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到戶外復習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學復習筆記 教育心理學復習筆記 讓孩子到戶外復習晚上等xx寫完作業(yè),讀了一遍課文,都到八點了,但還有老師發(fā)的期未資料沒有復習.老師在群里要求家長輔導孩子把其中四頁背誦下來.現(xiàn)快期未考試了,老師和孩子都在為復習而忙碌著.直從上周聽了韓老師給我的建議,不要給孩子學習太大的壓力.于是我主動提出去戶外活動一小時.這時xx卻說,他還有學習資料沒背誦.我說沒關系,玩也同樣可以學習.就這樣我們從家走到沃爾瑪商場,又從商場走回家,一路上參考學習資料主題利用看到的人,物,環(huán)境來復習.開始就是掌握句式.資料上是"我替爸爸拿上衣"當我把這句念出來時,xx接過我手中的包包說:"我替媽媽拿東西."我揚揚手中的水杯說:"我給xx拿水杯."xx想了下說:"我給媽媽洗衣服."我走到一棵樹旁蹲下說:"我?guī)托浒伟尾?"xx拍拍樹桿,"我?guī)托渥阶较x."就這樣,我們看到什么就說什么.
后到了復習“的地得”時。我跟xx講,想知道這三個字在詞語里是如何搭配,你就得先明確這三個字使用的規(guī)律,像“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如:吃,走,跑,跳等等就是一個動作,所以有這些動詞前面就應該寫“地”字來表示。xx聽了問,那“的”是怎么理解呢?“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詞,就如:大大的西瓜,西瓜就是一個水果的名稱,所以這里就要用上“的”字。xx聽了說明白了。我說通常容易搞混的還有一個字,就是“得”使用這個字,它的前面跟的多數(shù)是動詞,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詞,不過這字現(xiàn)在你們很少用。等xx表示記清楚后.我說那我們就一起把這些用看到的物或人來復習一下吧!
正好有家店開張,門面擺了許多花,我說:"這美麗的花真好看.問xx這該用"的地得"其中的那個字?"xx說:"白字旁的"的"."我說回答正確給你加一分.這時xx往前跑了兩步說了句:"我快速地的跑."我說土字旁的"地".xx為我加了一分.xx接著說:"像慢慢地走,高興地走,輕輕地走,興沖沖地走,都是土字旁的"地"."我說為什么呢?xx:"很簡單,因為"走"是動作字,所以它的前面就是"地"了".我說那位阿姨笑得真燦爛,這里應該用那個字?xx脫口而說白字旁的"的".我說錯了.應該是雙人旁的"得".因為這燦爛是形容阿姨的笑,前面的笑又是動詞,所以就要用"得"字了.就這樣幾個回合,xx老錯在"得"字不會搭用.不過也有情可愿,他這復習資料里也沒有要求,今天就算帶過學習,以后再多加輔導.
最后就是復習:A來A去,又A又B,AABB,ABAB,這些就比較容易,邊走就能說了許多,如:走路就能說出,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跳來跳去.到水果店,看到西瓜就說又大又圓,看到蘋果,又大又紅.走在路上心情不錯,就來個快快樂樂,高高興興,蹦蹦跳跳.看到樹葉說碧綠碧綠,走進商場說了涼爽涼爽.但到后面的ABB,AAB,xx就有點卡殼了.我說這也簡單,我走著做了一個慢吞吞的動作問xx這是什么呀!xx想了想說,慢吞吞,我說對了,再看看媽媽的臉.xx忙應道笑瞇瞇.我說后面的AAB也簡單,看我們現(xiàn)在在干什么呀?說著指了指嘴巴,xx反應過來了,說:我們在說說話.我又搖了搖頭,xx說搖搖頭.彎彎腰,拔拔草,每當我做一個動作,xx就說一個.
就這樣我們一邊散步,一邊復習,一個來回把四頁的內容都復習完了.我想若讓xx坐在書桌前來復習這些,他一定會磨磳,并也不會有這么愉快的學習心情.還能把復習的內容用實物來描述.總的來說,這個方法比在家里坐著要好使的多.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讓孩子睡到自然醒!
