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讓孩子自己解決爭端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教育孩子筆記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孔融讓梨說課稿 讓孩子自己解決爭端某日,為了能清閑半刻,我?guī)畠旱揭粋€朋友家去玩兒。朋友家有一個和女兒一樣大的兒子,而且都叫**,我們是**,他們是小**(小**比我們**小一個月),我們又打電話邀請來了另外兩個小朋友,xx和小A,一共四個小朋友。待小朋友都來齊了,我們大人交代了幾句,基本就是小朋友要友好,不能打架,玩具要輪流玩兒,不要搶之類的每天都要交代無數遍的話,然后我們就撇下幾個小朋友,跑到客廳聊天去了。

在小朋友們單獨玩兒的過程中,我們其中三個孩子的媽媽都比較泰然自若地神侃,只有xx媽媽不停地往孩子們玩兒的小房間撇幾眼,生怕孩子們發(fā)生沖突。我勸她說:“別擔心,孩子們其實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任何問題,平時主要是我們大人干涉得太多了,所以,有些小孩子遇到點兒困難就來找父母,我們還是抓緊享受這沒有孩子煩擾的美好時光吧?!眡x媽媽疑惑地點了點頭,但是我知道,她心里還是放心不下她的寶貝兒。

一開始,孩子們還算和平共處,你玩什么,我玩什么都互不干涉,想玩別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還知道商量:“**,給我玩玩你這個小汽車,可以嗎?”“行,給你?!甭犞麄冃〈笕怂频厣塘?,我們都暗暗竊笑,這些小家伙,氣兒順的時候還真是挺可愛的。不一會兒里邊還傳來了叮叮咚咚的琴聲,我們偷偷一看,原來是兩個**在像模像樣地彈電子琴,于是,我們放心地接著聊天。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一會兒,就聽見xx在里邊哭了起來。xx媽媽一聽到孩子哭,立馬坐不住了,趕緊沖到屋里,問怎么了。原來是xx也想參與到彈琴隊伍中去,可是兩個**合力把她給擠了出來,說他們還沒彈完呢。聽到是因為xx想彈琴沒彈成,xx媽媽一邊哄xx,一邊和兩個**談判說:“你們讓xx彈會兒琴好不好?你們都彈這么長時間了,是不是?”開始兩個小朋友不愿意,xx就一直哭,xx媽也就一直不停地說,后來我們都看不過去了,用其他的玩具把兩個興趣正濃的小朋友給吸引了過來,屋里才重新恢復了平靜。不過,從那以后,xx媽媽就一直在屋子里陪著xx,再也沒出來和我們聊天。

過了一會兒,就聽見兩個**又吵了起來,只聽小**:“給我這個!”我家**就說“不給,是我先拿到的!”吵著吵著,兩個小朋友又把戰(zhàn)爭從小房間里發(fā)展到了客廳,我家**在前面跑,小**在后面追,xx媽媽也緊張地跟了出來。但是我和小**媽都沒有任何反應,還是繼續(xù)聊天,小孩子的事兒,自己去解決吧。就在外面你追我趕的時候,小**一把抓住了**,但是**也不屈服,把兩只手高高地舉到空中,把玩具在兩個手之間倒來倒去,小**是怎么轉也拿不到這個玩具,看的xx媽媽一個勁兒地感慨:“我說你怎么這么放心呢,原來你家**這么厲害呀,還知道把玩具在手里倒來倒去的,你是怎么教得呀?”我說:“我可從來沒教過她,她這叫實踐出真知。孩子們之間搶奪的事情多了,自然就自己想出了讓玩具不被搶走的辦法。”正說著,兩個**之間的如火如荼的戰(zhàn)爭卻自動停止了,原來是我家**主動把玩具交給了小**,自己去玩兒別的玩具了。我對xx媽媽說:“你看沒事兒吧,小孩子之間的事兒,盡量別管,除非動用武力了,可以稍微干涉一下。否則根本不用管?!?/p>

