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陪孩子看電影,家長該做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9-28 幼兒園看電影活動方案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周末閑暇之余,家長總會帶著寶貝去看場電影,最近熱映的《熊出沒之熊心歸來》,想必很多家長也已經(jīng)陪孩子看過。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們又與孩子有過哪些互動呢?以下僅僅是筆者陪孩子看熊心歸來的一點感受,也是我們圍繞影片聊得幾個話題。
友誼——當熊二以為光頭強抓走熊大的時候,光頭強沒有因為誤會而棄熊二于不顧,而是陪著他一起去找熊大;當熊大因為救不了熊二及森林里的小動物而沮喪、難過、想放棄的時候,是光頭強陪著他,鼓勵他,提醒他曾經(jīng)的熊心壯志,提醒他保護森林、照顧熊二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當馬戲團的小動物深陷危險之中時,又是光頭強扮演魔術師,與熊大合作營救朋友……角色形象的顛覆,在孩子單純的心靈中,播下了友愛的種子。朋友之間就是這樣,在危難中見真情,在最需要的時候靜靜的陪伴,在最無助的時候,默默的鼓勵。友誼,就是這樣,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創(chuàng)新——當黑風為了讓馬戲團登上小丑嘉年華的舞臺而加強訓練時,小動物們是滿臉的無奈與不滿;當熊大發(fā)現(xiàn)這一狀況時,敢于打破固有的規(guī)則,結合小動物們自身的優(yōu)勢及特長,進行創(chuàng)新,整場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這個多元且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擁有創(chuàng)新品質(zhì)的人,必將會擁有更寬廣的舞臺。因此將這一優(yōu)秀品質(zhì),賦予孩子喜歡的熊大身上,相信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
善良——熊大的善良,一直是他身上的閃光點。在面對自私自利的馬戲團團長即將從熱氣球上掉落下來的時候,熊大還是一如既往地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最后馬戲團團長還是害人不成反害己。此時,熊大伸出的那一只手,不僅僅包含著善良,更有對敵人的寬容,對生命的敬畏。
責任——熊大在最無助的時候,他想起了媽媽曾經(jīng)對他說過的話,“要保護弟弟,保護森林,保護我們的家”。正是憑著這份責任感,憑著“熊就該有熊樣”的豪言壯語,激勵著熊大不斷努力!
夢想——在這部影片里,我們看到了黑風執(zhí)著的夢想。盡管為了這個夢想,黑風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但在熊大的幫助下,最終黑風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明明知道回到舞臺演出會有危險的情況下,黑風依然和他的小伙伴們,勇敢堅定地回到了舞臺。除了給所有的觀眾一個大大的驚喜之外,更多的是他們對自己夢想的追求。有夢,什么都不怕!我想,這或許就是夢想給予他們的力量吧!【968ok.cOM OK語錄網(wǎng)】
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可以給寶貝帶來深遠的影響。如果,我們家長能夠在看電影的時候,放下手機,陪同孩子一起觀看影片,了解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如果,我們在觀影之后,能夠陪寶貝一起去討論,一起去體驗,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一定會更好的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也一定會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因為有我們對影片更深刻的理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觀念:想要什么樣的孩子,就做什么樣的家長吧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奠定行為習慣、情感模式、健康基礎的重要時期。國家之所以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學習的基礎條件,還需要在體驗中無憂成長。家長之所以參與到幼兒教育小學話,是因為在利益、觀念、效仿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對孩子成長給予過高期望的非理智行為。
有人曾形象的說:小學看孩子能上清華北大,初中看孩子能上985、211,高中最后想愛上哪上哪,考完就得了。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不去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去渴望孩子實現(xiàn)自己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而是以平常心對孩子,踏踏實實進行教育引導,可能孩子會帶給家長很多驚喜。個人認為,以下幾句話值得家長從小抓起: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到幼兒園以后就要獨自穿衣、吃飯,家長在家里也要給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不要再去喂飯、幫助穿衣,背書包,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讓他去做。一個具有良好獨立性的孩子,才能夠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夠照顧好自己。其實,幼兒在獨立做事過程是一個鍛煉和成長過程,不僅在思維上強化獨立意識,更在行動上獲得自我認可,也在協(xié)調(diào)性、專注力、控制力等方面得到鍛煉。
