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孩子綜合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在提高孩子綜合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在小學階段著力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高分低能”的學生,媒體常有報道,屢見不鮮。
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例如心理素質(zhì)、學習習慣、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品德、創(chuàng)新能力、人際交往、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這方面的教育,學校和老師比我們做得多、做得好,我們只能努力配合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由于高文瑾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孫女平時的管理和教育都是由我們兩個老人在負責。下面就家庭在教育孫女方面的體會說一說自己的心得。
首先是要在家庭里建立一個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不打罵孩子,對話要和顏悅色。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育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一是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作好筆記;對一些好課文,不光是能背誦,還要認真理解和分析;二是回家后認真做好家庭作業(yè);三是常買一些與孩子年齡相應的課外書籍,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鼓勵孩子多看、多記好詞好句。她自己寫詩、編童話故事,事先我們都不知道,都是她自己寫好了才給我們看,像內(nèi)容、層次、分段、用詞、標點符號等,一般都覺得不錯,很少予以修改;四是鼓勵孩子寫日記,孩子自己買了一本能鎖住的日記本,記的日記不讓我們看,我們也不強求,只要她記就行,有時她還在電腦上寫日記,我們也給予鼓勵;五是要與孩子多交流學習心得,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解答不了的,就找參考書籍或上電腦查詢,力爭給她一個滿意的答案;六是各種測驗,一定要獨立完成,決不許舞弊。不刻意要求高分,只要學懂了就行。即使得了高分,我們也不刻意夸獎。對待孩子的家庭作業(yè),我們只管她做沒做完,不管她有沒有錯。為什么?因為如果不這樣,孩子就不一定認真做作業(yè),反正錯了就依賴家長檢查會發(fā)現(xiàn)叫她改。如果家長也沒檢查出,被老師查出來了,孩子不會怪自己,而是怪家長沒有給她檢查出來。這樣的學習習慣對孩子是不利的。
要確保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是多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雙休日還可安排孩子騎自行車、溜旱冰、跳繩等,或去小區(qū)的鍛煉器材上活動。家里的飲食,營養(yǎng)安排要得當,少給孩子吃零食和糖果,特別是“垃圾食品”。季節(jié)更替,隨時注意加減衣服。做作業(yè)姿勢要保持正確,燈光要從左上方照過來,不能在陰影里寫字,在校認真做眼保健操。
對孩子心理素質(zhì)上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孩子自信、開朗活潑的性格。平時在家里,孩子想大叫一下,想跳想唱,都由她去,不去干預。要培養(yǎng)她的愛心,像對班上的智障同學,決不能歧視,更不能欺負,有了困難要主動去幫助;又比如對一些殘疾人的乞討,就將錢交給孩子由她去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不能半途而廢。在班上是班干部,就要認真履行職責,不能徇私。教育孩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要在背后說同學的這不是那不是。有了不順心的事,她也愿意和我們交流,不悶在心里。她看了的課外書籍,我們有選擇地要她講出故事梗概,以鍛煉她的言語表達能力。
有了良好的品德,將會使孩子受益一生。比如家里的錢,我們都是公開放在某一個地方,孩子都知道,但她從不會自己去動。需要買什么,或參加什么活動,只要是合理的,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在穿著上不和別人攀比,只要不冷著,穿得干凈就行。如果不是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耐心給孩子講清楚,要讓她主動放棄,而不是用呵斥的辦法去拒絕。孩子平時基本不向家長要零花錢,如果是雙休日,孩子要出去玩一會兒,都是我們主動給她五角或一元錢,只是囑咐不要去買垃圾食品。期末考試成績考了100分,也給她獎勵。一年級時,100分獎勵1元,二年級時獎勵2元,三年級獎勵3元。她都舍不得花,不時從存錢罐里拿出來數(shù)數(shù)。但有時也叫她用存的錢,她也樂意。孩子在外面吃了帶皮、殼的食物,告訴她絕不能亂扔,拿在手里,找到垃圾箱再丟。要愛護學校和街上的公物和各種設施,愛護花草,不去損壞;不在墻上亂畫,等等。今年重陽節(jié),學校安排孩子給家長洗腳(我太贊賞學校這次安排了),那天晚上孩子高高興興給婆婆、爺爺洗了腳,還洗得很認真,我拍了照片發(fā)給她父母看,父母看了也高興。如果打電話,首先要說你好,報自己的名字,再客氣地稱呼對方(叔叔、阿姨等),然后才能說要說的話。得到別人的幫助,一定要說謝謝。如果不小心把別人怎么了,要主動說對不起,等等。
逐漸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夏天每天都要洗澡,冬天一周洗一次,都是孩子自己洗,只有洗頭需要家長協(xié)助。每天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周六、周日破例),自己穿脫衣服,保證孩子每天有九個半到十個小時的睡眠。小件物品,如內(nèi)褲、襪子等,都讓她自己洗,被子自己疊。吃飯要不快不慢,碗里不能剩飯,要吃干凈,桌上不能掉飯。要有時間觀念,幾點鐘該做什么,出去玩什么時間回家,都要按時做到。自己耍的玩具,用過的書籍、文具,都要整理好歸到原處。
培養(yǎng)孩子的動腦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她喜歡手工編織,用紙折疊各種圖形。假期買了一種拼裝玩具,結構復雜,有一千多個零件,開始要一天多才能裝配完成,反復拆裝幾次后,只需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她喜歡繪畫,一年級時參加了兩期美術特長班學習,也是為了培養(yǎng)她的想象力。通過繪畫,誘發(fā)靈感,拓展她的想像空間。像她做了不少的賀卡,我們從沒有進行過指導,都是她自己設計做出來的,比我們想像的要好。現(xiàn)在又報了書法和鋼琴班,都是她自己愿意學的,她不愿意學的課外特長,我們從不強求。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工作,我們做得并不好。上面說的是我們對孩子平時的要求,并不是她都做到了,要允許有反復,要有耐心,只要持之以恒,是會有所收獲的。
以上就是我們在教育孫女方面的一些心得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
(1)父母用催促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此時他不喜歡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歡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
