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呵護心靈成長的好書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幼兒成長故事 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我的成長 幼兒園心靈美說課稿 呵護心靈成長的好書現(xiàn)在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可謂嘔心瀝血、無微不至,但遺憾的是,大家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身體方面。孩子長胖了兩斤,換了顆新牙,家長都欣喜若狂,有多少人關(guān)注過孩子心靈的成長呢?很多孩子驕橫、自私、冷漠、嬌氣的毛病,又有多少人會重視呢?

身體的健康成長固然重要,但心靈的健康成長同樣應當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在陪孩子讀完“我的心靈成長書”這套畫冊后,這種感覺尤為強烈?!秾Σ黄稹?、《不關(guān)我的事》、《我可以》、《不是我做的》這幾本小冊子,正好提供了孩子心靈成長最重要的幾種營養(yǎng):懂禮貌、關(guān)愛他人、堅強勇敢和誠實守信。

以《不是我做的》為例,開篇就向我們提問: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嗎?上次承認錯誤是在什么時候?你把責任推給了誰?

風趣可愛的畫面,卻在逼問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我自問是一個誠實的人,可有多少次,我也是有意無意地在推諉自己的過失呢?

誠實會增加別人的信任,而謊言則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象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象灑墨水一樣越灑越多,

象小狗一樣在腳邊亂叫,象蒼蠅一樣在耳邊嗡嗡——這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送給我們的第一個忠告。

有時我們說謊只為炫耀,

一開始或許可以讓人相信,但是當謊話被揭穿時,場面就非常尷尬了。有時我們說謊是為了逃避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謊話一般都會發(fā)現(xiàn)。這是作者的第二個忠告。(wWW.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人,這需要勇氣。但只要邁出這一步,你就會身心輕松,坦然面對身邊的人和未來的生活。作者把這些重要的思想用精致的漫畫和詼諧的語言,悄悄地灌輸給孩子。想起自己面對孩子的謊言,或暴跳如雷,或威逼利誘,這種教育實在是高明得太多了。

身體殘疾會讓人遭受痛苦,而心靈的殘缺同樣會危害孩子的一生。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時間,多關(guān)心孩子心靈的成長,用愛的雨露呵護他們一生的幸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長呵護過頭,孩子心理發(fā)育慢


家長對孩子的呵護過了頭,這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應及時調(diào)整教養(yǎng)方式。無微不至的關(guān)照,孩子的心理就很難迅速地成長起來,甚至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如果我們將孩子“心理發(fā)育慢”,看成一種自身成長的原因,這等于是找一種“客觀理由”,那么就會大大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從自然成長的角度而言,孩子生理與心理發(fā)育有或早或晚的情況。但這些情況,將孩子看成“心理發(fā)育慢”是不妥的。

1.小孩子氣——孩子如果上學的年齡較其他孩子早些,一直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照應,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小孩子氣”正是因為我們從沒有把他看成“大孩子”。在各個年齡段,我們要強化孩子“長大了!”的概念。這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在生活、學習管理上,也應這樣。如果我們的教養(yǎng)方式仍然停留在孩子五、六歲時的方式上,孩子在心理上就不會順利“進級”。

2.學習上一點也不著急——當有人幫助我們做事情、督促我們做事情時,我們自然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孩子也是如此,您一直盯著孩子的學習,我可以想象,甚至完成作業(yè)大體您都是陪著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會知道著急呢!必須放手,讓孩子學著自己管理自己。不要怕孩子慢,不要怕孩子一時不知所措,像跟大人一樣,講清道理(如果遇到孩子生日時來講,就更好),你長大了,該自己管自己了。

3.學習管就好些,不管就差些——同上條分析的原因,孩子對您的依賴心太重了!這樣下去,您會有操不完的心的。

4.參加奧數(shù)培訓,促于應付狀態(tài),抱怨作業(yè)多——把孩子應對學習而吃些苦,看成正常的。如果我們這樣看待,并且體現(xiàn)在自己的言行上,孩子就不會抱怨。然而,激烈競爭的現(xiàn)實,一方面,我們給孩子加一些法碼,而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抱怨現(xiàn)在的競爭,我們的矛盾心理在言行上表現(xiàn)出現(xiàn),孩子自然也會跟我們一起抱怨,而不能把心思和進步基于在自己的主觀努力和本領(lǐng)進步上。

