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實際的說教是沒有用的
發(fā)布時間:2020-08-08 幼兒園說課稿數(shù)學的有用性 什么是幼兒園的游戲 什么是教育筆記越來越覺得,孩子的教育靠脫離實際的說教完全是沒有用的。他們的成長是體驗式的感悟,無法用你的一句話替代。去上英文課路上,丫丫吃著口香糖,吃完了,我沒帶任何紙巾,只好幫她捏成個小球拿在手里,準備找個垃圾桶扔掉。丫丫見狀,立馬對口香糖產(chǎn)生了興趣,也拿到手里捏啊拉的,一邊捏一邊自己編歌詞:“拉啊拉,拉成一個蜘蛛網(wǎng)……”我剛想制止,又想:對她來說這跟橡皮泥也沒啥區(qū)別,只要不再吃下去,倒也無所謂。
我只是提醒她說:“小心別沾到衣服上,口香糖洗不掉的,奶奶洗衣服很辛苦?!辈贿^,我知道這樣的話很無力的,就算她拼命點頭真的有聽進去我都覺得結果很懸。果然,還沒到門口,口香糖已經(jīng)糊了她一褲子
,她努力地用力地要把那些黏糊糊的東西摳掉,但是根本沒有用,真是又惡心又難看,丫丫無助地看著我,向我求救,我也幫她弄了一下,還是一點用都沒用。我說:“口香糖弄在衣服上就會變成這個樣子,就算洗都洗不掉?!毖狙景脨赖卣f:“媽媽,下次我再也不玩口香糖了?!蔽摇岸?,下次要小心點。不過,媽媽倒是還有一個辦法~~”我故作神秘地說,“把褲子冰到冰箱里,口香糖就容易弄掉了。”丫丫立即兩眼放光:“真的嗎?那等一下回家我們趕緊試試吧?!?/p>
下課后,丫丫又問我要了一個口香糖吃,并趕忙說:“媽媽,這次我絕對不會玩了?!边@次,我倒是真可以相信她了,她的確也做到了。而且到家第一件事就讓我把衣服冰到冰箱里,相信以后她對這個小技巧都會記憶猶新呢。
都說不管是最好的管,但是有了相當閱歷的我們總想讓孩子少走彎路,能走最完美的人生道路。吃飯,學習,就連怎么玩都管的面面俱到,但是真的有效果了嗎?可能從某些方面來講,現(xiàn)在的孩子還不如我們那一代散養(yǎng)出來的好呢。沒餓過肚子,怎么知道飯有多香?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努力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卻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
現(xiàn)在每當我預見到丫丫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我就會有兩種選擇。對于短時間內(nèi)不會看到不良影響的,是原則性的習慣養(yǎng)成問題,我會盡可能形象生動夸張的像講故事那樣描繪出她的決定所帶來的后果。比如,她晚上不肯睡。我就說:“哦,寶寶不想睡覺是可以的。不過,媽媽想告訴你一件事。一到9點鐘啊,我們身體里的細胞寶寶都要睡覺了,你要是不讓她們睡覺啊,她們已經(jīng)工作了一天很累很累,如果不能休息,他們就開始縮小,再縮小,最后死掉了。你知道細胞寶寶死掉會怎么樣嗎?你的身體啊就沒力氣了,你的大腦啊就變傻了。有可能啊,你突然不認識媽媽了,想去玩都爬不起來了,那可怎么辦啊?”一般沒等我說完,丫丫就已經(jīng)慌了:“那我還是睡覺吧?!比绻豢纤⒀?,我就說:“我看到你嘴巴里的牙菌啊開始對你的牙齒抹酸液了,剛開始只是一點點還能刷掉,再過一會兒你的牙齒上全是酸液,你的牙齒就會被腐蝕掉了,先是牙齒上有個洞,這個洞越來越大,先半個牙齒沒有了,然后整個牙齒沒有了,最后連牙根都沒有了。就這樣,一個牙齒沒有了,兩個……”一般這樣的故事不會講到最后,她早就沖進衛(wèi)生間了。其實,我說的故事都是事實,只是添油加醋加點感情色彩而已,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家孩子的喜好,如果喜歡奧特曼的估計加點奧特曼和怪獸的元素就能讓孩子聽進去了。對于結果是立竿見影,她又非干不可的,就二話不說讓她去,就算闖了禍,也要忍住不發(fā)脾氣,最好等她自己先反省,我們再來加強鞏固。
愛是有心卻無痕,“不管”才是最難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沒有壓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故事一。
周一晚上,陳老師給皮皮提褲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褲子鼓鼓的。
陳老師:皮皮,這是什么?。?/p>
皮皮:沒什么,真的沒什么。
陳老師:讓老師看看吧,都裝了些什么???