讓孩子睡到自然醒!昨天小爸接兒子回來時說:“以后早上我們得早去幼兒園了,今天園長都說了,冬天快到了,早飯不能留時間長了,都涼了呢?”那就意味著兒子得早早起床了,但是小家伙早上都是睡到自然醒才高興呢。
現(xiàn)在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家里沒有老人幫助的話,早上就算你起得再早,孩子沒醒,臨上班之時也是著急忙亂的,想讓孩子睡到自然醒真是一種奢望。那就讓孩子早早上床,但問題時我們下班回來準備完晚飯、吃完收拾完,再給孩子洗澡等等,再和孩子玩的時間就特別少,孩子怎么可能早睡?我們一般是八點半鐘讓兒子洗漱完畢,他還要擺一會積木,玩一會早教機,再看一會書講一會故事,一看鐘表都九點多了,等他睡著了九點半鐘,兒子能睡,一般睡到自然醒是早上七點多了,穿衣洗漱再磨一會兒,就到七點半鐘了,幼兒園一般七點到八點吃早餐,我們開車到時快到八點了,兒子就成了最后吃早餐的小孩子。
我們因為小爸是自由職業(yè)者相對時間能寬松一些,要是趕上家長上班遠,那就得早早讓孩子起床,早早讓孩子上床睡覺才能保證孩子的正常睡眠時間,睡眠是小孩子長身體的最佳方式,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一般的小孩子很難保證睡眠時間,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非常不利,所以只要時間允許,我是堅決不讓小爸叫醒兒子,能多睡多久就睡多久,大不了在家吃早餐。兒子是幸福的,每每早上都可以睡到自然醒,而且睡夠了的兒子一睜眼就沖你甜甜一笑,明媚極了,身體也很好,精神狀態(tài)也很好,保證孩子一定的睡眠就是保證孩子的健康??!
常常會看到大清早被父母牽著上幼兒園上學的孩子,睡眼惺忪,一臉的疲態(tài),有的甚至哭哭啼啼,一般還以為是孩子不夠乖,不能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實那是孩子沒有睡夠覺的原因,覺沒有睡足,哪來的精神?哪來的力氣?體質又怎么能好?睡眠是萬事之本,切不可舍本求末,丟了孩子的健康呀!
讓孩子睡到自然醒,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時間允許請一定要這么做,睡到自然醒的孩子都很聰明呀??!
如何讓孩子有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少孩子做事情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剛開始時認認真真,卻做不到有始有終,時間稍長就堅持不下去了,讓我們家長大傷腦筋。培養(yǎng)孩子堅持不懈的品質,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智慧。
一、6歲前,孩子的堅持性水平有何特點?
1、1.5-2歲兒童的堅持性開始萌芽,但3歲之前堅持水平較低,兒童在1.5歲-2歲時已經出現(xiàn)堅持性萌芽,支持兒童在短時間內堅持進行某種感興趣的活動。兒童到3歲時,堅持性發(fā)展的水平仍然較低,他們堅持的時間較短,如果遇到小小的困難,或者任務比較枯燥,一般會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
2、3-5歲對培養(yǎng)兒童的堅持性非常重要,5-6歲孩子的堅持性進一步提高。3、3-5歲兒童能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和日常規(guī)則來做事情,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5-6歲的兒童已經能主動克服困難,有時會堅持把事情做完。如堅持畫完一副畫再去玩,堅持自己穿脫衣服等。他們開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抗挫折的經驗和能力,逐漸能接受心理暗示,從而加強堅持性。
二、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堅持的好品質?
