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堅持原則,合理引導,讓孩子抵制超市里的種種誘惑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幼兒園超市區(qū)域活動方案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教師禮儀的原則 堅持原則,合理引導,讓孩子抵制超市里的種種誘惑以前,和xx一起出來玩的時候,每次總是要以逛逛超市為結束。一方面,是因為家里的日常生活嘛,總是需要柴米油鹽的,或者就順便從超市買點熟食回家,省的做飯了。另一方面,也要給xx買上一點小小的零食什么的。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xx迷戀上了逛超市,而且?guī)缀趺刻炜偸且晳T的說上一句:去xxx超市逛一逛貝,然后,再得到一點點的零食。

一段時間以后,我逐漸的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其一,xx以逛超市為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每天買東西的習慣。這個習慣讓我很別扭,小孩子嘛,怎么可以這樣呢,難道覺得買東西是天經(jīng)地義的?其二,有的時候,在超市里面,看到吃的,喝的什么,xx總是會順手的就拿過來往嘴里放,搞的我最后總是拿著一堆的包裝紙去結帳。我問他怎么能這樣呢?xx就會理直氣壯的回答我:那我渴了呀,或者說:別的孩子也這樣呢。

我決定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為此,我決定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只允許周末去超市

這個是我和xx的第一個約定,平時每天從幼兒園回家的時候,可以在外面玩,可以到市場去買點新鮮的水果之類的,但是不能去超市。

xx問我:那什么時候可以去超市呢?

我告訴他:不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可以去超市。

一開始,xx明顯的很不適應,總想著要往超市跑。我極力的控制他,不讓他去。一來二去一天兩天的,xx就適應了,平時再也不說去超市的事情了。

第二、不能隨便的買東西

小孩子到了超市,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商品,總是會覺得十分的好奇,碰到好看的或者好吃的東西,也總是伸手想要。在超市,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推著滿滿一車的商品在排隊交錢,而這一車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買給孩子的,或者是吃的,或者是玩的,總之,應有盡有。我自己很不贊成這樣的做法,也因此拒絕這樣做。為此,每次去超市之前,我總是要和xx約定好,可以買什么,不可以買什么,并且,我很嚴肅的告訴xx兩點:一、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二、答應的事情不能隨便的更改。

因此,每次在去超市的路上,xx總是會問我:我可以買玩具嗎?

我說:不可以。

xx問:那我什么時候可以買玩具呢?

我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可以買。

xx問:那我可以買巧克力嗎?

我說:可以。

這個對話的結果就是最后的結果。我答應xx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這也是我和xx互相之間的約定。正是因為彼此遵守約定,才能讓這個規(guī)律能夠順利的執(zhí)行下去。

第三、不能隨便在超市里吃吃喝喝

在超市里,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孩子,渴了,就打開水直接喝,餓了,就打開包裝直接吃,最后,家長拿著一大堆的空包裝袋交錢。對于這種現(xiàn)象,有的家長會覺得無所謂,覺得只要最終把錢交了就行了??晌也贿@么認為,先交錢,后食用,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為什么會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違背這個原則呢?

反之,就是因為孩子小,才更應該堅持原則,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立下良好的規(guī)矩。

我告訴xx:不交錢,就不能吃,這個是個很不好的做法。交了錢之后,才可以隨便的吃喝。

xx一開始很不理解,又哭又鬧,還和我喊:我渴。喊的我很心慌,很心煩。我也明白小孩子的忍耐力很弱,尤其是在口渴的時候,更是一分鐘都不能等。很多時候,我也想放松一次,讓xx吃他想吃的東西,喝他想喝的水,但是,這次放縱了,那下次怎么辦呢?

因此,我決定絕對不能開這個先例。

為此,每次去超市時候,我總是要隨身帶上個水壺,如果真的是渴了,就喝自己帶的水,如果餓了,那就等到交了錢之后再吃。yjs21.cOm

哭鬧了一陣,xx也就適應了。

正是因為這三個做法,或者說是我的堅持,更或者說是我和xx彼此的遵守約定,誠實守信,才能讓逛超市成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xx,也逐漸的成長成了一個守規(guī)矩的好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培養(yǎng)男孩面對“誘惑”的抵抗力


大多數(shù)男孩往往都會這樣,他們有強烈的競爭心理,他們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他們有強烈的占有欲和嘗試欲,但自制力很差,事后往往對自己的某些行為后悔。于是也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男孩往往對誘惑的抵抗力很差。

事實也正如此,面對許許多多的誘惑:功能更多的文具盒、更神氣的汽車模型、更刺激的電腦游戲……男孩往往會敗下陣來,哭著鬧著讓家長給他買。

其次,面對誘惑男孩無力抵抗,除了與男孩的自制力差有關之外,男孩的虛榮心強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我們常說男人愛“面子”,其實,在男孩時代,男人愛“面子”的這種傾向已經(jīng)明顯表露出來:

