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也有壞習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老師也有壞習慣:今天,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聽話的小朋友》,講完故事我問:“小朋友們,有沒有過拉拉從前那樣的壞習慣-----總把東西亂扔亂放,用時就找不到呢?”孩子們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生怕別人以為自己有壞習慣。我一看這種情形就先展開了“自我批評”?!袄蠋熢瓉硪幌掳?,回到家就把電動車的鑰匙隨手亂扔,等到第二天要上班的時候,遍滿屋子找,總耽誤時間。后來我看了這個故事,就決定改掉亂放東西的壞習慣。下班回到家,我便把電動車的鑰匙掛在衣鉤上,第二天上班直接從衣鉤上拿鑰匙,節(jié)省了上班的時間?!焙⒆觽兟牭竭@里,都瞪著大大的眼睛望著我。
這時,我把之前的問題又問了一遍:“你們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嗎?”過了會兒,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了自己的壞習慣,“我玩了玩具就亂扔亂放”.“放學后,我把書到處亂扔,上學時經常找不到?!薄拔矣猛炅瞬使P到處亂放,媽媽都給我買了好幾盒了。”······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們都表示以后要有條理的擺放物品,不亂扔亂放,把身邊的物品變成自己的好朋友。
這次的“自我批評”不僅沒有降低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使孩子們明白了要坦然的面對缺點,在錯誤面前勇于承認,主動改正。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老是要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老師才能更深的了解、研究、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合適的教育。YJs21.com
一次無意中,我哼唱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星星眨著眼睛······“這時,孩子們用驚奇地目光看著我,馬上跟著我一起唱。當我們唱完了,孩子們纏著我問這問那。凡凡問:“王老師你怎么會唱這首歌?你還會唱什么歌?”當我說:“我還會唱《小哪吒》、《黑貓警長》、《葫蘆娃》、《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好多兒童的歌曲?!彼麄兏吲d得歡呼雀躍起來,這時我與孩子們共同陶醉在歌曲的海洋里。漸漸地,性格內行的孩子在我們的信任和關愛下情緒放松,消除了心理障礙。
老師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受到孩子們的愛戴,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的心理與世界和我們成人的相差甚遠,同樣的一件事情在孩子與成人眼中或許是天差地別。所以在對待孩子所出現(xiàn)的問題時我們需要認真地思考,謹慎地處理。
在今天的區(qū)域活動中,程子珩和郭志浩小朋友在益智區(qū)游戲。在他們玩的積木中夾雜著一根聰明棒,兩人都非常的喜歡,你爭我奪的鬧了起來。我過去問清了緣由,鼓勵倆孩子商量怎么辦。這時他們到挺客氣說:你先玩會兒我再玩。孩子們嘴巴上說的很好,可是我一轉身又吵了起來。我站著看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倆孩子其實都守著你玩一會兒我玩一會兒的原則,可是由于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耐心不夠或者說忍耐的時間有限,再有孩子對時間長短的理解不像成人。一會兒時間在孩子的眼中或許只是轉個身的時間。所以,他們就因為“一會兒”又鬧了起來。于是我想只有用孩子可以理解時間的方法,才能解決他們的矛盾也是最好的方式。我想的辦法是:用數(shù)字描述時間的長短。于是,我對倆孩子說: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孩子們點了點頭。我接著說:你們都想玩但只有一根,你們可以一個一邊玩一邊數(shù)數(shù),數(shù)到二十,然后換過來好嗎?倆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了一下覺得可行就答應了下來。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遠遠地看著他們一個認真地玩著一個一邊嘟囔著(應該在數(shù)數(shù))一邊在玩,然后再換過來,沒有再發(fā)生摩擦。
或許還有更多更好地方法處理今天發(fā)生的問題,但是我很開心我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出發(fā),以他們的視角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所在,選擇適合孩子特點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和理解并達成了共識,更解決了他們的摩擦。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讓“一會兒”的問題延伸成許久。
站在幼兒的角度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最后一排的幾個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挨批評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很混,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fā)玩起了的游戲。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錄音機有點問題,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玩游戲吧。”我關掉錄音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這個游戲。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
“壞孩子”也有優(yōu)點