1、父母在與孩子的接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任務意識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孩子在執(zhí)行任務前,家長要明確任務的重要性及目的,使其明白任務是自己應該且必須完成的,鼓勵他們堅持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從而培養(yǎng)其任務意識。家長可以適當創(chuàng)設一些有一定困難的任務,當兒童在困難中產生退縮行為時,家長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助,讓孩子懂得在完成任務時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積極相處解決辦法,從而培養(yǎng)堅持到底完成任務的良好習慣。
2、不要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
家長會處于關心,不分時間、場合經常打斷正在專心做事的兒童,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終的原因之一。當孩子正在看書時,媽媽不時地問他“要不要喝水”,在看書過程中,孩子不斷地被打斷,讀書的興趣自然會受影響。兒童的思維活動需要連續(xù)性,經常受到干擾,他的心就靜不下來,堅持性就無法養(yǎng)成了。因此,當孩子正在一心一意做事時,父母一定不要打擾他,給他一個沉下心來做事的氛圍,長此以往,孩子的堅持性會有提高。
3、利用不同的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
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促進孩子堅持性的發(fā)展。通過這種游戲可以使孩子履行好角色的職責,提高他們對游戲的專注性和堅持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堅持性。安排孩子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告訴他們人人都要堅持游戲規(guī)則,要不然就要受到懲罰,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兒童堅持性的培養(yǎng)。游戲目的:在體育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以“小目標”促進“大目標”。具體游戲:家長給孩子今天的目標是圍著院子跑2-3圈,對完成任務的兒童加以表揚。一星期后給兒童的任務是繞著院子跑4-5圈,就這樣一天天堅持,久而久之,便能達成“大目標”。
4、針對不同堅持性類型的孩子,父母采取不同的教養(yǎng)策略。
兒童的堅持性行為大致存在著興趣型、服從型和成就型三種類型。興趣型的孩子其堅持性的強弱取決于對活動的興趣。針對這樣的孩子,應根據(jù)其興趣的濃厚、投入的程度來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家長不僅要在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培養(yǎng)堅持性,也要適當安排他們參加不那么感興趣的活動,要求并鼓勵他們堅持把事情做完,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習慣和能力,提高堅持性。服從型的孩子其堅持性,受制于成人的要求,他們的觀念是凡是成人吩咐要完成的事情就需要堅持。父母應根據(jù)孩子完成任務的好壞、速度等來表揚、獎勵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也可以故意設置障礙,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也要鼓勵孩子敢闖敢干,幫助孩子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從而提高孩子的堅持性。成就型的孩子其堅持性主要依靠成就動機來維持,他們渴望成功,能在活動中主動克服困難。對于這類孩子,我們要幫助他確立成就的目標,提出超出他本人水平,但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孩子就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務。對能堅持完成任務的兒童,家長應給予積極的反饋。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重大的,父母的言行舉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如果父母從來都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孤行,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些心理上的陰影。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控制情緒,專家提醒家長,以下幾點情緒控制特別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地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孩子的觀察力和認識能力是很強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不好的行為或態(tài)度,孩子很容易就學會并內化為他自身的社會習慣。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用偏激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面前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言論。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化,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孩子的性格往往在潛移默化之中受父母的影響,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yōu)秀,父母就應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讓孩子健康成長。
