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孩子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
發(fā)布時間:2020-11-06 幼兒看故事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看日歷 該讓孩子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女兒的時候,聽到兩個家長聊天,是關于“喜洋洋與灰太狼”的。這兩個家長之間的對話挺有意思,寫出來與各位親們探討一下,看我們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其中一個家長很激動,她說:“我從來就不讓孩子看喜洋洋與灰太狼,這個動畫片的情節(jié)設計得太差了。你看,灰太狼很愛搞發(fā)明,可是他的發(fā)明從來沒有成功過;村長也愛搞發(fā)明,但是經常是烏龍發(fā)明,也是成功不了。只有喜洋洋,他一點兒發(fā)明都不搞,但是總能戰(zhàn)勝灰太狼,靠得是什么,就是靠運氣,靠他的一點兒小聰明。讓孩子看這種動畫片,能讓孩子學會什么呀?就學會如何耍小聰明了!所以,我堅決不讓孩子看這個動畫片!”
另外一個家長說:“我覺得這個動畫片還挺好的呀,挺成功的,不論是造型,故事情節(jié)都還挺好,至少比以前的國產動畫片強多了。從現在這個動畫片的風靡程度,就知道它還是挺受歡迎的?!?/p>
我沒敢插嘴,只是在心里竊笑,好認真的媽呀。[正能量句子 WwW.277433.cOM]
我覺得第一個家長有點兒憤青的架勢,看一部動畫片能分析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不簡單!看來是個對孩子非常負責的家長,將來對孩子能干與不能干的事兒肯定都會嚴格把關。可是,喜洋洋與灰太狼確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動畫片,雖然有模仿貓和老鼠的嫌疑,可是那又怎么樣?誰也無法阻止很多人對這部動畫片的喜愛。因為這里邊的人物設計、造型設計都還是不錯的,故事情節(jié)也挺搞笑。至于灰太狼和村長的發(fā)明一直無法成功,這其實只是劇情需要吧,如果灰太狼每次都能成功,那要不了幾次,羊就都被吃光了,這部動畫片就沒有繼續(xù)做下去的必要了;或者如果村長一次能成功,那灰太狼沒了,羊羊們還和誰去斗爭?所以,主角們都不能少,少了一個,看這部動畫片的樂趣也就少了很多。
至于喜洋洋,說他不動腦筋,光耍小聰明,肯定是不對的。每次他的伙伴們遇到困難都是他動腦筋,想辦法才把伙伴們就出來的,哪能說他光是耍小聰明呢?況且利用別人的武器來幫助自己本身就是一種聰明的體現。
所以,我覺得還是適當讓孩子們看點兒流行的動畫片吧,不要事事都和能學到什么東西掛鉤。有些時候,我們做某些事其實純粹就是為了“找樂兒”,為了放松,為了哈哈大笑,干嘛非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兒都必須要學到一定的知識呢?有些時候,看著女兒看動畫片時毫無顧忌的大笑,我也跟著開心,有什么比大笑更能讓人的身體健康呢?
還有,適當地讓孩子看些流行的動畫片,也是讓孩子能夠“合群”。試想,周圍的孩子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談論喜洋洋與灰太狼,可是你的孩子卻一臉茫然,根本無法融入孩子們談論的話題,即使周圍的孩子不嘲笑他,他自己也可能會感到難過,這對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也會造成一定的打擊。
所以,我建議那些非常“挑剔”的家長還是要給孩子適當地看些流行的動畫片,如果你覺得動畫片有些地方拍的不好,給孩子一定的引導就可以了,沒必要自己覺得不好就一棍子打死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洋媳婦教孩子有感
洋媳婦教孩子有感
