個人玩得越好,將來就越能成為好的伙伴。
盡管有小朋友玩耍,但毫無疑問,很多時間麥苗還是一個人在玩。
比如,麥苗最近喜歡拉抽屜。大人拖著她,衛(wèi)生間、廚房跑來跑去,把所有的抽屜都拉開、關上,有時兩手拉一對對開的門,咣當咣當,不厭其煩地重復下去。玩煩了,再跪到地上,把茶幾下面一層的東西,一個一個拉出來,扔到地上,挑上幾件好玩的,再玩一陣。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她的玩具,危險的、易壞的除外。但是,一上午可以,如果下午還沒有朋友玩,她就會表現(xiàn)得有些煩躁。當她煩躁的時候,抱她下樓遛一圈,她會立即喜笑顏開,回來接著再玩一會。我想,這可能跟性格有關系,也可能是之前每天都出去轉,養(yǎng)成習慣了。
每天晚上,給她洗洗換好衣服,扔到床上。其實,她是可以自己玩一會的。但我和老公總覺得不陪她有點對不住她,常常兩人一起上竄下跳地逗她開心,又是讀又是唱又是演的,非得逗她大笑,心里才踏實。等她睡了,我倆再忙著收拾家務,然后坐下來看書,真的是陪得很辛苦。
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以后不必這么辛苦地陪她了。每晚給她兩三個小時的獨處時間,現(xiàn)在用來游戲玩耍,再大一點,把這一段時間用來讀書,這樣她有了自己的空間,我倆也多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可謂一舉兩得哦。
第二,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讓兒童有機會去練習這種攻擊性和發(fā)展“私有者”的動機。
孩子是“私有者”,有很強的攻擊性,這是事實。但是,難道因此就不讓他給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從而斷絕練習攻擊性和發(fā)展“私有者”的機會嗎?
我反倒認為,孩子的自私和攻擊性不會自然消失,它必須通過和孩子們一起玩耍,而不斷地得到抑制。當然,這種抑制的方法,不是強行地打擊或懲罰,而是讓孩子慢慢地養(yǎng)成一種習慣。
比如爭搶東西。秋天,麥苗就經(jīng)常在樓下和別的小朋友爭東西,每次爭輸都哭鼻子。有時,我會給她塞個別的玩具轉移一下注意力,有時,會抱著哄哄或塞塊餅干吃吃,小臉很快就陰轉晴了?,F(xiàn)在,跟軒軒搶得多了,似乎沒那么嬌氣了,也會哭,但不用大人怎么哄了,她覺得沒希望再搶過來了,就自己換個玩具玩,我認為這是很可喜的進步。
至于攻擊性,我認為也是如此。夏天的時候,在爬行毯上,麥苗曾動手抓別的小朋友的臉,咬別的小朋友的手。在這個時候,言語的教育是沒有用的,大人能做的就是及時制止她。制止的次數(shù)多了,她就會慢慢形成一種習慣?,F(xiàn)在,和軒軒爭急的時候,也會伸手去推,但不抓臉,也不咬對方,這就有了明顯的地步。有時候,我以為她要伸手打人,沒來得及制止,結果看到,她只是輕輕地摸了一下對方。軒軒也是,當他要打麥苗時,她媽媽很緊張,結果,他也只是輕輕地拍拍麥苗的頭而已。拍完,他笑,麥苗也笑,哪里像是在打架呢?
