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責任心和愛心不容忽視
發(fā)布時間:2020-10-06 幼兒教師活動方案 幼兒教師成長故事 中班幼兒教師工作總結一天,一位小朋友的媽媽下午送幼兒來園后告訴張老師,孩子沒睡午覺,讓他睡一會兒。家長走后,帶班老師就讓該幼兒去寢室睡覺了。到了下班時間,孩子們陸續(xù)接走,帶班教師清點了門窗、水源等便鎖門下班走了,竟忘記寢室睡覺的孩子。孩子的家長去接孩子,發(fā)現(xiàn)門鎖著,就回家了。晚8點多鐘父母才發(fā)現(xiàn)沒接到孩子,又立即返回幼兒園四處尋找,又與帶班教師聯(lián)系,這時教師才想起該幼兒鎖在寢室。打開寢室門,孩子嗓子已哭啞,抱著父母直發(fā)抖。從此以后,幼兒不敢來幼兒園,并常常在晚上被驚醒,去醫(yī)院檢查,幼兒患有精神憂郁癥,家長對此很不滿意。[處理結果]1.該園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對直接責任者帶班教師進行了扣發(fā)全年獎金、停職檢查等處理,幼兒園賠償家長2000元的精神受損費,并向家長道歉。2.該教師對上述處理不滿意,認為自己是盡力滿足家長要求,為幼兒著想,才那樣去做,因此家長也有責任。[評析]該園對此事的處理是恰當?shù)?,因為作為教師除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一些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而該班教師在家長提出額外要求時,應向家長詢問造成未睡午覺的原因,或者請家長將幼兒帶回家。再則,當教師叫幼兒單獨去睡覺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考慮這樣做的種種不安全因素,或者與配班教師通氣,共同關照幼兒的睡眠情況,更不應該將此事忘記。由于教師缺乏責任心,造成幼兒身心損害,因此教師應負主要責任。家長違反了幼兒園規(guī)章制度也應負一定的責任。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幼兒的生存教育不容忽視
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備受大人的保護和溺愛,因而生活自理、生存自主、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弱。這給我們幼教工作者敲響了警鐘:決不能忽視對幼兒進行生存教育。因此,幼兒時期加強生存教育是勢在必行的,它關系到幼兒的生存、安全與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平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孩子多看、多想、多做,增長見識,促成孩子及早自主自立。
二是培養(yǎng)孩子自救能力。讓孩子了解諸如“生存的意識、條件、手段、方法以及為什么會死亡”等方面的系統(tǒng)科學知識,教給孩子“怎樣面對強暴”、“如何救助觸電者和溺水者”等生存的具體方法。
三是培養(yǎng)自我防范能力。教給孩子“如何辨別好人和壞人”、“如何應付突發(fā)事件”、“怎樣進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知識。
四是對孩子宣傳自主自救的典型事例。如6歲的小孩撥火警電話救護心臟病突發(fā)的母親;司馬光7歲時砸缸救人等,都是孩子們的楷模。我們應讓孩子從他們身上體會精神、領悟意志、掌握方法,以增強幼兒的生存意識,提高幼兒的生存素質。
午檢也不容忽視
晨檢是幼兒園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午檢也同樣不容忽視。記得這周周三要睡午覺時,我給我班的宗敬坤小朋友還有其他幾個小朋友吃藥,我把荊鈺林的兩粒藥片放在他的小杯子那里,叫荊鈺林來吃藥,等荊鈺林過來時我去拿藥,卻發(fā)現(xiàn)那兩片藥不見了。我問吃藥的另外兩個小朋友有沒有見,他們都說沒見??焖X了,我又問剛才那兩個小朋友,劉紫晨說是宗敬坤拿了,可宗敬坤就是不承認。沒有辦法,我們老師只好摸摸他的口袋,他卻用力捂著自己的口袋說沒拿,楊老師和王老師去摸,先是拿出一塊饅頭,后又摸出一個打火機,王老師又一伸手被口袋里的針扎了一下,摸到口袋最下面,您們猜是什么?就是那兩片藥。在找藥時同時發(fā)現(xiàn)了好幾樣危險的物品,幸好教師發(fā)現(xiàn)得早,否則后果真不敢想象會是怎樣。
在此我也想提醒老師們: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安全問題一定要多加注意。午睡前要利用飯后的時間對幼兒進行午檢工作,以防尖銳、堅硬或細小的物品帶入寢室,對幼兒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教師在巡視午睡時,更要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杜絕午睡中出現(xiàn)意外事故。
幼兒教師是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條件。一個人如果沒有起碼的責任心,做事隨便,敷衍了事,那他就不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樣在與人相處中,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也不會得到親朋、同事、領導的認可,而一個對自己和他人以及對工作都沒有責任心的人,也就更談不上對國家和人民有責任感了。縱觀歷史長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有責任心的人越多,國家的事情越好辦,國家就會興旺發(fā)達,反之有責任心的人越少,國家就越?jīng)]有希望,也就越容易走向衰落和滅亡。