5.不怯場,有禮貌。情緒不好時不管不顧——我說出來,您可能覺得有些冤枉孩子——孩子不怯場,是因為他要表現(xiàn)自己,有禮貌也是這樣,這樣他可以滿足自己的“被重視”心理需求。這沒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定要及時引導,引導孩子將被重視、被夸獎放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功學習上,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xiàn)進步和成功,進而得到大家的贊揚和重視的這種感覺,而非停留在簡單的外在表現(xiàn)上。

6.老跟同學起磨擦——不怯場和與同學起磨擦,關(guān)鍵在于沒有適應集體生活,心理期望著自己跟在家一樣,說一不二,大家都得哄著順著。這是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在集體生活的延伸所造成的結(jié)果。在家庭生活中,不能事事都依著孩子、不能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這樣大人非常疲憊,孩子會被慣得“心理發(fā)育慢”的。

7.幫別人也能鬧出不愉快——幫別人的內(nèi)在心理,一方面是幫助他人,出于關(guān)愛。另一方面,則是展示自己。如果是后者較強,就會使被幫助的人產(chǎn)生不快。孩子幫助別人也能鬧出不愉快,可能會出于這種原因。因為,心理內(nèi)在的意愿,決定著幫助別人的態(tài)度,如果幫助別人時,沒有給人以足夠的尊重,別人是不愿意接受這種幫助的。

8.家長口氣重,孩子立馬就紅眼圈、掉淚——這是孩子對“不長大”、仍然得到家長在他小時給予的那般關(guān)照的一種表達方式,當然,也是無法承受家長要求的表現(xiàn)。這仍是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所造成的。

綜上所述,家長對孩子的呵護過了頭,這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應及時調(diào)整教養(yǎng)方式。愛孩子,更要給孩子成長的心理環(huán)境,而非事務上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照。從家庭生活、學習作業(yè)、自我管理、游戲、欣賞文學藝術(shù)作品等等各個方面,來點點滴滴地強化孩子的性格與心理“長大”的理念。而這些方法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把孩子交給他自己,如果我們總是把孩子當成“娃娃”來照料,孩子的心理就很難迅速地成長起來,甚至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悉心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


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家長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家長們力圖不讓孩子受一點傷,不受一點打擊。

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度低,經(jīng)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fā)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對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1.創(chuàng)設(shè)良好環(huán)境

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系統(tǒng)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環(huán)境包括實物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等多層次、多側(cè)面的內(nèi)容。應按照教育目的為幼兒提供新穎性、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設(shè)備、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調(diào)整環(huán)境時,也要經(jīng)常豐富、補充和更替交換,以激發(fā)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滿足幼兒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每個幼兒感到安全、歡樂、自尊、自信,從而獲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有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同時有的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wěn)定。這時,我們會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比如色彩鮮艷的毛絨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shè)多個“娃娃家”活動區(qū)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日?;顒又薪?jīng)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兒,幫幼兒穿好衣物、脫鞋子,拍著幼兒睡覺,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使幼兒身心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哭鬧,反而會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2.發(fā)揮游戲功能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qū)π睦斫】到逃际切兄行У?。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得到良好發(fā)展。

3.積極地正面引導

結(jié)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及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合的活動內(nèi)容,并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物質(zhì)材料準備和知識準備。在教育活動中多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使幼兒表現(xiàn)得自信、主動。

教師要廣泛搜集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有關(guān)的信息,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如利用入園、離園、家訪、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幼兒的優(yōu)點。日常活動時經(jīng)常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引導幼兒少與別人比,多與自己比,既指出他優(yōu)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兒正確地評價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4.注意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guān)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梢酝ㄟ^開展個別輔導的形式,對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lián)系,咨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護


