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孩子多少年》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09-27 教育孩子筆記 我們的城市幼兒園說課稿 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我們擁有孩子多少年》觀后感
不知不覺,孩子已經四歲了,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一直陪著她成長,雖然過程真的好辛苦,特別生病的時候,但還是好開心,因為可以看到她人生好多的第一次。
平時跟給我年長的朋友聊天的時候,總會說要珍惜小孩子仍然粘住你的時間,等她長大了,想粘一下她都難了,她已經有自己的朋友和空間了,已經不再需要你陪在她身邊了。說的正是這編文章所寫的一樣。讓我更加深刻明白個中的道理。
以前,特別剛出生的時候,我總在想,淇淇什么時候可以自己坐著?盼著盼著,到六個月的時候,終于自己能坐起來了。又在想,淇淇什么時候能自己走路不再讓我抱著?又盼著盼著,到淇淇一歲時終于學會走路了,我覺得好舒服,起碼不用整天都抱著,但竟然又覺得好辛苦,因為要拖著她四處地走,更加不敢離開她,怕她有危險,發(fā)現原來學會走路后做媽的我更加的累。之后又在想,淇淇什么時候自己吃飯?什么時候能跟我對話?什么時候去幼兒園?好多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出現。
不知是否聽得多長輩講的道理,或者親親切切看完這編文章后,讓我沒有了以前想淇淇快長大的感覺,現在好享受每天聽她有困難時大叫“媽咪”,好享受每次有空就接她放學,看到她每次在窗口見到我好開心的樣子,我的心好甜,因為知道她在幼兒園過得好開心,玩得好開心。下班回家見到她在屋里唱唱跳跳的樣子,工作的辛苦都沒有了,星期六日休息就帶著她四處的走走,讓她見識多點,雖然沒有了以前跟朋友逛街的時間,但陪著孩子逛街已經成了我跟她爸爸每個星期休息必做的事情。每天晚上睡前跟她聊聊天,跟她交流在學校的情況,聊著聊著,她就入睡了,順利地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了。
跟大多的父母一樣,我不是要她有什么大的成就,就只希望她每天開心快樂的生活著,好好學習做人的本領,學習做人的品質,做一個有交代的人,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我們該擁有什么樣的孩子?
教育的背后隱含著社會的孩子觀:孩子是什么?應該成為什么?這種觀念決定或影響著教育的模式和內容。近代以來,中國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觀曾經歷了一個從“家族本位”到“民族國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國家本位”的過程,我們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這種觀念脈絡中建立起來并逐步演變。
民族國家本位的孩子觀,與家族本位的孩子觀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體目標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家族的利益,個體需求必須讓位于整體需求。與這樣的孩子觀相適應,我國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傳統(tǒng)教育中教化式、被動式的教育模式。
在這種觀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國孩子的某些社會狀況和問題一直遺留了下來。兒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權利缺乏切實的保障,他們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和制度的保證,他們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性格發(fā)展等需要,更為我們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會急速變化的價值多元、信息開放的趨勢,越來越個人化的社會對其成員的要求,反襯出既有教育模式對孩子的獨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責任感的培養(yǎng)等的不利。
我們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當孩子的基本權利成為社會共識,并得到起碼的制度保證,我們才能期望他們身心健康地面對社會、進入社會,并對社會承擔起公民義務,對人類承擔起道義和責任來。(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映芳)
有多少孩子懂得感恩?