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恐懼
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恐懼
經??匆恍┯齼簳险f,孩子天生是對什么都感興趣,無所謂怕與不怕,孩子的一些恐懼心理都是父母不自覺地言行影響了孩子,所以平時自己很注意,從來不用嚇唬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我自己害怕的東西在孩子面前也盡量不表現(xiàn)出害怕的情緒,比如我很害怕蛇,就連看到圖片,我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可是跟孩子看一些畫報的時候難免會有這樣的圖片,看到寶寶有小手在圖片上指指點點的時候,我會把視線移開,平靜的等孩子翻過這一頁。
天天跟兒子待在一起,也沒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特別害怕的東西,他每天調皮搗蛋,無憂無慮,我也很放心。可是近日我?guī)ビH戚家做客,一件小事,讓我對曾經在書上看到的這一說法頗有同感。觥籌交錯之后,大人們商量著要打牌,可是寶寶這個頭疼的家伙怎么辦呢,我想最近單位上工作也不是很忙,可以晚點去,中午待寶寶睡熟后我再走也不遲??墒堑搅四吧沫h(huán)境,寶寶睡意全無,玩得更瘋了,平時這個時候他都會睡上一覺,這是時候親戚過來見他還沒睡,就說:“你還沒睡啊,我家養(yǎng)了只老虎,你不睡,老虎就會把你吃掉?!币驗樵诩椅覐膩聿粫@樣嚇唬他,也不允許家里人對他這樣說,所以兒子稍稍被震攝住了,稍微安靜了會,一會又瘋起來,我上班的時間快到了,要是他再不睡,大人們就不能再安心玩牌了。這時候親戚又過來了,這次她說:你還不睡,再不睡,你媽媽就得被吃掉。這次他聽懂了,一點都不鬧了,眼里噙著淚水,小嘴一撇一撇的,小手緊緊摟著我的脖子,湊到我耳邊小聲說:“媽媽,跟寶寶回家吧。”那個時候我能感覺到孩子的那種恐懼和對媽媽的依賴。我知道他是真的被嚇到了,心疼的將他抱在胸口,告訴他:“奶奶騙咱們的,老虎才不會吃寶寶跟媽媽呢,小寶這么乖,再說老虎都在動物園關著呢。爸爸還說回來要帶你去看的呢,你忘了啊。”可是他還那么小,可能此時他已分不清媽媽說的是真話還是親戚說的是真話,只是緊緊摟著我,放聲哭起來??赡苁强薜睦哿艘部赡苁桥聥寢尡焕匣⒊缘簦髞碚娴乃?,把他放在床上,我去上班了。到了單位,我心里很不安,我覺得他醒來肯定會找媽媽,如果見不著我,他肯定會以為媽媽真的被老虎吃了,后來我打電話給媽媽,告訴她如果寶寶醒了以后哭就打電話我。果然,寶寶醒來后任憑誰哄他都不行,后來我跟領導請了半小時的假過去陪了他一會,小家伙這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這件事以后我更加覺得,大人的言行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并沒有責怪親戚的意思,可能他們那一輩人,帶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可是今天我們也為人父母,我覺得應該用更科學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有時候可能大人不注意的言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那么一丁點大的寶寶,本來就應該快快樂樂的,如果讓他那么小的心靈來承受這種恐懼和不安我真覺得太殘忍了。我對孩子現(xiàn)在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快樂,健康。讓他自己去探索身邊這個奇妙的世界。
讓孩子感到幸福的基礎
導讀:你越是尊重孩子,他就越自尊,這是相互的。這個時候繼續(xù)跟孩子討論,他自己就會選擇正確的路了。
幾年前,中國高教驚爆馬加爵事件。大學生馬加爵非常鎮(zhèn)定地殘殺了他的幾個室友后逃逸,最終被繩之以法。馬加爵臨死之前寫了一封信,詳細地分析了自己,并特地提到了父母對他人格的影響。馬加爵的父母從來沒有跟他玩耍過,在馬加爵的印象當中,父母從來都是嚴厲斥責的形象。馬加爵說,在他一生當中,父母和他談話最長的一次也沒有超過十分鐘。很多人談到自己的父母都有感動、親切、慈祥、溫暖的感覺。但他沒有。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冊的第一條定律就是溝通交流。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
手冊特意強調要全家人一起吃飯。換句話說,就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飯。
做飯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不僅僅針對孩子。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種飯叫做“母親的味道”。許多成年人,尤其是在重要部門任職﹑從事危險工作的成年人,在事業(yè)上遭受到打擊以后,都樂于回到家里,像小時候一樣,吃一頓母親做的飯。這種方法比找心理咨詢師更有效。因為母親做的這頓飯會讓他有回到童年的感覺。回到最安全的家庭溫暖中,他會立刻從金錢、事業(yè)的困惑中跳出來,一些重大的選擇都會變得簡單。
家長可以去努力勤奮地工作,但是,要以充滿自信的狀態(tài),不能打亂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更不能連做飯、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工作緊張到這種程度,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對工作產生恐懼心理。工作是為生活服務的,不是人生的目的。決不能本末倒置。
在日本的教育手冊里首先談到的是心理——交流和溝通;第二個講的是吃飯——一家人的祥和感;接下來提到的就是法制了——家里的規(guī)矩是為誰定的。很多的家長以為規(guī)矩只是限制孩子的,自己可以不守規(guī)矩,這是不正確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守規(guī)矩。
情景再現(xiàn)
6歲的孩子想讓媽媽給自己買電腦,媽媽說:“那你是想天天玩呢,還是星期六星期天玩?”
孩子想,如果天天玩,媽媽就不會給我買電腦。能讓我星期六星期天玩,媽媽已經很寬容了。要是真天天玩,我也太過分了。
于是,孩子說:“媽媽,我星期六、星期天玩。”
媽媽接著說:“那你是從早上玩到晚上呢,還是定個時間段呢?”
孩子馬上說:“那我定時間?!?/p>
媽媽問:“一天幾個小時?”
“嗯……”,孩子遲疑了一會?!叭齻€小時……兩個小時?”