自尊心是作為一個有追求、有抱負、有尊嚴的高層次人員的一種基本素質(zhì)??墒?,不少家長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 有不少沖動型的家長,一見孩子做了什么淘氣的事,便“你這個混球”,“數(shù)你不懂事”,“你就不知道干好事”等,隨口而出。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馬上火冒三丈,“笨蛋!就數(shù)你考得差!”“以后還會有什么出息”等難聽話接踵而至,沒輕沒重,卻不知道自己這樣籠統(tǒng)地辱罵和否定,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家長在孩子有了過錯時,連罵帶嚇唬。例如,“你再不聽話,不給你飯吃”,“你敢頂嘴,給我滾蛋,別回家”,“還這樣打斷你的腿”等等。顯然,這些都是氣話。實際上,飯照吃,腿也不會打斷,回家晚了父母還到處找??墒遣还苣銓嶋H上怎么愛孩子,辱罵與嚇唬孩子是一種粗暴行為。對幼兒來說,遭到辱罵會感到緊張、恐懼、沒有安全感,心理上會受到很大傷害,自尊心遭到踐踏,產(chǎn)生自卑感,由失望、對抗而漸生敵意。 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壓力大,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變得內(nèi)向。當他們被家長用污言穢語責罵時,感到憤怒與厭惡,但卻又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滿口污言穢語,并施予他人。他們常常會對他人產(chǎn)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魯而不懷好意。自暴自棄、離家出走等嚴重狀況都可能出現(xiàn)。 家長的辱罵與嚇唬,其威力會遞減,因為你著急時聲色俱厲地說:“再這樣,我宰了你!”然而他真的再犯了,實際上你也對他無可奈何,結(jié)果只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孩子慢慢摸清了家長的威脅,只是嚇唬,就不再懼怕,甚至不以為然、你話說得再重,他照樣與你對罵、這時家長的威信已掃地,再也無計可施。 嚇唬的另一個后果是,逼著孩子說謊。有時他還不明白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只知道這樣做又會遭到辱罵,于是不得不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過失。為了蒙混過關(guān),就編謊話,越編越熟練,張口就來,成為習慣,長大也就難以改變了。孩子如果被罵皮了,什么都無所謂,弄到羞恥心蕩然無存的地步,便很難教育了。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摧毀,是很難重建的。而一旦喪失了人最寶貴的羞恥心與尊嚴,此人便難得再有什么成就與作為,也就難有希望了。尊敬的父母可知道,你們?yōu)榘l(fā)泄自己的怒氣隨意說出的那些帶刺的話,那些侮辱性的話,會構(gòu)成對孩子的精神威脅,會傷害他們的心靈,摧毀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氣。

珍惜、呵護孩子的好問精神


小孩子好問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現(xiàn)

小孩子經(jīng)常向家長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逛公園時問“大樹的影子,為什么比大樹長呀?”坐火車時問“窗外的大樹,為什么向后跑呀?”水壺里的水開了,問“為什么咕嘟咕嘟地冒泡呀?”打開冰箱問“為什么電冰箱里會結(jié)冰呀?”等等。遇到什么事都好問個“為什么”,追根尋源,弄個明白,這是孩子的天性。

在家長沒有瑣事纏身,或心情好有興致的時候,一般還樂意回答孩子提出的種種問題,能耐心地給予解釋和說明。而在家長心煩意亂或有事情纏身,或不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往往很不耐煩,甚至粗暴地訓斥孩子:“去去去!你怎么那么多的‘為什么’?別煩我!”無名火把孩子弄得個莫名其妙。這是很不應該的,也是很有害的。

其實,孩子好提問題,希望弄清楚“是什么”或“為什么”,這表明孩子有好奇心,興趣廣泛、濃厚,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求知欲旺盛。

學問,學問,勤學好問。

常言說: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只有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好學的人,才會好問。古今中外,凡是在學業(yè)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既勤學,又好問。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根據(jù)自己做學問的經(jīng)驗,提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主張,把“好問”看成是一種美德。據(jù)記載,孔子“入大(太)廟,每事問”,能身體力行,給弟子們做出好榜樣。當別人諷刺他時,他還堅持認為“不知而問”是一種美德。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得意門生顏淵,不僅能做到“學而不厭”,虛心向他的老師孔子學習,并且還能做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寡”,向在學問上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因此,受到孔子的賞識和贊揚。

古今中外的學問家,都特別推崇“好問”的品質(zhì)。

清朝文學家鄭板橋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p>

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說:“有教養(yǎng)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p>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清朝著名散文家劉開撰寫過一篇專門論述好問的文章,名為《問說》。文中說:“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辈⑶乙仓鲝垼骸百F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p>

要特別珍惜、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問的精神。

好提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品質(zhì)。家長能耐心地、準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還會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進而激勵孩子好學、多思。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好問,珍惜孩子好問的精神,并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好問精神。