皮皮:……(皮皮不敢給老師看,小手一直壓著褲兜)
陳老師:你擔心老師會說你,是嗎?
皮皮:嗯。
陳老師:老師特別想知道你裝的是什么?不管你裝的是什么,老師都不會批評你的。
皮皮聽到這里,點點頭,慢慢地把手從口袋里拿了出來,一看,是一大把彩泥,還有娃娃家的珠子,項鏈,紙疊的飛機等等。
陳老師:哇噻,皮皮,你的口袋里這么多的寶藏啊,老師都驚訝了,看來你的口袋真是百寶箱啊。
皮皮:嗯,我就是想玩這個彩泥,我想把它拿回家去玩。
陳老師:嗯,你可以拿回家,之前請先和老師說一聲,好嗎?老師找不到了,會著急的,別的小朋友想玩的時候找不到了也會著急的。
皮皮:嗯,陳老師,那我現(xiàn)在就跟你說,我想把彩泥拿回家玩去。
陳老師:你實在想把它拿回家去玩吧?
皮皮:嗯。
陳老師:好,咱倆做個約定,老師同意你今天晚上拿回家去玩,但是明天早晨一定記得要把它拿回來,要不然明天小朋友要玩的時候找不到了,老師就沒有辦法幫助小朋友了。你看這樣行嗎?
皮皮:好吧。
陳老師:皮皮,還有這么多別的東西呢,這樣,你一天選擇一樣,可以拿回家玩,其他的放在幼兒園,可以嗎?
皮皮:嗯。
最后,皮皮還是選擇拿彩泥,把項鏈等送到娃娃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皮皮很遵守約定,把彩泥拿回來了。
故事二。
有一天上午,竇老師發(fā)現(xiàn)小齊兜里裝了很多氣球,挨個給大家發(fā),邊發(fā)邊說:這是我從家里帶來的,發(fā)給你們,每人都有份。
竇老師心想:好大的手筆啊。
下午的時候,竇老師準備明天的課,需要一些氣球,她打開儲物箱后發(fā)現(xiàn),原來的一大袋子的氣球,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竇老師這才明白了小齊的大手筆是怎么回事。
竇老師把小齊叫過來,平靜地說:我準備明天上課,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氣球的游戲,可是,你看,現(xiàn)在氣球都沒有了,我很著急,怎么辦?。?/p>
小齊倒是敢作敢為:老師,我拿了,我已經(jīng)幫你發(fā)給他們了,每人都有,你就不用再發(fā)了。
竇老師哭笑不得: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玩氣球???
小齊:是。
竇老師:那咱們把明天的課,改到今天,每人一個,其余的氣球,請你幫我收上來,還給我,好嗎?
小齊:好的。
小齊去要氣球,有的孩子很好說話,一要就給。
有的孩子則根本就不給,說你送給我了,就是我的東西了,你就不能要回去。
小齊就來找竇老師求助,竇老師說:我也不知道怎么辦,你自己想辦法吧,還有10分鐘時間,你抓緊吧。
小齊只能自己想辦法,下面是他的辦法的集合:
其一:你先還給我吧,等我媽媽買了,我再給你,明天我就讓我媽媽去玩具店買去。
其二:你同意還給我,我就給你當金剛(鎧甲勇士里的),不給我,我就不承認你是金剛。
其三:我馬上就要過生日了,你還給我,我就請你去我們家吃蛋糕。
其四:你還給我,今天吃飯,我不站第一,我把第一讓給你。
……
孩子們啊,有的是辦法。
故事三。
幼兒園給學前班配了一大盒彩筆,這盒彩筆是全新款式的,跟以前的都不同,不僅環(huán)保,而且外觀精致,非常好看,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上手工課的時候,一會就被大家領光了。
每天,放學離園之前,小朋友們都要把書啊筆啊玩具啊等都歸位的,可是當天晚上,張老師發(fā)現(xiàn),盒子里面的彩筆,只剩下幾支了,其余的則不見蹤影。
過了一會,澤子媽媽拿來了兩支筆,說在澤子的書包里看見的,不是他們家的,估計是幼兒園的,就給送來了。
張老師感謝了澤子媽媽,但是,其他的呢?還差好多那。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張老師說:老師有一件特別傷心的事情,大家看看這個盒子,本來這個盒子里面的筆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但是現(xiàn)在就只剩下它們這幾個了,孤苦伶仃的,它們肯定特別傷心,你們愿意把其他的筆送回來,讓她們團圓嗎?