正說著,她家xx又開始大哭,原來xx又和小**搶開了玩具,沒搶到手,就開始大哭。xx媽媽又趕緊沖了進去,一邊勸xx,一邊和小**交涉。xx看媽媽一直沒有給她拿到玩具,大發(fā)脾氣,一邊哭,一邊大聲尖叫。為了不吵到鄰居,我們不得已參與到了勸解大軍中,我們最終是在孩子們的哭鬧中散場的,其中,xx哭了不止五次,xx媽媽也不停地在哄xx,和別的孩子交涉,最終疲憊不堪。

其實,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很強,學習能力也很強,他們會在沖突中摸索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解決爭端。如果家長過分參與其中,孩子會對家長的干涉產生強大的依賴心理,只要遇到困難(不管是和小朋友有沖突,還是學習上有困難)就來找家長,稍不滿意,就會大哭大鬧。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還會磨滅了孩子自身存在的探索新事物的潛能。

家長們,嘗試著放開我們保護著孩子的雙手吧,讓孩子自己去飛,自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天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作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辦法處理、解決就好。

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發(fā)生爭執(zhí)的幾率特別大。當初姑娘剛到家里來的時候,兩個孩子一起玩著玩著就會忽然聽到一個孩子高聲吼,另一個孩子不甘示弱的聲音。過一會兒,十有八九就會過來一個孩子眼含熱淚開始“告狀”。

在最開始我想象中的處理方法很簡單:一來姑娘剛來是客人,二來姑娘是女生,所以作為東道主和男生的兒子來講,適當的讓著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卻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簡單。前幾次兒子在我的游說中勉強的點頭認同或隱忍不語或直接去做別的事情避開“戰(zhàn)場”??墒且粊矶鶐状沃?,當再我笑瞇瞇的告訴兒子我的如上理由時,卻激起兒子更大的情緒反彈,他臉紅脖子粗的對著我和姑娘嗷嗷大叫:“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憑什么我要讓著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對,你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我有些差異兒子的反饋,在我們兩個相處的時候,兒子真的很少如此這般激動且咄咄逼人的模樣。

我伸手抱著兒子,企圖讓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氣。沒有想到兒子在我懷里眼淚奪眶而出,這樣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見到的。母子連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極點。

這時的我也徹底冷靜下來,想起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和小朋友之間發(fā)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參與”的模式,兒子自己到能夠進退自如,伸縮有度。我是一直不贊成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當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對錯觀,他們自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如若家長一旦“正式”介入,成人處理孩子之間的事情只會更加復雜不會簡單。而往往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而已。

再仔細想來,從兒子最近的表現來看,他一貫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來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個姑娘,所以他自然認為自己就會少一份媽媽的愛。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卻忽視了!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實在孩子之間,家長越是不作為,孩子才能夠有所作為。如若家長對孩子發(fā)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來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二來本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中,卻要為孩子的是非做出個公斷,這樣對孩子真正情感的處理本就無濟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們之間經過商討后達成共識的約定:如果他們之間再發(fā)生任何爭執(zhí),我都任由他們自己解決。如果是前來“告狀”,那么“告狀”的人需要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被告狀”的人“事件闡述”或“自我救贖”,把自己被告狀的問題解釋清楚。在這個時間段對方發(fā)言自己都不能夠插話,只有等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委屈”后,再問他們兩個應該如何解決。

通常事情到這一地步,兩個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戰(zhàn)事”繼續(xù)升級,由文斗變成了武斗,那么先動手的那個人直接沒有理由接受懲罰就好。孩子們之間,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動手是最無效的表現。當然,針對孩子世界隨時出現的武斗,哪些身體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點自我保護,也都要提前給孩子講講清楚。

經過幾次的磨合之后,兩個孩子已經學會了自我解決發(fā)生的矛盾和爭執(zhí),而我偶爾側眼旁觀,發(fā)現兩個孩子最終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樣的在企圖解決問題,這樣就好。

讓孩子“自己管”自己


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只會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則能調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自己去管。讓孩子“自己管”,他們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

自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就訓練孩子把自己用過東西放回原處。需要父母做的事,讓孩子來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從不代勞。