(2)孩子白天在學校的時間較長,大腦已經(jīng)疲勞。根據(jù)對黑猩猩的實驗,黑猩猩學習一小時便會很不耐煩,人類的小孩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課,讓他先玩一會兒,這樣可恢復體力,從而提高效率。
(3)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計劃,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制定時間表,告訴孩子必須踏實地實踐,建立責任感。
(4)了解孩子的個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必須適度地尊重他。偶爾不妨讓他在失敗中積累經(jīng)驗,鍛煉他對挫折的耐受力。
(5)為孩子買參考書,請家教補習,不見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績。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確的學習動機,才能讓他產(chǎn)生學習欲望,發(fā)揮本身具有的潛能。
(6)除了學校的功課,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的喜好,培養(yǎng)他對事物的興趣,使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個性,還會增強他的讀書意愿。
(7)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對有限的親子時間更要善加把握。孩子的作業(yè),父母絕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樣的地方出錯,所以在他做功課時,家長可從旁指導,告訴他正確的方法,態(tài)度必須親切、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煩。
(8)未滿學齡提前入學的學生,常因?qū)W習心理準備不夠,用壓迫、強制的方式,只會降低他的學習能力。家長不應只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主的學習方式。老師及家長必須讓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并設法使他保持下去,才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9)讓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準時上學,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有充分的睡眠、運動、營養(yǎng),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健康狀況良好自然會擁有較高的學習能力。
(10)孩子有多方面的經(jīng)驗,會增加學習意念。他對世界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多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知識并不是全都來自書本,在家庭中,講故事、猜謎語、講笑話、閑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感情、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
拉西曼曾說:"不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企圖教授學生的教師,等于在打冷的鐵。"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并不意味著老師要負全部的責任,家長必須隨時關心孩子的發(fā)展狀況。開家長會時,最好能抽空參加,和老師做雙向溝通,了解孩子的社交、智力、體能及學習狀況。
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須對求知、學習有較高的興趣,以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儒目染中孩子會模仿效法。不愛讀書的父母,是很難培育出愛讀書的小孩。全家人都養(yǎng)成在固定時間讀書、做功課的習慣,就會培養(yǎng)出孩子讀書的興趣,以及自動自發(fā)學習的精神。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nèi)心自動自發(fā)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
心理學家多湖輝說,每當我成績不好,母親就告訴我:"你的實力不只如此,還有很多未發(fā)揮的潛能,加油吧!"通過母親的鼓勵,他竟成為全班第一名。
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和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幼年時在學校均被視為低能兒、白癡,后來是由母親或家人帶回家教育,善加引導發(fā)揮其潛能,才有所成就的。美國創(chuàng)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爾也說:"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應負七成的責任。"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背負重責大任,同時也別小看自己的力量。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方法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天生就像個科學家,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興趣,喜歡動手操弄,觀察事物的變化,這些天生的特質(zhì),只要適當?shù)丶右砸龑Ш凸膭?,讓孩子的想象力自由發(fā)揮,他的心智和思維的發(fā)展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長。
1.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一雙翅膀,能為思維的飛躍提供強勁的推動力。要孩子發(fā)揮想象,關鍵在于家長隨時隨地的啟發(fā)性提問。如,當看到圓圓的車輪時,可以讓孩子想象一下圓的輪子還可以用在什么上面。隨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預料。不管什么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這是難能可貴的創(chuàng)意!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對錯觀念強加于孩子,以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2.讓孩子經(jīng)常處在問題情景之中
正常思維的模式是“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答案”。問題是思維的引子,經(jīng)常面對問題,會使大腦積極活動。如,孩子愛提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家長要跟孩子一起討論、解釋這些問題,大人的積極主動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請教他人、查閱資料、反復思考來獲得答案,這個過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3.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