“我爸比你爸官大”;

“我家比你家有錢”;

“我家房子比你家房子大”;

……

是的,虛榮心強、不愿輸給別人的小男孩喜歡攀比。但是,久而久之,這種攀比產(chǎn)生的結果是:他習慣了吹牛、說謊;他習慣了向父母要求一切更高級的東西……

不僅如此,如果孩子一直虛榮攀比,他會過分地追求物質(zhì)方面的享受,而輕視勞動、學習、道德,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一個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正確的孩子,在任何領域都是無法立足的。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能縱容你的小男孩對誘惑毫無“免疫力”。

給父母的建議

其實,小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們畢竟年齡尚小,生活經(jīng)歷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評價事物的正確標準。所以,做家長的積極、及時地引導,孩子虛榮、攀比的壞毛病會很容易改掉。如果家長繼續(xù)為他傳輸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你的小男孩就會變得“百毒不侵”,從此對一切誘惑都免疫。

方法一:區(qū)分“想要”和“需要”

對誘惑“免疫力”比較低的男孩常常向家長要這要那。面對孩子的這些要求,做父母的如何分清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過分要求呢?

10歲的兒子要求爸爸為他買一個臂力器,爸爸問他:“你是‘想要’,還是‘需要’這個臂力器呢?”

“我想要?!?/p>

“對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滿足你。”

聽爸爸這樣一說,兒子馬上改口:“我需要?!?/p>

“你為什么需要呢?”

“……”兒子無言以對。

“兒子,如果你說你學習要用一本字典,或者生活中必須要用某一件物品,爸爸會高興地去給你買。但是,你想要的物品,往往是你的虛榮心在驅(qū)使你這樣做。爸爸不能助長你的虛榮心,所以不會滿足你的這種要求。你能聽明白嗎?”爸爸一本正經(jīng)地給兒子講道理。

兒子雖然很不高興,但仍然點了點頭。

幾歲到十幾歲的男孩,虛榮心很強。由于好奇和攀比的心理,他往往會向家長要求很多。這時,家長一定要分析孩子是“想要”還是“需要”,并給他講明這個道理,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不助長他的虛榮心。同時,還能幫助孩子有效地抵抗誘惑。

方法二:對孩子的過分要求采取冷處理

男孩:“媽媽,你給我買個新書包吧?!?/p>

媽媽:“不是剛買了書包嗎?怎么又要買?”

男孩:“我的書包不好,現(xiàn)在有一款新書包,能起到保健的功能,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有呢。一個書包有多種功能,多好呀,你就給我買一個吧?!?/p>

……

面對男孩的嘮叨,這位媽媽不予理睬,繼續(xù)忙自己的家務??磱寢尣粸樽约旱囊笏鶆樱@小家伙一會兒就把買新書包的事情忘記了。

面對男孩的過分要求,做家長的千萬不可輕易滿足他,否則只會助長他的虛榮心,降低孩子對誘惑的抵抗力。

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購買該物品的動機,如果孩子只是想顯示自己或與別的同學攀比,這時,家長可以對孩子的要求采取冷處理。即對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給他幾天冷靜期,等他確定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討論是否需要購買。即便家長的觀點他不能完全接受,他也不會輕易再向家長提出過分要求。

家長也可借此機會對他進行深入教育,告訴他,其實他花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當你的男孩明白了這些時,他對誘惑的抵抗力就會提升一大截。

方法三:給男孩打一支“誘惑”的“預防針”

男孩經(jīng)常會問家長這樣一個問題:“爸爸,你每個月的薪水是多少呀?”也許他只是隨便問問,但是,家長卻要警惕孩子因此去與別的孩子進行攀比。這時,做家長的應該怎樣回答呢?也許很多家長會如實回答,也許有些家長會告訴孩子:“這不關你的事,別問”、“問別人的薪水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是,最聰明的答案應該是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家長的回答:

兒子,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們窮,也有很多人比我們更富有。雖然我們家的生活水平比一般的家庭要好一些,但是爸爸媽媽,還有你都要繼續(xù)努力工作、努力學習,那樣我們就會邁向更富有的生活。

這位家長很巧妙地給孩子打了一支“誘惑”的“預防針”,這樣回答就告訴了孩子:比我們富有的人很多,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才能追上他們。這樣,即使孩子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去和別人攀比,聽了家長這樣的回答,他也不會再去比了。

另外,這位家長的回答巧妙之處還在于,他告訴孩子,雖然我們的家庭不是非常富有,但比一般的家庭要好,這樣會使孩子因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同時,他告訴孩子,我們的家庭并不是最富有的家庭,這也增強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正確引導“堅持己見”的孩子