在清朝,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名叫戴震。他一生在許多學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都很有成就,是著名的漢學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訓詁學家、教育家。戴震并沒有什么天賦的才能,開化得也比較晚。據(jù)記載,他九歲才會說話,十歲入私塾讀書,是智力發(fā)展較為遲鈍的孩子。然而,他的記憶力卻很強,文章只讀一遍,就能背誦下來。這是為什么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次,私塾老師講《大學章句》這本書。老師說:“這一章叫《經(jīng)》,是記載孔子的話,由他的學生曾子記錄下來的;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本人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的?!?/p>

戴震聽了,有所不解。于是便問道:“老師,你這樣講,有什么根據(jù)呢?”

“這是朱熹說的呀!”老師理直氣壯地說。

“老師,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呀?”戴震又問。

“是南宋時期的人哪。”

“那么請問老師,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朝代的人呀?”

“他們二人都是周朝時期的人呀?!?/p>

“周朝和南宋,這兩個朝代相隔多少年呢?”

老師屈指一算,說:“差不多有兩千多年?!?/p>

“既然相隔那么多年,朱熹所說的有什么根據(jù)嗎?”

戴震一連串的提問,把老師都給問住了,老師無言以對。但老師并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熱情地稱贊他說:“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教育者要以豁達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好問精神

學生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為什么不但不生氣,反而贊揚學生呢?這不僅是因為戴震好問,求知欲旺,更重要的是因為戴震善于思考,思考得深刻。他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水平是很高的,沒有做深入的思考,是提不出來的。戴震能提出那么多的問題,表明他不滿足于“知其然”,而是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而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這種“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因此,受到老師的高度贊揚。

家長應當像那位私塾老師那樣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即或是被孩子給問住了,也要熱情鼓勵孩子好問的精神,保護孩子的好問的積極性。因為孩子提出的問題能把老師和家長給“難”住了,反映孩子思考的問題有深度,這是好事。家長可不要由于被孩子給難住了,礙于自己的面子而傷害孩子。

記得我國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當年在唐山一個鐵路學校任教時,他考學生,不固守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老師出題讓學生回答;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叫學生出題,由老師來回答。老師根據(jù)學生提出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給學生打分。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深刻,就給打高分;提出的問題膚淺,就給打低分;如果學生提出的題把老師給難住了,就給打滿分。這種別出心裁的考試方法,極大地鼓勵了學生努力學習、深入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家長也要以這樣的態(tài)度,可不要隨意打擊孩子好問的精神。家長必須明白,扼殺孩子好問的精神,很容易,一次就夠;而要重新喚起孩子好問的精神,那可就難了。家長可要小心翼翼,精心呵護孩子好問的精神

父母要呵護孩子的愛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6歲的小瑞恩讀小學一年級時,聽老師講述非洲的生活狀況:孩子們沒有玩具,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藥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潔凈的水,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師說:“我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幫助他們:一分錢可以買一支鉛筆,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yī)藥開銷,兩塊錢能買一條毯子,70加元(約合380元人民幣)就可以幫他們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驚。他想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過,他的媽媽并沒有直接給他這筆錢,也沒有把這個想法當成小孩子頭腦一時發(fā)熱的沖動。媽媽對瑞恩說:“家里一時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勞動?!眿寢屪屗约簛頀赀@筆錢,媽媽說:“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擔一些家務,慢慢地積攢,積攢到一定時候,就能夠有這些錢了?!比鸲髡f:“好,我一定多干活?!?/p>

于是瑞恩開始承擔正常家務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兩小時地毯掙了兩塊錢;全家人都去看電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賺到第二個兩塊錢;他還要一大早爬起來幫爺爺揀松果;幫鄰居揀暴風雪后的樹枝……

瑞恩堅持了4個月,終于攢夠了70加元,交給了相關(guān)的國際組織。

然而,工作人員告訴他:“70加元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紀的瑞恩沒有放棄,他開始繼續(xù)努力。一年多以后,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他終于籌集了足夠的錢,在烏干達的安格魯小學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沒有結(jié)束。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凈的水,瑞恩決定攢錢買一臺鉆井機,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讓每一個非洲人都喝上潔凈的水成了瑞恩的夢想。他真的堅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報紙上。于是,5年后,這當初是一個6歲孩子的夢想竟成為千百人參加進來的一項事業(yè)。2001年3月,一個名為“瑞恩的井”的基金會正式成立。如今,基金會籌款已達近百萬加元,為非洲國家建造了30多口井。這個普通的男孩,也被評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稱為“加拿大的靈魂”,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愛和幫助他人。