孩子的習慣必須在交往中慢慢培養(yǎng),及早地讓孩子在一起玩耍應該是利大于弊的。
讀書不是為了照著書本去育兒,而是在不斷地對比和思考中發(fā)現(xiàn),育兒真的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哦。
可以開發(fā)寶寶智力的3個游戲
寶寶在半歲的時候,就知道爸爸媽媽們在說什么了。也是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時期,那爸爸媽媽們該如做呢?怎么樣有效的方法才能開發(fā)出寶寶的智力呢?下面這些游戲可讓你寶寶智力增加哦。
1、親子游戲
第一步:媽媽仰臥在床上,兩腿屈曲;
第二步: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腹部,背靠在媽媽的大腿上,媽媽兩手握住寶寶的小手;
第三步:當媽媽的兩腿慢慢伸直的同時,媽媽也逐漸向上坐起(就像仰臥起坐),這時寶寶就成仰臥位躺在了媽媽的腿上;
第四步:媽媽再慢慢躺下,躺下的同時兩腿慢慢屈曲。兩手輕輕拉著寶寶的手(不要用力拽,以免拽傷寶寶的關節(jié)),寶寶又重新坐在了媽媽的腹部,靠在媽媽的腿上。這個游戲,會鍛煉嬰兒的仰臥起坐,媽媽也鍛煉了腹肌,寶寶會高興地大笑。這是在愉快的親子游戲中鍛煉身體。
2、打轉游戲
這個月的嬰兒,會有一種讓媽媽爸爸捧腹大笑的動作,當寶寶俯臥位時,會把下肢和上肢同時騰空離開床面,只是腹部著床。這時,媽媽爸爸拿一個好玩的東西或吃的東西,在寶寶的眼前,寶寶會用手去夠,媽媽爸爸就向一邊移動手里的東西,寶寶就會跟著移動。這時,寶寶就是以肚子為支點在床上打轉,真是可愛極了。媽媽爸爸會高興地笑,寶寶也會被媽媽爸爸的喜悅所感染,也高興地笑。
如果媽媽爸爸總讓寶寶夠不到東西,寶寶就會失去樂趣,還會因為受挫而哭。這時寶寶就會生氣,對這種游戲失去興趣。所以,媽媽爸爸要把握時機,適時讓寶寶夠到東西。點頭yes,搖頭no媽媽爸爸站在寶寶跟前,媽媽指著爸爸問寶寶:“他是媽媽嗎?”爸爸就搖搖頭,并說“不”。媽媽又問:“他是爸爸嗎?”爸爸點點頭,并說“是”。
規(guī)則提示:
爸爸不要說:“是的”或說“我是爸爸”,也不要說“我不是媽媽,我是爸爸”或說“我是的”,因為,這么大的寶寶對一句話的理解比較難,對單字理解容易些。用單字“是”或“不”配合點頭或搖頭,使寶寶很快學會搖頭和點頭的含義。不要用復雜的事物教寶寶,那會讓寶寶感到為難。
反過來,爸爸也可以這樣指著媽媽問。用媽媽和爸爸來練習,寶寶最容易區(qū)分,因為這個時期嬰兒對爸爸媽媽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寶寶第一個認識的是爸爸媽媽,會說的第一句話也是爸爸媽媽。利用寶寶對爸爸媽媽的認識和依戀來開發(fā)嬰兒的智能是最好的辦法。
3、照鏡子
照鏡子是嬰兒喜歡的一項游戲,當看到鏡子里的寶寶時,雖然寶寶意識不到這就是他自己,但寶寶會非常興奮。對著鏡子里的寶寶又是笑,又是說(發(fā)出音節(jié),好像要和鏡子里的寶寶說話),又是拍打,又是往鏡子里抓。這是天性,嬰兒都喜歡和嬰兒在一起,小嬰兒也是一樣,看到小嬰兒要比看到大人興奮得多。媽媽可以利用這一點。教寶寶認識五官的名稱和作用。媽媽對著鏡子,指著寶寶(寶寶本人,而不是指向鏡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訴寶寶,它們的名稱和作用。這是很有趣的活動。寶寶不但看到鏡子中媽媽指的五官部位,還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鏡子,一是寶寶感覺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準確。當寶寶看到鏡子里的媽媽時,會現(xiàn)出驚訝的神情: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兩個媽媽?這時,寶寶會看看鏡子里的媽媽,再看看抱著他的媽媽:哇!太不可思議了,媽媽和鏡子里的人一模一樣!媽媽就告訴寶寶,這是鏡子,鏡子能把人照出來,鏡子里的人就是媽媽,鏡子里的小孩就是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寶寶就會悟出這個道理。
這樣的媽媽,可以富三代
各位寶媽們,你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怎么做的呢?你們覺得自己是什么樣的媽媽呢?你們有沒有想過,到底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是一位母親應該有的呢?下面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故事吧!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
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yī)院去看看?!?/p>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都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兒子表現(xiàn)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xiàn)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xiàn)在能坐三分鐘了。
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的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蹦翘焱砩?,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
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shù)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yī)院查一查?!弊叱鼋淌遥飨铝藴I。
然而,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p>
說這些話時,她發(fā)現(xiàn),兒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上一下子舒展開來。
她甚至發(fā)現(xiàn),從這以后,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初中又一次家長會
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總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點到。
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家長會結束,都沒聽到她兒子的名字。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前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xiàn)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p>
聽了這話,她驚喜地走出校門,此時,她發(fā)現(xiàn)兒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p>
高中畢業(yè)了
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相信他能考取重點大學。
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相信他能考取重點大學。
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手里,突然,就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聽了這話,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她手中的信封上……
愿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人生中的良師益友,
孩子成長的路上,
我們與您一路相隨!