我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調皮搗蛋,總是讓我們老師頭疼。上課不認真聽講,總是轉身和后面的小朋友講話,我剛說過他,還不到一分鐘又繼續(xù);中午吃飯時,其他小朋友總是吃得又快又干凈,可是他卻邊吃邊玩,而且桌子上總會灑滿米粒;課后活動時,小朋友在自由的玩耍,他卻總是去打擾同伴,孩子們都不喜歡他。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為同伴服務的機會,我讓孩子們輪流的做值日生。一大早,健凱第一個來到了幼兒園,我感到很驚奇,便問他:“今天怎么來這么早啊?”“今天我是值日生,我要來幫小朋友擦桌子?”原來今天輪到他做值日生了,我“哦”了一聲,便沒有再和他說話,但是他的這一舉動,讓我今天的眼球無時無刻都注意著他。早上他擦完桌子后便開始幫小朋友們分發(fā)玩具;吃點心時幫小朋友分發(fā)餅干;上課時,幫小朋友收作業(yè);吃飯的時間,他給小朋友分飯,自己吃得也很快,桌面也是干干凈凈。經過我一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今天做了值日生,掛了值日生牌子后,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也許在他的心理上是一個滿足,他也乖了很多。放學前,評價值日生工作時,孩子們都給了他很好的評價。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領悟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壞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同樣渴望老師的表揚、同伴的接納,只要教師能換個角度看“壞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壞孩子”的優(yōu)點,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去了解、理解他們,給他們提供相等的機會,就能主動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換種角度看孩子
劉煥一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會有很多幼兒告他的狀,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讓他跟著我,我到哪兒,他就到哪兒,處處約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動,以減少他闖禍的次數(shù),可時間一長,我發(fā)現(xiàn)這個辦法并不可取,而且還有些適得其反的感覺,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調,但接下來的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態(tài)度。
那天,孩子們已開始游戲,一轉身我發(fā)現(xiàn)身后的劉煥一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樣,就馬上去找他,結果發(fā)現(xiàn)他正扒在美勞區(qū)的地上撿別的幼兒剪下的廢紙,我決定"放縱"他一次,只見他把那些碎紙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這些正方形小塊連起來,稍加裝飾后居然就變成了一列火車,沒想到幾張廢紙那么吸引他,他會玩的那么津津有味。雖然那火車并不起眼,沒有買的漂亮,可整個過程劉煥一是那么的認真、那么的專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項重要工程。那列火車其他孩子見了都說好,都爭著看,爭著玩,受到大家的表揚和贊許的劉煥一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表現(xiàn)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戲結束,都始終管好自己。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深,我決定還他自由,給他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劉煥一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一件不起眼的小東西,轉眼之間就可以讓他變成一件好玩的東西??梢?,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作為教師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標準衡量他們我們應了解他們的喜好,給他們適當?shù)目臻g,讓他們自由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離園前,我組織幼兒看動畫片。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看的動畫片孩子們卻不喜歡看,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看動畫片,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huán)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批評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他們旁邊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電視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電視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fā)玩起了游戲。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電視機機聲音很輕,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游戲吧?!蔽谊P掉電視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戲。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
不同角度看待孩子:將奶粉倒在桌面