獨立思考很關鍵,有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家長給他答案;甚至有時候孩子還在思考中時,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孩子了。孩子總依賴家長的答案,而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便不可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應先告訴孩子尋找解答的方法,啟發(fā)孩子應該怎樣去想、去分析,去查找資料等。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提高的同時,還產(chǎn)生新的動力。
4.討論、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家長應引導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歸納,推理設想解決的方法與程序。這對于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5.豐富孩子的知識與經(jīng)驗
知識就是力量,孩子的知識越豐富,思維也就越活躍,因為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使孩子產(chǎn)生廣泛的聯(lián)想,使思維靈活而敏捷。平時,家長要給孩子多買一些動畫書、卡片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動腦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讀物等,常常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
提高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創(chuàng)造性行為萌發(fā)于孩子很小的時候,在幼年時期一直持續(xù)發(fā)展。在這段時間里,‘孩子們天真、好奇、東于探索,如果父母壓抑或嘲笑孩子,這種創(chuàng)造性所帶來的歡樂,就可能被冷漠、自卑等情感所代替。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鼓勵好奇心。
幼兒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他們不斷用身體感官探索周圍的一切事物,積累知識經(jīng)驗,從而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對此,父母不能以成人目光看待孩子,對他們作出種種限制或隨意斥責。按照心理學的強化原則,凡是因好奇心受到獎勵的兒童,一定愿意繼續(xù)進行試驗和探索,否則即會限制活動,妨礙智能的發(fā)展。兒童的好奇心與他的創(chuàng)造潛力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2、鼓勵幻想。
創(chuàng)造思維與一般思維的不同在于有創(chuàng)造想像成分的參與,一切創(chuàng)造都是從創(chuàng)造性想像開始的。孩子能結合以往的經(jīng)驗在頭腦中構成創(chuàng)造性的新形象。他們能想像星球。七的境界,想像地下的情形,想像昆蟲的語言。這近乎幼稚的天真想像,是有所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前提。家長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幻想能力。進行:①講童話、神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可以不講結尾,讓他們自己去想像結果,②做假設性推測訓練。假如沒有太陽,假如不停地下雨,會出現(xiàn)哪些后果,③做聯(lián)想性訓練,如看到水想到什么?看到汽車想到什么?等等。
3、重視提問,引導他們有目的地、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
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樣如此。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有多種解決辦法的間題對孩子提間,如鉛筆、刀子有哪些用途?乒乓球掉進小洞里怎樣取出?等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編故事,編謎語,做簡單算術改錯。帶孩子逛公園時可以結合情景提問。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提問。孩子二三歲時,就很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提問是幼兒積累知識,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提對了,要鼓勵,提得很幼稚甚至提錯了,也不要簡單否定。
4、多開展創(chuàng)造性游戲。
創(chuàng)造性只有在活動中,特別是在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才得以表現(xiàn)和發(fā)展。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游戲中他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各種活動。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玩,只要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不必多加干涉。
5、建立民主的家庭氣氛。
研究表明,創(chuàng)造力高的人,小時候就比較頑皮、淘氣、幽默,敢于大膽想像和質(zhì)疑同難。所以要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必須提供給孩子一個可以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并能使之發(fā)展的家庭氣氛。家長要信任孩子,允許他們自己去做,不能以自己絕對正確自居,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采取專制式的教育形式。也不能把孩子管得過多、過細,采用監(jiān)護式的教育形式。過分地干涉、禁止、期待,只能壓抑他們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出“聽話”而毫無創(chuàng)造性的“小老頭”。父母應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人,與他們平等相處,這對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6、讓孩子學習分類的方法
分類對于大人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對于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難的,這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比如把相同的東西歸類,如可以根據(jù)物品的顏色、形狀、用途來分等。父母應注意引導寶寶尋找歸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寶寶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其觀察能力。
7、要了解順序的概念
這一項對于以后寶寶學習閱讀是很有幫助的,家長可以著重引導一下,這也是訓練寶寶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最大到最小、從最硬到最軟、從甜到淡等,也可以反過來排列。
8、建立時間的概念
雖然孩子小,但也應該讓寶寶有時間觀念,既使寶寶的時間觀念很模糊,但也可以引導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寶寶來說,無疑是必要的。當寶寶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后,寶寶也許會更規(guī)矩些。