也可以這樣教孩子知識
博友悠悠的風,昨天像我們講述了一個四歲女孩的故事,故事中說道四歲女孩文文在大人面前給自己的洋娃娃換衣服,在大人的鼓勵下,一種接一種的設計不斷地創(chuàng)新出來。讀完以后,立馬回想起了今晨和兒子在床上的游戲:
兒子的小手分別捂著我的左右臉頰晃動,嘴里發(fā)出哧哧哧的聲音,然后右手做了一個拿東西的動作撒在我臉上,這回嘴里的臺詞變了:“放點辣椒,放點辣椒”。我總算明白過來,他是在玩燒菜的游戲。這個游戲好像從來沒有玩過,小鬼是怎樣想出來的,我沒有時間細想,既然孩子創(chuàng)造出來了,不妨和他玩玩,滿足他的這份熱情。做菜放點辣椒是兒子最不喜歡的,他的印象中辣椒比姜要辣,他能品嘗姜的辣,卻忍受不了辣椒。怕辣椒,可能還與他咬手指頭有關聯(lián),我曾經(jīng)說過再吮,給你涂辣椒水!
兒子放上辣椒,我就很夸張地長大嘴巴,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小家伙始料不及,嚇得往后抽身,同時咯咯地大笑起來。見我又打了噴嚏,他就來勁兒了,繼續(xù)玩,這回是做一個煎餅了。兒子放辣椒,我就打噴嚏,兒子放辣椒,我就打噴嚏,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玩了一會兒,我提議:這回媽媽做菜了。兒子很爽快地答應了。我做菜的時候放的是胡椒粉,兒子馬上領悟到,原來胡椒粉也可以讓人打噴嚏,就要求變化角色。在他放胡椒粉的時候,我告訴他昨天的《貓和老鼠》中,小老鼠給大鱷魚吃的就是胡椒粉,讓他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救了貓。
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NO
“廚具很危險,不能玩!”“陽臺很高,絕對不能爬!”“看電視不能離電視機那么近,很傷眼睛!”……這些No對寶爸寶媽來說一定不陌生,你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說了多少次No,你說的孩子都聽明白了嗎?
心慌說No,適得其反
商場里,媽媽看中了一雙漂亮的童鞋,想著給小娜試試看。但是一轉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樣爬到了鞋架上,正興奮地搖晃著雙腿對著媽媽招手。媽媽大喊:“不許爬,快下來!”小娜吃了一驚,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來,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貨員接住了小娜,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沖上去對著小娜的屁股就是兩下,小娜哇哇大哭起來。媽媽氣憤地叫道:“不許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兇,周圍漸漸有人圍觀,最后媽媽只好抱著小娜狼狽回家。
小娜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試著先去理解孩子的內(nèi)在,我們所付出的愛就會變得粗暴,教育的結果也常常無效。小娜的“愉快體驗”被打斷,掉下來后的恐懼心情也沒有得到媽媽的安撫,甚至不能徹底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狀態(tài)里的孩子,小小的腦袋瓜里會產(chǎn)生混亂:啊,這世界太危險啦,我這樣是不行的,哭是不對的,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如果一直接收著父母傳遞出來的焦慮不安的信號,她可能會變得回避風險,害怕犯錯,甚至隱瞞錯誤。
可以這樣做,先保證孩子的安全,走過去抱住她,問問她爬上來是因為什么。如果孩子尚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可以猜測幾種可能的答案,讓孩子選擇。當孩子意識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試著去影響她了,記得清晰你自己說No的初衷:“媽媽知道你喜歡爬上架子,很好玩,不過,你看這架子有點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時候,先問問媽媽好嗎?”爬架子本身并沒有對錯,每個孩子都在學習如何和世界相處,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師。
該說No時,溫柔堅持
小寶很喜歡吃糖,每次都纏著爺爺說:“我要再吃顆糖!”爺爺總是說:“吃糖蛀牙很不好,你這個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爺爺常耐不住小寶的撒嬌和淚水,最后還是妥協(xié)了。爸爸媽媽總是說爺爺這樣不好,但是平時都是爺爺在帶小寶,爸媽也沒有辦法。
小寶吃糖的行為傷害到了牙齒,屬于需要被干預的行為,全家要試著達成一致。這里對于爺爺不要責備,要理解老人對于孫子的喜愛,同時和爺爺一起尋找方法,做到在面對小寶的軟磨硬泡時,可以溫和堅持,爸媽平時也可通過故事等方式來影響小寶,重點在于建立良好地護齒習慣。
說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發(fā)現(xiàn)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車,他有點不高興地搶了回來,還嘟囔著:“你怎么隨便拿我的東西?!卑职钟X得明明太小氣了,于是邊責備他,邊拿起另外一輛小汽車遞給小表弟,明明爆發(fā)了:“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爸爸瞬間覺得腦袋變大了,怎么解釋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沒有獲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會不喜歡這件事。如果明明沒有因為表弟的到來失去對自己物品的掌控權,并且可以體會到小主人的樂趣的話,他會變得更容易合作。建議大人應盡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進孩子們做一些共同參與的游戲,結束后可以再次強化孩子的美好體驗。
