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珍惜、呵護孩子的好問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0-11-18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小孩子好問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現(xiàn)

小孩子經常向家長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逛公園時問“大樹的影子,為什么比大樹長呀?”坐火車時問“窗外的大樹,為什么向后跑呀?”水壺里的水開了,問“為什么咕嘟咕嘟地冒泡呀?”打開冰箱問“為什么電冰箱里會結冰呀?”等等。遇到什么事都好問個“為什么”,追根尋源,弄個明白,這是孩子的天性。

在家長沒有瑣事纏身,或心情好有興致的時候,一般還樂意回答孩子提出的種種問題,能耐心地給予解釋和說明。而在家長心煩意亂或有事情纏身,或不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往往很不耐煩,甚至粗暴地訓斥孩子:“去去去!你怎么那么多的‘為什么’?別煩我!”無名火把孩子弄得個莫名其妙。這是很不應該的,也是很有害的。

其實,孩子好提問題,希望弄清楚“是什么”或“為什么”,這表明孩子有好奇心,興趣廣泛、濃厚,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求知欲旺盛。

學問,學問,勤學好問。

常言說: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只有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好學的人,才會好問。古今中外,凡是在學業(yè)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既勤學,又好問。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根據(jù)自己做學問的經驗,提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主張,把“好問”看成是一種美德。據(jù)記載,孔子“入大(太)廟,每事問”,能身體力行,給弟子們做出好榜樣。當別人諷刺他時,他還堅持認為“不知而問”是一種美德。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得意門生顏淵,不僅能做到“學而不厭”,虛心向他的老師孔子學習,并且還能做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寡”,向在學問上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因此,受到孔子的賞識和贊揚。

古今中外的學問家,都特別推崇“好問”的品質。

清朝文學家鄭板橋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p>

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說:“有教養(yǎng)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p>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p>

清朝著名散文家劉開撰寫過一篇專門論述好問的文章,名為《問說》。文中說:“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并且也主張:“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

要特別珍惜、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問的精神。

好提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家長能耐心地、準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還會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進而激勵孩子好學、多思。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好問,珍惜孩子好問的精神,并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好問精神。

在清朝,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名叫戴震。他一生在許多學術領域內都很有成就,是著名的漢學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訓詁學家、教育家。戴震并沒有什么天賦的才能,開化得也比較晚。據(jù)記載,他九歲才會說話,十歲入私塾讀書,是智力發(fā)展較為遲鈍的孩子。然而,他的記憶力卻很強,文章只讀一遍,就能背誦下來。這是為什么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次,私塾老師講《大學章句》這本書。老師說:“這一章叫《經》,是記載孔子的話,由他的學生曾子記錄下來的;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本人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的?!?/p>

戴震聽了,有所不解。于是便問道:“老師,你這樣講,有什么根據(jù)呢?”

“這是朱熹說的呀!”老師理直氣壯地說。

“老師,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呀?”戴震又問。yjs21.CoM

“是南宋時期的人哪?!?/p>

“那么請問老師,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朝代的人呀?”

“他們二人都是周朝時期的人呀?!?/p>

“周朝和南宋,這兩個朝代相隔多少年呢?”

老師屈指一算,說:“差不多有兩千多年?!?/p>

“既然相隔那么多年,朱熹所說的有什么根據(jù)嗎?”