二、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這是一句受用終生的良言,也是伴隨一生的好習慣。很多孩子玩完玩具家長收拾,脫完衣服家長歸攏,寫完作業(yè)家長幫整理書包,長大以后丟三落四、生活秩序混亂。要想杜絕這些問題,從小就要強化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的觀念,這是完整做事的總結性動作。比如,孩子讀完書,一定要把書放回取來的地方;用完文具,一定要把文具放回指定位置,這些習慣訓練在初期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需要家長不斷提醒,但一旦養(yǎng)成,孩子和大人都會非常省心。
三、做時間的主人。小孩子的世界中沒有時間概念,但家長要從小交給孩子做時間主人的觀念。比如,每天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讓孩子逐步認清做每件事都需要花費時間,在一件事上磨蹭就會影響后續(xù)的事情。時間概念的強化要從小做起,家長要通過游戲、競賽、掐表、體驗等多種方式,讓孩子明確做時間的主人是快樂的。
四、運動讓人很快樂。健康是人生第一要事。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幼兒來講,自由奔跑、大滑梯、蕩秋千、踢小球都是非常不錯的游戲。家長最好給孩子組建一個運動小分隊,集中社區(qū)內(nèi)的小朋友在固定時間一起玩耍。幼兒在集體游戲中會體驗到矛盾沖突、競技比賽等多種交往方式,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生命釋放的快樂。
五、每天閱讀一小時。閱讀和一日三餐一樣,是生命成長的必需品。家長要像提供依然三餐一樣重視精神營養(yǎng)的供給,選擇優(yōu)秀讀物,陪伴孩子閱讀。從小奠定良好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收獲知識,更重要的打開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體會到讀書之樂、生活之美。
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所提到的觀點是最基本、最受益的要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什么樣的孩子,就做什么樣的家長吧。
育兒觀念:家長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
1、陪孩子寫作業(yè)。
父母“陪讀”可以幫孩子平穩(wěn)起步、養(yǎng)成好的習慣。父母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而不要代寫。
2、陪孩子吃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過近10年的數(shù)據(jù)收集,發(fā)現(xiàn)父母陪孩子吃飯好處很多。首先,常和家人吃飯的孩子成績好。其次,父母可教會孩子餐桌禮儀,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尊重他人,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喜好。最后,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會吃得更健康。
3、陪孩子玩游戲。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許多孩子沒有家長引導,導致游戲上癮。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并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玩的時間和內(nèi)容。還要引導孩子玩玩戶外游戲和手工,不容易上癮,還能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還能游戲化學習,到優(yōu)滿分(UMFun)看看。
4、陪孩子運動。
運動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還有助心理健康。父母最好每周抽出一天陪孩子騎自行車、打羽毛球、爬山等。這樣能鼓勵孩子多運動,發(fā)現(xiàn)孩子擅長的運動并加以發(fā)掘。除運動外,也可陪孩子聽音樂、繪畫等,讓他們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情。
5、陪孩子逛書店。
父母帶孩子到書店“泡”半天,告訴他們哪些書是有意義的,激發(fā)孩子對書籍的興趣。
6、陪孩子待著。
孩子需要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家長可以陪孩子坐在樓前,看螞蟻搬家、蜘蛛結網(wǎng),或者給星星取名字……引導孩子探索世界,發(fā)揮他們無拘無束的想象力。
7、陪孩子參加比賽或集體活動。
孩子參加重要的比賽,父母加油鼓勁很重要。孩子的集體活動父母也可陪同,能增加孩子的群體意識和自信,鼓勵他們主動與小朋友交往。但有的孩子獨立意識強,不喜歡家長陪同,此時不要勉強。
育兒觀念:家長到底要給孩子什么
現(xiàn)在都是獨身子女,一個家庭基本只有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家六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養(yǎng)尊處優(yōu)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說不得,打不得。大人們對孩子是這樣,反過來,我們的孩子對我們怎樣了呢?!
今年我接了一個中班,帶班幾天,我就深深感到了這個班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特別是一個叫偉偉的小朋友,早上來園,他手上拿著玩具玩,看了老師也不叫,老師和他打招呼,他也是一臉的茫然,一旁的奶奶手上拿著油條,一邊喂一邊說,叫老師叫老師呀,孩子還是玩著玩具不理不采。
我看著那奶奶對孩子百依百順,但是那孩子對奶奶確實不一為然的樣子,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這就成了我們寵孩子的條件嗎?如果是這樣,我認為還是回到過去的窮苦生活好了,至少他們會懂得珍惜?,F(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都千依百順,與孩子所反饋給我們的卻形成了反比,這真的應該引起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重視了,我們要向西方學習好的東西,但是不能把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傳統(tǒng)美德給丟了。
“寶寶啊,等會兒熱了,叫阿姨幫你脫脫衣服啊”
“老師我的被子在哪里???”