你越是尊重孩子,他就越自尊,這是相互的。這個時候繼續(xù)跟孩子討論,他自己就會選擇正確的路了。
實際上,孩子們是最說話算數(shù)的、孩子們是最認真的,是最受信用的,也是最容易養(yǎng)成習慣,最容易守規(guī)矩的。所以,大家一起定規(guī)矩﹑一起守規(guī)矩是很重要的。
關于指責。在美國,曾經有一個家長,孩子回到家,她給孩子畫了一個太陽,孩子就說:“媽,這不是太陽,這是O(字母O)。”母親一怒之下把學校告上法庭:“誰讓你們教他字母的?你們教了字母,小孩連太陽都想象不出來了。”這就是教育理念的巨大區(qū)別。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展現(xiàn),讓孩子的得到認可,需要家長的寬容。營養(yǎng)﹑陽光﹑水分,這些條件才是父母應該給的,而指責是最后一個,你只能在最小的比例上斟酌再三地給予一部分。
讓孩子愛上學習
讓孩子愛上學習每個媽媽都喜歡有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可是很多的小孩卻不是那么喜歡讀書,每次媽媽叫去讀書的時候就心不甘情不愿的,可以說讓孩子去讀書是很多媽媽頭疼的事情。**非常的喜歡讀書,有很多小朋友的媽媽都問,你女兒怎么那么聰明???這么小就認識那么多的字,還那么喜歡讀書,你都是怎么教的啊?我家小孩一點都不喜歡,連老師教過的都不認識,好煩啦。
我說不上是合格的媽媽,但是我每天還是會抽一點時間來陪孩子學習,看書,剛開始的時候我家**也不愛看書,我就給她講童話故事,她也不聽,只顧自己玩,我也不強迫她來聽我講,她玩她的,我讀我的,后來慢慢的**就開始聽我講故事了,我就給她買一些小圖書給她看,每天都給她講,讀多了她就開始自己讀了,雖然不認識字,可是她會學著我的樣子,一個字一個字的點著來念,慢慢的她就會對照著字了,從而就認識了一個個的字。
后來,我會經常去給**去買一些書回來看,偶爾也會從網上購買,有時候看到哪里有申請書的,我就會去申請,給孩子買書其實也要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能讓孩子看到好的書又不用花錢當然是最好的事情了。
這本書是我上次從xx那里申請來的書,書名叫《365早教10分鐘》**非常的喜歡,我看了一下,書里面的內容也是相當?shù)呢S富。
像這篇可愛的西瓜皮一樣,廢棄了的西瓜皮還能用來做什么呢?可以讓孩子發(fā)揮他的想象
這個找相同的也非常的不錯,能夠讓孩子細心的觀察,以后遇到事情也不那么粗心了
還有,這副錯在哪兒,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讓孩子了解什么樣的情況才能是真確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所有的事情是無法正常進行的
這本書里面還有兒歌,成語,畫畫等等
我比較偏向自己動手的這類,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讓孩子能夠獨立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實讓孩子喜歡讀書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媽媽稍稍用點心,以身作則,每天抽一點點的時間來陪孩子看書的話,讓孩子愛上學習就不是難事了。
外國孩子的好習慣
看到別人需要幫忙你會不會立刻“挺身而出”?電梯里遇見不認識的鄰居會不會對他微笑?家里的垃圾每天都是你去倒的嗎?有些細節(jié),看似不經意,實際上是孩子們在父母、老師、社會的正確引導和長期教育下而養(yǎng)成的好習慣。
好習慣1 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如果看到別人陷入困境,而你又力所能及,千萬不要猶豫去幫助他?!边@是一個人最好的習慣。
上課鈴馬上就要響了,而我正捧著整整一堆會計課要用的案例資料往教室趕,這時一個飛奔的男孩從我身邊跑過,居然把我的書和文件夾都打翻在地,紙片滿天飛,恰巧上課鈴聲刺耳地響了起來。
“are you ok?(你沒事兒吧?)”這個聲音聽起來這么鏗鏘有力,這下有救了。誰知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手里拿著許多物理實驗器具的男孩,他有那么多東西,怎么幫我?我只好對他說我自己行的,一邊蹲下來撿材料。只見他把東西放在一旁的草地上,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已經躬著腰幫我一起撿材料,并仔細地按照頁碼的順序整理好資料。
我有點不知所措地愣在那兒,他迅速地把文件夾交到我手上。后來我知道了他的名字――艾瑞克。
我們熟悉了之后,我忍不住問起這件事,自己捧著那么大堆東西居然還要停下來幫別人。他聽到我問反而覺得很驚訝,“要不是那天已經遲到了,我還應該把你送到教室呢?我的媽媽常常對我們幾個孩子說,如果看到別人陷入困境,而你又力所能及,千萬不要猶豫去幫助他;如果你實在無能為力,那也要幫他一起向別人求助,不是嗎?”