戴震一連串的提問,把老師都給問住了,老師無言以對。但老師并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熱情地稱贊他說:“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教育者要以豁達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好問精神

學生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為什么不但不生氣,反而贊揚學生呢?這不僅是因為戴震好問,求知欲旺,更重要的是因為戴震善于思考,思考得深刻。他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水平是很高的,沒有做深入的思考,是提不出來的。戴震能提出那么多的問題,表明他不滿足于“知其然”,而是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現(xiàn)成的結論,而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這種“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因此,受到老師的高度贊揚。

家長應當像那位私塾老師那樣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即或是被孩子給問住了,也要熱情鼓勵孩子好問的精神,保護孩子的好問的積極性。因為孩子提出的問題能把老師和家長給“難”住了,反映孩子思考的問題有深度,這是好事。家長可不要由于被孩子給難住了,礙于自己的面子而傷害孩子。

記得我國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當年在唐山一個鐵路學校任教時,他考學生,不固守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老師出題讓學生回答;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叫學生出題,由老師來回答。老師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給學生打分。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深刻,就給打高分;提出的問題膚淺,就給打低分;如果學生提出的題把老師給難住了,就給打滿分。這種別出心裁的考試方法,極大地鼓勵了學生努力學習、深入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家長也要以這樣的態(tài)度,可不要隨意打擊孩子好問的精神。家長必須明白,扼殺孩子好問的精神,很容易,一次就夠;而要重新喚起孩子好問的精神,那可就難了。家長可要小心翼翼,精心呵護孩子好問的精神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育兒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女兒有四歲多了,她在茁壯地成長。以下是我四年來積累的點滴小經驗,自己覺得很好,故記下來和朋友們共享: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認真解答他(她)們的提問。最好在他們第一次對某個事情產生疑惑時,就幫助他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可以讓他們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少一些混沌不清,少走一些彎路,便于他們更快地認識這個世界,為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打下基礎。

2、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多帶他們參加一些酒宴、聚會,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活潑、外向的性格,為孩子形成良好的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打下基礎。

3、學會對孩子說“不”。對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堅絕地說“不”。當大人養(yǎng)成這個習慣后,孩子自然就會接受大人的拒絕了,不會再通過又哭又鬧的方式要脅父母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在經過兩三次的父母堅定地拒絕后他們知道哭和鬧是沒有用的,就不會再使用哭鬧的方法了。

4、從兩三歲時起,當孩子說不想吃你做好的飯菜時,表現(xiàn)出挑食的苗頭時,一定要堅定地對他說:“煮什么就吃什么,不然就沒東西吃?!边@句話說多了,并且父母在行動上也貫徹下來后,孩子就會接受這個觀點。只要飯菜不是煮得特別難吃,孩子都會把每頓飯吃完,離挑食的毛病遠遠的。

5、從兩歲起就可以教孩子數(shù)數(shù)了。先數(shù)1到10,學會數(shù)后,再學數(shù)10到20,然后10到50,10到100。再告訴他百、千、萬的概念。當他掌握了這些時,有事沒事時多讓他數(shù)數(shù)。比方說,他想要你開電視給他看,你就說,從1數(shù)到100我就開給你看。為了看上電視,他就起勁地數(shù)?;蛘咚阒v故事給他聽,你就說從1數(shù)到200就講故事,他肯定也會起勁地數(shù)。通過這些方式,數(shù)字會在他幼小的腦海里不斷地加深,對他以后學數(shù)學很有幫助。學會數(shù)200后,就可以教他加法和減法了。

6、對于年幼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盡量讓他們多出去玩,感受四季天氣的變化,讓身體適應天氣的變化。只有多玩,玩得盡興了,他們就會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會把學習識字、寫字、數(shù)學、英語也當成一種玩,會對學習永葆興趣。

7、多給孩子講一些與實際生活真相相符合的兒童故事,就像這個博客里我記下的益智幼兒故事集里那些故事樣。少講一些虛無飄渺、過于浪漫、與生活真相相差太遠的神話傳說、一千零一夜那些故事,那些除了養(yǎng)成孩子愛幻想的個性,可能并不能帶來更多益處。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護