“我睡哪一頭”
一個中班的孩子能力再差,這些小事應該沒什么問題了吧,作為家長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到底做些什么呢,他們可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是在你們的懷抱中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啊,該放手還是要放手,家長要知道:教會孩子做人比教會1+1=2更重要;教會孩子學會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學會幾個洋文更有意義。
教育孩子,家長該怎么做
也許您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chǎn)生多么重大的影響。那么,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家長最好不要說這五句話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xiàn)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jīng)歷那些固執(zhí),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墒?,當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對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聽話”時,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建議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與孩子交流。
2、“別跑,會摔跤的?!?/p>
這樣當然是好心,作為家長,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嗎,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孩子肯定會摔跤的。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边@樣你強調(diào)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家長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xiàn)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對家長的建議表現(xiàn)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這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兒?!?/p>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寶寶的短。
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的幽默感??墒窍脒^沒有,當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毕脒^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會這么做。作為父母,責任是愛并且?guī)椭⒆?,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xiàn)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果:讓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斗爭。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記住,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后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5、“我剛才是怎么跟你說的?”
這樣的問題,你當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如果家長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家長的要求而指責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p>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選擇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什么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么。
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xié)。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并讓孩子快樂的魔力呢?
家長最好經(jīng)常說這五句話
1、“你自己來做決定吧?!?/p>
如果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舉個例子吧,可以對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鐘后,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焙芎唵蔚膬删湓挘粌H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關系,也不會被孩子看作是個“壞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p>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么?”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家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么?”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長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p>
如果孩子做什么讓家長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里的青菜畫一幅畫——就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請孩子幫家長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家長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家長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p>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家長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币尯⒆恿私?,“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并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孩子出了問題,最好不責怪他,因為問題的出現(xiàn)總能從家長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樣,跟家長的語言極其相關。應該慎重表達我們對孩子的語言,期待培養(yǎng)好的孩子,要從家長的言行做起。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人在十八歲之前都被稱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被打罵的.可是,有時,孩子實在是太可氣了,但打罵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盡管表面上,孩子服從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決根源問題.
由于孩子從小認知上的模糊和不正確,所以孩子沒有具備保持原則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法,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沒有果斷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沒有具備承受事情的能力等等,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小到生活的細節(jié),大到自己的前途.
非常理解家長,在孩子三歲之后,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等已經(jīng)建立,三到六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糾正,七歲基本定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所謂的挫折,這些挫折,會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或是不知道的認知等.家長會屢次地詢問,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家長,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家長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多家長都是這樣,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是著急,然后是不良情緒,憤怒、埋怨、急噪等等.
二、家長不能理智地分析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孩子是父母及家長共同培養(yǎng)的結果,不能單純地說某一方面的問題.
三、家長需要認知上的正確性和言行一致,有的家長能意識到,有的家長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其實就是在教孩子.
四、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交流是很好的辦法,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能把心理話講給家長聽,否則,就是長期的壓抑和壓制,時間一長,不可能不出現(xiàn)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時再面對,就很棘手,不如,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家長首先從心理上不要拒絕和孩子一起成長,什么是天倫之樂?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天倫之樂;和妻子一起生活,解決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一切問題,幫助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幸福.幸福的定義不是隨性,更不是任性.人,只有有原則、節(jié)制地活著,才能體驗快樂和幸福.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自由的.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從有了自我意識后,就有了自私,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但過分的自私是大家都不接受的.過分的自私首先會體現(xiàn)在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感受別人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他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能考慮別人.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尤其需要同理心,因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年輕一代展示自己個性魅力的年代,如果,他們不具有同理心,將會在很多方面遇到問題.如果,家長的同理心不夠的話,請與孩子一起練習,這沒有什么的,只要是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如果想具備,那就再練習好了,一點兒也不難,態(tài)度決定一切.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如果家長能經(jīng)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那將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事情分主觀和客觀原因,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過分地強調(diào)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并且,主觀原因應該是主要的.如果具有這種內(nèi)省智能的話,那將是巨大的財富,因為這個能力將讓人擁有才能,一種智慧,一種能讓人面對問題和圓滿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還容易把女人歸為感性,男人歸為理性.用成功學理論來說,成功人士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體,既能感性地去感知事物,又能理性地去解決.如果單純地具有或偏重于感性或理性,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時都會有偏差的.在中國的人情世故上,人們偏于感性,但在法律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理性.
從感性和理性方面來分析,家長不能打孩子這類事情,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為什么不理性一些呢?光有理性,不打孩子,也不解決問題,也是不行的.只有感性和理性地分析和解決,才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法.當然,孩子的問題太多,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分析和解決.
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jīng)歷了過長時間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帶給人們一種專制,一種獨權.其實,就是一種自私和任性,凡是,不過分自私和任性的帝皇,還是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的.但遺留下來的根源問題是家庭問題,現(xiàn)在家庭問題,還是跟我國的傳統(tǒng)分不開的.
從現(xiàn)代社會來看,人們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也要讓我們的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點,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讓自己擁有一個好情緒和好情感.只有放松了自己,才能輕松地去對待別人,才能不打罵孩子.才能寬容和豁達,試試吧!