責任心是指一個人對其所屬群體(家庭、集體、社會等)的共同活動行為規(guī)范,以及它所承擔的任務的自覺和負責態(tài)度。它主要有三種心理成分組成:責任認識、責任感和負責行為。責任心是一個人能力發(fā)展的動力。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作好幼兒的啟蒙教育,不僅要重視幼兒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更要重視其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意志力、責任心等的發(fā)展和養(yǎng)成。幼兒時期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自己的最初階段,有的人認為孩子太小,根本不懂什么責任心,只有成人才有責任心,他們覺得,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等他們張大了以后再說吧。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必須從小開始,等孩子張大了就太晚了,只有讓孩子從小把責任心當成一個起碼的處事習慣,長大了他才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另外,責任心還能使一個人從被動走向主動,由被迫走向自覺,從而激發(fā)其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責任心又被成為“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
責任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兒園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呢?
1、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要盡量營造寬松、和諧的師幼關系。比如真心地跟孩子作朋友;多采用征詢、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彎下腰去跟孩子對話;尊重每一個幼兒;善于傾聽幼兒的心聲;多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去鼓勵幼兒活動;相信他們的能力;不批評指責幼兒等。持有這種心態(tài)和理念,幼兒就會逐漸形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等良好處世習慣。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力圖讓幼兒意識到他們自己生活的意義,他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讓他感到自己為人所屬,獨一無二,對父母重要,對伙伴重要,對老師重要,從而產(chǎn)生自豪感和責任心,即讓幼兒感到自己對爸爸、媽媽,對周圍伙伴和老師都有一種責任感。
2、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找機會讓幼兒充當有意義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產(chǎn)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自信。比如讓孩子輪流擔任老師的助手,每天安排1-2人做分發(fā)玩具、收交作品、布置或清理活動場地、為花草澆水、給魚缸換水、擺放課桌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比如中班開始讓孩子學著自己穿脫外衣并疊整齊放好、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自己整理書包等,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對這些活動孩子們都很愿意參加,并會為日益增長的能力感到自豪。當然在做事之前,老師須先教給孩子具體的做事方法,講明注意事項,然后放手讓他們去做。在孩子做事的同時老師要適時鼓勵,對其好的表現(xiàn)要及時夸獎,小孩子熱情很高,我們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事實證明:孩子天生充滿自信,很多時侯可以勝任。又比如我們還通過游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yǎng)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還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3、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讓家庭也負起責任
教育強調教育者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幼兒園只有與家庭聯(lián)手,做到家園共育,幼兒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里,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這樣做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而我們的情況是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里生活條件優(yōu)越,很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私任性,懶惰而無能,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稍微遇到些風雨就經(jīng)受不住,更談不上自理自立,也不知責任感為何物。事實上,孩子做事沒有責任感,主要原因是父母過分溺愛、過分照顧孩子,剝奪了孩子擔任責任的機會。因此,我們教育幼兒在家里面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吃飯,自己脫衣服等,同時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工作。教育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還要有耐心,也不要害怕“苦孩子”,一定要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決不能事事包辦代替。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確了意識:訓練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生存能力、責任心等綜合素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就這樣,在幼兒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上,家庭這個主戰(zhàn)場也負起了自己的責任。