寶寶兩歲,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遇事自有主張。如果父母對寶寶的主張強行壓制,他就可能要“堅持己見”,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孩子犟不犟,與父母的態(tài)度關系很大。父母不妨用啟發(fā)的方式,慢慢引導孩子把倔強變成一種正向的力量。

避免情緒失控。當孩子出現(xiàn)倔強、反抗的行為時,父母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他講道理,教他學會尊重別人,并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轉(zhuǎn)移注意力。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來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放棄你的關注。父母的干預越多,孩子倔強的脾氣可能越強烈。當孩子在鬧脾氣時,有時是帶有試探性質(zhì)的,父母表現(xiàn)得越在乎,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所以,不妨冷處理,等他安靜下來后,再給孩子講道理。

使用隔離法。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也不能讓孩子感到恐懼。

面對面溝通。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而不應該反抗。其實,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家園共育:對孩子的禁止其實是一種引誘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案例: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 再晾著了,想象著兒子感冒發(fā)燒后難受的樣子,還有不能上幼兒園,我還要邊上班邊照顧他,越想越焦慮,就對兒子說:“今天夜里千萬不要再踢被子了啊,如果再 踢開晾著肚子,咳嗽厲害會更難受的?!币呀?jīng)安靜下來的兒子忽然像被按了機關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把兩條腿都從被窩里伸出來,還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說著“我就 要踢,就要踢”。

看到他的反應,我意識到自己說了一句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卻對兒子起了反作用的話。覺察到這一點,接下來我沒有被他的行為干擾,像沒有聽見他說的話一樣、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窩里,說:“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兒子也給我道了“晚安”,進入預備睡眠狀態(tài)。

我想這樣的情景對每位父母來說都不陌生,也是很難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執(zhí)拗地對抗,進行權力的爭奪,無異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為繼續(xù)關注這個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行為都能得到強化并保留下來。既然如此無效,父母為何還如此喜歡使用呢?

禁止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我們可以覺察一下,當對孩子發(fā)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怎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心理會自動化地通過控制外在緩解焦慮或恐懼,以為可以重新獲得控制感。

當父母被內(nèi)心焦慮驅(qū)使著發(fā)出禁止時,通常對孩子是無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擔心的方向發(fā)展。一個一兩歲的嬰兒,他抓到了父親新買 的蘋果手機,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開始啃,他顯然想要通過嘴這個器官,來認識一下這個父親深愛的家伙。忽然父親看見了,急忙叫?!安辉S扔”,話音剛落, 手機也應聲被扔出落到地面。父親驚得張大了嘴巴,嬰兒特別有成就感。

當我們著急地發(fā)出禁止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無效,我們卻會質(zhì)疑“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而很少去想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方法。

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

顯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為了體驗禁止創(chuàng)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給自己的腿下個禁止動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種特別想動的沖動,看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期間有哪些感受。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chǎn)生身心能量的起伏,親子之間真正的影響也往往在這個一心一念的能量場里產(chǎn)生。禁止也一樣,當禁止發(fā)出,立刻會打破個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以相抗衡的沖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個數(shù)軸,0是平衡狀態(tài),禁止在0的一端產(chǎn)生了多少能量,就會在0的另一端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沖破的能量。當看到?jīng)_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會增加能量以限制,這反而又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沖破的能量。循環(huán)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來很小的事情,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頑固的大問題。

禁止激發(fā)好奇心,創(chuàng)造心理價值

幾年前,聽說一套西方人寫的心理學類書曾經(jīng)是禁書,中文版發(fā)行了,我一聽禁書,立刻激發(fā)了好奇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想要一睹為快的愿望。于是,急不可耐地當天就下了單,滿足了好奇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閱讀普通書籍的心理價值。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生好奇的兒童呢?

禁止對有些孩子而言是選擇偏軌行為的線索

成人對兒童發(fā)出的禁止信息,往往反映了成人期望達到的目標,如果兒童在目標上與成人不一致,因此正在尋找一種行為,以準備與成人對抗或者背道而馳,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目標。那么,這個禁止就是一個極好的線索,被兒童選擇利用,創(chuàng)造一個相反的行為,以達成自己的愿望。

這種線索常常會被一些在幼兒園或?qū)W校獲得成功有困難的兒童所使用。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 出,個體除了人格的統(tǒng)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yōu)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沒有感受 到自卑或處于下游,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愿望。追求優(yōu)越和自卑感事實上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

有的孩子非常明白一些被禁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學校表現(xiàn),但他會非常頑固地堅持,如無禮、說話得太多,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行為等。家長的焦慮、預言式的訓斥、強化地關注等都可能強化了這些行為。