對了,有一種很好地排毒方法,可以教給孩子和自己,就是拍手,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法,試試看,有效果一定告訴我們.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朋友小??鄲啦灰?。他的兒子今年讀初二了,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父子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薄,越來越生硬。小桑無奈地說,為了兒子他可謂嘔心瀝血,沒想到到頭來,兒子卻不買賬、不領情,甚至故意和自己對著干?!拔疫@是何苦呢?”小桑感慨。
小桑對兒子的付出,我們有目共睹??梢哉f,他是一路陪著兒子長大的。兒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每天都是他負責接送。開始是騎自行車,后來買了摩托車,再后來又換了輛汽車,就是為了讓兒子上下學能快一點,安全一點。
為了讓兒子全面發(fā)展,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為孩子報了舞蹈班、書畫班、英語班;兒子喜歡運動,他又為孩子報了武術班。各種興趣班學費不菲,那幾年他們的收入大多花在孩子身上了,還賠上大把的時J’q。興趣班大多在雙休日和晚上,地點也不固定。不管在哪里,小桑都得送兒子過去。兒子上課的時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一次興趣班課為兩個小時,加上來回路上的時間,差不多半天或者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過去了。其時,他自己也才三十出頭,正是工作和事業(yè)的關鍵期,但為了兒子,他棲牲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業(yè)余時間和精力。不過,他覺得值,他認為,能夠陪伴兒子學習、成長,是他作為父親應盡的責任。
兒子上學后,他將更多的時間拿來陪兒子。學校離家不遠,但他還是堅持每天接送兒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沒有閑著,為兒子報了作文輔導班、數(shù)學提高班、英語興趣班,照例是他接送兒子。他的雙休日,所有的應酬都推掉了,全部用來陪兒子上課。
進入初中后,兒子明顯地產(chǎn)生了仄學情緒。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無精打采,布置的作業(yè)也經(jīng)常沒做完,或者壓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氣,更是心急如焚。衡量再三,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每天晚上,坐在兒子身邊,陪兒子做作業(yè)。在他看來,自己不看電視,不出門應酬,而是陪在兒子身邊,既是給兒子樹榜樣,又能監(jiān)督他。兒子強烈反對,但小桑堅決不讓步,每天兒子看書做作業(yè)到什么時候,他就一直安靜地陪坐在身邊。
“我把所有的空余時間,所有的精力,都拿來陪兒子了。從小到大,除了兒子上課、睡覺的時間之外,我?guī)缀醵寂惆樵谒磉?。我為他付出了這么多,怎么就沒有什么效果呢?”小桑無比苦惱地說。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父母們自認為給予孩子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陪伴在側(cè),以為這樣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了??墒?,你陪孩子爬過樹嗎?你陪孩子捉過魚嗎?你陪孩子看過星星嗎?你陪孩子鉆過山洞嗎?你陪孩子打過雪仗嗎?你陪孩子光腳走過路嗎?你陪孩子冒過險嗎?
沒有,或者很少。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樣,只是將時間拿來陪孩子上課外輔導,陪孩子學習,而很少和他嬉戲,陪他玩耍,與他一起接觸大自然,共同體驗生命和心靈的交流。換句話說,你可能從沒有走進過他的生活,更沒有心靈共鳴。
有一種陪伴,其實是綁架;而真正的陪伴,不僅是身在,心要在,靈魂也要在。
家長開放日,您該看什么?怎么看?
家長開放日,我們的家長已經(jīng)很有經(jīng)驗。在這半日活動中,作為家長的您該看什么?怎么看?相信我們的家長也都心中有數(shù)。盡管如此,在這短短半天的時間里,我們的家長還是會有一些小問題,也是時不時地忘記自己在這一個半日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立場。那么,就請你跟著我們再重溫一遍這些問題吧!
一、家長是觀看者,觀察者。在這一天,家長的角色是觀察者,觀看者,而非參與者。除非是教師策劃的親子活動,其余時間請家長耐心觀看,更應注意的是,請小聲交談或者保持安靜,否則你們的行為舉止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要知道,想要孩子在課上保持注意力集中、上課認真聽講,家長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
二、家長看什么?看孩子在群體中的一些反應和表現(xiàn)??春⒆釉谏险n時的情況和他的學習能力。看他在與同伴交談和交流中出現(xiàn)的矛盾問題是如何自己解決?孩子需要這樣的機會去鍛煉交際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家長,也希望看到孩子在這方面能力的展現(xiàn)。所以在孩子之間出現(xiàn)小矛盾時,請家長不要干涉,即使是孩子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老師會進行調(diào)解。如果僅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演變?yōu)榧议L之間的矛盾,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哦!
三、用集體的眼光看個體。有的家長會在這一天特別關注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教師也會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發(fā)言等。但僅為一個上午的半日活動,并不能代表教師對孩子的關注僅僅如此。也許,這一天,我們會給平時相對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更多的展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