綜上所述,自理自立、角色服務等是培養(yǎng)孩子基本責任心的主要途徑,只有當孩子對自己切身的種種事情都能負責到底的時候,才能進一步要求他對其他的事情負起責任。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做事,平時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事情做,并教孩子認真去做,善始善終,這樣一點一點培養(yǎng),孩子就會形成必需的責任心。責任心要從小培養(yǎng),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絕不能漠然視之。孩子有沒有責任心,不僅是對他個人、對家庭甚至以后對社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的兒童就是明天世界的主人,兒童強則國強,只有我們這些為人師、為人長者都來相信孩子、鍛煉孩子,我們的孩子才會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充滿責任感的人,我們的明天也才會更好。
安全教育不能忽視
和以往一樣,我認真地備著課,張老師拿著綢帶帶著孩子們出去上健康課去了,孩子們手里拿著綢帶開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熱鬧的場景,張老師和孩子們們也時不時地玩耍著,感覺很開心。
過了不一會兒,就在我專心寫著字時,一陣急促的跑步聲朝我而來,我轉頭一看是張老師,一聽她的語無倫次的聲音,很嚴肅很緊張,我趕忙問:“出了什么事?”她說孩子磕破頭了,快!快……我一聽,嚇了一跳,怎么會呢?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并作兩步,急切地跑了出去。
只見那個小朋友的額頭上有血。
這時孩子嚇得已經(jīng)哭了起來,我親切的對她說:“別害怕,讓老師看一看”,我趕緊從口袋里掏出手絹給孩子擦起來,一看孩子的額頭上破了一個口子了,血不停地往外流,于是我和張老師趕緊抱著她上了醫(yī)院。
來到醫(yī)院后孩子的情緒漸漸地穩(wěn)定了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們。
經(jīng)過醫(yī)生的處理,血總算止住了。
針對上課這一突發(fā)事件,我們特意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并讓那個孩子把她當時的感受給大家講述了一遍。
就這件事我也作了小結:上健康課之前老師必須首先向孩子們強調一定要注意安全,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多長一只眼睛。
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項,時刻觀察幼兒的行為。
除了這些還不夠,并請家長一起跟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今后不再發(fā)生類似的事情,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要扼殺寶寶的責任心
寶寶的責任心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和呵護的,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失誤而影響了寶寶的責任心,哪些因素會扼殺寶寶的責任心呢?一起來看看。
1.破壞性的批評當一個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家長進行破壞性的批評,因為做錯一件事,導致對人的否定,會使孩子覺得太痛苦了。
他會發(fā)現(xiàn)負責任等于痛苦。
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他的潛意識里,負責任等于痛苦,那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丈夫;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她的潛意識中,負責任等于痛苦,那么她怎么能照顧好她的孩子!破壞性的批評導致這些惡果,一切取決于你給孩子的神經(jīng)連結。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對父母的批評是否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進行了研究。
他舉出了一些使孩子產(chǎn)生痛苦連結和破壞性的話語:使用難聽的字眼——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廢物!侮辱——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跟你爹一樣!責難——叫你不要做,你還要做,真是不可救藥!壓制——不要強詞奪理,我不會聽你狡辯!強迫——我說不行就不行!還敢頂嘴!威脅——你再不學好,媽媽就不愛你了!滾出去!央求——我求你看一會英語吧,兒子!賄賂——只要你這次考100分,我就給你100塊零花錢。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還要做大事,做夢去吧!這些詞語是那些熱心的家長經(jīng)常用的話。
這樣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會把事情弄僵,更會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放大,致于不可救藥。
2.過分嚴厲,使孩子不敢負責,怕失敗,怕懲罰當我們過分嚴厲,并且出了錯誤后對孩子進行各種懲罰。
“你必須把車開出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次理必須考90分以上,否則就別再進這個家!”“你要是考不上大學,媽媽就不活了!”最后,當我們過分嚴厲,孩子不敢負責任了,因為他感覺負不起責任。
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教育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教育”,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將手往水龍頭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則胡亂抹些肥皂就馬上沖掉了,還有的沒用毛巾擦就跑了。吃飯時常??吹胶⒆觽兩斐雠K乎乎的小手來拿饅頭,以至于老師再領著他們去一次洗刷間。這樣既浪費時間,又養(yǎng)成不好的生活習慣。于是,每次洗手我站在他們身邊觀察起來,可是一連幾天,發(fā)現(xiàn)他們個個洗的很干凈。