孩子們紛紛說:愿意。
孩子們有掏書包的,有掏兜的,把筆都放回來了。
這回大多數(shù)的筆都回來了,但是,還是不完整,還差四支。
張老師說:哪里還有呢?筆筆們還是沒有團圓???
這時本本說,我這還有兩支。
哦,這回就只差兩支了。
張老師看看大家,大家都說:沒有了。
張老師說:哎呀,大家看看啊,盒子的家族成員還是不齊全啊,這樣多可憐啊。
澤子看看張老師,然后說:老師,我兜里還有兩支,我媽昨天沒還完。
這盒彩筆現(xiàn)在還在學前班里,一支不少,我想,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吧。
孩子們真是可愛啊。
花徑寄語:
大家可能會問,這幾個故事里面孩子明明是在撒謊啊,為什么老師沒有指出來呢?在無分別的愛看來,根本沒有“撒謊”這回事!
因為
當你認定孩子會撒謊時,撒謊就一定會存在。
當我們不這么認為的時候,它也就不存在了。
也許,對很多伙伴來說,這樣說可能有點不好理解,那么,我們來換個說法。
先來問大家一個關鍵的問題:
撒謊是怎么產(chǎn)生的?
很多伙伴認為,這個問題也太簡單了,撒謊嘛,那一定是道德品質的問題。
是啊,如果我們這樣看問題,我們的孩子就遭殃了,連帶我們自己,也會遭殃。
花徑的答案是:
撒謊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有壓力,就必然有謊言。
壓力,才會導致謊言,沒有壓力,又何必有謊言?!
有了壓力,原本自然本真純凈的心,就會在壓力下,漸漸扭曲、變形,當心靈扭曲變形的時候,所謂的道德問題、所謂的謊言,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所以,從根本層面而言,哪里有什么道德,而是人性的規(guī)律如此,如此而已。
壓力從哪里來?
有分別、有好壞、有對錯……
有分別的愛,是壓力的源泉。
有分別的愛,你認為孩子不夠好,她就一定不夠好給你看。
無分別的愛,你認為孩子好的不得了,她就一定好的不得了給你看。
這不僅僅是信念的力量,歸根到底,是人性的根本規(guī)律和根本法則決定的。
無分別的愛的形式,看起來是如此簡單,說到里面的內(nèi)涵,就是人性的至深的規(guī)律和法則,她不是某個人的愛好,某個人的理想,而是源于不易的普遍的人性的根本的規(guī)律和法則啊。
所以,根本上,沒有什么道德墮落,沒有什么好人壞人,而是人性的根本的規(guī)律在起作用,如此而已。
所以,人性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沒有壓力,才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花徑和大家分享:沒有壓力,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所以,花徑和大家分享:都是好,都是善,都是真,都是美。
所以,花徑和大家分享:無分別的愛。
再回到說謊問題,生活中充斥了謊言,為什么?
各位啊,不是沒有壓力的原因,恰恰是壓力太多太大的原因,恰恰就是所謂的有分別的愛,恰恰就是所謂的道德、所謂的好壞、所謂的對錯……造成的。
各位,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
沒有壓力(的話),我們需要撒謊嗎?!
像上面所講的故事和情景,在不懂生命教育、在實施有分別的愛的成年人手中,是很容易演變成一場偵破與反偵破、斗爭與反斗爭、恐嚇與反恐嚇、說謊與反說謊的戰(zhàn)爭的,并且,我們還會給自己一個崇高的標榜:教育!其實,這只是人性被塵封的生命基于自身的鄙陋無知而上演的一個拙劣的把戲,如此而已。
只是,我們的可憐的孩子,說謊只是其不多的可供選擇的反抗方式之一,只是其不多的可以選擇的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若是連說謊都不被允許,這個孩子,也真不知道是怎么樣才能夠“活”下來了。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孩子啊,此時此刻,我們不僅要可憐我們的孩子,更要好好地可憐可憐我們自己啊。想想小時候,如果沒有謊言的幫助,我們真的能夠從這樣或那樣的壓力下“活”過來嗎?