好習慣2 主動承擔家務活兒
為了讓孩子們能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以便長大后承擔起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簡稱布市)的父母從小就有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勤勞習慣。
布市是阿穆爾州的首府,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然而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社區(qū)里只設有一個垃圾站,居民是不允許在生活小區(qū)里扔垃圾的,他們必須穿過十幾條街道把垃圾送到垃圾站去。于是最小的孩子通常會承擔起這項任務。
每天吃完晚飯,孩子們會約好一起去倒垃圾,牽著小拖車三五成群地去送垃圾已經成布拉戈維申斯克特有的風景。父親會為這些孩子們親手做一輛小拖車:小拖車有4個輪子,上面架上木板,木板的正前方釘上一個用木頭雕刻的小馬或小狗的頭像用來連接牽引小拖車的繩子。
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選擇為家人取飲用水。雖然布市市民家里都有自來水,但大家更喜歡喝水站的湖水。布市一共有16個飲用水站,飲水站向全體市民免費提供從丘克恰吉爾湖引來的水,只要交106盧布(相當于30元人民幣)領一個不銹鋼水桶(大概可以裝20公斤水),就可以喝到清澈的湖水。我每次取水的時候都能看到孩子們排著隊,有說有笑非常熱鬧。大孩子還要幫父親修車庫和地窖。
“要想成為集體的一員就得為集體做點什么?!倍砹_斯父母總是這樣教導孩子,而家庭就是第一個集體。
好習慣3 向陌生鄰居問好
很多人說加拿大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國家,我來到這里之后發(fā)現(xiàn)了講這句話的原因,這里人人都是朋友,社區(qū)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我住的公寓有部電梯,每次進出都會碰到不同的人,他們或是夾著公文包要去上班的樣子,或是打扮時髦要去赴約,不管年輕年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會朝我這個陌生鄰居微笑,并說聲“嗨!”或者用法語問早安。最后離開電梯的時候還要說一聲“have a nice day!(祝你快樂一整天!)”之類的祝福。
漸漸地我也被他們感染,主動和鄰居們打起了招呼,跨出去的步伐也因此而輕松。
加拿大人還常常把禮貌用語掛在嘴邊。在餐廳吃飯,服務生為我們端上菜以后一定能看見我的加拿大同學把頭轉向服務生認真地說謝謝,即使是家里吃飯,他們也毫不吝嗇地向父母表達謝意;付完出租車錢,司機和乘客會互相?!耙宦讽橈L”;在商店購物結帳后,店員會連連道謝并歡迎你再次光臨;當你和別人擦肩而過時,也能聽見一聲因為侵犯了你的“領地”而說的“對不起”。
好習慣4 打完噴嚏說“抱歉”
馬來人有一個可愛的習慣,就是不管什么時候打噴嚏,都會脫口而出“excuse me!(原諒我!)”,為影響了大家打招呼。
一次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一個女孩兒在廁所里打了個噴嚏后,居然也條件反射地嘀咕了一句。后來我問她,你旁邊沒人怎么也要說抱歉?原來馬來西亞的小孩兒從小就聽父母說,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很多精靈,有給你帶來好運的,也有給你帶來厄運的,它們時時刻刻伴隨在你的身旁,當你突然打噴嚏的時候,很有可能嚇到它們或把口水噴到它們,所以要請求他們的原諒,否則它們一直都會捉弄你。這些故事雖然是父母們編出來的,卻能讓孩子記住,慢慢養(yǎng)成習慣。
在大馬搭車的經歷也很讓我感動,馬來人都非常友好,只要看到有人在路邊伸出手搭車,都會把車停下來。這個習慣可能和此地犯罪率不高有關,大家都不擔心會有什么危險,倒是我第一次搭車時顯出很高的警惕性。我們三個好朋友事先講好,一定要搭上同一輛車,決不分開,上車后手里還緊握著手機,隨時準備打電話報警。后來搭車的次數(shù)多了也不再害怕,還因為搭車認識了不少朋友,一直保持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
家園共育:如何讓孩子有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少孩子做事情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剛開始時認認真真,卻做不到有始有終,時間稍長就堅持不下去了,讓我們家長大傷腦筋。培養(yǎng)孩子堅持不懈的品質,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智慧。
一、6歲前,孩子的堅持性水平有何特點?