自尊心是作為一個有追求、有抱負、有尊嚴的高層次人員的一種基本素質??墒?,不少家長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 有不少沖動型的家長,一見孩子做了什么淘氣的事,便“你這個混球”,“數(shù)你不懂事”,“你就不知道干好事”等,隨口而出。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馬上火冒三丈,“笨蛋!就數(shù)你考得差!”“以后還會有什么出息”等難聽話接踵而至,沒輕沒重,卻不知道自己這樣籠統(tǒng)地辱罵和否定,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家長在孩子有了過錯時,連罵帶嚇唬。例如,“你再不聽話,不給你飯吃”,“你敢頂嘴,給我滾蛋,別回家”,“還這樣打斷你的腿”等等。顯然,這些都是氣話。實際上,飯照吃,腿也不會打斷,回家晚了父母還到處找??墒遣还苣銓嶋H上怎么愛孩子,辱罵與嚇唬孩子是一種粗暴行為。對幼兒來說,遭到辱罵會感到緊張、恐懼、沒有安全感,心理上會受到很大傷害,自尊心遭到踐踏,產生自卑感,由失望、對抗而漸生敵意。 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壓力大,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變得內向。當他們被家長用污言穢語責罵時,感到憤怒與厭惡,但卻又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滿口污言穢語,并施予他人。他們常常會對他人產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魯而不懷好意。自暴自棄、離家出走等嚴重狀況都可能出現(xiàn)。 家長的辱罵與嚇唬,其威力會遞減,因為你著急時聲色俱厲地說:“再這樣,我宰了你!”然而他真的再犯了,實際上你也對他無可奈何,結果只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孩子慢慢摸清了家長的威脅,只是嚇唬,就不再懼怕,甚至不以為然、你話說得再重,他照樣與你對罵、這時家長的威信已掃地,再也無計可施。 嚇唬的另一個后果是,逼著孩子說謊。有時他還不明白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只知道這樣做又會遭到辱罵,于是不得不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過失。為了蒙混過關,就編謊話,越編越熟練,張口就來,成為習慣,長大也就難以改變了。孩子如果被罵皮了,什么都無所謂,弄到羞恥心蕩然無存的地步,便很難教育了。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摧毀,是很難重建的。而一旦喪失了人最寶貴的羞恥心與尊嚴,此人便難得再有什么成就與作為,也就難有希望了。尊敬的父母可知道,你們?yōu)榘l(fā)泄自己的怒氣隨意說出的那些帶刺的話,那些侮辱性的話,會構成對孩子的精神威脅,會傷害他們的心靈,摧毀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氣。

讓孩子學會珍惜


讓孩子學會珍惜**的玩具實在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給**買玩具,曾經我是比較限制的。因為我怕**買的玩具太多,他不懂珍惜,覺得什么都來得很容易,那我就成為了溺愛他。

但現(xiàn)在,我對**買玩具的要求比較開放。他要買玩具而我也買得起,我就會給買。能做到這一點起碼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不會因為渴望一個奧特曼玩具就被陌生人騙走。而更大的價值在于,對**買玩具的態(tài)度進行觀察后,我發(fā)現(xiàn),玩具本身對**有一點吸引力。但這個吸引力很小。重點在于這個過程,他可以感受到,他的愿望和需要,父母是重視的,愿意盡力給予滿足的;買玩具時,一般情況下,他想挑多久,那就可以挑多久,要買什么樣的他是有自主權和選擇權的,他享受到我自己說了算的感覺;挑玩具的過程中,父母是在陪伴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指導和討論。

因此,我的觀察是,玩具不是**真正想要的,但是通過買玩具這個過程可以享受到的愛與重視,是他想要的。

教會孩子珍惜也很重要,不過,如果我們對孩子提出買玩具的要求總是拒絕的話,他有什么可珍惜呢?珍惜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拒絕嗎?