記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宮學畫忘記了帶紙,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孩子漫不經心地回答“沒有”,背起畫夾就走了。

到教室才發(fā)現沒帶紙,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說我這樣不管孩子未免太過分了,但在我看來,對孩子來說,懲罰錯誤的方法,必須是讓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們改正,則永遠也“改不正”這個錯誤。這次孩子雖然上課遲到了,但這事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

現在兒子雖然才10歲,基本上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兩天,他也能在家照顧自己。我覺得,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而只會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則能調動孩子的思維和四肢自己去管。讓孩子“自己管”,他們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此外,我也很不贊成現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歡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歲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飯,上了小學也不會穿衣服……這種保姆式的養(yǎng)護,會使孩子沒有了自己動手的機會,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親子關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長者自居,言行專制,總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習慣于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做這不行,做那也不行,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結果使已經有了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進心方面受到很大的傷害。

其實,父母雖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卻抹煞了孩子的獨立意識。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么想法。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很清楚并得到解決了。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事情的經過是?"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現在的感受是?"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待孩子冷靜之后問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待孩子想不出其他點子后問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

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fā)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后問他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感覺到皓皓心里一直有種不良情緒,但他自己說不出,我也搞不清楚。《傾聽孩子》讀書會以來,我的傾聽意識加強,感覺敏銳了許多,也實踐了幾次傾聽,幫他排除了一些一時的不良情緒,但我能感到,那個大問題一直存在,只通過發(fā)泄情緒只能起到部分作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在一次傾聽中,那個問題開始露出端倪:

我: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兒園?

皓皓:要讓我上幼兒園那就只讓比我小的孩子來,比我大的都不能來…只讓男孩兒來,不讓女孩兒來…

我:問什么不讓大孩子來呢?

皓皓:大孩子都打我…

(我知道他指的大孩子里實際上最關鍵的那個孩子是年齡個子都比他小的)

根據我對他的了解,從他的混亂描述中,我排除了他表達不準確的方面,確定了他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以前他曾經跟我提過的事情(而當時我看他并沒有太大的情緒就沒在意)---大路路和權權一起玩兒的時候就不跟他玩。這樣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象我一樣想:小孩子這事兒不算事兒。而且我也確實不知除了說“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兒”外還能說什么。那次的傾聽緩解了他的部分緊張情緒。但接下來仍然幾乎每天都會鬧情緒。我在困惑、學習、思考和探索中漸漸明白了是大路路的強勢使他產生了困擾他的恐懼。

皓皓:大路路太厲害了,他一厲害,我就弄不過他了…

問題找到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首先想到的大路路的強勢是個問題(這么快我就把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去了),而我又一向認為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所以我接下來想的是讓路媽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如何造成大路路強勢的(瞧,這時我已經把皓皓的問題變成路媽的問題了),那么索性再跑遠些,想想假設路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大路路不再強勢了,那么皓皓的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必須承認,答案是否定。大路路不是第一個令皓皓困擾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時我發(fā)現自己探求問題的方向南轅北轍了。

一個人的問題根源應該從自身向內去探求,而不是向身外尋求,所以還是回到皓皓自身來吧。皓皓一向不強勢,太不強勢就偏向了另一邊—軟弱膽小,不相干的人說話聲音大些他就以為是在喝斥自己就會跑到我跟前把頭埋到我膝上;再遇到強勢些的小朋友,他就更沒力量(內心力量)沒自信去應對。那么是誰造成他這樣不自信呢???還是那句話,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我不愿承認也必須正視,皓皓的問題肯定是皓媽的問題。Bingo!想到這里,我內心里一直回避不愿觸碰的東西一下被觸動了!是的,我一直知道那個問題的存在,但我卻一直不愿相信那會不可避免的對我的孩子產生影響。以前讀到別人挖掘內心尋找內心深層(尤其是幼年經歷)問題的文章,我都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能找到的,我以為我早把所有那樣的問題清理干凈了,而現在,是孩子象一面鏡子映照出深暗角落里的我自己。