真是好可憐,好可憐,好可憐啊。
所以,感謝老天,賜生命以謊言吧。
謊言,還是真實,有分別嗎?有好壞嗎?
謊言真實無別,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沒有壓力的生活,看起來像世外桃源,其實,只要和自己的心在一起,當下就是了。所以,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孩子,既然我們相遇,過去的就過去了,不管現(xiàn)在的你,現(xiàn)在的我,扭曲還是本真,變形還是自然,玷污還是純凈,其實,并無分別。
因為,我們的本心,從來都是一樣的自然本真和純凈無瑕,從來都是一樣的尊貴智慧和充滿力量,從來都是一樣的無時不刻地陪伴著我們包圍著我們支持著我們,時時刻刻,不離不棄,只需要我們轉過身,看著她,和她在一起。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親愛的伙伴,這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是盡量少給予壓力
盡量少給予傷害
盡量少給予分別的
無分別的愛啊。
親愛的伙伴,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就開始吧。
我沒哭,可是我沒有獎勵!
一天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兒子就和我講了在幼兒園的一些趣事,講著講著他提高了聲音和我說:“媽媽,今天在幼兒園我沒有哭,可是老師沒有獎勵我!老師說誰乖就獎誰的,我沒哭,可是她獎給哭的小朋友了!”我一時無語,不知自己該如何和兒子解釋。我隨意的問:“老師的獎品是什么?”“糖!”我的思緒已是千里之外……
是啊,做幼兒園老師可真是難!即要哄哭的孩子,又要保護其他孩子,特別是孩子的心靈。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無語,在孩子的這件事中,孩子會不會為了能吃到糖,下次他也哭?老師是不是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說:“誰不哭我就獎給誰吃!”這樣自然而然的就能讓哭的孩子停下來?;蛟S先獎給不哭的孩子,然后說:“你們看這幾個孩子不哭,他們有糖吃了,你們不哭,你們也有的!”這樣也許也能啟到一個榜樣的作用。或許我們可以不用物質的獎勵,老師用言語的指導孩子也是能被講通的。
我想對老師說,請給不哭的孩子一個擁抱!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箴言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價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規(guī)范教育,無視生長本身的價值,一個最直接、最有害的結果就是否定兒童期的內(nèi)在價值。把兒童看作“一個未來的存在”,一個尚未長成的大人,在“長大成人”之前似乎無甚價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標是使兒童為未來的成人生活做好準備,這種錯誤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極廣?!伴L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頂,仿佛在長大之前兒童不是人似的!蒙特梭利首先明確地批判這種觀念,在肯定兒童的人格價值的基礎上建立了她的兒童教育理論。杜威也指出,兒童期生活有其內(nèi)在的品質和意義,不可把它當作人生中一個未成熟階段,只想讓它快快地過去。
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又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zhàn)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xiàn)出來。
箴言二: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這是西塞羅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適應現(xiàn)實為目標塑造學生。人在社會上生活,當然有適應現(xiàn)實的必要,但這不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說: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鬃右仓鲝?,學習是“為己”而非“為人”的事情。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強調(diào),學習是為了發(fā)展個人內(nèi)在的精神能力,從而在外部現(xiàn)實面前獲得自由。當然,這只是一種內(nèi)在自由,但是,正是憑借這種內(nèi)在自由,這種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優(yōu)秀的靈魂和頭腦對于改變?nèi)祟惿鐣默F(xiàn)實發(fā)生了偉大的作用。教育就應該為促進內(nèi)在自由、產(chǎn)生優(yōu)秀的靈魂和頭腦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只是適應現(xiàn)實,要教育做什么!
箴言三: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愛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這句話,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話。隨后我發(fā)現(xiàn),它很可能脫胎于懷特海的一段論述,大意是: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背的細節(jié),剩下的東西才有價值。
知識的細節(jié)是很容易忘記的,一旦需要它們,又是很容易在書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記住知識的細節(jié),既吃力又無價值。假定你把課堂上所學的這些東西全忘記了,如果結果是什么也沒有剩下,那就意味著你白受了教育。
那個應該剩下的被稱為教育的東西,用懷特海的話說,就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說,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藥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后從事什么職業(yè),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良好的教育。
幼兒園的開放日,到底有沒有用?