父母愿意不愿意給孩子買玩具,這是一回事;買了玩具后,孩子如何對待玩具,這其實是另一回事。前者如果做到了,那才有基礎來帶著孩子了解珍惜這個問題。

我讓**自己管理玩具。如果沒有好好管理,就要承擔一些責任。我也盡量陪他了解玩具的玩法,并爭取把玩具的作用發(fā)揮出來。還有在**買玩具的時候進行一些指導提一些建議。不過,表達對孩子重視的機會和方式很多。還有比給孩子買玩具更好很多的。事實上,我認為孩子對玩具的真正需要是很小的。就像我們大人,會需要很多張床嗎?需要很多只碗嗎?有人會說,女人就需要很多包和衣服和鞋呀。這沒錯的,但是,假如這個女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美麗,對于如何進行著裝的搭配毫無概念,那再多包和鞋和衣服,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向大人討要玩具,其實只是需要重視,需要玩。

大人常常是各行各領域的專家。孩子其實也是。他們是玩的專家。玩是他們活著的第一責任與需要。

對**來說,玩的時候有父母參與似乎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父母參與的情況下,又能照顧他的興趣愛好,那就堪稱完美。有一次我和老貓帶著**去一個巖洞里“探險”,一年多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在探險過程中,**的冷靜與配合也讓我極為難忘。

讓他一個人玩也有一些很好的選擇,比如玩水,還有玩面粉,另外還有玩沙子和泥巴。我還準備讓**種花種樹玩。我記得小時候我種過一盆小蔥,感覺太美妙了。

更大一些了就讓孩子們自己找朋友玩。

父母陪孩子玩,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帶著父母重返幼年世界,而不是由父母帶著孩子進入成年世界。

父母要呵護孩子的愛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6歲的小瑞恩讀小學一年級時,聽老師講述非洲的生活狀況:孩子們沒有玩具,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藥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潔凈的水,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師說:“我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幫助他們:一分錢可以買一支鉛筆,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yī)藥開銷,兩塊錢能買一條毯子,70加元(約合380元人民幣)就可以幫他們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驚。他想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過,他的媽媽并沒有直接給他這筆錢,也沒有把這個想法當成小孩子頭腦一時發(fā)熱的沖動。媽媽對瑞恩說:“家里一時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勞動?!眿寢屪屗约簛頀赀@筆錢,媽媽說:“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擔一些家務,慢慢地積攢,積攢到一定時候,就能夠有這些錢了?!比鸲髡f:“好,我一定多干活。”

于是瑞恩開始承擔正常家務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兩小時地毯掙了兩塊錢;全家人都去看電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賺到第二個兩塊錢;他還要一大早爬起來幫爺爺揀松果;幫鄰居揀暴風雪后的樹枝……

瑞恩堅持了4個月,終于攢夠了70加元,交給了相關的國際組織。

然而,工作人員告訴他:“70加元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p>

小小年紀的瑞恩沒有放棄,他開始繼續(xù)努力。一年多以后,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他終于籌集了足夠的錢,在烏干達的安格魯小學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沒有結束。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凈的水,瑞恩決定攢錢買一臺鉆井機,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讓每一個非洲人都喝上潔凈的水成了瑞恩的夢想。他真的堅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報紙上。于是,5年后,這當初是一個6歲孩子的夢想竟成為千百人參加進來的一項事業(yè)。2001年3月,一個名為“瑞恩的井”的基金會正式成立。如今,基金會籌款已達近百萬加元,為非洲國家建造了30多口井。這個普通的男孩,也被評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稱為“加拿大的靈魂”,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愛和幫助他人。

我很感動的是瑞恩母親的做法,她呵護與珍惜了瑞恩的愛心,使瑞恩實現(xiàn)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麗的夢想。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動,不讓孩子在榮譽光環(huán)之下飄飄然,讓孩子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瑞恩雖然成了世界的一個小名人,但依然過著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這就是他偉大的媽媽賦予他的。