我相關的幼年經歷平常到如同傳統(tǒng)的道德經(雖然我沒讀過),一說肯定大家都共鳴。整體發(fā)展沒有受壓制,但有一個方面卻對我的性格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我母親比較強勢,而我父親常跟我們說你媽高血壓你們不要惹她生氣。這句話對我這個最認真的女兒產生的影響最大,因為我太認真了,我真是如履薄冰地做到了百分百的不惹她生氣,對她有一點的反抗甚至只是心里的小小不滿都會使我內疚,覺得自己不孝,然而她還是會生氣,我因而更自責。很多年都是那樣,又加上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本就有的謙卑之道影響,以至于上班以后,我在社會交往中謙卑有余,自信不足。雖然我這些年通過自我調整發(fā)展和改善了自己在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然而幼年受到的影響很難完全擺脫,而在家庭中面對老人所能做的調整就更有限了。而孩子看到的模仿到的多數是我在家庭里與老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那樣的影響必然傳遞到了他的身上。

我的身上存在父母留下的影響,就同《傾聽孩子》書中所講,是普遍的問題,也是普遍被忽略的問題,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這樣在無意識中用父母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又繼而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以前因為不懂,很少有人意識到和重視那些影響產生的問題,而我們現在學習《傾聽孩子》,就是要增強意識,發(fā)展認識,不讓那些問題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下去,因為我們愛孩子,更要學會如何去愛。

終于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想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傳遞力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我對自己的問題是有處理的,在社會交往中我已經發(fā)展了內心力量和自信,但面對老人我不能采取同樣的方法。所以對孩子的問題,我想可以這樣處理:一方面弱化他對我在家庭中與老人相處的弱勢地位的印象(少讓他看見媽媽被姥姥訓斥哈?。硪环矫鎻娀以谏鐣信c他人相處時的自信態(tài)度,讓他多看見,比如有一天有這樣的對話:

皓皓:我是大怪物,我要把你吃掉…

(以前這時候我會立刻裝弱者,喊救命,這樣的方法是為了緩解他的緊張情緒,但這次情況不同,我要幫助他面對恐懼,所以我采取了不同做法)

媽媽:(笑笑,沒馬上說話)

皓皓又說:小朋友是大怪物…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雙方重復n次…)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更厲害…

媽媽: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大路路厲害也沒用?。ㄎ夜室庹f出他真正恐懼的原因.)他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

皓皓:(愣了一下)可是大路路總是對的…

媽媽:大路路不總是對的,他厲害你就請他用溫和的語氣友好的對待小朋友!

皓皓:(遲疑的)對…

媽媽:誰說的對聽誰的,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小朋友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你說的對別人就會聽你的,說的不對就不聽…

皓皓:(微笑)那我就總說對的吧…

媽媽:如果有小朋友不友好,就請他去做安靜椅,等他平靜了再來玩兒…

皓皓:媽媽你到幼兒園當游戲老師吧,誰不友好你就讓他去做安靜椅…

媽媽:不需要媽媽去,你如果需要幫助,可以告訴老師,老師說的是對的,聽老師的…

皓皓:(笑)我有時候也打人…

媽媽:那么你也需要做安靜椅…

皓皓:他是小偷所以打他…

媽媽:幼兒園里沒有小偷,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其實說的什么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穩(wěn)定平和的語氣和堅定的重復強調有力量的詞(“友好”“對”“溫和”“好朋友”等)把自信的態(tài)度和力量帶給他。在和他對話時我是這樣想這樣做的,我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大用,但我做了我努力能想到能做到的。

那樣的對話后幾天里,我仍然警惕注意,想伺機再如法炮制,四五天后才發(fā)現他幾天里都沒再別扭了。我沒觀察到什么特別明顯變化,但下面的幾句話印象深刻:

一天,皓皓:誰對我友好我就跟誰玩兒…(他學會了友好這個詞,并且有主意了)

今天(讀書會后)

皓皓:昨天大路路沒來

(以前說相同的話時是松口氣的感覺,這次我看到了他有不同的感受)

媽媽:(故意問)你是不是想大路路呀?