幼兒園的開放日,到底有沒有用?上周四,**所在的班級又舉行了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這樣的開放日,我曾經(jīng)參加了2次,但是感覺效果都不是很好。
第一次參加開放日,是在**才上幼兒園大概2周或者一個月的時間上。孩子們還沒有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因此,當家長們進入教室以后,孩子們大都會纏著家長,要家長抱,或者讓家長陪著做各種活動。一旦家長拒絕,那么孩子大都會以大哭來表示不滿。因此,第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到處都充斥著孩子的哭聲。還有,就是到中午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讓家長走。本來我還打算讓**繼續(xù)留在幼兒園,可是,大部分家長因為無法忍受孩子的哭叫,都把孩子接走了,我也只好把**帶回了家。
第二次家長開放日,是大概在**上幼兒園半年以后了,那個時候**基本上已經(jīng)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但是,那次的開放日給我的感覺也不是很好。很多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玩兒,但是還是有**以及個別的小朋友一直要纏著家長,我也不好當時老師以及其他家長的面訓斥她,只好盡量依著她。到外面活動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跟著老師操或者其他的運動,只有**,老師讓干什么都不干,只是盯著我,生怕我跑了一樣。感覺頗為郁悶!中午還是一樣把**接回了家。
上周四是我第三次參加**的家長開放日。這一次,**表現(xiàn)還不錯,不再纏著我了,可是,給我感覺是這樣的家長開放日還是不好。記得他們的班主任老師給小朋友們講過如何刷牙以后,就開始讓小朋友們自由活動,**選擇去小舞臺玩兒。說是小舞臺就是有一些小孩子可以玩兒的樂器,然后老師給放上音樂,小朋友就可以自由地跳舞。**開始拿了一個米老鼠的面具,可是一直沒帶好,然后就被她們的一個老師給拿去了,但是卻沒有幫**戴上,而是給另外一個小朋友戴上了。我不知道這個老師是無心還是有意,反正,**因此而不開心了。她悶悶不樂地站在一邊,什么也不玩兒,我勸她也不行。后來,他們的班主任老師過來,問**怎么了?**也不說。我說:“可能是因為沒戴著面具吧?”我沒有說那個老師把**拿的面具給別的小朋友戴上了,怕給**帶來更不好的影響。后來,在班主任老師的勸解下,**去手工區(qū)做手工了,還好,沒有再不高興,但是,她卻拒絕再去小舞臺玩兒了。
這期間,孩子們喝了一次水,一次奶,老師還把他們分成兩個小組,各自活動,**留在了閱讀區(qū)。我發(fā)現(xiàn),在老師給他們講故事的過程中,**很少有老老實實坐在那的時候,總是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兒坐到旁邊小朋友的椅子上,一會兒又坐到地下,反正一刻也不老實。
再后來,老師就帶著小朋友們出去活動,先是做操,然后自由活動。他們自由活動的時間還比較長,小朋友們都玩兒得很開心。**也開心地到處跑,玩兒滑梯,扔沙包,滾呼啦圈,反正是讓小朋友們都運動了起來。唯一的遺憾是,他們活動的地方陽光比較少,都被前面的樓給擋住了。
時間過得真快,眼看著又到了午飯時間。**估計知道我要走了,就跑過來和我商量,說她想回家。我勸說**:“**,你看你下午還有英語課呢,如果你不去,你們老師肯定要想你啦。老師會說,咦,怎么回答問題特別好的那個**怎么沒來呀?那我這貼畫發(fā)給誰呀?(他們上課,老師都會利用貼畫來鼓勵小朋友回答問題,有時候**回家胸前會貼好幾個貼畫。)”看來我的鼓勵很起作用,**開心地和老師進了教室。
晚上,我來接**的時候,老師和我表揚**:“今天**表現(xiàn)得特別棒,中午沒哭。(看來肯定有小朋友哭了)而且晚上吃飯也吃得特比好?!蔽页弥?*換鞋的時候,悄悄地問老師:“是不是**平時上課也不認真呀?上躥下跳的?!崩蠋熣f:“沒有哇,**平時上課可認真了,如果心情好的時候,就數(shù)她回答問題的聲音大?!蔽乙宦?,放心了。
總體來講,我認為其實開放日的意義不是很大。幼兒園的本意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生活狀況,可是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孩子不是哭,就是鬧,或者是不認真上課,可能到給家長多添了一份擔心。其實平日里,教師多增加點和家長交流的時間,讓家長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就可以了,沒必要非要拿出半天時間來看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好多孩子的表現(xiàn)都和平時不一樣,幼兒園還是要多注重平時和家長的交流,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