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孩子看見飯桌上紅紅的辣椒,吵著要試一試,看見地上顏色好看的石頭,拿起來嘗一嘗;媽媽買回來一只滿身是刺的菠蘿,孩子被這個從沒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這些情況,作為家長的你,是怎樣應付的呢?根據(jù)我的觀察,大部分的家長都會作出這樣的回應:“辣椒辣椒,小孩子不能吃!”然后趕忙把辣椒挪開;“地上的石頭這么臟,怎么可以拿來咬,傻瓜!快點把它丟掉!”然后一把搶過石頭扔得遠遠的;“菠蘿會刺傷你的小手,等媽媽削好了再給你吃?!比缓箫w快地把菠蘿拿進廚房……這樣的反應,你可能以為可以保護孩子,沒有什么壞處。但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什么都想“試一試”,這是孩子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的萌芽,是非??少F的,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鼓勵,反而被壓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喜歡,是不好的,于是變成什么都不要試,什么都不敢試。

兒童天生就有探索精神,什么都想試一試,而且不會顧慮會不會失敗。桌上放著一只紅紅的塑料蘋果,孩子一定會拿起來咬一咬,才能發(fā)現(xiàn)這只蘋果是假的,于是學會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地上有積木塊,孩子一定會拿起來咬一咬,扔一扔,然后明白,積木不好吃,但是摔不破……孩子通過這些探索嘗試去認識周圍的世界,也借由這種探索精神,孩子勇于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去創(chuàng)新、去創(chuàng)造。

試想一想,世界上有哪一件事物的發(fā)明,不是人們大膽嘗試,不怕失敗換來的?沒有萊特兄弟冒著生命危險的幾百次試驗,哪來今天的機動飛機?沒有哥倫布置生命于度外的冒險,哪來美洲大陸的發(fā)現(xiàn)?還有避雷針的發(fā)明,無線電的發(fā)明和應用,電燈、電話的發(fā)明,哪一個不是不怕失敗大膽嘗試的結果?

中國人很聰明,可是近百年來,科技的進步卻落后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如歐洲、美國、日本等,我們的創(chuàng)新產品明顯少于這些國家,這個事實讓我們心痛。其實孩子一生下來,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索心,關鍵是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方法,學校教育所鼓勵的東西以及整個社會的風氣,如果孩子的探索、創(chuàng)新是被鼓勵的,而且還想各種辦法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天賦就能得到發(fā)展;如果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被鼓勵,而且還被壓制,孩子天賦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就會被扼殺。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制度究竟是鼓勵還是壓制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成長問題,這是關系到整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

那么,我們有些什么建議,可以讓家長和老師有意識地保護兒童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例子: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里,正在上一節(jié)課《蚯蚓》,老師拿來一盆蚯蚓,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研究蚯蚓,請同學們自己上來,每人拿一條蚯蚓?!?/p>

同學們都用一張紙,想把蚯蚓托回去,但是,不聽話的蚯蚓紛紛從孩子的手中逃脫,有的爬到墻角,有的溜到椅子下面。于是課室里來了個“全場大搜捕?!?/p>

這么亂,怎么上課?可是老師并不認為這樣不好,他說:“如果上的是關于蚯蚓的課,同學們連捉蚯蚓都沒有學會,那怎么能說是成功的課呢?”

過了一會,同學們終于把蚯蚓都抓了回來,老師請他們研究一下蚯蚓,然后說出自己研究的結果。

一個小孩站起來說,“它沒有腿,可是會爬?!崩蠋熣f:“對!”

另一個孩子說:“那不是爬,是蠕動。”

老師說:“對,你說得更準確?!?/p>

又有同學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蚯蚓是由許多環(huán)組成的?!?/p>

老師說:“好,你觀察得很仔細。”

又有一個說,“老師,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嘗了嘗,發(fā)現(xiàn)它是咸的?!?/p>

老師高興地說:“你很勇敢,親自嘗了嘗,我不如你?!?/p>

又有一個同學大聲說:“老師,我把蚯蚓栓在繩子上,然后吞了下去,之后再把它拉了出來,發(fā)現(xiàn)它還是活的,說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強?!?/p>

這時老師非常驚奇而嚴肅地說:“你真了不起!你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為真為你感到驕傲。”

孩子的獨創(chuàng)精神,是多么的可貴!老師對他的贊賞,又將對他是多么大的支持!