于是我決定來個突擊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在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戲。他們看見我在的時候,洗得很認真,我不在時就隨便一沖了事。如何讓孩子正確洗手呢?一條妙計計上心頭,我精心設計了一堂《多彩的泡泡》活動課,讓幼兒通過使用洗手液和肥皂,了解其特性,讓幼兒搓一搓、玩一玩、聞一聞、比一比等,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幼兒興致很高。
從那以后,孩子們總愛把洗過的小手伸出來,讓我或讓其他小朋友看一看、聞一聞,當我發(fā)現(xiàn)個別孩子洗的不干凈時,我就會說:“好像味道有點淡,你再搓些泡泡出來,味道就更香了”。有的孩子沒擦手就讓我看,我故意說:“我只聞到了水的味道,沒有聞到其他的香味,好像是水吧香味給遮住了”。孩子一聽,就連忙去擦干小手。孩子們似乎對多彩的泡泡百玩不厭,現(xiàn)在,洗手已變成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這樣不僅使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同時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關于“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教育”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不可忽視小問候
今天早上,我正在打掃衛(wèi)生區(qū),孩子們一聲聲甜甜的問候聲,時時從耳邊飄過來,我低著頭邊打掃邊機械的應付式地回答著。突然,張靜雯跑到我的跟前說:“老師,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沒有?。 蔽覐某了贾行盐蜻^來搪塞著,并親切地摸了摸她的頭,向她回報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那為什么我喊你,你只是‘嗯’了一聲呢?”張靜雯滿臉的疑惑不解。
我有些內疚,連忙解釋說:“剛才老師正在想一件事情,你喊我,我聽見了,沒來得及和你說話,真對不起。”張靜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一轉身,飛似地跑了。她邊跑邊向院子里的小朋友炫耀:“老師還是非常喜歡我的?!?/p>
幼兒的心靈是純真的,同時也是敏感的。他們很容易滿足,但又非常在意大人的一些細小的行為??梢钥闯?,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幼兒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一個極其平常的問候回應,不僅代表著教師的愛、教師的關懷,更體現(xiàn)著教師對幼兒的尊重和喜愛!
親親我的小手絹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孩子知識,還要時時保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對日常工作中的小細節(jié),我們都要加強管理,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幼兒洗完手總是隨手扯過一塊毛巾匆匆擦幾下就跑開了。雖然每塊毛巾上都寫上了幼兒的編號、貼上了對應的標志,但總有幾個幼兒完全不看標志、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就去擦手。這樣很容易造成細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不利于孩子的日常保健。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在班里開展了“親親我的小手絹”的活動,告訴孩子,小手絹喜歡干凈的小手,洗完手要和自己的小手絹親一親。小手絹會特別高興。這個辦法還很奏效,有些孩子洗完手后就去找自己的小手絹了,嘴里還說:“親親我的小手絹?!?/p>
小記號,要環(huán)保
今天,我像往常一樣從餐廳把消過毒的水杯拿回教室,然后看著水杯上的標簽逐一往水杯架上放。突然我發(fā)現(xiàn),紅紅的“蘋果”不紅了?綠綠的樹葉不綠了?我一下子意識到,這些功不可沒的即時貼在消毒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制作即時貼的材料在消毒時遇到高溫,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給水杯造成污染。
于是,我把所有的即時貼從杯子上撕了下來,把標簽貼在櫥子上。這樣,孩子們每天都能用上安全無污染的水杯了。
不可忽視地細節(jié)
在組織每一次教學活動時,我們都會事先做好許多準備。如:備課、準備教具、設計提問及游戲等。一切都似乎非常完善,活動應該能按照我們的預想順利地進行。可是,有的時候,一個疏忽、一個細節(jié)的失誤,都會導致活動的不完美。對此,我深有體會。有一次,我在進行語言教學《慢吞吞地壓路機》。由于有掛圖,故事情節(jié)也很吸引人,所以孩子們都非常地感興趣。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壓路機的速度非常慢,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就是讓孩子們模仿“壓路機”,把我們教室里的“路”壓平整。孩子們都非常地興奮,興沖沖地當起了“壓路機”??墒?,不一會兒,我就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一看,她已經(jīng)坐在了地上,眼角這兒也被碰紅了。原來,由于孩子們比較多,教室的場地又小,所有的孩子都擠在一塊兒,結果互相碰在了一起。事后,我想:如果我在設計游戲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場地的問題,讓孩子們分成幾組游戲,或者讓孩子們到比較開闊的室外做這個游戲,或許就不會發(fā)生這起“撞車”事件了。雖然最后活動還是順利地進行下去了,但是我總覺得這次的活動有了一個小污點,顯得不夠完美。所以,在教學及生活當中,有些細節(jié)是不可忽視的。如果你忽視了,或許就會留下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