兒時,喜歡一切精致的東西,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喜歡,那時候特別的喜歡一種音樂盒----上面有個芭蕾少女旋轉的音樂盒??墒悄鞘欠浅I莩薜臇|西,每次都是經過商場,站在窗外偷偷地看。后來自己工作了,賺錢了,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卻是可以買得起一屋的音樂盒,但是卻沒有去這樣做。
記得兒時,還非常地喜歡看散文,雜記,亂七八糟的書,都愛看,大都是從同學那邊借,或是用自己僅有的零用錢,買幾本自己實在是喜歡的書,記得當時有一本姜豐的《溫柔塵緣》,非常的喜歡,看了一遍又一遍。如今還是喜歡她,知道她嫁了一個英國人,生了一雙兒女,完美結局,讓我非常的羨慕!扯遠了,只是想說,當自己有足夠能力去做到的時候,可能自己的愿望遠遠不是如此的。
所以,我總是盡量不讓小一有一個遺憾的童年。
可能還是遺傳之說的,小一也非常地喜歡音樂盒,不過這邊的音樂盒很簡樸,不花俏,一個水晶球一樣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基本都會有類似于雪花片一樣的東西,倒過來,搖一搖,在音樂聲中,散落著“雪片”,真得很美,套小一的一句話就是“magic”!那天,在商場里看到這對依偎著的母女,非常地心儀,買下,去接小一放學的時候,小小地讓她意外了一把。從她那發(fā)光的瞳孔里,我看到了欣喜,我看到了一種愉悅在漫延。因為我知道,她也一直心儀著能擁有這樣的一個音樂盒。
回到家里,她就畫了一幅畫,里面同樣是一對母女,她抱著我說,這是給我的禮物,我非常地開心,開心得不只是因為得到一幅畫,更多地是欣慰:小一不再是任性的小女孩了,她知道了感恩,知道了回報。希望將感恩習慣一直延續(xù)下去??梢宰鲆粋€好榜樣,讓點點也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內化于人格之中。
如今的孩子,從小就有公主和王子的待遇,對一切所得到的都自認為是自然的,應該的。我經常和小一說,沒有誰對誰的付出是應該的,總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那天,爸爸拿來朋友送的禮物,我告訴她,這件玩具是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等爸爸回家要給他一個bighug。
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我想只有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孩子們才不至于太自私,不一定要求父母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就可以了,更不祈求將來,他們能回報多少,只希望讓孩子在洋溢著濃濃的感激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感恩節(jié)就在下周了,借此文章,社天下所有的人,節(jié)日快樂,將多一份自己的心給需要關心的人們。遺憾的是,無法親口對媽媽說一句“謝謝?!钡撬龖摃靼孜业男?,在內心我已經說了千千萬萬遍了!“你是我要用這一輩子去感謝的人”!
育兒心得:我們可以幫孩子多少?
今天中午,聽同事在講她女兒昨天放學回來,鞋子都濕透了,我聽了很驚訝,忙問你家都上小學了,怎么還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同事說昨天她們班主任老師讓她們打掃衛(wèi)生,外面下雨,地上濕的,踩來踩去就濕了,因為學校有規(guī)定,出了宿舍就不能回去,所以捂了一下午,里面的襪子全濕了。我聽了很納悶:“雖然學校有規(guī)定,但孩子鞋子濕了,跟班主任匯報下,班主任老師肯定同意的呀,這大冬天的孩子怎么能受得了?。俊蓖聼o奈的笑了:“你以為還是在幼兒園啊,他們老師其實也不怎么同意,小學的老師哪會向我們一樣隨時查看孩子的衣物什么的啊,她們才不愿煩這么多事情的。再說她也不敢跟老師說?!?/p>
我聽到這兒,非常不能理解,但同事們都說到了小學就是這樣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聯想到我們現在。分分鐘的去觀察孩子,一經發(fā)現孩子有任何情況就立刻動手幫助孩子,連讓孩子動嘴都不需要,因為我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有這樣才是一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稍谶@一刻我迷惘了,突然覺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因為我們自己太主動,讓孩子失去了為自己“訴苦”的機會,一次又一次的失去這樣的機會導致孩子有了困難不會自己去說,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如:以前我們班有個姍姍的女孩子,她是小年齡,每次媽媽來接她,都跟我們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太小了,什么都不會,一定請你們多照顧點,所以每次去上廁所我都幫她拉褲子,脫褲子,以至于有次我們老師因為忙環(huán)境布置,所以孩子上廁所的時候沒有過去,那次姍姍小便在身上了,問她為什么,她說了一句讓我們苦笑不得的話,應為老師沒有幫我把褲子拉下來,當時的我覺得這個孩子太可愛了,可選擇回過頭來想想,這件事是不是我開頭就做錯了呢?
再如班上有小朋友尿褲子,一邊這個小朋友自己是不會來告訴老師,要么是其他小朋友來說,要么老師自己發(fā)現。但結果肯定是老師直接過去幫她把褲子換掉,怕他受涼,這樣久而久之會發(fā)展成什么樣?是不是也會遇到冬天穿濕鞋子的事呢?
如果我們的孩子,我們老師也像游戲指導那樣,蹲下身做孩子的朋友:“呀,你的褲子怎么啦?冷不冷呀?怎么辦呢?”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讓他們自己來請我們幫忙,那么這個孩子以后遇到濕鞋子的事,她是不是會去請老師幫忙打個電話給爸爸媽媽呢?