其實,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可以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是我的一些具體的建議,供家長參考:

第一,我們要對孩子“讓我自己來”、“我要試一試”的行為予以鼓勵和幫助。比如,孩子第一次試著爬到攀爬架的最高處,你很擔心他的安全,你可以說:“你真勇敢,記住一定要抓緊哦!”孩子要試辣椒,就讓他試,如果他被辣得呱呱叫,你可以說:“辣一下不要緊,喝點冰水會好一點?!焙⒆訐炱鹗^來咬,我們可以問問他:“好吃嗎?”孩子摸菠蘿,大聲喊:“好痛??!”你可以鼓勵他:“你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菠蘿會刺手?!?/p>

第二,我們要在孩子失敗了的時候給予支持。比如孩子試著自己煎雞蛋(當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必須陪在旁邊),結果,大半只雞蛋掉到鍋的外面去了,這時你可以鼓勵說,“不錯,第一次煎雞蛋就能把小半只雞蛋弄到鍋里了?!焙⒆釉囍约赫埏w機,可是飛機飛不起來,我們可以建議說:“把頭弄尖一點試試。”切記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諷刺挖苦孩子,那會使孩子的探索熱情熄滅掉,也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可憐他,那會使他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empirenews.page--]

第三,我們要在孩子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予以贊賞。比如孩子拿報紙來當圍裙:把柚子皮扣在頭上當帽子;鉆進裝電視機紙片箱要你滾動紙片箱來玩……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你要表現(xiàn)出你的欣賞,還要表現(xiàn)出你有極大的興趣了解他是怎么做出來的,你的鼓勵會使孩子繼續(xù)創(chuàng)造,樂于創(chuàng)造。

第四,我們可以想些辦法來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下面是一些利用家里的資源來進行的小創(chuàng)造,你可以試試看。

1、報紙做球。把用過的報紙卷成球狀,用彩色紙包一包,變成一個個漂亮的紙球,和孩子一起玩踢球,丟球入籃比賽,扔遠比賽等等。

2、信封做手環(huán)。把用過的信封剪成一個個的環(huán),然后在上面涂上喜歡的顏色,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裝飾好了之后把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變成一個個漂亮的手環(huán)。

3、紙盒做拉車。用過的鞋盒、牙膏盒等紙盒,在前面打一個洞,然后穿上一條繩子,做成一部拉車??梢栽谲嚿戏磐尥蕖⒇浳锏?,在盒子下面裝上輪子就更好。

4、巧用毛巾做游戲。用毛巾蒙住眼睛,爸爸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走到家用品前,讓孩子摸一摸,然后說出這件物品的名稱;或者拉他走到另一間屋子,問他現(xiàn)在站在哪里?也可以用毛巾遮住好吃好玩的東西,請他伸手進去摸一摸,“把花生摸出來”,“把球摸出來”等等。

這些游戲雖然簡單,可是很有作用,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長大,他的思維更活躍,腦筋更靈活,創(chuàng)意更多,快樂更多,自信也更多。

呵護心靈成長的好書


呵護心靈成長的好書現(xiàn)在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可謂嘔心瀝血、無微不至,但遺憾的是,大家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身體方面。孩子長胖了兩斤,換了顆新牙,家長都欣喜若狂,有多少人關注過孩子心靈的成長呢?很多孩子驕橫、自私、冷漠、嬌氣的毛病,又有多少人會重視呢?