以前有個外教的妻子就是自己帶三個兒子,把什么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我們注意到她在家是身兼多職的,她是孩子的媽媽、保姆和老師,她家里一樓有個小房間明顯布置成了教室;她又是她老公的助教,老師帶的班級多,每周都收作業(yè),都有評語,我們猜測有些就是她幫忙批的;她也兼做一家人的理發(fā)師,明顯的是她老公的發(fā)型,每次都是理的很整齊,很獨特,尤其是劉海周圍那一縷偏長的細發(fā),著實很帥氣。后來在熒屏上也經??吹窖髬寢屢蝗藥膫€孩子還輕松自如的場面,真是羨慕。現在我們中國的家長,一家4-6個人帶一個孩子卻還是很累,很累,矛盾沖突不斷,真是不可思議。
我剛剛就經歷了一場母子大戰(zhàn),累得滿頭大汗,總算把他拖進學校,塞進了教室。兒子上幼兒園有一個月了,中間請假了兩周沒去,現在還是每天早上耍賴皮不去上學,七點二十就醒了躺在床上躺到八點還不愿意起來,不愿穿衣服,一穿衣服就哭,好不容易穿了件綠毛衣,他要脫掉說要穿灰色的,好不容易穿上一只襪子,他又踢腿蹬腳說要穿紅色的襪子,最后我是威脅著強行給他穿上的。他本來也不愛哭的,上了幼兒園反倒學會哭了,每天早上要哭,下午在幼兒園接他時,他還歡天喜地地說明天還來,可是一到家就要躺倒地上撒潑踢腿釋放一下情緒。
我也懲罰過他,剛開始是打屁股,后來發(fā)現打屁股自己不忍心,害怕拍過度了不敢用力,在他身上也起不到效果,后來就威脅說把他扔出去,家里沒有黑房間,我就把他拖到門外關著門,門一關他在外面咚咚踢門,尤其是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才幾秒鐘我就把門打開了,弄得自己過了很久還心有余悸。以后他再鬧就把他關到臥室里好了。
今天我們到教室里時候是遲到了幾分鐘,看到他們有個老師正在端著碗往一個小朋友嘴里喂粥,心想我們家的孩子這方面還好,他有自己吃飯的習慣?;貋斫o我爸一講,我爸說我們的孩子不會的也太多了,不會穿衣服,不會穿鞋子,大人給他穿上襪子他還要哭一會說不舒服,走路也不會好好地走,由于習慣地拉著大人的手,就養(yǎng)成了他不看路的壞習慣。。。
壞習慣太多了,我們中國孩子的習慣不是小孩一個人造成的,不是小孩一個人的錯,這么多年的傳統一下子還真難改呢。
家庭作業(yè)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嗎
家庭作業(yè)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嗎xx小朋友已經上大班了,再過一年就要上小學了,所有的幼兒園都會開始讓孩子接觸寫一些作業(yè),為上小學打好基礎。xx她們也不列外,每天都會有一點作業(yè)帶回來,有時候是寫字,有時候是算術,還有時候是英語,不過都是寫兩三行,只是有時候加起來卻也有點多。
每天放學后我就會要求xx小朋友先把作業(yè)寫完,再去玩,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免得等到大了后總是拖拖拉拉的??墒莤x每次寫作業(yè)都會要求,媽媽你陪我一起吧,媽媽,你教我怎么寫吧,我不會,媽媽這里怎么填啊......
有時候我會告訴她怎么寫怎么算,可是經常這樣了,我就想了,既然學校布置了作業(yè),應該都是她已經學過了的,沒有教的不可能會讓她去寫啊,她怎么每次回來都是問這里怎么寫那里怎么寫呢?雖然說在幼兒園只是讓她過過集體生活,沒有想讓她真的學什么東西,但是轉念又一想,如果老師上課的時候她不聽,等到回家后再來問父母,雖然我們都懂,但是會不會讓她覺得就是不聽老師講課也可以呢?反正在家里也能夠學會,自己不懂可以問爸爸媽媽。這樣會不會讓她成為一種習慣呢?
人有時候糾結的很,一方面怕不陪她不教她會讓她覺得父母不關心她,讓她變得冷漠,另一方面又會覺得,陪著她,教他會讓她覺得上課聽不聽講都無所謂,實在是難辦的很,突然間覺得教育的責任好大啊!一不小心就容易把孩子推上與理想相反的路上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可是我覺得心里的健康更為重要,各位爸爸媽媽,當你們面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是怎么解決的呢?