育兒心得:我們應該給孩子多少尊重
育兒心得:我們應該給孩子多少尊重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開始對我的說話以及教育方式有了偏見。剛剛五歲的他,總是在與我意見相悖時候,發(fā)脾氣、摔東西、還有就是頂撞我。開始,我以為就是一個孩子脾氣,不能慣他,不能由著他。但當我一味地去阻止的時候,卻發(fā)現,他的脾氣隨著我的教育而有增無減。甚至他會拿出我曾經說過的教育他的話,來反過來教育我。
猛然間,我才明白,原來,我給他的尊重太少了。
孩子從小就有自尊心,只是家長在一味地灌輸家長作風,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隨著他們說話詞匯量的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作祟,對我們的反駁越來越有力度,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一味地去用家長作風貫徹教育的話,我想,所謂的“代溝”時代會提前到來。
我們給他們的尊重是必要的,但給多少尊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孩子個體差異,會讓家長們有不同的意見,我想,這也是這個度難把握的原因之一吧。像我的孩子,對他的尊重要有一個切實的度,稍微有一點把握不好,他就會覺得“有機可乘”,接下來,會不停地給你談條件,而且還會得寸進尺。有時候真拿他沒辦法,只能說,這個度,得用心去把握了。
讓孩子多交點朋友,擁有愉快心情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外向的話,那么交朋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偏內向的話,那么對他來說交朋友可是一件煩惱事咯。孩子交朋友困難可能是因為自身存在著問題,爸爸媽媽要多觀察一下寶寶,同時幫助孩子解決這種困難。
導致孩子難交朋友的原因
一個內向的人教起朋友來是很難的,他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多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聽別人分享的故事,加入同學的圈子。行為問題以及過度的害羞都會讓孩子不容易和他人交朋友。
孩子活動少容易自閉
一些孩子可能會有一些輕微的自閉癥,造成孩子自閉的原因就是孩子沒有機會和別的小伙伴一起玩。
如今,世界對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孩子從小就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在培訓班補課,孩子幾乎沒有時間運動,繁忙的學習活動填滿了孩子的日程表,讓孩子擠不出時間和他人進行交流。
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
爸爸媽媽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這樣不但能夠讓孩子擁有朋友,還能夠培養(yǎng)社交技能。學校里經常會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去參加,讓孩子能夠遇到不同的人。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成長,利于孩子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幫助孩子制定社交時間表
給孩子機會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計劃表,給孩子安排好時間來跟小伙伴一起活動,教孩子如何變成稱職的朋友。
孩子馬虎知多少?
這里說的馬虎,指的是孩子在學習方面的粗心、馬虎。
不管孩子事實上多么馬虎,我們都不要貼馬虎的標簽,但是行動上,要切實具體地找到他馬虎的原因,采取具體措施,幫他改正。馬虎有多種原因,解決的辦法也有多種。
視覺障礙。有些孩子讀書跳字,看書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這可能就是視覺障礙。此時,家長應帶孩子到有關醫(yī)院或能力培訓部門去進行視覺測試,如果確實有視覺障礙,解決的辦法有兩個:進行視覺訓練、盡可能多用另一種感覺器官學習(比如用錄音機讓他多聽)。
思維滑動。有些孩子每到某一類型的題目,某一個字或者某個步驟,就容易出錯,反復糾正也改不了。當這個問題單獨出現的時候,他不出錯,這是習慣性的思維滑動。解決的辦法是首先找到孩子的“馬虎點”,讓孩子記住,每臨近這個點時,就提高警惕,一旦到了這個地方,閉一下眼睛,數幾個數,然后再睜開眼睛往下做。也就是說,故意設置一個障礙,阻攔一下,避免思路滑過去。這和公路上設立“事故多發(fā)地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
心急。有些孩子總是匆匆忙忙,慌慌張張,好像有人在催他們,于是做題就很容易出錯。這多半是一些急脾氣的孩子易犯的錯。解決方法:讓孩子在做題之前和中間做幾次深呼吸,數若干個數,或者心里默念若干遍“靜下心來”,一般會有效果,堅持下去,可改掉心急的毛病。
情緒不穩(wěn)。這種孩子整體精神狀態(tài)不好,可能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緒不寧,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馬虎。一般說來,這類馬虎是階段性的,影響他情緒的問題一旦解決,他的馬虎就會大幅度減少。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設法幫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一時無法解決,那只好勸孩子盡可能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控制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如果批評,會適得其反。
缺乏責任感。凡是他不感興趣的事情,他一概錯誤百出而滿不在乎。他感興趣的,卻很認真、細致。他的問題是缺乏責任感。遇到這種問題,需要整體的治療,改變他整個的生存狀態(tài),甚至需要從頭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
關于孩子的馬虎,家長光“務虛”是不行的,還可以給孩子建立“錯題檔案”,把出錯多的問題集中起來,一一研究,找出辦法,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