身體的健康成長固然重要,但心靈的健康成長同樣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在陪孩子讀完“我的心靈成長書”這套畫冊后,這種感覺尤為強烈?!秾Σ黄稹?、《不關我的事》、《我可以》、《不是我做的》這幾本小冊子,正好提供了孩子心靈成長最重要的幾種營養(yǎng):懂禮貌、關愛他人、堅強勇敢和誠實守信。

以《不是我做的》為例,開篇就向我們提問: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嗎?上次承認錯誤是在什么時候?你把責任推給了誰?

風趣可愛的畫面,卻在逼問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我自問是一個誠實的人,可有多少次,我也是有意無意地在推諉自己的過失呢?

誠實會增加別人的信任,而謊言則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象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象灑墨水一樣越灑越多,

象小狗一樣在腳邊亂叫,象蒼蠅一樣在耳邊嗡嗡——這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送給我們的第一個忠告。

有時我們說謊只為炫耀,

一開始或許可以讓人相信,但是當謊話被揭穿時,場面就非常尷尬了。有時我們說謊是為了逃避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謊話一般都會發(fā)現(xiàn)。這是作者的第二個忠告。

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人,這需要勇氣。但只要邁出這一步,你就會身心輕松,坦然面對身邊的人和未來的生活。作者把這些重要的思想用精致的漫畫和詼諧的語言,悄悄地灌輸給孩子。想起自己面對孩子的謊言,或暴跳如雷,或威逼利誘,這種教育實在是高明得太多了。

身體殘疾會讓人遭受痛苦,而心靈的殘缺同樣會危害孩子的一生。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時間,多關心孩子心靈的成長,用愛的雨露呵護他們一生的幸福。

相關推薦

  • 呵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一位教師講解薔薇的知識后問學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學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學生回答:“是美麗的花?!崩蠋熃o予贊許。第三個答道:“我想應該想辦法培育出不帶刺的薔薇?!薄澳愫紒y想些什么?...
    2021-03-08 閱讀全文
  • 幼教隨筆:應珍惜孩子的問好 幼兒也是獨立的人,也有人格尊嚴。我們幼兒教師應與孩子樹立平等的意識,我們在強調孩子向老師問好時,往往疏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若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所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珍惜孩子的問好...
    2021-08-09 閱讀全文
  • 呵護孩子的夢想 導讀:孩子的夢想對孩子來說,有著無窮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夢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 同小喬丹一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美好設...
    2021-08-31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育兒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女兒有四歲多了,她在茁壯地成長。以下是我四年來積累的點滴小經驗,自己覺得很好,故記下來和朋友們共享: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認真解答他(她)們的提問。最好在他們第一次對某個...
    2020-09-22 閱讀全文
  • 給調皮的孩子呵護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無論是平時的教學活動或者游戲活動經常會給老師或其他小伙伴帶來或多或少的麻煩,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當然喜歡一些比較乖巧、懂事、聽話能干的孩子,但現(xiàn)在我靜靜想來,那些比...
    2021-12-11 閱讀全文

一位教師講解薔薇的知識后問學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學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學生回答:“是美麗的花?!崩蠋熃o予贊許。第三個答道:“我想應該想辦法培育出不帶刺的薔薇?!薄澳愫紒y想些什么?...

2021-03-08 閱讀全文

幼兒也是獨立的人,也有人格尊嚴。我們幼兒教師應與孩子樹立平等的意識,我們在強調孩子向老師問好時,往往疏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若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所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珍惜孩子的問好...

2021-08-09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的夢想對孩子來說,有著無窮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夢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 同小喬丹一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美好設...

2021-08-31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女兒有四歲多了,她在茁壯地成長。以下是我四年來積累的點滴小經驗,自己覺得很好,故記下來和朋友們共享: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認真解答他(她)們的提問。最好在他們第一次對某個...

2020-09-22 閱讀全文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無論是平時的教學活動或者游戲活動經常會給老師或其他小伙伴帶來或多或少的麻煩,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當然喜歡一些比較乖巧、懂事、聽話能干的孩子,但現(xiàn)在我靜靜想來,那些比...

2021-12-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