我們當然也包括父母們都很害怕孩子犯錯,害怕孩子調皮。特別是父母們每次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第一時間會覺得煩躁,繼而怒罵,責罰孩子。一個月中,我也許有那么兩天是比較不理智的。大部分時候,我都算溫柔。而溫柔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犯錯,就會覺得好可愛。
記得帶托班那一年,班級里還有兩個小朋友在午飯后要喝奶粉,每次老師幫忙泡奶粉的時候,DD總會在一旁仔細的觀察,有一天老師很忙就對他說:“你可以自己泡奶粉哦!”DD很樂意,老師一邊說他一邊做,在不斷的鼓勵下DD終于成功泡好了奶粉,走過來說:“老師我泡好了!”一副得意的樣子。第二天他主動要求泡奶粉,我答應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他非常麻利的操作,倒水的時候還不忘問:“這樣夠嗎?”但終究沒這么幸運,或許是那點小驕傲膨脹了之后,將奶粉倒出在桌面。他一臉不知所措的看著我,我馬上說:“沒事沒事,下次記得倒慢一些就好!”然后我請他自己去拿抹布收拾干凈。他見我沒責怪他反倒是不急于清理了,開始在奶粉上寫字畫畫,還蘸了一些放嘴里,玩得不亦樂乎。見我看他他就對我說:“這個奶粉好好吃哦,你看我在上面畫畫呢!”這樣的一件小事情不禁讓我思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自己嘗試做一些自己覺得力所能及的事情。
成長的經歷都是用錯誤堆積起來的,孩子要成長,必然要踩著錯誤的臺階一步一步的成熟起來。倒出奶粉,看似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寓含了一些教養(yǎng)。我不責備他,并不是縱容他的不小心,而是讓他知道犯錯誤沒有什么大不了,關鍵是犯錯之后的認識問題。
其一,他的積極主動做事及勇于挑戰(zhàn)精神是值得鼓勵的,沒有挑戰(zhàn)沒有嘗試雖不會犯錯,但卻比犯錯更為可怕,因為挑戰(zhàn)和嘗試是推進人成長中最可貴的一種精神。
其二,他的第一次成功帶給他的自滿導致了第二次的失敗,這是一個很寶貴的體驗經歷。他是否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是需要我們和他交流的,這點的教育遠比責罵他浪費要有意義的多。
其三,懂得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承擔責任是一個人寶貴的道德品質。而這時候我們最不能做的就是一邊責罵孩子一邊還讓孩子讓開然后自己去清理他的過失。那么他又怎么能夠學會何為承擔,何為責任感?自己犯的錯當然要自己去清理。以后他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選擇,得到的每一個后果他都必須要自己去承受,我們可以永遠的幫他嗎?
其四,在奶粉上玩耍不予制止,其實不是縱容他,相反是為了讓他在自己的錯誤中找到一些細微的不同。奶粉灑了,當然很可惜,只是已經灑了,那么他亂玩一下又有何不可呢?而且他在奶粉上亂畫或許可以開發(fā)不同的思維模式
,增加他的想像力。
鋒鋒的壞習慣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鋒鋒的壞習慣”,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我們的鋒鋒自理能力很強,是個聰明又能干的孩子,但是他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喜歡吃白飯,不吃菜;不是自己的東西卻一定要說自己的;明明是做錯了卻始終不承認。
我們也和家長進行了多次的溝通,但是效果不明顯。
今天早上,鋒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幼兒園,媽媽從他的小書包里拿出了兩件東西,一件是彩虹糖,另一樣是裝飾用的兩個小鈴鐺。
媽媽生氣的對她說:“這些不是你的東西,不可以拿到家里來,趕快去還了”。
但是鋒鋒就僵在那里一動也不動。
媽媽要趕著上班,急急忙忙的就走了。
我把他拉到了身邊,問他彩紅糖是誰的?他不理我,一連問了好幾遍,后來終于告訴我是濤濤的。
我又對他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能拿。
你要是喜歡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給你買的!”他會意的點點頭,我把彩虹糖給他。
他一溜煙的跑了,一開始我還以為他真的去還掉了,誰知走過去一看,只見他嘴里正嚼著糖,還把糖塞倒進了自己的口袋里。
我簡直要被氣炸了,才說好不到一分鐘,他就變卦了,我真的要昏倒了。
后來我與鋒鋒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告訴他事情的嚴重性,終于我們達成了共識,決定要聯(lián)手幫助鋒鋒改掉這個壞習慣。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不知道本文“鋒鋒的壞習慣”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也會給我們不一樣的心情
快樂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人生的境遇如何,我們也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快不快樂,就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看待孩子也是如此,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也會給我們不一樣的心情。
小博是個頑皮的孩子,他活潑好動,很少能夠安靜下來,話也很多,“見縫插嘴”的本事那是非常的大,老師說一句話,他立馬能接下去十句話,甚至是喊停都停不下來。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在分菜的時候,沈老師讓小博做小隊長,讓他喊每一個小隊,從這一次的效果來看,那是非常見效的,一個是小博有事情做,不會一直講話,第二個是他的聲音響亮,孩子們都能聽到,當然還有一個意外之喜是小博做小隊長涵小朋友的時候,孩子們意外的安靜。
分完飯沈老師說她發(fā)現(xiàn)這樣做效果很好,她真的很開心,我也很開心,這是一個有效而快樂的方法,小博為能做小隊長而快樂,我和沈老師因為這樣做的效果而開心。
生活中處處有智慧,當我們轉換角度,摒棄缺點這一視角,而以優(yōu)點這一視角去看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心情會有煩躁、無奈轉換成快樂,更重要的是也許我們在轉換的過程中會有那么一剎那的靈感涌現(xiàn),便會相處兩全其美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