1、1.5-2歲兒童的堅持性開始萌芽,但3歲之前堅持水平較低
兒童在1.5歲-2歲時已經出現(xiàn)堅持性萌芽,支持兒童在短時間內堅持進行某種感興趣的活動。兒童到3歲時,堅持性發(fā)展的水平仍然較低,他們堅持的時間較短,如果遇到小小的困難,或者任務比較枯燥,一般會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
2、3-5歲對培養(yǎng)兒童的堅持性非常重要,5-6歲孩子的堅持性進一步提高。
3、3-5歲兒童能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和日常規(guī)則來做事情,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5-6歲的兒童已經能主動克服困難,有時會堅持把事情做完。如堅持畫完一副畫再去玩,堅持自己穿脫衣服等。他們開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抗挫折的經驗和能力,逐漸能接受心理暗示,從而加強堅持性。
二、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堅持的好品質?1、父母在與孩子的接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任務意識。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孩子在執(zhí)行任務前,家長要明確任務的重要性及目的,使其明白任務是自己應該且必須完成的,鼓勵他們堅持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從而培養(yǎng)其任務意識。
家長可以適當創(chuàng)設一些有一定困難的任務,當兒童在困難中產生退縮行為時,家長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助,讓孩子懂得在完成任務時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積極相處解決辦法,從而培養(yǎng)堅持到底完成任務的良好習慣。
2、不要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
家長會處于關心,不分時間、場合經常打斷正在專心做事的兒童,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終的原因之一。當孩子正在看書時,媽媽不時地問他“要不要喝水”,在看書過程中,孩子不斷地被打斷,讀書的興趣自然會受影響。兒童的思維活動需要連續(xù)性,經常受到干擾,他的心就靜不下來,堅持性就無法養(yǎng)成了。因此,當孩子正在一心一意做事時,父母一定不要打擾他,給他一個沉下心來做事的氛圍,長此以往,孩子的堅持性會有提高。
3、利用不同的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
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促進孩子堅持性的發(fā)展。通過這種游戲可以使孩子履行好角色的職責,提高他們對游戲的專注性和堅持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堅持性。
安排孩子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告訴他們人人都要堅持游戲規(guī)則,要不然就要受到懲罰,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兒童堅持性的培養(yǎng)。
游戲目的:在體育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以“小目標”促進“大目標”。
具體游戲:家長給孩子今天的目標是圍著院子跑2-3圈,對完成任務的兒童加以表揚。一星期后給兒童的任務是繞著院子跑4-5圈,就這樣一天天堅持,久而久之,便能達成“大目標”。
4、針對不同堅持性類型的孩子,父母采取不同的教養(yǎng)策略。
兒童的堅持性行為大致存在著興趣型、服從型和成就型三種類型。
興趣型的孩子
其堅持性的強弱取決于對活動的興趣。針對這樣的孩子,應根據(jù)其興趣的濃厚、投入的程度來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家長不僅要在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培養(yǎng)堅持性,也要適當安排他們參加不那么感興趣的活動,要求并鼓勵他們堅持把事情做完,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習慣和能力,提高堅持性。
服從型的孩子
其堅持性 受制于成人的要求,他們的觀念是凡是成人吩咐要完成的事情就需要堅持。父母應根據(jù)孩子完成任務的好壞、速度等來表揚、獎勵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也可以 故意設置障礙,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也要鼓勵孩子敢闖敢干,幫助孩子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從而提高孩子的堅持性。
成就型的孩子
其堅持性主要依靠成就動機來維持,他們渴望成功,能在活動中主動克服困難。對于這類孩子,我們要幫助他確立成就的目標,提出超出他本人水平,但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孩子就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務。對能堅持完成任務的兒童,家長應給予積極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