無禮、說太多話、說太少的話、愛哭泣、考試期間異常緊張等,還有一些明顯影響學校表現(xiàn)的行為,如幼兒園里拒絕畫畫的孩子,總是忘帶書包的小學生等,其背后的目標是一樣的,即以一種不費力、便捷的方式追求優(yōu)越感。因為他的這些行為背后其實有一種“權謀”,成人整天為此喋喋不休,成功地 轉(zhuǎn)移了對他能力的關注,而變成了如果他不這樣,他就會成功。

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5種引導案例


關于培養(yǎng)孩子情商篇,考慮到有些粑粑麻麻可能需要更具體些的操作方法。本文里面列舉了適用幾種情況下,家長的應對策略,和正反小例子,分享給大家,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孩子小的時候,感知到的事情遠比他能理解、能表達的東西多得多,這就需要父母愛的付出。

愛的教育絕對不是溺愛、寵愛、嬌慣,而是用愛的方式和孩子制定規(guī)矩,讓孩子自小就有一種潛意識,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了解“分寸”。如果你的方式改成責罰、懲罰,那么,留給孩子記憶中的就是敵對、仇恨,這將為孩子以后不良的行為習慣埋下很大的隱患。

我們中國的家長大多數(shù)對待孩子還是以懲罰為主,弄的孩子膽戰(zhàn)心驚,漸漸地行為偏離軌道,要不就是性格怯懦、害怕,或者沒有主見。

其實只要變通一下懲罰的方式,孩子不僅能愉快地接受,而且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孩子的情商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在對類似事件的處理上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處理方法。可借鑒下面幾個小案例。

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適合:行為的后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你太魯莽了,晚上不許看電視!”

正例:“我不喜歡你這樣!小孩在過道亂跑會干擾別人購物!”

轉(zhuǎn)移注意力

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表明你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于主觀上非故意的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里帶出去的玩具弄丟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丟了,以后不許你帶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適合:由于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fā)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別用水彩筆了!”

正例:“看沙發(fā)都花了,以后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臟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干凈”

對不易改正的習慣,可采取較復雜的措施,如下:

結合案例分析:如果孩子晚上總想玩兒,不愿睡覺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

第五步:找到孩子也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后達成共識,然后共同努力完成。

“懲罰”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孩子改正問題,不要因此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你也許找到了出氣的地方,但卻常常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能聰明地解決孩子出現(xiàn)的任何狀況,那么,你很快會擁有一個高情商的寶貝,這些直接經(jīng)驗他一定是和你學習地更多。請做一位情商高的聰明家長,而不是為孩子樹立一個粗魯、暴力的壞形象。

所以,教育是一門大學問,請邊學邊做吧,加油,各位。

如果有些粑粑麻麻們感覺實際運用還有些困難的話,可以多看看奶爸公眾號里的其他文章,可以了解更多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及榜樣的效果。

相關推薦

  • 教孩子抗拒誘惑的12種辦法 1、對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應無條件滿足。 滿足孩子,應適當?shù)匮泳?,并適度地使其有機會體驗挫折,使孩子能夠承受各種不滿足,而保持心理平衡。 2、要進行家庭情感教育。 使孩子與父母其享歡樂,共擔憂愁,...
    2020-10-30 閱讀全文
  • 對孩子的禁止是一種引誘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2021-02-12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男孩面對“誘惑”的抵抗力 大多數(shù)男孩往往都會這樣,他們有強烈的競爭心理,他們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他們有強烈的占有欲和嘗試欲,但自制力很差,事后往往對自己的某些行為后悔。于是也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男孩往往對誘惑的抵抗...
    2021-03-29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堅持己見”的孩子 寶寶兩歲,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遇事自有主張。如果父母對寶寶的主張強行壓制,他就可能要“堅持己見”,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孩子犟不犟,與父母的態(tài)度關系很大。父母不妨用啟發(fā)的方式,慢慢引...
    2021-12-11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對孩子的禁止其實是一種引誘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案例: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
    2020-06-13 閱讀全文

1、對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應無條件滿足。 滿足孩子,應適當?shù)匮泳?,并適度地使其有機會體驗挫折,使孩子能夠承受各種不滿足,而保持心理平衡。 2、要進行家庭情感教育。 使孩子與父母其享歡樂,共擔憂愁,...

2020-10-30 閱讀全文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2021-02-12 閱讀全文

大多數(shù)男孩往往都會這樣,他們有強烈的競爭心理,他們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他們有強烈的占有欲和嘗試欲,但自制力很差,事后往往對自己的某些行為后悔。于是也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男孩往往對誘惑的抵抗...

2021-03-29 閱讀全文

寶寶兩歲,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遇事自有主張。如果父母對寶寶的主張強行壓制,他就可能要“堅持己見”,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孩子犟不犟,與父母的態(tài)度關系很大。父母不妨用啟發(fā)的方式,慢慢引...

2021-12-11 閱讀全文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案例: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

2020-06-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