洋洋今日上幼兒園了
洋洋今日上幼兒園了
上個月月底終于在沙面幼兒園報了名,領了一堆校服、一個書包和一套被子。今天就正式入園了。
早上七點半就起床,小朋友很不習慣的說。叫了N次,醒了,自己刷牙、洗手。完了,帶上書包、被子趕去學校了。進校門,叫了老師好,檢查完了手、口后就進課室了。洋洋首先關心的是積木,老師見是第一天上學,立刻拿了一堆過來。另外一個老師,在盛湯粉,擺小椅子,幾個小朋友坐在那邊準備吃早餐了。知道洋洋也沒吃早餐,老師領了他過來,哦,很順服地過去了??蓱z的早餐,量少,肉少,白白的湯粉,看了都沒食欲啊。難怪幾乎個個小朋友人手自帶一支奶過來。早知道我也帶啦!平時都是我喂他吃飯,現在洋洋竟這么乖,坐在那里自己拿著小調羹在一口一口地吃,眼睛卻在四處觀察。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老師悄悄對我們說:你們是時候可以走了,乘他不注意的時候就溜??奘钦5?,你們要有心理準備,第二天不肯來也是正常的,要狠下心帶過來。我說:不行啊,我們這樣突然消失他會怕的,我想跟他講清楚,我們會走,然后晚些來接他回去。老師有點不屑:呵,一般的小孩都是聽不進去的,肯定會哭。不過你們可以試試。但我覺得我還是要講清楚,讓他知道我們并不是不見了,丟掉他了。我和媽媽就走過去,把自帶的牛油小餅干放了幾件在湯碗邊,跟他說要聽老師的話,我們要出去辦事,遲些再回來。然后跟他親下,拜拜。洋洋相當配合,完全沒有哭,他好像了解幼兒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跟我們拜拜。
出了課室,我又躲在窗外看他怎樣,小朋友還是很認真在吃湯粉。心里還是很忐忑,很自然地就想到神:神啊,我一會就要走了,沒法照看他,求你保守看顧他。老師瞅見我,立刻過來趕我們:不要這樣啊,到時他看見了要跟你們走就不好辦了。我和媽媽急忙溜了。
之后,我和媽媽去了吃早餐,買菜。途中我一直在責問自己是不是做錯了,這么早送他進幼兒園,他能處理好嗎?心里就是不放心。后來回幼兒園補交書費。見到一個偉妹(一個姊妹),問起才知道她正是洋洋班上的老師。哇,太感謝神了!他真的派了天使過來!這個姊妹很有愛心耐心,跟我們也挺熟,知道他在洋洋班上,我一下子放了好大的心。然后,我又偷偷地溜到洋洋的課室,遠遠地想看下他怎樣:課室里有好多小朋友了,好像都站著,要做游戲嗎?洋洋站在比較前的位置,沒有哭鬧,很正常的狀態(tài)。又被老師發(fā)現,又立刻過來趕我們:怎么又來了!他要是哭大了,我可管不了哈!我和媽媽又馬上開溜。
中午12:47接到姊妹的短信:可姐妹,主內平安!阿B在幼兒園里好乖,沒有哭;吃飯是自己吃的,吃了有一碗飯?,F在睡著了,你們放心吧。真的有點感動,沒想到這個小家伙表現這么好。雖然我自己也預測他不會無理由地大哭,因為之前已經做了好多準備工作,而且他是個比較講道理的小朋友。還是沒想到他這么順服。
松了一口大氣!中午吃飯的時候跟媽媽感嘆: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洋洋又進入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居然就上學了。小朋友的變化真的好大,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看出明顯的區(qū)別。這段時間帶他出去玩多了,語言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能力都強了,明顯又“醒”左好多!
看著他,看著自己頂樓種的各種植物,不免又感性地感動一下:成長真好!生命真好!
謝謝神,一直讓我在經歷……
育兒觀念: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茁壯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茁壯成長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更需要愛心,記得一
位名人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作為幼兒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
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的奉獻出自己的愛心。
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這里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
活。對于剛剛離開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希
望得到關心、贊賞、認可、同情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從自己來說,我也是一
個剛剛畢業(yè),剛剛走上幼師崗位的新人,我也和小朋友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剛來
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叫丁丁的小男孩,極度缺乏安全感,防備心很重,只要有
人靠近就會大喊救命,大哭不止,甚至會用牙齒咬人,這個情況一度讓我們老師束手
無策,但是我們及時跟家長溝通,一起幫他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也會隨時給他鼓
勵,對他表達愛,給予他關心和愛護,小孩子都是純真善良的,你給予他什么,他就
會回報給你什么。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在丁丁的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改變,每天高
高興興的上幼兒園,會主動跟老師交流了,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也不會再對
親近自己的老師和小朋友有攻擊性行為,和班上的許多小朋友成為了好朋友。這也是
給我上了一課,讓我知道對待孩子需要付出我們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終有
一天你會看見你曾經付出的愛在開花結果。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
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
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溫和的目光,一句關切的話語。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最大的過失莫過于對孩子沒有愛,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失去了
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幫孩子系鞋帶、穿衣服、
蓋被子是愛,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信任孩子是愛……愛是重要的,有了愛,我們就
會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
動的耐心、責任心。從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成長角度出發(fā),不斷加強自身幼
教專業(yè)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
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茁壯成長。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重大的,父母的言行舉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如果父母從來都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孤行,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些心理上的陰影。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控制情緒,專家提醒家長,以下幾點情緒控制特別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地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孩子的觀察力和認識能力是很強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好的行為或態(tài)度,孩子很容易就學會并內化為他自身的社會習慣。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用偏激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面前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言論。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化,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孩子的性格往往在潛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響,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yōu)秀,父母就應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