9、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概念
孩子可以在很小剛剛不說話時就被大人教著數(shù)數(shù)了,有的甚至在兩三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甚至更多。但這樣的“數(shù)數(shù)”,到不如說是在“背數(shù)”。孩子對此并不能理解,所以父母在孩子數(shù)數(shù)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寶寶從一邊口里有聲,一邊用手摸摸物品,逐漸過渡到用眼睛“默數(shù)”。日常生活中,能夠用數(shù)字準確表達的概念,父母們應盡量講得準確。同時,還應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數(shù)詞。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字關系,幫助寶寶掌握一些增加減少的概念,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shù)數(shù)。
10、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這個對于家長來說可能有些不了解,什么是空間概念呢?其實也很簡單,家長們不要以為寶寶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實際上寶寶并非如此,對這些是不懂的,所以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引導寶寶,比如:“請把勺子放在碗里”??臻g對于寶寶來說,比掌握“左右”概念要難些。需要家長耐心指導。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智力活動水平的高低,它從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來:
1、獨立性:思維能力強的人必定是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即使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也是以獨立思考為前提的。
2、靈活性與敏捷性:對事物反映迅速而且靈活,不墨守成規(guī),能較快地認識、解決問題。
3、邏輯性:思考問題嚴密而且科學,不穿鑿附會,不支離破碎,得出的結論有充足的理由和證據(jù),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4、全面性:看問題不片面,能從不同角度整體地看待事物。
5、創(chuàng)造性:對問題能提出創(chuàng)造性見解,別人沒想到的他也能夠想到。提高孩子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是:
以上分享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學會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要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來找,更需要有耐心來引導、教育孩子。
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方法
抽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活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的過程。抽象思維是以科學的概念為起點的思維過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深刻性,科學的概念是從客觀事物中高度概括出來的。因此,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要從概念入手。蘋果、柑橘、香蕉、菠蘿……,我們概括為“水果”,大雁、海燕、仙鶴、天鵝……,我們概括為“飛禽”等等。
玩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抽象思維。比如德國人用繪制地圖培養(yǎng)孩子抽象思維能力,常??梢钥匆娫诤I的沙灘上,三、四歲的幼兒在父母的啟發(fā)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或?qū)W校,周邊的房屋、花園、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標示出來。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抽象思維能力,應在潛移默化中,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抽象為符號或概念,用自己嚴謹?shù)乃季S習慣做孩子的榜樣,而不要取代教師的角色進行系統(tǒng)的思維訓練。
這個案例中,孩子的問題出在沒有把現(xiàn)實事物概念化和數(shù)量關系符號化。家長可以陪伴孩子研讀例題和習題,與孩子一起想辦法,用簡捷的符號表示習題中的數(shù)量,用圖形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注意尊重孩子意見,幫助孩子建立具體事物與數(shù)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努力避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不一致。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這一點也不假,每個人的發(fā)展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以父母為楷模逐步成長起來的。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作為父母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他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不要把自己當作孩子終生的教師,所以家長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章一:如果是我的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而我又沒把握解決好的話,我會首先和任教老師取得聯(lián)系。小學的孩子上了4年級后,功課的難度會有所加大,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判斷不出該在哪方面幫助孩子。也許您認為是孩子的抽象能力需要培養(yǎng),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孩子的知識是在學校獲得的,老師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往往能準確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學習問題出在哪里。我們在家里幫助孩子又是分析又是做題,也許事倍功半。
可能這位媽媽會想:老師面對那么多的孩子,未必了解我這個孩子的具體情況,畢竟我只面對一個孩子,對他的了解更詳細、具體。這話沒錯,老師可能不如做父母的了解孩子。但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家長和老師做更多的溝通,把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仔細說給老師聽,一方面讓老師在學校對孩子多些關注,另一方面讓老師提供些具體可行的方法,方便家長在家里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