說No要掌握正確方法
麗麗的玩具總是會出現(xiàn)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媽媽說了多次也沒有用,只好在她睡著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來,媽媽自我安慰說:“至少麗麗現(xiàn)在吃飯的時候不亂丟骨頭了,總要一步步來嘛?!?/p>
一步步來是對的,多個行為同時塑造往往會事倍功半。媽媽說了多次沒有用,那么就要換種方法了,要正式面對孩子,而不是在廚房里喊著客廳里的孩子收拾東西。介紹一下“希望之手”溝通法,家長可以試試看:
大拇指“聯(lián)系”:親愛的,過來談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東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這樣在需要時你更容易找到你的東西,我也會更高興。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為你已經(jīng)做過好幾回了。
小手指“協(xié)議”:我們該怎么約定?你要我在你忘記時候如何提醒你?
閨蜜小結
對孩子說No,是每個家長都要修煉的功課。說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無異于用愛謀殺一個生命的活力;說No,不含對世界和孩子的敵意,充滿信賴地等待我們的小小蝸牛慢慢長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長大。
媽媽教育隨筆:這感覺真好
昨天確定的事情,今天沒能兌現(xiàn)。原因是昨晚丈夫告訴我有一同學的帳需要還!我向來主張欠債還錢,絕不讓人家說三道四。我當即答應了。第二天上午九點過后我湊夠那筆錢后清理了錢包后,總共還剩二百二十元錢,這是最近我和孩子的生活費,下午還需要看一病人?,F(xiàn)在的感覺真好!今天星期天給孩子們做些可口的飯菜,想法讓孩子洗洗澡,清理一下個人衛(wèi)生。人從媽媽的陰道里出來后,稍微停頓后的第一聲吶喊,就注定要與世界抗爭。咱們真夠勇敢的。否則有人問過誰敢從來一次,哈哈珍惜生命吧!你甘心當懦夫嗎?吃國家的救濟,依靠別人憐憫,那是最讓人瞧不起的。所以對現(xiàn)在的我來說,這種感覺真好,確實夠刺激的。他讓我全身麻醉,每根筋骨都在緊急集合,召開緊急會議,采取應急措施。用全心身的勞動改變生活現(xiàn)狀。民以食為天,隱藏在我心中的那些事那些人們,我會永遠牢記在心的?。。?/p>
孩子們你倆也許不理解我的所思所想,但總會等到有一天,你倆會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你倆都是聰明過頂?shù)暮⒆樱辉肝覜]給你們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好的生活方式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媽媽的錯!我有信心用我的耐心引導你們一步步走上正軌的。媽媽是當面嘮叨背后操勞,同時我衷心的奉勸天下的所有父母:沒有準備,別做媽媽?。≈v究健康,珍愛生命,孝敬媽媽,一切都不是媽媽的錯,怨媽媽沒有做媽媽的經(jīng)驗,沒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媽媽永遠想做的完美無缺,讓自己的孩子過天堂生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祝大家快樂!
瑞士父母的“隨時”家教
瑞士的父母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亂剪亂畫
在瑞士許多家庭中,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兒童讀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墻上、門上貼滿了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匆姾⒆釉趬ι蟻y畫,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書本、衣服等物品上亂剪亂畫,家長會非常高興:這是在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會畫、會剪,這說明孩子學會了某種技能。家長這時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訴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識。
小小傭人
在瑞士,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沒出息和可恥的。所以父母從小就著重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養(yǎng)的人家去當一年左右的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會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是個多語種的國家,所以,一個語言區(qū)的孩子經(jīng)常會被送到另一個語言區(qū)的人家當傭人。
隨時家教
瑞士人很善于掌握家教的最佳時機。在瑞士,父母們對教育孩子的時機非常講究,比如孩子過生日、就餐、與人交往、旅游、家務勞動、做出成績或有過錯時,都不放過進行教育。如,講解名勝古跡的來歷和故事,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熱愛祖國,不要攀折花枝、亂扔垃圾、亂涂亂寫,不要用食物或臟物投擲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