我很感動的是瑞恩母親的做法,她呵護與珍惜了瑞恩的愛心,使瑞恩實現(xiàn)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麗的夢想。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動,不讓孩子在榮譽光環(huán)之下飄飄然,讓孩子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瑞恩雖然成了世界的一個小名人,但依然過著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這就是他偉大的媽媽賦予他的。

相關(guān)推薦

  • 呵護心靈珍愛生命演講稿 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生命不單單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活動能力,還是我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親愛的朋友,生命誠可貴,讓我們的歡笑在藍天下飛揚!哪些珍惜生命主題演講稿值得借鑒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呵護心靈珍愛生命演講稿,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
    2022-04-07 閱讀全文
  • 成人如何呵護孩子成長過程? 近日,聽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朋友帶12歲的兒子舟舟和8歲的女兒涵涵去餐館吃飯,看到了這樣一幕:店主的兒子,大約兩三歲的樣子,正在門口玩沙子和濕乎乎的泥巴,小臉、小手,滿身都弄得臟兮兮的,但孩子...
    2021-09-17 閱讀全文
  • 教育筆記:呵護每一個幼小的心靈 下午組織孩子們喝水,唯獨夏芳宇坐在小凳子上不動,手在不情愿地擺弄衣角。我頓時感到納悶:她怎么不去喝水呢?我走到她面前提醒她:“芳宇,過來排隊喝水!”她似乎沒有聽到我說話,還是低頭悶悶不樂地玩弄衣角,我...
    2021-05-20 閱讀全文
  • 美好的童心需要我們?nèi)ズ亲o 美好的童心需要我們?nèi)ズ亲o 今天上午,寧寧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高高舉起了一支鉛筆興奮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在路上撿到了一支鉛筆”,我接過鉛筆放在了桌上,并沒有特別在意。過了一會兒,我忙完手中的事,發(fā)現(xiàn)...
    2021-01-27 閱讀全文
  • 呵護幼兒的好奇心 2020教育筆記 好奇心是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它的產(chǎn)生必然會使幼兒對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小兔為什么會蹦蹦跳?女孩為什么會扎辮子?樹上為什么會結(jié)出果子?等等。好奇心就是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外界的事物缺乏經(jīng)驗的結(jié)果,所...
    2020-07-22 閱讀全文

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生命不單單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活動能力,還是我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親愛的朋友,生命誠可貴,讓我們的歡笑在藍天下飛揚!哪些珍惜生命主題演講稿值得借鑒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呵護心靈珍愛生命演講稿,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

2022-04-07 閱讀全文

近日,聽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朋友帶12歲的兒子舟舟和8歲的女兒涵涵去餐館吃飯,看到了這樣一幕:店主的兒子,大約兩三歲的樣子,正在門口玩沙子和濕乎乎的泥巴,小臉、小手,滿身都弄得臟兮兮的,但孩子...

2021-09-17 閱讀全文

下午組織孩子們喝水,唯獨夏芳宇坐在小凳子上不動,手在不情愿地擺弄衣角。我頓時感到納悶:她怎么不去喝水呢?我走到她面前提醒她:“芳宇,過來排隊喝水!”她似乎沒有聽到我說話,還是低頭悶悶不樂地玩弄衣角,我...

2021-05-20 閱讀全文

美好的童心需要我們?nèi)ズ亲o 今天上午,寧寧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高高舉起了一支鉛筆興奮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在路上撿到了一支鉛筆”,我接過鉛筆放在了桌上,并沒有特別在意。過了一會兒,我忙完手中的事,發(fā)現(xiàn)...

2021-01-27 閱讀全文

好奇心是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它的產(chǎn)生必然會使幼兒對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小兔為什么會蹦蹦跳?女孩為什么會扎辮子?樹上為什么會結(jié)出果子?等等。好奇心就是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外界的事物缺乏經(jīng)驗的結(jié)果,所...

2020-07-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