皓皓:是

媽媽:等他來了你就可以跟他玩了

皓皓:我和大路路是好朋友,還有權權、米樂也是我的好朋友,還有樂樂、白白、北北…(幾乎列舉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我和嬌妮都喜歡成愛…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我心里樂開花了真是!)

不能說他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以后也可能還會反復,不過沒關系,我肯定我的方向沒有錯!

想起皓皓剛入園時,有個家長的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她不知如何看待和處理,當時園里的老師撰文談過這樣的問題,文中有句話是“感謝那些讓我們產生困擾的人”,我當時讀后仍不能理解,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她應該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結果是直到這次問題真正發(fā)生在我身上了我才真正明白,而此前我一直在向使別人產生困擾的一方尋求問題的解決,這一番傾聽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了自己的問題,終能體會到那句話的含義了:是的,感謝那些讓我們產生困擾的人,感謝他們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進步成長!

本來這篇文章已經寫完,但第二天看到機會,我又忍不住進一步求證:

皓皓:媽媽我在哪里上小學?

我:還沒定,等明年去學校報名問問人家同不同意

皓皓:那你自己建個學校吧

我:建學校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我一個人建不了

皓皓:那你請我的好朋友來幫忙吧,我有很多好朋友,大路路、權權、米樂、嘟嘟…(又幾乎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列舉了一遍)

我:你喜歡上幼兒園嗎?玩兒得開心嗎?

皓皓:喜歡,開心。昨天(其實是前天)大路路沒來,我就和其他好朋友玩兒了,…還有一些好朋友我忘了和他們玩兒…

我:是不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皓皓:可能不是…(某某愛抓某某…某某總愛干壞事兒…)

呵呵,我本想誘導他說個完美的“是”呢。不過,這樣是不完美嗎,放輕松吧,相信孩子都沒問題,傾聽孩子,也是傾聽自己,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相關推薦

  • 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 又到了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還是像以往那樣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進行游戲,在我的一聲令下,很多孩子都一窩蜂地跑到建構區(qū),東東、奇奇、宇宇、晨晨全都搶著拿木頭積木,東東和奇奇拿著積木筐的一邊,宇宇和晨晨拿...
    2020-12-09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來園時,喜歡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孩子們喜歡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
    2021-05-01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閱讀全文
  • 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去解決 今天是我們班趙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這個小小的新聞就在班里傳開了,“趙雪男的媽媽說了,要在幼兒園給雪男過生日。”“是的,還要送個大大的蛋糕來呢。”“我要送趙雪男生日禮物。”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高...
    2020-09-29 閱讀全文
  • 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吃完午飯,孩子們習慣的走到書架旁,精心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沒過多久,那里傳來了爭吵聲,原來,睿睿和琪琪為了看同一本書而在拉扯,他們的爭吵,引來了同伴的圍觀,有的孩子說:“我看見睿睿先拿到的,應該先拿...
    2021-04-01 閱讀全文

又到了區(qū)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還是像以往那樣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進行游戲,在我的一聲令下,很多孩子都一窩蜂地跑到建構區(qū),東東、奇奇、宇宇、晨晨全都搶著拿木頭積木,東東和奇奇拿著積木筐的一邊,宇宇和晨晨拿...

2020-12-09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來園時,喜歡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孩子們喜歡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

2021-05-01 閱讀全文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閱讀全文

今天是我們班趙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這個小小的新聞就在班里傳開了,“趙雪男的媽媽說了,要在幼兒園給雪男過生日?!薄笆堑?,還要送個大大的蛋糕來呢。”“我要送趙雪男生日禮物?!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卣f著,高...

2020-09-29 閱讀全文

吃完午飯,孩子們習慣的走到書架旁,精心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沒過多久,那里傳來了爭吵聲,原來,睿睿和琪琪為了看同一本書而在拉扯,他們的爭吵,引來了同伴的圍觀,有的孩子說:“我看見睿睿先拿到的,應該先拿...

2021-04-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